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2012年11月5日 (一) 13:39阆中人讨论 | 贡献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四川省,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省份,简称,又因先秦时四川曾分属巴国、蜀国两诸侯国,故别称巴蜀。地处中国西部,是西南、西北和中部地区的重要结合部,是承接华南华中、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汇点和交通走廊。幅员面积48.5万平方公里,居中国第5位,辖21个市(州),181个县(市、区),是中国的资源大省、人口大省、经济大省。四川四川历史悠久、风光秀丽、物产丰富,自古被誉为“天府之国”。

  北宋真宗咸平年间将地处今四川盆地一带的川峡路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称为“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四川由此得名。另一说是四川境内有岷江沱江嘉陵江乌江四条大江,古称江为川,由此得名四川。


行政区划、人口、民族

行政区划

  四川全省共有21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18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181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44个市辖区、14个县级市、119个县、4个自治县)。省会成都市。

  成都市 辖9个市辖区、6个县,代管4个县级市。市政府驻武侯区

   锦江区  青羊区  金牛区  武侯区  成华区  龙泉驿区 青白江区 新都区  温江区

   都江堰市 彭州市  邛崃市  崇州市  金堂县  双流县  郫县   大邑县  蒲江县  新津县

  自贡市 辖4个市辖区、2个县。市政府驻自流井区

   自流井区 贡井区  大安区  沿滩区  荣县   富顺县

  攀枝花市 辖3个市辖区、2个县。市政府驻东区

   东区   西区   仁和区  米易县  盐边县

  泸州市 辖3个市辖区、4个县。市政府驻江阳区江阳西路

   江阳区  纳溪区  龙马潭区

   泸县   合江县  叙永县  古蔺县

  德阳市 辖1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市政府驻旌阳区

   旌阳区  广汉市  什邡市  绵竹市  中江县  罗江县

  绵阳市 辖2个市辖区、5个县、1个自治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政府驻涪城区迎宾大道

   涪城区  游仙区  江油市  三台县  盐亭县  安县  梓潼县  北川羌族自治县  平武县

  广元市 辖3个市辖区、4个县。市政府驻市中区

   利州区  元坝区  朝天区  旺苍县  青川县  剑阁县  苍溪县

  遂宁市 辖2个市辖区、3个县。市政府驻东盛路39号

   船山区  安居区  蓬溪县  射洪县  大英县

  内江市 辖2个市辖区、3个县。市政府驻市中区

   市中区  东兴区  威远县  资中县  隆昌县

  乐山市 辖4个市辖区、4个县、2个自治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政府驻市中区

   市中区  沙湾区  五通桥区 金口河区      峨眉山市 犍为县  井研县  夹江县  沐川县  峨边彝族自治县  马边彝族自治县

  南充市 辖3个市辖区、5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政府驻顺庆区

   顺庆区  高坪区  嘉陵区

   阆中市  南部县  营山县  蓬安县  仪陇县  西充县

  眉山市 辖1个市辖区、5个县。市政府驻东坡区

   东坡区  仁寿县  彭山县  洪雅县  丹棱县  青神县

人口

  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资料,四川全省常住人口为:80,418,200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的83,290,935人相比,十年共减少2,872,735人,减少3.45%。年平均减少0.35%。全省登记的户籍人口为:89,981,705人。

  家庭户人口 全省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25,802,326户,家庭户人口为76,206,650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95人。

  性别构成 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40,830,945人,占50.77%;女性人口为39,587,255人,占49.23%。

  分地区常住人口

  成都市:14,047,625人   自贡市:2,678,898人

  攀枝花:1,214,121人    泸州市:4,218,426人

  德阳市:3,615,759人    绵阳市:4,613,862人

  广元市:2,484,123人    遂宁市:3,252,551人

  内江市:3,702,847人    乐山市:3,235,756人

  南充市:6,278,622人    眉山市:2,950,548人

  宜宾市:4,472,001人    广安市:3,205,476人

  达州市:5,468,092人    雅安市:1,507,264人

  巴中市:3,283,771人    资阳市:3,665,064人

  阿坝州:898,713人     甘孜州:1,091,872人

  凉山州:4,532,809人

民族

  四川为多民族聚居地,有55个少数民族,422万人。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为省内世居少数民族。四川是全国惟一的羌族聚居区、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全国第二大藏区。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及木里藏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北川羌族自治县。

历史

  四川在距今约25000年前开始出现文明。大约在商朝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了巴、蜀,尤其是以三星堆文明、金沙文明为代表的高度发达的古蜀文明。秦王朝统治四川后,巴蜀文化与中原文化互相交融,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先秦时期

  据考古发现,两百多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四川便开始有了人类活动。四川境内有已被命名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有4处。距今约一万年前,四川地区逐渐进入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很广,目前已发现200多处,如绵阳边堆山遗址岷江上游遗址、大渡河和青衣江遗址、西昌礼州遗址成都金沙遗址广汉三星堆遗址文化第一期。其中最重要的是广汉三星堆遗址。

  大约在公元前4500至前4000年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阶段,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川西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迅速发展起来,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宝墩文化。距今约四千年前后,四川地区进入青铜时代,关于古蜀国的上古传说大多描述的是这一时期的历史,其主要内容是关于古蜀国先王的世系和活动,较著名的有大禹导江、杜宇化鹃、长苰化碧等。尽管没有古蜀国文字,但三星堆、金沙、十二桥等遗址的考古发掘和口头传说证明,最迟到商代,四川成都平原已经进入奴隶社会。

  大约在之际,蜀人部落从今茂县一带迁徙至成都平原。商时期,在成都平原建立的奴隶制政权蜀国可能与古史传说中的“三代蜀王”——蚕丛、柏灌、鱼凫有关。“三代蜀王”之后,大约相当于中原西周时期,杜宇王朝建立,其间蜀国的都城迁至郫邑(今郫县),杜宇王朝采用君主世袭制,势力强大,其势力基本覆盖了整个四川盆地。大约相当于春秋时期早期,杜宇氏禅位于治水有功的蜀相鳖灵,鳖灵建立了开明王朝。古蜀国开明王朝定都于广都(今双流),起初国力强盛,大约在公元前4世纪,开明九世开始仿效华夏礼乐制度,并把都城从广都迁往成都。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年),秦国为统一天下做准备,从石牛道讨伐蜀国。

  而在今四川北部、东部和重庆地区,巴国的青铜文明在东周时期也进入了全盛时代。战国末期,巴国为楚所攻伐,最后定都阆中。巴、蜀长期为近邻,通过考古可知,巴文化与蜀文化的相互影响、渗透,渐趋同一,最终形成后世所称之“巴蜀文化”。周慎王五年(公元前316年),蜀王伐苴侯,苴侯奔巴,巴、苴求救于秦国。秦国遣大军由石牛道伐蜀。蜀国灭亡后,秦移师东进,轻取巴国重镇江州和阆中,俘虏巴王,巴国灭亡。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

  秦攻占巴蜀后,在四川地区设立了巴、蜀两郡。四川地区逐步实行秦国的制度,开始进入郡县制社会。秦昭襄王至秦庄襄王年间(前276年~前256年),李冰担任蜀郡太守,采取了许多开发蜀地的重大措施,比如修建都江堰,疏通检、郫二江(今南河、锦江),使成都平原日渐富饶,为秦始皇吞并六国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证。

  之际,刘邦项羽封为汉中王统辖汉中和巴蜀,为汉国。楚汉战争时期,四川未卷入战乱,并为汉高祖刘邦称帝建立汉朝提供了重要的后勤保障。

  西汉前期四川地区社会、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繁华程度超过关中地区而被誉为“天府之国”,美称相沿至今。汉景帝年间,文翁出任蜀郡太守,在成都建立中国首个官办学堂“文翁石室”,从此蜀地学风大盛,可与齐鲁地区相媲美。西汉末,公孙述占据益州,国号“成家”,建都成都。东汉末,益州又被刘焉父子割据(189-214年)。东汉献帝建安年间刘备入西川后在成都称帝,史称“蜀汉”(221-263年)。蜀汉疆域包括今重庆、四川、云南大部,贵州全部,陕西甘肃小部。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蜀汉丞相诸葛亮励精图治,使汉国社会经济得到很大发展。蜀汉后主炎兴元年(263年),汉国被魏国所并。不久,司马炎建立晋朝西晋永兴三年(306年),李雄在成都称帝,国号“大成”。至东晋咸康四年(338年)时,李雄侄李寿又改国号为“汉”,历史上因之合称为“成汉”。成汉是“十六国”中最早建立的国家,其全盛时疆土覆盖四川盆地及周边部分地区。

  四川地区先后受东晋前秦樵纵南朝北朝西魏北周共8个政权的统治。由于政治动荡,战乱频繁,社会经济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隋、唐、五代至两宋时期

  开皇元年(581年)四川并入隋之版图,隋时期,四川地区社会安定,经济逐步发展而进入全盛时期;中唐时,有“扬一益二”之说。天宝之乱时,唐玄宗曾入蜀避难。之后又有多位大唐皇帝入蜀避难,如唐德宗朱泚之乱唐僖宗避黄巢之乱。唐天佑四年(907年),唐朝结束,王建孟知祥先后在四川地区建立起前蜀后蜀政权,分别历时18年、31年。前、后蜀政权之间9年时间由后唐短暂统治。前蜀、后蜀前期都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由于受中原战乱影响很小,四川一度成为全国最为繁荣的地区。北宋乾德三年(965年),宋军平后蜀。

  宋太宗时,今四川省所在的川峡四路发生多次小规模的农民起义,比如王小波、李顺起义。但是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这一地区仍安定,使得经济持续的发展,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依然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南宋时成为抵抗金、蒙的大后方。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四川发行了世界上第一张纸币,称为“交子”。南宋全盛时,川峡四路的人口占南宋全国的23.6%(1231年有户540万),经济总量占南宋全国的四分之一,军粮占三分之一,是南宋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1231年拖雷引兵攻掠四川汉中,开始了四川境内近半个世纪的大屠杀、大掠夺和大破坏。蒙古军完全占领四川之后,人口锐减,只余蒙古军队入侵前人数总量的2.4%(应考虑居民暂时逃离当地的情况),致使四川经济文化遭到毁灭性破坏,民生凋敝,全境一片萧条凄惨。倒退1550年。

元、明、清时期

  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年)四川纳入版图,人口有15.5万户,77.5万人。仅仅是1231年蒙古军入侵之前的2.4%(应考虑居民暂时逃离当地的情况),经济是全国十一个行中书省之中的倒数第一,然而短暂的贫困仅仅持续了几十年。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四川地区并入明朝版图。之后开始组织移民。到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四川承宣布政使司的人口从洪武四年(1371年)的60万增加到134万人。到明神宗万历六年(1578年)四川布政使司地区的人口增加到3,102,073人。期间四川的经济文化得到恢复,四川重新成为全国最强盛的省份之一。但是从明神宗万历后期开始四川又陷入战祸之中,明廷用了约十年时间应付川南播州杨应龙的反复叛降,最终于1600年一举剿灭。明末农民起义军张献忠领袖率军入川,建立“大西”政权(1644年~1646年),将成都作为政权中心,定名西京。

清朝入关后,四川一直处于战乱之中,直至康熙二十年(1681年)才趋于稳定。明末清初时的长期战乱导致四川人几乎损失殆尽。于是,清廷在顺治朝到乾隆朝陆续进行大规模的移民运动,史称“湖广填四川”。这次长达历时100多年的移民运动。使得一开始人口缺乏的四川获得大批劳动力,经济得到恢复,在清朝中后期,四川省经济仅次于江苏、浙江、广东,位居全国第四位,属于经济发达的省份。嘉庆元年(1796年),四川爆发川楚陕白莲教大起义,历时9年清廷才将起义镇压下来。至1895年,李鸿章日本政府代表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其中规定增开四川的沿江门户重庆为通商口岸。四川社会自然经济逐步崩溃并且半殖民地化,民族资本主义在四川开始萌芽。19世纪60年代,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入川,之后又爆发成都教案,以及义和团起义。在四川爆发的保路运动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索。

民国时期

  1911年,成都独立,成立大汉四川军政府,蒲殿俊尹昌衡先后任都督。1912年3月11日,成都重庆两地军政府合并,成立中华民国四川都督府。1913年6月,袁世凯任命胡景伊为四川都督。1916年5月22日,四川督军陈宦在四川宣布独立,反对袁世凯称帝。1916年6月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为民国大总统,于7月6日任命蔡锷为四川督军兼省长。旋蔡锷病情恶化,于9月离川东渡日本治病。1918年,熊克武自任四川靖国军总司令,并兼摄四川省之军、民两政。1919年4月,四川防区制形成,各个防区军阀割据,相互混战近十五年之久。其中逐渐形成了刘湘刘文辉邓锡侯田颂尧杨森李家钰罗泽洲刘存厚等八个主要军阀派系。1921年6月熊克武辞职,推举刘湘就任川军总司令兼四川省长。1924年刘湘任川滇边防督办,四川善后督办。1929年国民政府授于刘文辉为四川省政府主席。1932年,刘湘、刘文辉交战。1933年刘湘邀蒋介石入川平叛。1934年12月刘湘任四川省主席、川康绥靖公署主任,刘文辉任西康省主席。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中国沿海沿江的各类工矿企业、高等学校和文化团体也纷纷内迁至四川,四川成为中国的大后方。同时300万川军出川抗战,为抗日战争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1939年9月,蒋介石兼任四川省主席,同月,重庆成为一等院辖市,一个月后便再升重庆市为陪都。1940年11月,蒋介石辞去四川省主席职务,由张群兼任。1940年12月,重庆成为永久陪都,划离四川省,四川成为战时的直隶省。1946年之后,邓锡侯、王陵基先后任四川省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49年11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第二野战军占领重庆。1949年12月11日晚,刘文辉以西康省主席兼二十四军军长的名义通电投降解放军。1949年12月10日,蒋介石携其子蒋经国,从成都飞往台湾,从此再没有机会回大陆。1949年12月27日,解放军贺龙部占领成都。

  1952年,撤销川东、川西、川南、川北行署区,恢复四川省建制,其中原川东行署所在地办公人员从重庆市巴县(当时尚属未并入四川)迁往北碚,成立四川省北碚市。1954年7月,重庆市重新并入四川省,改为省辖市。1955年,撤销西康省,金沙江以东划归四川省。

  在1959年至1961年的三年大饥荒时期,一向丰衣足食的四川省除成都平原几个少数城市以外,均遭受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饥荒,尤其以人口众多,耕地却较少的川东山区为甚,造成的非正常死亡人口达到940万人,总数居各省之首,其中最严重的达县和重庆达到642万人,占达县和重庆人口的37%,是同期国内工农业生产和百姓生存生活受到最大损害的省份。

  1964年起,四川省为三线建设重点地区之一,重庆、成都则是其中的核心。其中重庆市是全国三线建设输入人口最多的城市,从1963年至1974年,共累计输入三线建设人口达到224万人。

  1997年,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黔江地区再次从四川划出成立新的重庆直辖市。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造成69188人遇难,374177人受伤,失踪18440人。

地理

地形

  四川位于我国大陆地势三大阶梯中的第一级和第二级,即处于第一级青藏高原和第二级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带,高低悬殊,西高东低的特点特别明显。西部为高原、山地,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东部为盆地、丘陵,海拔多在1000~3000米之间。全省可分为四川盆地、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南山地三大部分。四川地貌复杂,以多山和高原为特色,具有山地、丘陵、平原和高原4种地貌类型,分别占全省面积的77.1%、12.9%、5.3%、4.7%。土壤类型丰富,共有25个土类、66个亚类、137个土属、380个土种,土类和亚类数分别占全国总数的43.48%和32.60%。


气候

  四川地处我国青藏高原向东部平原过渡地带,气候复杂,地带性和垂直变化十分明显,东西部差异很大,总分三大气候区: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川西南山地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区、川西北高山高原高寒气候区。

  四川气候总的特点是:季风气候明显,雨热同季;区域间差异显著,东部冬暖、春早、夏热、秋雨、多云雾、少日照、生长季长,西部则寒冷、冬长、基本无夏、日照充足、降水集中、干雨季分明;气候垂直变化大,气候类型多;气象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且范围大,主要有干旱,其次是暴雨、洪涝和低温等。



自然资源

土地

  全省土地资源分为8个一级利用类型,45个二级利用类型和62个三级利用类型。除橡胶园以外,其他省的一、二级土地利用类型四川都有,在全国极富代表性。土地利用以林牧业为主,林牧地集中分布于盆周山地和西部高山高原,占总土地面积的68.9%;耕地则集中分布于东部盆地和低山丘陵区,占全省耕地的85%以上;园地集中分布于盆地丘陵和西南山地,占全省园地的70%以上;交通用地和建设用地集中分布在经济较发达的平原区和丘陵区。

水资源

  四川省水资源丰富,居全国前列。全省降雨量大,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4889.75亿立方米。水资源以河川径流最为丰富,境内共有大小河流近1400条,号称“千河之省”。水资源总量约为3489.7亿立方米。还有地下水资源量546.9亿立方米,可开采量为115亿立方米。境内遍布湖泊冰川,有湖泊1000多个、冰川约200余条,还有一定面积的沼泽,多分布于川西北和川西南,湖泊总蓄水量约15亿立方米,加上沼泽蓄水量,共约35亿立方米。

矿产资源

  四川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总量丰富且种类较齐全。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和矿区达到100种和1906处,其中有43种矿产的保有资源储量位居全国前5位,钛、钒、天然气等11钟矿产储量居全国首位。全省矿产资源供应能力明显增强,已成为西部乃至全国的矿物原材料生产和加工大省。

生物资源

  四川省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有许多珍稀、古老的动植物种类,是全国乃至世界珍贵的生物基因库之一。

  植物种类异常丰富。全省有高等植物近万种,占全国总数的1/3,仅次于云南居全国第二位,其中:苔藓植物500余种;维管束植物230余科、1620余属;蕨类植物708种;裸子植物100余种(含变种);被子植物8500余种;松、杉、柏类植物87种居全国之首。四川列入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有84种,占全国的21.6%。有各类野生经济植物5500余种,其中:药用植物4600多种,全省所产中药材占全国药材总产量的三分之一,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基地;芳香及芳香类植物300余种,是全国最大的芳香油产地;野生果类植物达100多种,其中以猕猴桃资源最为丰富,居全国之首,在国际上享有一定声誉;菌类资源十分丰富,野生菌类资源达1291种,占全国的95%。全省森林覆盖率为31.3%,木材蓄积量居全国第二。

  动物资源丰富。全省有脊椎动物1246种,占全国总数的45%以上,兽类和鸟类约占全国的53%。其中:兽类217种,鸟类625种,爬行类84种,两栖类90种,鱼类230种。四川野生动物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有144种,占全国的39.6%,居全国之冠。全省野外大熊猫数量为1206只,占全国76%,其种群数量居全国第一位。动物中可供经济利用的种类占50%以上。四川雉类资源极为丰富,素有雉类的乐园之称,雉科鸟类达20种,占全国雉科总数的40%,其中有许多珍稀濒危雉类,如国家一类保护动物雉鹑、四川山鹧鹑和绿尾虹雉等。

旅游资源

  四川旅游资源丰富,拥有美丽的自然风景、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族风情,旅游资源数量和品位均在全国名列前茅,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资源大省。

  全省有世界遗产5处,其中:自然遗产3处(九寨沟、黄龙、四川大熊猫栖息地),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1处(峨眉山一乐山大佛),文化遗产1处(青城山一都江堰)。列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的保护区有4处(九寨、卧龙、黄龙、稻城亚丁)。拥有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14处,省级风景名胜75处。有“中国旅游胜地40佳”5处。青城山一都江堰、峨眉山、九寨沟成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四川省共有A级旅游景区156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1座。共建自然保护166个,面积89100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8.4%,卧龙、蜂桶寨、喇叭河、草坡、鞍子河、黑水河6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作为大熊猫世界自然遗产地最精华区域,也已进人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全省共建立森林公园103处,森林公园经营总面积74.1万公顷,占全省面积的1.5%。四川地质构造复杂、地质地貌景观丰富,已发现地质遗迹220余处,有兴文和自贡2处世界级地质公园,国家级地质公园14处,其数量居全国前列。全省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7个,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8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76处。




教育

  2011年,全省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含技工校、职业培训机构)3.2万所,在校学生1884.0万人,教职工94.4万人,其中专任教师78.1万人。 

  义务教育。2011年末,全省181个县(市、区)完成了“普九”义务教育任务,“普九”人口覆盖率100%。全省共有小学8847所,招生99.7万人,在校小学生579.8万人;普通中学4704 所,招生159.4万人,在校学生477.8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07所,招生6767人,在校生4.1万人。 

  高等教育。2011年末,全省共有普通高校94所,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113.9万人,增长4.9%;毕业生28.9万人,比上年增加1.1万人。研究生培养单位37个,招生2.7万人,增长1.9%;在校研究生8.3万人,毕业研究生2.1万人。普通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27%。 

  职业教育。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含技工校)656所,招生57.5万人,占高中阶段招生总数的51.8%,在校学生140.8万人。全省职业培训机构6162个,注册学员276.3万人次。 

  成人教育。全省成人高等学校22所,成人本(专)科在校学生31.0万人;成人中学75所,注册学生5.6万人。全年参加自学考试183.0万人,本(专)科毕业3.0万人。



文化

  2011年末,全省拥有文化系统内艺术表演团体78个,艺术表演场所51个,文化馆205个,文化站4448个,公共图书馆165个。年末全省拥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2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33个。全年摄制电视剧10部,电影故事片1部。 

  全省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工作进入常态,2011年共接待观众2038万人次。2011年末全省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数量105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数量333项。 

  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进一步提高。2011年末拥有无线广播电台10座,中短波发射台和转播台37座。广播综合覆盖率96.6%,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拥有电视台10座,电视综合覆盖率97.7%,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有线电视用户达1325.8万户,比上年增加26.1万户。


民风民俗


  四川社会习俗

  四川方言与其他民族语言

  南部农耕文化节

  金沙人神秘的祭祀

  大渡河边推磨民歌

  四川羌族与土家族的信仰

  还山鸡节(尔苏藏族的节日)

  竹麻号子,孔明灯

  摩梭成年礼

  圆根灯会

  藏族人的禁忌

  藏家礼仪:献哈达

  四川民歌

  康定情歌

  羌族游艺习俗

  抢鸭子习俗

  唱吉利习俗

  成都坐茶馆摆龙门阵

  自贡灯会

  打三朝

  川剧绝活:变脸

  彭州牡丹花会

  新都桂花艺术节

  成都国际桃花节


经济

生产总值及人均生产总值


  2011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21026.7亿元,增长15%。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1633元,增长15.9%。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9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28.6元,分别增长15.8%和20.5%。


GDP 比 重


  2011年,第一产业增加值2983.5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1027.9亿元,增长20.7%;第三产业增加值7015.3亿元,增长10.9%。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3%、70.0%和25.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6133元,增长15.9%。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4.4:50.5:35.1调整为14.2:52.4:33.4。


农业产值和增长率


  2011年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上年增长0.6%。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232.8千公顷,增长1.1%;药材播种面积98.8千公顷,增长3.9%;蔬菜播种1205.6千公顷,增长3.8% 

  粮食总产量比上年增长2.1%。其中,小春粮食产量增长3.2%;大春粮食增长1.9%。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278.4万吨,增长3.7%;棉花产量1.5万吨,增长3.2%;麻类产量6.1万吨,下降4.8%;烟叶产量24.9万吨,增长1.6%;蔬菜产量3573.6万吨,增长6.4%;茶叶产量18.6万吨,增长10.0%;水果产量776.6万吨,增长7.4%。

  养殖业中大牲畜生产逐步向好,小家禽保持健康发展。2011年,全省生猪出栏下降2.4%;牛出栏下降1.9%;羊出栏下降3.6%;家禽出栏增长2.7%;兔出栏增长2.7%。禽蛋及牛奶产量分别增长0.3%和2.0%。

  林业生产持续快速发展。2011年完成荒山荒(沙)地造林283.3千公顷。其中,完成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78.7千公顷,完成退耕还林工程21.3千公顷;对18485千公顷的森林面积实施了有效管护。年末全省共有湿地公园16个,其中省级湿地公园9个(2011年新批建3个),国家级湿地公园7个(2011年新批建3个)。年末森林覆盖率35.1%,比上年提高0.28个百分点。

  渔业生产稳定发展。2011年水产养殖面积18.8万公顷,增长2.8%;水产品产量112.1万吨,增长6.7%。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2011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6.8万公顷,年末有效灌溉面积260.5万公顷。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50平方公里;新解决饮水困难人口439.4万人。新增农业机械总动力271.0万千瓦,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3426.1万千瓦,增长8.6%。2011年农村用电量148.6亿千瓦小时,增长4.9%。


工业增加值和增长率


  2011年,全省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9491亿元,增长21.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2.4%。新建投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55户,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达11860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138.7亿元,增长39.8%。实现利税总额3560.7亿元,增长40.1%。盈亏相抵后实现净利润1961.3亿元,增长42.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净利润477.2亿元,增长9%。股份制企业实现净利润1394.8亿元,增长45.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217.4亿元,增长33%。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86.8,比上年提高42.1点。 


财政收入


  2011年全省地方公共财政收入2044.4亿元,增长30.9%;其中税收收入1537.0亿元,增长30.2%。地方公共财政支出4673.8亿元,增长9.8%。


国内贸易


  2011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37.4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分地域看,城镇市场消费品零售额6288.4亿元,增长18.2%;乡村市场消费品零售额1549.0亿元,增长17.6%。分消费形态看,全年实现餐饮收入1178.6亿元,增长19.3%,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餐饮收入260.1亿元,增长30.6%;实现商品零售6658.8亿元,增长17.9%,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2848.9亿元,增长32.0%。


外贸状况


  2011年,全省完成进出口总额477.8亿美元,增长46.2%。其中,出口额290.4亿美元,增长54.2%;进口额187.4亿美元,增长35.3%。一般贸易出口141.1亿美元,增长44.5%;加工贸易出口123.2亿美元,增长1.7倍。


外资利用状况


  2011年全省实际利用外资110.3亿美元,增长57.2%。新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322家,累计批准9615家。外商投资实际到位资金95.27亿美元,增长55.6%。落户四川的境外世界500强企业达173家。年末驻川外国领事机构达到9家。


金融、证券和保险


  2011年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4971.2亿元,比年初增加4606.9亿元,增长15.0%。其中,单位存款余额16832.6亿元,比年初增加1822.4亿元,增长11.3%。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2514.2亿元,比年初增加3196.3亿元,增长16.6%,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16113亿元,比年初增加2059.3亿元,增长14.5%。年末本外币个人储蓄存款余额16200.7亿元,增长18.3%。

  2011年末,全省共有保险公司64家。按业务性质分,产险公司29家,寿险公司31家,养老险公司2家和健康险公司2家;按资本国别属性分,中资公司52家,外资公司12家。全年原保险保费收入778.7亿元,增长9.2%。其中,财产险原保险保费收入225.1亿元,增长17.5%;人身险原保险保费收入553.6亿元,增长6.1%。全年支付各种赔款和给付191.2亿元,增长28.1%。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109.4亿元,增长27.4%;人身险赔付支出81.7亿元,增长29.0%。 

  2011年末,全省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95家,其中A股87家、H股公司10家(2家公司A、H股两地上市)。全年累计融资333.3亿元。其中8家公司首发融资76.8亿元,16家公司再融资256.5亿元。 

  2011年末,全省有证券公司4家、证券营业部204家,期货公司3家,期货营业部15家,证券投资咨询公司3家,基金公司分公司9家,外国证券类机构驻华代表机构1家。 

环境保护


  2011年,全省涉及19个行业266户企业,全面完成了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实现转岗再就业54971人。2011年全省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306个,完成投资1.65亿元。其中,工业污染治理项目221个,完成投资1.2亿元;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项目85个,完成投资0.45亿元。城市污水处理率、垃圾处理率分别达到80%和89%,全面开展32条重点小流域治理,依法划定或调整了4个城市、3472个农村建制乡镇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2011年末,全省自然保护区167个,面积90139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8.7%。国家级生态县4个,省级生态县17个。 


交通

铁路


  2011年全省铁路运输货物周转量786.9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5.2%;旅客周转量295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2.8%。截至2011年底,全省铁路通车里程达到3564公里。


公路


  2011年末,全省公路通车里程 28.3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009公里,国省干线1.97万公里,农村公路25.87万公里。2011年,全省累计完成公路客运量24.26亿人、公路运输旅客周转量900.68亿人公里,同比增长5.0%和12.3%;完成公路货运量13.98亿吨、公路货物周转量1139.07亿吨公里,同比增加15.5%和15.6%。


水运


  正积极建设川南泸州-宜宾-乐山和川东北广安-南充-广元两大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港口群,全省内河港口集装箱年吞吐能力达100万标箱,建成和在建港口集装箱年吞吐能力达到233万标箱。2011年港口货物吞吐量7075万吨,同比增长10.75%。其中,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0.86万标箱,同比增长55.27%。2011年全省水路客运量3083万人,旅客周转量2.63亿人公里,同比增长12.81%和13.81%;完成水路货运量6367万吨、货物周转量90.16亿吨公里,同比增长21.59%、20.04%。


航空


  2011年,四川省有民用机场11个,在建1个。开通航线31条,其中国际航线10条。2011年,全省民航完成旅客吞吐量3310.5万人次,增长11.7%;货邮吞吐量49.4万吨,增长10.2%。


旅游

5A级景区

四川省阿坝州黄龙景区 四川 5A 乐山市乐山大佛景区 四川 5A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旅游景区 四川 5A 乐山市峨眉山景区 四川 5A 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 四川 5A

4A级景区

宜宾市夕佳山民居 四川 4A 广元市翠云廊景区 四川 4A 广元皇泽寺 四川 4A 凉山州螺髻山旅游景区 四川 4A 凉山州冕宁县灵山旅游景区 四川 4A 凉山州邛海泸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四川 4A 南充西山风景区 四川 4A 南充市朱德故里琳琅山景区 四川 4A 成都市洛带古镇 四川 4A 成都市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四川 4A 成都市杜甫草堂博物馆 四川 4A 成都市武侯祠博物馆 四川 4A 梓潼县七曲山风景区 四川 4A 绵阳市西羌九黄山猿王洞景区 四川 4A 泸定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 四川 4A 宜宾蜀南竹海风景名胜区 四川 4A 广汉三星堆博物馆 四川 4A 黄龙风景名胜区 四川 4A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 四川 4A 乐山大佛景区 四川 4A 青城山景区 四川 4A 都江堰景区 四川 4A 峨眉山风景名胜区 四川 4A 小金四姑娘山 四川 4A 大邑刘氏庄园 四川 4A 雅安碧峰峡 四川 4A 自贡恐龙博物馆 四川 4A 广安邓小平纪念园 四川 4A 绵阳市江油窦圌山风景区 四川 4A 雅安市蒙顶山旅游区 四川 4A 兴文石海洞乡旅游区 四川 4A 遂宁市中国死海旅游度假区 四川 4A 广安华蓥山旅游区 四川 4A


主要旅游区

乐山大佛旅游区

  世界第一大佛——乐山大佛

  海棠园  黄莲古炮台 佛国天堂 浮玉亭  海师堂  兜率宫  碑林   碧津楼

  东坡楼  凌云山   凌云寺  凌云栈道 东方佛都 九曲栈道 睡佛


  峨眉山  报国寺   金顶祥光 灵岩叠翠 大坪霁雪 白水秋风 九老仙府 象池夜月

  洪椿晓雨 圣灯    萝峰晴云 圣积晚钟 双桥清音 佛光   云海   金顶日出


九寨沟旅游区

  九寨沟   九寨沟冬韵  九寨沟五绝  扎如景区  树正景区  诺日朗景区  剑岩景区

  宝镜岩景区 长海景区

都江堰-青城山旅游区

  都江堰  二王庙  玉垒山公园  宝瓶口  伏龙观  安澜索桥

卧龙中华大熊猫生态旅游区

  卧龙山  正河景区  巴郎山  银龙峡谷  卧龙山英雄沟

  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大熊猫苑  卧龙小熊猫生态馆  中国卧龙大熊猫博物馆

  卧龙中华大熊猫生态旅游区

三星堆古遗址文化旅游区

  三星堆文化  三星堆遗址博物馆  三星堆遗址文化旅游区

人文景观

  恐龙博物馆  小平故里  武侯祠  杜甫草堂  七曲山大庙  刘氏庄园

分区景点

  川东:

  德阳

  巴中

  达州

  阆中:巴巴寺

  通江诺水河风景名胜区:狮子洞 宋家洞 龙湖洞 中峰洞

  死海

  光雾山风光:桃园 普陀山 望红台 截贤岭

  小平故里景点:北山小学堂 翰林院子 邓小平故居陈列馆


  川西

  若尔盖

  德格

  稻城风光:贡嘎日松贡布 著杰寺 俄绒措(牛奶海) 洛绒牛场 俄初山 地狱谷 冲古寺 波瓦山

  四姑娘山:干海子 枯树滩 布达拉峰 达维喇嘛寺 婆繆峰 日月宝镜 鹰嘴岩 五色山 撵鱼坝

       夹金海子 猎人峰 巴郎山 锅庄坪

  碧峰峡大熊猫生态园


  川南:

  川南酒城泸州

  石海夫妻峰

  古镇——李庄

  宜宾

  泸沽湖

  蜀南竹海风光:忘忧谷 龙吟寺  海中海


  川北:

  古蜀道

  广元

  七曲山:七曲山国家森林公园 七曲山大庙

  剑门关


四川特产

工艺品

  青城丝毯

  银丝工艺品

  成都漆器

  桑园画像砖

  蜀锦

  自贡竹丝扇

  自贡剪纸

  自贡龚扇

  邛窑彩瓷

  成都麻纸

  川北剪纸

  瓷胎竹编

  鹃城风筝

  老成都竹器

  四川藤器

  竹簧雕刻

  攀枝花苴却砚

  彝族漆器

  崇州竹编

特色食品

  周大姐麻辣怪味兔头

  胡成记口蘑龙眼包子

  宫廷桃酥

  郭汤圆

  耗子洞张鸭子

  治得号小笼蒸牛肉

  董蹄花

  齿香鸡

  珍珠丸子

  冷锅串串

  犍为叶儿粑

  夹江余鸭子

  雅安雅鱼

  德阳什邡荞面

  德阳罗江豆鸡

  眉山张记芝麻糕

  南充营山油豆腐

  眉山彭山甜皮鸭

  雅安天全香菇

  雅安汉源雪梨

  雅安汉源花椒

  雅安边茶

  雅安蒙山茶

  遂宁蓬溪姜糕

  攀枝花鸡棕卷粉

  人参爬沙虫

  箐河浑浆豆花

  梓潼片粉

  梓潼酥饼

  孝泉果汁牛肉

  中江挂面

  中江八宝油糕

  连山回锅肉

  遂宁白菜豆腐乳

  遂宁糖霜

  巴中腊肉

  蓬安锦橙100号

  保宁白糖蒸馍

  保宁干牛肉

  岳池特曲酒

  永寿寺豆腐干

  山核桃花

  酸辣鱼

  营山板鸭

  叶儿粑

  宜宾燃面

  沱牌曲酒

  四川榨菜

  川北凉粉

  黄姜

  苏稽牌香油米糖

  干姜

  眉山脐橙

  文宫枇杷

  玉蟾茶叶

  四川花椒

  自贡牛肉

  富顺香辣酱

  纳溪泡糖

  黄许松花皮蛋

  麻婆豆腐

  护国陈醋

  泸州老窑特曲

  先市酱油

  两河桃片

  龙眼咸烧白

  红烧牛掌

  内江周鲶鱼

  内江蜜饯

  临江寺豆瓣

  金丝牛肉

  渠县三汇果醋

  四川藤器

  万源萼贝

  大竹观音豆腐干

  高台蜜柚

  保宁白糖蒸馍

  宜宾竹荪

  五粮液

  夹江豆腐乳

  郫县豆瓣

  安岳柠檬

  达州灯影牛肉

  广汉缠丝兔

  汉源花椒

  七星椒

  盐源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