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意识形态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

  《德意志意识形态》(Deyizhi Yishi Xingtai),马克思恩格斯批判费尔巴哈青年黑格尔派,系统阐发他们的新世界观的著作。全名为《德意志意识形态。对费尔巴哈、布·鲍威尔和施蒂纳所代表的现代德国哲学以及各式各样先知所代表的德国社会主义的批判》。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的未完成著作。1847年8月、9月《威斯特伐里亚汽船》杂志,发表第2卷第4章。1932年苏共中央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院发表德文全文。

  全书包括2卷,第1卷主要内容是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批判L.费尔巴哈、鲍威尔施蒂纳哲学观点。第1章“费尔巴哈”详尽阐述了唯物史观,是全书最重要的部分。第2卷的主要内容是对各种“真正的社会主义”哲学观点的批判。该卷的第2、3章手稿已遗失。

  著作首先论述了人类历史的前提,指出人们为了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而为了生活,首先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人们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生活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著作揭示了物质生产资料在社会生活中的决定作用,并论述了生产力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虽然著作一般用“交往形式”和“交往关系”等不确切的术语来表达生产关系,但它在历史上第一次揭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运动规律的根本内容,并以此为据,按照历史的顺序划分出部落私有制、古典古代的公社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封建的或等级的所有制和资本主义所有制等所有制形式。这可以看作是经过他们以后系统发挥并得以成熟的社会形态理论的雏形。

  著作还进一步研究了社会政治结构同生产的相互关系,阐明了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原理。指出,交往形式即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借以运动的形式,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而对于全部社会政治结构和观念的意识形态来说,却构成决定它们性质的经济基础,社会政治结构和意识形态是以此为基础的上层建筑。

  著作具体说明了国家和法对所有制的依赖关系,揭示了国家的阶级实质,第一次经典性地表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相互关系的基本原理:“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正因为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所以支配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的生产资料,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著作第一次系统阐述了世界历史思想,指出近代以来的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由此带来的普遍交往的形成和发展,决定了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阐述了交往中的民族关系本质上是一种阶级关系、世界历史进程同时是人的解放过程、无产阶级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能存在,就像共产主义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一样等重要思想。

  著作对唯物主义历史观所作的概括,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以前对唯物史观的最完整的表述。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诞生时期的最有价值科学巨著之一,它进一步发展了《神圣家族》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思想,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完成了自《神圣家族》开始的对青年黑格尔派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批判,同时也标志马克思和恩格斯完成了对自己此前的哲学信仰的清算,马克思主义哲学已经成熟。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