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普希金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重定向自普希金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瓦西里·特罗皮宁所作的普希金画像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俄语: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罗马化:Aleksandr Sergeyevich Pushkin;1799年6月6日-1837年2月10日),俄罗斯诗人、剧作家、小说家、文学批评家和理论家、历史学家、政论家。俄国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是十九世纪前期文学领域中最具声望的人物之一,被尊称为“俄国诗歌的太阳”、“俄国文学之父”,也是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普希金的诗体小说《叶甫根尼·奥涅金》全景式地展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全貌堪称“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他不仅支持十二月党人的某些观点,更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出了那个时代的主要社会性的问题:专制制度与民众的关系问题,贵族的生活道路问题、农民问题;塑造了有高度概括意义的典型形象:“多余人”、“金钱骑士”、“小人物”、农民运动领袖。这些问题的提出和文学形象的产生,大大促进了俄国社会思想的前进,有利于唤醒人民,有利于俄国解放运动的发展。

普希金的优秀作品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他的抒情诗内容丰富、感情深挚、形式灵活、结构精巧、韵律优美。他的散文及小说情节集中、结构严整、描写生动简练。普希金的创作对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及世界文学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高尔基称之为“一切开端的开端”。代表作有诗歌《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鲁斯兰和柳德米拉》、《青铜骑士》等,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短篇小说《黑桃皇后》、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等。

普希金,A.S.

概述

普希金是俄罗斯近代文学的奠基者和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生于莫斯科一贵族家庭。父亲曾是一名禁卫军军官,母系家族有非洲血统,是汉尼拔将军的后裔。童年时代,普希金跟随法国家庭教师学习法文,8岁时就能用法文做诗。同时,保姆对他进行了俄罗斯民间文学的熏陶,从小培养了他对民间语言和口语的热爱。

1811年,普希金随也是诗人的伯父瓦西里来到圣彼得堡,进入专为贵族子弟创办的皇村学校学习。在那里他认识了一些驻扎在皇村附近的禁卫军军官,当时来往较密切的是卡维林和恰达耶夫,其中有很多人后来成为十二月党人。他们对这位少年的自由思想的形成产生很大影响。在学生时代,普希金就对写作产生了浓厚兴趣。流传下来最早的作品是抒情诗《致娜塔丽娅》(1813)。1815年,皇村学校举行公开考试,普希金当众朗诵了《皇村回忆》(1814)一诗,受到大诗人G.R.杰尔查文的高度赞赏。1816年加入在政治上有自由主义色彩、在文学上力求创新的“阿尔扎马斯社”,这个团体坚决反对“俄罗斯语言爱好者协会”的保守倾向。1817年,从皇村学校毕业,以十等文官的职衔到外交部工作,开始创作长篇叙事诗《鲁斯兰与柳德米拉》,1820年3月完成。作品依据民间传说,运用生动的民间语言,在动人的爱情故事中传达了进步的民主主义精神,突破贵族文学的传统,被认为是俄罗斯诗歌的一个转变。此外,普希金还创作了不少政治抒情诗,如《自由颂》(1817)、《致恰达耶夫》(1818)、《乡村》(1819)等,它们以手抄本的形式在民众中流传,激怒了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不久,他被调往南俄任职,实际是一次变相的流放。

在往南俄赴任途中,普希金游历了高加索、克里米亚等地。旅行给他留下的深刻印象,激发了创作灵感。1820年抵达目的地基什尼奥夫,随后他写下了一系列叙事诗《高加索的俘虏》(1820~1821)、《强盗兄弟》(1821~1822)、《巴赫奇萨拉伊的泪泉》(1821~1823)。这些作品浪漫主义色彩甚浓,充满着对专制制度和上流社会的不公正的抗议和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在语言上显得愈益紧凑、明快有力。

1823年,普希金奉调从基什尼奥夫前往敖德萨,开始写作《叶甫盖尼·奥涅金》,完成了第1、2两章。任职期间,在一次书信检查中,发现了他甚迷恋无神论学说而受到免职处分,并被押往其父母的领地米哈依洛夫斯克村,交由地方当局和教会监管。有将近两年时间,普希金处于极度孤独之中,只有童年时的奶妈陪伴他。这种孤独处境对他的创作有很重要的意义,使得他再次获得了与生活在农奴制制度下的普通人民接近的机会,帮助他重新评估口传民间诗歌的价值。他写成了叙事诗《茨冈》(1824)、历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1825)、诗体小说《努林伯爵》(1825)和《叶甫盖尼·奥涅金》的第3~6章。

1825年,十二月党人发动起义失败。次年9月,新登基的沙皇尼古拉一世赦免了普希金,并召其回莫斯科。但是,宪警们并没有放松对他的监视。在此期间,普希金曾作出过妥协的姿态,希望尼古拉一世能效法彼得大帝,致力于社会改革,重视国民教育,做一个“开明与宽容的君主”。不过,他并未隔断与十二月党人的精神联系,写下了《先知》(1826)、《致西伯利亚囚徒》(1827)、《阿里昂》(1827)、《1827年10月19日》(1827)等抒情诗,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氛围和进步人士的情绪。1828年12月,普希金结识了公认的莫斯科第一美人娜塔丽娅·冈察罗娃,向她求婚未成。他感到忧郁和孤独,遂离开莫斯科再次去高加索旅行。

1830年回到莫斯科,再次向冈察罗娃求婚并被接受。普希金即将结婚前,父亲把位于下诺夫哥罗德的波尔金诺村的领地送给儿子作为礼物。在他去波尔金诺办理财产过户手续时,恰巧碰上当地发生了一场大瘟疫,交通被封锁,他不得不在那里滞留了3个月。这3个月是普希金创作的高潮期,后来被文学史家称为“波尔金诺的秋天”。他完成了《叶甫盖尼·奥涅金》的最后两章,创作了一本《别尔金小说集》(包括《射击》、《暴风雪》、《棺材匠》、《驿站长》和《村姑小姐》等),以及《吝啬的骑士》、《莫扎特和萨列里》、《石客》等数个小悲剧和20多首抒情诗。

1831年2月,与冈察罗娃结婚。同年5月迁居圣彼得堡,仍在外交部供职。这一段时间,普希金奉命编辑有关彼得大帝的史料。在编辑过程中,他被18世纪农民起义的领袖普加乔夫的事迹所吸引,并亲赴奥伦堡一带实地考察与起义有关的事物。1833年10月,回到波尔金诺村,写成《普加乔夫起义史》和以彼得大帝为题材的叙事诗《青铜骑士》,中篇小说《黑桃皇后》、《杜布罗夫斯基》,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死公主和七个勇士的故事》等。

1833年,普希金返回圣彼得堡。他与沙皇和宫廷社会的关系愈益恶化。1834年,法国波旁王朝的流亡者乔治·丹特斯男爵来到圣彼得堡,不久就开始追求冈察罗娃。1836年4月,普希金创办《现代人》杂志;11月初收到几封匿名信,对他进行侮辱和攻击。为了维护自己的名誉,普希金向丹特斯提出决斗。决斗于1837年2月8日举行,结果普希金身受重伤,于10日逝世。噩耗震惊了整个圣彼得堡,数万人前来向他的遗体告别。当时一家报纸在发布这则消息时说:“俄罗斯诗歌的太阳陨落了。”年轻诗人M.Yu.莱蒙托夫写了一首题为《诗人之死》的诗歌,很快便以手抄本的形式传遍了整个俄罗斯,成为反对恐怖和暴政的一篇檄文。1837年2月17日,普希金被安葬在米哈伊洛夫斯克村附近的圣山修道院墓地。

普希金具有多方面的才华,在诗歌、小说、戏剧和童话等多种领域里都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他一生写下了800多首抒情诗和10多首叙事诗,尝试了各种形式和韵律,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爱情诗和政治抒情诗。他的爱情诗语言优美,感情热烈,韵律和谐,主题一般都比较明朗,即便是描写苦恼和忧愁,抒发的也是那种近乎“透明”的哀伤,始终不失美感。他的政治抒情诗积极介入社会,直面人生,敢于抨击专制制度和暴政统治,歌颂自由和民主,在当时代表了正义力量的呼声。作为小说家,他突出的贡献是开创了俄罗斯文学中同情下层人民的传统,对所谓的“小人物”的命运给予了特殊的关注,从《别尔金小说集》到《上尉的女儿》(1836)一直洋溢着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普希金在戏剧上也有所创新,他的《鲍里斯·戈都诺夫》在场景的设置和时间的跨度上,都打破了古典主义戏剧“三一律”规则的束缚,被后人看作是俄罗斯最好的历史剧。他的童话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寓意深刻,它们来源于民间,如今已成为俄罗斯民间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此外,普希金还留下了不少政论、文论和书信。

在俄罗斯文学史上,普希金享有很高的地位。他确立了俄罗斯的语言规范,创建了文学语言,被认为是“俄罗斯文学之父”。V.G.别林斯基在《亚历山大·普希金作品集》的序中指出:“只有从普希金起,才开始有了俄罗斯文学,因为在他的诗歌中跳动着俄罗斯生活的脉搏。”A.I.赫尔岑说道,在尼古拉一世统治的“残酷的时代”,“只有普希金的响亮辽阔的歌声在奴役和苦难的山谷里鸣响着。这个歌声继承了过去的时代,用勇敢的声音充实了今天的日子,并且把它的声音送向那遥远的未来”。M.高尔基认为,“普希金的创作是一条诗歌与散文的辽阔的光辉夺目的洪流”,“此外,他又是一个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奠基人;这种结合……赋予俄罗斯文学以特有的色调和特有的面貌。”普希金本人则以《纪念碑》一诗自豪地概括了自己的创作的意义:“我为自己建立了一座非人工的纪念碑。”

中国最早翻译出版普希金的作品是《上尉的女儿》,此后他的作品被陆续介绍到中国。《普希金全集》1998年面世,2000年又有两种版本出版。

生平

Xavier de Maistre所作的普希金童年的肖像画

普希金出生于莫斯科。其曾外祖父是非裔将军阿布拉姆·彼得罗维奇·加尼巴尔;而其曾祖父是沙俄时代获高荣誉的御林军侍卫亚历山大·彼得洛维奇·普希金。普希金从1805年到1810年他每年夏天都在他祖母处在莫斯科附近的一个村庄里度过。他童年的这些生活经验后来都体现在他早年的诗中。

他在位于皇村的帝国学院中就学六年,这是一个1811年10月19日成立的优秀学院。今天,这个学院被称为普希金学院。在这段时间里普希金经历了1812年对抗拿破仑的战争。在1815年,普希金发表了第一首爱国诗。虽然他当时还是一个学生,他被圣彼得堡的一个文学协会阿尔扎马斯接纳为会员。这个协会反对当时盛行的保守的、硬板的语言文字,提倡俄罗斯语言。普希金早年的诗充满了生机。

1816年他的诗的风格突然转变了,哀歌成为他最主要的作品。

1817年普希金毕业,他在彼得堡的外交协会任秘书。他经常去剧院,参加阿尔扎马斯的会议。他还加入了一个称为“绿灯”的文学和剧作团体。这个团体与当时贵族中反对沙皇专制的团体有一定的联系。虽然普希金没有参加他们的政治运动,但他与这个运动中的许多人是好朋友,他写的讽刺短诗受到了这个运动的影响。在这段时间里他一直在写一部长诗《鲁斯兰与柳德米拉(Руслан и Людмила)》,这部长诗从他还在学校里的时候就开始了。1820年5月他完成了这部长诗。但当时的批评界对它的评价非常坏。

1820年初普希金的一些讽刺诗给他带来了麻烦,在这些诗里他嘲讽了一些当权的人,比如当时的战争部长和教育部长。在一些有权势的朋友的帮助下他没有被流放到西伯利亚,但他依然不得不离开圣彼得堡。他被下放到克里米亚。到1824年为止他在南俄不同的地方居住。从1823年开始他开始写长诗《叶甫盖尼·奥涅金》,这部长诗他一直到1830年才完成。从1824年到1825年他住在他父母的庄院,在这段时间里他与他父亲有很大的意见分歧。

他的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标志着他离开当时陈腐的俄罗斯诗歌的开始。

1826年沙皇尼古拉一世接见他后他重新被允许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居住。但沙皇亲自检查他的创作,他的作品和他的生活都受到了严格的监视。这也体现在了《叶甫盖尼·奥涅金》的创作中。普希金这段时间生活得非常不快,因为他无法按照自己的愿望生活。

普希金妻子娜塔丽娅的画像,Ivan Makarov1849年作

1831年普希金结婚,结婚当晚普希金手中的蜡烛忽然熄灭,让普希金一惊,仿佛预告了他不幸的将来。婚后与夫人迁居圣彼得堡,夫人娜塔丽娅·冈察洛娃(Гончарова, Наталья Николаевна)成为当时圣彼得堡社交界著名的美人,被誉为“圣彼得堡的天鹅”,美貌令其在当时的俄国宫廷中受到欢迎,普希金夫妇因而成为宫廷活动中的常客;然而这种上流社会的生活加重了普希金的经济负担,虽然因为他的名气与其妻子与宫廷的接近,沙皇允许普希金在档案局研究文献,方便写作《彼得大帝史》,但普希金仍然非常不快,他经常与人角斗,而且往往出于无足轻重的原因。他这段时间里的作品都体现出沉重的精神压力。

直到1836年他才被允许发行一部他自己的文学杂志。这个时期有一名法国流亡保皇党人乔治·丹特斯疯狂爱上他的夫人冈察洛娃,两人经常相约共舞,后来普希金接到侮辱他的匿名信,信里笑他是乌龟。1837年2月8日,普希金忍无可忍,为了名誉,他与丹特斯进行决斗,结果腹部受了重伤,两天后去世,当时的报纸刊载:“俄罗斯诗歌的太阳殒落了”。

普希金的后代

普希金与娜塔莉娅有4个子女,分别为: Maria(玛丽亚出生于1832)、Alexander(亚历山大出生于1833年)、Grigory (格里高利出生于1835), 和Natalya(娜塔莉娅出生于1836)。普希金子女中只有亚历山大和娜塔莉娅有后代。娜塔莉娅嫁给了拿骚的尼库劳斯·威廉王子;他们的孙女娜杰日达嫁入了英国王室家族(她是爱丁堡公爵菲利普亲王的舅妈)。诗人后代遍布全球,包括英国、德国与比利时。其中大约50个生活在俄罗斯,其中包括塔基亚娜·卢卡斯。她的曾祖母(普希金的孙女)嫁给了尼古莱·果戈理的侄子。卢卡斯女士目前生活在俄罗斯莫斯科州的克林

影响和评价

普希金的诗和剧本为通俗语言进入俄罗斯文学铺平了道路,他的叙述风格结合戏剧性、浪漫主义和讽刺于一体,这个风格对许多俄罗斯诗人有深刻的影响,是继他以后俄罗斯文学的一个重要因素。与他同时期的浪漫主义诗人有乔治·戈登·拜伦约翰·沃尔夫冈·哥德,他本人受伏尔泰威廉·莎士比亚的悲剧的影响很大。

在俄罗斯文学史上和在俄国,普希金享有很高的地位。普希金在其生前,就对自己的成就颇为自信。在他的《纪念碑》(1836)一诗中,他写道:“我给自己建起了一座非手造的纪念碑,……整个伟大的俄罗斯都会听到我的传闻,各种各样的语言都会呼唤我的姓名,……我将长时期地受到人民的尊敬和爱戴:因为我用竖琴唤起了人民善良的感情,因为我歌颂过自由,在我的残酷的时代,我还曾为死者呼吁同情。”

著名评论家别林斯基指出:“只有从普希金起,才开始有了俄罗斯文学,因为在他的诗歌里跳动着俄罗斯生活的脉搏。”伊凡·亚历山大罗维奇·冈察洛夫也称称“普希金是俄罗斯艺术之父和始祖,正象罗蒙诺索夫是俄罗斯科学之父一样”。

普希金的重大贡献在于创建俄罗斯文学语言,确立俄语规范。屠格涅夫说:毫无疑问,他创立了我们的诗歌语言和我们的文学语言。普希金的同时代人和好友果戈理也曾说:“一提到普希金的名字,马上就会突然想起这是一位俄罗斯民族诗人……。他像一部辞书一样,包含着我们语言的全部宝藏、力量和灵活性。……在他身上,俄罗斯的大自然、俄罗斯的灵魂、俄罗斯的语言、俄罗斯的性格反映得那样纯洁,那样美,就象在凸出的光学玻璃上反映出来的风景一样。” 普希金在浪漫主义的抒情诗和叙事诗的创作中,十分注意书面语与口头语的完美结合,广泛吸取民间语言的精华,使文学接近民族的生活和周围的现实,为俄罗斯文学语言的最终形成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赫尔岑则说,在尼古拉一世反动统治的“残酷的时代”,“只有普希金的响亮辽阔的歌声在奴役和苦难的山谷里鸣响着:这个歌声继承了过去的时代,用勇敢的声音充实了今天的日子,并且把它的声音送向那遥远的未来”。普列汉诺夫卢纳察尔斯基高尔基等人对普希金也有所论述。高尔基曾指出:“普希金的创作是一条诗歌散文的辽阔的光辉夺目的洪流。此外,他又是一个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奠基人;这种结合……赋予俄罗斯文学以特有的色调和特有的面貌。”

普希金的作品被俄国著名的艺术家编成歌剧、舞剧,改编成话剧、儿童剧和摄成电影。他的诗歌被谱成歌曲,流传至今。俄罗斯文学研究所(又名“普希金之家”)是收藏普希金的私人藏书、手稿和研究普希金的中心。莫斯科圣彼得堡建有普希金博物馆,圣彼得堡有在他生前最后一处住所莫伊卡河滨河路12号设立的普希金故居博物馆。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和附近的三山村以及普希金安葬地圣山修道院,已改为普希金文物保护区。在俄罗斯,普希金的研究形成为“普希金学”。多年来,普希金的作品被不断结集出版,研究著作也层出不穷。

作品

中短篇小说

诗作

  • 巴奇萨拉的喷泉
  • 致大海
  • 青铜骑士
  • 卢斯兰与鲁蜜拉
  • 致凯恩
  •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 迟开的花朵更可爱
  • 十月十九日
  • 枉然的赋与
  • 枉然的馈赠
  • 你和您
  • 当我以臂膊
  • 当我紧紧拥抱着
  • 哀歌
  • 茨岗
  • 为了遥远的祖国的海岸
  • 够了,够了,我亲爱的
  • 我的朋友,时不我待
  •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 我曾经爱过你
  • 自由颂

相关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