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绳海槽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在大陆架划分上,中国和日本是相向而不共架的大陆架,由冲绳海槽分隔
  冲绳海槽,是位于东海大陆架外缘、东海陆架边缘隆褶带与琉球岛弧之间的一个狭长带状弧间盆地。位于琉球群岛钓鱼岛之间,是因琉球海沟的岩石圈扩展而形成的弧后盆地,大部分深度逾1,000米,最大深度2,716米。冲绳海槽把中国钓鱼台列屿和琉球群岛分开。

  2012年9月16日,中国外交部表示,中国政府决定向《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设立的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提交东海部分海域200海里以外大陆架划界案,由此中国在东海的大陆架自然延伸到冲绳海槽。

地质特征

  冲绳海槽区和东海大陆架在地质特性方面的差异,除了地貌、沉积物和古生物化石的不同,还有:

  据海洋地球物理资料计算,与东海大陆架和琉球岛弧厚达30公里以上的地壳相比,冲绳海槽区的地壳变薄,仅21~24公里。冲绳海槽中央断裂下面的地幔深度只有15公里,表明它是一个刚从大陆地壳上分化出来的地质构造单元,已从东海大陆架分离出来,逐渐失去了陆架的性质。

  冲绳海槽区热流值较高,水深大于2000米的海槽中心部位,平均热流量都超过正常值,最高可达到10个热流量单位。而大陆架区仅0.5-1个热流量单位,琉球群岛也为0.62~1.66个热流量单位,冲绳海槽区热流量值变化幅度也很大,平均热流值偏高,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地壳中放射性物质引起的,而极高值则是现代的浅层火层岩侵入作用造成的。热流值的变化特征恰好表明冲绳海槽是一个介于活动与不活动之间的边缘盆地。

  冲绳海槽区还是一个强烈磁异常带。在海槽的主体部位,常见有高耸的海底山,已知较大的有11处,高差达600米,宽20公里,海底山常沿海槽的南北走向连成一体,形成链状海底山脉,而且相应的磁异常大,变化剧烈,具有玄武岩磁场的特征。据磁力测量,发现磁性体一般埋深仅1.5公里,在该磁场异常带上曾采掘到一些安山岩、玄武岩、蛇纹岩和浮岩等碎块,表明该海山链为部分裸露在水下的火山岩基底隆起带,而东海陆架区和琉球群岛则很少发现此种现象。

  冲绳海槽区是个大陆边缘盆地,它的基底具有过渡性地壳的特征,是东海大陆架的清楚外界。中国大陆与日本琉球群岛之间的东海大陆架的天然分界,应位于冲绳海槽的中心线。根据冲绳海槽的特点及两侧的差异性,这个海槽是中国大陆和日本琉球群岛各自向海中自然延伸的终点。

地理分界线

  按国际惯例来看,世界上海岸相向国家间以海槽划界早有先例。如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之间1972年划分帝汶海陆架时,即以帝汶海槽划界;1969年国际法院关于欧洲北海大陆架划界的判词中也曾指出:“划定海域界限时,应把构成每一当事国陆地领土的自然延伸入海或海底的大陆架的一部分,尽量给予该国,而不侵占另一当事国的陆地领土自然延伸部分。”冲绳海槽比挪威海槽既宽且水更深,有充分的理由作为东海大陆架的分界。

  琉球群岛没有连续的海岸线。琉球群岛主要由先岛诸岛冲绳诸岛奄美诸岛吐噶喇列岛组成,它是一群零星分散的小岛,远离日本本土的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四个大岛。琉球群岛岛屿之间相距甚远,如久米岛宫古岛之间相隔200多公里,有些岛屿之间为水深超过1000多米的海沟所隔,不能形成连续的领海基线。有些岛礁上根本无人居住,不能以这群零星小岛和中国大陆对分东海大陆架。《公约》第121条第3款规定:“不能维持人类居住或其本身的经济生活的岩礁,不应有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这就清楚表明欲以琉球群岛平分东海大陆架,跟上述规定也是有矛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