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英语:Bortala Mongolia Autonomous),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辖民族自治州,简称博州。“博尔塔拉”蒙古语意为“青色草原”。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准噶尔盆地西南边缘。地理坐标东经79°53′~83°53′,北纬44°02′~45°23′。东部和东北部与塔城地区相连,南部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相邻,西北部以阿拉套山和别珍套山西段山脊为界与哈萨克斯坦接壤,边境线长385千米。 面积2.72万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常住人口为488198人。 辖2个县级市、2个县。境内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及所属11个团场。

地势南北高,中间低,地形由东向西呈坡形逐渐增高。地形特点是“两山夹一谷(博尔塔拉河谷)”。北部为阿拉套山,南部为科古琴山、博罗科努山,中部为博尔塔拉河冲积—洪积平原。境内最低处艾比湖湖面海拔189米。平均海拔高度509.7米,山区海拔一般在2000-2500米之间。境内河流有博尔塔拉河、精河及其支流。属大陆性北温带干旱气候,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极端最高气温44℃,极端最低气温-36℃,年平均气温3.7~-7.4℃,无霜期153-195天。矿产有盐、硭硝、石灰石、铜、珍珠岩、大理石、铂等。

博州农副产品资源丰富,是国家重要的优质棉出口基地、“中国枸杞之乡”,国家冷水鱼良种繁育养殖基地。

312国道横贯全境,阿拉山口口岸是我国西北地区唯一的铁路、公路并举的国家一类口岸。旅游资源有赛里木湖、白梭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新疆北鲵自然保护区、夏尔希里自然保护区、怪石峪、哈日图热格河谷,阿尔夏提温泉、鄂托克赛尔温泉和博格达尔温泉,博乐古城遗址、达勒特古城、突厥石人墓、乌孙土墩墓、岩画群、古墓群,“那达慕”草原节。

  • 邮编:833400 代码:652700 区号:0909

行政区划

辖2个县级市、2个县。州政府驻博乐市青得里大街201号。

境内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及所属11个团场。

历史

  "博尔塔拉"是蒙古语,汉语译为"青色的草原"。其悠久的历史可上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博尔塔拉曾为塞种人的游牧地。西汉初,博尔塔拉相继为月氏、匈奴、乌孙等的游牧地。西汉本始二年(公元前72年),汉朝派校尉常惠使持节护乌孙兵,博尔塔拉归其节制。

  公元前60年,匈奴日逐王归降汉朝,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府",博尔塔拉为其管辖。魏晋南北朝时,博尔塔拉为柔然、悦般的活动区域。西魏至隋,为西突厥占据。隋开皇四年(584年),西突厥归属隋朝政府,博尔塔拉一带自此又与中央政府恢复了隶属关系。唐代,博尔塔拉才以"双河"的名字出现于史册。

  公元1124年,契丹人耶律大石在中亚建立了西辽王朝,葛逻禄遂隶西辽,并在今天的博乐市西南建立孛罗城(部分史藉中称作"不刺")。汉族随契丹人西迁进入博尔塔拉。 元明时期博尔塔拉为蒙古族游牧地。元代实行中书省制度,博尔塔拉隶属阿里麻里行中书省。成吉思汗曾把博尔塔拉在内的额敏河流域封为其三子窝阔台的领地。《元史·列传》亦第一次把这里称为"博落脱儿"。也是今天"博尔塔拉"地名形成的开始。

  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瓦剌人进入博尔塔拉游牧。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准噶尔首领巴图尔浑台吉征服阿拉套山的两个哈萨克部落,博尔塔拉为蒙古准噶尔部所辖。

  1644年清朝中央政权建立。此时,瓦刺部逐渐分为准噶尔、和硕特、杜尔特和土尔扈特四大部,史称厄鲁特四部或卫拉特四部。

  1671年之后,准噶尔贵族内部因权力之争发生内讧,内战持续不断。至1758年,清政府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七十余年,才最后平定了准噶尔上层贵族的地方割据势力,继而又平定了南疆大小和卓叛乱,重新统一了西域。 清政府统一西域后,在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政策和措施,于1884年把西域改称新疆,1762年在惠远设"伊犁将军府"统辖除阿尔泰地区以外的整个新疆军事和行政事务。同年在精河东岸筑安阜城,在大河沿、大营盘、小营盘等地派兵驻防,在固尔图、托多克(托托)、精河、托里、五台、四台、三台等地设军台、营塘,并在博尔塔拉一些要害地界和国境线上还陆续设置了21所卡伦,保卫边境。

  1762年,精河开始屯田,主要是兵屯、民屯和遣屯。屯田事业的兴起和维、汉、回等各民族陆续迁入,不但使博尔塔拉的农牧业有了较快发展,而且为博尔塔拉现代民族格局逐渐形成提供了条件。

  1763--1764年,清政府分两次从张家口征调察哈尔蒙古族官兵2000名西迁戍边,其中1800名携眷移驻博尔塔拉、哈布塔海和赛里木湖一带。察哈尔蒙古族移驻博尔塔拉后,轮换驻守21个卡伦(边境哨所)。蒙古族察哈尔八旗骁勇善战,坚决反对分裂割据,英勇抵御外侮,不愧为祖国的忠贞儿女。

  1771年,年轻的土尔扈特首领渥巴锡率领十七万之众,不畏艰辛、义无反顾地东归祖国。在沙俄围追堵截下,只有七万多人回到祖国。其西路默门图一旗约四百户三千人被安置在精河一带游牧,隶伊犁将军节制。

  1864年2月,沙俄侵入精河,逼迫驻牧精河的土尔扈特贝勒归附,但其誓不相从,率众奋勇迎敌。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的义举,是一部威武悲壮的史诗。

  1913年-1942年(民国2年--31年),博尔塔拉境内的精河县、博乐县、温泉县相继设立,隶属伊犁行政长公署管辖。

  1944年9月,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区革命爆发。同年冬,博尔塔拉各族人民积极响应,开展游击战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1949年,新中国成立。1950年1月,人民解放军进驻精河、博乐两县,揭开了博尔塔拉历史的新纪元。 1954年7月13日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成立,并相继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机构。

  1983年始设州、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985年撤销博乐县,成立博乐市。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常住总人口424040人。其中:博乐市224869人、精河县133530人、温泉县65641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常住总人口443680人,其中:博乐市235585人,精河县141593人,温泉县66502人。

  2012年12月17日,国务院(国函[2012]205号)正式批准设立县级阿拉山口市,市政府驻阿拉套街道天山西街8号。阿拉山口市由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管辖。12月28日,阿拉山口市政府正式挂牌成立。

地理

  “西来之异境,世外之灵壤”美誉的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博州)地处亚欧大陆腹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地理位置东经79°53′~83°53′,北纬44°02′~45°23′。,在准噶尔盆地西缘,东连塔城地区,南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西北部与哈萨克斯坦接壤,自治州西、北、南三面环山,中间是喇叭状的谷地平原,全州地表像一片海棠叶,东西长315公里,南北宽125公里。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边境线长380公里,是“丝绸之路”新北道的枢纽地段。

自然资源

水能

  博州水能资源丰富,全州水资源总量为26.33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5786立方米,目前已开发利用的水能资源仅为理论储藏量的1/33。博尔塔拉河是自治州最大的河流,年径流量5.77亿立方米;精河次之,年径流量超过4.74亿立方米。年径流量超过1亿立方米的还有大河沿子河、鄂托克赛尔河、阿恰勒河和哈日图热格河。此外,还有75条山沟水、17处平原泉和52处山泉,全州年径流量为20.26亿立方米。博州有大小湖泊5个,其中艾比湖水域面积为860平方公里,赛里木湖水域面积为458平方公里。

野生动植物

  博州野生动物有上百种,初步查明属于珍稀野生动物有3纲、10目、17科、39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9种,主要有紫貂、雪豹、北山羊、金雕、白肩雕、玉带雕、胡兀鹫、河狸、大鸨等;二级保护动物有27种,主要有棕熊、石貂、雪兔、高山雪鸡、马鹿、大天鹅、小天鹅等。属于自治区一级保护动物有3种,二级保护动物有1种。有植物类药用资源79科、413种,以干草、麻黄、沙棘、枸杞、大芸、罗布麻、贝母等为主。

矿产

  博州现已探明39种矿产。其中,建材非金属矿主要有石灰石、石膏、珍珠岩、大理岩和花岗岩等16种,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主要有盐、芒硝、磷、硫酸镁等3种,金属矿主要有铁、铜、铂等16种,占新疆拥有矿种数138种的28.3%;发现矿床、矿点140余处。艾比湖湖盐和芒硝矿产具有储量大、品质优、易开采等特点,食盐储量约1.25亿吨,芒硝约9700万吨,硫酸镁约1亿吨。

文化艺术

  博州是多民族聚集地区,主要有蒙古、汉、维吾尔、哈萨克、回等35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艺术和风情习俗。

语言文字

  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的蒙古语族,分为内蒙古、巴尔虎布里亚特和卫拉特三种方言。博尔塔拉境内的察哈尔蒙古原讲内蒙古方言,因西迁与卫拉特蒙古(主要是土尔扈特蒙古)长期相处,语言相习,除少部分口语发音略有不同处,已普遍讲卫拉特方言。蒙古文分胡都木蒙文和托忒蒙古文两种,博州的蒙古族使用托忒蒙古文。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语属阿勒泰语系突厥语族,他们现行的文字是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宗教信仰

  蒙古族最早信奉萨满教,从元朝开始信仰藏传佛教。藏语把僧人尊称"喇嘛"(意为上人、师傅),因此藏传佛教又称喇嘛教。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等都信奉伊斯兰教。

衣食住行

  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各民族形成了既相互交融又各具特色的风俗习惯。民族传统食品有奶制品、抓饭、烤全羊、牛羊肉、烤羊肉串、烤包子、馕、油炸食品等。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交通的发展,新疆少数民族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除了喜欢食用牛羊肉之外,他们也开始食用鱼虾等海味品,其饭菜的花样也变得丰富多彩

传统节日

  蒙古族重要的传统节日是过小年和春节。农历腊月二十三,蒙古族称为小年。蒙古族把春节叫大年,也称白节。正月十五日是蒙古族的麦德尔节,也是每年最盛大的庙会。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哈萨克、回等民族,最盛大的节日是古尔邦节和肉孜节,维吾尔族还有卡巴克节,回族还有圣纪节。

婚俗礼仪

  婚俗是少数民族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蒙古族的婚礼仪式繁多,婚礼须经说媒、相亲、定亲、过礼、结婚等程序,极富民族特色。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哈萨克、回等民族,男女在正式举行婚礼之前要举行"尼卡"仪式。这种仪式由阿訇(神职人员)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