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興會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繁体.png  简体.png

華興會部分領導人(1905年攝于日本東京)。前排左起:1黃興,2未知,3胡瑛,4宋教仁,5柳揚穀;後排左起:1章士釗,2未知,3程家檉,4劉揆一

  華興會中文拼音:Huaxinghui;英語:Society for the Revival of China),清朝末年由黃興湖南創立的反清革命團體。1904年2月15日成立,1905年7月30日與興中會合併為同盟會。華興會的成立和起事,推動了兩湖革命運動的興起,並對同盟會的組成和發展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1903年5月,黃興從日本回國。夏秋之交,返抵湖南長沙。11月4日,他以過生日為名,約集宋教仁劉揆一章士釗周震鱗胡瑛徐佛蘇等舉行秘密會議,議決建立華興會。1904年2月15日,借除夕宴聚為掩護,召開華興會成立大會。到會100多人,舉黃興為會長,宋教仁、劉揆一為副會長。其主張主要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國民革命”。

  1904年初,黃興親赴湘潭,會見洪江會首領馬福益,商洽起義計畫。相約當年11月16日慈禧太后70歲生日前,于長沙皇殿埋置炸藥,炸斃來行禮的湘省大吏,乘機起事。隨即派宋教仁、陳天華等赴鄂、贛等地聯絡會黨,屆時相應。九月初,華興會起義計畫洩露,湖南官廳即著手戒備。至中旬,長沙城廂內外差弁密佈,搜查起義據點,緝捕首事諸人。黃興化裝逃離長沙,抵上海,旋赴日本。宋教仁、陳天華、劉揆一等也相繼東渡。馬福益逃他省以圖再起,次年在萍鄉被捕,解長沙遇害。

  1905年夏,孫中山到日本,會見黃興、宋教仁、陳天華等,商洽聯合組織全國性的革命團體。在同盟會籌備期間和成立以後,華興會員絕大多數先後加盟入會,不少人成為同盟會的領導骨幹。

前期活動

  1903年,黃興以“運動員”的身份從日本回到清帝國,在暗中籌畫革命。他先在上海認識了《蘇報》主編章士釗等新派人士,隨後受先前留學日本東京弘文學院的長沙明德學堂校長胡元倓的邀請,經武昌回到長沙。黃興在明德學堂的時候,創辦了“東文講習所”的日語學校,並翻印了大量革命人士的書籍,如鄒容的《革命軍》、陳天華的《猛回頭》、《警世鐘》等。這些活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聯繫和宣傳作用,為以後華興會的成立打下了基礎。

  後隨著活動的影響,黃興受到一些保守人士的控告。明德學堂的董事龍璋等人為其擔保解圍。他決心全心投入革命,並辭去明德學堂教員的職務以不讓學堂受到牽連。為了籌集資金,他把自己在長沙老家的祖屋及農田一同變賣,換得大筆金額。其生活在祖屋的繼母毫無怨言並支持黃興的事業,與親戚一同搬出。

成立

  1903年11月4日,黃興借慶祝三十壽辰(虛歲),邀請章士釗、彭淵恂、劉揆一、柳大任及其侄柳剛、宋教仁、周震霖、徐佛蘇、胡瑛、翁鞏、秦毓鎏共12人在長沙保甲局巷彭淵恂家集會,商議籌設革命團體等事項。會上決定以“興辦礦業”為名,對外聲稱成立“華興公司”,入會者均稱入股,“股票”即會員證,並以“同心撲滿、當面算清”為口號,隱含“撲滅滿清”之意。這就是華興會的成立。1904年除夕(2月15日),華興會在長沙龍璋的西園寓所正式成立。黃興被推舉為會長,宋教仁、劉揆一為副會長,確定了“雄踞一省,與各省紛起”的戰略方針,以“驅逐韃虜,復興中華”為口號。  

革命活動

  華興會先後有五百多人加入,大部分是回國留學生和國內各學堂的知識份子。華興會會員又分別在湖南、上海、東京等地創辦了“同仇會”、“黃漢會”、“愛國協會”、“新華會”、“十人會”等組織,成為當時中國內部各省最有影響力的反清組織。黃興也說服了湖南洪江會首領馬福益回應起義,為起義增加了眾多人馬。在人員足夠的時候黃興決定提前在長沙發動起義,並在瀏陽、醴陵、衡陽、常德、岳陽、寶慶等地組織義軍向長沙進攻。華興會推舉黃興為主帥,劉揆一、馬福益為正副總指揮。起義商定於1904年(光緒三十年)農曆十月初十日慈禧壽辰時發動,以安放在湖南省城官員賀壽之處的炸彈引發為起義信號。

  1904年10月,起義的消息由於一個華興會員的消息走漏而被官府得知。24日,清兵出動搜查華興會機關,遊德勝、蕭貴生被捕。黃興等人在基督教聖公會教士黃吉亭等的掩護下,從長沙逃往上海,最後逃去日本。馬福益逃往廣西,次年再返回湘西洪江隱匿,並暗中和黃興聯繫,準備在洪江再次組織發動起義。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春,馬福益不幸在萍鄉車站被清兵逮捕,農曆三月初八日在長沙就義。

事後

  黃興於1904年11月底到達東京。12月黃興與百余名留學生組建革命同志會。1905年黃興回國策劃起義再次失敗而回到日本。孫中山也于同年7月19日到東京,並與黃興相會。7月30日,同盟會籌備會議召開。華興會和興中會合併為“同盟會”。華興會主要成員都成為了同盟會的骨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