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重定向自鞍山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辽宁省 > 鞍山市
辽宁省鞍山市:千山风景区—山门
辽宁省鞍山市:千山风光
辽宁省鞍山市:鞍山胜利广场
辽宁省鞍山市:玉佛山风景区风光
辽宁省鞍山市:玉佛苑风光
辽宁省鞍山市:玉佛苑风光
辽宁省鞍山市:二一九公园风光
辽宁省鞍山市:东山风景区风光

鞍山市汉语拼音:ān Shān Shì;英文:Anshan City),中国辽宁省辖地级市,因市区南部一座形似马鞍的山峰而得名。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位于辽宁省中部,辽东半岛中部。地理坐标东经122°10′-123°13′、北纬40°27′-41°34′。全市南北最长175千米,东西最宽133千米,总面积9252.4256平方千米,总人口364.59万人。 辖4个市辖区、1个县、1个自治县,代管1个县级市。

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千山山脉纵贯东部,一般海拔300-600米,山区面积约为5271.44方千米;中部为低山坡岗丘陵区,一般海拔100-200米,面积约为1232.56平方千米。辽河系中国七大江河之一,也是流经鞍山市境内的最大河流。西部为辽河平原,地势平坦,一般海拔5-20米,平原面积约为2748.4256平方千米。最高处为岫岩帽盔山海拔1141米,最低处是台安韭菜台镇杨塘村海拔2米。 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713毫米,年均温8.5℃,1月均温-10.3℃,7月均温23.8℃。 东部山区森林植被丰富,森林覆盖率50%,盛产苹果、梨、板栗、柞蚕,南果梨是鞍山著名特产。 西部平原耕地面积25.3万公顷,主产玉米、水稻、大豆、花生。 矿藏有铁、菱镁、滑石、玉石等。 是中国特大型钢铁基地之一,鞍山钢铁公司建于境内。 长大、海(城)沟(帮子)、海(城)岫(岩)铁路,京哈、瑗大、沈营、铁长等干线公路和沈大高速公路纵横过境。大庆至大连输油管道经过境内。

考古发现,早在2万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战国秦汉时期,鞍山设置郡县,汉代土法冶铁,辽金时代进入繁盛时期。1917年建设第一座高炉。1937年鞍山建市。近百年来,鞍山人才辈出,爱国将领张学良吕正操将军诞生在这里,雷锋入伍前曾在鞍钢工作,鞍山涌现刘兰芳单田方等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 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关心鞍钢和鞍山的发展。毛泽东同志曾就“鞍钢宪法”做出专门批示,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江泽民、李鹏、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鞍山、鞍钢考察指导工作。

  • 邮编:114001 代码:210300 区号:0412

行政区划

全市辖4个市辖区、1个县、1个自治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政府驻铁东区南胜利路36号

人口、民族

人口

  2013年底,鞍山市户籍总人口349.7万人,其中,男性人口176.6万人,占总人口的50.5%;女性人口173.1万人,占总人口的49.5%。总人口中,农业人口174.9万人,非农业人口174.8万人。全市有市区人口151.4万人。海城市人口109.4万人,台安县人口37.5万人,岫岩县人口51.4万人。2013年,全市出生人口25632人,出生率7.32‰;死亡人口28290人,死亡率8.0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76‰。

民族

  2013年,全市共有42个民族,即汉、满、回、朝鲜、蒙古、锡伯、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侗、瑶、白、土家、哈尼、傣、黎、傈僳、佤、畲、水、纳西、土、达斡尔、仡佬、羌、撒拉、毛南、乌孜别克、塔塔尔、俄罗斯、鄂温克、鄂伦春、拉祜族、哈萨克、高山、仫佬、阿昌、塔吉克、赫哲。其中少数民族41个,少数民族人口56万人。

历史

  因有山如马鞍得名。洪武年间置鞍山驿堡,后因为铁矿发展为城市。战国时今鞍山市境域属于燕国辽东郡。秦属于辽东郡。西汉属于幽州辽东郡;东汉属辽东郡和辽东属国。三国和西晋属幽州辽东郡襄平县、新昌县、辽队县、安市县、昌黎郡昌黎县。东晋·十六国时先后隶属于前燕、前秦、后燕辽东郡。其后一度为高句丽所割据,今台安县部分境域则为北燕所管辖。

  南北朝北魏,今鞍山市境域大部分为高句丽割据,今台安境域隶属北魏营州建德郡广都县(今北镇市)。隋代今鞍山市城区和海城市境域及台安县部分境域为高句丽所割据。今台安县境域辽河以西部分为隋朝直接管辖,属燕郡怀远镇。唐总章元年(668年)后分属河北道安东都府辽城州都督府、安市州和河北道燕州辽两县,巫闾守捉城。辽属东京道辽阳府。金属东京路、北京路、易苏馆路。

  元代今鞍山市城区及海城市境域隶属于辽阳路辽阳县(今辽阳市),今台安县境域隶属于广宁府路望平县,岫岩满族自治县隶属盖州路。明属辽东郡指挥使司辽中卫、海州卫、广宁卫、盖州卫。清属奉天府辽阳州、海城县、锦州府镇安县和盖平县、奉天行省东边道。民国时期今鞍山市城区境域隶属辽阳县、海城县。明代设鞍山驿,清代设鞍山驿铺。

  今鞍山城区境域在置市之前为一些古城堡和自然村屯,在行政上大部分属辽阳县管辖。1916年,日本侵略者为掠夺鞍山的钢铁资源,以欺诈手段在鞍山“收买工厂用地”,次年建成第一座炼铁高炉,1918年成立“鞍山制铁所”。1937年12月1日,日本侵略者将辽阳县第六区(区址为今八卦沟)所辖南、北沙河,前、后立山等8个村屯及第七区所辖柳西屯、八家子、南大路、北大路等5个村屯,共13个村屯,同日本侵略者在鞍山、立山、千山火车站侵占的“满铁附属地”合并,成立鞍山市,隶属伪奉天省管辖。1939年、1940年两次扩大市区面积,到1940年6月,市区面积已达150.8平方千米,人口为20.7万人。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鞍山市曾先后隶属于安东省、辽南一专署、辽宁省管辖。1949年,鞍山市隶属东北人民政府(1952年11月15日改为东北行政委员会),1953年3月12日为中央直辖市。海城县、岫岩县隶属辽东省政府,台安县隶属辽西省政府。1954年8月22日,中央人民政府决定,鞍山市为辽宁省省辖市。海城县、台安县、岫岩县属辽宁省。

  1959年1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鞍山市管辖辽阳市和海城县;同时撤销辽阳县建制,并入辽阳市。台安县为沈阳市所辖。岫岩县隶属安东市(1965年改名丹东市)。1961年4月29日,恢复辽阳县建制,辽阳市、县分置,均隶属鞍山市。1965年12月16日,辽阳县、海城县划归辽宁省辽南专区管辖。1968年12月26日,撤销辽南专区,海城县划归营口市管辖。

  1973年1月1日,国务院批准鞍山市管辖海城县。1975年台安县划归鞍山市领导。1983年12月20日,鞍山市郊区更名为旧堡区。1985年1月17日,国务院决定,撤销海城县建立海城市(县级市)。1976年1月1日,国务院批准,台安县由盘锦垦区改为鞍山市管辖。1985年1月17日,国务院(国函[1985]9号)批准撤销岫岩县,成立岫岩满族自治县(时属丹东市管辖);国务院(国函[1985]10号)批准:撤销海城县,设立海城市(县级)。1992年1月23日,民政部(民行批[1992]9号)批准:将原由丹东市管辖的岫岩满族自治县划归鞍山市管辖(1991年12月16日正式实施)。1996年4月19日,民政部(民行批[1996]25号)批准:将鞍山市旧堡区更名为千山区。

  1996年,鞍山市面积9251平方千米,人口336.2万人,辖铁东区、铁西区、立山区、千山区及台安县、岫岩满族自治县,代管�海城市。市政府驻铁东区。

  1999年,辽宁省政府(辽政[1999]30号)批准:撤销龙潭乡、前营子多、石灰窑乡、汤沟乡,设立龙潭镇、前营子镇、石灰窑镇、汤沟镇。调整后,岫岩满族自治县辖16个镇、8个乡。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鞍山市总人口3584039人。其中:铁东区452872人、铁西区311630人、立山区425562人、千山区366221人、台安县354706人、岫岩县491918人、海城市1181130人。

  从2001年开始,全市由原来的77个乡镇合并为65个。其中,撤销宁远镇、大阳气镇,合并设立宁远镇;将沙河镇判甲炉村划入千山区齐大山镇;撤销新华镇、富家镇,合并设立富家镇;撤销兴隆镇、雅河乡、岫岩镇,合并设立岫岩镇;撤销腾鳌镇、新台子镇、东四方台镇,合并设立腾鳌镇;撤销孤山满族镇,设立孤山镇。同时,鞍山市城区进行了重大的区划调整,千山区的沙河镇划归立山区,千山区的营城子村、后三家峪村和高官岭村划归铁东区,成立新兴街道办事处。

  2002年3月4日,辽宁省政府(辽政[2002]61号)批准:调整鞍山市部分行政区划: 一、市辖区: 1.将千山区沙河镇判甲炉村划归齐大山镇;将沙河镇其余的11个村、1个社区居委会划归立山区,保留沙河镇建制。2.将千山区的沙河街道办事处划归立山区。3.将千山区大孤山镇的营城子村、高官岭村和东鞍山镇的后三家峪村划入铁东区,成立新兴街道办事处。4.撤销千山区宁远镇、大阳气镇,合并设立宁远镇;撤销宋三台子朝鲜族满族镇,设立宋三台子镇。5.将鞍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区区域由千山区划归铁东区,将鞍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区区域由千山区划归铁西区。 二、台安县:1.撤销台安镇、城郊乡,合并设立台安镇。2.撤销黄沙坨镇、大张镇,合并设立黄沙坨镇。3.撤销富家镇、新华镇,合并设立富家镇。4.撤销桓洞镇、洪家乡,合并设立桓洞镇。5.撤销桑林镇、西平乡,合并设立桑林镇。 三、岫岩满族自治县:撤销兴隆镇、雅河乡、岫岩镇,合并设立岫岩镇。 四、海城市:撤销腾鳌镇、新台子镇、东四方台镇,合并设立腾鳌镇;撤销王石镇、什司县镇,合并设立王石镇;撤销东四镇、验军街道办事处,合并设立东四街道办事处;撤销孤山满族镇,设立孤山镇。

  2003年底,鞍山市将1158个行政村调整为849个,减少309个村。其中二合一的265个村、三合一的32个村、四合一的4个村。

  2004年,辽宁省政府(辽政[2004]219号)批准:将千山区宋三台子镇更名为达道湾镇,镇政府驻地由宋三村迁移至达道湾。

  2004年底,鞍山市总面积9252.4256平方千米,人口346.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5.7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的50.6%。农业人口171.2万人,占总人口49.4%。其中市区624平方千米(铁东区l3.8平方千米,铁西区13.6平千米,立山区24.8平方千米,千山区550.4平方千米,鞍钢厂区21.4平方千米),人口145.5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的42.2%。海城市2732.083平方千米,台安县1393.9916平方千米,岫岩满族自治县4502.057平方千米。县(市、区)共辖58个镇、7个乡、39个街道,849个行政村、297个社区。

地理

  鞍山市地处辽东半岛中部。东部、北部与辽阳县为邻,东南部与凤城市、庄河巿毗连,南部与大石桥市接壤,西部与盘山县、辽中县交界,市中心距辽宁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沈阳市89公里,东距煤铁之城本溪市96公里,南距大连市308公里,西南距营口鲅鱼圈新港120公里,两距盘锦市103公里。地理坐标位于北纬40º27′〜41º34′东经122º10′〜123º41′。全境南北最长175公里,东西最宽133公里。总面积为9255平方公里,占辽宁省总面积的8.4%。其中市区625.6平方公里。长(春)大(连)铁路、沈(阳)大(连)高速公路纵贯南北;海(城)沟〈帮子)铁路、海(城)岫(岩)铁路、盘海营高速公路联接东西;民航有鞍山一北京、鞍山一上海、鞍山一广州航线。大庆至大连输油管道经过境内。公路成网,遍布城乡,交通十分方便。

地势地貌

  鞍山市地势地貌特征是东南高西北低,自东南向西北倾斜。东南属千山山脉延伸部分的山区,一般海拔300〜600米,最高为岫岩的帽盔山,海拔1141米,海城一棵树岭次之,主峰海拔931米。山区面积约为5271.44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56.97%。中部为千山山脉向西部冲积平原过渡地带,属低山坡岗丘陵区,一般海拔100〜200米,面积约为1232.5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3.32%。长(春)大(连)铁路以西系辽河、浑河、太子河冲积平原,一般海拔5〜20米,全市海拔最低的是台安县韭菜台乡杨塘村,海拔仅2米;平原面积约为2748.43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9.71%。

河流水系

  鞍山市境内共有5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中小河流66条,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35条。其中,大型河流6条,为辽河、浑河、太子河,绕阳河、大辽河、大洋河;中型河流2条,为海城河和哨子河;小型河流27条。按流域水资源分为浑河、太子河、大辽河、辽河柳河口以下区间、绕阳河、大清河、大洋河、大洋河—碧流河8个四级区。境内河道总长1421.6公里,其中,大河长度248.7公里,中小河流长度1172.9公里。

气候

  鞍山市地处中纬度的松辽平原东南部边缘,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主要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干冷同季,降水充沛.温度适宜,光照丰富,大风、冰雹、旱涝、霜冻等灾害性天气在不同年份和季节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春季(3—5月)大风多,降水少,日照长,回暖快.蒸发大,湿度小;夏季〈6—8月)降水多且集中,暴雨多发生在此季,气温高而少酷热;秋季〈9一11月)天高气爽,雨量骤减,气温急降;冬季〔12月至次年2月)雪少北风多,干燥寒冷。

  鞍山所辖区域虽属同一个气候带,但因地理环境(地形、地貌、距海远近)不同而有差异。年均降水量为640〜880毫米,自东南向西北逐次减少;年平均气温平原地区为8.0℃〜9.0℃,而东部和东南部山区为6.3℃〜7.0℃;日照小时数年平均为2350〜2700小时,西北部多于东南部。

自然资源

  鞍山市自然资源丰富,市区周围铁矿石储量逾百亿吨,是全国储量的1/4。滑石矿是全国三大产地之一,储量居世界之首;岫岩地区素有“玉石之乡”的美誉;此外,土地资源、地热资源、旅游资源等也相当丰富。

土地资源

  鞍山市土地资源经过长期的土地开发利用,形成了西北平原农林渔土地利用区、西部冲积平原农渔土地利用区、城市土地利用区、中部波状平原农林果土地利用区、东南低山丘陵林果农土地利用区、南部低山林农土地利用区。土地总面积为925536.41公顷,其中,农用地为779700.4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4.24%;建设用地104874.9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1.33%;未利用地40961.0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43%。

水资源

  2013年,全市水资源总量为38.52亿立方米,比上年少37.2%,比多年平均值多34.5%。其中,鞍山市区水资源总量2.61亿立方米,海城市为8.34亿立方米,台安县为2.75亿立方米,岫岩满族自治县为24.82亿立方米。全市年平均降水量856.1毫米,比上年多25.4%,比多年平均值多10.6%。地表水资源量34.22亿立方米,比上年少38.6%,比多年平均值多37.7%。地下水资源量13.37亿立方米,比上年少0.7%,比多年平均值多22.4%。其中,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7.16亿立方米,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6.85亿立方米,山丘区与平原区重复计算量为0.65亿立方米。2013年,全市入境水量130.28亿立方米,比上年多24.7%,比多年平均值多72.2%。全市出境水量165.17亿立方米,比上年多4.2%,比多年平均值多63.9%。全市总供水量10.5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供水量占30.41%,地下水供水量占69.55%,其他水源供水量占0.04%。全市总用水量10.58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0.06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灌溉用水占58.5%,工业用水占19.2%,城镇生活用水占14.3%,农村生活用水占3.7%,其他用水占4.3%。2013年,鞍山市万元GDP用水量40.3立方米,比上年下降6.9%;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16.3立方米,比上年下降7.4%。鞍山城区入河废污水排放总量为19940万吨,污染物排放总量为27184吨。

  热泉,鞍山市是全省地热资源较多的区域之一。有地热反应的达40多处,其中鞍山巿区及海城市有30余处,台安县1处,岫岩满族自治县8处。鞍山市的汤岗子温泉和千山温泉早已成为全国康复和疗养中心。海城市东四镇西荒地已利用温泉水生产冬季蔬莱。岫岩有的自流温泉,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很有医疗价值。

  冷泉,虽未正式勘探,但千山、大孤山、汤岗子、沙河等乡(镇)均有发现,并已正式开发利用生产矿泉啤酒和矿泉汽水。

矿产资源

  鞍山境内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51种,开发的有37种。可分为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稀有矿产、宝玉石矿产和矿泉水等6大种类。

  能源矿产主要有:煤炭、石油、天然气和地热水。

  金属矿产主要有:铁、锰、铬等黑色金属矿产;铜、铅、锌、钨、钻、镍等有色金属矿产;岩金、砂金、银等贵金属矿产。

  冶金辅助原料矿产:菱镁矿、红柱石、萤石、黏土等非金属矿产;硫铁矿、硼矿、磷矿等化工非金属矿产;滑石、水泥大理岩、水泥灰岩、硅石、长石、白云母、石墨、方解石、水镁石、膨润土、石棉、理石、硅灰石、白云岩、花岗岩、蛇纹岩、闪长岩、水晶、蛭石、制砖黏土、河道沙、建筑石、磨石等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产。

  稀有矿产主要有:镉、铈、铍、独居石等。宝玉石矿产主要有:玉石、绿柱石。

生物资源

  鞍山森林资源比较丰富,野生植物1100余种,其中木本植物繁多,已知的木本植物有47科,102属,252种。

  牧草地,全市共有4274.05公顷。岫岩和海城的牧草质量较好,西部台安多为风沙碱地,土质薄,草场退化,产量质量较低。岫岩、海城、台安均大力发展养殖业,分别被国家和省列为黄牛生产基地。岫岩饲养的绒山羊被省定为绒山羊育种基地。水生物,境内水域资源较丰富,除大小河流可捕捞鲶、黑、马口、鳌条、麦穗、棒花、泥鳅等20多种河鱼外,水库和星罗棋布的坑、塘、泡、沼可养殖的水面5000余公顷。养殖的淡水鱼种有鲤、鲫、草、青、鲢、鳙、黄鳝、非洲鲫鱼、武昌鱼以及螃蟹、虾、龟和河蚌、水獭等。水生植物常见的有芦苇、蒲草、藕、菱角及各种藻类。

  动物,鞍山市有野生保护动物370余种。随着人口的增加,矿山的开采,旅游业的兴旺,岫岩、海城山区和台安县自然保护区——西平林场偶有所见,现有动物多为小型、个体。兽类常见的有狍子、狐狸、獾子、山猫、貉、黄鼬、山兔、刺猬等。禽类常见的有啄木鸟、布谷鸟、沼泽山雀、翠鸟、黄鹂、云雀等180余种。其中国家和省规定一类保护的有黑鹳、白鹳、白鹤、大天鹅。

  植物药材,鞍山境内植物药材蕴藏量较大,品种较多。主要分布在海城东部山区和岫岩境内,共有700余种。其中辽五味子和细辛是地道药材,驰名全国。蕴藏量最多的有玉竹、白藓皮、翻白草、赤勺、合欢、白头翁、苍术、威灵仙、苦参、北豆根、穿山龙、茵陈、车前草等60余种。其中,北豆根和翻白草分别是鞍山中医药工业生产治疗咽喉炎“北豆根片”和治疗肠炎“利特敏”的主要原料。

特产

  君子兰花,“钢城短叶”君子兰,由于有青翠的箭叶,艳丽的花朵,花期长,特别是在冰天雪地的春节前后开放,给人一种“百花冬眠我怒放”的意识,加之花果、叶株型均具有观赏价值,深受人们的青睐和欢迎。1989年和1990年在香港举办的花展中,“钢城短叶”君子兰花,两度展销两度旺。并接受朝鲜邀请于1991年赴该国展出。

  南国梨,为秋子梨系统,是鞍山地区主栽优良品种之一,栽植历史有百余年。树体健壮,幼龄树直立生长,成年树形开张,枝条多而粗壮。4至5年则开始结果,12年进入盛果期。连续结果能力较强,每个果台能结果3~4个,15年生单株产量150公斤左右。果形近圆形或扁圆形。进入成熟期果皮薄而光滑,果色呈黄绿色。色带有红晕,果粉很薄,果肉白色,肉质细,石细胞少,采后即可食用,脆甜汁多。经过15~21天后熟,果实底色变黄,果肉变黄白色,组织柔软细腻,糖分增多,风味香甜,浆汁较多,易溶于口,品质极佳。此品种母树为自然杂交实生苗,现仍生长在千山区大孤山镇对桩石村石门沟山坡上,树下一侧腐朽,另一侧生长正常。距母树约两米远处长出一株根蘖生长的实生南国梨树,有60多年,仍然保持原始野生针刺性状的枝条。因当时大孤山属辽阳管辖,在辽阳南部,故起名“南国梨”。目前鞍山地区有南国梨树数百万株,年产量3000多吨。全国已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引种栽培,果品质量极佳,不仅风光于金秋,而且成为人们新年、春节的贵重礼品。1984年被评为辽宁省优良品种,获辽宁省农业厅颁发的优良品种证书。

  岫玉,产于鞍山岫岩满族自治县,国内80%以上的玉雕用料都来自这里,2006年,岫岩被中国矿业联合会正式命名为“中国玉都”。

  岫岩玉雕,岫岩被称为“玉乡”,岫岩玉雕生产始于道光初年,岫岩玉雕以小件制品为主,如笔筒、镇纸、茶具、酒具、鼻烟壶、首饰等,销路多是各地玉器商。清光绪二十六年,当时县城南门里有玉器作坊,“列肆而居,日夜琢磨”,时称“玉器街”。岫岩玉雕工艺品主要有素活、人物、花鸟、兽四大类。

  山楂,鞍山栽培山楂有百年历史。千山区唐家房镇摩云山村的大金星山里红为鞍山市特产。大金星山里红树势开张,树开呈扁圆形,果实近圆球形,光滑色泽鲜艳。单果重5.6克,最大重8.8克,每公斤平均45个。果肉深红色,果肉细,酸甜可口,抗寒抗病,丰产稳产。每年9月上旬成熟,适于生食或加工,加工时不用加色素。1984年被评为辽宁省优良品种,并由辽宁省农牧业厅签发了证书。山楂品种还有:辽红、伏里红、西丰红、磨盘、紫肉、丰收红、八楞、红星共9个品种。

  李子,鞍山地区栽培的李子品种有:香蕉李、朱砂李、伏李、秋李子、红李子、苹果李子、黄牛心李子、黄干核、鸡心李、杏黄李子 、玉黄李子、绥棱红、寺田实生、台湾李子、美丽李子、卡尔塞李子等17个品种,其中朱砂李子属于地方优良品种之一。海城市东四镇哈达碑村栽植李子的历史较久,这个村除农家庭院裁植外,集体还有果树园。在这个村外的河沙地上,有着大片李子树林,这里生产的朱砂李子果实大,味道好最为出名。属于鞍山地区的一大特产。

  感王韭菜,产于海城市感王镇。早在2OO多年前,感王寨就有人在自家房前院里种的韭菜地上,用泥垛成墙,搭上木架,在朝阳面安上玻璃,白天收起草帘子让太阳照,晚上放下草帘子保暖,使韭菜照常生长,严寒的春节也能吃上新鲜的韭菜,开创了北方生产冬淡季鲜菜的道路。

  耿庄大蒜,主产地在海城市耿庄镇的东耿村、北耿村、西耿村、薛家村一带的黑土地。其特点是大蒜紫皮、蒜头肥大(每头一般重6~8钱,重的可达一两)瓣大而匀(每头5~6瓣),味正且浓,捣后一宿不泻汤、不跑味,辛辣味浓,蒜汁滴碗成块。

  玉米,海单2号玉米是海城市于1984年培育出来的。具有生育期适宜、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丰收性好等特点,亩产可达65~75O公斤的海单2号玉米杂交种,经过1985~1988年的市、省区域试验和生产实验,1989年转入大面积示范推广。1990年5月通过鞍山市科委和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初步审定,同年7月被辽宁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

  旱快柳,又名四荒快柳,是鞍山市农科所与中科院林土所,共同在海城市东四方台镇西荒地村选育出来的一种柳树优良无性系,全为雄株。旱快柳木材纹理通直,硬度适中,易于加工。干燥后不裂不扭,粘合,油漆性能好。木材可做各式家具、农具、亦可制作火柴杆木材纤维长度比较大,易于蒸煮,可漂性好,可生产高得率、高向度的化学纸浆,进一步可造出高级印刷纸。

  台安柳编,台安县河多盛产柳条,沿河乡村积极发展柳编生产,品种由单一生产柳筐,发展到白条筐、色筐、白筐、白皮条筐、衬里柳筐及花盆套、狗窝等60多个品种。

  桑林子草帽,台安县的桑林子、新台乡一带的妇女就地取材,以高粱杆梢为原料编织草帽的历史悠久,统称桑林子草帽,其特点是用料筛选,糜质洁白、编织精细。

  龙凤台鸭蛋,台安县富家镇的龙凤台,西临柳河,常年积水,历史上盛产鱼、鸭,尤以鸭蛋最出名。鸭蛋绿皮、个大蛋黄呈赤红色,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清代,这里的鸭蛋大量进京献给皇帝食用,以后皇帝封此为“龙凤台”。

  四道河香瓜,台安县城郊镇四道村大部分土地是沙壤土,种植甜香瓜历史悠久。四道河香瓜多为白瓜,皮薄膛大,色泽光华,甜脆爽口,香味扑鼻,早熟先登市。

  枫叶肉干,鞍山市食品公司熟食加工厂生产。枫叶肉干采用精选的鲜冻猪臀尖肉为主要原料,去净肥膘、结缔组织,切成透明薄片,卤渍烘烤、蒸制而成。因产品色泽似同枫叶而得此名。其特点是含水量低,色泽深红光亮,味道纯正鲜美,余香绕口,质地柔韧,有弹性,咸中透甜,回味绵长,佐酒尤佳,食用方便,易于保管。还曾荣获全国博览会金奖。

  枫叶肉枣,鞍山市食品公司熟食加工厂生产。选用鲜冻猪肉,不带肥膘、筋鞘和韧带的纯精肉为主要原料,绞至适当碎度,配以各种调味辅料,用小口径猪肠衣灌装,再经风干、煮制而成。其特点是色泽鲜艳,宛如红枣,造型美观,味道鲜美,甜中有咸,醇香适口。用盒包装,易于保管和携带,颇受广大消费者尤其是儿童的欢迎。

  香雪肠,鞍山市食品公司熟食加工厂生产。采用精选瘦猪肉及15%的肥膘肉丁为主要原料,经腌制、搅拌、灌制后,再经烤、蒸、熏等工艺加工而成。具有色泽枣红、香味浓郁、咸淡适宜、滋味可口的特点,深受消费者欢迎。因有散在的白色肉丁,颇有飞雪红梅之感,故名曰香雪肠。

美食

  海城馅饼,早在清末,海城县内回族马德昌、汉族毛香伦两家专业经营馅饼。马家经营牛肉馅饼水扎面馅饼,毛家经营猪牛肉鸳鸯馅饼搅面馅饼,1920年,回民马富恩,马富春继承父业,在火神庙街路北开设马家馅饼铺;汉民毛青山继承父业,也在火神庙街开设山记馅饼铺。1939年,毛青山迁居沈阳,在沈阳火车站附近开设山记馅饼,海城馅饼从此传入沈阳。海城馅饼选用上等面粉做皮,鲜猪牛肉做馅。猪肉选用前后槽,牛肉选用三叉、腰窝、紫盖。随季节变化选用适时鲜菜,猪牛肉比例肥瘦比例搭配合理,并放适当的料酒、盐、味素、面酱、酱油、鲜姜、白糖、香油、葱、花椒面、大料面 、海味等作料,另用丁香、沙仁、肉冠、桂子、香叶、边桂、肉桂、木香、山奈等10大香料煮水拌馅,精工细作,用平锅烙, 先而后底,做到两翻三烙,使饼呈金红色。

文化

古人类文化

  鞍山地区有多处古人类文化遗址,规模最大时间最久远者乃是海城小孤山古人类文化遗址,距今有一万年到十万年左右,为旧石器时期的古人类洞穴遗址。在海城境内,还有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花红峪古文化遗址、新石器至秦汉时期的秀甲峪文化遗址、新石器时期的羊角峪文化遗址

  在岫岩县境内,有县城西北的北沟文化遗址、县城东北的白家堡文化遗址、县城西南的红石文化遗址、县城西北的狄堡文化遗址。岫岩这几个文化遗址,距今时间较短,大致在六千年左右。

  在台安县境内有县城西北的贾台文化遗址

  在鞍山的古人类文化中,还有神奇甚至令人震惊的巨石文化。最宏伟、著名的巨石文化当属海城析木镇姑嫂石村东部半山腰处的石棚,考古专家们认为是新石器晚期的产物。这座石棚由七块巨大石板组成,东西南北共四块,底座和上盖两块,南面地下一块。石棚高两米左右,特别是上盖的石板南北长6米,东西宽5.2米,厚半米,是一块当今在全国罕见的古代巨石。石棚的每块石板都磨打光滑,立着的四块互相接触以及上盖与竖立的四块接触得都严实合缝,没有空隙,稳稳地坐落在山半腰的平坦处。此石棚,在《三国志》中《魏书》有记载,汉书中也有记载,汉宣帝时称辽东郡地石棚为“冠石”。现在是国家级保护文物。

宗教文化

  鞍山古代的宗教,主要以佛教道教为主,其次,还有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

  佛教南北朝时的北魏传入辽东,鞍山随即有了佛教徒的踪迹。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佛教徒长期栖居于深山岩洞或简陋的居室中。如千山大安寺的中峰岩洞和通明峰西峭壁上的古庵遗址等,就是佛教徒最初栖居修行的地方。到了唐初,千山出现了禅室、殿堂等小型禅修殿宇和石室。后来,便逐渐形成了龙泉、祖越、香岩、大安五大寺院。在唐代,千山就初步成为东北地区佛教的聚集地。这时,海城、岫岩也都建有佛寺,如海城的三学寺,岫岩的效圣寺、妙峰寺,都为唐代所建。到了辽金时期,千山寺院相当兴盛,各寺均有扩大,在东北地区的影响也相当广泛,特别是金世宗生母削发为尼,法名通慧,她先皈依辽阳清安寺,后到千山祖越寺出家。因此,千山寺院的名声就更大了。金国崇尚佛教文化,因此,对千山佛教也就更为重视。到了明代,不仅又建了一些新的寺院,如双峰寺、皈源寺等,同时对原有的龙泉、祖越、中会、香岩、大安几大寺院都有较大规模的扩建。比如明隆庆五年(1571年),龙泉寺即建正殿五间、前后殿各三间、藏经阁三间、东西配房各三间、塔院三间等。那时的规模比现在还要大。这时的千山已成为东北无与伦比的佛教圣地。到了清代,千山僧人定为九粮僧,由朝廷发粮给各寺院。尤其在康熙乾隆道光几朝又进行了修葺,千山各寺院都相当可观。截止到清末的几百年间,千山也产生了一些在东北乃至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名僧,主要有雪庵、宗赟、普庵、惠涌、深文、函可、现住、少明、常和等人。鞍山地区佛教宗派主要以禅宗净土宗为主,此外还有律宗密宗等其他宗派。自清初以后,禅宗地位渐渐为净土宗所取代,净土宗是清代佛教各宗的共同信仰

  据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考察,道教传入鞍山地区,当是在清初。康熙六年(1667年),沈阳太清宫道长郭守真派其弟子刘太琳、王太祥到千山传道,他们开始栖身于祖越寺罗汉洞,也就是今天无量观的罗汉洞。后来他们经过各方面资助艰苦创业,建成无量观,成为千山道教祖庭,也称为老观。康熙三十四年又建成了南泉庵,于乾隆三年建成颇具规模的五龙宫,于嘉庆十年建成太和宫。此后一批宫观和道庵都建立起来。到清道光年间,千山已是东北道教的聚集地。鞍山地区,特别是最早出现的千山道教,属于全真龙门派,其教主是元代教士邱处机

  从清末到民国初年,鞍山地区在志书上有记载并且居有僧人和道士的寺院和道庙共有241座,在全省列居首位。其中海城县境内有101座,岫岩满族自治县境内有104座,台安县境内有8座,千山有28座。至于众多村屯中,所建有的土地庙、山神庙等各种小庙,则无以计数。

  伊斯兰教于唐代在中国内地开始传播。元代初期首先传入鞍山沙河一带,后来在那里建立了清真寺。清初传入海城和岫岩,乾隆廿一年传入台安。在清代,海城城里、牛庄、腾鳌,在台安的西佛、达牛、富家,在岫岩城里,都建了清真寺。当时岫岩城里西南街所建的清真寺规模最大。

  天主教元代传入中国,元朝灭亡而中断。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再次传入中国,鞍山地区的天主教是于清同治八年(1869年)由法国神甫传入海城牛庄,并建立天主教堂,规模宏阔,极具观瞻。以后又在海城城内建立天主教堂。台安和岫岩境内也分别建有两三处天主教堂。

  基督教传入鞍山地区较晚,最早于光绪元年(1875年)由英国基督教牧师约翰携家眷自山东烟台经营口到海城传教。他到海城不久,先后在海城城里以及牛庄、腾鳌、接管堡建立基督教堂,教徒共有几百人。光绪廿四年,岫岩设立基督教会,后来在城西大十字街建基督教堂一座,楼房六间,能容纳数百人。

民间文化

  历史上,鞍山地区的民间文化多种多样,多姿多彩,相当活跃,构成了鞍山历史文化的重要内容。这其中有评书、大鼓、二人转、高跷、落子、皮影戏、秧歌、龙舞、狮舞、年画、剪纸、书法等,这些艺术品种,在民间都广受欢迎。

  评书,于明末清初首先流行于北京天津两地,在清代传至河北、辽宁、黑龙江诸地。那时在鞍山地区的海城、台安、岫岩的城乡,都活跃有说书人。在城里主要是在茶馆茶社讲评书,在农村每当夏季挂锄时节,人们成群地坐在柳荫树下,听讲评书。大体上在讲《三国演义》、《精忠岳传》、《七侠五义》、《水浒传》、《济公传》等。

  大鼓,鞍山地区流行的是“东北大鼓”,旧时称“奉天大鼓”,后来叫辽宁大鼓,这种艺术在城乡也相当流行。大鼓在流行过程中,形成“奉调”、“东城调”、“西城调”、“南城调”、“北城调”等多种流派。鞍山地区流行的是南城调,就是用辽南口音在唱曲调,演唱大鼓的人,手拿一对小鼓锤,打着架起的小皮鼓,还有三弦伴奏,曲调悠扬。

  二人转,也叫“蹦蹦”。流行于清中期,在长期流传中,形成以吉林市为重点的东路,以黑山县为重点的西路,以当时的海城县为重点的南路,以黑龙江北大荒为重点的北路。鞍山地区的海城、岫岩自然是南路二人转,尤其是海城演唱二人转的人很多,有不少乡镇村屯都有演唱者。民国年间,在鞍山市铁西以及岫岩、海城城里都有二人转小剧场。那时的二人转既通俗又文雅,没有脏话淫辞,可谓雅俗共赏。

  高跷,在鞍山地区,尤其在海城城乡广为流行。那时的一个乡镇多数都有两三个高跷队伍,高跷队里,有旦角和丑角,一个队里旦角和丑角有二十多人,高跷跳起来,由锣鼓唢呐伴奏十分热闹。从正月初二开始,高跷队就走村串户,进行表演,一直演到正月末还未停止。当时在海城农村有句流行的话叫“跳正月,闹二月,离离拉拉到三月。”

  在正月十五元宵节时,有些村镇还表演龙灯舞、狮子舞等。年画和剪纸,历史上岫岩就比较发达,有很多年画和剪纸民间艺人。书法,其历史更为久远。古代的私塾和后来学堂,学生刚一入学就学书法,凡是念书人都会写毛笔字,每至春节,都是村里读书人为各家各户书写春联。在历史上书法的实际用途很广,不像而今主要作为一种艺术品来欣赏。

非物质文化遗产

  千山寺庙音乐,分为佛乐和道乐两种。佛乐是从寺庙举办的各种佛事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千山佛乐演奏乐器多样,主要由笙、管、笛等民族管乐器和鼓、铙、钹、铛子、铪子、铃杵、大磬、小磬、引磬、木鱼、撞钟等打击乐器、法器所组成。道乐是清康熙年间的刘祖从铁刹山传入无量观的,后经来自梨园世家的两位阚道士加工,创作出了“东北新韵”六小韵、十三大韵和走马韵等400首乐曲。千山道乐是由箫、笛、单(双)管、笙等管乐器和钟鼓、大磬、引磬、铛子、铪子、撞钟、木鱼等打击乐器、法器相结合进行演奏的,主要分为诵唱曲和器乐曲两部分。

文物保护单位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 海城仙人洞遗址 旧石器时代 海城市 2001年6月 古遗址
  2. 析木城石棚 青铜时代 海城市 2001年6月 古墓葬
  •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 卧鹿山石庙 清岫岩县杨家堡乡松树秧村 1988.12 古建筑
  2. 姑嫂石石棚 青铜岫岩县兴隆镇兴隆村  古墓葬
  3. 娘娘城山城 高句丽岫岩县杨家堡镇娘娘城村 1988.12 古遗址
  4. 银塔 金 海城市接文镇西塔子沟村 2003.3 古建筑
  5. 琉璃影壁 清 海城市厝石山公园内 1988.12 古建筑
  6. 山西会馆 清 海城市内西关益民街 1988.12 古建筑
  7. 三学寺 明 海城市内西关 1988.12 古建筑
  8. 金塔 辽 海城市析木镇羊角峪村 1963.9 古建筑
  9. 巨型玉石造像 现代鞍山市铁东区玉佛山风景区内 2003.3 石窟寺及石刻 *玉佛苑
  10. 祖越寺 明、清鞍山市千山区千山风景区北沟 2003.3 古建筑
  11. 大安寺 清 鞍山市千山风景区南沟西部 2003.3 古建筑
  12. 中会寺 清 鞍山市千山风景区南沟中部 2003.3 古建筑
  13. 鞍山驿堡 明鞍山市千山区东鞍山镇 2003.3 古遗址
  14. 香岩寺 明、清鞍山市千山风景区南沟西部  古建筑
  15. 无量观 清 鞍山市千山风景区北沟 1988.12 古建筑
  16. 龙泉寺 明 鞍山市千山风景区北沟 1963.9 古建筑
  17. 英城子古城遗址 唐代 海城市八里镇英城子村之东山上
  18. 石湖石柱子 青铜器时代岫岩朝阳乡石湖村的深山密林里 辽东半岛罕见的青铜器时代的文物 2009年底
  19. 牛庄太平桥 清道光已酉年(1849年) 海城市牛庄镇北关 2003年03月
  20. 张老道家宅 民国台安县达牛镇岳家村 2008年 古建筑
  21. 海城同泽中学 1928年创建,1929年破土动工,1930年6月28日竣工。海城市玉皇山下 2003年03月
  22. 北沟遗址 距今约6000年左右,晚期约4500年 岫岩西北营村 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 鞍山唯
  • 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 红石遗址及石棚 青铜器时代(距今约4000年前到3500年) 岫岩龙潭镇龙潭村河北组
  2. 贾台商周遗址 商周时期的遗址台安县洪家乡 2009年8月
  3. 险渎县遗址 西汉台安县东南的新开河镇 2009年8月
  4. 于家岭石棺墓群 战国时期岫岩县雅河乡于家岭村委会所在地南200米处小山上 1983年8月5日
  5. 白云寺钟鼓楼 始建于唐代,明、清两代重修多次岫岩前营子镇大营子村孙家堡村民组北山坡上 1988年
  6. 铁塔 辽代晚期 海城析木镇析木村中街
  7. 松树沟山城 岫岩哨子河乡松树沟村
  8. 台安平阳堡 明代(1550年前后) 台安县新华农场城子村
  9. 四方台烽火台 明万历六年(1578年) 千山区东鞍山镇四方台社区的西北部,是明代军事通讯设施。2009年8月
  10. 黄瓦窑遗址 海城市东析木镇缸窑岭村北山半腰黄瓦窑沟内我省现存的唯一一处官窑遗址 2009年8月
  11. 尖山窑窑址 明代中晚期岫岩
  12. 尚氏王陵 清代海城市八里镇小新村东南的文安山上 2003年03月
  13. 药山青华观 明代 1993年重建 岫岩 2003年03月
  14. 皈源寺 始建于唐代千山风景区南麓上石桥村 2003年03月
  15. 慈祥观 清嘉庆十四年 (1809)建 千山风景区古碾沟南坡(中沟西部) 2003年03月
  16. 圆通观 清雍正三年(1725) 千山风景区圆通谷西北坡上 2003年03月
  17. 鎏金庵 创建于清代光绪六年(1880) 千山北沟庙尔台沟 2003年03月
  18. 慈航寺 清代 千山千山镇韩家峪村 2003年03月
  19. 五龙宫 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千山风景区中沟 2003年03月
  20. 太和宫 清代 千山风景区南沟 2003年03月
  21. 南泉庵建筑群 清代千山风景区北沟 2003年03月
  22. 普宁寺 清代 立山区胜利路沙河桥北市区内仅存的一座具有一定规模的古寺 2009年8月
  23. 镇宁寺 清代 千山区达道湾镇烟狼寨村 2009年8月
  24. 灵山寺 清代 位于立山区沙河镇大营 2009年8月
  25. 井井寮旧址 上个世纪初位于铁东区五一路58号 2009年8月
  26. 西山丹国医院旧址 1907年建成 岫岩满族自治县岫岩镇内西山脚下 2009年8月
  27. 张学良出生故居 台安县桓洞镇鄂家村张家窝堡屯 1993年
  28. 龙泉温泉、别墅(龙宫别墅) 1921年 千山区汤岗子镇温泉街1号 为末代皇帝溥仪修建的行宫 2003年03月
  29. 鞍山烈士陵园 现代千山区千山镇七岭子村
  30. 西山烈士陵园 岫岩满族自治县西山烈士陵园
  31. 焦耐院办公楼 1954年建成 铁东区胜利路27号 鞍山标志性建筑 2009年8月

以下是未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鞍山古迹遗址或建筑

  1. 海城山东会馆 建于明末 海城市内西关 未列入保护文物之列
  2. 岫岩古清真寺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
  3. 孟家沟碉堡群 立山区鞍钢给水厂孟家沟水站 解放战争时期 市区内现今保存相对完整的碉堡工事群 近现代史的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计划申报
  4. 炮山墓群
  5. 腾鳌清代三会公所
  6. 杨柳桥遗址
  7. 正观堂遗址 千山
  8. 金、元、明三代僧侣的墓塔塔林 千山
  9. 岫岩宋家大院 岫岩偏岭镇包家堡子村
  10. 千山区千山镇刘家老宅(*宁远镇张忠堡村) 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民宅
  11. 对炉山配水塔旧址 近现代工业遗产
  12. 岫岩日军飞机监哨遗址 岫岩杨家堡镇苏家堡村附近 上世纪30年代修建
  13. 海城侵华日军飞机堡 海城市甘泉镇双台子村宝石山自然村 1943
  14. 宝石山机场 海城市甘泉镇宝石山村 1944年修建 日军机场遗址
  15. 摩云山古城 明万历二十六年
  16. 西柳弥陀寺 海城西柳镇境内,清乾隆十三年1784年,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
  17. 毛祁大悲寺 海城市毛祁镇境内,始建于1668年
  18. 千山金代三塔 即玲珑塔、北塔、南塔。玲珑塔,位于祖越寺东南山顶上,北塔,位于香岩寺东半山坳,南塔,位于香岩寺东南山顶上
  19. 羊草庄战国遗址 东沙河遗址
  20. 明崔源族墓 千山区
  21. 辽代汉墓 千山镇上汪家峪
  22. 新民小学 在台安县台安镇。系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资助兴办。
  23. 大孤山两座古代石棚
  24. 白家堡遗址 新石器晚期至青铜器时期 岫岩
  25. 拦马墙高句丽山城遗址 岫岩
  26. 北狄堡居住遗址 辽金时代 岫岩
  27. 岫岩古墓葬:青铜时代的石棺墓葬群,辽代壁画墓,明代怀远将军墓、星星石树叼碑等。
  28. 岫岩红色遗址:抗日民族英雄邓铁梅宣布义勇军成立时站立的大碾盘,有义勇军司令部和军官学校的旧址;有当年为了掩护辽南党政军机关转移,辽南军区一个连队一次牺牲105人的大河南战斗遗址和纪念碑;有烈士陵园和烈士纪念碑20余处;著名抗日爱国将领、中共特别党员黄显声将军的故居

鞍山古塔名录:

  1. 祖越寺北塔:千山区千山北沟祖越寺东南山顶上内,市,明,密檐式石塔,约20米。
  2. 祖越寺南塔:千山区千山北沟祖越寺南山顶上,市,明,1410,密檐式石塔,约18米。
  3. 香岩寺北塔:千山区千山西南香岩寺东北半山坳上,金,市,约20米,密檐式砖塔。
  4. 香岩寺南塔:千山区千山西南香岩寺东南山顶上,辽,市,密檐式砖塔,约18米。
  5. 真和尚塔:千山区千山北沟碧水龙潭西北处。密檐式砖塔,约12米。清康熙二十年
  6. 祖师塔:千山区千山北沟东部,清,密檐式石塔,约8米。
  7. 八仙塔:千山区千山北沟东部,清,密檐式砖塔,约13米。
  8. 金塔:海城市析木镇羊角峪西山坡上。辽,省,密檐式砖塔,约32米。
  9. 铁塔:海城市析木镇内,金,市,密檐式砖塔,约10米。
  10. 银塔:海城市接文镇塔子沟村北,金,省,明万历重修,约20米。密檐式砖塔

鞍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省级爱国主主义教育基地(3个)
  1. 鞍山市市烈士纪念馆
  2. 空一师荣誉馆
  3. 鞍山市博物馆
  • 市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0个)
  1. 鞍山市烈士纪念馆
  2. 空一师荣誉馆
  3. 鞍山市博物馆
  4. 鞍钢化工总厂雷锋纪念馆
  5. 海城同泽中学
  6. 台安张学良出生地
  7. 岫岩西山烈士陵园
  8. 116师师史馆
  9. 鞍山市城市规划展示厅
  10. 鞍山市二一九公园
  • 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个)
  1. 立山区孟泰公园
  2. 七岭子烈士陵园
  3. 铁东世纪文化活动中心
  4. 千山区廊家厂烈士陵园
  5. 鞍山档案馆
  6. 鞍山市图书馆
  7. 鞍山市少儿图书馆
  8. 鞍山市青少年活动中心
  9. 鞍山市科技馆
  10. 鞍山市安全局
  11. 鞍山市红军楼
  12. 鞍钢炼铁总厂孟泰纪念馆
  13. 台安恩良医院
  14. 安汉卿广场
  15. 千山风景区
  16. 葛公塔景区
  17. 唐代古城景区
  18. 海城档案馆
  19. 岫岩满族博物馆
  20. 汤岗子龙宫

  鞍山古城,位于鞍山市南约7.5公里东西鞍山之间,西墙紧靠鞍海公路。系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重修于万历年间,初为传递所,驿内车马繁多,商贾极盛。明清之际,这里曾是兵家必争之要地,交通要冲。

  鞍山明长城,位于鞍山市境内,是明代九边之首的辽东镇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鞍山境内的长城属土墙,总长约90公里。外侧依河为壕,历史上起到了重要的防御作用。它在春夏秋三季以太子河浑河辽河为天险阻敌,而在冬季河流封冻之时,长城土墙则又被冻得十分坚硬,发挥御敌的作用。

旅游

  鞍山市的旅游资源具有数量多,类型较全,分布较广,知名度较高及开发潜力大的特点。截至2013年,全市有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4726.5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4.83%。全市已建立龙潭湾、大麦科、白云山、三岔河、老平顶、西平、九龙川、清凉山等各种类型自然保护区8个,其中省级自然保护区5个,县级自然保护区3个。另外,鞍山市还有风景名胜区3处。建立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千山)、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千山仙人台〉,5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包括岫岩清凉山、龙潭湾;海城九龙川、白云山;大麦科湿地。此外,还有6个国营林场和6个国营苗圃。国营林场包括岫岩县龙潭林场、东风林场、清凉山林场;海城市上英林场;台安县西平林场和鞍山市实验林场。已开发利用的景区有:

  千山风景区,千山古称积翠山,又名千顶山、千华山、千朵莲花山,素有东北明珠之称。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汤岗子温泉,是全国四大康复中心之一,位于市区西南部15公里处,面积为65万平方米。是国家正式命名的AAA级风景旅游度假区。

  玉佛山风景区,由玉佛苑、二一九公园、东山风景区、动物园、游乐园等景点组成。总占地面积17.42平方公里,旅游从业人员800余人。

  玉佛苑,位于鞍山市二一九公园东侧、东山风景区脚下,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玉佛苑主体建筑高33米,宽66米,纵深58米,红墙碧瓦。殿内有重达260.76吨的“玉石王”雕刻成的玉佛,正面为高5.23米的释迦牟尼佛,背面为高2.66米的渡海观音,堪称世界玉佛之最。

  东山风景区,位于市中心东部,与二一九公园毗邻,属低山丘陵景观,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206米。内有23座山峰、11道沟岔,分为青山宜水景区、万木竞秀景区、野香浸艺景区、瞭美风光景区、杏林春晓景区、层林尽染景区等六大景区。七八公里长的盘山路和20公里长的登山小道蜿蜒山间,十分宜于步行游览。登临山巅,可远眺千山雄姿,近观钢城全貌,饱览城市森林公园的秀色。

  白云山风景区,位于海城市孤山满族镇松坨子村、蟒沟村、秦家堡村和孤山村山林交界处,距海城市内约45公里。景区总面积25平方公里,有大小山峰400余座。海城境内高山——唐帽山,海拔876米,坐落在景区东部。传说中的白猿洞居于唐帽山顶,洞上方有人工凿琢成的白猿打坐三级。人坐其上,顿生凌空欲飞之感,仿佛置身于仙境。山上珍稀动、植物种类较多,已被列为海城市的自然保护区。

  西平林场,位于台安县西北部,距县城19公里。总面积4333公顷,包括森林、植物园、果园和人工湖等,植被覆盖率为85%,有100多种木本植物和近百种动物及禽鸟类。该林区自然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水源丰富,空气中有害物质含量均低于国家一级疗养区标准。全区分为狩猎区、花卉区、滨湖区、娱乐区、林浴区等,可开展日光浴、水浴、林浴、狩猎、垂钓、采集等多项健身、游乐活动。

  药山风景区,药山系千山余脉,位于岫岩满族自治县北部韭菜沟乡、三家子镇、石庙子镇交界处,距县城60公里,因盛产药材而得名。药山为清代奉天省的四大名山之一,与千山、凤凰山、医巫闾山齐名。药山山势高峻,由东北向西南起伏绵延10余公里,有大小奇峰40多座,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最高峰石花顶海拔889.7米。分为古城顶景区、清华观景区、梨花坞景区、石花顶景区和古战场景区等五大景区,有景点80余处。现正在分步开发建设,已部分对外接待。

  陨石坑,位于岫岩苏子沟镇镜内。岫岩陨石坑直径1800米,深150米,形态呈碗状,当地人称呼为“罗圈里”。该陨石坑由辽宁省地质局通过航空遥感地质构造时发现。经过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专家、教授历经多年的探索研究,确认此环形地貌是大约五万年前一直径约50米的巨大陨石撞击而形成的陨石坑。这也是中国目前唯一一个被科学证实、且被国际地学界承认的陨石撞击坑。该发现填补了中国领土上此类独特地质构造形迹的空白,具有极高的科研和观赏价值,被学术届誉为“神州第一坑”。

  岫岩石湖瀑布,位于帽盔山南麓的朝阳镇境内。这里的自然景观有北方地区罕见的“高山飞瀑”。石湖瀑布自顶端崖口倾泻而下,形成七瀑七潭,首尾相接,总长达500米,总落差为138米,号称“东北第一瀑”。每到雨季丰水期,瀑水奔泻,跌宕而下,如同雪浪拍案,玉龙翻卷,风吼雷鸣,极为壮观。“石湖七潭传说是天上七仙女的洗澡池。瀑布下方的山脚处,有两根青铜文化时代的图腾石柱,表明早在3500年以前,岫岩先民就发现了这一神奇的山水景观,并在此举行神圣的部落活动,石湖瀑布上源是人工修建的高山平湖,湖中波平如镜,湖岸村舍错落,有如世外桃源。在人工湖上,海拔800多米地带,有一处高山湿地,民间俗称”岱王庙“。湿地水草丰茂,多有古树名木,到处鸟语蛙鸣,恍如人间仙境,这里是我省仅有的一处高山湿地资源,堪称休闲养生的宝地。

  龙潭湾景区,国家AA级旅游区,省级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地处岫岩满族自治县龙潭镇境内,因湾内有深水石潭,传说深潭藏龙而得名。该景区面积2.5万亩。

  九龙川自然保护区,位于海城市接文镇境内,距市区50公里,总面积34平方公里,现有森林20000余亩,各类动物300余种,并覆有大量植被,自然资源风光独特,为辽宁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自然保护区。

  大麦科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新台镇境内,总面积45平方公里,东西长18公里,南北宽2.5-3.5公里,属保护区以柳河、旧绕阳河下游入辽河冲积河滩地为主,动植物资源丰富,有75种国家、省级保护的野生动物。

  西平森林公园,位于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西北部,距县城19公里,是省级森林公园,同时也是省级自然保护区。西平森林公园总面积4333公顷,其中林地面积2133公顷,森林覆盖率为70%,植被覆盖率为85%。园内有100多种木本植物,千余种野生动物,其中不乏稀有动植物物种。

  清凉山风景区,国家AAA级旅游区、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岫岩满族自治县汤沟镇,属长白山山脉,因景区内气候温润清凉而得名。最高峰帽盔山海拔1141.5米,为辽南最高峰。

人物

  尚可喜(1603-1676),字元吉,号震阳,公元16O3年生于辽东海洲(今辽宁省鞍山市海城市海州办事处)。1675年初,清廷加封尚为平南新王。

  常恩多(1885-1942),字获三,满族。1885年出生于辽宁海城西东三台子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19年参加奉军。1922年考入“东北陆军讲武堂”。1936年秋,晋升为百十一师中将师长

  邓铁梅(1892—1934),东北民众自卫义勇军第28路军司令。1892年生于辽宁本溪石峪村一个士绅家庭。

  阎宝航(1895-1968),字玉衡,海城小商丽房村人。“九一八”事变后,到北平与高崇民等人发起组织“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任常委兼政治部部长。1937年6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任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常委等职。

  黄显声(1896-1949),字警钟,满族,辽宁岫岩县石庙子蓝家沟人。东北义勇军的缔造者之一。1936年8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西安事变后被国民政府扣押,1949年11月27日被杀害于重庆白公馆监狱。

  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5日),中华民国时期民主爱国将领,西安事变发动者。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辽宁海城人。卒于美国夏威夷。享寿一百岁。人称“少帅”,奉系军阀领袖张作霖长子,“民国四公子”之一。

  赵承金(1901-1989),号品三,满族辽宁海城牛庄人。1917年参加东北军,历任八路军冀中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冀鲁豫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一旅副旅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辽西军区副司令员兼辑安江防司令员,热河省军区司令员,辽宁省军区第一副司令员。1955年10月被授予少将军衔和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吕正操(1907-1998),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955)。1905年1月生,辽宁海城市人。

  张学思(1916-1970),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原海军参谋长。海城人。生于奉天(今沈阳)。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第四子,张学良将军之弟。

  于蓝(1921- ),中国电影演员。原名于佩文。出生于辽宁岫岩县岫岩镇。

  李云德,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县哨子河松树沟人,1929年出生,1947年参加东北民主联军,1952年转业到鞍山钢铁公司工作。从1954年开始坚持业余文学创作,当年在《辽宁日报》上发表处女作《鸡蛋》。是全国多产卓有成就的著名工人作家之一。

  王廷风,1933年生于海城市腾鳌镇,后随父母迁居邻镇新台子村。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辽宁省书法家协会副会长、原鞍山市文联主席。退休前任中共鞍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刘兰芳,女,满族,辽宁省鞍山市人。评书表演艺术家,中国曲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

  马俊仁,1944年出生,1988年10月被聘为辽宁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女子中长跑教练,现为辽宁女子中长跑中心创办人、负责人,高级教练,辽宁省体委副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划
直辖市 北京市 | 天津市 | 上海市 | 重庆市
河北省 | 山西省 | 辽宁省 | 吉林省 | 黑龙江省 | 江苏省 | 浙江省 | 安徽省 | 福建省 | 江西省 | 山东省 | 
河南省 | 湖北省 | 湖南省 | 广东省 | 海南省 | 四川省 | 贵州省 | 云南省 | 陕西省 | 甘肃省 | 青海省 | 台湾省
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西藏自治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 澳门特别行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