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炮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火炮:一般构造图
火炮:中国1959–1式130毫米加农炮
火炮:中国PLZ89式122毫米自行榴弹炮
火炮:中国1974式37毫米双管高射炮
火炮:中国19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

  火炮汉语拼音:Huopao;英语:Artillery),以火药为能源发射弹丸、口径在20毫米以上的身管射击武器。军队实施火力突击的基本装备。可对地面、水面和空中目标射击,歼灭有生力量,压制技术兵器,破坏防御工事和其他设施,击毁装甲目标和完成其他特种射击任务。种类较多,配有多种弹药。

简史

  12世纪30年代,中国出现了以竹筒喷射火药的竹杆火枪。13世纪50年代,又出现“以巨竹为筒,发射子窠”的突火枪。这对火炮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约在13世纪末,中国已制成最古老的火炮——火铳。中国国家博物馆现存世界最早的有铭文的青铜铸炮,是中国元代至顺三年(1332)制造的。中国的火药和火器制造技术西传以后,火炮在欧洲得到发展,并成为古代战场上射程远、威力大的攻击性武器。

  15世纪末以前,火炮大都采用青铜和铁铸造,结构简单且较笨重,射程仅200~600米,射速慢,射击精度差,多用于野战、攻守城池和要塞及海岸防御,有的作为舰炮使用。16世纪中叶,欧洲制造出口径较小的青铜长管炮和熟铁锻造成的长管炮,开始出现榴弹炮加农炮,代替以前的大口径臼炮,并采用火炮前车,以便于野战机动。

  17世纪,火炮的结构和弹药进一步改进,开始使用瞄准具,射击精度有所提高。17世纪下半叶至18世纪,欧洲致力于提高火炮机动性能和火炮标准化,使火炮在作战中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

  19世纪中叶,出现了后装螺旋线膛炮,提高了射程和射击精度。线膛炮的采用,是火炮技术上的一次重大变革。19世纪末,法国创制了弹性炮架火炮,炮身通过反后坐装置与炮架相连,使火炮发射时后坐力减小,火炮质量得以减轻,发射速度和射击精度明显提高。这是火炮结构的又一次重大进步。炮身制造技术也有了重大突破,出现了丝紧炮身和筒紧炮身,采用了强度较高的炮钢。

  20世纪初,火炮配装了周视瞄准镜、测角仪和引信测合机。日俄战争中、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火炮开始朝专用化方向发展,相继出现了迫击炮高射炮航空机关炮坦克炮反坦克炮无坐力炮自行火炮。为了攻打要塞和进行海岸防御,制造出大口径重型铁道臼炮、铁道榴弹炮和铁道加农炮。30年代,火炮的身管加长,炮架得到改进,研制了新型弹药,改善了射击指挥器材,火炮的射程、射高、发射速度、射击精度、机动性能和弹药威力显著提高,身管寿命延长。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自行火炮得到迅速发展,开始大量制造和使用火箭炮加农榴弹炮迫击榴弹炮反坦克炮无坐力炮的数量增多,穿甲能力和破甲能力增强;高射炮配备了炮瞄雷达、射击指挥仪和火炮随动装置,对空中目标射击效能明显提高。

构造

  通常由炮身和炮架两大部分组成。炮身由身管、炮尾、炮闩等组成。身管是炮身的主体,用来赋予弹丸初速和飞行方向。炮尾用来盛装炮闩并将身管与反后坐装置连成一体。炮闩用来闭锁炮膛、击发炮弹和抽出发射后的药筒,有半自动炮闩和自动炮闩。现代火炮大多采用半自动炮闩,自动炮闩则多用于小口径高射炮、航空机关炮和舰炮。发射时,装在炮闩内的击针撞击炮弹底火,点燃发射药。发射药燃烧产生大量燃气,推动弹丸以极大的加速度沿炮膛向前运动,同时使炮身后坐。炮架由反后坐装置、摇架、上架、方向机、高低机、平衡机、瞄准装置、下架、大架和运动体组成。反后坐装置包括制退机和复进机,将炮身与炮架构成弹性连接。复进机用来消耗炮身后坐能量,使炮身后坐一定长度而停止;在炮身后坐时贮存能量,后坐终止时使炮身重新回到发射前位置。摇架是炮身后坐复进的导轨,也是起落部分(包括炮身、反后坐装置和摇架)的主体。摇架以其耳轴装在上架上,借助高低机作垂直转动。上架是回转部分的主体,以基轴装在下架上,借助方向机作水平转动。高低机装在摇架和上架之间,方向机装在上架和下架之间,二者使炮身作俯仰和左右转动,根据瞄准装置上所装定的射击诸元使炮身瞄向目标。平衡机使起落部分对摇架耳轴保持平衡,使高低机操作轻便。瞄准装置由瞄准具和瞄准镜组成,用来装定火炮射击诸元,实施瞄准。牵引火炮的下架、大架和运动体,射击时支撑火炮,行军时作为炮车。

分类

  按用途分为压制火炮高射炮坦克炮反坦克火炮〔包括无坐力炮和反坦克炮〕、航空机关炮舰炮海岸炮。压制火炮包括加农炮榴弹炮加农榴弹炮迫击炮。有些国家将火箭炮归入压制火炮。

  按弹道特性分为加农炮、榴弹炮、加农榴弹炮、迫击炮、迫击加农炮和迫击榴弹炮。高射炮、反坦克炮(图9)、坦克炮、航空机关炮、舰炮和海岸炮都具有加农炮的弹道低伸的特性。

  按运动方式分为自行火炮牵引火炮、骡马挽曳火炮、骡马驮载火炮和便携式火炮。

  按装填方式分为前装炮和后装炮。

  按炮膛构造分为线膛炮滑膛炮

  此外,火炮还可按射程、质量、口径进行分类。

现状与展望

  火炮在增大射程方面,主要采用高能发射药,加大装药量,加长身管,增大膛压,提高初速,以及发展底凹弹、远程全膛弹、底部排气弹和火箭增程弹等新弹种。105毫米榴弹炮射程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11~12千米增大到17~20千米。155毫米榴弹炮身管长达52倍口径,增大药室容积以增加装药量,采用远程全膛弹射程达40千米,发射火箭增程弹射程可达50千米,为50年代末的3倍多。反坦克炮发射高动能和高初速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能攻击披挂复合装甲和反应装甲的目标。新研制的反坦克炮大都具有坦克炮的弹道性能,直射距离有成倍的增加,达到2,000余米。迫击炮的射程也明显增加,60毫米迫击炮的射程由2千米提高到4千米;120毫米迫击炮从5.5千米提高到13千米,发射火箭增程弹可达15千米。

  火炮在提高射速方面,主要是采用了半自动炮闩、自动炮闩、自动装填系统、液压瞄准机构和可燃药筒等,减少了人员参与程度,明显地缩短了射击循环时间。155毫米榴弹炮爆发射速达3发/8秒,正常射速达6发/分。120毫米迫击炮的射速达24发/分。俄军装备的82毫米自动迫击炮,最大射速达120发/分。40毫米高射炮的射速已达360发/分,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120发/分提高2倍。采用液体发射药和模块发射药,射速得到进一步提高。

  在提高弹丸威力方面,主要采取了增加弹体强度、减薄弹体厚度、改装高能炸药和采用预制破片弹等措施。105毫米榴弹炮的杀伤效果,相当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55毫米榴弹炮。使用反装甲子母弹、自锻破片弹、制导炮弹和自寻的炮弹,增强了压制火炮的远距离反坦克能力。高射炮采用近炸引信和预制破片榴弹,增强了对目标的毁伤能力。尾翼稳定超速脱壳穿甲弹的穿甲厚度达400毫米,有的破甲弹的破甲厚度达900毫米。

  在提高火炮机动性能方面,主要是减轻火炮质量和发展新型自行火炮,以提高炮兵的快速反应能力。自行火炮采用封闭式旋转炮塔,具有浮渡能力和三防能力。采用液压折叠式驻锄,方向射界达360°。一些牵引火炮附有火炮辅助推进装置,既可驱动火炮进出阵地,又可与牵引车一起驱动火炮作短距离行军。20世纪90年代,研制出适应现代战场需要的数字化火炮。它自身构成数字化火力系统,炮上装有自动定位定向系统、自动化火控系统、数据通信系统、自动装填系统等,配有自动供弹车,在数字化射击指挥系统和侦察校射系统的配合下,可以自主射击;一种火炮可以执行多种射击任务,能发射多种弹药,除配用普通榴弹、破甲弹、穿甲弹、照明弹和烟幕弹外,还配有各种远程榴弹、核炮弹、化学弹、反坦克子母弹、布雷弹以及制导炮弹等,使火炮能压制和摧毁从几百米到几万米距离内的多种目标。为了提高反坦克能力,除研制新型滑膛反坦克炮外,已有更多的火炮可以发射炮射反坦克导弹。大口径火箭炮作为地地战术导弹发射平台,增强了火炮的远程作战能力。

  火炮将继续提高射程、威力和射速,增强战场生存能力。数字化火炮的性能将进一步改进和提高。随着固体发射药为火炮能源的传统模式的突破,还将出现液体发射药炮电热炮电磁炮等新装备。远距离遥控火炮和机器人炮将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