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医生,或医师英语:physician、medical doctor、doctor),中国古代称大夫郎中,是从事医学业务的专业人士,经由研习诊断预后治疗各种疾病创伤、身心损伤,以促进、维持、恢复健康。医师可能会将其执业重点放在特定的疾病类别、病患类型、治疗方法上,即专科医师,或可能负责为个人、家庭、社区提供持续性和全面性的医疗保健服务,即一般科医师。“医生”的“生”指先生,为敬称。英语的“physician”可以是“医师”或“内科医师”。

中国三国东吴名医董奉晚年为百姓治病不收诊费和药钱,但要求病人痊愈后必须到山上种植杏树,名为“康乐杏”,后来“杏林”用于指“医界”。

社会角色和世界观

生物医学

西方文化影响,近几个世纪以来医学越来越走向科学的还原论唯物主义,医疗人类学家通常称之为生物医学,这种发展型态在现代工业化的世界占主导地位。生物医学“以文化上独特方式系统性的阐述人体疾病”,是医学生学习的世界观。依此常规,医学模型(Medical model)是培训所有医生的完整程序,包括心理态度。

医生自身健康

有些评论员认为医生有责任在健康事务上为民众树立榜样,例如不吸烟。确实在多数西方国家医生相对较少吸烟,他们的专业知识的确对其健康和生活方式产生有益的影响。根据对男性医生的研究,医生的预期寿命(白人73岁,黑人69岁)比律师或许多其他受高等教育的专业人士略高。与一般民众相比,医生较为少见的死因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包括肺炎尘肺病慢性阻塞性肺病,但不包括肺气肿和其他慢性呼吸道阻塞)、酒精相关疾病、乙状结肠直肠癌肛门癌细菌性疾病

医生容易受职业危害,有格言说“医生会成为最糟糕的病人”(Doctors make the worst patients.),主因是医生发现自己有症状时,会比一般的病患焦虑,医生会将之前在医学院学习的疾病套用在自己身上,并推想最糟糕的诊断或结果。焦虑可能使之拒绝承认症状或其意义,导致延迟就医。焦虑可能影响病史,使之忽视重要的部分以避免为其诊治的医生做出严重的结论或行动。医生较其他人多见的死因包括医生自杀(Suicide among doctors)、自我伤害、药物相关致死、交通事故脑血管疾病冠状动脉疾病。医生也容易职业过劳,其表现为长期的压力反应,特征包含对病患的照护品质变差、情绪疲惫、个人成就感下降。美国医疗照护暨品质研究所(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的研究报告显示时间压力是造成职业过劳的最大原因。美国医学会的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认为“太多的官僚任务”是职业过劳的主要原因。

教育与训练

世界各地的医学教育训练与职业途径都不同。

在所有发达国家,医学入门课程属于第三期教育,于大学医学院进行,按照不同的地区和大学,可能接在中等教育本科教育之后。中等教育一般费时五至六年来完成。本科教育常是三至四年的理科课程,其后的医学课程通常费时四至五年,因此获得医学学位(Medical degree)可能需花五至八年的时间,按照不同的地区和大学而定。

在入门训练完成之后,刚毕业的医生需要一至两年的时间在监督下行医,此时为实习医师

毕业生拥有大学给予的医学学位,使其有资格根据特定国家(有时是多个国家)的法律许可取得医师执照(Medical license),但必须满足实习或其他额外条件。

规范

在大多数的司法管辖区,医生需要政府许可才能执业,除了是为了促进公共安全,也能保护政府支出,因为各国政府常提供医疗补贴。未经许可而行医者称为密医

在某些司法管辖区,例如新加坡,即使医生仅有基本理学士学位(非医学士),也常会在信件或名片中使用“Dr”作为称呼。在德国等其他国家或地区,只有拥有学术医学士学位的医生才能自称为医生,另一方面,欧洲研究理事会(European Research Council)判定德国医学士学位不符合哲学博士学位的国际标准。

绩效和专业监督

医疗疏失药物滥用、其他医生专业问题在全世界引起广泛关注,特别是2000年一项重要报告发表后,开启了病患安全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