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县”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第4行: 第4行:
  
 
  藤县自然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藏有钛铁、黄金、重晶石、花岗岩、铅锌、硅等20多种;森林覆盖率达70.3%,林木蓄积量达739.8万立方米。主要旅游景点有石表山风景区(国家4A级)、太平狮山国家森林公园、蝴蝶谷景区、明末兵部尚书袁崇焕故里等。
 
  藤县自然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藏有钛铁、黄金、重晶石、花岗岩、铅锌、硅等20多种;森林覆盖率达70.3%,林木蓄积量达739.8万立方米。主要旅游景点有石表山风景区(国家4A级)、太平狮山国家森林公园、蝴蝶谷景区、明末兵部尚书袁崇焕故里等。
 
  藤县是全国农业综合开发百强县、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全国绿化百佳县,是全国商品粮食基地县、全国十大松脂生产基地县、全国晚熟江口荔枝生产基地县。
 
  
 
  藤县人杰地灵,是[[西江]]流域万民敬仰的龙母故乡,是广西第一个进士[[李尧臣]]、宋代“三元及第”状元[[冯京]]、“明教大师”[[契蒿]]、明末兵部尚书[[袁崇焕]],[[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英王[[陈玉成]]等英雄的故里。
 
  藤县人杰地灵,是[[西江]]流域万民敬仰的龙母故乡,是广西第一个进士[[李尧臣]]、宋代“三元及第”状元[[冯京]]、“明教大师”[[契蒿]]、明末兵部尚书[[袁崇焕]],[[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英王[[陈玉成]]等英雄的故里。
  
 
  藤县农民狮队是国家A级狮队(1997年成立),2003年获中国民间舞狮艺术邀请赛金杯奖;2004年获中国南北狮王争霸赛第一名,第六届云顶(马来西亚)世界狮王争霸赛第一名、2006年中国梧州“鸳江丽港杯”国际狮王争霸金奖第一名,在世界舞狮界享有“东方狮王”美誉。
 
  藤县农民狮队是国家A级狮队(1997年成立),2003年获中国民间舞狮艺术邀请赛金杯奖;2004年获中国南北狮王争霸赛第一名,第六届云顶(马来西亚)世界狮王争霸赛第一名、2006年中国梧州“鸳江丽港杯”国际狮王争霸金奖第一名,在世界舞狮界享有“东方狮王”美誉。
 +
 +
  藤县是全国农业综合开发百强县、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全国绿化百佳县,是全国商品粮食基地县、全国十大松脂生产基地县、全国晚熟江口荔枝生产基地县。
 +
 +
== 行政区域 ==
 +
 +
  藤县现辖:镇15个、乡1个,分别是藤州镇、塘步镇、埌南镇、同心镇、金鸡镇、新庆镇、象棋镇、岭景镇、天平镇、濛江镇、和平镇、太平镇、古龙镇、东荣镇、大黎镇、平福乡。
  
  
第21行: 第25行: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定了南越国,并设置南海、苍梧等九郡,藤县当时称猛陵县,属[[苍梧郡]]管辖。[[三国]]时代,今藤县属吴国辖地,区城仍是苍梧郡猛陵县地。后又几经更变,到[[隋朝|隋]]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开始设立为藤州,[[明朝|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降州为县,命名为藤县至今,属梧州市管辖。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定了南越国,并设置南海、苍梧等九郡,藤县当时称猛陵县,属[[苍梧郡]]管辖。[[三国]]时代,今藤县属吴国辖地,区城仍是苍梧郡猛陵县地。后又几经更变,到[[隋朝|隋]]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开始设立为藤州,[[明朝|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降州为县,命名为藤县至今,属梧州市管辖。
  
 
+
沿革
 
+
 
+
 
   
 
   
历史沿革
+
  藤县在秦朝以前属百越地。
+
    藤县在秦朝以前属百越地。
+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属南海郡,郡治番禺(今广州)。
+
    汉初属南越国地。
+
    汉武帝元鼎六(公元前111)属苍梧郡猛陵县地,县治今苍梧县境。王莽新朝苍梧郡曾  改名新广,猛陵县改名猛陆。
+
    三国属吴,为苍梧郡猛陵县地。
+
    晋穆帝升平五年(公元361)属永平郡安沂县。
+
    南朝宋属永平郡安沂、 安、丰城、夫宁县。
+
    南朝齐仍属永平郡夫宁、安沂、 安。
+
    南朝梁于永平郡置石州,属石州。
+
    南朝陈属永平郡、建陵郡。
+
    隋平陈废永平郡。开皇十年(公元590)置石州。十二年(公元592)改名藤州。大业三年(公元607),复以藤州为永平郡,属永平、安基、隋安、淳人,治永平县(即南朝齐夫宁县,开皇中改名)。
+
    隋义宁二年(公元618)永平郡属梁。
+
    唐武德四年(公元612)改名永平郡为藤州。领永平、安基、武林、隋建、阳安、普宁、宁人、淳人、猛陵、大宾、贺州、戎城等县。七年淳人更名感义;贞观时改名镡津,为藤州治所。贞观元年(公元627)属容州总管府。天宝元年(公元742)改名感义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复为藤州,辖镡津(原永平县)、感义(原淳人县)、义昌、宁风县。咸通三年(公元862)属岭南西道邕管经略使。又:武德五年(公元622)以宁风县地置燕州(治所在今平南县)。七年改名泰州,徒治宁风(今藤县西北)。十八州废,以宁风属藤州。
+
    五代十国,仍为藤州。初属楚,后属南汉。
+
    宋仍为藤州。开宝五年(公元972)省宁风、感义、义昌入镡津。六年州治西移一公里至绣江西岸(今县城旧城区)。熙宁四年(公元1071)隶广南西路。
+
元属藤州镡津县,隶广行省;至正(公元1368)末隶湖广行中书省。
+
    明属梧州府,洪武二年(公元1369)九月,省镡津县入藤州。十年5月降州为县,始名藤县。
+
    清藤县属梧州府。
+
    民国初废府设道,民国二年(公元1923)二月,藤县属梧州道,七月设设郁江道,属郁江道。三年(公元1924)六月郁江道易名苍梧道(19年改名苍梧民团区),藤县属之。民国二十三年三月,属梧州行政监督区,二十九年四月改为梧州行政督察区,区治梧州市,藤县属之,至解放。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属广西省梧州专区。1951年7月,梧、郁专区合并改名容县专区。1958年7月,恢复梧州专区,属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专区;1974年11月,改名梧州地区;1997年属梧州市。
+
  
  藤县山川钟毓,物阜民丰,得浔江、绣水之秀,群山之灵,自古文风鼎盛,人才辈出,是广西较早接受中原文化,经济文化开发较早的县份,也是广西历史文化积沉深厚的大县之一。历代曾出状元1名,进士22名,举人233名。人文理想,对藤县文化影响深远,文脉代代相承,产生了众多历史名人。这里是古代受万民敬仰的“河神”龙母的故里,龙母至今受人崇敬,历朝皇帝都有敕封,秦始皇还亲自题写“秦龙母墓”碑文;藤县还是唐代广西第一名进士李尧臣的故里,唐太宗赐其门里为“登俊”,现在县城里还有登俊路,古迹犹存;五代时又有“不为阿世苟合”的隐逸诗人陆蟾;宋代有位列历史上七十二高僧之中,被仁宗皇帝赐名“明教大师”,并曾在杭州灵隐寺做住持的著名高僧契嵩;有“三元及第”、四朝重臣冯京;明末有血泣山河的民族英雄袁崇焕;清代有英风凛然的太平天国四王李秀成、陈玉成、陆顺德、李世贤,著名诗人苏时学;现代有抗日名将石化龙、革命骁将李振亚、史志学家莫乃群等等。在现在的北京军事博物馆里,共有19位在历史上卓有成就,并在战场上以以少胜多出名的战将入选其中,而我们藤县就占了三位,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大家能猜出是谁吗?对,他们就是袁崇焕、李秀成和陈玉成,他们不但是在我国有很大的影响力,在国际上也是响当当的人物。
+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属南海郡,郡治番禺(今广州)。
  
  此外,汉代大将军马援,唐代名将李靖、鉴真和尚、诗人宋之问,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苏辙、秦少游,南宋吏部尚书李光,明代大学士、主修《永乐大典》的解缙等文武官员、骚人墨客都曾客寓藤州,留下不少胜迹和诗词文翰,名人故居遍布,古建筑、古遗迹层出不穷。藤县曾有光华亭、江月楼、孔庙、李卫公祠、水月阁等亭、楼、庙、阁30多座。由于历史的原因,很多楼、阁已经在岁月的洪流中湮没了,但龙母庙、浮金亭,纪念苏东坡的访苏亭,纪念冯京的三元亭、纪念太平天国四王的四王亭,及袁崇焕宅基地和纪念碑、太平镇二帝与义学庙、都坡文昌塔、道家福隆庄、东养民居、授三公祠、朱家宗祠、菊魁亭、山伯和英台庙等古迹仍保存完好。
+
  汉初属南越国地。
  
  藤县出土的文物、古遗址也特别多,如战国时的兵器铜钺、汉代时的四神规矩镜、中国铜鼓八种标准类型之一的国宝东汉冷水冲型铜鼓、唐代的瑞兽鸾鸟葡萄镜、东汉南北朝时的古龙窑址、南朝时的古墓、隋时的猛陵墓、唐代的灵济寺与圆雕石佛等。
+
  汉武帝元鼎六(公元前111)属苍梧郡猛陵县地,县治今苍梧县境。王莽新朝苍梧郡曾  改名新广,猛陵县改名猛陆。
  
  这里还有一座宋代的中和窑址,是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基地,生产的青白瓷明快、清新、雅致、大方,装饰性强,素为国内外人士所珍爱;这类瓷器在世界制造瓷器的工艺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堪与当时的景德镇瓷器相蓖美,还远销西亚等国,被列入《广西博物馆馆藏古陶瓷精粹》一书。众所周知,中国之所以被称为"china",就是因为中国陶瓷的实用性、艺术性和高超的制作技艺受到了外国人高度的赞赏和极度的推崇,因而“陶瓷”也成了“中国”的代名词。
+
  三国属吴,为苍梧郡猛陵县地。
  
  宋代因辽、金割据,陆上丝路中断,中国的贸易和文化交流除了通过广州、泉州、宁波等港口外,很大部分沿北流河走合浦港这条路线。所以,北流河边的中和窑瓷器无疑在中国陶瓷出国史上划有浓重的一笔,这从中和窑瓷器带有西亚及海外风格的图案中可见一斑,也可从现在遗存的像十三座大山一样的窑址中可以想见当年的辉煌,然而,就是这样鼎盛与辉煌的中和窑却仿佛一夜之间销声匿迹,在史书中也很难看到对它的记载,这之间究竟隐忍着什么样的故事与内幕?这确实是个难解之迷,这个迷引起了全国很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但至今仍没有人能破解。
+
  晋穆帝升平五年(公元361)属永平郡安沂县。
  
  “东方狮王”狮队,这支在简陋环境里训练出的农民狮队,勇敢地走出国门,以高超的技艺、惊险绝仑的表演赢得了世人的赞叹,在2004年马来西亚的“云顶杯”世界狮王比赛中,一举夺魁赢得了“世界狮王”和“东方狮王”的称号。在此后的各种赛事中也屡屡夺奖,在海内外都有了极大的声誉,现在,石表山景区就是狮队训练的其中一个基地,等会我们到景区时,也可以看到他们精彩的表演,一睹藤县的舞狮文化。
+
  南朝宋属永平郡安沂、 安、丰城、夫宁县。
  
  藤县旅游资源丰富,县城有古藤八景、东山美景等,吸引了不少名人墨客到此吟诗赋咏。北面有国家森林公园——太平狮山。其余景点还有石马山、小娘山、小九寨沟、罗漫山、禤州岛及天平新马袁崇焕故里等。
+
  南朝齐仍属永平郡夫宁、安沂、 安。
  
  石表山景区 坐落在象棋镇的道家村,。
+
  南朝梁于永平郡置石州,属石州。
  
  关于象棋镇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传,玉皇大帝的文武百官中,不乏各路天神天将,也有不少掌管着天仙们娱乐的奇才仙人。一天,打遍天上无敌手的棋圣,苦于在天上已无对手,报告玉皇大帝后便一路驾云下凡,遍寻人间对手。谁知凡是棋圣认为还可以一搏的,都尽数败在他的手下,根本无人能敌。棋圣非常郁闷,原来没有对手也是很痛苦的。
+
  南朝陈属永平郡、建陵郡。
  
  失望之下,棋圣准备打道回府,回到天上去。正当他向上行走之时,忽然发现云朵下面一个山头上,一个白发遮面的老人正自己与自己对棋。棋圣有些好奇,轻轻飘至老人对面,老人竟毫无察觉。棋圣近前一看,不禁大吃一惊,原来老人所布棋局竟是一盘残局,而且极其深奥诡异,棋圣心中大喜,庆幸自己总算找到了对手,就向老人行了个大礼,说道:“老人家,我与你对一盘如何?”老人眉眼未动,轻轻问道:“怎个对法?”棋圣说:“我让你一步,只对一局,怎样?”老人轻轻一笑说道:“我让你三步,只对一局。”棋圣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怔怔地看着老人。老人又淡淡说道:“开始吧。”棋圣不敢怠慢,就与老人下了起来。这一下不要紧,他们从日出下到日落,又从日落下到日出,最后,棋圣竟然是大败而归。但是棋圣一点也不恼,输得心服口服,还高兴地问老人尊姓大名,老人轻轻说道:“山野之人,无姓亦无名。”棋圣知道他是高人,又问道:“老人家,那这地方叫什么名字呢?”老人笑答:“象棋镇。”棋圣一愣,口中念道:“象棋镇?”遂恍然大悟,拜了老人后,匆匆驾云而去。不久,玉皇大帝闻听此事,遂命人在象棋镇的天空上写下;天下象棋,唯有此镇。那一天,全天下人都看到了这句话,从此以后,天下很多象棋高手都云集此镇,一搏高低……所以,直到现在,这一带人都喜欢下象棋,而且不乏棋中好手。
+
  隋平陈废永平郡。开皇十年(公元590)置石州。十二年(公元592)改名藤州。大业三年(公元607),复以藤州为永平郡,属永平、安基、隋安、淳人,治永平县(即南朝齐夫宁县,开皇中改名)。
  
  道家的称谓,最早来源于“窦家”。相传东汉建武18年(公元25年),交趾郡女子征侧和她的弟弟征贰一起起来造反,光武帝刘秀就派大将马援率2万多人的军团前去平定,当他们来到道家时,刚好遇到山洪暴发,江河横溢,在山上的窦穴里困了一个多月,无法继续发兵前进。马援见滞留时日太长,恐怕有负皇命,心里很着急。有一天,当他一个人独自到河边察看水情时,不慎将手上的《道德经》失手掉到河里去了,这一掉不要紧,没想到原来洪波滚滚的江水竟然一下子平息了下来,马援大喜,马上挥师溯流而上,径往交趾,一举平叛了二征的叛乱。当马援带着队伍得胜归来又路经道家时,听到山民们唱的山歌,又感慨先前的伏波际遇,忍不住感慨一声“到家矣!”刚好又有个渔人将捞得的《道德经》赶来奉还给他,马援更是称奇,于是,就以得道之家赐以道家之名。谁知当地人会错了意,以为他是感慨当时借窦穴居兵,而且,当地刚好有“窦”姓人,所以,就错听为“窦家”了,此后, “窦家”的名称就留传了下来。
+
  隋义宁二年(公元618)永平郡属梁。
  
  到唐初时,土著人窦始在石表山上自封为王,叫窦家土司,又叫窦家寨。到唐天宝年间,皇帝敕封窦圣为司官,立窦家司,窦家的名声就更加响亮了。对于窦圣封司,里面还有一段传奇故事,至于故事是怎样的,在这我先卖个关子。后来到了明朝的时候,窦家司又经曾、梁、谢各姓人继署司官、巡司,但仍称窦家司。到清光绪年间,窦家人杨道留学日本,又参加孙中山同盟会后,接受了新思想,于民初任融安县县长时,认为窦家的“窦”已失去意义,“窦家”已成为历史,应改称“道”家,并报请当时政府备案,自此,“道家”便沿用至今。
+
  唐武德四年(公元612)改名永平郡为藤州。领永平、安基、武林、隋建、阳安、普宁、宁人、淳人、猛陵、大宾、贺州、戎城等县。七年淳人更名感义;贞观时改名镡津,为藤州治所。贞观元年(公元627)属容州总管府。天宝元年(公元742)改名感义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复为藤州,辖镡津(原永平县)、感义(原淳人县)、义昌、宁风县。咸通三年(公元862)属岭南西道邕管经略使。又:武德五年(公元622)以宁风县地置燕州(治所在今平南县)。七年改名泰州,徒治宁风(今藤县西北)。十八州废,以宁风属藤州。
  
  道家因为正处思罗河与北流河交汇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所以,从隋唐起,历代均在此设立驿站,传递皇帝政令,接待来往官员。当时,从京都到南方交趾、雷州、廉州、高琼等边远地方赴任的官员,都经长江入湘江,过漓水,到苍梧,溯浔江,到藤县,入绣江,经窦家至北流。正因为那里环境优美,资源丰富,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特别是得益于北流河这条“水上丝绸之路”,使得窦家占尽天机,曾一度非常辉煌。那里帆桨往来如梭,船歌响遏云天,人文荟萃,货物奇居,成为商品集散地,也成为中原文化南移的一个交融点。明清时期,粤东客商在此经商者多达二三十家,街上店铺林立,还有司衙、学堂、旅店、酒楼、会馆、作坊等,一派繁荣。就在解放前,这里还有100多条船停靠在码头沿岸,附近镇、村的人都羡慕地称这里为“小南洋”。
+
  五代十国,仍为藤州。初属楚,后属南汉。
  
  道家村历史悠久,物产也很丰富。著名的产品有软枝沙田柚、尚书柚、沙糖桔、野生红菌、米酒等土特产。
+
  宋仍为藤州。开宝五年(公元972)省宁风、感义、义昌入镡津。六年州治西移一公里至绣江西岸(今县城旧城区)。熙宁四年(公元1071)隶广南西路。
 
+
元属藤州镡津县,隶广行省;至正(公元1368)末隶湖广行中书省。
  软枝沙田柚主要采用无公害、有机生态栽培技术管理,以果形端正,品质优良,果肉爽脆,味蜜而著称,多次荣获全国柚类评比金杯奖和优质柚类称号,20多年来每年均为国家指定的特供国宾果品。
+
 
+
  尚书柚是优质早熟蜜柚,品种名称以藤县藉明末民族英雄、兵部尚书袁崇焕命名。一般在每年的9 月中下旬成熟,供应中秋、国庆两节。果肉爽脆,甜酸适中可口,品质在福建琯溪蜜柚之上,在第四、第五届全国柚类评比中荣获金杯奖和优质柚类称号。
+
 
+
  沙糖桔则以果实皮薄核少、汁多渣少、清甜爽口著称,每年 11 月至次年 2 月为采收期,产品多销往国内大中城市、港澳及东南亚地区等。
+
 
+
  红菌属野生珍贵的食用真菌,因菌丝不能分离,故至今无法进行人工栽培,日见珍贵。据说,全国只有两个地方能产这种菌,一个是武夷山,一个就是道家村一带了。红菌内含高蛋白及丰富的维生素B、D、E,碳水化合物,氨基酸,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铁、锌、硒、锰等)等。红菌有补血健体的功用,祛湿防癌、抗血脂、防心脏病和软化脑脉、降低血压、减少胆固醇,治疗腰腿酸痛、手足麻木、筋骨不适、四肢抽搐、清凉解毒及治疗贫血、水肿、营养不良和产妇出血过多等疾病,还具有增加机体免疫力和抗癌等作用,经常食用,可使人皮肤细润,是具有特殊食疗价值的纯天然绿色食品。
+
 
+
  道家的米酒是用道家村最好的粳米来煮成酒饼,再用石表山上的泉水来酿就的,这样酿出的米酒味道纯正,满口飘香,跟市场上卖的勾兑酒完全不一样,绿色、健康,本地人都爱喝,我们县政府用来招待客人用的都是这种酒,很多领导、客人来了,也都点名要喝,说这种“土茅台”比市面上卖的茅台好喝多了。不信,大家到景区吃饭时就可以一品为鉴啦。
+
 
+
  石表山的名称也是有来历的,是因其北端两座形如华表的山峰叫“华表双峰”而得名。景区总面积约15.8平方公里,是集休闲、度假、揽胜于一体的综合性山水诗画景区,包括思罗河漂流景区、石表山寨景区、道家古村和道家沙滩公园等。明澈的河水,洁净的沙滩,深幽的峡谷,青葱的竹林,神秘的山寨,鬼斧神工的丹霞景观,古朴天成的村落,融合了自然的钟秀、文化的气韵和历史的沧桑,使得整个景区独具特色,魅力无穷,构成了天人合一、山水互依的诗画美景。
+
 
+
  特别是思罗河漂流,是最让人心旷神怡的。思罗河河水清澈,环境清幽,满目所及,都是青山绿水,妙不可言。思罗河的河面不太大也不太小,最窄处约30多米宽,最宽处也就百十多米,既不显得空旷也不显得逼窄,水也不特别深,最浅处竹排几乎可以擦着底下的沙子滑过,伸伸手,就可以掬起一捧水,捧起一捧沙。悠长的河面会因远近深浅和天色的不同,幻化出不同的色彩,或浅蓝,或深翠,或鹅黄……像一位身着旗袍的端庄女子,韵致生动,沉美淑静。如果是夏天的早上,河边的竹林里各色各样的鸟儿便齐声歌唱,有如天籁之音,婉转动听,扣人心弦,还有一种鸟儿,叫声清脆,细听来很像是在叫“思罗河,思罗河”,让人惊奇不已。若是5月份,在沙滩边上,还能看到野百合,若是9、10月份,还会有很多白鹭在这里停留。
+
 
+
 
+
  思罗河漂流 思罗河河水清澈,空气清新,翠竹葱郁,藤蔓如帐,远山如叠,环境清幽,似一幅唐宋时代的山水画卷。思罗河发源于容县大容山,
+
 
+
  思罗河漂流属于自然、生态游,整个漂流游程约7公里,漂流时间约1个多小时。思罗河漂流很有特色,河水清澈、舒缓,河道迂回、曲折,在拐弯处,又常有沙滩显露,而较大的沙滩有三处之多,所以,素有三滩九洲十八弯之称。所以,我们既可以细细地感受思罗河的温柔和宁静,也可尽情地欣赏沿途美丽的风光,把自己的身心完全地晾晒在大自然中。
+
  思罗河最早时并不叫思罗河,它是叫泗罗河的,后来为什么又改叫思罗河了呢?说起来,里面还有一段故事。
+
  大家还记得我前面说过的明朝主修《永乐大典》的翰林学士解缙吧?1407年,解缙任广西布政使参议期间,因惊诧古藤州美景,便与藤州好友傅惟宗沿北流河往南一路上溯,于傍晚时分来到道家村,看到这方村落虽一片翠叠,却又骑楼排布,热闹非凡,可谓是风景别样,于是决定上岸留宿,游玩一番。
+
  当晚,月光正好,解缙与傅惟宗难耐月色的诱惑,一起到村中散步,不知不觉走到了村外的沙滩上。此时,月亮已升到头顶上空,成片成片的沙滩在月光的铺洒下像镀上了一层轻纱,朦胧、纯净、圣洁,温顺的北流河在脚边缓缓流淌,潺潺的水声在耳边轻轻响起,悦耳动听,此情此景,让解缙顿觉心旷神怡,心旌摇曳,连连惊叹此地真个是好地方,陶醉之下,竟久久不愿离去。
+
  一夜酣睡。第二天,解缙和傅惟宗又租了一条小船溯河而上,畅游泗罗河。正当解缙为泗罗河美景所吸引时,突然传来一阵悠扬的歌声,声音宛转,圆润动听,腔调清丽,韵味十足,只是,听不懂歌词,解缙忙问傅惟宗,这是什么歌呀?傅惟宗笑笑说,这是当地的水路歌,很有意思的。说话间,只见一只疍家船从后面轻轻摇了上来,唱歌的 正是坐在船头织网的姑娘。两船相近时,解缙定睛细看,不由眼前一亮,好个俊俏的女子,粉红的脸蛋,新月的眉,不但歌唱得好,人也漂亮,而且,那模样长得竟像在京城曾经暗恋自己、不满父母包办婚姻而以死抗婚的曹姑娘,解缙不由一时看呆了。俏丽的疍家女看到如此一个文质彬彬、气质不凡的男子直勾勾地看着自己,不由得脸上一红,连歌也不唱,网也不织,竟羞涩地躲到船舱里去了。
+
  等解缙缓过神来,那疍家船早已越到他们前面,一路摇走了。解缙一来对那姑娘心生好感,二来觉得那唱的水路歌确实好听,很想再听一首,并好好了解一番,于是,便叫船家一路摇船追上去,直至思罗河中段的凤凰石处,终于追了上来。本想请那姑娘过船坐坐,只可惜那姑娘实在羞涩,竟不敢再露面,打听之下,原来,姑娘姓罗,是这附近十里八里有名的唱歌好手,只是,已经婚配,尚未过门,所以,按疍家习俗,不能随便和其它男子见面。情况如此,解缙也不好强求,虽是匆匆的邂逅,但也不失为一种美丽。
+
  游船回来后,傅惟宗又陪解缙登了石表山,当晚又住了一夜。次日一早,解缙便和傅惟宗一起准备离开窦家,继续启程。出发的时候,天上下着雨,回望石表山,竟在雨锁烟绕中,别有情调,如梦如幻,犹如仙境,解缙不胜感慨,若不是赶着赴任,真想在这里多住几天!却说船开到绣水江心之际,竟然山雨骤停,阳光明媚,使得窦家寨处在一片云蒸霞蔚之中。向来放歌山水美景的解缙,被眼前仙景般的画图吸引住了,再看村寨边的泗罗河,正是春潮涌动,新水初生之时,与山寨交映相辉,阳光下,象是新绿中的片片桃花盛开。那不是昨夜使自己魂牵梦萦的地方么?寨子、朝雨、阳光、春潮、村内的杨梅、江中的鸟声、豆蔻年华的罗姑娘……一切的一切,全在心头翻滚、激荡,一时间解缙文思泉涌,吟下了那首著名的《窦家寨》:“窦家寨前朝雨晴,思罗江内水初生。杨梅果熟春将暮,豆蔻花开鸠乱鸣。”傅惟宗也清清楚楚地听到,“泗罗河”此时在解缙的嘴里,已变成“思罗江”了。后来,这首诗留了下来,思罗江的名称也因此改留了下来。后来,人们觉得这条河实在秀气,就又把它叫做“思罗河”了。现在,让我们循着这条与解缙有着不解之缘的河流慢慢地一路漂流吧,与山水对话,与心灵对话,与明朝的大学子对话,一起来感受一份宁静,一种心境吧!
+
  (群象过河)
+
  大家看,在我们右边的这几面丹崖连起来看像什么呢?对,这里就是群象过河一景了。大象是世界上最大的陆栖动物,仅有2属2种,即亚洲象和非洲象。亚洲象历史上曾广布于中国长江以南的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现分布范围已缩小,主要产于印度、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也有小的野生种群。非洲象则广泛分布于整个非洲大陆。大象多为群居,不同的是非洲象的领头象都是雄象,亚洲象的领头象则是雌象。大象以植物为食,寿命约80年,象牙则是名贵的雕刻材料。现在,大象已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加以保护。传说,因为思罗河的河水清澈甜美,这群大象不远万里,从印度那边赶过来这里喝水呢,因为留恋这里的美景,竟然化成化石一直守在这里了。
+
  (华留洲)
+
  现在我们准备经过的河滩就是华留洲了,这里也是整个思罗河漂流中水流最急的地方,但是大家别担心,有惊无险,在平缓中带点刺激,会是另一番感受。
+
  华留洲在当地又叫“马骝洲”,“马骝”是猴子的俗称,平常大家说到急性子的人都喜欢形容为“猴急”,现在,村民们把水流湍急的地方形象地称为“马骝洲”,可见中国的文化很多都是雅俗共赏,无处不在的。
+
  (简介道家的山歌、疍家文化等)
+
  有水的地方往往比较有灵气,因为道家这带地方水特别好,所以,这里的水文化、民俗文化也特别丰富。现在不是流行原生态吗?大家想不想听一段出自我们道家村的原生态歌曲?好,就请我们的船家为大家唱上一段吧,让大家伙感受一下我们道家原汁原味的山歌。
+
  (船家唱):“阿妹你生来白漂漂,好象石灰刚出窑......”
+
  大家能听懂这句歌词吗?它的意思是妹子你长得很白,白得就像刚出窑的石灰一样。这些歌谣都很有意思,它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大量运用比喻,而且,用的都是生活中很常见的,很生动贴切,又显浅易懂的比喻。
+
  除了这种山歌,这里还有年宵歌、唱春牛、船家水路歌、十二月采茶歌、撑笛、嫁娘词、疍家谣等,还有已经被列为广西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牛歌戏等。牛歌戏是我们的地方戏,不但深受我们当地群众的喜欢,在周边县、市也很受欢迎,那些牛歌戏碟在当地的发行量绝对不会少于那些天王巨星的流行歌碟。
+
  在这里,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这里水文化中比较特殊的一块——疍家文化。
+
  疍家,概括地说,就是以舟为家的水上居民,是世代在海里、江上栖息的渔民,主要聚居地在现在的福建、广东、广西沿江、滨海一带。其实,严格的疍家靠打鱼为生,从事运输的则多称船家,但同为水上人,且双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们往往不去细分。
+
  关于疍家的来历,有几种说法,一说来源于早前,他们居以为家的舟楫外形酷似蛋壳漂浮于水面;一说是因为这些水上人家,长年累月生活在海上,像浮于饱和盐溶液之上的鸡蛋,所以被称为疍民。而疍家人自己则认为,他们常年与风浪搏斗,生命难以得到保障,如同蛋壳一般脆弱,故称为疍家。
+
  但在我们浔江流域,却留传着这样一个传说:明代的某一天,正德皇帝化装成道士,到浔江龙潭峡仙霞洞游玩,得到了当地渔民热情款待。喝着衣衫褴褛的渔家长老恭奉的鱼蛋酒,皇上感动了,终于亮了身份,启圣口说:“朕是孤家,皇后是哀家,你们就是疍家吧!”……能跟皇上、皇后并列,这是何等的荣耀与威风啊,按理说,疍家是非常让人尊崇的,可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说到“疍家”都是略带贬义的,怎么回事呢?这里面还有一段故事呢。
+
  话说当年疍家得了封诰之后,确实威风,挂出疍家的招牌,便可免除一切赋税,不但江上的船只,就连沿江的港口码头、客栈以及米铺、盐庄等,都挂上了疍家的旗号。这样的威风持续了几百年。到了清朝乾隆皇帝的时候,出了这么一件事。苍梧有个叫陈老二的人带着八岁的儿子陈宏谋去贩盐,一天,他们贩盐归来时坐上了苍梧郡至藤州府的乡渡。船到仙霞洞的时候,在那里停靠了一会。仙霞洞里一个管家模样的人走上船,看到陈老二的盐,就叫身后的挑夫把它们全挑走了,却只给陈老二一半的盐价,陈老二据理力争,反被管家推了一把,说:“疍家掌门有令,凡是第一次经过此路的,都要留点礼物给他,我对你算客气了。”陈老二经此一气,回到家里便病倒了,最后竟至一病而亡。幼小的陈宏谋身历其事,心里恨极了疍家,发誓长大后一定要为父亲报仇雪恨。
+
  后来,陈宏谋发奋图强,并最终位及人臣,做了乾隆帝的军机大臣。
+
  这一年,陈宏谋有心算计疍家,便向乾隆皇请了一个月探亲假,并向乾隆皇要了一只玉香炉和一些京都名产带回家。陈宏谋在家住了一个月后,就带着玉香炉和京都名产到仙霞洞拜会疍家长老,疍家长老不知陈宏谋的心计,只当是广西才子对疍家的尊敬和对故土的热恋,便热情款待,并留他又住了一个多月。
+
  另一边,乾隆皇久等陈宏谋未归,觉得行事不便,便派人去找陈宏谋,可是陈宏谋却躲在仙霞洞里,说有不得已的苦衷,不能回朝。乾隆皇知道后很生气,便派人去把他抓了回来,问他是怎么回事,陈宏谋说:“原先我知道皇家很威风,现在我才知道疍家原来比皇家还威风。疍家长老把我的珍宝和送亲人的京都名产都拿走了,还说皇帝也比不上他有福,他说,看我有才气,就留下来给他办事吧,说什么也不让我走,还说不必惧怕朝庭。”
+
  乾隆皇一听不由怒上心头,天底下竟然还有人敢比我还威风?当他派兵去仙霞洞查实情况时,那些派出的亲兵本来就妒忌疍家的势力,看到陈宏谋的玉香炉的确在仙霞洞疍家长老手上,便不细问理由,回朝后在乾隆面前把疍家如此这般地乱说了一通,把乾隆皇说得暴跳如雷,下了一道圣旨让兵部、刑部马上执行:把疍家岸上的财产全部抄没,夷平仙霞洞,疍家只允许居住在水面上,不得在岸上居住,凡是疍家的人上岸都不能穿鞋。
+
  不到几天,所有疍家的旗号消失了,美丽的仙霞洞变为了荒岭,他们只能在船安家,在水上居住,过着比岸上人家低一等的生活,直到满清皇朝覆灭,新中国成立,他们才重新享受和岸上人平等的生活,而且,因为政府的照顾与安置,现在很多疍民已经搬到岸上居住,过着和岸上人一样的生活了。所以,现在在思罗河和北流河两岸已经很少能看到疍家船了,但是,在我们县城的北流河口一带,还有位于我们藤县北部的蒙江,现在还能看到较多的疍家船。
+
  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职业条件,使疍家人无论在性格、语言、服饰、居住、婚俗和宗教信仰等方面均自成一体,形成了极富浓厚乡土风情的疍家文化。疍家通常以蛇为图腾,常在龙宫神像旁画蛇以祭,自称龙种。还在船头刻龙的形象以辟邪。
+
  疍家人传统的服饰颜色都是沉色调,不是靛蓝色,就是黑色,而且上面是连襟衫,下面是大脚裤,因为整个装扮都很素沉,所以疍家女子还喜欢带耳环,给自己增添一抹亮色。疍家还有很多规矩与禁忌,比如喝汤用的汤匙是不能背着放的,夹菜用的筷子是不能置于碗面的等等。因为对水的敬畏,他们在船上设置了神坛,每天都烧香拜佛,祈求平安。藤县是龙母的故乡,西江流域一带的疍民最信奉的河神就是龙母,每年农历五月初一至初八的龙母诞期,疍民们都会和陆上的人家一起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赛龙舟,办庙会等,还会专门制作一些五色糕、芋头糕等来供奉龙母。到农历七月十四,又会制作水灯,任其飘流,以此祭祀鬼神等等。疍家人的婚嫁仪式也很繁琐、特别,而且离不开一个“唱”字。婚唱之热烈,如同壮族的“夜婚”,苗人的“走寨”,在浔江边,如果你有幸亲见,那么一定终生难忘。从接迎、娶进、拜堂甚至开桌吃饭都以歌代言,有《迎亲礼船对唱盘歌》、《陪嫁歌》、《新娘过礼船歌》、《新娘船头解禁歌》、《拜堂点烛歌》、《出菜歌》、《四季水果歌》、《十二月花歌》等,林林总总十多样。歌词大多是信口拈来,言语浅白,如“一碗明虾碎肉烩呀,雪白粉丝长过北流河啰!”(《出菜歌》)、 “细妹呀,狮子上山龙落海,唔知几时何日得相逢?”(《陪嫁歌》)等等。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很多疍家人搬到岸上居住后,这些传统的繁琐礼俗已经被年轻一代渐渐淡化了,现在,疍家人的婚嫁场面已很少这么隆重和讲究了。
+
  (河马饮水)
+
  大家看前面这个景又象什么呢?对了,这里就是“河马饮水”一景了,很神似吧?
+
  河马主要居住在非洲热带的河流间,它们喜欢栖息在河流附近沼泽地和有芦苇的地方。生活中的觅食、交配、产仔、哺乳也均在水中进行,是世界上嘴巴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河马素好群居,善游泳,怕冷,喜欢温暖的气候。河马的潜水本领极高,能泡在水中数小时或数日,常常潜伏在水中,每隔3-5分钟到水面呼吸一次,最长能潜伏半小时。
+
  河马身肥样丑,肥胖的身躯没有一根毛,也没有汗腺,却会分泌出一种红色的黏性液体,保护皮肤免受脱水干裂。河马在非洲是公认的高度危险动物,脾气暴躁,很讲究地盘势力,会对入侵领土的河马展开大厮杀,打得兴起时就连附近的小河马也无暇理会,被咬死踩死并不为奇。但是,河马又是一种很聪明的动物,河马妈妈带着孩子来到陆地上,且要它们呆在她的身边,如果谁不听话,她就用头撞它。在动物世界里,像这样有意识的教育是很罕见的。
+
  (飞鼠洞)
+
  前面我们看到的一个树木掩映的洞就是飞鼠洞了,“飞鼠”其实是当地的方言,就是“蝙蝠”的意思,因为洞里有很多“蝙蝠”常年生活在里面,所以得名。蝙蝠是唯一能振翅飞翔的哺乳动物,以昆虫为食的蝙蝠在不同程度上都有回声定位系统,因此有“活雷达”之称,人类就是根据蝙蝠的回声定位系统,运用仿生原理,制造出了雷达。蝙蝠虽然外貌可怕,但它们会捕食大量的害虫,对人类是非常有益的。由于“蝠”字与“福”字同音,蝙蝠也得到了不少人的喜爱,当年的和绅就在他的恭王府里雕了一万只蝙蝠,以示“万福”,在此,也祝愿我们的游客朋友们多福多寿。
+
  (狮子含印)
+
  现在我们抬头仰望右边的这方山石,在上面石缝中间刚好夹着一块方形的石头,犹如张开的狮口含着一方印石,这就是“狮子含印”了。传说,当年窦家司衙被毁后,失踪的衙印就是让狮子叼到了这里,并一直咬在口中保护。都说“老虎屁股摸不得”,狮子的嘴巴也是摸不得的,有它在这里镇守,不管是窦家寨还是道家村,这里的人们都必将是永远幸福安宁的。
+
  (凤凰石)
+
  大家看前方的峭壁上,那些绿色的藻类排构成一个什么字呢?对,很像繁体的“凤”字,所以它被称为“凤凰石”。凤凰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鸟,和麒麟一样,是雌雄统称,雄为凤,雌为凰,合称凤凰。凤凰齐飞,是吉祥和谐的象征,后来与“龙”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在中国文化中,凤凰形象不仅表示自然物之“和”,也表示人类社会之“和”。凤凰“五色”被看成是维系古代社会和谐安定的“德、义、礼、仁、信”五条伦理的象征。因此,在古代凤凰还用来指有德之人,主张“和为贵”的大圣人孔子,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尊称为“凤”的人。
+
  (鲤跃龙门)
+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块很像一条鱼的石头就是鲤跃龙门了,据说这条鲤鱼已在此修炼了1800多年,再过1200多年,即满3000年,就能跃过“龙门”,蜕化成龙,现在我们大家跃过“龙门”,各位将来在工作上、事业上一定会大展宏图。
+
  (铜钟石)
+
  我们看,右边的这座山峰像什么?对了,这就是著名的铜钟石,跟庙宇里和尚们每天都敲的铜钟非常神似,听附近的村民们说,每到涨水时,水流湍急,它便会发出“咚咚”的声响,似乎是在警醒世人要有一颗向佛的慈悲之心,又似在警醒世人不能藐视自然的力量,所以,大家要常怀慈悲之心,并要善待自然,保护自然哦。
+
  (直面丹崖)
+
  大家看右边这块暗红色的峭壁,这就是“直面丹崖”一景了。在这里很值得一提的是,整个思罗河及石表山一带的景区都属于典型的丹霞地貌。丹霞地貌属于红层地貌,它是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而形成的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主要发育于侏罗纪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的红色地层中。我们石表山寨景区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我们在游览那个景区时,就能近距离地感受这种地貌的特征了,在此我就先打个关子,不多说罗。
+
  (河豚戏水)
+
  现在我们看前面在水面上弯起一道弧形的山峰特像什么呢?对,像一条跃出水面的河豚,这里就是“河豚戏水”一景了。从另一个角度看,它还特别像一只澄静的眼睛,还有人说,这是一只千里眼呢,能看到人的内心世界。佛家有句禅语说:“镜明而影像千差,心净而神通万应。”所以,不管是“河豚戏水”也好,是“千里眼”也好,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面前,总能让我们悟到很多禅理,得到很多启发的。
+
  (水幻洞天)
+
  现在我们把竹排撑进这弯石峰底下,会觉得别有洞天,特别幽深、清爽,而从里往外看整个思罗河江面,会有不同的视觉感受,这里就是“水幻洞天”一景了。有句话说:“风景属于看风景的人”,所以,大家一定要细细感受哦。
+
  (神仙峡)
+
  现在我们来看,一条直直而下的峡谷生生地把一座山峰隔成了两边,犹如斧劈一般,让人称奇,这就是“神仙峡”一景了,对于这个景点的来历,有个神奇的传说,但在这里,我又要向大家卖个关子罗,到了石表山寨,我再为大家细细解说。
+
  (解晋亭)
+
  大家看到前面在树木的掩映中,半露着身影的亭子了吗?那就是道家人为了纪念明朝大学士解缙到此客寓而建的解缙亭。解缙,字大坤,是永乐年间的大才子,自幼聪慧过人,被誉为“神童”。由于他知识渊博,受到皇帝赏识,后来成为内阁大学士,入职文渊阁,主持纂修了《永乐大典》,为世人所瞩目。
+
  解缙到藤州,正是他任广西参议之时。离开京城后,他一路从漕运越长江,泛洞庭,入湘江,过漓水,至苍梧,游藤州,溯绣江,到道家。沿途驻驿站,俯察民情,与民同乐,抒怀畅咏。在藤州时,他曾在水月阁上讲学一个月之久,溯绣江一路而上时,受沿途美景所染,还吟下《藤州即事》、《金鸡岩》、《双竞驿》、《窦家寨》等诗作,并留传至今。我们刚才讲过的有关他到道家的一段故事,便是他行踪里的一段插曲。
+
  解缙一生当中,最大的成就,也是他最杰出的贡献就是主修编篡了世人皆知、影响深远的《永乐大典》一书。
+
  《永乐大典》可以说是我国一部大型类书,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是明成祖敕命解缙主篡而成的。全书于永乐元年(1430)开始编篡,至永乐六年(1436)编成,参与官员3000余人,正文22877卷,凡例和目录60卷,装成11095册,每册高1尺6寸,宽9寸5分,总字数约3.7亿字,黄绢硬面,全为宣纸书写,每页8行,每行大字15字,小字30字,十分规范工整,保存了我国上自先秦、宋元以后的佚文秘典,下迄明初的各种典籍资料达8000余种,除了著名的经史子集,还有哲学、文学、历史、地理、宗教、医卜等各类著作,包罗万象。初时才有一份,后又抄录成正副两套,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比著名的《不列颠百科全书》成书年代早了300多年,极为珍贵。可惜,《永乐大典》正本在明末李自成入京火烧“文渊阁”时被毁,副本散于清咸丰年八国联军入京之时,大部分被焚烧毁灭,部分被掳走,让人痛心。中华书局经多年在民间、海外征集,辑成730集,于1960年影印保存,但还不到全书的百分之一。
+
  所以,为了纪念这位旷世奇才,也为了纪念他对道家的眷爱道家村民便自发捐款,自己设计,建了这座解缙亭。
+
  (街口排桥)
+
  大家看到前面横跨思罗河的那条木排桥了吧?它被称作“街口排桥”,又叫“街排桥”,这样的横跨已有千年历史,是古代驿站所创设。古时是在十几条大竹筏上横铺木板架设,宽四尺,用铁链连结成桥,方便两岸乡民行走,及行旅、驿马飞驰。由于这里几乎每年都有洪水上涨,迅猛时,洪水常把木桥冲跨,但每次村民都是过后用木排重修,除了不再用铁链连结外,几乎都保持着千年来的风貌。别看这座桥看起来有点单薄,但是,村民们都胆大心细,每天过桥,摩托车也照开不误。大家等会也尽可到上面走走,遥想一下千年前,古人在此行走时的情景。                                          
+
  (道家驿站)
+
  上了道家村码头,我们的漂流就算结束了,我们的双脚也正式走在了道家这个千年古驿站。我们前面提过,道家村是历史名村,自隋唐窦圣封司设窦家司,历朝均在此设立驿站,传递皇帝政令,接待来往官员。只是非常可惜,很多古时的建筑都在历史的洪流中被毁了,但隋唐时的护城河仍环绕整个道家自然村,唐时的通济桥、清时建筑福隆庄仍保存完好。
+
  (古码头)
+
  现在,我首先带大家看看当年水上丝绸之路的古码头,这条用丹霞石铺就的码头,就是当年的古驿站,走在上面,我们仍能感受到当年道家的辉煌与历史的沧桑,曾经,多少官员、商客、文人都在这里进进出出,上上下下啊,可是,一切都已经烟销云散了,散在了历史的长河里。大家走在上面,有没有一种发古之幽思呢?
+
  (蟋蟀墓)
+
  大家再往前走,这座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解缙亭了,大家先到里面参观一下吧。
+
  解缙亭旁边有一座蟋蟀墓。为蟋蟀立墓,这是很少见的,有什么典故呢?大家请看一下墓碑。
+
  (鸡母社)
+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座神社就是道家村的鸡母社。
+
  上古人类时,因为生产力低下,所以,都以氏族为体,以母为本聚居,各氏族、部落又有自己崇拜的图腾,而且各部落“立社尊一体,集会鼓同心”,即成社会。由此,华夏聚居村寨不拘大小,必立社推崇一物而祭祀之,这大概就是我们中国农村,村村都有社的来由了。
+
  鸡母就是母鸡,道家村的社名取为“鸡母社”是有讲究的。老子《道德经》里说:“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而且,《天演论》里也有这样的著述:鸡母乃物种之原,“鸡生蛋,蛋生鸡”,元原繁衍,与天地永恒,吉祥之极也。而道家人也认为“鸡有五德”,所以,以鸡母为图腾,立社而拜之。
+
现在,我想考考大家,你能说出鸡母有哪五德呢?
+
  大家都说得不错,都挺有意思。鸡母的五德在道家村其实有两种说法。一种是:鸡头戴冠惟文,足长距惟武,敢斗敌惟勇,食相呼惟仁,夜守时为信,有文有武,有勇,有仁,有信,故而为五德。还有一种说法是:鸡母多嗣、勤劳、勇敢、爱儿、护食,所以有五德。不管是哪种说法,都表达了道家人对仁、义、礼、智、信的尊崇。
+
  相传,道家的“鸡母社”初建于隋朝,当时的土著人窦始在石表山上立窦家寨,敬奉鸡母,祈求昌盛繁荣。后从山上迁于两河之岸,开垦田园,耕种养畜,鸡母社也跟着迁到牛鼻石社塘山。到明朝,社坛上的鸡母石像,展翅飞于思罗河边窦家司北面临江石壁上,村民无不惊异,认为是大吉大利之兆,而且看到那里确实环境清幽,榕树婆娑,十分灵气,村民们就把鸡母石像移到此,置坛立社祀之,并正式取名“鸡母社”。自此,每年立春后五戊的春社,村民都要到此祈求风调雨顺,社会清平;立秋后五戊的秋社,村民又在这里,祈求五谷丰登,人畜兴旺。每逢农历二月二的社日,村中长老就会召集各户坊丁到社山这里开会,议论当年农事、要事,决议执行,并举行祭祀活动,活动结束后,就开社宴,吃社粥,分社肉,唱山歌,场面非常热闹喜庆。
+
大家看到现在鸡母社两边的长板条,就是村民举行祭祀活动,开社宴时用的。
+
  (阿雄屋)
+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幢房子可能感觉与村里其它的泥房子不太一样。它就是2008年中央电视台要作为全国建国50周年重点献礼所拍摄的电影《绝密1950》的拍摄点之一。
+
  故事里的一个主角叫阿雄,这个屋子就是阿雄的家。大家现在就到里面参观一下,感受一下当时拍摄的场景吧。
+
  (护城河)
+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处水塘可不是鱼塘,它就是驿站千百年来留下来的护城河。
+
  护城河一般是指引水注入人工开挖的壕沟,属于人工河,作为城墙的屏障,它一方面维护城内安全,另一方面阻止攻城者的进入,这是古人在防御手段上对水的妙用。纵观历史,凡建都、建城的地方,一般都有护河。
+
  道家的这条护城河相传是在隋唐时筑的,现在已经有1800多年的历史了。护城河的东、西两边原来还筑有炮楼的,现在只能看到一些楼基了。
+
  (福隆庄)
+
  福隆庄是杨家的祠堂,从它的建设风格可看出它属于清代建筑,虽然年代已经比较久远,却仍保持得比较完好。福隆庄属三进式建筑。每一进门楼上面的阁楼是古时的戏楼,第二进是族人平时集会议事的地方,第三进为“四知堂”,是供奉杨姓祖先的地方。
+
  (介绍过膛石)
+
  大家现在来看看这两块大石,它们叫过膛石,你能猜出它们是干什么用的吗?
+
  还是让我来为大家揭晓吧。大家看到石头两边的凹槽吗?这是这为抓手用的,古时练武的人想考武状元,必须臂力过人,他们要用手抓起这两块大石,并能伸直双手把它们举过胸膛,就算过关,所以,这两块石头部就被称为过膛石了。大家猜这两块石头有多重?一块是  斤,一块是斤,大家试试看,你能提起来吗?
+
  (介绍祠堂内的大刀)
+
  大家再来看这把大刀,相信大家也猜出来是练武用的了,这把刀有 斤重,原来那把已经在 时被毁了,这是后人重铸了一把相同重量的放在这里,以作纪念的。
+
  (介绍四知堂)
+
  大家猜“四知堂”是哪四知?对,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关于“四知堂”是有一段典故的。说的是汉代的杨振公曾当过教师,当了高官后,提拔了他的一个学生当官,学生连夜送来10两黄金搭谢,被杨振公拒绝,学生认为他不说出来没人知道,杨振公便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能说没人知道呢?”村里杨族后人为了纪念杨振公,并铭记振公廉洁奉公,传扬他清节长存的精神便建立了这座“四知堂”。其实,全国凡是杨家的祠堂都有“四知堂”,反过来,只要看到“四知堂”,不用问,必定是杨家的祠堂。不知大家是否留意到四知堂屋檐的倒置的莲花瓣雕刻,出污泥而不染的莲花代表清廉,所以杨家人特别推崇。
+
  (从福隆庄出来,走往江边竹林,介绍窦家司传奇)
+
  前面我们介绍过,窦圣封司是有一段传奇故事的,说的是唐代天宝年间,在这里的鹿坡岒有一个叫窦圣的四岁小男孩,长得眉清目秀,聪明伶俐。由于父亲早故,随母亲过着清苦的生活。一天,一个精通堪舆的地师到附近游山寻穴,见天快黑了,就到窦圣家借宿。地师见窦圣长得堂堂正正,灵气得很,还很有王者之气,就对他的母亲说:“鹿坡岭上延峰之阳有一穴宝地,我现在把它点给你,葬这小孩父亲的骨骸,将来你家孩子必然大富大贵。”窦母听了,深信不已,就按地师指点的去做。地师又嘱咐窦母说:“两年后坟前竹长,培其土,阳气益盛,你家必大贵矣!”
+
  第二年清明时,窦圣跟着母亲去给父亲上坟烧香,母子俩刚把香烛点燃,谁知一阵大风吹来,坟前的青竹被风吹倒,竹梢一扫,就把香烛给扫灭了,母子俩只好把香烛扶好,重新点燃,谁知,刚点燃又是一阵风,竹梢又把香烛扫灭了,再点,再扫,如此几次,窦母不由怒火中烧,一把扯住那些竹梢,用刀一砍就把它们砍断了。就在刀落竹断之时,天地间突然狂风大作,天昏地暗,窦圣跟着竹子一齐卷到了空中,等狂风过后,窦圣已经不知所踪。窦母见此,吓得嚎哭不止,这时,那位地师又出现了,安慰她说:“你的儿子现在已经到了京城,在皇家御花园里受皇帝宠爱呢,他日,他一定会带你去享福的。”窦母长哭不已,说:“我不想去京城享什么福,我只想要我的儿子。”地师听了,叹了口气说:“你要是想你儿子回来,明年重阳的时候,你将坟前的青竹烧了,你的儿子就可以回来了。”
+
  话说窦圣被狂风一吹就吹到了京都御花园,当时皇上与皇后正在赏菊,看到有一个清秀的孩童跌坐在菊丛中,皇上很惊诧,便问他是什么人,为什么会在这里,窦圣便说:“我叫窦圣,是鹿坡岒人,被大风吹到这里的。”皇上再问,得知他还有个母亲,可是其它事情,小窦圣就怎么也答不上了,毕竟他还只是个5岁的小孩子。皇上见他长得可爱,又很伶俐,自己又没有太子,便决定把他留在身边,教他读书,让他学习宫庭礼仪等。
+
  窦圣很聪明,什么东西都是一教就会,而且,人也乖巧,皇上、皇后和大臣们都很喜欢他。
+
  过了一年,正值重阳节,皇上与皇后携窦圣和诸臣一起到御苑西岭登山赏景。游兴正浓时,窦圣突然头疼滚地,闹着要回家见母亲。皇上连忙叫来太医,可奇怪的是,所有的太医都来看诊过了,就是找不到病因,给窦圣吃了不少镇痛药也无效,窦圣还是双手抱头,哭闹头疼,口口声声要回鹿坡岭见母亲。窦圣天天如此,寝食不安。这样过了一个多月,皇上派出查实窦圣身份的六部司员回来了,禀奏皇上说:“窦圣是岭南苍梧郡镡津鹿坡岭人,只有老母在堂,父亲葬在鹿坡岭扬幡地,去年在坟前拜祭,竹扫香烛,被狂风摄走,其母日夜思儿,听说有地师指点,只要在坟前焚竹,她的儿子就能回去。”皇上一听,心里就明白了,看来窦对的头疼是与其母焚竹有关了。这边窦圣得知母消息,头竟然立时不痛了,于是,他马上跪下,对皇帝、皇后说:“多蒙皇上、皇后宠爱教育孩儿,恩重如山,孩儿没齿难忘,长大一定为皇上效劳。”皇上、皇后见窦圣情义好,孝心重,虽然内心舍不得,但还是有意让他回乡见自己的母亲,可是又不好让他空手回乡,就一心要封他一个官职。但无功如何封?皇上想来想去,就命总管太监将各式御封印信的金龙玉盘托出,让窦圣自己从中领一个。窦圣跪谢皇恩后,就来到金龙玉盘前,拿起了最大的那块金印。窦圣不知道其实印越大官职越小,所以他拿的只是一方地方小官的印信。皇上本想封他大点的官职的,但现在也不好说什么了,就命掌印司马上加刻“敕封布政司理窦圣印”几个字,并命六部各派一名司员护送窦圣回岭南省母,并择地立司行使职事。
+
  六名司员遵从皇命,便和窦圣择日启程,从京城下漕道过长江入漓水上西江进北流河,至思罗河口登岸。六位司员看见此处两河交汇,群峰围绕,如磐金汤,在村民口中,他们又得知此处叫古寨,对岸叫古访,觉得这里是个好地方,一致赞赏定该处为司署驻地,在此建窦家司署衙。之后,又飞布告示镡津(藤州)、铜州(容州)、苍梧、北流四县为窦家司辖地。一切安排就绪后,六位司员又陪窦圣回鹿坡岭祭父,并把他的母亲迎回司署理事。
+
  由于窦圣年龄幼小,就由六位司员和他母亲一起帮他协理政事。窦圣得过皇上教化,也懂得为官清正廉明,重赏轻罚,重教化,感愚顽,兴水利,减赋税,所以他在任期间,风调雨顺,两河人民安居乐业,丰衣足食,一派清平景象。
+
  窦圣年渐渐长大之后,更加勤政,治理四县以仁德教化南蛮土著,兴学除弊,民风淳朴,声威远震,匪盗绝迹,一切归于皇化。他做司官一共做了六十多年,最后累死在署衙里。他死后,六位司员赶回京城,奏闻皇上,皇上念其政绩和德泽,就特地下诏封他为“敕封护佑大皇窦圣爷”,并命人立庙塑像于窦家司衙街上。庙里的刻匾上写着:“护佑大皇庙”几个字,后来,后人又在庙里塑六位司员像在两侧,以崇德扬威,受人景仰。
+
大皇庙历代香火不绝,历经宋元明清四朝,周边各州、县的人都常来此祭拜。
+
  窦家司自窦圣封司后,历代袭荫,至元朝后才由他姓继任。至明正统年间岑溪人要求把司衙迁到三眼堡(今三堡),并集资兴建司衙门,但原来的印信刻的是“皇帝敕封窦家司”,无法更改,于是就另外刻了个印信,刻上“三眼堡窦家司”几字。等司衙建成后,一帮人就大兴其鼓地择日迁署,谁知,司官刚上任坐堂,就头痛不止,连官戴也滚下台阶。一连三天都这样,司官只要一上堂,一坐下来,就会马上头痛不止,司衙里其它人都惊骇万分,民众也是一片哗然,都认为这很不吉利。最好,众司员只好簇拥司官乘船返回原窦家司署衙行使职事。很奇怪,司官回到窦家司掌事,头痛的事一次也没发生过。
+
  但是,后来因社会动荡,窦家司衙最终被毁,这个印也随之失踪了,究竟现在在哪,传说就是思罗河里“狮子含印”的那块方印了。
+
  (竹林)
+
  好了,现在我们已经漫步在清幽的竹林里了,这里给人的感觉永远都是很闲适、宁静和惬意的,要是早上,仍有雾气缭绕,阳光又从竹叶的缝隙里漏下来,金光微浮,云雾飘缈,更是写意。
+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种竹子叫篙竹,南方多竹,有人住的地方必有竹,连苏东坡也说过,“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可见,竹子不但在寻常百姓家深受欢迎,就是在文人雅客那里,也是很有地位的.人格化的植物是中国文人人格的象征。竹,与松、梅一起被称为“岁寒三友”,与梅、兰、菊一起被称为“四君子”,是中国文人画的传统题材。竹的外形纤细形美,四季长青不败,象征年轻;竹节毕露,竹梢拔高,被喻为高风亮节。竹的特征弯而不折,折而不断,象征柔中有刚的做人原则;竹子空心,象征谦虚。同时,竹节与节之间空心,是使人联想到“五蕴皆空”,充满禅机,是佛教“空”和“无”的象征。竹叶发出的飒飒声,又似乎是神灵呼唤的信号。在竹林下禅思,是灵修体验旅游最好的去处:微风吹过,万竹摇空,滴翠匀碧,顿觉心灵澄澈,说不定你也能悟出“不是风动,不是竹动,仁者心动”的意境。
+
  当年郑板桥就因“衙斋卧听箫箫竹”而“一枝一叶总关情”,因“四十年来画竹枝”而独臻“胸无成竹,浓淡疏密,短长肥瘦,随手写去,自成格局”,而至“无法而至法”的境界。晋时还有“竹林七贤”,唐时又有“竹溪六逸”,爱竹如斯,可谓不一而足。大家还记得张艺谋拍的《卧龙藏虎》里竹林里那些精美的片断吧?所以,在这样的竹林里行走,大家尽可以轻松感受,尽情想像,完成一次美妙的心灵之旅。
+
  大家见过竹子开花吗?看,这就是了。我们都知道,竹子开花了,它的生命也就走到尽头了,所以,平常是很难看到竹子开花的。但在这片竹林里却能常常看到,这些竹子,它们宁可耗尽自己的所有,也要完成一次生命中最美丽的绽放,所以,这里的竹子不但是纤秀柔美的,也是刚烈与忠贞的,
+
  (南方水上丝绸之路——北流河)
+
  大家透过竹林往外看,外面这条清澈的河流就是素有“南方水上丝绸之路”之称的北流河了。北流河又称绣江,发源自北流县塘屏寨乡石成猫村,在藤县县城注入浔江,全长247公里,年平均径流量73.91亿立方米。
+
  大家也许听说过陆上丝绸之路,对南方水上丝绸之路则了解得比较少。其实,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有三条丝绸之路,一是西方陆上丝绸之路,二是东方海上丝绸之路,三是南方水上丝绸之路。早在秦朝统一中国后,为推进对岭南的统治和拓展秦王朝的疆界,秦始皇派兵凿通了灵渠,使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相通,接着又凿通鬼门关,使北流河与南流江相通。这条南方水上丝绸之路便从京都(今西安)沿黄河经漕运溯长江入洞庭进湘水越灵渠,过漓江到现在的梧州,再从梧州溯浔江到藤州入绣江(北流河)达玉林过南流江到北海再通南洋。汉以后,大批的黄金、茶叶、丝绸和瓷器等便是沿着这条水路抵达《汉书》中记载的合浦港,再经海道至东南亚、西亚及更遥远的国度。
+
  宋代因辽、金割据,陆上丝路中断,中国的贸易和文化交流除了通过广州、泉州、宁波等港口外,很大部分沿北流河走合浦港这条路线。《永乐大典》第二千三百四十三卷的《藤城记》中,曾这样记载,“广右之地,西接八番,南连交趾,惟藤最为冲要。”可见古藤州在当时作为交通枢纽的重要,同时,也足以证明作为岭南水道要塞,北流河在南北交往和中国通向海外中所担当的重要角色。同时,历朝的商贾、官员、军旅、流寓的雅士、云游的高僧、赶考的士子……这些人出入北流河,或休整、或留宿、或娱乐消遣,共同渲染着这条河的商业浓度和文化浓度。
+
  由于这条水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官府还在北流河沿岸专门设有驿站,如金鸡驿、双竞驿、道家驿等,驿站还派出团兵到河里巡守护航,在险要处设置关卡,以保障官船、商旅的安全。而这些驿站后来也发展成了商业重镇,人文荟萃,货物奇居,一派繁荣。此外,沿途还曾留下许多名胜古迹,如北流河沿岸在唐代就有三大名阁:容县真武阁,道家观音阁,藤州水月阁。可惜,道家观音阁,藤州水月阁已在历代的战乱中被毁,现在只剩下容县的真武阁了。
+
  北流河的辉煌一直延续到上世纪60年代,随着水路交通的不便,陆路交通的不断发达,也随着几座电站大坝将北流河拦腰截断,这条流转了二千多年的“丝绸之路”,最终归于平静。
+
  (东方狮王)
+
  大家走了这么久也累了,现在,我带大家去看看在国内外鼎鼎大名的“东方狮王”的表演吧。
+
  “东方狮王”狮队是一支震惊国内外的藤县狮队,在2004年7月马来西亚举办的“云顶杯”第六届世界狮王争霸赛中取得了第一名和“世界狮王”、“东方狮王”的称号,为中国舞狮第一次在国外赢得冠军荣耀。
+
  舞狮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据考证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一门集武术、杂技、技巧、体操、舞蹈等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配乐器具简单,通常只有鼓、锣、钗三种。
+
  中国舞狮分为南狮和北狮,北狮一般是雌雄成对出现,狮头上有红结者为雄狮,有绿结者为雌狮。表演时由装扮成武士的主人前领,有时一对北狮会配一对小北狮,小狮戏弄大狮,大狮弄儿为乐,尽显天伦,表演较为接近杂耍。
+
  南狮又称醒狮,舞动时注重马步,主要是靠舞者的动作表现出威猛的狮子型态。狮子的颜色一般多为黄、红、黑三种,俗称刘、关、张,喻三国时代人物刘备、关羽、张飞的忠、义、勇、贤,用这三种颜色的狮子以示对他们的敬崇和对民族精神的宣扬。七彩狮是文狮,黑白狮为武狮,有狮王之誉。舞狮之前通常会举行“点睛”仪式,仪式由主礼嘉宾进行,把朱砂涂在狮的眼睛上,象征给予生命。
+
  “采青”是南狮最常见的主题,“青”用的是生菜,把生菜及利市(红包)悬挂起来,狮在“青”前舞数回,表现犹豫,然后一跃而起,把青菜一口“吃”掉,再把生菜“咬碎吐出”,然后向大家致意,象征生生不息、生机勃勃、生意兴隆、大吉大利等寓意。
+
醒狮在采青过程中要逐一演绎出狮的神态,注重狮的形象表现,要有起、承、转、合,要能借助器材的设计来演绎狮子的喜、怒、哀、乐、动、静、惊、疑八态,表达山、岭、岩、溪、涧、水、桥、洞等意景,要生动传神地体现狮子时而威武勇猛、雄壮威风,时而嬉戏欢乐、幽默恢谐的神态。
+
  藤县舞狮属南派舞狮,“东方狮王”狮队独创的侧空翻下桩、钢线前滚翻、钢线上一字腿,猿猴攀树,探峰攀崖等高难度动作和飞距2.8米、独桩挟腰转体450°绝技,已达到了国家A级狮队最高难度的C级标准,技惊四座,堪称全国一绝。
+
  2006年藤县的舞狮技艺被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
  好,不用再介绍,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东方狮王”的精彩表演吧。
+
  (牛歌戏)
+
  好,看完了“东方狮王”的表演,现在,我又带大家看一段我们本地土生土长的牛歌戏吧。前面我跟大家提过,牛歌戏已被列为广西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起源很早,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据史料记载,秦统一六国后,把“垦卒”征发到古藤县(史称“百越”),他们带来的中原语言与古百越语互相吸收,逐渐形成了一支新的方言——藤县白话。当时的人们就是用藤县白话唱山歌,驱赶牛干活,歌词由驱牛人自编自唱,这是最早的牛歌。到了清朝,有人将歌词进行编纂,初步形成了歌唱的风格,并形成了在春节期间唱春牛的习俗。
+
  经过大约2000年的传承和发展,藤县牛歌戏形成了一套自己独有的戏曲音乐、唱腔艺术和表演程式,言语通俗,以唱为主,念白为辅,演出内容多为民间传说、历史人物事迹等传统故事,有生、旦、净、丑等角色。唱词大量采用丰富形象的群众化语言,用比喻、借代、比拟、夸张、排比、双关等修辞方法,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很受当地群众的喜爱。如请问双方姓名时唱:“犁头冇使是上姓?水底点灯是河明(何名)?”表示后悔为难时唱:“鲤鱼吞着拦江钓,吃时容易吐时难?”比喻难舍难分:“鹧鸪难舍岭头啼,田螺难离田中泥”等等。还有一段传统牛歌戏唱词是这样的:“真好睇啰真好睇,那家女子得咁威;眼似天星眉似月,七星伴月到鸡啼;牙齿尤如绿豆米,讲话尤如鹧鸪啼;腰如黄蜂蛤腿,走走路密密裤拖泥;若是得佢成双对,冇吃三餐冇问题。”
+
  因为牛歌戏源于民间,所以村民在节庆、新居入伙、嫁娶和做寿时都喜欢邀请剧队演出,以增添喜庆气氛。
+
1986年牛歌戏被编入《中国戏曲志?广西卷》,被正式认定为广西地方剧种之一。
+
  好了,不用我多说,戏准备开始了,大家慢慢欣赏吧!
+
  (沙滩公园)
+
  现在,我们一起要去的是沙滩公园,大家看到这片沙滩一定很惊叹吧?确实,在内河已经很难看到这么大,这么纯净,这么漂亮的沙滩了,沙滩公园的游乐项目包括沙滩休闲运动项目、沙滩营地项目、户外集体拓展项目等,如沙滩汽排球、沙滩车、射箭、烧烤、爬铁链、电网、爬杆、沙疗等,另外还有水上乐园项目,如冰山、岩石、土星、蹦床、翘翘板、水上步行球、碰碰船等。
+
  (简介拓展训练来源)
+
  大家也许知道,现在拓展训练在全国、全世界都很流行,它起源于二战期间的英国海军纵队。当时英国船只常被德国潜艇的狼群战术所袭击,落入海中的水手很少能生还。而人们发现生还者中,很少有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却多是年长的水手,而且都有一个特点,落水后他们都是三五成群的就会活下来。为什么会这样呢?后经专家的反复研究,终于得出了结论:原来,当遇到灾难时,年轻的水手很容易被恐惧吓倒,一时慌了手脚,总是想:我完了,回不去了,没希望了,我死定了。心理上的绝望,让他丧失了求生的能力。而富有经验的年长者却能临危不惧,积极地面对现实,调整心理,发挥自身潜能和团队的力量,互相鼓励和支持,最终获救。于是,当时一位叫汉思的德国教育家和他的朋友劳恩斯于1942年创办了阿德伯威海上训练学校,训练年轻海员在海上的生存能力和野外生存技巧,结果在敦克尔克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以说阿德伯威是拓展训练的雏形。二战结束后,很多英国学者从阿德伯威中得到启发,创办了一所叫outward bound,意为一艘小船驶离平静的港湾,义无反顾地驶向大海,去迎接挑战,去战胜困难!就这样,拓展训练逐渐风靡欧洲,1995年进入中国,训练对象由海员扩大到军人、学生、职员等等。训练目标也由单纯体能、生存训练扩展到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
  总之阳光、河水、沙滩、绿色、运动、健康、新颖、刺激、安全,在沙滩公园,总可以找到一个令你激动不已的游乐项目。
+
如果是晚上,还可在沙地上举行篝火晚会,或者支起帐蓬在沙滩上露营,听水声,看月亮,再或者还可以到啤酒屋里去喝酒、唱歌,品尝沙地烤鸡等美食。总之,在沙滩公园,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都能给你带来无限的激情。
+
  好了,我看见我们的一些团友们眼里已经有了一种快乐的冲动了,现在,大家就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尽情地享受沙滩公园给我们带来的乐趣吧!
+
  (游客中心) 
+
  好了,现在我们已经来到游客中心了,相信大家肚子也饿了,大家可以到里面先休息一下,尝一尝我们本地的农家菜。
+
  (石表山寨)
+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将要去的就是神奇秀丽的石表山寨。
+
  石表山寨算是窦家寨的寨中寨了,在秦汉时期已经有人在山上居住,但真正形成规模,并在史上有记载的则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唐初时土著人窦始筑的山寨。现在山上还有岩洞、寨门、古井、土房、炮楼、烽火台、陶片、陡壁等古寨遗迹,让你遥想当年的山寨风情和山寨文化。
+
石表山还是典型的丹霞地貌,海拔296.6米,相对高度256.6米,巍峨雄伟,悬崖峭壁,奇峰屹突。据专家考证,石表山脉丹霞地貌的发育史可以追溯到一亿三千万年前的白垩纪初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石表山经历了无数次的造山运动,和地壳间歇性上升及侵蚀、剥蚀,最后,约在300多万年前形成了现在的丹霞地貌。所以说,石表山是一座既古老又年轻的山。
+
  因为石表山地貌都是由下白垩纪双鱼咀组紫红色砾岩夹粉砂岩及砾状砂岩所构成,所以,山体多呈紫红色,“色若渥丹,灿如明霞”,美丽壮观。
+
  概括地说,石表山寨有四个“特别”。
+
  一是古寨遗迹特别多。石表山上现在还留存有古代土著人窦始筑的窦家寨遗迹,古寨门、古石墙、古城堡、古石井、古瓦片等遗迹仍历历在目。形成在周边县市难得一见的山寨文化。
+
  二是丹霞地貌发育特别好。中国地理学界泰斗、中国丹霞地貌权威专家、中国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研究会终身会长、广东中山大学地理系教授黄进先生曾三次到石表山进行实地考察,盛赞石表山是一座集“雅、幽、奇、险、神”于一体的典型丹霞地貌,并准备把他写的《石表山丹霞地貌》一文,编入其专著《中国丹霞地貌》一书。
+
 
+
  三是山上植被特别好。一般丹霞地貌的山脉植被都比较少,但石表山的植被却特别丰富,覆盖率达70%以上,这在全国都是少有的,目前,仅登山步道旁边的植物种类,经专家鉴定已有98种之多,如油茶、锡叶藤、草豆蔻、野牡丹、桃金娘、野百合等,还未包括山上较偏远地方的植物。
+
  四是山上景色特别美。石表山景色之美自不必说,最突出的一个地方是它“登山不看山”。很多名山景点,当游人登上山顶时,极目四眺看到的往往还是一座一座的连山。石表山则不同,站在山顶往下俯视,看到的却是山下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在众多丹霞景观中可谓独树一帜。
+
  (华表双峰)
+
  大家现在看右边的两座柱形山峰,挺拔俊逸,傲然挺立,形如华表,它们就是“华表双峰”一景了。
+
  (石表大佛)
+
  大家往右边看上面这座山峰,像什么呢?如果你有佛缘的话,一眼就能看出来了,对,它就是堪称世界上最大的天然坐佛的“石表大佛”了。它侧看起来很像一樽慈眉善目的大佛在盘膝端坐,极目南天,垂手表法,普度众生。整个造型都很神似,而且造象大气,剪影雄浑,态度从容,惟妙惟肖。
+
  我们今天开始漂流的时候是在佛子洲,现在刚登山,又有大佛普法,所以,大家都是有佛缘的有福之人啦!
+
  (红宝石)
+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块锥形巨石就是“红宝石”了。我们梧州市素有“宝石之都”的美誉,没想到,最大的一颗“宝石”竟是在我们石表山上呢。大家看,是不是很像一颗遗落在山间的巨大钻石呢?钻石在人们的心目中都是代表着爱情与永恒的,这颗“钻石”亿万年来,不管如何的沧海桑田,世事变迁,都固守在这里,也算是在固守一份对石表山的爱情了。
+
  (在聚宝亭处讲石表山的传说)
+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聚宝亭,大家也有些累了,可先在这里休息一会。
+
  关于“华表双峰”及石表山的来历,其实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传说当年秦始皇在拓宽秦朝疆域的时候,来到了我们道家村一带,看到这里风水特别好,就想把他的宫殿移到这边来,于是就派他的国师在晚上伸手不见五指的时候,运用神力,把远处的很多山赶到思罗河边来,想填平思罗河,扩大筑宫殿的面积,不仅如此,秦始皇还自恃自己是天子,让国师把天庭上南天门外的两个华表也背下来,要立在他准备新建的宫殿门口。于是那天晚上,一群群山被从远处赶来,整个道家村一带地动山摇,这么大的动作把一个人给惊醒了,谁呀?道家的土地爷!他当时就纳闷,怎么回事呀,谁在我的地盘乱动土呀?他从地里钻出来一看,嗬嗬,好家伙,不经本土地爷同意,竟敢拿山来填我的地盘,这还了得?土地爷气得直瞪眼睛吹胡子,于是,捏着嘴巴学起鸡叫来。国师一听,心就慌了,天亮了,他的法术就要失效了,于是,连忙停下鞭子,不敢再赶山了,正在搬华表的两个喽罗听到鸡叫,也是心里一慌,失手就把两个华表掉在了石表山上。国师一看,大功全告废了,心里非常恼怒,举起赶山的鞭子狠狠一抽,就怒冲冲地回去了,结果,他那一鞭子把思罗河边的一块山石一分为二了,就是我们漂流时看到的“神仙峡”啦。两座华表后来就化成了两座山峰,一直矗立在那里,镇守这方山水。现在,两座华表面对北流河而立,从风水学上来说,叫“华表把水口”,必出将侯,所以,石表山整个的都是充满灵气与佛气的,非常适合灵修游哦!
+
  (大福石)
+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块石头叫“大福石”,它其实就是我们刚才看见的“石表大佛”的“佛手”,坐西向东,面江而立,三面环翠。因为远远看去,浑圆隆起的状形很像孕妇高高隆起的腹部,又“腹”、“福”谐音,故而得名,传说摸摸它就能多福、多运,多子、多孙哦。
+
  (百宝袋)
+
  都说“横看成岭侧成峰”,同一块石头从不同的角度看,有不同的发现,现在我们站在这里再看刚才的佛手,就很像弥勒佛随身所携、装满宝物的“百宝袋”了,硕大饱满,形象逼真,令人惊叹。
+
  (空谷传声)(九曲云梯)
+
  现在我们来到的这个地方就是“空谷传声”,它的形成是因为这些丹霞岩体断裂、崩塌及风化、流水侵蚀等作用而形成的一条狭长空谷,因为这里树木蓊郁,环境清幽,如果是清晨或雨后,在这里说话,声音能传到几百米外的山脚、田间,非常神奇。
+
  大家再来看,这面石崖上刻有一首拆字回文诗,现在就要考考大家了,看你们能不能找到规律,把它读对。看来,要破解它还真不容易,现在就让我来揭迷底吧。诗里恰好藏着“象棋、道家、石表”几个字,构思巧妙吧?
+
  现在我们回望一下刚才来时的路,整条登山步道沿着山谷蜿蜒曲折,忽左忽右,九曲回环,如果我们是早上登山,那时雾气飘缈,在其中步行就如若登天云梯了,所以,这里也取景叫“九曲云梯”。
+
  (半山亭)(古寨遗迹)
+
  走到这里,我们已经来到半山了,这个亭就叫“半山亭”,也有人喜欢把它叫做“半仙亭”,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里地处坳口,是山风最好的地方之一,站在飒飒山风中,看山下美景,心随风飘,那感觉真如神仙般逍遥,但现在也只是登了半山,要想看到所有美景,还得继续往上,直到山顶,到时看到的绝美风光,让你陶醉得茫然不知遥北,那才真正是神仙般的享受,所以,到这里估且也只能是半仙了。
+
  这里既地处坳口,又地势险要,所以,这里也正是古时土著人窦始在山上筑寨为王时的军事重地。现在,我就带大家看看当时的古寨门、古堡垒遗迹吧。
+
  (燕窝岩)
+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面丹崖绝壁被称为“燕窝岩”,岩壁上发育有大量大小不一的蜂窝状风化岩穴,因为经常有石燕在上面安家筑巢,留下燕窝,故而得名,是丹霞地貌中难得一见的奇观。
+
  (晒经岩)
+
  “晒经岩”是一座裸露的丹崖,因为常年受流水侵蚀的地方长出了很多黑色的藻类,而未受雨水润湿的地方则保持紫红色的岩石本色,故而形成无数自上而下黑红相间的条带,犹如一条条幡布经书从上到下垂直悬挂,煞为壮观。
+
  岩边因崩塌、风化等作用而形成一组凹凸有致、各具形态的浮雕,远看正像去西天取经的悟空、八戒、沙僧三师兄并排而站,守护着晒在岩边那些神圣的经布。传说此处正是当年唐僧师徒晒经之处。
+
  (黄牛推磨)
+
  黄牛推磨由一块从山间伏起,形似牛头的稍长型岩体及前方一宛如石磨的柱形山峰组合而成,形象逼真,惟妙惟肖。
+
  (灵秀岩)
+
  现在我们走过的地方就是“灵秀岩”,“灵秀岩”是丹霞岩体内倾沿垂直节理崩裂而形成的长形岩廊,左面这块船形大石长约5米,宽约2米,犹如天降神物,横架路边。大家看到的这口古井就是古时寨民留下的。这里看起来虽然比较狭窄,但也因为它比较险要,所以成为古时寨民安居及活动的地方。
+
  (迎客双松)
+
  黄山有迎客松,我们石表山也有,下面这两棵松树姿态苍劲,翠叶如盖,枝干横伸,恰似一对好客的主人,挥展双臂,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彬彬有礼,形态可掬。
+
  (神仙壁)
+
  我们右面的这块岩壁被称为“神仙壁”,它是一处彩岩,因受雨水滋润,丹崖赤壁上生长出许多黑色、灰色、白色的藻类,而呈现为一幅彩色崖壁,崖壁上还发育有许多竖状凹穴,传说神仙常聚石表山,日赏凡间美景,夜隐丹崖神穴,“神仙壁”由此得名。
+
  (飞龙在天)
+
  “飞龙在天”是指石表山北段东侧顶部边缘顺着山势高低起伏,曲折蜿蜒,其跌宕腾挪之势犹如一条巨龙在滚滚祥云中翻腾滚跃,蜿蜒游弋,英姿矫健,气势如虹。
+
  (莲花台)
+
  现在我们所站的位置叫“莲花台”,这里平台空阔,是天然的宝地。站在这里,左可见丹崖叠翠而成的层层莲瓣,前可观远方山峦拥翠,层层叠叠,如涛如浪,下可视北流河曲折蜿蜒,山环水绕,平沙落雁,更有如诗田园错落有致,黄绿相间,美不胜收。民间有首风水留题诗是这样说的:“石表山上一枝莲,莲花莲籽结江边,谁人葬得莲花地,买尽广西万顷田。”能买尽广西万顷田,那是相当富有的啦。其实,从风水格局来看,这里确实是一方灵地。大家看,远处北流河中间那块圆圆的小洲,它对上的位置,正是北斗七星最后一颗星所处的位置,是为“禽星把水口”,非富则贵;近处,北流河刚好在中间缠绕,把两边山峰一分为二,是为“玉带缠腰”,意为官带在身,官运亨通;右边的丹崖叠翠又似“九龙会聚”,这样难得一见的风水格局,让石表山充满灵气,为有福之地,古往今来凡是登上石表山来到这里的人,回去都必定是大富大贵,步步高升的,所以我们各位游客 朋友们,沾了石表山的灵气,得到石表山的福祐,回去以后,也一定是升官发财,大富大贵的!
+
  (五谷丰登)
+
  在我们身边的这块巨石就是“五谷丰登”石了,大家看,它是不是很像我们农家常见的谷仓?五谷指的是稻、菽、麦、黍、稷几种谷物,“丰登”是丰年之意,五谷丰登,多是为了预祝农业丰收,以表现人们在生活上的美好愿望。白居易曾有诗云:“岂伊循良化,赖此幸登年”。
+
  (丹崖叠翠)
+
  现在我们看到的三托悬崖四托松的奇观,就是“丹崖叠翠”了,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主要是因岩层岩性软硬不同而在反岩层倾向一侧的陡峻坡面上,形成了数级陡崖及岩间缓坡,陡崖处因为全为峭壁,所以看起来寸草不生,全是裸露的紫红色砂砾岩,而缓坡地带因为有泥土,所以就长满了翠绿的松树,因而就形成这种“丹崖叠翠”奇观。
+
  (七星伴月)
+
  “七星伴月”是经流水侵蚀及风化作用而形成的七个大小不同的蜂窝状洞穴,中间一个最大,直径约1.5米,其余6个较小,分布在上述大洞周边,犹如众星捧月,蔚为壮观。
+
  (金童石)
+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块石头叫“金童石”,它侧看很像一个活泼可爱,形态可掬的小男童,所以得名。
+
  平常大家看到俊俏可爱的小男孩,小女孩都喜欢把他们称为金童、玉女,在西方举行婚礼时,还喜欢挑选一对金童、玉女托着新娘子美丽婚纱的裙脚,一起步入教堂,表达美好的祝愿。其实,关于金童、玉女,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呢。
+
  传说还在三界(天界、魔界、人界)时期,天界有一对金童玉女,金童聪明正直,玉女美丽善良。那时的玉皇大帝喜欢冰天雪地的洁白和宁静,于是人间到处都是冰天雪地,人界生活苦不堪言。当时,天界神仙在自已的诞辰日是可以下凡的,而农历正月十五日正好是金童的诞辰日,于是,这一天金童就下凡到人界,帮助人们融化冰雪,拓荒播种新一年的希望。玉皇大帝看到人间大部分地方冰雪消融了,洁白和宁静在被破坏后十分震怒,令天兵于第二年正月十五日冰雪融化,大地复苏时到人间放火,要把人间烧光。美丽善良的玉女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趁农历闰十月二十九日玉女自已的诞辰日下凡,把天帝要火烧人间的消息告诉了金童和百姓。百姓听说了这个消息,吓得不知如何是好,惶惶不可终日。金童和玉女商量出个法子:在正月十五这一天,每户人家都挂起红灯笼,放爆竹。这样一来,天界就会以为人界已经起了大火,自己烧起来了。人们认为是个好办法,正月十五这一天人们照计行亊,搞得人界红红火火,爆竹声声。到了晚上,玉皇大帝往下一看,发觉人界一片红光,还真以为人界由于破坏了冰雪,自己燃烧起来了,便停止了委命天兵放火。于是人们保住了生命和新一年的希望。金童和玉女从此便留在了人界至今,按着各自诞辰轮回。
+
  后来金童在人界不同时代还做过人们的领袖(伏羲、尧帝、混元皇帝、西子帝君、门神户尉、佑圣真君、正一靖应真君等),玉女相应做了金童的帝后、爱妻(女娲、散宜氏、朱仙姑等等)帮助金童一起造褔人界。人们为了怀念金童和玉女,从此每年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红灯笼、放爆竹来纪念。
+
  (滴水岩)
+
  “滴水岩”的千仞危崖如天工神斧砍削而成,奇崛挺拔,傲骨铮铮。因岩石中富含铁、钙等矿物质,每年降雨都被岩层洞穴大量吸储,所以高岩上常年滴水如雨,飞流泼洒,并在下面形成了一个小潭,潭水清澈,水质甚佳。因为这里地方空旷,而且用水方便,所以,这里也是古寨民的生活区,在这里用水、弄厨、集会等。
+
  (银珠挂壁)
+
  滴水岩上这条从石缝中倾泻而出,凌空而降,犹如白练垂空,珠帘倒挂的飞泉,被称为“银珠挂壁”,像这样的小泉、飞瀑在石表山比比皆是,经常能看到。
+
  (高秀岩)
+
  现在我们来到的这个地方叫“高秀岩”,很看起来很壮观吧?它是由差异风化及山坡崩塌、后退而成的一条长400余米的岩廊。据《藤县志》里记载,曾经有一个姓欧的年轻人在这里用功苦读,后来,不负有心人,高中了秀才,所以,这里被称为高秀岩,也有人称“欧秀岩”。
+
  廊内的这尊大佛虽然看起来塑得不是很精细,但是,他是道家村的村民自己捐钱,自己动手,很有诚心地塑起来了,所以,也是比较灵验的哦,大家不妨也拜一拜。
+
  高秀岩的位置也很险要,易守难攻,而且空旷,所以,这里是石表山寨寨民聚居、议事的地方。现在,这里的古井,古寨门、古城墙、古炮台等遗迹仍保存完好。
+
  (长岩飞瀑)
+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条飞泉便是“长岩飞瀑”了,它从高秀岩高峻的岩壁上飞泻直下,犹如悬布锤炼,万斛珠玑,飞花溅玉,煞是好看。如果是下雨的时候来,水势变大,更为壮观。
+
  泉水流到的这口古井跟前面我们见过的灵秀岩的古井一样,都是古寨民凿砌的,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在井沿边还有两个深陷的脚印?传说这两个是神仙脚迹,说的正是当年天上的棋圣和道家老人下棋的故事。当年,他们一个坐在石表山上,一个坐在北流河对岸的马鞍营上,以北流河为楚河,以山下田园隆起的小山丘为棋子,日夜开战。累了,就到神仙壁里休息,渴了,就到这口古井里喝一口水,然后继续开战,直至分出胜负为止。这两个脚印便是棋圣来这里喝水时留下来的。
+
  好了,再走过去就是赤壁长廊了,高秀岩其实也是赤壁长廊的一部分。大家看到没有,在转角处我们头顶的岩石和我们脚下的岩石上都有几个凿洞,猜猜,是怎么回事?它就是古时凿开用来安装寨门木条的洞。这里位置狭窄,仅容一人通过,里面是峭壁,外面是悬崖,所以,在此筑起寨门,可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了。
+
  (天牢硕鼠)
+
  现在我们看前面一块从绿树掩映的山体中横空而出的三角形岩石,是不是很像一只关在天牢的硕鼠,正从牢缝中艰难探出脑袋呢?对了,这就是“天牢硕鼠”一景啦。所以说,贪婪的人就像这硕鼠一样,是没有好下场的。
+
  (赤壁长廊)
+
  现在我们来到的这个地方就是 “赤壁长廊”。从地理学角度来说,这是一座典型的额状洞,由一层倾向302,倾角20°的紫红色砂砾岩经风化、崩塌而成,宽400余米,洞口高约3—5米,洞内缘高1—2米,连贯高秀岩等岩,长达1000余米,扁长空旷,色若灿霞,蔚为壮观。这里也有古城墙、古寨门等遗迹,洞外岩壁无数蜂窝状洞穴形成“满天星斗”,洞口对出处则青树翠蔓,争荣竞秀,鸟语花香,是古寨民聚居之地。
+
  (灵猿观天)
+
  我们现在所仰视的这座山峰就是石表山的标志景点之一“灵猿观天”,它是一座坐西向东的山峰,因岩层有相对软硬之分,经差别风化后,沿岩层形成硬凸软凹现象,从南仰望,整座山峰的轮廓恰似一灵猿在翘首东望,极目远眺,目光深邃,似在凝神静听远古的呼唤,又似在与天空做着智者的对话,神形毕肖,妙趣天成。
+
  (下山,回到景区游客中心)
+
  各位朋友,我们的石表山休闲景区之旅到此就结束了。现在,我们将坐车回去,非常感谢您对这方山水的亲近,也感谢您对我们导游工作的支持,我们希望您把快乐带走,把记忆留下,同时,也请您把石表山的祝福带给您的家人和朋友。最后,祝大家在回程途中愉快、吉祥、如意!
+
  
 +
  明属梧州府,洪武二年(公元1369)九月,省镡津县入藤州。十年5月降州为县,始名藤县。
  
 +
  清藤县属梧州府。
  
 +
  民国初废府设道,民国二年(公元1923)二月,藤县属梧州道,七月设设郁江道,属郁江道。三年(公元1924)六月郁江道易名苍梧道(19年改名苍梧民团区),藤县属之。民国二十三年三月,属梧州行政监督区,二十九年四月改为梧州行政督察区,区治梧州市,藤县属之,至解放。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属广西省梧州专区。1951年7月,梧、郁专区合并改名容县专区。1958年7月,恢复梧州专区,属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专区;1974年11月,改名梧州地区;1997年属梧州市。
  
 
== 地理 ==
 
== 地理 ==
第459行: 第208行:
 
  藤县是较早接受中原文化,经济文化开发得比较早的县份,是广西历史文化积沉深厚的大县之一。
 
  藤县是较早接受中原文化,经济文化开发得比较早的县份,是广西历史文化积沉深厚的大县之一。
  
  汉代大将军马援、唐代大将军李靖、佛学鉴真大师、诗人宋之问,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苏辙、秦少游,明代主持编写《永东大典》的大学士解缙等文武官员、骚人墨客曾到过藤州,留下不少胜迹和诗词文翰。他们怀念藤州,歌颂藤州胜景,民风民俗,丰富了藤州的历史文化底蕴,引领了中原文化的南移,对南方的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县城曾有八贤祠贡奉唐朝大将军李靖,诗人李白、宋之问,北宋苏轼、苏辙,词人秦观,及书法家黄庭坚、南宋吏部尚书李光等经过藤县的名人。
+
  [[汉朝|汉代]]大将军[[马援]]、[[唐朝|唐代]]大将军[[李靖]]、佛学[[鉴真]]大师、诗人[[宋之问]],[[宋朝|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苏辙]]、[[秦少游]],[[明朝|明代]]主持编写《[[永东大典]]》的大学士[[解缙]]等文武官员、骚人墨客曾到过藤州,留下不少胜迹和诗词文翰。县城曾有八贤祠贡奉唐朝大将军李靖,诗人[[李白]]、宋之问,北宋苏轼、苏辙,词人[[秦观]],及书法家[[黄庭坚]]、[[南宋]][[吏部尚书]][[李光]]等经过藤县的名人。
  
  藤县曾有光华亭、江月楼、孔庙、李卫公祠、水月阁等亭、楼、庙、阁30多个。 现有龙母庙、浮金亭,纪念苏东坡的访苏亭,纪念冯京的三元亭、袁崇焕宅基地和纪念碑、纪念太平天国四王的四王亭、太平镇二帝与义学庙、都坡文昌塔、福隆庄、东养民居、授三公祠、朱家宗祠、菊魁亭、山伯和英台庙等古迹。
+
  藤县曾有光华亭、江月楼、孔庙、李卫公祠、水月阁等亭、楼、庙、阁30多个。现有龙母庙、浮金亭,纪念苏东坡的访苏亭,纪念冯京的三元亭、袁崇焕宅基地和纪念碑、纪念太平天国四王的四王亭、太平镇二帝与义学庙、都坡文昌塔、福隆庄、东养民居、授三公祠、朱家宗祠、菊魁亭、山伯和英台庙等古迹。
  
 
  藤县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10多处,战国兵器铜钺、汉代四神规矩镜,代表中国铜鼓八种类型之一的国宝东汉冷水冲铜鼓、东汉南北朝古龙窑址、南朝古墓、鸡谷山隋猛陵墓、国宝唐代瑞兽鸾鸟葡萄镜、唐代灵济寺与园雕石佛,可与同期景德镇瓷器媲美神秘湮灭的宋代中和窑瓷器、重修李卫公祠碑等重要的文物古迹。
 
  藤县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10多处,战国兵器铜钺、汉代四神规矩镜,代表中国铜鼓八种类型之一的国宝东汉冷水冲铜鼓、东汉南北朝古龙窑址、南朝古墓、鸡谷山隋猛陵墓、国宝唐代瑞兽鸾鸟葡萄镜、唐代灵济寺与园雕石佛,可与同期景德镇瓷器媲美神秘湮灭的宋代中和窑瓷器、重修李卫公祠碑等重要的文物古迹。
  
  自宋代和元朝以来就负盛名的东山月夜、石壁秋风、赤峡晴岚、剑津春涨、鸭滩霜籁、龙巷露台、登屿耸环、谷山列障的藤州八景被收入明代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中。宋代绍圣四年(1135)至清嘉庆21年(1817)700多年间,留下吟咏藤县的诗词有100多首。  
+
  自宋代和[[元朝]]以来就负盛名的东山月夜、石壁秋风、赤峡晴岚、剑津春涨、鸭滩霜籁、龙巷露台、登屿耸环、谷山列障的藤州八景被收入明代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中。宋代绍圣四年(1135)至清嘉庆21年(1817)700多年间,留下吟咏藤县的诗词有100多首。  
  
  藤县得浔江、绣江之秀,群山之灵,历来人才辈出。古代曾出了状元1名,进士22名,举人233名。古代有在西江流域、粤港澳流传甚广,有功于国、有德于民,以“利泽天下”为最高理想受万民敬仰的龙母;唐有广西第一名进士李尧臣(唐太宗赐其里门为“登俊”);五代有志气高洁的诗人陆蟾;宋代有被仁宗皇帝赐名“明教大师”的中国著名高僧契嵩、“三元及第”状元冯京;明末民族英雄、爱国名将、军事家、兵部尚书、督师袁崇焕;清代有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四王李秀成、陈玉成、陆顺德、李世贤,著名诗人苏时学;现代有抗日名将石化龙、革命骁将解放军琼崖纵队副司令员李振亚,史志学家、原广西人民政府副主席、广西政协副主席莫乃群等。
+
  藤县得浔江、绣江之秀,群山之灵,历来人才辈出。古代曾出了状元1名,进士22名,举人233名。唐有广西第一名进士[[李尧臣]]([[唐太宗]]赐其里门为“登俊”);五代有志气高洁的诗人[[陆蟾]];宋代有被仁宗皇帝赐名“明教大师”的著名高僧[[契嵩]]、“三元及第”状元[[冯京]];明末民族英雄、爱国名将、军事家、兵部尚书、督师袁[[崇焕]];清代有[[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四王[[李秀成]]、[[陈玉成]]、[[陆顺德]]、[[李世贤]],著名诗人[[苏时学]];现代有抗日名将[[石化龙]]、解放军琼崖纵队副司令员[[李振亚]],史志学家、原广西人民政府副主席、广西政协副主席[[莫乃群]]等。
  
  全国诗词之乡 中华诗词学会授予藤县“全国诗词之乡”光荣称号——这是广西第一个县级诗词之乡。授匾仪式上,同时展示12月19日国家人事部、文化部授予藤县文体局获得的“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的荣誉。
+
  中华诗词学会授予藤县“全国诗词之乡”称号——这是广西第一个县级诗词之乡。
  藤县是广西历史文化积沉深厚的大县。广西第一个进士出自藤县,传说唐李白过赤峡时曾赋诗《紫藤树》。宋苏东坡被贬过藤州呤有《浮金亭戏作》,“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少游在《光华亭》诵《好事近》一词,留下“西风吹泪古藤州”的千古绝唱。明大学士解缙咏《窦家寨》,描绘窦家古驿站“豆蔻花开鸠乱鸣”的春天美丽景色。古往今来,藤邑乡野吟诵、创作诗词对联蔚然成风。2007年藤县诗词学会成立后,我县提出创全国诗词之乡的计划。
+
  两年多来,在县委、县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全县积极开展诗教活动,诗词入校园、进乡村、进机关活动蓬勃开展。到今年9月份,藤县的诗词之乡创建活动到了水到渠成的时候,中华诗词学会的顾问梁东、钟家佐等专家到藤县进行创建验收工作。认为藤县在创建“诗词之乡”工作中,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弘扬中华诗词传统文化,为创建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突出成绩。经考察藤县已符合中华诗词学会《关于诗词之乡(含县、市、区)评定标准》,9月2日中华诗词学会发文授予藤县“诗词之乡”的称号。
+
  中华诗词学会顾问梁东先生,中华诗词学会顾问、广西诗词学会会长钟家佐,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积卓,县委书记、县长何棠,作家程鹰等专家和领导,在授匾仪式上讲话。他们对藤县获得“全国诗词之乡”称号后,如何继续发扬诗词呤诵这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繁荣文化事业提出了殷切期望。
+
  
悠久的历史,让藤县呈现出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风韵,也让藤县的文化底蕴显得十分厚实。“藤县依托和挖掘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通过抓硬件、促软件、抓重点、创特色,使文化建设亮点频闪,多项文化项目获得国家、省级荣誉称号。”县长黄东明如此评价。
+
  藤县的舞狮技艺古已有名,全县共有民间狮队100多支,遍布全县城乡和广大农村。舞狮技艺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这其中首屈一指、知名度最高的,当属舞狮技艺。藤县的舞狮技艺古已有名,是一项男女老幼都喜爱的群众文化。目前全县共有民间狮队100多支,遍布全县城乡和广大农村。藤县狮队自2004年在马来西亚夺得“世界狮王”与“东方狮王”的称号后,又多次在国内外各类舞狮比赛中夺冠,并代表中国多次赴境外进行文化交流专场表演,所到之处,均受到当地民众的热捧。今年8月,狮队又参加了上海世博会广西馆活动周的巡游及庆典演出。美国、马来西亚、墨西哥等国家,以及我国的台湾、香港等地区的爱好者更是慕名而来,到藤县参观学习和交流舞狮文化。“东方狮王”已成为藤县对外文化交流的一张重要名片,舞狮技艺去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如今“东方狮王”文化品牌在全国乃至国际舞狮界已有较高的知名度。
+
  在藤县,除了舞狮技艺外,牛歌戏也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艺术,是浔江流域和北流河流域等白话地区不可多得的稀有的优秀民间艺术,1986年牛歌戏被编入《中国戏曲志·广西卷》,正式认定为广西的地方剧种之一。2006年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藤县对这项民间文化艺术高度重视,拨专款10万元对其进行挖掘和整理,扶持成立民间艺术团,推动了全县牛歌戏的发展。全县有民间专业团队3个,村级业余牛歌队10多支。牛歌戏的再度发展,对传承和发扬藤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扶持牛歌戏这一特有的地方文化产业项目,藤县有关部门在组织牛歌戏演出的同时,扶持商家生产正版牛歌碟,现已发行正规出版的牛歌戏光盘100多万张。目前,该县几乎每家每户都购买牛歌戏光盘观看欣赏。
+
  此外,藤县还发掘、培育了龙母文化、水上民歌、木偶戏、斗蟋蟀、斗鸡、八音、采茶戏、木面筛等一批特色民间文化项目,在群众中产生较大的影响。每年通过春节、元宵节、二月二、三月三、端午节、乞巧节、舞豹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以及龙母诞、文武二帝庙会、英台庙会等各种民族传统节庆,举办各种风格鲜明、特点突出的民间文化活动,使其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
  
  '''藤县牛歌戏''' 牛歌戏据传发端于藤县象棋镇道家村。相传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交趾郡的徵侧姐妹造反,自立为王。第二年,光武帝刘秀拜马援为伏波将军,发兵南征交趾徵侧、徵腻之叛,后至藤州(今藤县)分兵两路,一路沿浔江溯流直上邕州(今南宁市),至古万寨(今扶绥县)、崇左前往;一路沿北流河而上北流,出钦州、防城前往。沿北流河这一路,兵至窦家寨,遇山洪暴发,江河横溢,旬月兵不能发,遂以石山窦穴为营,以洞穴居兵。兵闲无事,遣二人歌赋作舞,配二胡锣鼓为乐,又邀俚人山歌助兴,曰“偶歌”(“偶”、“牛”土语同音),中原文化与土著民风融合,是以“牛歌戏”之发端。他们带来的中原语言与古百越语互相吸收,逐渐形成了一支新的方言——藤县白话,牛歌戏也只在土白话地区流行。
+
  除了舞狮技艺外,牛歌戏也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艺术,是浔江流域和北流河流域等白话地区不可多得的稀有的优秀民间艺术,1986年牛歌戏被编入《中国戏曲志·广西卷》,正式认定为广西的地方剧种之一。2006年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牛歌戏在窦家寨周边传播,均以本地土白话(属粤语语系)演唱,走文雅一路,唱词比较文雅、含蓄,唱腔生动、戏剧化,大量采用丰富形象的群众化语言,用比喻、借代、比拟、夸张、排比、双关等修辞方法,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受群众喜爱并广泛流传。
+
  藤县还发掘、培育了龙母文化、水上民歌、木偶戏、斗蟋蟀、斗鸡、八音、采茶戏、木面筛等一批特色民间文化项目,在群众中产生较大的影响。每年通过春节、元宵节、二月二、三月三、端午节、乞巧节、舞豹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以及龙母诞、文武二帝庙会、英台庙会等各种民族传统节庆,举办各种风格鲜明、特点突出的民间文化活动,使其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牛歌戏的演出,演员在舞台上表演动作、布景十分简单,道具也不多,有其特有的表演风格和固定的表演程式。原始的牛歌戏演出并没有剧本,而是由一个有文化的点场人,向演员讲述剧中的故事情节,扮演的人物角色即自己思考和设计所扮演角色的台词和唱词,角色的动作则由演员自我发挥。原始的牛歌戏在演出正本戏前,往往演员要唱一大段喜庆祝贺的唱词,久而久之形成了规矩。表演特点是以唱为主,念白只是作为唱之不足的补充。唱词大量采用丰富形象的群众化语言,用比喻、借代、比拟、夸张、排比、双关等修辞方法,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群众喜爱和流传。
+
  藤县出土的文物、古遗址也特别多,如战国时的兵器铜钺、汉代时的四神规矩镜、中国铜鼓八种标准类型之一的国宝东汉冷水冲型铜鼓、唐代的瑞兽鸾鸟葡萄镜、东汉南北朝时的古龙窑址、南朝时的古墓、隋时的猛陵墓、唐代的灵济寺与圆雕石佛等。
  
  '''藤县木偶戏''' 主要分布在藤南的同心、金鸡、新庆、天平、藤北的濛江、和平、太平、东荣、大黎等镇,呈分散分布形。据木偶戏艺人说木偶戏起源于唐朝,在藤县流传源于明末清初,从玉林、北流流传过来。藤南以金鸡镇大坟村为代表;藤北以和平、大黎为代表。藤县流传的木偶戏都是杖头木偶。每队一般2-3人。一人掌板、打锣鼓,另外的人舞动木偶,唱、做、念、打,生、旦、净、丑表演全包干。木偶戏的演出内容多以中国古典小说、民间中流行甚广的民间文学为主,并主要集中在唐、宋两朝。如:薛仁贵系列、狄青系列、杨家将系列、包公系列:龙凤再生缘、白玉霜等等。其他范围的内容较少见演出。演出如古代说书,一场接一场,请听下回分解的演下去,吸引观众到场观看。如果是东家喜庆之事相请演出,还要先唱上一段应景祝贺之词,恭贺东家之喜。
+
疍家文化
  
  藤县木偶戏用藤县方言演出,观众感到熟悉、亲切。曲调简单,凭演员自己的感觉演唱,没有太多的板腔约束,唱腔、对白相当自由。吟唱是其唱腔的风格特征。同音重复、级进。2、1、6是骨干音。演出需要的人员少,演出场地小,很容易安排。而且没有固定的演出时间、场合。平时不唱,演出时唱。当山歌也唱几句。
+
  疍家,指以舟为家的水上居民,是世代在海里、江上栖息的渔民,主要聚居地在现在的福建、广东、广西沿江、滨海一带。其实,严格的疍家靠打鱼为生,从事运输的则多称船家,但同为水上人,且双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们往往不去细分。
  
 +
  关于疍家的来历,有几种说法:一说他们居以为家的舟楫外形酷似蛋壳漂浮于水面;一说是因为这些水上人家,长年累月生活在海上,像浮于饱和盐溶液之上的鸡蛋,所以被称为疍民。而疍家人自己则认为,他们常年与风浪搏斗,生命难以得到保障,如同蛋壳一般脆弱,故称为疍家。
  
 +
  在浔江流域,却留传着这样一个传说:明代的某一天,正德皇帝化装成道士,到浔江龙潭峡仙霞洞游玩,得到了当地渔民热情款待。喝着衣衫褴褛的渔家长老恭奉的鱼蛋酒,皇上感动了,终于亮了身份,启圣口说:“朕是孤家,皇后是哀家,你们就是疍家吧!”……能跟皇上、皇后并列,这是何等的荣耀与威风啊。
  
  '''藤县采茶歌''' 明末清初在藤县乡村已有流传。先是在藤县南部岭景、象棋、金鸡、藤州镇一带农村兴起、传播,继而扩展到藤县北部的濛江、太平、古龙等地。清末以来至上世纪50、60年代,流传广泛,在春节或婚嫁等喜庆的日子,民间采茶歌手相互对唱。采茶歌的音乐结构比较简单,多由两个乐句构成。表演为2人或多人,茶公穿黑色唐装,茶娘穿黑色斜襟唐装,都身扎彩带,手拿纸扇,唱时辅以简单的台步和动作,如跳步、碎步、十字步等,采茶的伴奏乐器有二胡、琴等。上世纪50、60年代,藤县塘步、太平、濛江、古龙等乡镇广大农村兴起唱采茶歌热潮。藤县采茶歌用藤县方言传唱,唱词多以群众化的语言,大量采用比喻、夸张、双关、诙谐的藤县方言,具有浓郁的地方语言色彩。表演的动作简单。音乐特征:旋律是微调或五声音阶,偶有变宫出现,以级进进行为主,曲调平稳,方整,速度多在慢速到稍快的中速之间,长于抒情。
+
  疍家人传统的服饰颜色都是沉色调,不是靛蓝色,就是黑色,而且上面是连襟衫,下面是大脚裤,因为整个装扮都很素沉,所以疍家女子还喜欢带耳环,给自己增添一抹亮色。疍家还有很多规矩与禁忌,比如喝汤用的汤匙是不能背着放的,夹菜用的筷子是不能置于碗面的等等。因为对水的敬畏,他们在船上设置了神坛,每天都烧香拜佛,祈求平安。藤县是龙母的故乡,西江流域一带的疍民最信奉的河神就是龙母,每年农历五月初一至初八的龙母诞期,疍民们都会和陆上的人家一起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赛龙舟,办庙会等,还会专门制作一些五色糕、芋头糕等来供奉龙母。到农历七月十四,又会制作水灯,任其飘流,以此祭祀鬼神等等。疍家人的婚嫁仪式也很繁琐、特别,而且离不开一个“唱”字。婚唱之热烈,如同壮族的“夜婚”,苗人的“走寨”。从接迎、娶进、拜堂甚至开桌吃饭都以歌代言,有《迎亲礼船对唱盘歌》、《陪嫁歌》、《新娘过礼船歌》、《新娘船头解禁歌》、《拜堂点烛歌》、《出菜歌》、《四季水果歌》、《十二月花歌》等十多样。歌词大多是信口拈来,言语浅白,如“一碗明虾碎肉烩呀,雪白粉丝长过北流河啰!”(《出菜歌》)、 “细妹呀,狮子上山龙落海,唔知几时何日得相逢?”(《陪嫁歌》)等等。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很多疍家人搬到岸上居住后,这些传统的繁琐礼俗已经被年轻一代渐渐淡化了,现在,疍家人的婚嫁场面已很少这么隆重和讲究了。
  
 +
传说
  
  '''藤县水上民歌''' 属于平腔民歌,它的旋律平稳,吟唱性强是其演唱特点。主要广泛流传在船家行船和婚嫁喜庆场面中,有较为固定的演唱程序,运用藤县的地方白话演唱,采用比拟、夸张、诙谐的方言,朗朗上口。
+
  '''象棋镇的传说''' 据传,玉皇大帝的文武百官中,不乏各路天神天将,也有不少掌管着天仙们娱乐的奇才仙人。一天,打遍天上无敌手的棋圣,苦于在天上已无对手,报告玉皇大帝后便一路驾云下凡,遍寻人间对手。谁知凡是棋圣认为还可以一搏的,都尽数败在他的手下,根本无人能敌。棋圣非常郁闷,原来没有对手也是很痛苦的。失望之下,棋圣准备打道回府,回到天上去。正当他向上行走之时,忽然发现云朵下面一个山头上,一个白发遮面的老人正自己与自己对棋。棋圣有些好奇,轻轻飘至老人对面,老人竟毫无察觉。棋圣近前一看,不禁大吃一惊,原来老人所布棋局竟是一盘残局,而且极其深奥诡异,棋圣心中大喜,庆幸自己总算找到了对手,就向老人行了个大礼,说道:“老人家,我与你对一盘如何?”老人眉眼未动,轻轻问道:“怎个对法?”棋圣说:“我让你一步,只对一局,怎样?”老人轻轻一笑说道:“我让你三步,只对一局。”棋圣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怔怔地看着老人。老人又淡淡说道:“开始吧。”棋圣不敢怠慢,就与老人下了起来。这一下不要紧,他们从日出下到日落,又从日落下到日出,最后,棋圣竟然是大败而归。但是棋圣一点也不恼,输得心服口服,还高兴地问老人尊姓大名,老人轻轻说道:“山野之人,无姓亦无名。”棋圣知道他是高人,又问道:“老人家,那这地方叫什么名字呢?”老人笑答:“象棋镇。”棋圣一愣,口中念道:“象棋镇?”遂恍然大悟,拜了老人后,匆匆驾云而去。不久,玉皇大帝闻听此事,遂命人在象棋镇的天空上写下;天下象棋,唯有此镇。那一天,全天下人都看到了这句话,从此以后,天下很多象棋高手都云集此镇,一搏高低……所以,直到现在,这一带人都喜欢下象棋,而且不乏棋中好手。
  
 +
  '''道家村的传说''' 道家的称谓,最早来源于“窦家”。相传东汉建武18年(公元25年),交趾郡女子征侧和她的弟弟征贰一起起来造反,光武帝刘秀就派大将马援率2万多人的军团前去平定,当他们来到道家时,刚好遇到山洪暴发,江河横溢,在山上的窦穴里困了一个多月,无法继续发兵前进。马援见滞留时日太长,恐怕有负皇命,心里很着急。有一天,当他一个人独自到河边察看水情时,不慎将手上的《道德经》失手掉到河里去了,这一掉不要紧,没想到原来洪波滚滚的江水竟然一下子平息了下来,马援大喜,马上挥师溯流而上,径往交趾,一举平叛了二征的叛乱。当马援带着队伍得胜归来又路经道家时,听到山民们唱的山歌,又感慨先前的伏波际遇,忍不住感慨一声“到家矣!”刚好又有个渔人将捞得的《道德经》赶来奉还给他,马援更是称奇,于是,就以得道之家赐以道家之名。谁知当地人会错了意,以为他是感慨当时借窦穴居兵,而且,当地刚好有“窦”姓人,所以,就错听为“窦家”了,此后,“窦家”的名称就留传了下来。
  
  '''藤县冷水冲型铜鼓''' 1974年6月在藤县蒙江镇新城冷水冲出土,命名为“冷水冲型”的铜鼓。圆墩形,鼓面上装饰着许多俗称晕圆的圆圈,给人饱满、优美、圆润的美感。铜鼓面上的太阳纹象征光明和神力,寓意天堂,鼓身变形的羽人纹和船形纹代表人间,鼓足上的垂叶纹和水波纹代表水,寓意阴间。图案造型、纹饰艺术、铸造工艺等方面反映了古代南方民族在藤县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艺术面貌。考古学家认为,冷水冲型铜鼓流行时代是东汉初期至北宋年间,是研究中国铜鼓万家坝、石寨石、冷水冲、遵义、麻江、北流、灵山、西盟八个类型的标准器之一。
+
  到唐初时,土著人窦始在石表山上自封为王,叫窦家土司,又叫窦家寨。到唐天宝年间,皇帝敕封窦圣为司官,立窦家司,窦家的名声就更加响亮了。对于窦圣封司,里面还有一段传奇故事,至于故事是怎样的,在这我先卖个关子。后来到了明朝的时候,窦家司又经曾、梁、谢各姓人继署司官、巡司,但仍称窦家司。到清光绪年间,窦家人杨道留学日本,又参加孙中山同盟会后,接受了新思想,于民初任融安县县长时,认为窦家的“窦”已失去意义,“窦家”已成为历史,应改称“道”家,并报请当时政府备案,自此,“道家”便沿用至今。
  
  铜鼓的造型接近“黄金分割”比例,纹饰有阳光照耀、微风吹拂、碧波荡漾、晴空万里、白鹭飞翔、青蛙跳跃、乘骑徐行、飞舟竞渡、聚乐人群等充满生活气息,具有诗情画意的图案。这些图案题材新颖,内容丰富,构思巧妙,布局合理,反映出盼望风调雨顺,农业丰收,子孙繁衍的思想意识。从冷水冲型铜鼓精美的成品可以看出,铜鼓铸造过程中对选料、制范、合范浇铸、修整和定音等12道工序,都是一丝不苟,精雕细镂的。
+
  道家因为正处思罗河与北流河交汇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所以,从隋唐起,历代均在此设立驿站,传递皇帝政令,接待来往官员。当时,从京都到南方交趾、雷州、廉州、高琼等边远地方赴任的官员,都经长江入湘江,过漓水,到苍梧,溯浔江,到藤县,入绣江,经窦家至北流。正因为那里环境优美,资源丰富,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特别是得益于北流河这条“水上丝绸之路”,使得窦家占尽天机,曾一度非常辉煌。那里帆桨往来如梭,船歌响遏云天,人文荟萃,货物奇居,成为商品集散地,也成为中原文化南移的一个交融点。明清时期,粤东客商在此经商者多达二三十家,街上店铺林立,还有司衙、学堂、旅店、酒楼、会馆、作坊等,一派繁荣。就在解放前,这里还有100多条船停靠在码头沿岸,附近镇、村的人都羡慕地称这里为“小南洋”。
  
 +
  道家村历史悠久,物产也很丰富。著名的产品有软枝沙田柚、尚书柚、沙糖桔、野生红菌、米酒等土特产。
  
 +
戏曲、歌谣
  
 +
  '''藤县牛歌戏''' 牛歌戏据传发端于藤县象棋镇道家村。相传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交趾郡的徵侧姐妹造反,自立为王。第二年,光武帝刘秀拜马援为伏波将军,发兵南征交趾徵侧、徵腻之叛,后至藤州(今藤县)分兵两路,一路沿浔江溯流直上邕州(今南宁市),至古万寨(今扶绥县)、崇左前往;一路沿北流河而上北流,出钦州、防城前往。沿北流河这一路,兵至窦家寨,遇山洪暴发,江河横溢,旬月兵不能发,遂以石山窦穴为营,以洞穴居兵。兵闲无事,遣二人歌赋作舞,配二胡锣鼓为乐,又邀俚人山歌助兴,曰“偶歌”(“偶”、“牛”土语同音),中原文化与土著民风融合,是以“牛歌戏”之发端。他们带来的中原语言与古百越语互相吸收,逐渐形成了一支新的方言——藤县白话,牛歌戏也只在土白话地区流行。
  
 +
  牛歌戏在窦家寨周边传播,均以本地土白话(属粤语语系)演唱,走文雅一路,唱词比较文雅、含蓄,唱腔生动、戏剧化,大量采用丰富形象的群众化语言,用比喻、借代、比拟、夸张、排比、双关等修辞方法,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受群众喜爱并广泛流传。
  
 +
  牛歌戏的演出,演员在舞台上表演动作、布景十分简单,道具也不多,有其特有的表演风格和固定的表演程式。原始的牛歌戏演出并没有剧本,而是由一个有文化的点场人,向演员讲述剧中的故事情节,扮演的人物角色即自己思考和设计所扮演角色的台词和唱词,角色的动作则由演员自我发挥。原始的牛歌戏在演出正本戏前,往往演员要唱一大段喜庆祝贺的唱词,久而久之形成了规矩。表演特点是以唱为主,念白只是作为唱之不足的补充。唱词大量采用丰富形象的群众化语言,用比喻、借代、比拟、夸张、排比、双关等修辞方法,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群众喜爱和流传。
  
 +
  '''藤县木偶戏''' 主要分布在藤南的同心、金鸡、新庆、天平、藤北的濛江、和平、太平、东荣、大黎等镇,呈分散分布形。据木偶戏艺人说木偶戏起源于唐朝,在藤县流传源于明末清初,从玉林、北流流传过来。藤南以金鸡镇大坟村为代表;藤北以和平、大黎为代表。藤县流传的木偶戏都是杖头木偶。每队一般2-3人。一人掌板、打锣鼓,另外的人舞动木偶,唱、做、念、打,生、旦、净、丑表演全包干。木偶戏的演出内容多以中国古典小说、民间中流行甚广的民间文学为主,并主要集中在唐、宋两朝。如:薛仁贵系列、狄青系列、杨家将系列、包公系列:龙凤再生缘、白玉霜等等。其他范围的内容较少见演出。演出如古代说书,一场接一场,请听下回分解的演下去,吸引观众到场观看。如果是东家喜庆之事相请演出,还要先唱上一段应景祝贺之词,恭贺东家之喜。
  
  '''龙母庙遗址''' 在龙母的诞生地——古代藤县一都水东街孝通坊,现在的藤州镇胜西村、西江大桥南桥头。藤县龙母庙历史悠久,1108年宋代的微宗皇帝曾赐额为“孝通庙”,宋代国家地理志《太平寰宇记》记载有藤县的龙母庙。藤县龙母庙是与广东省德庆县悦城镇龙母庙、梧州龙母庙并名的庙宇。现在的龙母庙是在原址新建的,庙里存有龙母庙印章、蛇身狮首兽一尊、莲花柱石墩,以及刻有“龙母娘娘”字体香炉等文物。每年农历五月初一龙母诞、八月初一龙母逝世的日子都有庙会活动。龙母诞期广东省悦城龙母庙都会邀请藤县派出四位良家妇女,到悦城龙母庙为龙母更衣沐浴,出发仪式在这里举行,仪式充满淳厚民俗特色。
+
  藤县木偶戏用藤县方言演出,观众感到熟悉、亲切。曲调简单,凭演员自己的感觉演唱,没有太多的板腔约束,唱腔、对白相当自由。吟唱是其唱腔的风格特征。同音重复、级进。2、1、6是骨干音。演出需要的人员少,演出场地小,很容易安排。而且没有固定的演出时间、场合。平时不唱,演出时唱。当山歌也唱几句。
  
  '''灵济寺遗址''' 在塘步镇(原赤水乡)大元村石银岭北坡的半山腰平台上。2000年4至5月,广西博物馆对灵济寺遗址进行抢救挖掘,初步整理文物及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确认灵济寺遗址出土的圆雕石佛造像比例协调,面相丰满、圆润,线条流畅,形神俱佳,反映建造灵济寺的古人有较高的审美情趣和精工雕刻艺术,应是唐宋时期的产物,说明佛教曾在当地风行,这个灵济寺在广西是极为少见的。
+
  '''藤县采茶歌''' 明末清初在藤县乡村已有流传。先是在藤县南部岭景、象棋、金鸡、藤州镇一带农村兴起、传播,继而扩展到藤县北部的濛江、太平、古龙等地。清末以来至上世纪50、60年代,流传广泛,在春节或婚嫁等喜庆的日子,民间采茶歌手相互对唱。采茶歌的音乐结构比较简单,多由两个乐句构成。表演为2人或多人,茶公穿黑色唐装,茶娘穿黑色斜襟唐装,都身扎彩带,手拿纸扇,唱时辅以简单的台步和动作,如跳步、碎步、十字步等,采茶的伴奏乐器有二胡、琴等。上世纪50、60年代,藤县塘步、太平、濛江、古龙等乡镇广大农村兴起唱采茶歌热潮。藤县采茶歌用藤县方言传唱,唱词多以群众化的语言,大量采用比喻、夸张、双关、诙谐的藤县方言,具有浓郁的地方语言色彩。表演的动作简单。音乐特征:旋律是微调或五声音阶,偶有变宫出现,以级进进行为主,曲调平稳,方整,速度多在慢速到稍快的中速之间,长于抒情。
  
 +
  '''藤县水上民歌''' 属于平腔民歌,它的旋律平稳,吟唱性强是其演唱特点。主要广泛流传在船家行船和婚嫁喜庆场面中,有较为固定的演唱程序,运用藤县的地方白话演唱,采用比拟、夸张、诙谐的方言,朗朗上口。
  
 +
文物、遗址
  
 +
  '''藤县冷水冲型铜鼓''' 1974年6月在藤县蒙江镇新城冷水冲出土,命名为“冷水冲型”的铜鼓。圆墩形,鼓面上装饰着许多俗称晕圆的圆圈,给人饱满、优美、圆润的美感。铜鼓面上的太阳纹象征光明和神力,寓意天堂,鼓身变形的羽人纹和船形纹代表人间,鼓足上的垂叶纹和水波纹代表水,寓意阴间。图案造型、纹饰艺术、铸造工艺等方面反映了古代南方民族在藤县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艺术面貌。考古学家认为,冷水冲型铜鼓流行时代是东汉初期至北宋年间,是研究中国铜鼓万家坝、石寨石、冷水冲、遵义、麻江、北流、灵山、西盟八个类型的标准器之一。
  
  '''藤县中和窑址''' 是北宋后期到南宋晚期生产以外销瓷器为主的民窑。窑址在藤县藤州镇中和村(原城关乡、潭东镇中和村旧称老鸦塘),距县城约10公里的北流河东岸,20多座瓷窑主要分布在中和村委会附近,北流河沿岸长约2公里,宽约0.5公里的小山丘上。该窑址是1963年梧州地区文物普查时发现。1981年8月25日公布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铜鼓的造型接近“黄金分割”比例,纹饰有阳光照耀、微风吹拂、碧波荡漾、晴空万里、白鹭飞翔、青蛙跳跃、乘骑徐行、飞舟竞渡、聚乐人群等充满生活气息,具有诗情画意的图案。这些图案题材新颖,内容丰富,构思巧妙,布局合理,反映出盼望风调雨顺,农业丰收,子孙繁衍的思想意识。从冷水冲型铜鼓精美的成品可以看出,铜鼓铸造过程中对选料、制范、合范浇铸、修整和定音等12道工序,都是一丝不苟,精雕细镂的。
  
 +
  '''龙母庙遗址''' 在龙母的诞生地——古代藤县一都水东街孝通坊,现在的藤州镇胜西村、西江大桥南桥头。藤县龙母庙历史悠久,1108年宋代的微宗皇帝曾赐额为“孝通庙”,宋代国家地理志《太平寰宇记》记载有藤县的龙母庙。藤县龙母庙是与广东省德庆县悦城镇龙母庙、梧州龙母庙并名的庙宇。现在的龙母庙是在原址新建的,庙里存有龙母庙印章、蛇身狮首兽一尊、莲花柱石墩,以及刻有“龙母娘娘”字体香炉等文物。每年农历五月初一龙母诞、八月初一龙母逝世的日子都有庙会活动。龙母诞期广东省悦城龙母庙都会邀请藤县派出四位良家妇女,到悦城龙母庙为龙母更衣沐浴,出发仪式在这里举行,仪式充满淳厚民俗特色。
  
 +
  '''灵济寺遗址''' 在塘步镇(原赤水乡)大元村石银岭北坡的半山腰平台上。2000年4至5月,广西博物馆对灵济寺遗址进行抢救挖掘,初步整理文物及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确认灵济寺遗址出土的圆雕石佛造像比例协调,面相丰满、圆润,线条流畅,形神俱佳,反映建造灵济寺的古人有较高的审美情趣和精工雕刻艺术,应是唐宋时期的产物,说明佛教曾在当地风行,这个灵济寺在广西是极为少见的。
  
 +
  '''藤县中和窑址''' 是北宋后期到南宋晚期生产以外销瓷器为主的民窑。窑址在藤县藤州镇中和村(原城关乡、潭东镇中和村旧称老鸦塘),距县城约10公里的北流河东岸,20多座瓷窑主要分布在中和村委会附近,北流河沿岸长约2公里,宽约0.5公里的小山丘上。该窑址是1963年梧州地区文物普查时发现。1981年8月25日公布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民俗 ==
 
== 民俗 ==
  
 
  '''上灯习俗''' 起源时间和地点已经无法考究。在藤县城乡普遍流行。每年生育了男孩的家庭,在第二年春节正月初十凌晨,即为去年新生男儿挂上花灯,点亮直至正月十五止,谓之上灯。花灯多为手工竹篾纸糊,八角型,外吊纸花八串,灯托下部呈四方形,吊有八句祝福男孩的吉祥话句。藤城、濛江、太平等镇均有纸扎花灯专业艺人,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市场上出现塑料镀铜的龙凤走马组装电灯动力花灯,逐渐取代民间纸扎花灯。
 
  '''上灯习俗''' 起源时间和地点已经无法考究。在藤县城乡普遍流行。每年生育了男孩的家庭,在第二年春节正月初十凌晨,即为去年新生男儿挂上花灯,点亮直至正月十五止,谓之上灯。花灯多为手工竹篾纸糊,八角型,外吊纸花八串,灯托下部呈四方形,吊有八句祝福男孩的吉祥话句。藤城、濛江、太平等镇均有纸扎花灯专业艺人,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市场上出现塑料镀铜的龙凤走马组装电灯动力花灯,逐渐取代民间纸扎花灯。
 
  
 
  '''二月二 龙抬头''' 农历二月初二,古代称之为中和节,俗称龙抬头。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天平镇的人们到这一天都会以村为主,集体筹资杀猪杀鸡,主要活动是仍是以祭祀土地神和聚社会饮,分祭肉,饮社酒,食社饭,粽子和糍粑就是最常见的吃食。
 
  '''二月二 龙抬头''' 农历二月初二,古代称之为中和节,俗称龙抬头。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天平镇的人们到这一天都会以村为主,集体筹资杀猪杀鸡,主要活动是仍是以祭祀土地神和聚社会饮,分祭肉,饮社酒,食社饭,粽子和糍粑就是最常见的吃食。
 
 
 
 
  
 
== 旅游 ==
 
== 旅游 ==
第534行: 第288行:
 
  主要旅游景点有石表山风景区(国家4A级)、太平狮山国家森林公园、小娘山森林公园(自治区级,距县城20公里)、蝴蝶谷景区、天平镇罗漫山、塘步镇禤洲岛、垠南蝴蝶谷漂流景区,明末兵部尚书袁崇焕故里等。
 
  主要旅游景点有石表山风景区(国家4A级)、太平狮山国家森林公园、小娘山森林公园(自治区级,距县城20公里)、蝴蝶谷景区、天平镇罗漫山、塘步镇禤洲岛、垠南蝴蝶谷漂流景区,明末兵部尚书袁崇焕故里等。
  
  '''石表山景区''' 位于象棋镇道家村。以丹霞地貌为主体,有森林植被景观,有北流河、思罗河两条河流的水域风光、乡村景观、田园风光等。
+
  '''[[石表山风景区]]'''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藤县象棋镇道家村。以丹霞地貌为主体,有森林植被景观,有北流河、思罗河两条河流的水域风光、乡村景观、田园风光等。风景区主要包括思罗河漂流景区、道家沙滩公园、石表山寨、古井景区、大河冲峡谷、道家村驿站六大部分。景区具有五大特色:全国罕见的低海拔云海日出、中国第一淡水沙滩、原生态水上丹霞竹排休闲漂流、天然湖穴瀑布群、最典型俯视特色的田园风光。景区设施完善,设有客房、餐厅、会议室、拓展营地、特色有机蔬菜园、水上乐园、飞越北流河的滑索、啤酒城、沙地美食、竹林烧烤、鱼塘垂钓、主题晚会、生日晚会、婚纱摄影、沙雕艺术、沙滩排球、沙滩车越野、篝火晚会、沙地露营、竹海蒙古包营地、休闲茶吧、卡拉OK、月光浴场等项目。
 
+
  位于广西藤县象棋镇道家村。距梧州市区88公里,藤县县城38公里,容县县城40公里,藤容二级公路从景区经过,风景区地理位置优越,处在泛珠三角经济圈和北部湾经济圈的枢纽地带,是西江黄金水道的旅游明珠。景区总面积16平方公里,是集休闲、度假、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山水诗画景区。风景区的旅游资源丰富、组合度高、资源密集、互补性强,风景区主要包括思罗河漂流景区、道家沙滩公园、石表山寨、古井景区、大河冲峡谷、道家村驿站六大部分。
+
 
+
  景区具有五大特色:全国罕见的低海拔云海日出、中国第一淡水沙滩、原生态水上丹霞竹排休闲漂流、天然湖穴瀑布群、最典型俯视特色的田园风光。景区设施完善,设有客房、餐厅、会议室、拓展营地、特色有机蔬菜园、水上乐园、飞越北流河的滑索、啤酒城、沙地美食、竹林烧烤、鱼塘垂钓、主题晚会、生日晚会、婚纱摄影、沙雕艺术、沙滩排球、沙滩车越野、篝火晚会、沙地露营、竹海蒙古包营地、休闲茶吧、卡拉OK、月光浴场等项目。
+
 
+
  石表山风景区——中国丹山、碧水、沙滩、村落组合最完美的地方,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广西农业旅游示范点,是一个值得住下来体验的诗画乐园!
+
 
+
  '''埌南蝴蝶谷景区''' 青山古藤,林荫如伞,流水潺潺。
+
 
+
  藤县蝴蝶谷漂流风景区位于梧州市藤县埌南镇黎寨村,距梧州市区48公里(其中二级公路40公里,村级公路8公里)约一小时车程,小车可直达景区门口。景区门口设有同时可以容纳200辆小车的停车场和篮球场,景区内拥有桂东南地区最大的由十多处天然瀑布形成的瀑布群,以及落差最大、最刺激的深谷冲浪环境。漂流落差230多米,全程水路3.8公里约2.5小时。
+
  
  景区内有原生态瀑布群、冲浪漂流、天然人工温泉、狂野斗狗、山顶湖垂钓、森林探险、农家餐饮、烧烤场、游泳场、渡假木屋等。林间随处可见飞舞的蝴蝶、古树参天、碗口粗的古藤缠绵、溪水青绿冰凉。漂流途中滩险水急、十多处银流飞泻的瀑布、高速滑道峰回路转,定会令您在有惊无险的强刺激中尽情享受大自然带来的狂野感受。
+
  '''藤县蝴蝶谷漂流风景区''' 位于梧州市藤县埌南镇黎寨村,距梧州市区48公里(其中二级公路40公里,村级公路8公里)约一小时车程,小车可直达景区门口。景区门口设有同时可以容纳200辆小车的停车场和篮球场,景区内拥有桂东南地区最大的由十多处天然瀑布形成的瀑布群,以及落差最大、最刺激的深谷冲浪环境。漂流落差230多米,全程水路3.8公里约2.5小时。景区内有原生态瀑布群、冲浪漂流、天然人工温泉、狂野斗狗、山顶湖垂钓、森林探险、农家餐饮、烧烤场、游泳场、渡假木屋等。林间随处可见飞舞的蝴蝶、古树参天、碗口粗的古藤缠绵、溪水青绿冰凉。漂流途中滩险水急、十多处银流飞泻的瀑布、高速滑道峰回路转,定会令您在有惊无险的强刺激中尽情享受大自然带来的狂野感受。
  
 
  '''龙母山风景区''' 位于濛江镇双德村,核心景区面积有10平方公里,占太平狮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三分之一。重峦叠嶂,峡谷幽深,瀑布成群,溪流清澈,年平均气温20℃,四季鸟语花香,林木茂盛,满山都是古树古藤。有八十多个景点,有会涌黑泉水的“圣泉”,溪底有 “蜂窝”、“壶腹”、“性爱奇石”、“接吻峰”、“圣砚石”。  
 
  '''龙母山风景区''' 位于濛江镇双德村,核心景区面积有10平方公里,占太平狮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三分之一。重峦叠嶂,峡谷幽深,瀑布成群,溪流清澈,年平均气温20℃,四季鸟语花香,林木茂盛,满山都是古树古藤。有八十多个景点,有会涌黑泉水的“圣泉”,溪底有 “蜂窝”、“壶腹”、“性爱奇石”、“接吻峰”、“圣砚石”。  
第554行: 第298行:
 
  '''小娘山''' 位于藤县金鸡镇与同心镇的交界处。在清咸丰年至民国初年曾是匪患之地,民众深受其害。小娘山昼夜温差大,即使夏天晚上也要盖棉被。山中沟壑幽深,溪水潺潺。有茅坡石壁、石榕、杀人石、大穿门、小穿门、溪流、防空堡垒、瞭望哨等景点。小娘山由大娘、二娘、三娘山主峰组成,山势雄伟,山峰高耸。最高峰大娘顶海拔474.3米。
 
  '''小娘山''' 位于藤县金鸡镇与同心镇的交界处。在清咸丰年至民国初年曾是匪患之地,民众深受其害。小娘山昼夜温差大,即使夏天晚上也要盖棉被。山中沟壑幽深,溪水潺潺。有茅坡石壁、石榕、杀人石、大穿门、小穿门、溪流、防空堡垒、瞭望哨等景点。小娘山由大娘、二娘、三娘山主峰组成,山势雄伟,山峰高耸。最高峰大娘顶海拔474.3米。
  
 +
  '''思罗河漂流''' 思罗河发源于容县大容山,河面最窄处约30多米宽,最宽处也就百十多米。思罗河漂流属于自然、生态游,整个漂流游程约7公里,漂流时间约1个多小时。
  
 +
  '''解缙亭''' 道家人为了纪念明朝大学士解缙到此客寓而建的解缙亭。解缙到藤州,正是他任广西参议之时。离开京城后,他一路从漕运越长江,泛洞庭,入湘江,过漓水,至苍梧,游藤州,溯绣江,到道家。沿途驻驿站,俯察民情,与民同乐,抒怀畅咏。在藤州时,他曾在水月阁上讲学一个月之久,溯绣江一路而上时,受沿途美景所染,还吟下《藤州即事》、《金鸡岩》、《双竞驿》、《窦家寨》等诗作,并留传至今。解缙亭旁边有一座蟋蟀墓。为蟋蟀立墓,是很少见的。
  
 +
  '''街口排桥''' 横跨于思罗河上,又叫“街排桥”,已有千年历史,是古代驿站所创设。古时是在十几条大竹筏上横铺木板架设,宽四尺,用铁链连结成桥,方便两岸乡民行走,及行旅、驿马飞驰。由于这里几乎每年都有洪水上涨,迅猛时,洪水常把木桥冲跨,但每次村民都是过后用木排重修,除了不再用铁链连结外,几乎都保持着千年来的风貌。
 +
                                         
 +
  '''道家驿站''' 位于道家的千年古驿站。自隋唐窦圣封司设窦家司,历朝均在此设立驿站,传递皇帝政令,接待来往官员。很多古时的建筑都在历史的洪流中被毁了,但隋唐时的护城河仍环绕整个道家自然村,唐时的通济桥、清时建筑福隆庄仍保存完好。
  
  '''袁崇焕故里''' 藤县天平镇新马村,原名叫白马莲塘村,后来为了区别平南县白马村改成现在的村名。位于绿水环绕的浔江边。榕树成荫,风光秀丽,有袁崇焕纪念碑、袁崇焕手植榕、宅基地、莲花柱石墩、喂马槽、河滩跑马场,还有袁崇焕祖父袁西堂、父亲袁子鹏墓、袁妻跳江石等,以及何家祠堂、开明中学、莲花井,还有一群古色古香的建筑、青石板路面和散落房前屋后雕刻精美的石条、石墩等众多文物古迹。袁崇焕纪念碑是1942年全国抗日战争在艰难的相持阶段,藤县人民群众为了缅怀爱国民族英雄袁崇焕,唤醒广大人民群众共同抗击日蔻侵略的决心而建起来的。原来碑上刻有县长何杞颂扬袁崇焕英雄事迹的对联:“一塔表孤忠、白马江边留胜迹;千秋传信史、幽燕城下想英风。”原来的袁崇焕纪念碑在1958年被毁。1982年县人民政府重新修建,碑高10米,碑上雕刻有袁崇焕简要事迹。
+
  '''[[袁崇焕故里]]''' 藤县天平镇新马村,原名叫白马莲塘村,后来为了区别平南县白马村改成现在的村名。位于绿水环绕的浔江边。榕树成荫,风光秀丽,有袁崇焕纪念碑、袁崇焕手植榕、宅基地、莲花柱石墩、喂马槽、河滩跑马场,还有袁崇焕祖父袁西堂、父亲袁子鹏墓、袁妻跳江石等,以及何家祠堂、开明中学、莲花井,还有一群古色古香的建筑、青石板路面和散落房前屋后雕刻精美的石条、石墩等众多文物古迹。袁崇焕纪念碑是1942年全国抗日战争在艰难的相持阶段,藤县人民群众为了缅怀爱国民族英雄袁崇焕,唤醒广大人民群众共同抗击日蔻侵略的决心而建起来的。原来碑上刻有县长何杞颂扬袁崇焕英雄事迹的对联:“一塔表孤忠、白马江边留胜迹;千秋传信史、幽燕城下想英风。”原来的袁崇焕纪念碑在1958年被毁。1982年县人民政府重新修建,碑高10米,碑上雕刻有袁崇焕简要事迹。
  
 
== 藤县特产 ==
 
== 藤县特产 ==

2012年11月22日 (四) 07:28的版本

  藤县汉语拼音:Teng Xian;英语:Teng County),古称藤州,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所辖的一个县。位于广西东南部,属梧州市管辖,东连苍梧县,南毗容县岑溪市,西靠平南县,北接昭平县蒙山县,东西最大距离86公里,南北最大距离112公里。辖16个乡镇。区域面积3945.62平方公里,总人口103.69万人。县城位于珠江主干流的浔江北流河交汇处。

  境内水陆交通便利,洛湛铁路、南宁至广州高速铁路、柳肇铁路经过,五条二级公路贯通县境。西江亿吨黄金水道通航2000吨级船舶,梧州港赤水作业区年吞吐能力198万吨,客货船上可达南宁、柳州,下可达广州、香港、澳门等地。

  藤县自然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藏有钛铁、黄金、重晶石、花岗岩、铅锌、硅等20多种;森林覆盖率达70.3%,林木蓄积量达739.8万立方米。主要旅游景点有石表山风景区(国家4A级)、太平狮山国家森林公园、蝴蝶谷景区、明末兵部尚书袁崇焕故里等。

  藤县人杰地灵,是西江流域万民敬仰的龙母故乡,是广西第一个进士李尧臣、宋代“三元及第”状元冯京、“明教大师”契蒿、明末兵部尚书袁崇焕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英王陈玉成等英雄的故里。

  藤县农民狮队是国家A级狮队(1997年成立),2003年获中国民间舞狮艺术邀请赛金杯奖;2004年获中国南北狮王争霸赛第一名,第六届云顶(马来西亚)世界狮王争霸赛第一名、2006年中国梧州“鸳江丽港杯”国际狮王争霸金奖第一名,在世界舞狮界享有“东方狮王”美誉。

  藤县是全国农业综合开发百强县、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全国绿化百佳县,是全国商品粮食基地县、全国十大松脂生产基地县、全国晚熟江口荔枝生产基地县。

行政区域

  藤县现辖:镇15个、乡1个,分别是藤州镇、塘步镇、埌南镇、同心镇、金鸡镇、新庆镇、象棋镇、岭景镇、天平镇、濛江镇、和平镇、太平镇、古龙镇、东荣镇、大黎镇、平福乡。


历史

  藤县历史悠久,共发现新石器时代文化遗物10多处,证明距今约1万年至4千年前,这里已有人类活动。

  在秦朝以前,藤县属于百越地,即众多部落聚居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藤县划入秦朝的版图,属南海郡辖地,郡治番禹(即今广州)。秦末初,赵陀在南方建立南越国,藤县属南越国。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定了南越国,并设置南海、苍梧等九郡,藤县当时称猛陵县,属苍梧郡管辖。三国时代,今藤县属吴国辖地,区城仍是苍梧郡猛陵县地。后又几经更变,到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开始设立为藤州,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降州为县,命名为藤县至今,属梧州市管辖。

沿革

  藤县在秦朝以前属百越地。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属南海郡,郡治番禺(今广州)。

  汉初属南越国地。

  汉武帝元鼎六(公元前111)属苍梧郡猛陵县地,县治今苍梧县境。王莽新朝苍梧郡曾 改名新广,猛陵县改名猛陆。

  三国属吴,为苍梧郡猛陵县地。

  晋穆帝升平五年(公元361)属永平郡安沂县。

  南朝宋属永平郡安沂、 安、丰城、夫宁县。

  南朝齐仍属永平郡夫宁、安沂、 安。

  南朝梁于永平郡置石州,属石州。

  南朝陈属永平郡、建陵郡。

  隋平陈废永平郡。开皇十年(公元590)置石州。十二年(公元592)改名藤州。大业三年(公元607),复以藤州为永平郡,属永平、安基、隋安、淳人,治永平县(即南朝齐夫宁县,开皇中改名)。

  隋义宁二年(公元618)永平郡属梁。

  唐武德四年(公元612)改名永平郡为藤州。领永平、安基、武林、隋建、阳安、普宁、宁人、淳人、猛陵、大宾、贺州、戎城等县。七年淳人更名感义;贞观时改名镡津,为藤州治所。贞观元年(公元627)属容州总管府。天宝元年(公元742)改名感义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复为藤州,辖镡津(原永平县)、感义(原淳人县)、义昌、宁风县。咸通三年(公元862)属岭南西道邕管经略使。又:武德五年(公元622)以宁风县地置燕州(治所在今平南县)。七年改名泰州,徒治宁风(今藤县西北)。十八州废,以宁风属藤州。

  五代十国,仍为藤州。初属楚,后属南汉。

  宋仍为藤州。开宝五年(公元972)省宁风、感义、义昌入镡津。六年州治西移一公里至绣江西岸(今县城旧城区)。熙宁四年(公元1071)隶广南西路。 元属藤州镡津县,隶广行省;至正(公元1368)末隶湖广行中书省。

  明属梧州府,洪武二年(公元1369)九月,省镡津县入藤州。十年5月降州为县,始名藤县。

  清藤县属梧州府。

  民国初废府设道,民国二年(公元1923)二月,藤县属梧州道,七月设设郁江道,属郁江道。三年(公元1924)六月郁江道易名苍梧道(19年改名苍梧民团区),藤县属之。民国二十三年三月,属梧州行政监督区,二十九年四月改为梧州行政督察区,区治梧州市,藤县属之,至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属广西省梧州专区。1951年7月,梧、郁专区合并改名容县专区。1958年7月,恢复梧州专区,属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专区;1974年11月,改名梧州地区;1997年属梧州市。

地理

位置面积

   藤县位于广西东部,东接苍梧县,南界岑溪市、容县,西邻平南县、北与蒙山、昭平县毗邻。介于北纬23º02’35”至24º03’09”,东经110º21’00”至111º11’27”之间。东西最大横距86公里;最南点象棋镇河柳村,最北点大黎镇上荣村竹沙顶,南北最大纵距112公里,总面积3945.62平方公里。南宁至梧州市二级公路经过天平、藤州、塘步镇,距梧州市54公里,广州370公里;西经平南县、桂平市、贵港市,往南宁市420公里。沿浔江水路西可达南宁、柳州,东可达梧州、粤港澳。

地质

  古生代初期,桂东南除云开大山是陆地,其余均为海洋。藤县地处云开大山北缘,接受浅海相沉积。古生代中期,广西运动发生,使广西大部分升出海面。但不久又下沉,大多为浅海环境。这个阶段,藤县沉积了海陆交互相地层。中生代初期,印支运动发生,地块整体抬升,从此为陆地。期间形成山间湖盆,接受湖相沉积。

  中生代末期,本区构造活动极为活跃(燕山运动),许多地段大幅度隆起,形成高山峻岭,局部凹陷形成大小不等的盆地,如古太平盆地。地壳隆起的同时伴随着大规模的岩浆入侵,经过燕山运动,本县的基本地质地貌格局即告形成。

  第三纪以来,尤其是喜马拉雅山运动以后,地质作用以断块差异性升降活动为主,升降在快有慢,幅度各地不等,西部上升快,边缘地段上升较多,从而加强了现代地形的反差。差异性升降活动的另一结果,形成和发展了断块构造,同时也为本县河流地貌的发育奠定了基础条件。

  地层 县内出露地层有寒武系(t),奥陶系(O)、泥盘系(D)、侏罗系(J),白垩系(K),第三系(EN),第四系(Q)。岩性主要为砂页岩、砂岩,其次为河流相的现代冲、洪积物,还有以侵入体形式存在和岩浆分布。

  岩浆岩 大容山侵入体。主要是燕山期产物,多为花岗岩类和闪长岩类岩石。

  构造 县境属南岭纬向构造带和华夏—新华夏构造的复合部位。地质构造南北差异明显。南部以北东构造为主。主要构造形迹为断块构造隆起及其与之相间的断陷盆。如燕山期的丹村构造盆地,沿寒武系砂页岩隆起的边缘,在海西期的大洲构造盆地等。构造裂隙以压扭性为主,如夏郢—赤水断裂带。北部以接近南北向的断裂构造为主,其次为北东向和北西向的褶皱构造。有向斜、背斜褶皱。其主要褶皱为二个单斜一起构造的复式背斜构造的复式痛斜褶皱。

地形

  藤县地势南北高,中部低。西部高于东部,北部又高于南部。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平原和盆地占比例较小。其中丘陵占81.73%,低山占1.16%,平原和盆地占17.11%。浔江由西向东从县境中部流过,把藤县分为大致相等的南北两大部分。

山地

  低山(500至1000米)主要分布在宁康向东南至大黎镇、太平镇黄牛至蒙江镇彩塘村一线以北,与岑溪交界的南部边缘各乡镇,中、东部只有零星分布。全县海拨500米以上的低山43座。北部高山峻岭多为大瑶山余脉。群山绵延,峰峦叠嶂,构成藤县北部屏障,名为藤北山地。藤北山地发源了平福河、马河、合水河等溪流,并受蒙江、大黎过境河的切割,因此流水切割强烈,山势陡峻。同时,由于山地高峻、地形坡度大,河谷崎岖不平,多陡坡,河水湍急。

  南部山地以与岑溪交界的尖峰顶为最高山。其它,同心镇天堂顶、谷棵顶,垠南镇文之顶,金鸡镇石狗顶,岭景镇鹿伏岭,新庆镇大旱岭,天平镇大水山,均500米以上。这些山地虽比北部高山低,但相对更临近浔江,相对高度大,因而山势仍陡峻、雄伟,构成县南部屏障,名为藤南山地,多系大容山余脉。

  中部低山仅岑山寨,519米,其余均400米以下。因周围为低丘、台地,山的相对高差大,显得特别峻伟。该山产状水平的红色砂岩构成,发育了比较典型的丹霞地貌,有奇特的孤峰、文笔、塔林,通天蜡烛、长岩等地貌景观。

河流

  河流分南北水系均注入浔江。县境南部最大的河流为北流河,其次为白石河、潆辽河、都榜河、下六河、黄冲河;县境北部最大的河流为濛江。此外还有泗培河、合水河。

  境内河流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浔江段。以浔江为主流,其一级支流14条,最大为北流河濛江;二级支流37条;三级支流25条,流域面积在5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112条。全县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总长1596公里。

  浔江在县境河段又称藤江、剑江、潭江,从天平镇新马村入境,流经天平、濛江、藤州、塘步4个乡镇,从塘步大元村出苍梧县。境内流程74.3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1971亿立方米,正常基流1500立方米每秒,自然落差7.50米,境内河面平均宽1100多米。

  北流河,又名绣江,是浔江在县境最大支流。源于北流,经容县,从象棋镇富祝村青草洲头入境。流经象棋、金鸡、藤州,于藤县县城注入浔江,境内流程82.5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73.91亿立方米,自然落差32.5米。主要支流有四罗河、黄沙河、黄华河、义昌河、古刁河等5条。

  濛江,源于金秀,经蒙山,从东荣镇塘劝村入境。流经东荣、太平、和平,于濛江注入浔江。境内长88.7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36.3亿立方米自然落差51米。主要支流有大同河、平福河、马河等20条。

气候

  境内气候温和。浔江以北的大黎、东荣、平福、古龙5个乡镇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其余各乡镇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夏日长冬日短,年日照1721.90小时。极端最高气温39-41℃,极端最低气温-4.10℃,平均气温21℃,无霜期320天。年降雨1000-2000毫米之间,北部多于南部,西南最少,平均年降雨量1470.90毫米,多集中在4-9月,占全年的75%,5-6月为最高峰。境内春夏季多吹偏南风,水气重,湿度大;秋冬季多吹偏北风,相对湿度小,气候干燥。

  日照 北回归线横贯县境中部,太阳入射角度大,全年接受光能多。1957年至1990年,年均日照1722小时,最多的1958年2028小时,最少的1970年1475小时。由于太阳入射角度不同,日照时数自北向南逐渐增多,藤北比藤南全年约少200小时。

  辐射 县气象站1957年至1990年记录,太阳辐射年平均总量106308卡每平方厘米。最高1958年118593.60卡每平方厘米,最低1959年99224.5卡每平方厘米.县内光能变化与日照变化成正比,随季节和太阳入射角的改变而变。

  气温 县气象站1957至1990年平均气温21ºC,最高21.6 ºC(1966年)。年均差1.3 ºC,最低20.30 ºC(1976年)。最北的大黎20.10 ºC,最南的岭景、象棋镇21.30 ºC。2至11月份县气象站大于或等于12 ºC,小于或等于27 ºC有效积温3206.20;大于0活动积温7175 ºC。

  1月份是最冷月,月平均气温县站11.70 ºC、太平站11.60 ºC。极端最低气温县站―4.10 ºC(1965年1月15日)、太平站―2.30 ºC(1967年1月16日),高寒山区―4 ºC至―6 ºC。最高1966年1月平均气温14.20 ºC ,最低1977年1月平均气温7.30 ºC。7月是最热月,月平均温度28.40 ºC.极端最高气温39 ºC(1977年7月29日),太平站41 ºC(19727月10日),南北相差2 ºC。高寒山区一般相差2 ºC左右。7月份平均气温比1月份平均气温高16.70 ºC,极端最高、最低气温较差43 ºC(县站)。气温日较差多年平均9 ºC,最大为10.30 ºC,最小7.60 ºC。日较差的变化夏半年小于冬半年。由于夏季温差小,所以日夜觉得炎热,冬季温差大,有日暧夜寒的感觉。

  1957年以来,年均有霜5天,初霜日最早出现在11月24日(1958、1975年),终霜日最迟在3月4日(1972年)。平均初霜日12月25日,终霜日2月1日。一般连续降霜3至5天,最长14天(1973年12月26至1974年1月8日)。

  降水 藤县地处低纬度区,海洋较近,受西南季风影响,县境内年降水1000至2000毫米之间。年降水量多集中在4至9月,占全年降水总量75.30%。其中5至6月份是高峰期,占全年降水量32.08%。月最多出现8场29毫米以上的降水(19595月,县站)。雨季一般始于4月中旬初,最早结束在8月中旬中期,最迟5月下旬中期。雨季结束期在9月下旬,最早结束8月中旬中期,最迟10月底。多年平均降水日数160.5天,最多年份204天,最少124天。5至6月份最多,月均降水18至19天;10至11月份最少,月均7.8天。

   春夏季多吹偏南风,包括东南风、西南风,从低纬度的海洋吹来,水汽较多,湿度较大。秋冬季多吹偏北风,从高纬度内陆吹来,相对湿度小,气候干燥。大风主要出现在4到8月,多属地方性雷雨大风,以河峪盆地发生较多。4至5月份,主要受强冷空气南下影响,常出现偏北大风。6至9月份受热带低压或台风外围影响,往往出现偏南大风,历年没出现大风的有1、2、11、12月份。3月和10月偶有出现。

物候

  立春雨水 桃李花开,万物复苏,蓄水耙田,开始浸谷。

  惊蛰春分 蟾蜍下水,燕子归家,春耕大忙,点豆种瓜。

  清明谷雨 蛇虫出洞,鸿雁北飞,青蛙打鼓,插秧大忙。

  立夏小满 草木丛生,蚊蝇猖獗,荷花出水,李子成熟。

  芒种夏至 玉米饱满,早禾黄尾,晚稻播种,西瓜上市。

  小暑大暑 收割早稻,荔枝红透,花生登场,玉兰花开。

  立秋处暑 抢插晚稻,采摘龙眼,蟋蟀叫闹,石榴成熟。

  白露秋分 禾苗盖土,柚子吊枝,雁群南下,燕子飞去。

  寒露霜降 菊花盛放,晚稻扬花,青蛙封洞,采摘油花。

  立冬小雪 柑橙上市,蔗甜到尾,收割晚稻,冬耕开始。

  大雪冬至 冬豆开花,土豆结茹,梧桐落叶,野草枯黄。

  小寒大寒 梅花开放,麦苗盖土,枇杷结果,嫁接果树。

农谚

  惊蛰冇浸谷,大暑禾冇熟。

  春分满垌匀(春种作物基本下地)。

  谷雨不落(雨),高田勿作(春旱)。

  芋头担伞过清明。

  立夏禾爬洒(禾苗生满田)。

  小满有禾卵。

  芒种禾望垌(扬花)。

  夏至得禾试(割早熟)。

  小暑小割,大暑大割。

  立秋处暑正当栽。

  寒露断青苗,迟早一标;禾怕寒露风。

  立冬满垌红(晚稻成熟)。

  小雪打脱,不打也脱(指稻谷自动跌落田)。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全县土地总面积591.84万亩,以林地和耕地为主。2001年末林地面积429.225万亩,占总面积72.53%;耕地面积99.26万亩,占16.77%。其中水田40.25万亩,旱地9.27万亩。1980年土壤普查,全县土壤527.19万亩,分为水稻土、旱地土、自然土三大土类,15个亚类,53个土属,90个土种。其中水稻土42.02万亩,旱地土88.36万亩,山地土476.34万亩。水田上占总面积的7.97%,以储育性水稻土、潜育性水稻土、淹育性水稻土为主;旱地土占总面积的1.68%;自然土占总面积的90.35%,以红壤、赤红壤、紫色土为主。

矿产资源

  境内矿产资源有黄金、白银、钛矿、钒钛磁铁矿、铅矿、锌矿、高岭土等30多种,已开采的有20多种。黄金、钛矿、钒钛磁铁矿、高岭土。花岗岩、石英石储量较大。以浔江为界,北面多黄金,南面多钛铁。黄金以脉金为主,砂金为辅,各个乡镇均有矿点发现,以平福乡的矿点较多。钛矿分布于藤州、塘步、埌南、同心等乡镇,远景总储量约1000万吨。钒钛磁铁与钛矿伴生,远景总储量在400万吨以上。

水资源

  全县水资源总量33.8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正常年径流量26.4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7.42亿立方米。此外,浔江、濛江、北流河、四罗河的客水共1945亿立方米,可供提汲、航运和水能开发利用。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不含浔江)15.86万千瓦,可开发7.40万千瓦,电能3.10亿千瓦时。

植物资源

  县境属亚热带季雨林植被区。除荒山、草地和部分疏林山地外,均为人工植被。人工植被分森林、园林和农作物3类。森林树种有49个科148种,其中马尾松最多,分布最广;园林植被以果类为主,主要有荔枝、龙眼、沙田袖、柑、橙、芭蕉等;农作物植被以水稻为主。

动物资源

  境内野生动物主要有兽类、鸟类、爬行类、鱼类、甲壳类、昆虫类,共225种。植物主要为木本、藤本、草本、菌藻4类,共940多种,其中:药用植物600多种,有鸡骨草、黄枝子、金银花、佛手、大良姜。鸡血藤、山芝麻等;油料植物80多种,有山苍子、蓖麻、乌相等;纤维植物100多种,主要有色芒、山棉皮、地棉皮、山姜麻等;淀粉植物80多种,主要有黄狗熊头、金刚根、上获茶等;化工原料植物80多种,主要有野漆,牛甘木皮等。

文化

  藤县是较早接受中原文化,经济文化开发得比较早的县份,是广西历史文化积沉深厚的大县之一。

  汉代大将军马援唐代大将军李靖、佛学鉴真大师、诗人宋之问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苏辙秦少游明代主持编写《永东大典》的大学士解缙等文武官员、骚人墨客曾到过藤州,留下不少胜迹和诗词文翰。县城曾有八贤祠贡奉唐朝大将军李靖,诗人李白、宋之问,北宋苏轼、苏辙,词人秦观,及书法家黄庭坚南宋吏部尚书李光等经过藤县的名人。

  藤县曾有光华亭、江月楼、孔庙、李卫公祠、水月阁等亭、楼、庙、阁30多个。现有龙母庙、浮金亭,纪念苏东坡的访苏亭,纪念冯京的三元亭、袁崇焕宅基地和纪念碑、纪念太平天国四王的四王亭、太平镇二帝与义学庙、都坡文昌塔、福隆庄、东养民居、授三公祠、朱家宗祠、菊魁亭、山伯和英台庙等古迹。

  藤县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10多处,战国兵器铜钺、汉代四神规矩镜,代表中国铜鼓八种类型之一的国宝东汉冷水冲铜鼓、东汉南北朝古龙窑址、南朝古墓、鸡谷山隋猛陵墓、国宝唐代瑞兽鸾鸟葡萄镜、唐代灵济寺与园雕石佛,可与同期景德镇瓷器媲美神秘湮灭的宋代中和窑瓷器、重修李卫公祠碑等重要的文物古迹。

  自宋代和元朝以来就负盛名的东山月夜、石壁秋风、赤峡晴岚、剑津春涨、鸭滩霜籁、龙巷露台、登屿耸环、谷山列障的藤州八景被收入明代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中。宋代绍圣四年(1135)至清嘉庆21年(1817)700多年间,留下吟咏藤县的诗词有100多首。

  藤县得浔江、绣江之秀,群山之灵,历来人才辈出。古代曾出了状元1名,进士22名,举人233名。唐有广西第一名进士李尧臣唐太宗赐其里门为“登俊”);五代有志气高洁的诗人陆蟾;宋代有被仁宗皇帝赐名“明教大师”的著名高僧契嵩、“三元及第”状元冯京;明末民族英雄、爱国名将、军事家、兵部尚书、督师袁崇焕;清代有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四王李秀成陈玉成陆顺德李世贤,著名诗人苏时学;现代有抗日名将石化龙、解放军琼崖纵队副司令员李振亚,史志学家、原广西人民政府副主席、广西政协副主席莫乃群等。

  中华诗词学会授予藤县“全国诗词之乡”称号——这是广西第一个县级诗词之乡。

  藤县的舞狮技艺古已有名,全县共有民间狮队100多支,遍布全县城乡和广大农村。舞狮技艺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除了舞狮技艺外,牛歌戏也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艺术,是浔江流域和北流河流域等白话地区不可多得的稀有的优秀民间艺术,1986年牛歌戏被编入《中国戏曲志·广西卷》,正式认定为广西的地方剧种之一。2006年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藤县还发掘、培育了龙母文化、水上民歌、木偶戏、斗蟋蟀、斗鸡、八音、采茶戏、木面筛等一批特色民间文化项目,在群众中产生较大的影响。每年通过春节、元宵节、二月二、三月三、端午节、乞巧节、舞豹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以及龙母诞、文武二帝庙会、英台庙会等各种民族传统节庆,举办各种风格鲜明、特点突出的民间文化活动,使其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藤县出土的文物、古遗址也特别多,如战国时的兵器铜钺、汉代时的四神规矩镜、中国铜鼓八种标准类型之一的国宝东汉冷水冲型铜鼓、唐代的瑞兽鸾鸟葡萄镜、东汉南北朝时的古龙窑址、南朝时的古墓、隋时的猛陵墓、唐代的灵济寺与圆雕石佛等。

疍家文化

  疍家,指以舟为家的水上居民,是世代在海里、江上栖息的渔民,主要聚居地在现在的福建、广东、广西沿江、滨海一带。其实,严格的疍家靠打鱼为生,从事运输的则多称船家,但同为水上人,且双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们往往不去细分。

  关于疍家的来历,有几种说法:一说他们居以为家的舟楫外形酷似蛋壳漂浮于水面;一说是因为这些水上人家,长年累月生活在海上,像浮于饱和盐溶液之上的鸡蛋,所以被称为疍民。而疍家人自己则认为,他们常年与风浪搏斗,生命难以得到保障,如同蛋壳一般脆弱,故称为疍家。

  在浔江流域,却留传着这样一个传说:明代的某一天,正德皇帝化装成道士,到浔江龙潭峡仙霞洞游玩,得到了当地渔民热情款待。喝着衣衫褴褛的渔家长老恭奉的鱼蛋酒,皇上感动了,终于亮了身份,启圣口说:“朕是孤家,皇后是哀家,你们就是疍家吧!”……能跟皇上、皇后并列,这是何等的荣耀与威风啊。

  疍家人传统的服饰颜色都是沉色调,不是靛蓝色,就是黑色,而且上面是连襟衫,下面是大脚裤,因为整个装扮都很素沉,所以疍家女子还喜欢带耳环,给自己增添一抹亮色。疍家还有很多规矩与禁忌,比如喝汤用的汤匙是不能背着放的,夹菜用的筷子是不能置于碗面的等等。因为对水的敬畏,他们在船上设置了神坛,每天都烧香拜佛,祈求平安。藤县是龙母的故乡,西江流域一带的疍民最信奉的河神就是龙母,每年农历五月初一至初八的龙母诞期,疍民们都会和陆上的人家一起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赛龙舟,办庙会等,还会专门制作一些五色糕、芋头糕等来供奉龙母。到农历七月十四,又会制作水灯,任其飘流,以此祭祀鬼神等等。疍家人的婚嫁仪式也很繁琐、特别,而且离不开一个“唱”字。婚唱之热烈,如同壮族的“夜婚”,苗人的“走寨”。从接迎、娶进、拜堂甚至开桌吃饭都以歌代言,有《迎亲礼船对唱盘歌》、《陪嫁歌》、《新娘过礼船歌》、《新娘船头解禁歌》、《拜堂点烛歌》、《出菜歌》、《四季水果歌》、《十二月花歌》等十多样。歌词大多是信口拈来,言语浅白,如“一碗明虾碎肉烩呀,雪白粉丝长过北流河啰!”(《出菜歌》)、 “细妹呀,狮子上山龙落海,唔知几时何日得相逢?”(《陪嫁歌》)等等。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很多疍家人搬到岸上居住后,这些传统的繁琐礼俗已经被年轻一代渐渐淡化了,现在,疍家人的婚嫁场面已很少这么隆重和讲究了。

传说

  象棋镇的传说 据传,玉皇大帝的文武百官中,不乏各路天神天将,也有不少掌管着天仙们娱乐的奇才仙人。一天,打遍天上无敌手的棋圣,苦于在天上已无对手,报告玉皇大帝后便一路驾云下凡,遍寻人间对手。谁知凡是棋圣认为还可以一搏的,都尽数败在他的手下,根本无人能敌。棋圣非常郁闷,原来没有对手也是很痛苦的。失望之下,棋圣准备打道回府,回到天上去。正当他向上行走之时,忽然发现云朵下面一个山头上,一个白发遮面的老人正自己与自己对棋。棋圣有些好奇,轻轻飘至老人对面,老人竟毫无察觉。棋圣近前一看,不禁大吃一惊,原来老人所布棋局竟是一盘残局,而且极其深奥诡异,棋圣心中大喜,庆幸自己总算找到了对手,就向老人行了个大礼,说道:“老人家,我与你对一盘如何?”老人眉眼未动,轻轻问道:“怎个对法?”棋圣说:“我让你一步,只对一局,怎样?”老人轻轻一笑说道:“我让你三步,只对一局。”棋圣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怔怔地看着老人。老人又淡淡说道:“开始吧。”棋圣不敢怠慢,就与老人下了起来。这一下不要紧,他们从日出下到日落,又从日落下到日出,最后,棋圣竟然是大败而归。但是棋圣一点也不恼,输得心服口服,还高兴地问老人尊姓大名,老人轻轻说道:“山野之人,无姓亦无名。”棋圣知道他是高人,又问道:“老人家,那这地方叫什么名字呢?”老人笑答:“象棋镇。”棋圣一愣,口中念道:“象棋镇?”遂恍然大悟,拜了老人后,匆匆驾云而去。不久,玉皇大帝闻听此事,遂命人在象棋镇的天空上写下;天下象棋,唯有此镇。那一天,全天下人都看到了这句话,从此以后,天下很多象棋高手都云集此镇,一搏高低……所以,直到现在,这一带人都喜欢下象棋,而且不乏棋中好手。

  道家村的传说 道家的称谓,最早来源于“窦家”。相传东汉建武18年(公元25年),交趾郡女子征侧和她的弟弟征贰一起起来造反,光武帝刘秀就派大将马援率2万多人的军团前去平定,当他们来到道家时,刚好遇到山洪暴发,江河横溢,在山上的窦穴里困了一个多月,无法继续发兵前进。马援见滞留时日太长,恐怕有负皇命,心里很着急。有一天,当他一个人独自到河边察看水情时,不慎将手上的《道德经》失手掉到河里去了,这一掉不要紧,没想到原来洪波滚滚的江水竟然一下子平息了下来,马援大喜,马上挥师溯流而上,径往交趾,一举平叛了二征的叛乱。当马援带着队伍得胜归来又路经道家时,听到山民们唱的山歌,又感慨先前的伏波际遇,忍不住感慨一声“到家矣!”刚好又有个渔人将捞得的《道德经》赶来奉还给他,马援更是称奇,于是,就以得道之家赐以道家之名。谁知当地人会错了意,以为他是感慨当时借窦穴居兵,而且,当地刚好有“窦”姓人,所以,就错听为“窦家”了,此后,“窦家”的名称就留传了下来。

  到唐初时,土著人窦始在石表山上自封为王,叫窦家土司,又叫窦家寨。到唐天宝年间,皇帝敕封窦圣为司官,立窦家司,窦家的名声就更加响亮了。对于窦圣封司,里面还有一段传奇故事,至于故事是怎样的,在这我先卖个关子。后来到了明朝的时候,窦家司又经曾、梁、谢各姓人继署司官、巡司,但仍称窦家司。到清光绪年间,窦家人杨道留学日本,又参加孙中山同盟会后,接受了新思想,于民初任融安县县长时,认为窦家的“窦”已失去意义,“窦家”已成为历史,应改称“道”家,并报请当时政府备案,自此,“道家”便沿用至今。

  道家因为正处思罗河与北流河交汇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所以,从隋唐起,历代均在此设立驿站,传递皇帝政令,接待来往官员。当时,从京都到南方交趾、雷州、廉州、高琼等边远地方赴任的官员,都经长江入湘江,过漓水,到苍梧,溯浔江,到藤县,入绣江,经窦家至北流。正因为那里环境优美,资源丰富,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特别是得益于北流河这条“水上丝绸之路”,使得窦家占尽天机,曾一度非常辉煌。那里帆桨往来如梭,船歌响遏云天,人文荟萃,货物奇居,成为商品集散地,也成为中原文化南移的一个交融点。明清时期,粤东客商在此经商者多达二三十家,街上店铺林立,还有司衙、学堂、旅店、酒楼、会馆、作坊等,一派繁荣。就在解放前,这里还有100多条船停靠在码头沿岸,附近镇、村的人都羡慕地称这里为“小南洋”。

  道家村历史悠久,物产也很丰富。著名的产品有软枝沙田柚、尚书柚、沙糖桔、野生红菌、米酒等土特产。

戏曲、歌谣

  藤县牛歌戏 牛歌戏据传发端于藤县象棋镇道家村。相传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交趾郡的徵侧姐妹造反,自立为王。第二年,光武帝刘秀拜马援为伏波将军,发兵南征交趾徵侧、徵腻之叛,后至藤州(今藤县)分兵两路,一路沿浔江溯流直上邕州(今南宁市),至古万寨(今扶绥县)、崇左前往;一路沿北流河而上北流,出钦州、防城前往。沿北流河这一路,兵至窦家寨,遇山洪暴发,江河横溢,旬月兵不能发,遂以石山窦穴为营,以洞穴居兵。兵闲无事,遣二人歌赋作舞,配二胡锣鼓为乐,又邀俚人山歌助兴,曰“偶歌”(“偶”、“牛”土语同音),中原文化与土著民风融合,是以“牛歌戏”之发端。他们带来的中原语言与古百越语互相吸收,逐渐形成了一支新的方言——藤县白话,牛歌戏也只在土白话地区流行。

  牛歌戏在窦家寨周边传播,均以本地土白话(属粤语语系)演唱,走文雅一路,唱词比较文雅、含蓄,唱腔生动、戏剧化,大量采用丰富形象的群众化语言,用比喻、借代、比拟、夸张、排比、双关等修辞方法,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受群众喜爱并广泛流传。

  牛歌戏的演出,演员在舞台上表演动作、布景十分简单,道具也不多,有其特有的表演风格和固定的表演程式。原始的牛歌戏演出并没有剧本,而是由一个有文化的点场人,向演员讲述剧中的故事情节,扮演的人物角色即自己思考和设计所扮演角色的台词和唱词,角色的动作则由演员自我发挥。原始的牛歌戏在演出正本戏前,往往演员要唱一大段喜庆祝贺的唱词,久而久之形成了规矩。表演特点是以唱为主,念白只是作为唱之不足的补充。唱词大量采用丰富形象的群众化语言,用比喻、借代、比拟、夸张、排比、双关等修辞方法,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群众喜爱和流传。

  藤县木偶戏 主要分布在藤南的同心、金鸡、新庆、天平、藤北的濛江、和平、太平、东荣、大黎等镇,呈分散分布形。据木偶戏艺人说木偶戏起源于唐朝,在藤县流传源于明末清初,从玉林、北流流传过来。藤南以金鸡镇大坟村为代表;藤北以和平、大黎为代表。藤县流传的木偶戏都是杖头木偶。每队一般2-3人。一人掌板、打锣鼓,另外的人舞动木偶,唱、做、念、打,生、旦、净、丑表演全包干。木偶戏的演出内容多以中国古典小说、民间中流行甚广的民间文学为主,并主要集中在唐、宋两朝。如:薛仁贵系列、狄青系列、杨家将系列、包公系列:龙凤再生缘、白玉霜等等。其他范围的内容较少见演出。演出如古代说书,一场接一场,请听下回分解的演下去,吸引观众到场观看。如果是东家喜庆之事相请演出,还要先唱上一段应景祝贺之词,恭贺东家之喜。

  藤县木偶戏用藤县方言演出,观众感到熟悉、亲切。曲调简单,凭演员自己的感觉演唱,没有太多的板腔约束,唱腔、对白相当自由。吟唱是其唱腔的风格特征。同音重复、级进。2、1、6是骨干音。演出需要的人员少,演出场地小,很容易安排。而且没有固定的演出时间、场合。平时不唱,演出时唱。当山歌也唱几句。

  藤县采茶歌 明末清初在藤县乡村已有流传。先是在藤县南部岭景、象棋、金鸡、藤州镇一带农村兴起、传播,继而扩展到藤县北部的濛江、太平、古龙等地。清末以来至上世纪50、60年代,流传广泛,在春节或婚嫁等喜庆的日子,民间采茶歌手相互对唱。采茶歌的音乐结构比较简单,多由两个乐句构成。表演为2人或多人,茶公穿黑色唐装,茶娘穿黑色斜襟唐装,都身扎彩带,手拿纸扇,唱时辅以简单的台步和动作,如跳步、碎步、十字步等,采茶的伴奏乐器有二胡、琴等。上世纪50、60年代,藤县塘步、太平、濛江、古龙等乡镇广大农村兴起唱采茶歌热潮。藤县采茶歌用藤县方言传唱,唱词多以群众化的语言,大量采用比喻、夸张、双关、诙谐的藤县方言,具有浓郁的地方语言色彩。表演的动作简单。音乐特征:旋律是微调或五声音阶,偶有变宫出现,以级进进行为主,曲调平稳,方整,速度多在慢速到稍快的中速之间,长于抒情。

  藤县水上民歌 属于平腔民歌,它的旋律平稳,吟唱性强是其演唱特点。主要广泛流传在船家行船和婚嫁喜庆场面中,有较为固定的演唱程序,运用藤县的地方白话演唱,采用比拟、夸张、诙谐的方言,朗朗上口。

文物、遗址

  藤县冷水冲型铜鼓 1974年6月在藤县蒙江镇新城冷水冲出土,命名为“冷水冲型”的铜鼓。圆墩形,鼓面上装饰着许多俗称晕圆的圆圈,给人饱满、优美、圆润的美感。铜鼓面上的太阳纹象征光明和神力,寓意天堂,鼓身变形的羽人纹和船形纹代表人间,鼓足上的垂叶纹和水波纹代表水,寓意阴间。图案造型、纹饰艺术、铸造工艺等方面反映了古代南方民族在藤县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艺术面貌。考古学家认为,冷水冲型铜鼓流行时代是东汉初期至北宋年间,是研究中国铜鼓万家坝、石寨石、冷水冲、遵义、麻江、北流、灵山、西盟八个类型的标准器之一。

  铜鼓的造型接近“黄金分割”比例,纹饰有阳光照耀、微风吹拂、碧波荡漾、晴空万里、白鹭飞翔、青蛙跳跃、乘骑徐行、飞舟竞渡、聚乐人群等充满生活气息,具有诗情画意的图案。这些图案题材新颖,内容丰富,构思巧妙,布局合理,反映出盼望风调雨顺,农业丰收,子孙繁衍的思想意识。从冷水冲型铜鼓精美的成品可以看出,铜鼓铸造过程中对选料、制范、合范浇铸、修整和定音等12道工序,都是一丝不苟,精雕细镂的。

  龙母庙遗址 在龙母的诞生地——古代藤县一都水东街孝通坊,现在的藤州镇胜西村、西江大桥南桥头。藤县龙母庙历史悠久,1108年宋代的微宗皇帝曾赐额为“孝通庙”,宋代国家地理志《太平寰宇记》记载有藤县的龙母庙。藤县龙母庙是与广东省德庆县悦城镇龙母庙、梧州龙母庙并名的庙宇。现在的龙母庙是在原址新建的,庙里存有龙母庙印章、蛇身狮首兽一尊、莲花柱石墩,以及刻有“龙母娘娘”字体香炉等文物。每年农历五月初一龙母诞、八月初一龙母逝世的日子都有庙会活动。龙母诞期广东省悦城龙母庙都会邀请藤县派出四位良家妇女,到悦城龙母庙为龙母更衣沐浴,出发仪式在这里举行,仪式充满淳厚民俗特色。

  灵济寺遗址 在塘步镇(原赤水乡)大元村石银岭北坡的半山腰平台上。2000年4至5月,广西博物馆对灵济寺遗址进行抢救挖掘,初步整理文物及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确认灵济寺遗址出土的圆雕石佛造像比例协调,面相丰满、圆润,线条流畅,形神俱佳,反映建造灵济寺的古人有较高的审美情趣和精工雕刻艺术,应是唐宋时期的产物,说明佛教曾在当地风行,这个灵济寺在广西是极为少见的。

  藤县中和窑址 是北宋后期到南宋晚期生产以外销瓷器为主的民窑。窑址在藤县藤州镇中和村(原城关乡、潭东镇中和村旧称老鸦塘),距县城约10公里的北流河东岸,20多座瓷窑主要分布在中和村委会附近,北流河沿岸长约2公里,宽约0.5公里的小山丘上。该窑址是1963年梧州地区文物普查时发现。1981年8月25日公布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民俗

  上灯习俗 起源时间和地点已经无法考究。在藤县城乡普遍流行。每年生育了男孩的家庭,在第二年春节正月初十凌晨,即为去年新生男儿挂上花灯,点亮直至正月十五止,谓之上灯。花灯多为手工竹篾纸糊,八角型,外吊纸花八串,灯托下部呈四方形,吊有八句祝福男孩的吉祥话句。藤城、濛江、太平等镇均有纸扎花灯专业艺人,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市场上出现塑料镀铜的龙凤走马组装电灯动力花灯,逐渐取代民间纸扎花灯。

  二月二 龙抬头 农历二月初二,古代称之为中和节,俗称龙抬头。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天平镇的人们到这一天都会以村为主,集体筹资杀猪杀鸡,主要活动是仍是以祭祀土地神和聚社会饮,分祭肉,饮社酒,食社饭,粽子和糍粑就是最常见的吃食。

旅游

  主要旅游景点有石表山风景区(国家4A级)、太平狮山国家森林公园、小娘山森林公园(自治区级,距县城20公里)、蝴蝶谷景区、天平镇罗漫山、塘步镇禤洲岛、垠南蝴蝶谷漂流景区,明末兵部尚书袁崇焕故里等。

  石表山风景区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藤县象棋镇道家村。以丹霞地貌为主体,有森林植被景观,有北流河、思罗河两条河流的水域风光、乡村景观、田园风光等。风景区主要包括思罗河漂流景区、道家沙滩公园、石表山寨、古井景区、大河冲峡谷、道家村驿站六大部分。景区具有五大特色:全国罕见的低海拔云海日出、中国第一淡水沙滩、原生态水上丹霞竹排休闲漂流、天然湖穴瀑布群、最典型俯视特色的田园风光。景区设施完善,设有客房、餐厅、会议室、拓展营地、特色有机蔬菜园、水上乐园、飞越北流河的滑索、啤酒城、沙地美食、竹林烧烤、鱼塘垂钓、主题晚会、生日晚会、婚纱摄影、沙雕艺术、沙滩排球、沙滩车越野、篝火晚会、沙地露营、竹海蒙古包营地、休闲茶吧、卡拉OK、月光浴场等项目。

  藤县蝴蝶谷漂流风景区 位于梧州市藤县埌南镇黎寨村,距梧州市区48公里(其中二级公路40公里,村级公路8公里)约一小时车程,小车可直达景区门口。景区门口设有同时可以容纳200辆小车的停车场和篮球场,景区内拥有桂东南地区最大的由十多处天然瀑布形成的瀑布群,以及落差最大、最刺激的深谷冲浪环境。漂流落差230多米,全程水路3.8公里约2.5小时。景区内有原生态瀑布群、冲浪漂流、天然人工温泉、狂野斗狗、山顶湖垂钓、森林探险、农家餐饮、烧烤场、游泳场、渡假木屋等。林间随处可见飞舞的蝴蝶、古树参天、碗口粗的古藤缠绵、溪水青绿冰凉。漂流途中滩险水急、十多处银流飞泻的瀑布、高速滑道峰回路转,定会令您在有惊无险的强刺激中尽情享受大自然带来的狂野感受。

  龙母山风景区 位于濛江镇双德村,核心景区面积有10平方公里,占太平狮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三分之一。重峦叠嶂,峡谷幽深,瀑布成群,溪流清澈,年平均气温20℃,四季鸟语花香,林木茂盛,满山都是古树古藤。有八十多个景点,有会涌黑泉水的“圣泉”,溪底有 “蜂窝”、“壶腹”、“性爱奇石”、“接吻峰”、“圣砚石”。

  龙潭峡 又叫赤峡、榕潭峡,历代列为藤县八景之一。龙潭峡是浔江最窄处,不过百来米。

  小娘山 位于藤县金鸡镇与同心镇的交界处。在清咸丰年至民国初年曾是匪患之地,民众深受其害。小娘山昼夜温差大,即使夏天晚上也要盖棉被。山中沟壑幽深,溪水潺潺。有茅坡石壁、石榕、杀人石、大穿门、小穿门、溪流、防空堡垒、瞭望哨等景点。小娘山由大娘、二娘、三娘山主峰组成,山势雄伟,山峰高耸。最高峰大娘顶海拔474.3米。

  思罗河漂流 思罗河发源于容县大容山,河面最窄处约30多米宽,最宽处也就百十多米。思罗河漂流属于自然、生态游,整个漂流游程约7公里,漂流时间约1个多小时。

  解缙亭 道家人为了纪念明朝大学士解缙到此客寓而建的解缙亭。解缙到藤州,正是他任广西参议之时。离开京城后,他一路从漕运越长江,泛洞庭,入湘江,过漓水,至苍梧,游藤州,溯绣江,到道家。沿途驻驿站,俯察民情,与民同乐,抒怀畅咏。在藤州时,他曾在水月阁上讲学一个月之久,溯绣江一路而上时,受沿途美景所染,还吟下《藤州即事》、《金鸡岩》、《双竞驿》、《窦家寨》等诗作,并留传至今。解缙亭旁边有一座蟋蟀墓。为蟋蟀立墓,是很少见的。

  街口排桥 横跨于思罗河上,又叫“街排桥”,已有千年历史,是古代驿站所创设。古时是在十几条大竹筏上横铺木板架设,宽四尺,用铁链连结成桥,方便两岸乡民行走,及行旅、驿马飞驰。由于这里几乎每年都有洪水上涨,迅猛时,洪水常把木桥冲跨,但每次村民都是过后用木排重修,除了不再用铁链连结外,几乎都保持着千年来的风貌。                                             道家驿站 位于道家的千年古驿站。自隋唐窦圣封司设窦家司,历朝均在此设立驿站,传递皇帝政令,接待来往官员。很多古时的建筑都在历史的洪流中被毁了,但隋唐时的护城河仍环绕整个道家自然村,唐时的通济桥、清时建筑福隆庄仍保存完好。

  袁崇焕故里 藤县天平镇新马村,原名叫白马莲塘村,后来为了区别平南县白马村改成现在的村名。位于绿水环绕的浔江边。榕树成荫,风光秀丽,有袁崇焕纪念碑、袁崇焕手植榕、宅基地、莲花柱石墩、喂马槽、河滩跑马场,还有袁崇焕祖父袁西堂、父亲袁子鹏墓、袁妻跳江石等,以及何家祠堂、开明中学、莲花井,还有一群古色古香的建筑、青石板路面和散落房前屋后雕刻精美的石条、石墩等众多文物古迹。袁崇焕纪念碑是1942年全国抗日战争在艰难的相持阶段,藤县人民群众为了缅怀爱国民族英雄袁崇焕,唤醒广大人民群众共同抗击日蔻侵略的决心而建起来的。原来碑上刻有县长何杞颂扬袁崇焕英雄事迹的对联:“一塔表孤忠、白马江边留胜迹;千秋传信史、幽燕城下想英风。”原来的袁崇焕纪念碑在1958年被毁。1982年县人民政府重新修建,碑高10米,碑上雕刻有袁崇焕简要事迹。

藤县特产

黑叶荔枝,是藤县濛江镇的特色农产品
藤县野生红香菌,是一种名贵的珍稀食用菌,全身红色,亮泽艳红,肉质肥厚、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被誉为“香菇之王”

  藤县玉桂 藤县是著名的“西江桂”主产地,有50万亩玉桂基地,年产玉桂5000吨,2000年3月被国家林业局和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玉桂之乡”。

  黑叶荔枝 是藤县濛江镇的特色农产品。所产的黑叶荔枝素以个大、鲜美、爽脆嫩滑、营养丰富著称。可鲜食,干制和制罐头,是较适合加工的荔枝品种。

  江口荔枝 优质迟熟荔枝,皮薄核小、果肉厚、晶莹洁白、爽脆清香、营养丰富。

  软枝沙田柚(尚书柚) 果大整齐,美观端正,果肉爽脆化渣,蜜味清香多汁而闻名。

  藤县野生红香菌 生长在藤县边远山区的一个乡镇,是一种名贵的珍稀食用菌,全身红色,亮泽艳红,肉质肥厚、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被誉为“香菇之王”。

  和平香芋 以其个适中、淀粉高有清香而倍受青睐,主要盛产于和平、太平、濛江三镇。

  藤县粉葛 以其皮薄质嫩、味甜而闻名区外。秋、冬食之具有清心润肺之功效。

  黑皮冬瓜 个大、肉质厚,夏天食用其用生津止渴、消署清热作用。

  藤县无籽西瓜 高产、耐储皮薄、肉红、脆口、味甜。

  蒙江大头菜 产于太平、和平、蒙江三镇,驰名区内外。

  太平咸酸菜 产于太平镇,味道好。

  同心米粉 有200年历史,清朝时期曾作为宫廷贡品。用当地优质大米和优质山泉水,经过浸米、磨米等精细技艺加工而成。制作出来的同心米粉具有粉丝幼滑,油光白净,煮熟后汤清不浊,入口爽脆等特点。

  古龙八角 具有果形大、色泽大红、肉质厚、含油量高、气味芳香、清新干爽等特点,是传统出口创汇产品。

  岭景狗肉 

  新庆鱼生、米酒 

  象棋默菜、米酒 

  金鸡绿茶 

  岭景茶叶 

  平福香信 

  大黎灵芝 


藤县人物

  契嵩,字仲灵,宋代藤州镡津县宁风乡人(现太平镇),1007年出生于现在太平镇狮山脚下的龙德村。7岁时出家,13岁削发为僧,19岁开始到全国各地游历,广读经史,学识渊博,精通佛教的经典。后来在钱塘县(今杭州市)进入著名的灵隐寺潜心佛学研究。著《禅宗定祖图》、《传法宗记》总结了佛教的宗派源流情况。他的《教外别传》自立一说,在佛教界影响很大。年老时携带自民编的书籍到京城游说,向仁宗皇帝递上万言书,希望皇帝力救佛教,获皇帝赏识契蒿的学说,下令把契蒿写的书籍收藏,并赐衣袍给契蒿表示赞赏,赐契蒿做“明教大师”。在文学史上特别是古文方面也取得突出的成就,著有《原教》、《孝论》、《辅教编》、《禅宗定祖图》、《传法正宗记》、《治平集》等共100多卷,60余万字,有《镡津文集》十九卷流传至今。

  袁崇焕(1584-1630),字元素,号自如,出生在藤县白马莲塘村(现在的天平镇新马村),明朝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抗击后金入侵的民族英雄、爱国名将。万历三十四年(1606)在乡试中举成为举人。经历四次参加科举考试落榜后,1619年袁崇焕再次上京参加考试,试中了进士,被任命做福建省邵武县知县。天启元年(1621)因政绩卓著,被召进京城晋见皇帝。在御史侯恂的大力推荐下,被破格留用,任命为兵部职方主事。崇祯元年(1628)被命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使、蓟辽督师。崇祯二年(1629),崇祯皇帝中后金的反间计,以莫须有的罪名反将袁崇焕逮捕下狱。次年将袁崇焕处死在北京的西市。

  冯京(1021-1094),北宋大臣,字当世。宋代藤州镡津(今藤县)风乡人。他参加乡试、礼闱、廷对都取得第一名,称为“三元及第”,宰相富弼见他才华出众招为女婿。冯京为人正直,志高廉洁,不依附权贵,历任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个皇朝的高官。

•区情概貌• •自然地理• •历史文化• •行政区划• •经济建设• •社会事业• •广西旅游• •广西人物• •广西特产•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