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西斯主义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法西斯主义汉语拼音:faxisizhuyi;英语:fascism;意大利语:Fascismo;德语:Faschismus),在20世纪帝国主义陷入严重危机期间主要在一些封建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影响浓厚的帝国主义国家出现的、以克服危机、对抗革命、实行扩张为目标的一种极端民族主义和极权主义的反动社会思潮、政治运动和政权形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社会动荡中,首先发源于意大利。“法西斯”系拉丁文Fasces的音译,原指古罗马最高统治者执掌权力的象征(中间插着一柄斧头的一捆棍棒)。1922年法西斯运动在意大利夺得政权。随后在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中,德国日本也建立了法西斯政权。三个法西斯掌权的国家,逐步形成包括政治、经济、文教和社会各个领域的法西斯体制。随后,它们以夺取“生存空间”和建立“新秩序”为名,对外发动侵略战争,把法西斯体制不同程度地推广到几乎整个欧洲和半个亚洲,达到其发展顶峰,同时也把人类推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浩劫。

产生的历史根源

  20世纪初叶帝国主义的严重危机是法西斯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发生,标志着帝国主义陷入深刻危机。大战结束后频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高涨的革命运动,剧烈的国际冲突,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造成一种极度动荡和濒临崩溃的局势。不仅下层民众的贫困和灾难超乎寻常地加剧,而且统治阶级也不能照旧不变地维持自己的统治。各个阶级、阶层的人们都在政治上活跃起来。尖锐的危机和上层的动荡,推动着受压迫的中下层民众进行独立的运动,形成种种强烈要求改变现状的政治势力。一方面有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风暴(如德国十一月革命);另一方面也有极端民族主义的和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思潮和运动。

  法西斯主义主要产生于封建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浓厚、民主制度不健全的后起帝国主义国家。德国和意大利都是到19世纪70年代,才通过自上而下的道路实现统一。日本则在1868年才开始资产阶级改革性质的明治维新。它们缺乏民主传统,王室和地主贵族势力根深蒂固,军国主义影响浓厚。由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不久就进入垄断阶段,更加渴望对外争夺市场和原料产地,形成强烈的民族扩张主义倾向。这一切就成为法西斯主义滋生最适宜的土壤。

  小资产阶级民众是法西斯主义的主要社会基础。这个不断向两极分化的中间阶层,具有爬上大资产者地位的强烈愿望,但资本主义竞争的现实却使他们绝大部分沦落入无产者队伍。战争与战后危机使这个阶层遭受沉重打击,迅速堕入社会底层。他们感到自己被社会抛弃,对现存制度不满,既有反资本主义的倾向,又不能接受消灭私有制的无产阶级革命;既要求改变现存制度,又看不到出路和前途。他们郁结满腔怨愤,渴望发泄于一时的行动,形成一股社会破坏力量。法西斯主义的思潮和运动正是首先从这一社会阶层中发展起来的。

思潮和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1919年3月,B.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主义政党——法西斯战斗团(1921年11月改名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1919年8月,日本民间法西斯运动的第一个社团——犹存社成立。1920年2月,A.希特勒宣布德意志工人党更名德意志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简称纳粹党)。这三个国家的法西斯党派的出现,标志国际范围的第一次法西斯运动浪潮。它们既对所处的社会现实不满,要求变换资产阶级地主统治的政体和手段;又对抗当时兴起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风暴。它们的纲领和宣言集中反映了法西斯主义的思潮。

  极端民族主义和极权主义是法西斯主义思潮的核心。墨索里尼宣扬法西斯是一个生死与共的整体,要建立体现民族团结的“职团国家”,强调国家至上的绝对权力意志,提倡古罗马帝国的好战精神,声称法西斯主义就是民族扩张的帝国倾向。希特勒宣扬建立由共同血缘结合的“民众共同体”,强调民族精英进行统治的领袖原则和暴力强制的权力意志,声称德意志是上苍赋予“主宰权力”的优秀种族,要以武力夺取所需的“生存空间”。日本法西斯运动鼓吹国家改造论,主张实行天皇为首的军事独裁统治,要使日本“垂范于东西”,“握定会来到的世界联邦之牛耳”。

  1923年以后,资本主义世界进入暂时稳定与繁荣时期。法西斯运动除在意大利于1922年10月夺得政权外,其他国家大多销声匿迹。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严重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国际范围出现法西斯运动泛滥发展的第二次浪潮(西班牙、法国、巴西等国家也出现法西斯组织)。德国纳粹党从1928年的10万人猛增到1932年的100万人,并在国会选举中成为第一大党。通过与传统权势集团勾结,希特勒1933年1月上台执政。日本经过一系列内部争斗与冲突,1934年实现军部法西斯化,1936年3月广田内阁初步实现国家政权法西斯化。

政权和体制

  执政的法西斯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德、意类型,由意大利发端而经纳粹德国发展到登峰造极地步。主要特点是有一个由强有力的党魁领导的群众性法西斯党;由这个政党发动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法西斯运动,通过自下而上为主(同时与传统权势集团勾结)的方式上台执政;进而废除议会民主制,全面确立法西斯体制。从法西斯政党上台执政到法西斯体制确立,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在意大利是从1922年10月墨索里尼上台组阁,到1928年12月颁布《法西斯大委员会权力法》。在德国是从1933年1月希特勒上台组阁,到1934年8月颁布《国家元首法》。另一种类型是日本。主要特点是通过近代天皇制,以军部为核心,没有经过政权更迭,自上而下逐步实现国家体制的法西斯化。日本走向法西斯化的道路是同其对外侵略战争紧密连在一起的。1931年发动侵华的九一八事变是日本法西斯化的开始,而国家体制法西斯化的最终完成,则是在发动太平洋战争后的东条内阁时期(1943~1944年确立了东条极权体制)。

  法西斯体制在不同国家虽各有特点,但都有如下基本特征:一是国家权力极度集中,实行个人独裁;二是任意扩大国家职权,对社会生活一切领域实行全面的严密控制;三是极度强化国家监控与镇压体系,实行恐怖统治;四是对外扩张侵略,发动战争。

战争和覆灭

  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1931年日本法西斯侵占中国东北。1935年法西斯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1936年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同年,德意签订“柏林–罗马轴心”协定,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一年后意大利加入),三个法西斯国家勾结起来。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8年德国侵吞奥地利和捷克苏台德区。1939年德国侵占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后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39~1941年间,德意法西斯的侵略迅速席卷北欧、西欧、巴尔干、地中海和北非。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12月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战火遍及全球五大洲四大洋。德日意法西斯在它们侵占的地方,建立了法西斯统治的所谓“欧洲新秩序”和“亚洲新秩序”。但与此同时,它们的侵略起了动员各国人民奋起斗争的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民主力量,同德日意法西斯侵略势力之间的一场殊死搏斗。欧、亚、非、美洲和大洋洲许多国家和人民,相继联合起来,投入伟大的反法西斯战争。1943年意大利墨索里尼政权首先垮台,9月意大利投降。1944年6月盟军登陆欧洲开辟第二战场。1945年5月苏军攻克柏林,纳粹德国投降。同年8月日本投降。从1931年日本法西斯点燃第一个战火起到日本投降,世界各国人民经过14年浴血奋战,死亡约7,000万人,物质财产损失约4万多亿美元,终于战胜了法西斯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