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母亲节英语:Mother's Day),为感谢母亲而庆祝的节日,而在世界各地的母亲节的日期有所不同。美国确定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作为法定的母亲节。母亲们在这一天里通常会收到孩子们送的礼物。在许多人心目中,象征花康乃馨被视为作最适于献给母亲的鲜花之一。

瑞典的母亲节定于每年5月最后一个星期天。在这天,人们要把早餐送至母亲床前,为母亲唱歌吟诗,请求母亲原谅自己,向母亲保证要做一个正直的人,并向母亲赠送一份礼物。瑞典的母亲节始于1919年,但在30年代才开始成为全国性节日。在英格兰,母亲节的节时是纪念圣母玛丽亚的那一天(复活节前四旬斋第四个星期天)。在这天,人们除了去教堂纪念圣母玛丽亚外,还将礼品和鲜花赠送给自己的母亲,感谢母亲的养育之恩,表达对母亲的敬爱。

起源

母亲节是由美国费城一位女教师安娜·贾维斯( Anna Jarvis,1864年5月1日-1948年11月24日 )发起,她终生未婚,一直陪伴母亲。安娜的母亲是一位很有同情心,而且心地善良的女士,并提出要设立一个日子来纪念默默地做出奉献的伟大母亲们,可惜愿望尚未达成就逝世了。安娜于1907年开始举办庆祝活动,申请将母亲节定为法定节日。节日于1908年5月10日在美国的西弗吉尼亚州宾夕凡尼亚州正式开始。1913年美国国会确定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作为法定的母亲节。1914年美国总统正式宣布每年5月第二个星期日为全国的母亲节。安娜母亲生前最爱的花朵是康乃馨,康乃馨也就成了母亲节的象征。

中国

孝道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品德。孝顺双亲被认为应该是晨昏定省、终身行之的行为,因而无规定特殊日期作为父母的节日。

香港澳门等地,母亲节不是一项正式或传统的节日,官方也没有将之明文列作法定节日。但是自从香港、澳门开埠以及大陆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人开始逐渐习惯以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来庆祝母亲节。

每逢母亲节,子女常会用各种方式表达对母亲的关怀和敬意,如赠送贺卡鲜花礼物,或者互通电话电子邮件、甚至网络影片。尤其在一带,受到当地传统饮食文化影响,子女通常与母亲一同到附近的茶楼酒楼里面饮茶庆祝。

台湾的母亲节虽非法定节日,但因为是星期日休假日,庆祝活动也自然不少。许多民众常常于当日偕母亲上餐馆庆祝,也会准备康乃馨蛋糕、各式各样礼物礼金,致给母亲及女性长辈亲友,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及文化融和,母亲节礼物的选择愈来愈多,渐取代单一以康乃馨作礼物的传统观念,也有民众以干燥花、永生花取代康乃馨。

另外,中国自古就有代表母亲的花──萱草金针花),古时游子临出门远行之前,总会先在母亲所居之后院内室前种植萱草以表达孝心,希望母亲因照顾和欣赏萱草使心灵有所寄托,并相信欣欣向荣的萱草可以象征游子在外平安健康,减轻母亲对游子的思念。

近年来,在中国大陆,开始有人倡议以夏历四月初二,即孟母诞生孟子的日子作为母亲节。由于“孟母三迁”的故事和传说表现了孟母养育子女、教子成材的良苦用心,至使其在中国广为流传,故孟母也常常被视作中华文化中母亲形象的典范之一。

书画

“母”是一个象形字。甲骨文的“母”和“女”字相近似,不同的是,“母”字在“女”字上增添了两个点,位置正好在胸部,非常形象地突出了这是一个哺育婴儿的母亲。按照《说文解字》的解释,“母,牧也。从女,象褱子形。一曰象乳子也”。段玉裁注:“母,牧也。以叠韵为训。牧者、养牛人也。以譬人之乳子。引伸之、凡能生之以启后者皆曰母。从女。象褱子形。褱、袌也。象两手袌子也。一曰象乳子也。广韵引仓颉篇云。其中有两点者、象人乳形。”

在古人那里,能作为“母”的别称的,还有“妣”字,《尔雅·释亲》中写道:“父为考,母为妣。”随着时代的发展,“妣”字在唐代之后逐渐发生词义缩小,专指去世的母亲。“母”的本义为母亲,如《诗经·邶风》云:“有子七人,莫慰母心”。“母”字后来延伸指根源,如母语、母校等,强调重要性。在中国人的日常交往中,带“母”字的称呼较多,泛指女性长辈。现今双音节词需加前辍,如祖母、舅母、姨母、岳母、伯母、师母等。


王羲之《姨母帖》
王羲之《舅母帖》

王羲之有《姨母帖》和《舅母帖》传世。《姨母帖》写道:“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顿首、顿首。顷遘姨母哀,哀痛摧剥,情不自胜。奈何奈何!因反惨塞,不次。”从帖文来看,王羲之突然得到姨母噩耗后,心情十分悲痛,连正常的事务都不能料理了。笔法古朴、圆浑、遒劲,结字宽博、厚实、凝重。因为体式上的趋隶风貌,故书风与王羲之诸传世摹本差别较大,多数论者认为此帖乃羲之早年作品。《舅母帖》由文义来看,似乎读不通,需要进一步推敲。从笔法和字形来看,已经是全新风貌,行云流水,潇洒秀逸。


清·康涛《孟母断机教子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康涛据“孟母三迁”典故绘就《孟母断机教子图》。孟母侧身站在织布机旁,左手指机,右手执刀,表情凝重,似在训教。作者以楷书题述了《列女传》中孟母三迁择邻、断机教子的内容:“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诗云:‘彼姝者子,何以告之?’此之谓也。”这正是《孟母教子》篇。画面右下方,孟子面朝母亲,躬身垂手,毕恭毕敬地站着,他专注的表情,蕴含着对母亲的恭顺与尊敬。听后若有所思,经勤学苦读,终成一代亚圣。题字为标准的馆阁,言其“馆阁”,乃严谨之貌,并无匠气。


清·康涛《贤母图》,首都博物馆藏

康涛绘《贤母图》,以高超的笔法将一位贤母教导儿子时的情景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十分传神地刻画出母子离别时,母亲的伤感之态,立于一旁的儿媳对丈夫依依不舍之情,恭敬聆听母亲教诲的儿子的踟躇难离之意。画面中心屏风上的字,正是母亲叮嘱儿子的内容——“临民听狱,以庄以公。哀矜勿喜,孝慈则忠。”人物构图呈斜线排列,配景的案几、床榻、屏风形成由近及远的层次感。画风严谨,设色清淡,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北宋·王居正《纺车图》,现藏故宫博物院

王居正纺车图》在元朝赵孟頫购得,遂定此名。此画描绘了这样一种生动的场景:春日里,大柳树下,两位妇女正在纺车前纺线,右边这位年轻妈妈右手不停转动纺车,左手则抱着一个刚长出一些头发的婴儿。赵孟頫为此画题诗云:“田家作苦余,轧轧缲车鸣。”


清·沙馥《机声夜课图》,南京博物院藏

清代戏曲家蒋士铨从小跟母亲钟氏一起生活,父亲常年在外,主要靠母亲织布制衣赚钱养家,母亲每天忙到深夜。长大后的蒋士铨在《鸣机夜课图记》中记述了母亲勤劳贤惠的一生,留下一首《岁暮到家》诗:“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细腻地刻画出母亲的爱子之心。这种美好的意蕴在沙馥《机声夜课图》中得到完美呈现,这件主题画,描绘了一个秋天的夜晚,堂屋内的母亲钟氏正在织机前织布,儿媳立于母亲身后观摩学习,而在书房中用功苦读、若有所思的那个人,正是蒋士铨。整个画面以青绿色为主,用笔细腻,着色清雅。芭蕉叶长势正旺,青翠欲滴,此时明显是夏天时光。夜晚的庭院分外宁静,唯有母亲织布的声音,而在另一侧房间,儿子正在苦读。母亲所做的,就是“陪伴”,任劳任怨。


清·任颐《弄璋图》,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任颐《弄璋图》展现了孩子与母亲之间的亲密互动,成功展现了古代社会母亲与孩子之间的亲昵关系,有最温情的母爱体现。“弄璋”是中国民间对生男孩的古称,璋是指一种玉器,生女孩子则叫“弄瓦之喜”。任伯年的人物画堪称一绝,《弄璋图》的绘制,既结合了中国国写意画的精髓,又展现出了隐藏在画里的脉脉温情。画面场景并非现实生活,而是凭想象构思的,松枝怪石,母亲端坐,一孩童靠扶在膝上,天伦之乐,其乐融融。场景虽是“虚拟”,但母爱是真实的。两侧有落款评价:“得渭长用笔逸韵,可以下视千秋矣”,“优入高古,宜其追步金冬心也”。


清·潘镛《母子图》扇面

潘镛《母子图》扇面展示的另一种场景。秋日泛舟湖上,母亲带着孩子游玩,柔柳小花,轻舟细波,组合成秀美的江南景致。用笔细腻,风格唯美,将母亲的安详和孩童的天真,完美地呈现出来。

图集

约旦国王侯赛因微笑着在安曼军事机场向太后塞因道别。这位王室母亲即将启程去欧洲旅行。约旦安曼,1960年2月19日
摩纳哥王妃格蕾丝·凯莉(左)和她的母亲,来自费城的约翰·B·凯利夫人参加招待会。美国华盛顿特区,1973年12月11日
小乔治·W·布什在竞选德克萨斯州州长时和母亲芭芭拉·布什在一起,1994年10月26日


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尼采和他母亲的肖像
美利坚合众国首位总统,乔治·华盛顿和他的母亲,1760年
下士迈克尔·贾尼尼(Michael Gianinni)拥抱着母亲,母亲看到在韩国服役的儿子来到拉瓜迪亚球场时,高兴得流下了眼泪。美国纽约,1953年9月6日
查尔斯王子和母亲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温莎大公园观看马球比赛,1956年
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要去上学了,他们的妈妈黛安娜王妃送他们去上学。1995年9月6日
美国总统老布什拜访母亲多萝西,现年88岁的布什夫人今年早些时候患了轻度中风。美国康涅狄格州格林尼治,1989年11月

古诗词

《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别老母》【清】黄仲则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十五》【宋】王安石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邗阴。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岁末到家》【清】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母别子》【唐】白居易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迎新弃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牵人衣。
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不如林中乌与鹊,母不失雏雄伴雌。
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但愿将军重立功,更有新人胜于汝。

《慈母爱》【元】杨维桢
慈母爱,爱幼雏,赵家光义为皇储。
龙行虎步状日异,狗趋鹰附势日殊。
膝下岂无六尺孤,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闼鬼静灯模糊,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执董狐笔,孤儿寡嫂夫何呼?
於乎,床前戳地银柱斧,祸在韩王金柜书。

《墨萱图》【元】王冕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谁氏子》【唐】韩愈
非痴非狂谁氏子,去入王屋称道士。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翠眉新妇年二十,载送还家哭穿市。
或云欲学吹凤笙,所慕灵妃媲萧史。
又云时俗轻寻常,力行险怪取贵仕。
神仙虽然有传说,知者尽知其妄矣。
圣君贤相安可欺,乾死穷山竟何俟。
呜呼余心诚岂弟,愿往教诲究终始。
罚一劝百政之经,不从而诛未晚耳。
谁其友亲能哀怜,写吾此诗持送似。

《短歌行》【唐】王建
人初生,日初出。上山迟,下山疾。
百年三万六千朝,夜里分将强半日。
有歌有舞须早为,昨日健于今日时。
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短歌行,无乐声。

《代北州老翁答》【唐】张谓
负薪老翁往北州,北望乡关生客愁。
自言老翁有三子,两人已向黄沙死。
如今小儿新长成,明年闻道又征兵。
定知此别必零落,不及相随同死生。
尽将田宅借邻伍,且复伶俜去乡土。
在生本求多子孙,及有谁知更辛苦。
近传天子尊武蔬,强兵直欲静胡尘。
安边自合有长策,何必流离中国人。

《除夜作》【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诗经·邶风·凯风》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甚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步虚》【唐】司空图
阿母亲教学步虚,三元长遣下蓬壶。
云韶韵俗停瑶瑟,鸾鹤飞低拂宝炉。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