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胄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黄胄(1925年3月-1997年4月23日),中国画家,“长安画派”代表人物。原名梁黄胄河北蠡县人。代表作品有《洪荒风雪》、《打马球》、《百驴图》等。

  1940年从赵望云学国画。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随军到甘肃、青海、新疆等地,任西北军区战士 读物出版社美术记者和编辑。1950年兼任西北师范学院艺术系讲师。1955年调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创作室任创作员。1959年调中国人民革命军 事博物馆任创作员。1975年调至轻工业部工艺美术公司任顾问。曾任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集资和捐款建“炎黄艺术馆”。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政协委员。擅长中国画,富收藏。曾多次赴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深入生活。“文革”中受冲击病休,出院后以“老在须眉壮在心”印语为座右铭。作品《爹去打老蒋》参加第一届全国美展,获一等奖;1956年创作《洪荒风雪》获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国际造型和实用艺术展览会金质奖章,为中国美术馆收藏;《赶集》于1959年获世界青年联欢节铜质奖章。曾多次于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出版有《黄胄作品选集》、《黄胄速写集》、《百驴图》等。

  黄胄擅长边疆人物画创作,这也是他绘画创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他画了大量的边疆人物作品,有的表现塔吉克民族生活题材;有的表现维吾尔族生活题材;有的表现民兵题材;有的表现妇女生活题材。除了人物以外,黄胄还擅长画驴,画马,画鸡,画骆驼等走兽飞禽,他的动物画也是形神兼备,意境深邃,极富生活气息。其中,画驴应该说是黄胄动物画的一个代表符号。尤其在新疆的绘画创作中,独具新疆农村格调的小毛驴被黄胄的画笔演绎的恰到好处,也俨然升华为一种带有灵动气息的生命意义和精神寄托,远远超越了毛驴本身所代表的意义。

  黄胄是一位当之无愧的早熟的天才型画家。他早年师从赵望云,受其农村写生影响,创作了不少表现农村生活的水墨写生作品。这些作品,有的作于田间,有的作于荒郊,看似信手拈来,却是情融其中,并且带有强烈的创作成分。这时期他的画作多是以当时老百姓的苦难生活为素材,作品画面大都很完整,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明显创作的成分,赋予了作品独特的情调。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由于工作需要,黄胄到西北和福建等地完成了上千张的写生稿,从而积累了及其丰富的创作素材,从这时候开始,他的画风趋于成熟并日渐完善。创作了很多歌颂新中国成立之后全国人民对民主新生活向往之情的作品。1948年,黄胄第一次随同赵望云老师去新疆、青海等地写生,在大西北的少数民族生活之中他发现了独具风格的美,自此,边疆地区便成为了他主要的艺术创作的源地和精神灵感的源泉。此阶段的作品风格标新立异、奋发向上,充满昂扬的激进精神。黄胄晚年作品临摹居多,当然他并不是照本宣科,而是在临摹的同时加入自己的“绘画语言"。这也反映出黄胄性情作画的风格。

  纵观黄胄的作品,有着鲜明的表现主题,绘画新生活、新社会、新时代,从生活出发,用全新的笔墨,成功地创作出不同于传统人物画的,雅俗共赏的大量作品。从创作笔法上看,黄胄摆脱了中国人物画临摹入门的传统,在生活的感悟之中以速写入画。

  黄胄还积极民族文化发展,在他的努力下, 1991年,中国第一座大型民办公助的现代化艺术馆——炎黄艺术馆终于建成了。黄胄任艺术馆馆馆长,并捐献出自己收藏的古代书画文物200余件和代表代、速写作品1000余件。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