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劳动党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朝鲜劳动党党旗:旗上的锤子代表工人阶级,锄头代表农民,而中间代表知识分子的毛笔是朝鲜劳动党在众多共产主义政党中所独有的
  朝鲜劳动党汉语拼音:Chaoxian Laodongdang;英语:Workers' Party of Korea;韩语:조선로동당 / 朝鮮勞動黨;港台地区和西方国家称之为“北韩劳动党”或“韩共”),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唯一的执政党。成立于1945年10月10日,当时称朝鲜共产党北朝鲜委员会,是北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日成以1926年朝鲜半岛第一个共产主义革命组织“打倒帝国主义同盟”为基础创建的。1949年6月,朝鲜半岛南北的劳动党合并成统一的朝鲜劳动党,选举金日成为委员长,并将朝鲜劳动党建党纪念日定为10月10日。
朝鲜劳动党党徽中间图案为朝鲜劳动党党旗

  1980年通过的《朝鲜劳动党党章》规定,该党是“主体型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是朝鲜“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的有组织的先锋队”。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社会主体思想化,建设共产主义社会”。

  朝鲜劳动党中央组织机构有中央委员会、政治局、书记局。劳动党现有党员400多万。主要由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组成。

  朝鲜劳动党的机关报为《劳动新闻》(日报),党刊为《勤劳者》(月刊)。

  2012年4月11日,朝鲜劳动党第4次代表会议决定,将金正恩推举为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和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推举金正恩为朝鲜劳动党第一书记,将金正日“永远拥戴为朝鲜劳动党总书记”。

组织结构

  创党初期,朝鲜劳动党的党员人数仅为4530人,目前则约增加为300万人。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兼任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为武装力量最高统帅。体现了该政党对武装力量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历史

早期的朝鲜共产党

  1925年4月,朝鲜共产党成立,领导人为金永奉和朴宪永。1928年,因朝鲜共产党内部宗派斗争,共产国际下令解散朝鲜共产党。此后,由于共产国际提出的“一国一党”原则,流亡中国的朝鲜共产主义者未能再组建新的共产党。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朝鲜还存在过高丽共产党、工农总同盟、青年总同盟、韩人社会党、火曜会、汉城青年会等共产主义组织。

  1945年8月,苏军进入朝鲜半岛北部,此时原朝鲜共产党的大多数成员在半岛南部地区从事地下活动,半岛北部的共产主义者人数很少,因此苏联方面委托原东北抗日联军的中级军官随金日成返回朝鲜重建朝鲜共产党。1945年10月10日朝鲜共产党中央组织委员会在平壤成立,正式建党,金日成任中央责任书记。1946年3月,原在中国延安、太行山地区活动的朝鲜独立同盟改组成朝鲜新民党,领导人为金枓奉。同年8月,朝鲜共产党与朝鲜新民党合并为朝鲜劳动党。1946年11月,半岛南部的朝鲜共产党(1945年9月成立,领导人为朴宪永)、朝鲜人民党(1946年11月成立)、新民党(1946年7月成立)也合并为南朝鲜劳动党。

  朝鲜劳动党成立后,在朝鲜建立政权。1948年3月28日召开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金日成提出的争取祖国自主统一的斗争方针。由于韩国的李承晚政府镇压,南朝鲜劳动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转移到朝鲜半岛北部。1949年6月30日,朝鲜半岛南北的劳动党合并成统一的朝鲜劳动党,并选举金日成为委员长。建立纪念日定为10月10日。

党内的不同派别

  由于朝鲜劳动党是由许多不同派别的共产主义者和民主主义政党合并组建而成,因此在其建党之初存在许多派别。

  苏联派:这一派以在苏联出生和取得苏联国籍的朝鲜人为主,领袖是许哥而、朴昌玉等人。

  国内派:这一派以日本占领时期在朝鲜半岛国内秘密坚持地下活动的原朝鲜共产党员为主,首领是朴宪永。

  延安派:这一派以参加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八路军、新四军、第四野战军)、1945年至1950年回国的朝鲜人为主,主要人物包括武亭、金斗奉、崔昌益等。

  游击队派:以在朝鲜半岛北部和满洲(现中国东北)地区原东北抗日联军中级军官金日成为核心。虽然势力最为弱小,但因与苏联人熟悉、首先得到苏联占领军的支持而占有政治上的优势。

  在第一届朝鲜劳动党政治局内,苏联派有3人,延安派有6人,国内派有2人,游击队派有2人,从这一比例可以看出当时各派的力量对比。

内部斗争与“八月宗派事件”

  金日成从苏联回国后,首先清除了北朝鲜共产主义者代表人物玄俊赫。在朝鲜战争中,他先以修复水库不力为由将内阁副首相许哥而降职,随后又指责其在吸收党员的问题上搞“关门主义”,阻挠党的扩大,于1951年11月撤消其一切职务。金日成随后在1951年以“平壤失守”和“作战不力”为由解除了延安派势力最大的人物、民族保卫省副相兼人民军炮兵司令武亭手中的权力,武亭被彭德怀接往中国。被认为是毛泽东个人代表的内务相朴一禹也被解除职务。

  削弱了苏联派和延安派的力量之后,在1952年12月的中央委员会会议上,国内派受到攻击和指责,认为他们应该对朝鲜人民军在美军仁川登陆后的溃败负责。1953年初,开始散布“南劳派(即国内派)即将发动政变”的谣言,金日成随即逮捕了朴宪永和李承烨,并将李承烨创办的培训游击队员的金刚学院师生全部逮捕。1953年停战之后,李承烨和另外11人以“美国间谍”的罪名被提交公审,其中包括李承烨在内的10人(驻中国大使全五稷、第一届最高人民议会议员金午星、南韩解放游击第十支队长孟种镐、劳动党联络部长朴胜源、劳动党联络部长裴哲、劳动党社会部长姜文锡、内务省干部白亨福等)在停战一周后的7月30日被处决。苏联派许嘉谊闻讯后自杀。朴宪永于1955年12月被处决。朝鲜劳动党的国内派势力经过这次打击已经全部覆灭。

  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金日成前往莫斯科列席会议。在他不在国内的期间,苏联派的新领袖朴昌玉和延安派的金斗奉、崔昌益试图在下一届中央委员会会议上联合起来推翻金日成。这是朝鲜劳动党权力斗争史中最接近成功的一次推翻金日成的尝试。金日成得到这一消息后将中央委员会会议推迟一个月举行,利用这段时间组织自己的力量。在8月30日召开的中央委员会会议上,当崔昌益等人对金日成的领导方法提出批评时,金日成的支持者加以反击,并给对手安上“反党分子”的帽子。最后会议投票决定将朴昌玉和崔昌益开除出党。延安派的商业部长尹金钦、职业总同盟委员会委员长戌辉当天即逃亡中国。朝鲜劳动党内的延安派在这次会议后为逃避清洗而纷纷流亡中国。这一事件的策划者金斗奉于1958年消失,据信是在监禁中被秘密处决。

  1956年9月,劳动党内仅存的一小部分未被清洗苏联派和延安派分子联合要求金日成停止对他们的迫害,但这一抗议毫无效果。延安派于1958年被清洗完毕,苏联派于1961年被清洗完毕,这两派的幸存成员大多数选择了流亡中国或苏联。金日成完全控制了朝鲜劳动党,并树立起自己的个人权威。

  延安派和苏联派在党内斗争中失利的一个主要原因是1950年后入党的许多新党员抱有民族主义观念,认为延安派和苏联派属于外国势力,其成员是外国党的代理人,因此选择支持金日成。

党代表会议

  朝鲜劳动党代表会议不同于朝鲜劳动党全国代表大会。党中央委员会可以在两次全国代表大会之间召开党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党的路线、政策及人事等重要事项。

  朝鲜劳动党第一次代表会议于1958年举行,会议结束后,朝鲜劳动党内“树立和巩固了以金日成同志为首的正确的马列主义领导核心”。第二次代表会议于1966年举行,会议确立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并举的战略方针。第三次代表会议于2010年举行,会议推举金正日为朝鲜劳动党总书记。

朝鲜劳动党历届党代会

第一次代表会议

  第一次代表会议于1958年3月3日至6日在平壤举行。会议的议程是,通过朝鲜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及劳动党事业;进一步加强党的统一团结。

第二次代表会议

  第二次代表会议于1966年10月5日至12日在平壤举行。会议议程是,将经济开发七年计划再延长三年;通过有关越南战争的声明;设立政治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和秘书局。

第三次代表会议

  第三次代表会议于2010年9月28日开幕。

  会议成果:

  1.劳动党最高领导机构产生 全会讨论并选举产生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金正日、金永南、崔永林、赵明录、李英浩当选为政治局常委。

  全会选举产生了中央书记局,金正日当选为书记局总书记,金己男、崔泰福、崔龙海、文敬德、朴道春、金永日、金养健、金平海、泰宗秀、洪锡亨当选为书记局书记。

  全会还选举金国泰为中央检查委员会委员长,郑明学为第一副委员长,李得男为副委员长,车冠席、朴德万、车顺吉、金勇善为委员。朝鲜劳动党党章规定,中央检查委员会主要负责党的纪律检查。

  金己南、张成泽、金永日、金平海、李永洙、朱奎昌、洪锡亨、金敬姬、崔熙正、吴日程、金养健、金正任、蔡熙正、泰宗秀等被任命为中央部长,金基龙被任命为劳动党机关报《劳动新闻》责任主编。

  2.金正日连任朝鲜劳动党总书记 朝鲜劳动党代表会议当天推举金正日为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正日从1997年起担任劳动党总书记。

  3.通过修改党章决定 据朝鲜中央通讯社29日报道,朝鲜劳动党代表会议28日通过了关于修改朝鲜劳动党党章的决定。报道说,修改朝鲜劳动党党章是为了适应主体革命新时代的要求,经修改的党章补充了党员的义务和各阶层党组织的工作内容,新增加“党和人民政权”、“党徽党旗”的章节,补充了关于强化党对人民政权和青年同盟的领导,以及提高朝鲜人民军内部党组织作用的内容。

  4. 金正恩获选中央军委副委员长 朝鲜劳动党代表会议28日选举金正日为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恩、李英浩为副委员长。

党报党刊

  朝鲜劳动党的机关报为《劳动新闻》(日报),党刊为《勤劳者》(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