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画丽珠萃秀》中的西施画像

西施,传说中的古代美女。一作先施(先西古音同),又称西子,有说本名施夷光,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春秋末期的浙江诸暨一带人氏,又称西子,是家喻户晓的美人,2003年浙江省诸暨市兴建了西施殿加以纪念。有学者认为西施不存在。

春秋末年越国苎萝人。传说吴越两国交战,越人败于会稽。越王勾践范蠡求得美女西施,献给吴王夫差,吴王许和。勾践卧薪尝胆,生聚教训,于公元前473年一举灭吴。吴亡后,西施与范蠡乘舟从游五湖(今太湖)而去。其事散见于《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越绝书》等。

西施世居诸暨苎萝山下苎萝村。村有东、西,夷光居西,故人称西施。出身贫寒,父卖薪,母浣纱。西施自幼随母浣纱江边,故又称浣纱女。生有姿色,秀媚出众。诸暨旧有西施殿,历代屡有兴毁,1990年重建。苎萝山下有浣纱石,传为西施浣纱之处,今尚存。

西施故里观光区

生平

浙江诸暨苎萝山下有两个村子,分为东西两村。村中的人大多数为氏。(当时施是氏不是姓,施氏源自喜(嬉)姓有施氏,即妺喜之部落。)施夷光住在西村,所以大家称其西施。西施经常与伙伴们在江边浣纱。当时的越王勾践夫椒之战大败于吴国,沦为吴国臣属。为了报复吴王夫差文种范蠡建议勾践献上美女郑旦等人迷惑夫差,其中就有西施。

勾践命乐师教西施歌舞仪态,过了三年,让范蠡带着西施进献给吴王。范大夫见到吴王,跪拜着说:“东海贼臣勾践,感大王之恩德,遍搜境内,得善歌舞者,以供洒扫之役。”可是伍子胥进言:“臣闻:亡以妺喜亡以妲己亡以褒姒。夫美女者,亡国之物也,王不可受。”

苏州木渎古镇西施桥

吴王不听其劝谏,马上把西施收了下来,并在姑苏台建造春宵宫,在灵岩山上建造馆娃宫,还修筑大水池,以供西施嬉戏游玩。夫差对西施宠爱至极,出入都是效仿王妃的派头和排场,他沉迷于西施的美色,荒废朝政,勾践趁机休养生息,养精蓄锐,然后乘虚而入,一举消灭吴国。

下落成谜

西施的结局有以下几种说法:

1. 西施与范蠡相恋,当吴国灭亡之后,范蠡不要越王的封赏,趁着夜色携西施悄然离去,两人在路途中,生下一个儿子。从此避世太湖,逍遥余生。或许是后人不忍这位绝代佳人遭到悲惨的结局,就流传出西施和范蠡归隐五湖的美满姻缘的故事,以寄托对他们的同情。

陈耀文引唐人陆广微《吴地记》再引《越绝书》曰:“西施亡吴后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鹤林玉露》乙编卷四“荆公议论”条说:“范蠡霸越之后,脱屣富贵,扁舟五湖,可谓一尘不染矣。然犹挟西施以行,蠡非悦其色也,盖惧其复以蛊吴者而蛊越,则越不可保矣”。

2. 吴灭了以后,吴人认为西施是使得国破家亡的妖孽,于是就将她放进皮袋之中沉于江底。后来在江中发现了一些蛤蜊,人家说那是西施的舌头,故此蛤蜊也有“西施舌”之称。

《墨子》曰:“吴起之裂,其功也;西施之沉,其美也。”

俞弁在《逸老堂诗话》卷上引《吴越春秋》云:“吴亡,西子被杀”。俞弁在《逸老堂诗话》卷上结论:“古今成谓其从范蠡五湖之游,今乃知其终于沈,可以为西子浣千古之冤矣。”

杨慎引《吴越春秋·逸篇》说:“一日读《墨子》曰:‘吴起之裂,其功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喜曰:‘此吴亡之后,西施亦死于水,不从范蠡去之一证。’墨子去吴越之世甚近,所书得其真然。”徐树丕支持杨慎“西施被沉”的说法。他在《识小录》中说:“当吴之亡,吴王逃至阳山自杀,必先杀西施,不以所爱为仇辱,此理之可信者。沈于江,必吴沉之也。蠡高人又智士,岂取亡国之妃为俪,其必不然矣。”

3. 一种说法是范蠡太湖上将西施推下水,淹死了她。

4. 勾践灭掉吴国后,残杀功臣。勾践认为西施是个祸害,把西施沉到了江底。

5. 西施死于乱军之中。

6. 在一些话本和戏剧中演绎的情节是,西施助越国灭掉了吴国后,一方面感到欣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另一方面也感到内疚,觉得对不起吴王夫差,在一种异常矛盾的心理中,不能解脱,最后自缢于馆娃宫内。

至今,在浙江绍兴诸暨市(旧称暨阳县),仍然有西施殿、越国古都城门等遗迹。

西湖亦称为西子湖,因北宋诗人苏轼曾作七言绝句春后初晴雨亦奇: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相关成语、谚语

沉鱼落雁

一种流行的说法认为所谓“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沉鱼指的就是西施。传说她在古越国浦阳江边浣纱,水中的鱼儿看到她的美貌,都惊艳得沉入江底。

事实上,“沉鱼落雁”是个成语,通常认为出自《庄子·齐物论》:“毛嫱骊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糜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原意是说动物与人对“美”的认识存在差异,引申意为价值观认知本来就无绝对,只是人类的主观看法。

也有人认为唐代宋之问歌咏西施的《浣纱篇》:“鸟惊入松萝,鱼畏沈荷花。”是这个成语的出处,故认为沉鱼代表西施。

东施效颦

亦作东家效颦、丑女效颦。

西施因患心病而捧心皱眉,“西子捧心”被视为绝世美态,同里东施看见觉得十分美丽,于是摹仿西施捧心皱眉,然却跟西施有着截然不同的面貌,结果同里的人纷纷走避或闭门不出。典出《庄子·天运》后世比喻不衡量本身的条件,而盲目胡乱地模仿他人,以致收到反效果。

红楼梦·第三十回》:宝玉心中想道:难道这也是个痴丫头,又像颦儿来葬花不成?因又自叹道:若真也葬花,可谓东施效颦,不但不为新奇,且更可厌了!

西眉南脸

出自唐代李咸用《巫山高》:“西眉南脸人中美,或者皆闻无所利。”西施和南威都是春秋时的美人,所以又并称“威施”,后以“西眉南脸”比喻女子容貌美丽。

情人眼里出西施

语出清朝黄增的《集杭州俗语诗》,字面意思为美色的本身并不会去迷惑人,只是欣赏的人自己的心迷惘了,就像情人眼中的伴侣,都是只看优点而轻忽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