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寿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沈寿作品:《耶稣像》 绣品 南京博物院藏
沈寿作品:《神指罗汉》 绣品 南京博物院藏
沈寿作品:《执杖罗汉》 绣品 南京博物院藏

  沈寿(1874-1921),清末女工艺家。江苏苏州人。原名沈云芝,字雪宦,号天香阁主。八岁学绣,十六七岁时成为苏州有名的刺绣能手。1904年(光绪三十年)其绣品作为慈禧七十寿礼进献,慈禧大加赞赏,亲笔赐一“寿”字,遂易名沈寿。同年,受清政府委派赴日考察,交流和研究日本的刺绣和绘画艺术。回国后被任命为清官绣工科总教习,自创“仿真绣”,在中国近代刺绣史上开一代新风。1911年绣成《意大利皇后爱丽娜像》,作为国礼赠送意大利,在意大利都灵国际现代装饰艺术博览会展出并获大奖。1915年绣成《耶稣像》,参加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一太平洋国际博览会”,得一等奖。1914年,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办女红传习所,沈寿任所长兼教习,培养了许多苏绣人才,南通绣品也逐步形成了细、薄、匀、净的风格。著有《雪宦绣谱》。

  沈寿七岁始跟随姐姐学习刺绣技艺,14岁已经于吴地颇有名声。十年如一日,绣益精,名益噪,1904年慈禧太后70寿辰时,沈雪芝以自己的作品《八仙上寿图》和《无量寿佛图》献寿,称旨,被称神品,乃得赐“寿”字为名,十年磨一剑终得胜果,从此沈寿的闺阁绣名震海内,作品为大众喜爱。

  沈寿又是一位善于融合,善于开拓的艺术家,她的刺绣技艺在顾绣的引领下,将苏绣的技术,仿古的精巧发展到极致。1904年她东渡日本考察后眼界大开,除了传统的中国画题材,她认识到了西方美术的光和影,认识了当时流行时尚的“美术绣”,并且将新领会到的艺理运用到她的刺绣作品中。推陈出新,始对作品的艺术魅力有了更高的理解和追求。沈寿仿真绣作品问世后的轰动表明,以新意运旧法能开辟出新的广阔天地,她的刺绣是美好的终点,更是一个崭新敞亮的起点。

  观沈寿的《执杖罗汉》与《神指罗汉》,从两幅的风格看,应是同一时期的作品。她所绣的罗汉造型参考了历代的优秀范本,具有雅拙古朴之气。释道人物题材兴起于北宋,到明代的陈老莲更为个性化,沈寿的“神指罗汉”的相貌就颇合老莲所画的“清瘦”意态。

  1913年绣成的《耶稣像》则完全超越了传统中国画的范畴,是她海外归来后的新创,为沈寿仿真绣的代表之作,历三年寒暑而成。她所仿照的原作是文艺复兴晚期意大利画家琪特的油画作品,沈寿当初看到这件作品只是印制在明信片上的印刷品而已。她为之入迷,并立即投入再创作。为此她相应作了充分的准备,根据油画的特质,依据人物肌理、明暗转化的需要染就百余种不同色调的丝线备取,并运用起自己所创的新针法(旋针、虚实针等)结合传统针法,一针一线,细细绣制明暗间的转化、骨骼的凸起,虔诚得犹如教徒,遂能顺利织就这幅名作。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沈寿此幅代表中国去参展,即荣膺一等奖,这样的荣誉对当时积弱的中国意义是非同一般的,而沈寿的作品也为世界了解中国开启了一道窗户。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