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弥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邵弥作品:《画莲华大士像图》 纸本水墨 65.1cm×34.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邵弥(约1592-1642年),明末书画家。字僧弥,号瓜畴、芬陀居士,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性格孤僻,好学,多才艺。杭州人徐泰曾为邵弥写像,蓝瑛补景,画出了他“瘦如黄鹄闲如鸥”的神态。能诗,善书,草书学米芾、米友仁,楷书得钟繇法。善画山水,其山水画取众家之长为己所用,笔墨简括,取景萧疏,具有“清瘦枯逸,闲情冷致”的风格,画如其人。兼画水仙兰石,也善画翎毛,颇具生趣。爱收集金石。风格闲冷萧疏,小幅以秀美精妙见长,亦善画佛。与名画家董其昌、王时敏、王鉴、李流芳、杨文聪、张学曾、程嘉燧、卞文瑜合称为“画中九友”。绘有《莲花大士像》、《仿子久禹玉图》、《秋声赋图》等。

  邵弥早岁可能随沈颢习画,后以顽强刻苦的艺术实践,超过了老师。中年时期,邵弥的山水画处于逐渐成熟的时期。他由于早年的工整清丽的界画,逐步向多种表现形式的仿古画创作方面发展。在此阶段中,他的创作数量比较多。这时邵弥的绘画主体风格,是继承了北宋画家郭忠恕和郭熙的那种笔势雄健、水墨明清、阳刚阴柔的特色,又撷取了明四家的圆浑挺劲的风姿,同时又糅合了董其昌的文人画的气息,逐渐形成自己的绘画本色,但他对此却并不满足,总是“不烦师匠过目,则能惬心应乎”才罢休,可见他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是多么难能可贵。

  邵弥不仅掌握了许多不同的传统表现手段,而且又结合于写生得来的素材,再灵活地运用到具体的创作中去。他能以不同的地理环境所形成的山势质地和不同季节气候的变化,画出相应的内容所需要的画面。他的《山水册》在白色的绢素上,要表现以寒江雪霁之景,他故意把天空和寒江的空间,大胆采用饱蘸水分的淡墨,成片平涂,又以淡墨重笔、方笔转折,勾勒出山石与石壁的轮廓线。而且笔力尖挺,毫无轻浮飘忽之感,更显圭角峥嵘。在轮廓线之内,稍用斧劈皴侧笔皴扫,大片面积却不着墨,意含覆盖的皑皑白雪,以这种强烈的明暗法来烘托画面,就更突出了雪霁高寒的气氛。前景的斜朽一株,枝干曲屈。左侧书斋内一书生与正持伞过桥的书僮,寥寥数笔,形神俱足。整幅画面交映着南宋北派山水的刚柔互蕴之美。邵弥在山水画的章法上,不拘陈法,在借鉴古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并取得创意性的效果。

  邵弥除了擅长山水画外,人物、花卉、梅竹、禽类也是他所涉及的一个方面,可谓是全能性的画家。他的人物画为九友中其他画家所不及的。我们时常见到他画的人物,大都是用于山水画中作为点缀的,单独成幅的人物画非常罕见。现从流传至今的两件作品来看,画得很精致。《莲花大士像轴》,是系其中年的作品。图中所画的是一位大士,把一根枯木手杖放于右肩之上,凌波而行。杖头上另画一真神扬手而立。大士是男像,有微髭,垂脸张口,满面慈祥,神采奕奕。表情神态刻画人微,自然生动。衣纹转折善用深线墨描,枯润相间,顿挫有致,富于变化。池中的几朵莲花以泼墨来写,通幅画以白描和泼墨互相渗合,起到了很佳的艺术效果。

  邵弥在绘画艺术领域中,可称得上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画家,在画坛上具有一定的声望。《明画录》卷五云:“画山水,仿宋、元诸家,格高笔秀,挥洒小帙尺幅,人皆藏寺以为重。”稍后《国朝画征录》卷上云:“善画山水,学荆、关,清瘦枯逸,闲情冷致如其人。”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