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殉教”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第1行: 第1行:
 
[[File:殉道者圣塞巴斯蒂昂的肖像画.jpg|thumb|220px|殉道者[[圣巴斯弟盎|圣塞巴斯蒂昂]]的肖像画(约1570年)]]
 
[[File:殉道者圣塞巴斯蒂昂的肖像画.jpg|thumb|220px|殉道者[[圣巴斯弟盎|圣塞巴斯蒂昂]]的肖像画(约1570年)]]
  
'''殉教''',又称'''[[殉道]]''',意指为了[[宗教]]或[[信仰]]而不畏迫害和杀戮,以致牺牲生命。
+
'''殉教''',又称'''殉道''',意指为了[[宗教]]或[[信仰]]而不畏迫害和杀戮,以致牺牲生命。
  
 
=== 基督教 ===
 
=== 基督教 ===

2021年11月2日 (二) 08:57的版本

殉道者圣塞巴斯蒂昂的肖像画(约1570年)

殉教,又称殉道,意指为了宗教信仰而不畏迫害和杀戮,以致牺牲生命。

基督教

最初无论是圣经还是世俗界,殉教者(martyr)一词的意思都是目击者。其新的意义取自耶稣受难。于是早期基督徒认为是殉道者的原型。

天主教

天主教认为第一个为教会殉教的基督徒斯德望,圣经使徒行传中记载,他因为传讲耶稣基督弥赛亚犹太人用石头砸死。但是天主教教义着重尊重生命,更反对用自杀的方式来表现对信仰的维护。这原意原则上要避免不必要的生命冒险。但是教义中又强调基督徒不应以言行“为主作证为耻”(提后1:8)。基督徒认为殉教者是为死而复活的基督作证,他们与基督爱德而结合,为信仰真理和基督的道理而作证,因勇毅而忍受死亡。

教会将那些为证实他们的信仰而至死不屈的人的记录集合起来,制成殉道录

新教

2007年塔利班挟持韩国人质事件中两人因为到当地传教而遇害,因此可以被认为是殉教。在伊拉克被斩首的韩国公民金鲜一也是因为传播基督教而被杀害。

佛教

南越僧人释广德是近代最广为国际所知的佛教殉道者之一,他为了抗议信奉天主教的独裁总统吴廷琰对国内佛教徒的排挤政策,于1963年6月11日在首都西贡(今胡志明市)市内的一条街道上自焚而死。他的自焚场面被两名美国记者用录影和文字纪录下来,而在越南当地和国际间激发了对吴氏政权的反弹,并促使了吴廷琰及其政权最终被推翻并处决

伊斯兰教

根据伊斯兰教义,“舍希德”(可升奶蜜河流的天堂。 但阿拉伯语“舍希德”一词的本意为“见证者”,因为天灾、疾病、被无辜杀害的人均属于“殉教”的范畴。《古兰经第4章74节提及:“谁为主道而战,以致杀身成仁,或杀敌致果,我将赏赐谁重大的报酬。”

被广泛提及在天堂的人可享用72个处女,则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古兰经》(马坚译中文版)“他们将在恩泽的乐园中......还有白晢的、美目的妻子(houris)……我使她们重新生长,我使她们常为处女……”。“72”这个数字见于逊尼派六大圣训集之《提尔密济圣训集》第21章“给天堂中的人们的最小奖赏,是一座有8万名奴隶和72位妻子的住所……”,不过该等圣训被绝大多数圣训学家认为是伪造的。克里斯托夫 · 卢森堡(Christoph Luxenberg)则将houris解读为古叙利亚语词汇,意为“白葡萄干”。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伊斯兰教中,自杀是极大的罪行,是对真主绝望的表现。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