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辰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张立辰(1939年10月- ),中国画家。号渔人,斋号渔人草庐、紫苑。江苏沛县人。1965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从学于潘天寿吴弗之陆维钊等名师。后任职于人民美术出版社。1977年起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曾任中国画系主任。曾为中国美术学院荣誉教授,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审委员,李可染基金会学术委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央电视台书画院顾问,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台湖画院导师,北京唐风美术馆高级顾问等职。

  张立辰专攻大写意花鸟画,兼山水,擅兰竹及指头书画。20世纪以来,在众所周知的大写意花鸟画大师吴昌硕和齐白石之后,两座新的高峰是活动于南方的潘天寿和北方的李苦禅。张立辰大学时代从学于南潘门下,打下了极为坚实的梅兰竹菊的基本功和既擅笔画又工指画的本领,来北京工作后又经常问学于李苦禅,故此他的大写意花鸟画艺术自然而然地把南潘的雄峻高旷、出奇制胜与北李的笔精墨妙、触手成春结合起来。大写意花鸟画这种形式,易于放胆,难于细心,易于表现磅礴气势,难于表现精微感受。张立辰则既能在不断地读书行路观察自然中师造化养浩气,又善于调动幼年生活的深切感受与动人回忆,更善于在笔墨与形象的互动中抒写情怀。所以他每以淋漓酣畅、不与人同的笔墨描写粗枝大叶的瓜果,把天骨开张、势足力大和感受精微结合得不露痕迹,粗中而有细,气旺而情长。写意画的笔墨既有象物的效能,又有传情的功用,为了表现个性的鲜明、抒发感受的强烈,甚至于可以夸张变形。张立辰不但充分继承了这样的优良传统,而且按照自己的艺术个性强化了笔墨节奏,极尽轻重、浓淡、干湿、虚实对比之妙。他在注重起承转合、呼应顾盼的抒情笔墨中,巧妙地引进了西方现代艺术中的平面构成意识,形成笔墨构成的理论与实践,从而在强化视觉冲击力上超越了前人,为传统大写意花鸟画走向现代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张立辰有强烈的文化自觉意识,他重视写意的笔墨语言,不仅善于用笔,善于用墨,更善于用水。他有坚实的书法功底,以笔线为造型的基础,在笔墨的点擦皴染之间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智和想象力,表现自己对现实生活的真切感受。他并不为传统笔墨的陈规所束缚,敢于创新,在有法与无法之间寻找有个性的表现方法。其作品以写为主,兼用水的冲刷,造成特殊的墨色、水色的效果。同时,吸收了西方现代绘画中的平面构成设计意识,具备了鲜明的现代形式构成的特点,进而在某种意义上形成了张氏作品迥异于他人的独特的标志性图式。

  作品中既有理性思虑的严谨,又有激情张扬的活力,画面不拘形似,在写意中又不失形的表现,具有艺术感染力。在根本上依然保持着作品书写的酣畅蕴藉与笔墨的雄强温润特点,充分延续并蓄意彰显了中国文人画精神刚正大气的写意风彩。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