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峙县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山西省 > 忻州市 > 繁峙县
收割机在山西省繁峙县郝家湾村收割谷子,2021年10月13日。新华社记者 曹阳 摄

  繁峙县汉语拼音:Fán Shì Xiàn;英文:Fanshi County),中国山西省忻州市辖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东隔太行山与河北省阜平县为邻。总面积2373平方千米。总人口28万人(2013年末)。辖3个镇、10个乡。

  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山多、坡广、滩大,其中石山区约占总面积的48.75%,是典型的山区县,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滹沱河、京原铁路与京原公路过境。名胜古迹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岩山寺和平型关战役遗址(与灵丘县相邻),三圣寺、公主寺、秘魔寺、圭峰寺、吉祥寺等五台山外围寺庙。

  • 邮编:034300 代码:140924 区号:0350

行政区划

  全县辖3个镇、10个乡:繁城镇、砂河镇、大营镇、下茹越乡、杏园乡、光裕堡乡、集义庄乡、东山乡、金山铺乡、柏家庄乡、横涧乡、神堂堡乡、岩头乡。县政府驻繁城镇滹源大街。

历史

  据明朝于慎行《迁城记》:“繁峙,雁门塞下邑也。城于山麓,群山环而拱之,故曰繁峙。”春秋属晋,为霍人邑。战国属赵,称藿人。秦属代郡,东为卤县地,西为霍人县地。西汉置莜人县(汉晋之繁畤[zhì]在今浑源境),东汉废。晋复称莜人县,属雁门郡,后废,繁畤来治,北周废。隋开皇十八年复设繁畤县。

  金贞佑三年(1215)升代州繁畤县为坚州,隶太原府。元隶冀宁路。明洪武二年(1369)改坚州为繁峙[shì]县,属太原府,八年改属代州。万历十四年(1586)县治徙石龙岗,即今城关。民国初年属雁门道,道废后直属省。抗战时期属晋察冀边区一专署。解放战争时期属察哈尔省浑源专署。1949年属山西省忻县专区。1958年11月代县与繁峙合并,属晋北专区。1961年恢复代县,繁峙县复属忻县专区。1967年属忻县地区。1983年属忻州地区。2000年属地级忻州市。

  1998年,全县面积2368平方千米,总人口23.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2万人,农业人口20.3万人。辖3个镇、17个乡:城关镇、砂河镇、大营镇、杏园乡、高升寨乡、岩头乡、茶铺乡、宽滩乡、光裕堡乡、下茹越乡、集义庄乡、东山乡、伯强乡、后河乡、义兴寨乡、金山铺乡、柏家庄乡、小柏峪乡、横涧乡、庄旺乡。共有401个行政村。县政府驻城关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繁峙县常住总人口241938人,其中,城关镇42722人,砂河镇36113人,大营镇18023人,高升寨乡4260人,下茹越乡10539人,杏园乡19494人,光裕堡乡11506人,集义庄乡14709人,后河乡5185人,义兴寨乡6235人,东山乡18501人,伯强乡3398人,金山铺乡11261人,小柏峪乡3959人,柏家庄乡8034人,横润乡12502人,神堂堡乡3994人,庄旺乡3111人,岩头乡4826人,茶铺乡1793人,宽滩乡1773人。

  2001年区划调整后,全县辖3个镇、10个乡:繁城镇、砂河镇、大营镇、下茹越乡、杏园乡、光裕堡乡、集义庄乡、东山乡、金山铺乡、柏家庄乡、横涧乡、神堂堡乡、岩头乡。县政府驻繁城镇。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繁峙县常住总人口266800人,其中,繁城镇76088人,砂河镇60724人,大营镇17261人,下茹越乡8028人,杏园乡17375人,光裕堡乡8258人,集义庄乡11217人,东山乡20432人,金山铺乡14023人,柏家庄乡8188人,横涧乡12053人,神堂堡乡6538人,岩头乡6615人。

  2015年末,繁峙县辖3个镇、10个乡(合计13个),8个居委会、402个村委会(合计410个)。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划
直辖市 北京市 | 天津市 | 上海市 | 重庆市
河北省 | 山西省 | 辽宁省 | 吉林省 | 黑龙江省 | 江苏省 | 浙江省 | 安徽省 | 福建省 | 江西省 | 山东省 | 
河南省 | 湖北省 | 湖南省 | 广东省 | 海南省 | 四川省 | 贵州省 | 云南省 | 陕西省 | 甘肃省 | 青海省 | 台湾省
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西藏自治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 澳门特别行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