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克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萧克 上将(1955)
萧克 将军

  萧克汉语拼音:Xiao Ke;英语:Xiao Ke;1907-2008),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955)。原名武毅,字子敬,乳名克忠。湖南省嘉禾县泮头乡小街田村人。一生充满传奇,文武兼备。是最长寿的红军高级将领,也是最长寿的开国上将,参加过北伐战争和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担任军团长职务与方面军领导职务。在众多的开国将军中,他是惟一写过长篇小说并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将军。2008年在北京逝世,享年一百零二岁。

  1907年7月14日生于湖南嘉禾县泮头乡小街田村。受过私塾和小学教育,并上过师范学校。1926年初赴广州,入国民政府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宪兵教练所,毕业后被分配到宪兵团,不久转到国民革命军补充第5团,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初赴武汉,在北伐军叶挺部第71团任连政治指导员,参加了汝南、临颍战斗。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8月参加南昌起义,并随起义军南下。起义军主力在广东失利后,于12月辗转回乡,参与组织中共嘉禾南区支部。1928年1月参加湘南起义,任宜章独立营副营长。后率部到井冈山,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历任连长、营长、支队长、第1纵队参谋长兼教导队长等职,参加了保卫井冈山和进军赣南、闽西等作战。1930年6月任第1路军(后改为1军团)第4军第3纵队司令员,参加了攻打文家市、长沙、吉安等战斗。同年10月起任红4军第12师师长、江西独立5师师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三次反“围剿”。1932年10月被派往湘赣苏区任红8军军长、红6军团军团长兼第17师师长,参与领导湘赣苏区反“围剿”和北上配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指挥了九渡冲、棠市、梅花山等战斗。1933年获二等红星奖章。1934年4月,指挥所部在沙市设伏,歼灭国民党军一个整旅,予另两个旅以重创,取得湘赣苏区反“围剿”的最大一次胜利。8月,根据中央军委“转移到湖南中部去发展扩大游击战争及创立新的苏区”的指示,与任弼时等率部西征,途中迂回转移,忽东忽西,巧妙冲破湖南、贵州广西三省国民党军的围堵,于同年10月抵达贵州印江县木黄,同贺龙等率领的红2军团(当时称红3军)会合,参与创建了湘鄂川黔苏区。其间,率部设伏十万坪,奔袭桃子溪,激战忠堡、板栗园,打破敌人的各路“围剿”。1935年11月,率部从湖南桑植出发开始长征,以声东击西、避实击虚的灵活战术,摆脱了国民党军130个团的围追堵截。1936年7月在甘孜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任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红31军军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20师副师长,参与创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领导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曾在《解放》周刊上发表《我们在晋西北与敌人作战的经验》,在抗日军政大学作题为《抗日战争的经验教训》的演讲。1939年初任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司令员兼军政委员会书记,率部开辟平西、平北、冀东、热南等抗日根据地。1942年2月起任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协助聂荣臻等领导反“扫荡”斗争。

  抗日战争胜利后,先后兼任冀热辽军区司令员、晋察冀第二野战军司令员、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1946年9月起,与罗瑞卿指挥晋察冀野战军先后取得易满、保南、正太、怀来等战役的胜利,使晋察冀与晋冀鲁豫解放区基本连成一片。1948年5月任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华北军政大学副校长,先后两次负责组织石家庄保卫战,粉碎了国民党军傅作义部偷袭石家庄的企图,保障了党中央所在地西柏坡的安全。1949年5月任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第一参谋长,参与指挥了衡宝、广东、广西等战役。

  1950年起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军训部部长,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部长,国防部副部长,参与领导全军军事训练、筹建军事院校、组织起草人民解放军共同条令等工作。1958年因所谓教条主义问题受到错误批判,并被解除军队职务。1959年任农垦部副部长。1972年起任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校长,国防部副部长兼军事学院院长、第一政治委员。是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第十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至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1982、1987年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曾任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委员会主任,主持编纂《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和《中国军事百科全书》。1955年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主编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著有长篇小说《浴血罗霄》等。2008年10月24日上午12时51分,因病在北京逝世。

参见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将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