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少其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赖少其作品:九华天台

  赖少其(1915-2000),中国画家,在版画国画书法、金石方面均有较高造诣。曾用名少麟,斋号木石斋。广东普宁人。1936年毕业于广州美术专科学校。1934年在广州参加现代版画研究会,从事新兴木刻运动;1938年参加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当选为理事;后到桂林任《工作与学习》、《漫画与木刻》编辑兼发行人。1939年参加新四军,历任军政治部文艺科员、师文艺科长、华东野战军八纵队宣传部部长。1949年参加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当选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后任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 副部长兼市文联主席。1952年调上海工作,历任华东文联秘书长、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美协副主席。1959年调任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并当选 安徽省文联主席、美协安徽分会主席、安徽省书协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七 届全国政协委员。1986年离休定居广州,任广东画院顾问。擅长版画、中国画及书法。山水画《断岩千尺》、《九华极顶》为中国美术馆收藏。八十年代先后在 安徽、江苏、上海、浙江、广东、北京、香港、泰国和日本等地举办个人书画展。曾出访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和日本,并赴香港、澳门讲学。出版有《创作版画雕刻 法》、《赖少其作品选集》、《赖少其山水画册》、《赖少其自书诗》等。

  20世纪30年代,赖少其在广州美专读书时,就积极响应鲁迅先生倡导的新兴版画运动,创作了大量的木刻版画,鲁迅先生称他为“最有战斗力的青年木刻家”,并将他的作品介绍到日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与此同时,赖少其还拿起笔,写出了反映旧社会家乡人民苦难的长诗《自祭曲》和小说《刨烟工人》寄给鲁迅先生。鲁迅先生将他的小说推荐给良友公司杂志发表了。就是说,30年代,赖少其是拿着笔和木刻刀走入这座艺术殿堂的,在当时他己经是诗人作家和木刻家了。

  60年代,赖少其调到安徽工作,担任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省文联主席。安徽省的画派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如徽派版画,新安画派,徽派雕刻,历史悠久,闻名遐迩。这位30年代就有名的木刻版画家,到了安徽后,就组织美术工作者,学习传统,发掘和弘扬徽派版画艺术,并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造了“新徽派版画”,创作了既有徽派传统艺术,又表现时代精神的大型套色版画、铁画、砖雕等,为装饰北京人民大会堂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80年代,赖少其在学习新徽画派传统艺术的基础上,深入黄山这个大画院,进行创作。他的黄山画卷,意境苍茫,色调清新,气势雄伟,形成自己独特的国画风格。赖少其在创造了“新徽派版画”的同时,又创造了“新黄山画派”。

  赖少其正式学书法,兴趣在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赖少其在创作后感到用王羲之的行书来题画,与画不太协调,他发现金农的“漆书”古拙、厚朴,使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试着用金农的“漆书”来题画,感到十分和谐。“漆书”具有赖少其审美情趣中的“拙”和“朴”。它方笔如削,高雅拙朴,富有金石味,衬托出其画的磅礴气势。他的方笔如削,高雅拙朴,富有金石味的扬州八怪的“金冬心体”的“漆书”,与他的国画一样饮誉于海内外。赖少其要为金农的“漆书”创新,于是又系统地读了汉碑和魏碑,认真地临写和研究邓石如和伊秉绶的书法作品,反复体味。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探索,他博学取优,择善从之,然后对金农的“漆书”进行创新。这一“创新”就不是原来的“金冬心体”了。它“既有金农用笔苍劲、率意的古拙味,也有邓石如以重为巧,笔力精绝的力度,还有伊秉绶的装饰美。”这些都巧妙地熔于一炉,形成了赖少其古拙、圆劲、浑厚、潇洒、飘逸的书法风格。

  赖少其浸淫于中国画,凡半个世纪。这期间赖少其完成了“筑基”“借古开道”和“莫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立格”的三个阶段。赖少其虽是一位中国画家,既对学习传统非常重视,又对西画的印象派情有独钟。虽然赖少其一贯不反对学习西画,并且要把印象派的技法带进中国的木刻和国画之中,但是,他和20世纪不多的中国画大师们一样,把艺术之根深深扎于民族的土壤中,毫不动摇。他通过中西绘画的理性比较,毫不含糊地肯定了中国画的优势所在。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