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野战军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东北野战军入关前,林彪(前右一)、罗荣桓(前右二)等人合影

  第四野战军汉语拼音:Di-si Yezhɑnjun;英语:Fourth Field Army),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之一。是由东北野战军改编而成的、独立遂行重大战略战役任务的野战集团。

  1945年8~11月,中共中央从山海关内各解放区抽调八路军新四军11万余人,党政军干部2万余人挺进东北,会同东北抗日联军执行发展东北的战略任务。10月31日,组建东北人民自治军林彪任总司令,彭真任第一政治委员、罗荣桓任第二政治委员,吕正操李运昌周保中萧劲光任副总司令,程子华任副政治委员,萧劲光兼任参谋长,伍修权任第二参谋长,陈正人任政治部主任。年底,东北人民自治军发展到27万人。

  1946年1月14日,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2~5月,进行了秀水河子战斗和本溪、四平保卫战。其间,组建第3、第4纵队。6月下旬,国民党军发动全面内战。东北民主联军集中力量进行建立巩固的根据地的工作,并组建了第1、第2、第6纵队。10月至1947年4月,进行了新开岭战役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1947年5月至1948年3月,进行了夏季、秋季和冬季攻势,共歼灭国民党军31万余人,为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在此期间,组建第7、第8、第9、第10、第5、第11、第12纵队,炮兵司令部和第1、第2兵团部。

  1948年1月,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分为东北军区和东北野战军。8月,建立了野战军领导机关,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政治委员,刘亚楼任参谋长,谭政任政治部主任,钟赤兵任后勤部司令员。下辖2个兵团部,12个步兵纵队、15个独立师、1个炮兵纵队、1个铁道兵纵队、1个坦克团和3个骑兵师,共70余万人。9月12日至11月2日,举行辽沈战役,歼灭国民党军47.2万人,解放了东北全境。11月,东北野战军所属各纵队,依次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至第49军;另以长春起义的国民党军第60军改编为第50军。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会同华北军区举行平津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余人,解放了华北大部地区。

  1949年3月,东北野战军改称第四野战军,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政治委员,刘亚楼(后萧克)任参谋长,谭政任政治部主任,周纯全李聚奎任后勤部第一、第二部长。下辖第12、第13兵团和13个军,4月组建第14、第15兵团。第12兵团辖第40、第45、第46军;第13兵团辖第38、第47、第49军;第14兵团辖第39、第41、第42军;第15兵团辖第43、第44、第48军及两广纵队。原炮兵司令部改称特种兵司令部,辖2个炮兵师,1个战车师,1个高炮指挥所和1个工兵指挥所。总兵力88万人。

  1949年5月,野战军领率机关与中原军区机关合并,组成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邓子恢分任第一、第二政治委员,萧克、赵尔陆分任第一、第二参谋长,谭政任政治部主任,周纯全任后勤部部长。7月上旬至12月中旬,在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等部配合下,先后进行了宜沙、湘赣、赣西南、衡宝、广东、广西等战役,歼国民党军近40万人;一部配合第二野战军向西南进军。在此期间,起义的国民党军第19、第1兵团分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1军和第21兵团(辖第52、第53军)。1950年1月,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改称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3~8月,实施渡海作战,解放海南岛万山群岛。1955年,中南军区兼第四野战军番号撤销,分别组建广州军区和武汉军区。

  解放战争时期,第四野战军由11万余人发展到153万余人,先后转战东北、华北、中南战场,歼灭国民党军180余万人,另消灭土匪135万余人,为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战争中,有22万名指战员战斗负伤,有6万余名指战员牺牲,其中包括炮兵司令员朱瑞等300余名团以上干部,涌现出“塔山英雄团”、“渡海先锋营”等许多英雄战斗集体和董存瑞等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立功者占全野战军总人数的28.5%。

参考条目

  第一野战军

  第二野战军

  第三野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