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画派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海上画派代表作:三千年结实/吴昌硕/1918年/纸本设色/96×44cm/中国美术馆藏

  海上画派,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云集于艺术市场繁荣的上海地区的画家群体。

  • 时间: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
  • 地域:上海
  • 代表艺术家:任熊任薰任颐吴昌硕赵之谦虚谷
  • 代表作品:《关河一望萧索》、《寒酸尉像》、《三千年结实》、《枇杷图轴》

产生背景

  19世纪中叶,随着《南京条约》的签订,上海正式开埠。这也客观上促进了上海地区经济的迅速繁盛,工商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艺术市场的活跃,许多江浙一带的画家纷纷来到上海鬻画为生。据《寒松阁谈艺锁录》中记载:“自海禁一开,贸易之盛,无过上海一隅。而以砚田为生者,亦皆踽踽而来,侨居卖画。”这其中,虽也有受“小四王”、“后四王”影响的名家,但大多数画家则师承不同,各有专长。又加上画家的生存需依赖于艺术市场的发展,这就更促成了海上画派在艺术上的独具特色。

艺术特色

  海上画派名家辈出,但大致上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从张熊、朱雄、任熊算起,任熊、任薰兄弟及其学生任颐又并称为“海上三任”,其中以任颐的成就最高。而晚期“海派”则以吴昌硕为巨擘。

  总体来讲,海上画派画家的面目既有各具特色的一面又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一方面由于艺术市场中竞争的需要,使得画家必须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甚至有些出奇求怪。但是另一方面,正是由于艺术接受者的需求,也使得海上画派的画家需要面向广大民众,其画作也更加适应商业性活动的需要,能够将诗、书、画、印一体的文人画传统与民间美术传统结合起来,将明清大写意水墨画技艺与金石艺术中刚健雄强的审美特色、强烈鲜艳的色彩融会贯通,形成雅俗工厂的新风貌。在绘画题材的选择上也能描写民间喜闻乐见的题材,其中最多的是花鸟、其次人物、再次山水杂项,并且能够运用象征的手法,在艺术形象中蕴含或吉祥或深刻的意义。正是由于上述艺术特色,海派绘画至今仍是艺术市场最捧的对象,其所遗留下来的作品在数量上也难以估计。

传承发展与影响

  正是由于海上画派在艺术上的活跃,使得上海地区形成了与北京地区宫廷正统派的绘画相对应的局面。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艺术名家。其中任颐擅长创作人物画,内容多取自历史故事与民间传说,内容通俗易懂,思想倾向明确,代表作《苏武牧羊》、《关河一望萧索》、《雪中送炭》等都反映了他忧国忧民的朴素情感。而其花鸟画则是勾勒与没骨相结合的小写意花鸟,以瞬间的姿势描绘出充满活力和动感的艺术形象。另一位名家吴昌硕,在诗、书、画、印各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尤其擅长大写意花卉,用笔遒劲有力,墨色浓淡干湿相宜,色彩大胆而强烈,于古朴中孕育生意又不乏书卷气。另外还有赵之谦、虚谷等人,他们虽为在上海定居,但也被视为海上名家。

  海派海纳百川,融汇了各路名家,在时间上也跨越了相当长的时间,直至今日仍在延续,后来的朱屺瞻、陆俨少、吴湖帆、林风眠、刘海粟、谢稚柳、唐云等人都为海上画派的名家。另一方面海派也对齐白石等其他地区的画家画风的形成有着很深刻的影响。可见海派在中国近代美术史中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参见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