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湖北省石首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马鞍山,位于湖北省石首市中心城区,东连南岳山,西接笔架山,峰高海拔64.8米,面积约500亩。由于山地处在笔架山与南岳山之间,地势为两头高中间低,似如马鞍。据史载,三国时期,吴与蜀在马鞍山相战,因有“在此将军解鞍”而名。宋代苏辙在《黄州快哉亭记》里记述马鞍山:“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驰骛,其浪风透迹,亦足以称问俗。”明代张壁咏《马鞍山》之诗证实,“旧传蛮陌曾为寇,记得将军此解鞍。”清代乾隆丙辰《石首县志》记载,“在县城之东,山形如马鞍,有吴陆逊与蜀战,歇马屯兵于此。”

  马鞍山,山前有孔子路过的车落湖,山后又有群山脚下的山底湖,满山生长实心的翠竹、凤尾草、野鸡苇,正是山光水色,如古人所赞:“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马鞍山变得风景绝妙,壮观无比。据传,首次发现马鞍山景区,陶醉“绣林十景”的是“苏黄”学士中的黄庭坚。黄庭坚谪贬涪州(涪陵)、宜州(宜昌)时,由巴山顺江而下,行至石首绣林山麓,感慨蜀吴联姻之事,兴游石首群山,立山巅西眺,跌落绵亘,三峰叠起,瘦石嶙峋,形如马鞍之状。而后写下了《咏十景》,首句正是“调弦西望骏马鞍,巍峨锦亘龙盖山。”而后,马鞍山的风景,更加为后代所赞颂。最为著名的是清代诗人王启茂,赞《马鞍夕翠》,对马鞍山笔头生花,绝妙超前:“天马来天上,人间不受驱。解鞍还待顾,缓辔欲呈图。猛气横千里,雄姿冠九区。云霄常在望,名与此山俱”。后来,又被清代张垣绘图《马鞍山景》,汪一元又配诗:“磊落据鞍山不老,换他金钗承思早。将军帐下美人来,犹见斜阳春色好”等。历代名人咏马鞍山诗词如歌,留下传奇也不少。

传奇

  传奇之一 三国时,东吴年轻的大将陆逊,首次领兵与蜀汉交锋,英勇善战,智谋超人,一举攻破了七百里边营,取得骁亭夷陵之战的大胜,杀得刘备败退白帝城,惶惶不安。陆逊因防曹兵偷袭,不得不率兵回师。他顺江而下,星夜兼程,来到曾是吴王之妹投江的石首,于两峰之空间屯下营来,暂作休整。谁知刚刚停马解鞍,当夜有“蛮陌”之寇,蜂拥而从背后袭来。陆逊之马因受惊蹿入江中,天黑流急,无法救起,陆逊看到伴随自己征战不懈的战马,被滔滔的江水吞没,一气之下,把马鞍和缰鞭亦投入江中,让它随马流去。不料,陆逊离此去后不久,突然一夜之间,风雨大作、雷掣电闪,此地长出了一座浅峰,先现马头,后现马身,再现马尾,宛如陆逊的那匹战马,卧于两山之间,把那龙盖山和笔架山连了起来,此后,人们一度把它叫作陆马山,后来根据形状,叫成马鞍山。(引平植义文)

  传奇之二 吴国骁将陆逊与蜀军大战期间,他的马在此休息时,由于马匹贪吃草料,不小心将身背上的马鞍落在此山中了。(引平植义文)

  传奇之三 吴国后继军师陆逊战后在马鞍山安营设帐,论功行赏,休息了一天一夜,第二天将士们又将出征。正出山口,有位将士对陆逊说:“将军,我们昨日还是驻扎在马背上生活咧”。未等到陆逊回话,那位将士告诉他说:“回头看,看这山岗的模样,活像一匹半里路长的高大骏马,东连的山如马头高昂,西连的山如马尾后扬,那气势好像准备往东冲击。”陆逊听后,大喜说:“祝福凯旋归去,正合我意。”(引曾令金文)

  传奇之四 在关羽、张飞死后,刘备要报东吴之仇,竟然被火烧连营七百里,自己败死白帝城。但是蜀国手下还有散兵藏在附近群山之中,等待复活之日。陆逊大胜后,水陆大军正屯兵马鞍山修整,他在帐中日日温习《孙子兵法》,当读结尾一章时,只见许多穿着民间服装的人,举着火把冲向帅帐,原来是蜀国的散兵要报仇恨。可是陆逊一时慌忙,想在卫士们的保护下杀出一条血路,卫士牵来他的马,却找不到马鞍,陆逊只得骑着无鞍的马奔下山去,行至江边,摔倒在江岸上,马滚入江中而淹没了。第二天天亮,陆逊想起遗落在马鞍山上的《孙子兵法》,追赶蜀国散兵,得胜后返至马鞍山,《孙子兵法》已成灰烬,而烧坏的马鞍也如灰尘,他感叹道:“兵书马鞍,具是乱世之物,稼禾林泉,乃吾之归宿!世无战争,吾愿足矣。”(引肖怀堂文)

  马鞍山的故事情节生动,趣味甚浓,种种之说,相传存世。但是仔细推敲张壁咏《马鞍山》其诗,可解释为:“蔓出群峰讴可攀,峨然叠嶂倚云端。”那是写山的原状。“旧传蛮陌曾为寇,记得将军此解鞍。投辔等闲空岁月,积尘从此起冈山”。此句写山形成的传说。“马头流落江南岸,往事多讹问俗难。”此句疑为哪些传说,是无可考究的。按照他诗中的本意,一是赞扬马鞍山之景,二是说明马鞍山之名,源于三座山形象而咏。

  如今的马鞍山,由于市区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马鞍山已是市林业科学研究属地,亦是南岳山森林公园风景区。满山苍松翠柏,树寇高大,绿林皆荫,森穆郁郁。它完全与昔日两样了,立在繁荣的市区内,已发生巨大变化。近年,在绣林大道的山口之上,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建筑起传统式的楼台亭阁,雕刻精美,园林绿化,点缀如画,美化为山间美景,供游人观赏,更为人们休闲,清新舞蹈,琴棋书画,并见景生情,畅谈马鞍山传说与三国陆逊故事。游人诗吟:“南岳逶迤笔架东,斜阳晚照半山红。当年陆逊今何在,鞍比琼楼马化龙”(《马鞍山》徐新洲)。“千古名山形如鞍,斩腰筑路旧容残。车流飞泻成新景,跨纪长征大道宽”(《马鞍山》·郑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