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认知心理学汉语拼音:renzhi xinlixue;英语:cognitive psychology),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美国和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和研究领域,70年代成为美国和西方心理学的一个主要方向。它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主要是认识过程。在认知心理学中也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研究途径,以信息加工观点研究认知过程是其主流。所以,可以说认知心理学相当于信息加工心理学。50年代后期,A.纽厄尔H.A.西蒙召开了几次关于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的会议,宣传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基本思想。此后这种观点迅速发展,到1967年U.R.G.奈瑟的专著《认知心理学》问世以后,成为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信息加工观点

  把人视为一个信息加工系统,认为认知就是信息加工,包括感觉输入的变换、简约、加工、存储和使用的全过程。按照这一观点,认知可以分解为一系列阶段,每个阶段是一个对输入的信息进行某些特定操作的单元,而反应则是这一系列阶段和操作的产物。信息加工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都以某种方式相互联系着。

主要方法

  认知心理学家关心的是作为人类行为基础的心理机制,其核心是输入和输出之间发生的内部心理过程。但是人们不能直接观察内部心理过程,只能通过观察输入和输出的东西加以推测。所以,认知心理学家所用的方法,就是从可观察到的现象来推测观察不到的心理过程。信息在人体内流动有个过程,计时研究法可以用来分析这个过程,即先测出一个过程所需要的时间,以此来确定这个过程的性质。反应时,特别是选择反应时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指标,它可以提供有关信息加工过程中内部状态的信息。

  计算机模拟和类比是认知心理学家采用的一种特殊方法。要使计算机像人那样进行思维,计算机的程序就应当符合人类认知活动的机制,即符合某种认知理论或模型。把某种认知理论表现为计算机程序即计算机模拟。因此,计算机模拟可以用来检验某种理论,还可以预测复杂的行为。信息系列的流程图常用来描述计算机程序的主要特点。但这种流程图并不具备计算机实际运算的细节,只为编制计算机程序提供轮廓,它可以进一步化为计算机程序,而这部分工作往往是由计算机软件专家实现的。口语记录,即实验时让被试口头报告其心理活动,记录下来进行分析,也是认知心理学家,特别是研究思维的认知心理学家常用的一种方法。

历史渊流

  认知心理学与西方传统哲学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知识是决定人类行为的主要因素的观点有一定的联系。这个思想至少可以追溯到英国的经验主义哲学家如F.培根、J.洛克等人。R.笛卡儿强调演绎法的作用,认知心理学重视假设演绎法。I.康德的图式概念已成为认知心理学的一个主要概念。

  认知心理学也继承了早期实验心理学的传统。19世纪 H.von亥姆霍兹和F.C.东德斯提出的反应时研究法,已是今天认知心理学家广泛采用的方法,并有了新的发展。认知心理学与W.冯特对心理学的对象和方法的看法很接近。冯特认为心理学的对象是经验,是意识内容,方法是控制条件下的内省,认知心理学似乎又返回到冯特的意识心理学上去,但不同的是其方法更加可靠、更加精巧了。W.詹姆斯关于两种记忆即初级记忆和次级记忆的提法,已成为认知心理学关于记忆研究的基础。

  格式塔心理学强调格式塔的组织、结构等原则,反对行为主义把人看成是被动的刺激反应器。这些观点对认知心理学有重大影响,如认知心理学把知觉定义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强调信息加工的主动性等。在方法上,格式塔心理学主张研究直接的生活经验,主张把直接的生活经验材料与实验资料结合起来。这种观点既不同于冯特和E.B.铁钦纳只承认经过严格训练的被试的内省,也不同于行为主义只重视实验室实验的做法,却与认知心理学的基本观点相一致。

  认知心理学是反对行为主义的,但也受到它的一定影响,如从行为主义那里接受了严格的实验方法、操作主义等,认知心理学已经不只专注于内部心理过程的研究,也注意了行为的研究。

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认知心理学也是心理学与邻近学科交叉渗透的产物。

  首先,语言学对认知心理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N.乔姆斯基将语言学与心理学相结合所创立的心理语言学,可以说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控制论、信息论、计算机科学对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计算机科学与心理学相结合,产生了一门边缘学科——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与认知心理学关系极为密切,计算机的出现,使人们找到了分析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和状态的新途径。早期实验心理学的心理主义方向,被行为主义切断了将近半个世纪,认知心理学延续了这一方向,同时又保持了新行为主义的严格的假设演绎法,增加了机器模拟法,这就在认识过程的分析方面扩大了研究课题。形式逻辑、数理逻辑提出了符号和符号运用的概念。A.M.图灵于20世纪30年代发表、后来称为“图灵机”的数学系统,对心理学也发生了影响。数理逻辑和图灵机使人们想到,人类的认知系统也可以视为符号运用系统,人类的某些观念可以用符号来代表,而且这些符号可以通过确定的符号运算过程加以变换。这些思想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具体研究上对认知心理学都有重要的作用。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可以用计算机来类比人的内部心理过程。计算机接受符号输入,进行编码,对编码输入加以决策、存储,并给出符号输出。这可以类比于人如何接受信息,如何编码和记忆,如何决策,如何变换内部认知状态,如何把这种状态编译成行为输出。计算机与认知过程的这种类比,只是一种水平上的类比,即在计算机程序水平上描述内部心理过程,它主要涉及的是人和计算机的逻辑能力,而不是计算机硬件和人脑的类比。

意义和影响

  认知心理学的兴起是西方心理学发展中的一个巨大变化。有些人说它是一个新学派或一个新方向,更多的人则赞同T.S.库恩的观点,说它是一个新“范式”。库恩把科学中新旧范式的更替称为科学革命。一些美国心理学家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认为,认知心理学的出现,是美国心理学发展中继行为主义兴起以来的第二次革命。认知心理学的出现表明,美国心理学家对心理学的对象和方法等基本问题的看法已经发生了变化。行为主义统治美国心理学长达40年之久,其影响根深蒂固,认知心理学则反对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行为主义心理学主张研究可观察的行为,而不管内部的心理过程;强调严格的实验室方法,排斥一切主观经验的报告。认知心理学则把研究重点转移到内部心理过程,既重视实验室实验,也重视主观经验的报告。

  认知心理学试图把全部认知过程统一起来,认为各种认知现象是交织在一起的,人类的认知过程很可能有统一的加工模式。认知心理学不仅要把认识过程统一起来,而且要把普通心理学各个领域统一起来,即用认知观点研究和说明情绪、动机、个性等方面;其观点还进一步扩展到了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等领域。

  认知心理学在西方心理学中的出现和发展,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它反对在西方心理学中统治多年的行为主义和弗洛伊德主义。与行为主义的机械论的、简单化的刺激–反应公式相对立,它强调知识在决定行为上的重要作用;与弗洛伊德主义的非理性主义相对立,它强调认识、理性的作用;它反对信息论心理学家把人视为被动的,而强调人的主动性。它重视心理学研究中的综合的观点,强调各种心理过程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认知心理学扩大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其研究成果对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也有贡献。但是也应看到,认知心理学的代表人物的基本理论观点主要是实证主义的。他们不谈思维对存在的关系问题,或者把思维对存在的关系看成是人的主观经验不同部分之间的关系,忽视了人的客观现实生活条件和人的实践活动的意义。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