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帕海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纳帕海

纳帕海,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建立于1984年建立纳帕海自然保护区,总面积31.25平方公里,海拔3266米,湖泊积水面积660平方公里。地理坐标北纬27°49′~27°55′,东经99°37′~99°40′。属湿地生态类型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高原季节性湖泊、沼泽草甸,是黑颈鹤等候鸟越冬栖息地。这里是中甸县最大的草原,也是最富于高原特色的风景区之一。

纳帕海全境属内陆型湿地,主要湿地类型包括草本泥炭地、高山湿地和时令湖。2004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主要以保护黑颈鹤黑鹳喜马拉雅兀鹫等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境为目的。

地理环境

纳帕海位于在香格里拉城西北部,距县城8公里。自然保护区属于亚热山沼泽和沼泽化草甸,三面环山,山峰海拔3800—4449米。

地形

纳帕海湿地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三江纵谷区东部,为镶嵌于横断山系高山峡谷区断陷盆地中的高原沼泽湿地,地质构造上属滇西地槽褶皱系,古生界印支槽褶皱带,中甸剑川岩相带,分布有从寒武纪到三叠纪各时代的石灰岩,以及大量的冰碛物及河流相沉积物、第四系冲积、洪积、冰碛、湖积、坡积残积物等。纳帕海地貌形态较为复杂,具有冰川地貌、流水地貌、湖成地貌、喀斯特地貌、构造地貌等地貌类型及其组合特征,四周山岭环绕。湖盆发育在石灰岩母质的中甸高原上,湖盆一侧为中甸主断裂带,另一侧具有宽阔的浅水带,呈簸箕形,南北长12km,东西宽6km,受喀斯特作用的强烈影响,纳帕海湖盆底部被蚀穿形成落水洞。主要土壤类型为沼泽土和泥炭土,pH 8.02,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85.30g/kg,全氮含量平均2.71g/kg,水解氮含量平均 324.76mg/kg,速效磷含量 3.7 ~5.7mg/kg,速效钾含量平均124.81mg/kg,属于较肥沃的土壤。纳帕海是季节性天然湖泊。由一系列淡水池塘、沼泽组成,由周围山里的8条小河供水。湖水从西北隅溶洞汇入地下河,再经溶洞流往尼西乡汤姆堆排出,注入金沙江。纳帕海水量补给主要依靠降雨、地表径流、冰雪融水和湖两侧沿断裂带上涌的泉水,年均产水量25 700m3。受西南季风影响,6月初形成大量降水,源自雪山森林的纳曲河、奶子河等十余条溪流汇于湖中,湖面水漫上千公顷,水深可达 4-5m;但由于石灰岩漏水,8 月后湖水退落,10月前后由于秋季季风退缩再次产生降雨,湖水再次上涨使湖面增至 3125hm2,并于 11 月后退落,湖水退落后湖面大幅度缩小,湖水从西北角的 9 个落水洞泄入地下河,穿过北部小背斜,潜流 10km 后出露形成支流汇入金沙江,汇水流量变小,湖面缩小至 500hm2左右。

气候

纳帕海属寒温带高原季风气候区西部型季风气候。受南北向排列的山地和大气环流的影响,全年盛行南风和南偏西风。干湿季分明,11月至次年5月为明显干季,5~11 月为明显湿季。纳帕海虽位于中亚热带水平气候带内,但由于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南延伸部分,而具明显的高原气候特征,太阳辐射强,年日照时数平均 2180h,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长冬无夏,春秋短,年均温5.4℃,最热月7月均温 13.2℃,最冷月 1 月均温-3.7℃, 10℃活动积温 1392.8℃,气温年较差平均 16℃,气温日较差平均可达 20℃,干季时可达 30℃。纳帕海位于多雨区与少雨区的过渡地带,年平均降水量 620mm,每年有霜期约 125 天,9 月至次年 5月有雪。

水文

纳帕海是高原季节性湖沼。夏末秋初,雨水频降,再加上青龙潭、纳曲河、旺曲河水的注入,形成大面积湖面,明水面最大时可达上千公顷。金沙江。 纳帕海是季节性天然湖泊。由一系列淡水池塘、沼泽组成,由周围山里的8条小河供水。湖水从西北隅溶洞汇入地下河,再经溶洞流往尼西乡汤姆堆排出,注入金沙江。纳帕海水量补给主要依靠降雨、地表径流、冰雪融水和湖两侧沿断裂带上涌的泉水,年均产水量25700m3。受西南季风影响,6月初形成大量降水,源自雪山森林的纳曲河、奶子河等十余条溪流汇于湖中,湖面水漫上千公顷,水深可达 4-5m;但由于石灰岩漏水,8 月后湖水退落,10月前后由于秋季季风退缩再次产生降雨,湖水再次上涨使湖面增至 3125hm2,并于 11 月后退落,湖水退落后湖面大幅度缩小,湖水从西北角的 9个落水洞泄入地下河,穿过北部小背斜,潜流 10km 后出露形成支流汇入金沙江,汇水流量变小,湖面缩小至 500hm2左右。

土壤

主要土壤类型为沼泽土和泥炭土,pH 8.02,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85.30g/kg,全氮含量平均2.71g/kg,水解氮含量平均 324.76mg/kg,速效磷含量 3.7 ~5.7mg/kg,速效钾含量平均124.81mg/kg,属于较肥沃的土壤。

自然资源

草原

纳帕海草原由于保护区气候湿润,牧草生长比同类地区快。6月伊始,各种野花竞相开放,茫茫草原,琼花瑶草争奇斗艳。西面的石卡、时卡、辛雅拉三大雪山俏然挺立。雪山、草原、牛羊组成了大西南的塞北风光。

动物

纳帕海湿地的动物以东洋界西南区的种类为主,南北动物均在此交汇,垂直分化明显,特有动物种类丰富,有许多横断山区的特有种或更狭窄范围的特有种类,脊椎动物种群小,数量少,濒危种类和重点保护种类多。在纳帕海湿地重要动物区系中,鸟类占有重要位置,而鸟类区系组成中尤为突出的是丰富的横断山区特有成分和本地特有成分,许多都是珍稀濒危物种,如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有黑颈鹤、黑鹳、胡兀鹫、白尾海雕;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有白琵鹭、大天鹅、白马鸡;中日候鸟及栖息地保护协定中的鸟类有赤麻鸭等重要水禽。纳帕海具有不能脱离湿地水域生活的水鸟31 种,且种群数量大,如广布种中的绿头鸭、小䴙䴘、斑头雁、绿头鸭,古北种中的赤麻鸭等雁鸭类就有近万只,表明纳帕海湿地是高原重要的水禽越冬地和候鸟迁徙途中的补给站。黑颈鹤每年 9 月至次年 3 月在此停留半年。1984-1985 年冬天出现 63 只,1985-1986 年冬天曾有过 130 只的记录。灰鹤少量出现,丹顶鹤曾记录为迷鸟,也曾记录到黑鹳。纳帕海波平如镜,湖岸平坦、宽阔,水草丰茂,更由于高山阻碍,交通不便,远离喧嚣和污染,使这里成为珍稀乃至濒危鸟类越冬栖息的理想场所,也是康巴藏区重要的天然牧场。

植物

纳帕海湿地由于海拔高差明显,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植被类型。虽然纳帕海湿地处于山地环境,海拔在 3200m 以上,不利于水生植被的全面发展,但水生植物群落类型及其区系组成却比长江中下游湖泊湿地丰富。鄱阳湖面积比纳帕海大百倍,海拔也较低,但纳帕海的水生植物群落类型却比鄱阳湖多了3个。另一方面,与长江中下游的湖泊相比,纳帕海的水生植被群落也较为复杂,区系组成上以温带成分为主,包含了世界广布、旧世界热带分布、北温带分布、东亚分布、极高山地理成分和淡水湖泊特有植物群落类型等6 大地理成分,而且珍稀濒危和特有物种比例高,不仅具有国内湿地大部分水生植物群落,还具有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所不具有的北极-高山类型 ( 杉叶藻群落 ) 。世界广布的亮叶眼子菜群落、水葱群落、丝草群落、芦苇群落以本带为分布的上限,北极-高山分布的杉叶藻以本带作为分布的下限。

保护对象

纳帕海自然保护区1984年建立,2004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属湿地生态类型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高原季节性湖泊、沼泽草甸,是黑颈鹤等候鸟越冬栖息地。

1984-1985年冬天,黑颈鹤出现63只,1985-1986年冬天,黑颈鹤出现58只。其他来此越冬鸟类有:赤麻鸭、斑头雁、绿头鸭、黑鹳、灰头鹤、大白鹭、中白鹭、金雕、秃鹫等。

保护措施

湿地被保护在1984年建立的省级自然区(纳帕海自然保护区12067公顷)内。由云南省林业厅管理,禁止狩猎,已采取限制污染的措施。

保护区内有一些研究设施。云南林业厅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所于1988年对水禽,尤其是鹤类进行过一些调查研究。

2012年,纳帕海自然保护区开始执行“禁渔令”,以保障候鸟的食物供给。

价值

纳帕海对青藏高原金沙江上游流域发挥湿独的水文价值,在接冰雪融水、保持水土和控制洪水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纳帕海湿地季节性积水从湖底落水洞漏走,潜流10公里后露出地面流入金沙江,对长江中下游的水量均衡和水位调节有着重要作用;纳帕海为喀斯特湿地,出水口与地下河相连,形成了地下水、泉水系统的组成部分,并与地表流水及冰雪融水和地表出露的泉水一起共同支持着这一湿地,维持着该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纳帕海湿地为季节性淹没的天然湿草地自然漫滩系统;纳帕海湿地对区域性气候调节和稳定具有重要的水文影响,表现为具有碳沉积的泥炭类型。纳帕海位于越冬候鸟迁徙线路上,是许多珍稀濒危越冬候鸟重要的停歇地和越冬地;定期栖息的赤麻鸭、绿头鸭、斑头雁、针尾鸭等雁鸭类统计数据。

同云南其他湿地一样,纳帕海湿地孤立而分散,湿地之间没有水道相通,因而造就了丰富的生物特有现象,从而也决定了其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具有了特殊的生态意义和科研价值。纳帕海湿地可以调节冰雪融水、地表径流和河流水量,控制土壤侵蚀,对长江下游水位和水量均衡起着重要作用;调节局地气候,为动植物群落提供复杂而完备的特殊生境,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由于其兼有水体和陆地双重特征,为许多珍稀濒危物种提供了栖息繁衍地;同时也由于其特殊的多样性和天然牧场的重要地位,为当地人民的生存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具有了较高的社会价值。


村民和鸟儿,生活在纳帕海附近的村民与这些鸟儿朝夕共处,人与鸟的关系和谐,就像关系融洽的邻居。图为劳作的农妇和一群斑头雁。近年来,每年有超过2000只斑头雁到纳帕海越冬,它们已经习惯了当地藏民放牧劳作等行为。摄影/李东红
血雉为中国西南山地的特有种,随着季节变化有垂直移动的习性,夏季迁至海拔3000—4400米的高山上,冬季多在海拔2600—3000米地带活动。其不善飞行,逃避敌害主要靠迅速奔跑和隐匿。分布在纳帕海东侧布伦、哈木古等地山脚的森林灌丛地带,冬春季节为常见鸟。摄影/彭建生
一只绒颈鹳现身纳帕海,这是中国境内首次发现这种濒危鸟类。它形单影只,在纳帕海逗留期间,独自觅食,单独活动,在浅水中捕食小鱼和黄蚬。图中,它和一只斑头雁离得很近,仿佛在对话。摄影/彭建生
黑鹳是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纳帕海每年吸引了200多只黑鹳在此越冬,是黑鹳在中国最大的越冬地。摄影/彭建生
树麻雀是城乡、牧场和耕地等多种生境的常见鸟种,在非繁殖期会集合成大群。在纳帕海地区,树麻雀为优势留鸟。图中,它们成群成排栖息在纳帕海附近草场的铁丝网上,颇有意趣。摄影/彭建生
红隼是纳帕海地区的常见留鸟,捕食时,经常在空中做定点悬停。图中,一只准备捕食的红隼正从篱笆尖跃起。摄影/彭建生
纳帕海一带的猛禽数量很多,其密度之大,在中国堪称翘楚。纳帕海是云南白尾海雕的重要越冬地,近年来数量逐渐增加,清晨它们在湖湾的松树上休息,气温升高后就在沼泽湿地中捕食鱼和雁鸭,也常常与高山兀鹫混群取食家畜尸体。图中,白尾海雕在尚未完全解冻的水面抓起一块冰,从秋沙鸭头上掠过。摄影/彭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