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平县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河南省 > 南阳市 > 镇平县

  镇平县汉语拼音:Zhèn Píng Xiàn;英文:Zhenping County),中国河南省南阳市辖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东经111°58′-112°25′、北纬32°51′-33°21′。东依卧龙区,南毗邓州市,西接内乡县,北连南召县。总面积1490平方千米。总人口105万人(2010年末)。辖3个街道、14个镇、5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

  地处南阳盆地西北缘,伏牛山南麓。山地、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主要河流有赵河、潦河、严陵河等,皆发源于北部山地,向南流入湍河。建有赵湾、高丘、陡坡等水库。属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15.1℃,年均降水量709毫米。矿藏有金、铜、钼、铀、铁、锰、蛭石、麦饭石等。焦柳铁路、宁西铁路、312国道、207国道、上武高速与太澳高速、244省道、248省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过境。著名古迹有菩提寺,系南阳四大寺观之一。城北建有彭雪枫纪念馆。有五垛山、三潭、赵湾水库、陡坡水库等自然景观。

  • 邮编:474250 代码:411324 区号:0377

行政区划

  全县辖3个街道、14个镇、5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涅阳街道、雪枫街道、玉都街道、石佛寺镇、晁陂镇、贾宋镇、侯集镇、老庄镇、卢医镇、遮山镇、高丘镇、曲屯镇、枣园镇、杨营镇、安字营镇、张林镇、柳泉铺镇、二龙乡、王岗乡、马庄乡、彭营乡、郭庄回族乡。县政府驻涅阳街道。

历史

  原始社会晚期,猗帝建都于境内骑立山(今五垛山),舜帝时境内为吕国。吕国历经夏、商、西周,至春秋时楚国灭吕,置吕邑(今马圈王村宋小庄一带)。战国时先后属楚、韩、秦。汉时境内设涅阳、安众侯国,后为涅阳县、安众县(治今城关镇东南)。三国时二县属魏。两晋、南北朝设涅阳、固城二县。隋为课阳县。唐初析为深阳、安固二县。武德八年(625年)废安固入南阳。贞观元年(627年),省深阳入穰县。

  金初改阳管镇,正大三年(1226年)改置镇平县,属申州(今南阳)。当时金朝已临末期,危机四伏,镇平之名,当以阳管镇的“镇”加“平”字,取震(与镇同音)慑平定叛乱之义。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并入南阳。民国21年(1932年)隶河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1948年镇平解放,隶豫西区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9年3月,隶南阳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68年,隶南阳地区革命委员会。1979年,隶南阳地区行政公署。1994年,属南阳市。

  元、明、清700余年间,镇平行乡、保、里、甲制。明初设四保,后屡有增设。至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设4保9里和军屯13处。隆庆年间(1567-1572年)设8保9里。清代设路、地方,顺治二年(1645年)设4路27地方,清末设4路56地方。民国初期袭清制,9年(1920年)始行区乡保甲制。20年(1931年)设10区,辖190乡镇;23年(1934年)推行保甲制,设10区,765保,8165甲;24年(1935年)合并为4区,52联保,338保,3667甲;30年(1941年)设13乡镇,辖213保。

  1948年5月,镇平解放后,县下设区、村、闾,全县设12区。1949年2月合并为8区49联乡。1950年3月,设8区215乡。1951年3月增设老庄、杨营2区和贾宋、石佛寺2镇。1955年10月,撤销杨营、石佛寺、高丘、彭营4区,城关区改镇,全县辖5区1镇16个中心乡。1956年1月,县人民政府改为人民委员会,区、镇公所改为中心乡人民委员会,全县辖22个中心乡,92个小乡;12月,中心乡人民委员会改为区、镇公所,全县辖8区1镇,县辖乡6个,区、镇辖乡80个。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镇平县总人口852360人,其中:城关镇73444人、遮山镇31251人、老庄镇31314人、高丘镇41710人、石佛寺镇49270人、卢医镇31060人、曲屯镇26560人、枣园镇34039人、晁陂镇42337人、贾宋镇52825人、扬营镇49570人、侯集镇61496人、城郊乡62137人、柳泉铺乡34890人、二龙乡12643人、四山乡9542人、王岗乡24190人、马庄乡24295人、张林乡37000人、黑龙集乡17920人、郭庄乡10265人、安子营乡49360人、彭营乡45242人。

  2011年,安字营乡、张林乡、柳泉铺乡撤乡设镇。调整后,全县辖3个街道、14个镇、5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涅阳街道、雪枫街道、玉都街道、石佛寺镇、晁陂镇、贾宋镇、侯集镇、老庄镇、卢医镇、遮山镇、高丘镇、曲屯镇、枣园镇、杨营镇、安字营镇、张林镇、柳泉铺镇、二龙乡、王岗乡、马庄乡、彭营乡、郭庄回族乡。县政府驻涅阳街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划
直辖市 北京市 | 天津市 | 上海市 | 重庆市
河北省 | 山西省 | 辽宁省 | 吉林省 | 黑龙江省 | 江苏省 | 浙江省 | 安徽省 | 福建省 | 江西省 | 山东省 | 
河南省 | 湖北省 | 湖南省 | 广东省 | 海南省 | 四川省 | 贵州省 | 云南省 | 陕西省 | 甘肃省 | 青海省 | 台湾省
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西藏自治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 澳门特别行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