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古城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荆州古城风光

荆州古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首批),国家4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区位于湖北省荆州市区,长江航线、宜黄高速、荆襄高速、汉宜高铁可达。景区主要参观主体为完整的古城墙,现存的城墙为清朝顺治三年(1646年)依明代旧基重建,采用糯米石灰浆灌缝、砖城墙和土城墙互相依托而成。

此地春秋时为楚国官船港口。楚成王时建清宫。秦以后成为历代封王置府之地,秦时改为江陵县。传说三国关羽在此筑土城。从南宋时建砖城。元初拆除,后又修。现存的城墙是清顺治三年(1646)依旧基而建。

荆州古城东西长3.75公里,南北宽1.2公里,面积4.5平方公里,周长11.28公里,城墙高8.83米,城垛4567个,炮台26座,藏兵洞5座,有城门和城楼6座。古城分为三层,外面是水城,中间是砖城,里面是土城。水城(护城河)全长10500米,宽30米,水深4米,西通太湖,东连长湖,与古运河相连。明代时期建城时为防止城基下陷,洪水泛城,右城脚条石缝中浇灌糯米浆,因而城墙特别坚固。城墙设有瓮城、敌楼、战屋、炮台、藏兵洞、复城门,防御体系完备,历来易守难攻,有“铁打荆州”之说。

荆州古城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是中国南方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为宏大的一座古代城垣。尤其是《三国演义》故事的广泛流传,使得荆州名扬四海。

荆州古城的游览项目有“荆州古城环城游”、“荆州古城墙考古游”、“三国遗迹游”、“荆州古城墙民俗游”、“历史文化节庆游”等。主要景观有宾阳楼、藏兵洞、炮台、文字砖、朝宗楼、城墙博物馆、公安门(水门)、仲宣楼遗址、曲城、南纪门、远安门、安澜门等。

荆州古城景区辖5个景点,分别是:东门景区、荆州城墙博物馆、大北门朝宗楼景点、西门景点、南纪门景点。

荆州古城

历史沿革

荆州城名因地处荆山之南而得。荆州为天下九州之一。西汉时,改九州为十三刺史部(州),荆州居其中。魏晋以降,荆州均为州、府之名。其治所多不固定,直到明初,荆州才作为城名固定下来。

魏、蜀、吴荆州之争,构成了三国历史发展的主轴,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历史经验。终三国之世,无论是三国鼎足局面的形成,还是魏、蜀、吴霸业的兴衰,无不跟荆州的得失相关。而其中兴衰成败的历程,也无不给后人以有益的启迪。荆州城,位于现今荆州市城区西部,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荆州城又称江陵城,是因为此地在秦破郢后置江陵县,作为县城而得名。其后两千多年里,江陵作为地名,历代沿用,故有一城二名。

荆州城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689年楚文王迁都郢(今荆州城北5公里的纪南城)后,这里就是楚国的官船码头。楚成王(公元前671-前626年在位)还在此修筑了别宫,取名渚宫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占郢都,这里成为江陵县的治所。西汉初年,封临江王于此地。其后有东晋安帝、南齐和帝、梁元帝、后梁、隋末梁王、唐代南都、荆南国等在此建都。楚、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宋、明等朝,封王侯于此地。

荆州城的城郭,在战国末年形成。汉代已有城墙。蜀将关羽、吴太守朱然东晋桓温梁元帝、南平王[[]]高季兴等,都对荆州进行修葺。

北宋末年,城毁。南宋淳熙年间,重修城墙,淳祐十年(1250年)挖城壕。

元初,忽必烈下令拆除荆州城。元末,朱元璋称吴王时,派员依旧基重建荆州城。明末,张南忠率义军攻占荆州城,将城墙拆毁多半。

顺治三年(1646年),又依明代城基重新修筑荆州城,并重新命名城门:东门曰寅宾门,东南门(小东门)曰公安门,西门曰安澜门,南门曰南纪门,大北门曰拱极门,小北门曰远安门。

荆州城现存砖城为明末清初建筑。1970年后,随着交通事业发展的需要,经国务院批准,城垣上新开3座三孔城门,原有的6座城门,共有9座城门。砖城内有土筑城墙,与砖城相依,城上可通行。砖城外有外环道与水城环绕。水城俗称护城河。荆州城墙高9米左右,城墙厚10米左右,城墙上有3座藏兵洞,24座炮台。原有城楼6栋,其中5栋毁于战乱,仅存拱极门(大北门) 城楼朝宗楼。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政府拨款重建寅宾门城楼,沿用旧名,曰宾阳楼。

荆州城自明末清初最后一次修复以来,已有350年历史,至今保存完好,是中国现存为数很少的古代城垣中较完好的一座,是长江中游地区唯一一座完好的古城垣,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尤其是《三国演义》故事的广泛流传,使得荆州名扬四海。荆州城已成为中国三国旅游线上的一个重要的旅游区,有30多处三国遗踪和文化景点供游客探寻。

荆州古城一景

历史价值

荆州古城积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荆州城内及其城周附近,有着众多的古迹名胜。大禹治水的息壤,雄楚立国的故都,三国纷争的遗迹,历代名人的胜踪,似繁星点点,数不胜数。荆州古城墙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最有分量的古迹之一。

据《后汉书·地理志》记载,荆州古城墙的修造史,可以追溯到2800多年前的周厉王时期。经最新古城垣考古发掘实物科学验证:荆州古城墙是中国延续时代最长、跨越朝代最多、由土城发展演变而来的唯一古城垣。

1998年3月,考古工作者先后发掘出了宋朝五代时期的砖城;两晋三国时期的土城。叠压在现城墙10米以下的五代砖城的发现,使荆州城砖城的修造历史从始于明代的普遍认同,又上溯了400多年。这次考古发掘还证实:从三国时代起,荆州古城墙没有发生过大的变迁,移位距离仅在50米左右范围内;土城墙远远早于砖城墙。

2000年8月,考古工作者在荆州城小北门西侧,发现了一段长近20米的明代成化年间夯筑的石灰糯米浆城墙。此段城墙虽经500多年,至今仍坚如磐石,世所罕见。

荆州市政府高度重视荆州城墙文物保护和环境整治工作,共筹集资金1.3亿元,用于荆州城墙保护范围内约30万平方米违章建筑的拆除、内外环道的建设、护城河的疏竣和污水治理及周边环境整治。从2004年开始,就一直着手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2005年,通过湖北省政府正式向国家文物局递交“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07年1月,国家文物局同意将荆州城墙与西安、南京、兴城共四个明清城墙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荆州古城一景
荆州古城一景
张居正故居,位于湖北省荆州市古城东大门内。由于历史原因,其故居毁于战乱。后重建张居正故居,并以其原有建筑景观布局。包括大学士府、九鸟苑、陈列馆、文化艺术碑廊、首辅论证群雕等。
张居正故居。张居正是明代宰相。字叔大,号太岳。江陵(今属湖北)草市人。12岁考中秀才,16岁中举人,23岁经会试、殿试取中进士,并选为庶吉士,25岁升为翰林院编修,43岁进入内阁,48岁当宰相。死后遗体隆重葬在江陵城东门外,谥号“文忠”,世人称他为“张江陵”。

保护与建设

荆州古城墙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墙体保持完整,形制完备,在中国七大古城墙中排名第二,被专家们誉为“中国南方不可多得的完璧”。

几年来,围绕古城墙大举建设,实施了三大工程:

一是建设环城公园。环城公园总面积2.5平方公里,围绕古城垣,内建行车道,外铺步行道,串连8大景区和36大景观,实现了“城墙上走人,内环道行车,外环道跑马”的建设目标。

二是建设九龙渊龙舟赛场。九龙渊龙舟赛场位于九龙桥以南,总面积35万平方米,其中水面16.8万平方米,包括仲宣楼、金龙轩、屈原祠等8大景区。

三是建设凤凰广场。凤凰广场位于九龙桥以北,总面积19万平方米,其中陆地面积12万平方米,包括双凤朝阳广场、伴凤池、百凤画壁等9大景区,是一座以弘扬荆楚文化为主题的城市大型文化广场。这三大环绕古城墙工程的建设,强化了对古城的保护,盘活了历史文化资产,改变了城市北大门形象,对形成荆州城市的独有景观风貌发挥了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