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汪曾祺汉语拼音:Wɑnɡ Zenɡqi;1920-03-05~1997-05-16),中国作家。江苏高邮人,卒于北京。自幼生活在一个旧式的书香门第,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943年于西南联合大学中国文学系毕业后在昆明、上海等地当中学教员。1948年到北平,于1949年报名参加解放军南下工作团。1950年回到北京,先后在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任编辑。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下放劳动。1962年调北京京剧团任编剧。曾参加现代京剧《芦荡火种》(后改名《沙家浜》)的编剧工作。“文化大革命”后曾当选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等。

  他1940年开始发表作品。1948年出版第一部作品集《邂逅集》。1963年出版第二部作品集《羊舍的夜晚》。从1980年开始,创作进入高潮,先后出版作品集十余部。1993年有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汪曾祺文集》(4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汪曾祺全集》(共8卷)收集了他的全部作品。他擅长写小说散文京剧,其中小说创作成就最为突出。他的创作受沈从文A.P.契诃夫影响,风格平和疏放、朴素自然,自成一格。年轻时作品较“空灵”,后期作品趋于平实。小说都是短篇,名篇有《受戒》、《大淖纪事》、《异秉》、《岁寒三友》等。多数取材于故乡的乡村和市镇生活,少数取材于都市的市井生活,笔下人物多属社会中下层。他的作品注重写人情美、人性美,融入了儒道互补、儒内道外的哲学意识和民间生存意识,重风俗描写,并以散文笔法写小说,语言典雅而不雕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