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锦藻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刘锦藻(1862—1934),原名安江,字徵如,浙江湖州南浔镇人,南浔“四象”之首富刘镛的次子。光绪元年(1875)他中秀才,十四年(1888)中举人,二十年(1894)进京赶考,与南通张謇同榜甲午科进士及第,并一起参加殿试,张謇中了状元,俩人成为挚友。时有萧山汤寿潜(光绪十八年进士),与张謇同为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创设的“强学会”会员,交往密切,经张謇的介绍,刘锦藻与汤寿潜也交上了朋友。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变法失败,慈禧太后临朝专政,清查“强学会”,汤寿潜从北京潜回杭州。适清废科举,刘锦藻倡议浔溪书院,推荐汤寿潜来南浔主讲新课,出任浔溪书院山长(相当于院长),崇尚新学。在刘锦藻的引荐下,汤寿潜也结识了庞莱臣、周庆云、蒋汝藻、张钧衡等镇绅。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刘锦藻与沈谱琴等人在当地百姓支持下,为美国传教士强占湖城“海岛”一案,几经上诉,历时数年,直到以美国教会败诉告终,开创了中国人在美国打赢官司的先例。光绪三十一年(1905)七月,为抵制英美商向清政府以铁路借款为诱饵,企图掠夺苏杭甬铁路与浙赣铁路之权,汤寿潜与刘锦藻召集浙江绅商在上海集议,拒绝英美借款,决定在浙江自造铁路,创办浙江铁路公司。举汤寿潜与刘锦藻为正副总经理,庞莱臣、周庆云、蒋汝藻、张钧衡等当选为董事,并投了资。以刘锦藻为首的南浔财团,成了浙江铁路公司的支柱,积极参与保路运动。光绪三十三年(1907),为抵制外国银行侵占金融市场和开发地方经济,刘锦藻与汤寿潜倡议浙江铁路公司集资100万元,在杭州创办浙江兴业银行,为浙江第一家商业银行。刘锦藻还参与倡议在杭州举办高等工业学堂,设建筑和机械两科,培养工业技术人才。

  刘锦藻承父业,经营淮盐,设扬州盐场,为淮盐的大盐商。他和张謇合作在通州设垦牧公司。在上海设大达轮船公司和码头,还经营房地产等。扬州设有经租账房,杭州、莫干山均有别墅。并广开当铺,在南浔投资浔震电灯公司,开设刘振茂绸缎局。他在南浔创建义仓,俗称积谷仓,贮备稻谷,救济贫民。特别在兴学方面,对地方曾作出贡献。民国5年(1916),他在积谷仓内创建孺嫠小学,为一所正规的私立初级小学,供孤苦儿童免费入学。民国18年(1929),他把该小学归并南浔中学,开办浔中附小,还捐款5000元作为基金。他在刘氏义庄置庄田,设家塾,供本族贫寒子弟免费入学。 光绪十一年(1885)至民国13年(1924),刘家祖孙三代经过40年经营建造了小莲庄。但真正构建小莲庄的主要人物还是刘锦藻。光绪二十七年(1901),刘锦藻向清廷出资助赈陕西灾难,依例授候补四品京堂。同年写成《续皇朝文献通考》400卷进呈,赏内阁侍读学士衔。后来上海商务印书馆汇印《九通》时,将《续皇朝文献通考》增入,成为《十通》。其著述尚有《南浔备志》3卷,《坚匏庵诗文钞》4卷,《杂著》2卷,《律赋》1卷,《楹联》1卷等。刘锦藻于1934年病逝上海寓所,终年7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