岭南画派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岭南画派代表作:杨柳舞春风

  岭南画派,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岭南地区形成的中国画绘画流派,其在艺术上主张“折衷东西方”,代表人物有高剑父高奇峰黎雄才关山月等。是继海上画派之后崛起的最成体系,影响最大的画派,对传统中国画的改革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虽然,岭南画派以地域命名,但它的艺术精神与成就并不局限于地域,而能代表当时中国美术发展的时代精神。

产生背景

  岭南画派产生于清末民初的近代中国,而在当时的中国,延续了数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正在被彻底埋葬,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激烈变动。社会思想也发生着剧烈的冲突和斗争,革命思潮和革命运动风起云涌。而在艺术方面,被介绍到中国的西洋画,对传统的中国绘画产生了极大的震动,变革,正是当时中国美术的主旋律。而在历史上,广东地区画家与画派众多,艺术基础不逊于江浙地区。又加之,自清晚期被辟为通商口岸以来,广州也成为“开风气之先”的都市,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画家应运而生,形成了鲜明的地方性风格。这都成为岭南画派得以孕育诞生,并被赋予独特风格的重要条件。

  虽然岭南画派的创始人是具有留学背景的高剑父、高奇峰与陈树人等革命派人士,但画派的发端则可追溯到清末著名的广东画家居巢、居廉。他们合称“二居”,是广东番禺人,擅长花鸟,并且重视写生,主张描绘自然的真实,提出“不能形似那能神”的主张。为了实践此一主张,还自己栽花叠石,饲养花鸟鱼虫以供写生,其作品设色妍丽,笔致工整,能以形写神,颇得恽南田之风。这种写生精神正为岭南画派的“折衷中西”的主张奠定了基础。

  而岭南画派的真正创始人“二高一陈”早年均师从居廉。其中高剑父更是在追随居廉学画期间结实了法国画家麦拉,并通过他掌握了西洋素描画法。之后又因受聘于广州述善学堂成为图画教师并得以与日本人山本梅崖共事,于1905年远渡东洋,赴日留学,进而产生了改革中国画的想法。他与陈树人等留日期间结实了孙中山、廖仲恺、何香凝,并参加同盟会,归国后积极投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革命派的支持下于广州开办了“春睡画院”,致力于艺术教学。“二高一陈”因受教于“二居”并具有留学研习西洋绘画的背景,加之投身革命事业的精神与经历,使得他们在艺术上主张在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吸收西洋画技法,效法日本画的发展道路改革中国画。

艺术特色

  在艺术特点上,岭南画派能够大胆地革新和开拓绘画题材,多描绘岭南特有的风物。在技法上,因“二高一陈”反对中国画“师以临摹教其徒,父以临摹教其子”的恶习,将中国画、日本画和西洋画融于一炉,创造出色彩鲜艳明亮,水分饱满,晕染均净的艺术风格。特别是,岭南画派摒弃了传统中国绘画以线为主的“勾勒法”,而采用自成体系的“没骨法”,创造性地以水墨渲染来达到西洋画的光影效果,正是实践了其“折衷中西、融合古今”的艺术主张。

  岭南画派不仅在艺术宗旨上适应了近代变革潮流,其自身也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并在今日仍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在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与何香凝等人之后,岭南画派活跃于画坛的人物众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还有赵少昂、黎雄才、关山月、杨善深等人,其中这四人被成为当代岭南画派四大家,比起前一代岭南画家,他们更加注重重大题材的开拓和并延续岭南画派表现时代精神的传统,提出“笔墨当随时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口号,而他们的后辈,杨之光、陈金章、梁式雄、林墉、王玉珏等画家,也能不局限于前辈的风格,形成自己的面貌。

  岭南画派正是适应了近现代中国美术变革的主旋律,积极吸收西洋先进的绘画技法,并能将之与中国传统绘画精髓相融合,形成了与陈师曾等人为代表的传统派相对应的,发展中国画的新道路。可以说,岭南画派的影响绝不限于岭南以及南方沿海地区,其艺术主张为中国传统绘画开创了崭新的面貌,是名副其实的“折衷派”。

参见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