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元夕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2020年4月20日 (一) 10:05大猫咪组24讨论 | 贡献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学生诵读古诗词300首(7-9年级)

104. 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诗题与背景:

  《生查子·元夕》是宋代文学家、诗人欧阳修的词作。生查子:词牌名。元夕:即元夜,旧称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是夜称元夕。

  此词写约会。关于这首词的作者,有人认为是景祐三年(1036)欧阳修怀念他的第二任妻子杨氏夫人所作。有人认为,这首词其实是宋代女作家、诗(词)人朱淑真所作,长期以来被认为欧阳修所作,其实是当时怕坏了女子的风气,才将作者改为了欧阳修的。


逐句释义: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去年正月十五元宵夜,花市被灯光照的如同白昼。
  元夜:元宵之夜。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自唐朝起有观灯闹夜的民间风俗。北宋时从十四日到十六日三天,开宵禁,游灯街花市,通宵歌舞,盛况空前。
  花市:民俗。每年春时举行的卖花、赏花的集市。
  灯如昼:灯火像白天一样。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佳人相约,在月上柳梢头之时,黄昏之后。
  月上:一作“月到”。
  黄昏:日落以后天黑以前的时候。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同去年一样。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可是却见不到去年的佳人,相思之泪打湿了春衫的衣袖。
  见:看见。
  泪湿:一作“泪满”。
  春衫:年少时穿的衣服,也指代年轻时的自己。


生查子·元夕参考图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相思词。写去年与佳人相会的甜蜜与今日不见佳人的痛苦。这首词言语浅近,明白如话,情调哀婉。全词以独特的艺术构思,运用今昔对比、抚今追昔的手法,从而巧妙地抒写了物是人非、不堪凹首之感。语言平淡,意味隽永,有效地表达了词人所欲吐露的爱情遭遇上的伤感和苦痛体验,体现了真实、朴素与美的统一。语短情长,形象生动,又适于记诵,因此流传很广。

  上阕描绘“去年元夜时”与佳人同逛灯市的欢乐情景。

  起首两句“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写去年元宵夜的盛况美景,大街上热闹非凡,夜晚的花灯通明,仿佛白昼般明亮。“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说,佳人相约,在月上柳梢头之时,黄昏之后。从如昼灯市到月上柳梢,光线从明变暗,两人约定的时间又是“黄昏”这一落日西斜、素来惹人愁思的时刻,皆暗示主人公的情感故事会朝着悲剧发展。

  下阕写“今年元夜时”主人公孤独一人面对圆月花灯的情景。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是说,一年过去,眼前的景象与去年没有两样,圆月仍然高挂夜空,花灯仍然明亮如昼,但是去年甜蜜幸福的时光已然不再,主人公心里只有无限相思之苦。之所以伤感,是因为“不见去年人”,如今物是人非,不禁悲上心头。令人肝肠寸断的相思化作行行清泪、浸湿衣衫。“泪满春衫袖”一句是点题句,将主人公的情绪完全宣泄出来,饱含辛酸蕴藏无奈,更有无边无际的苦痛。

  此词的艺术构思近似于唐代诗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诗,却较崔诗更见语言的回环错综之美,也更具民歌风味。

  全词在字句上讲求匀称一致,有意错综穿插,它用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上四句与下四句分别提供不同的意象以造成强烈的对比。上下阕的第一句“去年元夜时”与“今年元夜时”,第二句“花市灯如昼”与“月与灯依旧”,两两相对,把“元夜”“灯”作了强调;而“人约黄昏后”与“不见去年人”,则是上阕第四句与下阕第三句交叉相对,虽是重叠了“人”字,却从参差错落中显示了“人”的有无、去留的天差地别及感情上由欢愉转入忧伤的大起大落,从而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内心的起伏变化。


名家评论:

  徐士俊《古今词统》:元曲之称绝者,不过得此法。

  王士禛《池北偶谈》:今世所传女郎朱淑真“去年元夜时,灯市花如昼”(《生查子》词),见《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三十一卷,不知何以讹为朱氏之作。世遂因此词,疑淑真失妇德,纪载不可不慎也。


试题精选:

1.这首词主要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4分)

参考答案:

①采用了(今昔)对比的写作手法。

②表达了当时作者伤感、失落与痛苦的心情。

【解析】上片“去年……灯如昼”、“今年……灯依旧”,去年“人约黄昏后”,今年人“不见”,且“泪满”。今昔对比,物是人非,表达了一种失落、惆怅、痛苦之情。


2.本词上片“花市灯如昼”一句写出了去年元夜什么样的景象?(2分)

参考答案:“花市灯如昼”写出了去年元夜灯火通明,繁华热闹的景象。

【解析】“花市灯如昼”表面写花市上灯光明亮如同白昼,景为人设。实则写元宵之夜的繁华热闹。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年),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史学家、书法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因议新法与王安石不合,退居颍州。死后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提倡古文,奖掖后进,为北宋古文运动领袖。散文富阴柔之美。诗学韩愈李白,古体高秀,近体妍雅。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六一词》等。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其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