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南县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平南县

  平南县汉语拼音:Píng Nán Xiàn;英语:Pingnan County),古称龚州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所辖的一个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贵港市境东北部。总面积2989平方千米。总人口147万人(2011年)。辖17个镇、4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平南地处桂东南丘陵区北部,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势南北高、中间低。浔江自西向东横贯境中部,较大支流有白沙江、寺面河、思旺江、乌江等。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矿藏有红砂石、石灰岩、花岗岩、重晶石、铁、锰、铝、金、磷、铀等。名胜古迹有畅岩、挹翠山、阆石山、游鱼洲、黄花岗五烈士纪念碑等。

  平南县区位优势明显,是大西南地区与沿海发达地区的结合部,境内现有南宁至梧州等4条二级公路,南宁至广州高速铁路、贵港至梧州高速公路、柳州至梧州高速公路正在开工建设,柳州至肇庆高速铁路、荔浦至玉林高速公路正在进行前期工作;西江平南河段常年通行3000吨级以上船舶,全县港口年吞吐量超千万吨。全县物产资源丰富,有野生动物200多种,植物资源1000多种,已发现的有石灰石等10多种矿藏资源;境内水能蕴藏量9.49万千瓦,可开发装机总容量7.53万千瓦;盛产优质米、石硖龙眼、肉桂、茶叶、烤烟、桑蚕、八角、瘦肉型猪、桂花鱼等优质农副产品。

行政区划、人口

  平南县辖17个镇、4个乡:平南镇、平山镇、大坡镇、寺面镇、大洲镇、六陈镇、大新镇、大安镇、武林镇、镇隆镇、上渡镇、安怀镇、思旺镇、大鹏镇、官成镇、同和镇、丹竹镇、东华乡、思界乡、国安乡、马练瑶族乡。

  2013年末,全县总人口147.86万人。县政府驻地平南镇,城区建成区面积20平方公里,城镇人口20万人,常住人口近30万人。

历史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今平南境地属桂林郡。

  西汉至三国时,先为南越国地,后平南部分属苍梧郡猛陵县地,部分属郁林郡阿林县地。

  晋升平五年(361年),析苍梧郡,置永平郡(郡治所安沂,今藤县境);析猛陵县地,置武城县,县治今武林镇,隶属永平郡。这是平南境内最早设置的县。后废,县地复属猛陵、阿林等县。

  南朝宋元嘉二年(425年),复置武城县,并改称武林县,仍属永平郡。梁武林县曾改为武林侯国。陈复称武林县。

  隋仍属永平郡。隋开皇十九年(599年),增设隋建县(一说系武林县改建),县治所今大新镇大中村。与武林县同隶永平郡。

  唐初废永平郡,改设藤州,武林、隋建隶属藤州。贞观三年(629年)置燕州(治所今武林),设秦川县,武林、隋建、秦川隶属燕州。贞观七年(633年),燕州治所移至宁凤县(今藤县地),并更名泰州;划武林、秦川隶浔州;析武林县地置南平县,后改平南,治所今平南镇;在原燕州治所武林置龚州都督府,督理龚、浔、蒙、宾、澄、燕、藤七州。置大同县于今县东北,隶龚州。析置阳建县于今县西北,亦隶龚州。寻龚州迁治平南县。次年,泰州复更名燕州。贞观十年(636年),隋建县改属龚州。贞观十二年(638年),省秦川、归政、西平等县入平南县。贞观十八年(644年)燕州废。贞观中,置平原县于今县北,隶龚州。永隆二年(681年),于今县北置思唐州及其武郎县,并划辖龚州之平原县。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改思唐州为思唐羁縻州。天宝元年(742年),龚州改称临江郡;阳建县改名阳川县,隶属临江郡。乾元元年(758年)临江郡复称龚州,领平南、武林、大同、阳川、隋建5县,隶属岭南道。建中元年(780年),思唐羁縻州复称思唐州。长庆三年(823年),平原县改名思和县。

  平南之得名,旧志载三说:一为晋代陶侃平定交南,封平南侯,故称;二为县内诸山,自蛇黄岭迤逦而来,开广平敞,面南设治,因而得名;三是取南平和西平之名,称平南县。《今县释名》(卷五)则载:因县治在永平郡之南,故称平南。

  五代,平南先属楚,后属南汉。

  宋开宝四年(971年),思唐州改为思明州。次年,思明州废省入龚州,思和县省入武郎县。武郎县因之改隶龚州。武林、隋建、大同、阳川并入平南。嘉祐二年(1057年)又将武郎县并入平南县,仍隶属龚州。政和元年(1113年),浔州复析出置龚州。平南县随之改隶,为州治。绍兴六年(1136年),龚州复省入浔州。平南县隶属浔州管辖。

  元朝,平南属浔州路。

  明朝,平南隶属浔州府。

  清代,平南县仍属浔州府。清咸丰六年(1856年)八月,大成军踞平南,改称武城县,属大成国辖地(今桂平)。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十月,大成国灭,平南重归清统治,武城县复称平南县。

  民国2年(1913年)推行省、道、县三级区域制,平南县隶属郁江道(道治今苍梧)。次年改隶苍梧道。民国15年废道设区,平南隶属梧州区(区治今梧州)。民国19年属苍梧民团区,列居一等县。民国21年4月改属梧州民团区;7月列居二等县。次年3月复列一等县。民国23年4月改属梧州行政监督区。民国29年4月改属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

  1949年12月3日,平南县获解放,治所平南镇。1950年1月,平南隶属梧州专区。1951年7月隶属容县专区。1958年7月属玉林专区。1971年属玉林地区。1995年10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平南县划归贵港市管辖。1996年1月,平南县正式属贵港市管辖。

自然地理

  平南县区域地质构造主要为北东向构造。地势南北高中间低。气候属亚热带润湿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土壤肥沃,适宜发展种养业。自然资源(特别是矿产资源)丰富,对发展工业和加工业具有颇大潜力。自然灾害(尤其是洪涝灾害)比较频繁,给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带来不利的影响。

  平南县境内的地貌在广西地貌类型划分中列入桂东南丘陵区。

  • 地貌
    • 依据地貌成因、岩石组成、山脉及山峰形态和海拔高程等因素,全县地貌可分为:
      • 构造侵蚀低山区 位于县北部的石崖顶、大五顶、铰剪顶、阿婆揽孙、东王顶等地。面积11.69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39.14%。地层主要为寒武系和泥盆系。由于受多次构造运动的影响,地层呈北东——南西向窿起褶皱成山,山势雄伟陡峻。最高山峰阿婆揽孙海拔1581米,岩石多变质,坚硬耐风化,以侵蚀为主。
      • 构造剥蚀丘陵区 位于县南部的六万岭、四崖山、大水山、大王岭、白面崖等地。面积7.87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26.34%。岩石主要为奥陶系、泥盆系和海西期花岗岩。岩石风化程度深,多以剥蚀为主,形成较厚的风化壳。海拔一般在200米~500米。
      • 构造剥蚀、溶蚀、堆积平原盆地区 位于县中部,如浔江及其支流两侧的平南镇、丹竹镇、上渡镇、大新镇、安怀镇、官成镇、思界乡等地。面积10.32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34.54%。地层以泥盆系、白垩系、第四系为主。这些地层岩石地处较低,在雨水充沛的情况下,多处于化学风化的剥蚀、溶蚀。剥蚀、溶蚀的泥土有的就地堆积,或河水搬运于较低处堆积,往往形成较厚的残坡积层和冲积层,构成地形低平或浑园台地,海拔一般为30米~100米,为县内主要农业耕作区。
    • 按成因类型又可分为:
      • 溶蚀盆地 如丹竹镇东山石场、成金塘和思界乡牛肠地,均为灰岩经溶蚀后形成的喀斯特地貌和盆地。由于灰岩极易溶蚀,地下溶洞较多,在地壳运动时极易下陷。
      • 堆积盆地 如白沙江、状元河、秦川河、乌江、思旺河、大同河等河流上游区,在长期接受河岸两旁低山及丘陵区风化产物的堆积,形成平地,也称河谷堆积盆地。
      • 冲积平原 主要分布于浔江流域及其支流河道下游地段,因水力资源丰富,山区丘陵推来的风化产物在河水的条件下,风化物产物石、砂、泥均能在水中按岩石粒度大小及比重进行分选后,在河床及两岸沉积,形成较有规律的成层的第四系冲积层分布的冲积平原。随着河流下切,在冲积平原又形成一级和二级阶地和较高的台地。

山脉、山峰

  平南县北部和南部的山系,分别属大瑶山和大容山山脉的支脉。在山系集结处形成山峰,分散部分称为分支。

  • 石崖顶山脉 位于县境北部。为平南县、金秀瑶族自治县、蒙山县、藤县界山。长40公里,宽10公里。山脉高程一般为海拔800米。由石崖顶主峰集结点向西——西南和向南分为两支,石崖顶——大五顶——平盈顶为第一支,石崖顶——铰剪顶为第二支,构成县北部的天然屏障。主要山峰有石崖顶、大五顶、铰剪顶、皇殿顶。其中石崖顶海拔1055米,为平南县、金秀瑶族自治县、蒙山县界山,山势雄伟,由于受马练——蒙山断裂切割,峰顶陡立丛起成崖,故名;大五顶海拔1043米,为平南县、金秀瑶族自治县界山,构成县西北屏障,因山峰连绵起伏呈五岭,故名;铰剪顶为平南县、藤县界山,其山峰南面分出数支,形似铰剪,故名;皇殿顶主峰海拔611米,为东华、安怀两乡镇界山,山势东南陡西北缓,似一座坐西向东的皇殿,故名。该山脉为寒武系构成,山峰雄伟,林木翠绿挺拔,为大五顶林场所在地,人工林以松、杉为主。
  • 阿婆揽孙山脉 位于县境西北部。为平南县、金秀瑶族自治县、桂平市界山。山脉长30公里,宽10公里。由阿婆揽孙、西山、大花顶等山峰组成,整个山脉呈北东南西走向。山峰顶部为泥盆系,形成刀削石壁,泥盆系覆盖下为寒武系,组成山体山势雄伟。一般海拔1000米。主要山峰有阿婆揽孙、东王顶、点称山、大花顶。其中主峰阿婆揽孙海拔1581米,由于山的顶部及山体分布的岩石不同,形成顶陡下缓的似戴婴帽状地形,长年山峰云雾弥漫,婴帽时隐时现,时有一团团一片片云雾缭绕山峰半腰,形如彩带,似阿婆揽孙,故名;西山石崖主峰海拔1238米,与北面的阿婆揽孙起伏相连,形成县西北部的最高屏障,山峰东北西南延伸,山顶为泥盆系,山体为寒武系,风化后呈黄褐色砂土,宜种茶、松、杉;东王顶主峰海拔1162米,为马练、国安、思旺、官成等乡镇界山,山体南北走向,山峰东面受南北向断裂切割,形成高耸入云的陡壁,猿猴难登;点称山主峰海拔1012米,为平南县、桂平市界山,分为两条岭岗向南向西延伸,起伏连绵,形成点点小峰,故名;大花顶主峰海拔848米,是平南县、桂平市界山,山峰叠峦,形如朵朵花蕾,故名。山区主要种植种松、杉、茶树。茶树长期生长在云雾中,盛产“大鹏云雾茶”。建有官成六八林场。
  • 六万岭山脉 位于县境南部。为平南县、桂平市、容县等县(市)界山。属大容山山脉支脉。六万岭为县南部山脉的集结点,因处于平南县、桂平市、容县三县(市)县界的交点上,平南人又称之为三县山,即夜晚站在山顶上可听闻三县的鸡啼声,故名。从六万岭这一集结点出发,向西北、东北、东南分成三支。第一支向西北伸至六陈水库后起伏连绵至大王岭、白面崖;第二支由六万岭向东北走,连绵起伏经四岩山至大水山临大安东部和藤县境;第三支经平山转北东向沿着平南县、容县县界向东北走入容县。六万岭主峰海拔537米,山体由泥盆系、奥陶系和海西期花岗岩构成。六万岭山脉构成县南之屏障,风化剥蚀较重,山坡覆盖层粘土厚,主要种植松、杉、茶、竹、肉桂。

平原

  低丘平原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36.7%。冲积平原集中在浔江流经的县中部。在海西期构造形成阶段,因大瑶山拱褶和大容山窿起,县境南北隆升形成中部冲积平原,属浔江平原区域。范围包括平南县城北至思界乡、思旺镇、官成镇、安怀镇、丹竹镇、东华乡,南至大安镇、武林镇、大新镇、镇隆镇、上渡镇,面积9.95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33%,是县内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和主要耕作区。其地貌主要由浔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海拔标高在32米~100米,地面平缓,地表为第四系冲积层,土壤肥沃,利于耕作,是水稻、甘蔗、烟叶、花生、蔬菜、蚕桑等主要产区。

中低山

  中低山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33.4%。分布于县境北部的大鹏、国安、同和、马练等乡镇,山峰海拔高度500米~1500米,河谷海拔标高200米~400米,相对高差300米~1100米。地表水系发育,河谷上游一般呈“V”型,下游呈“U”型。山体坡度25°~40°。山脊狭隘,多呈锯齿状;谷坡陡峻,残坡积层覆盖薄;河床比较大,河谷中很少见到冲积阶地。

丘陵

  丘陵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23%。分布于县境南部的六陈、平山、寺面、大坡等乡镇。山峰海拔高度200米~500米,河谷海拔标高60米~80米,相对高差140米~420米。地表水系发育,河谷上游一般呈“V”型,下游呈“U”型。山体坡度25°~40°。山脊多呈垄状;山顶混圆;谷坡陡峻,残坡积层覆盖较厚;河床比较大,河谷中很少见到冲积阶地。

盆地

  各类盆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6.8%。其中堆积盆地主要有位于状元河上游的丹竹镇罗岑村堆积盆地,秦川河上游的东华乡东平村堆积盆地,新平河流的官成镇新平村盆地,大同河的同和镇同和圩、新雅村堆积盆地,白沙江上游的六陈镇六陈圩堆积盆地;溶蚀盆地主要有罗东山盆地、状元河盆地、思界牛肠地盆地。

气候

  平南县地处低纬,北回归线横贯其中,南近海洋,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夏半年(4月~9月)受湿热的夏季风影响,多吹偏南风或偏东风;冬半年(10月~次年3月)受干冷的冬季风影响,盛吹东北风或偏北风。总的特点是:气温较高,阳光充足,雨量充沛,但分布不均,夏季多暴雨,易洪涝,春秋有干旱,冬季有霜冻。

  • 日照 县内的太阳总幅射和日照时数的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7月份为最高峰,总幅射谷点在2月,日照时数谷点在3月。12月下旬至次年4月中旬为县内光能低值期,此时间太阳高度角小,阴雨天多,平均每天日照仅2小时~3小时。1988年~2005年,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648.9小时。1月~4月多年月平均日照时数在80小时以下,3月份最少为50.7小时。7月~8月多年月平均日照时数在200小时以下,8月份最多为205.2小时。最多月与最少月日照时数之差为154小时。
  • 气温 县内气温分布特点是以浔江两岸为中心,分向南北逐渐递减。中部平原高于南部丘陵,南部丘陵又高于北部山区。全县日平均气温≥10℃的作物生长期长达300天以上。
  • 降雨 降雨充沛,但雨量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1988年~2005年,年平均雨量为1521.9毫米。最高年份1997年降雨达2395.8毫米,高出常年年平均降雨量的57.4%。1989年降雨量822.9毫米,为降雨量最少的一年,雨量仅为常年年平均降雨量的45.9%。
  • 湿度 1988年~2005年,年平均相对湿度77.1%。3月~6月份相对湿度大;10月至12月受干、冷的大陆高压控制,降雨少,空气中水汽含量少,相对湿度较小。
  • 蒸发量 1988年~2005年,年平均蒸发量1444.5毫米。7月~9月份由于气温高,蒸发量大。2月份由于气温还较低、相对湿度回升,蒸发量小。年蒸发量小于年降雨量,雨量充沛,为各种作物生长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气候条件。
  •  风向随季节变化明显,夏半年(4月~9月)受夏季风影响,多吹偏南风或偏东风;冬半年(10月~次年3月)受冬季风影响,盛吹东北风或偏北风。1988年~2005年,年平均风速每秒1.2米。各月月平均风速差异不明显,一般在每秒1米~2米。每年夏季均有大风出现,阵风风速达每秒20米。

水文

  平南河流属西江水系,浔江从中部穿过。以浔江为主干,主要支流16条,河流总长501.2公里,河网密度为0.17,属河流密集形地区。除浔江、大鹏河、思旺河、白沙江、泗罗江、下渡河外,其余均发源于县境内的南北高山或山地。大鹏河、浓水河、大同江、泗罗江经外县流入浔江,其余均在县内中部流入浔江。浔江两侧主要一级支流有思旺河、乌江、秦川河、状元河、下渡河、河口河、白沙江共7条,其余均属二级支流或三级支流。水系分布呈羽型和平行型两种。

河流

  • 浔江 该河属西江河段,自西向东横贯中部。从思界乡入境,流经平南镇、上渡、丹竹、武林等乡镇,经藤县、梧州市,由广东省出海。在县境内河道长44公里。江中有相思洲、雁洲、永贵洲、古雍沙滩、白马沙滩等5个洲滩。
  • 思旺河 发源于金秀瑶族自治县白牛村龙军山西坡,经茶山流入县境国安瑶族乡,再经八达、国安、田贵、甘雅等村流入思旺圩,经思界乡官塘村注入浔江。境内流域面积3.28万公顷。境内河道长56.5公里,河床宽70米~110米。
  • 乌江 发源于东王顶东麓,流经新平、育梧、朝新、八宝、新新、官东、官南、盆塘、乌江等村境,在县城新村头汇入浔江。流域面积2.84万公顷。河道长43.5公里,河床宽60米~100米。
  • 秦川河 发源于同和镇活步村三田冲,流经活步、梅龙、团罗、安全、扶兰、蓝田、东平、丹竹等村境,在丹竹圩汇入浔江。流域面积3.12万公顷。境内河道长40公里,河床宽70米~110米。
  • 状元河 发源于丹竹镇罗岑村的状元山,经罗岑、赤马、白马3个村境,在白马圩注入浔江。境内流域面积6830公顷。境内河道长9公里,河床宽40米~70米。
  • 下渡河 发源于桂平市理端村附近的山岭,向北流入罗贤水库,经木乐镇岭尾村流入县境新桥农场、上渡、雅埠、下渡村注入浔江。境内流域面积4810公顷。境内河道长28公里,河床宽60米~90米。
  • 河口河 发源于镇隆镇廖村水库上游的平安村头,向东北流经廖村、镇隆圩、石岭、小蒙、河口等村,注入浔江。流域面积1.06万公顷。境内河道长20公里,河床宽50米~80米。该流域建有廖村水库、六伯水库和河口防洪闸等工程。
  • 白沙江 发源于大容山山脉北麓的桂平市罗秀镇中和村天顶岭,从六陈镇新百村榄木根流入县境,经六陈、大新、大安、武林4个镇,在武林圩边流入浔江。境内集雨面积7.38万公顷,河道长53公里,河床宽90米~150米。
  • 大同江 发源于金秀瑶族自治县观音山北麓,至县境马练瑶族乡利俩村,经马练圩汇同藤旺河,流经水晏圩、同和圩到妙客村,与大黎江汇合后,在新村北侧流入藤县汇合蒙江而注入浔江。主要支流有藤旺河、罗香河、寺村冲河、小水冲河、大黎江、新雅河。境内流域面积4.31万公顷,长28.5公里,集雨面积11.25万公顷。
  • 大鹏河 发源于金秀瑶族自治县罗乡横二冲,到县境大鹏镇高坪村,经思乐、思洪汇同景华河到大鹏圩,与花王河汇合至罗恒村,流入桂平市境,经金田于江口镇注入浔江。境内流域面积1.98万公顷,河道长32.2公里,河床宽80米~100米。
  • 泗罗江 发源于大容山南麓,流经容县石头镇、平南县平山镇、藤县岭景镇,后与北流河汇合。主要支流有慈边河、寺面河、大坡河。流经县境只有平山圩一段,河道长4.5公里,河床宽120米。
  • 大鹏浓水河 发源于大鹏镇西部边界的枫木坳山区,经邓塘、农福村向桂平市垌心乡方向与罗宜河汇合,经金田从桂平市江口镇流入浔江。境内流域面积1.98万公顷,河道长10公里。该河高山多,降雨量大,为县内最丰富的水力资源区。

湖泊 池塘

  平南县天然湖泊池塘有100多处,储水面积500多公顷,蓄水7000多万立方米。较大的湖泊池塘有:丹竹城金塘,面积130多公顷;花凌、掘江、马刘塘各40多公顷;李练大塘、长岐塘的莲塘、东山的汶塘(崩塘)各20多公顷;畅岩的莲塘、鹤岭塘、同德的赤泥塘各10多公顷;丹竹的长力塘、遥望大塘、安怀六细塘、上渡的赤泥塘各约6公顷。

地下水

  平南县中部平原区泉水出露广泛,涌水量大。泉水出露点较大的有20多处,总涌水量达每秒1.1立方米以上。泉水多分布在安怀、官成、思旺、丹竹、镇隆、大安、平南镇等乡镇。

  浔江平南河段处于石灰岩地带,有形成地下河的条件,但是未发现有地下河。

土壤

  受复杂的地形和母岩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形成平南县现在的土壤分布状况:南部土壤种类有砖红壤性红壤、红壤、紫色土;北部土壤垂直分布明显,从低往高分别为砖红壤、红壤、山地红壤、黄红壤、黄壤、草甸土;中部平原主要是水稻土和旱地土。

  县内土壤种类可分为水稻土、红壤、赤红壤、紫色土、冲积土等5个土类,14个亚类,44个土属,128个土种。

植被

  平南县地处北回归线南亚热带区域,植被具有亚热带特色,可分为北部山区林区、中部丰山区丰丘陵林区、南部山区林区。

  • 北部山区林区 包括大鹏、国安、马练、同和、安怀等乡镇。主要有杉木、马尾松。以红椎、白椎、小叶樟、枫木、鸭脚木、油茶树为常绿针阔叶群交林。以散生桃金娘、岗松、铁芒萁、蒿竹、杂竹儿、杂灌木、阙草、黄茅、野草等群丛为主。有人工种植茶叶树。2002年以来人工造林速丰桉。
  • 中部丰山区丰丘陵林区 包括思旺、思界、官成、平南镇、上渡、东华、丹竹、镇隆、武林、大安、大新等乡镇。以马尾松、铁芒萁、蒿竹、桃金娘群丛为主,附生有岗松、盐肤木、漆木、黄茅草等。2002年以来人工造林速丰桉。
  • 南部山区林区 包括大洲、大坡、寺面、六陈、平山等乡镇。以马尾松、红椎、白椎、油茶树(六陈镇大妙、金龙大冲村有杉木)、桃金娘、铁芒萁和散生唐梨木、岗松、盐肤木、鸭脚木、蒿竹、小罗伞等群丛为主,附生有金樱刺、黄茅、芒草、镰刀草等。有人工种植茶叶树。2002年以来人工造林速丰桉。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已发现矿产资源共17种,分别为锰、铜、铅、锌、金、铀、稀土砂矿、硫、磷、重晶石、石灰石、水泥配料用砂土、砖瓦用粘土、建筑用砂、花岗岩、矿泉水、地热等。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13种。已查明或发现各类矿产地32处,其中大型矿床1处;水泥配料用砂中型矿床1处;水泥用灰岩小型矿床25处。在这32处矿产地中,石灰岩储量最大,主要集中于东山石场,质优量大,是发展建材工业的上好原料。其它矿产资源储量小,能规模开采的矿床少,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矿产短缺。由于矿产资源分布不均匀,探明资源储量且能规模开采的矿种仅有石灰岩、水泥配料用砂。锰矿、重晶石、花岗岩、砖瓦用粘土等矿种由于资源储量有限,不能规模开采,只能零星开采。

生物资源

植物资源

  平南县植被区系属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林木种类较多,维管束植物有570多种,隶属100多科200多属。经济价值较高的有34科43属约100种。原生植物多属壳斗科种群,有青岗栎、麻栎、大叶栎、红椎、白椎、米椎、稠木等。2002年,县林业局组织技术力量进行调查,发现珍稀树种有:大鹏镇高平村阿婆揽孙山(海拔1300米)台湾惠花杉(又名台湾相思)40株,胸径18厘米~50厘米;大鹏镇平湾村杨梅山(海拔600米)黄枝油杉120株,胸径12厘米~30厘米;杨梅山、西山、上课顶(海拔600米~800米)散生五针松20株,胸径12厘米~30厘米;马练瑶族乡石垌村石克屯背岭(海拔200米)鸡毛松20株,胸径15厘米~90厘米。

  用材树种 常见用材树种有松木、杉木、楠木、樟木、桉木、苦练木、荷木、稠木、紫荆木、大叶栎、揽木、红椎、白椎、香椿、荔枝木、龙眼木、鸭脚木、格木(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等。

  药用植物 药用植物主要有200多种,其中中药有肉桂、桑白皮、土茯苓、益母草、钩藤、金银花、鸡血藤、淡竹叶、灵芝菌、鸡骨草、山豆根、仙茅、山栀子、金钱草、砂仁、茶辣、苏木、了哥王、麦冬、沙姜等;草药有草鞋根、路边菊、山芝麻、半边莲、土牛七、独脚柑、驳骨草、鹅不食、猫儿脚迹、大罗伞、小罗伞、苦丁茶、千斤拔、金樱根、两面针、一箭球、土柴胡、土甘草、七叶一支莲、香椿木、贯丛、凤尾草、黒脚阙、红背菜、犁头草、三叉苦、穿破石、黑锁草、三月艾、黄锁草、黑墨草、猴子卵、松木寄生、杉木寄生、漆木寄生、柚木寄生、上莲下柳、田七、拔脓膏、白纸扇、木豆等。

  果类植物 常见野生果类主要有山柿子、山梨子、山捻(桃金娘)、杨梅、金樱、山苍、牛甘果、牛奶果、山石榴、盐夫果、门头果等。

  编织和纤维用植物 常见的编织和纤维用竹类植物有大簕竹、马蹄竹、蒿竹、吊丝竹、毛竹、黄竹、回龙竹、扶竹(蚊帐竹)、大头竹(甜笋竹)等:常见编织用草类植物有芒草、芦苇、黄茅、铁芒萁。

  饲料植物 常见饲料植物有银合欢、铁丝草、野香草、镰刀草、纤毛鸭嘴草、阙草等。

  观赏植物 野生花卉主要有九里明、野玫瑰、野芙蓉、野牵牛、野菊、杜鹃花、桃金娘、金茶花、金银花、油茶树花、指甲花、闹羊花、鸡冠花、万年青、铁树等。

动物资源

  据1990年平南县森林资源普查结果,县内哺乳类动物主要有野猪、獐、野兔、穿山甲、果子狸等;鸟类有翡翠、白头翁、金眼圈、银眼圈、鹧鸪、鹌鹑、布谷鸟、啄木鸟、斑鸠、乌鸦、黄莺、燕子、老鹰、猫头鹰、野鸭、毛鸡、野鹭鹚、白鹤、大雁等;爬行类有龟、鳖、蛇;两栖类有青蛙、蟾蜍、犁头拐等;鱼类主要有斑鱼、兰刀、白鳗、黄鳝、嘉鱼、泥鳅、青竹鱼、笋壳鱼、锥鱼、骨鱼、鲋鱼、虾、蟹等;昆虫类主要有蝴蝶、蟋蟀、蝉、蜻蜓、天蚕、尺蠖、蝎、蜈蚣、螳螂、蜉蝣、螟蛾、野蜂等。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瑶山鳄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虎纹蛙、穿山甲、大鲵、白鹭;列入《广西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的有红嘴相思鸟、眼镜蛇、眼境王蛇、五步蛇、金环蛇、银环蛇、律蛇、榕蛇、乌梢蛇、白花锦蛇、野猪、原鸡、野鸭、禾花雀、果子狸、中华竹鼠、画眉、抓鸡虎、竹鸡、鹩哥、乌龟、沼蛙、姬蛙等。瑶山鳄晰、大鲵主要分布在靠近大瑶山的大鹏、马练、国安等乡镇;穿山甲主要分布在南部、北部山区;虎纹蛙在全县均有分布。

经济

主要产业

  全县已形成了水泥、化工、造纸、竹木编织、制药、纺织、酿酒、食品等十几个行业的工业体系,共有600多家工业企业,年产2000多种产品,其中30多个产品获国优、部(省)优产品奖。初步形成了以年产1000万吨新型水泥的华润水泥(平南)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水泥建材业、以广西安泰化工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化工业、以广西雄森酒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保健酒业、以广西览众山食品有限公司、三桂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农产品加工业和以平山镇、寺面镇为生产基地的竹木芒编织业等五大支柱产业。

风土人情

婚嫁

汉族

  解放前,汉人的婚姻多从“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结婚年龄女方在十六七岁,也有十八九岁,男方普遍要比女方大一两岁,或双方年龄相等,也有女方大于男方的。结婚之前,一般经过定婚、称换“八字”。有的自小订婚,先是男方请媒人到女方撮合,或女方托媒到男方撮合,双方家长同意后,女方把“八字”(称年庚)交媒人送到男家,经算命先生推算,认为男女双方大命相合,男方才择日将礼品由媒人送到女家,是谓“落定”。女方将礼品收下,并以红包(利市)、笔墨、书扇等物送回男家,是谓“回定”。

  待男女双方适合结婚年龄,男方即托媒向女家传言准备办理儿女婚事,女方同意后,男方把择定结婚的“吉单”(婚期)送到女方,女方认为适合则将吉单收下,这就确定婚期。婚期确定后,女方陆续准备嫁妆。一般置木床一架、大柜小柜各一只,衣厢两三只、木椅四张;还有镜架、盆架、浴盆、衣服、蚊帐、被席等物。如果是富裕人家,嫁妆更多。要是贫寒之户,只有木箱一只,衣服数套而已。

  婚前一天,男家备好比“落定”更丰富的彩礼,一般有:活鸡4只、活鸭4只、美酒百斤、活猪一头或猪肉百斤,果饼八盒、海味两盒、礼金百元(有多有少),由媒人引送到女家。要是名门望族,礼品、礼金更多,是谓“过礼”。过礼后第二天,男家请结婚酒,女方请嫁女酒。当天早上,新郎骑大马或坐阳轿随彩旗乐队、花轿、吹吹打打地去到女家接亲。午餐后,出嫁娘即以胭脂宫粉打扮,穿上嫁衣,头披红绸(布)、面遮花扇,由二个妇女扶出厅堂拜祖,然后辞别长辈,坐上花轿到男家,女方称为“出门”,男方称为“迎亲”。新娘到男家后,新郎新娘按吉时同拜祖宗。由族中有威望的两人点燃龙烛,边点边说:“龙烛辉煌,光照华堂,百年偕老、五世其昌。”是谓“拜祖”。拜完祖,新郎新娘同饮一杯“合卺”酒,然后入洞房。

  第二天清早,新郎新娘要到坐满翁姑长辈亲朋的客厅上,按辈挨次敬烟奉茶,每人赐给新郎新娘小红包。有的赐现款,这叫做“新人捧茶”。

  第三天早上,新郎新娘各坐一乘阳轿带礼物到女方娘家去谒拜长辈和亲属。娘家给予表示吉兆的果品、粽粑回来,是谓“回门”。续娶和改嫁的婚俗,男女结婚后因失偶或离婚而续娶或改嫁,男方一切仪式如上述。女方如属改嫁,则一切从简,男方只请一乘黑轿到女方村边,大清早接回来。也有招赘上门的,但为数不多;有的贫穷人家,买幼女养大作媳妇,称为“童养媳”;富有之家,有娶三四个妾氏者,女方虽是初婚,其仪式甚简。解放后这些已绝迹。实行一夫一妻制。自由恋爱婚姻自主,婚事新办,仪式简单,但“文化大革命”后,结婚讲彩礼、讲排场的旧习有所抬头,至80年代中期,圩镇多用小汽车迎亲;农村多用手扶拖拉机接新娘。

  船家婚礼。平南县有数百户船民,旧称“疍家”。解放前,平南船家摇橹拉纤,遍走五湖四海,青年男女很少机会接触,所以婚姻都是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定亲合了八字,待嫁姑娘就不能串街走市,不得过船聊天,只有在船中学唱嫁歌,缝制嫁衣,或料理家务。

  婚前三天,男女家篷船都打扮得焕然一新,篷顶盖着白布幕,插上彩旗;船旁披着用红绸结成菱形的彩网,并缀上红红绿绿的纸花。船头悬挂一对灯笼,写着两姻家姓氏。

  结婚前一天,男家就将鸡、鸭、饼食、海味送过去,名曰“南海礼”。新娘唱歌答谢,裙伴却用歌讥笑礼轻仪薄。送礼娘又以歌夸礼重物罕,说槟榔高过河湾山,茶叶大过芭蕉扇,礼饼大过大窝箕等。谐谑风趣。

  结婚当晚,经过挂灯、点烛、上红等仪式,就进行“坐夜”、“坐夜”前先“绕台位”。船舱中设一圆台,台上盛着一具猪头,猪头上跨着一只未熟透的公鸡,作展翅欲飞姿态,口中叼一槟榔,嘴巴上悬挂一枚铜钱。这时,嫁娘手拿花扇半遮面;一个伴娘手持一把纸伞作桨,号称头船;另一个伴娘手持一张卷席作舵,号尾艄。还有两个亚姨仔(少女),各挽一盏马灯,象征照路拉纤,由嫁娘领头,绕着圆台缓缓而行,同时唱起“绕台位歌”,由嫁娘引唱,感谢众姑嫂护航开船。在后各人以自己手持之物,轮流唱着引好桨,把稳舵和明灯照路等吉祥之词。唱完,环绕圆台团团盘坐,这便叫“坐夜”。“坐夜”开始就唱“哭嫁歌”,又叫“叹新闻”,以嫁娘为主叹,其他作陪叹,先由嫁娘叹爹嫂(妈),然后姑嫂(兄嫂)对叹,姐妹对叹,一唱一和,歌声彻夜不绝。因为当时婚姻不能自主,唯恐夫婿不遂心愿,贻误终身,所以“哭嫁歌”都是哀怨缠绵,似喜犹悲。歌词多是信口编成,也有传统套句。歌声幽幽怨怨,如泣如诉,催人泪下。当晚五更天,男家就开礼艇接新娘。礼艇中围坐着媒娘、亚姑仔(男家接新娘的少女)、鼓乐手。 由4个“棹嫁奶”划着。“棹嫁奶”必须由夫妻双全,且善于唱歌的妇女担当,她们一边划船,一边唱礼艇歌,其情调悠扬轻快,与“哭嫁歌”迥异。礼艇泊近嫁船,嫁娘就唱“过礼艇歌”。“棹嫁奶”则还歌盛赞新娘能歌会道,聪明伶俐,美貌贤淑。经过一番唱和,嫁娘抹干眼泪,由两个亚姨仔(送嫁的少女),打开阳伞送过礼艇。男方也由两个亚姑仔开伞迎上礼艇。回到男家船,拜了天师、龙王,再夫妻交拜,然后送入用帷幕遮拦的洞房。此刻,相邻船只都围拢过来,摆成方阵,就在各船中摆设喜酒。入夜,“棹嫁奶”再把船开至江心,顺水漂流,让新婚夫妇欢度良宵。

  至今,少数船家仍沿用这旧俗,但“叹新闻”已换了新内容,多数船家都改行新礼了。

壮族

  多为“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亦有自由恋爱。先通过节日或歌圩对唱山歌后建立感情,征得双方父母同意才结婚。男家到女方家入赘的比较普遍,受到社会的尊重,女儿有财产继承权。今县内壮人结婚已经汉化。

瑶族

  瑶族婚仪一般比较简单,新娘过门普遍走路,全寨男女均来唱歌祝贺。次日,新娘回门住一天即回夫家,第二天即在夫家开始劳动;若男方到女家上门,则由媒人及两个陪郎送去,不带什么礼物,第二天回门后,即住女家。离婚比较严格,但寡妇再嫁不受歧视。若女嫁男家,仍按原姓,若男上女门,则改随女姓;独生子女结婚,男到女家住些日子,女到男家住一段时间,所生子生,双方平分 (但由结婚时办酒席待客的一方占优先权。如双方都办酒席,则以年纪较大的父母一方优先抚育)。夫妇双方家庭经济各自独立。

  瑶人的婚俗,还各有特点:

  花蓝瑶。订婚以鸡1只、香3柱为礼物。订婚后至结婚期间,每逢农历正月初四、十一月十四日,须送给对方活鸡1只,猪肉0.5公斤,以示敬意,礼物不得退还。结婚之日,男方给女方置手钏1对,女方父母为男方买1支鸟枪,1把腰刀、1把斧头、1把锹,1套新衣;男方父母为女方买腰刀1把、1把锁、1把锄头、1套绣花衣裳。

  茶山瑶。茶山瑶的订婚手续与花蓝瑶相同,但订婚后至结婚期间送礼物的日期和花蓝瑶不同。结婚时,若是男娶女,男方派两个年龄较大的亲属到女家迎接新娘;若是女娶男,女方派两个男亲属到男家迎接。途中如有渡河过桥,接亲者要背他(她)过去,接回来时,新人须要等天黑方能进屋,不许别人观看。女嫁男的,如没生子女,在三年之内,多在母家。到农忙时节才回夫家住一段时间。

  坳瑶。坳瑶结婚给对方的礼物比花蓝瑶稍多,其余相同。

  由于各民族杂居,解放以后,壮瑶婚姻已经汉化。

丧葬

汉族

  解放前老人死去,孝子则由一人带到外家亲戚处向长者跪叩报丧,以示对死者的沉痛;对其他亲戚则由一人往报即可。接着丧主将死者换上新衣服,男的由男人替他剃发,女的则由女亲属替她梳头,然后装进棺材,叫做“入殓”。灵柩停在正厅,孝子孝孙吃睡在柩旁,叫做“守孝”。贫穷之人,赶快殡葬。少数富有家庭,有停柩数月、一年,甚至两三年,才做斋殡葬。做斋的形式有多种。请道士稍加引度即出殡埋葬的叫“鸭煞”;早上引度当天下午埋葬的叫“白日斋”;引度一晚第二天下午埋葬的叫“一夜斋”;引度半天和一个整夜的叫“午时斋”;引度一天一整夜的叫“一天一夜斋”;还有“一天两夜斋”、“七天七夜斋”等等。普通人家,做“一夜斋”的多。至于做“午时斋”以上的,因规模较大,费用更多,一般为富有或官绅之家。做斋时,孝男孝女戴络帽穿孝(白)衣,手持芦荻竹杖(孙不持杖),由一孝男捧着灵牌,大家跟着道士为死者超度,孝男跟道士跪叩虔拜,孝媳妇孝女哭泣于柩旁,这样一套套地直做完。做“午时斋”的,第二天清早要请各人“点主”。“点主”之后,先由子孙向灵牌致祭,叫做“开奠”,接着才由亲朋祭拜,每次祭拜,均有哀乐伴祭,有人唱礼,致祭者按仪式行祭礼,道士喃唱。致祭完结,则撑幡旗,吊帐、奏哀乐,由道士引路出殡 (出到路口,还要祭一次,叫做“路祭”) ,然后由十二或十六人扛柩到坟地,孝子孝孙也全部哀送达目的地,叫做“送山”。

  第二天,孝子孝孙再到坟地整墓祭拜,叫做“复土”。以后每天早晚均捧荤素到灵位前祭拜,连祭四十九天,最后一天祭后烧掉丧帽,除掉挂孝的所有标志,叫做“满七”。

  满七后遇第一次春社(农历二月初一)或秋社(农历八月初一),还要到坟前祭一次,叫做“拦社”;到第一次中元节,出嫁的姑女需在节前数天持活鸭一只、金锭、银锭纸衣、纸钱等回来祭拜,叫做“烧衣”。葬后满一年即烧掉“灵位”,叫“化灵”,并将化后的香灰合于祖宗的香炉内,叫“合炉”或“上高”。至此,丧仪才告完结。待数年后,再开坟揭棺拣骨葬于龙地上(大葬的不再拣葬) 。死者埋葬之后,汉人每年实行春(清明至立夏)、秋(立秋至秋分)二祭。绝大多数只行春祭。

  解放后,薄葬之风渐渐形成。但“文化大革命”后,复古厚葬之习有所抬头。80年代初,人民政府大力提倡火葬,民间逐渐改变旧葬礼。县内壮族丧葬仪式早已汉化,故不另述。

瑶族

  瑶族丧葬,解放前,还有部分人用火葬或挂葬。火葬即为死者净尸整容易服后入棺火化,然后拣骨灰安葬;挂葬是小孩夭折后,用破布或棕皮包裹,置于竹篮中,挂在树旁或树林里让其腐化。解放以后,县内瑶民已基本汉化,上述葬仪已成为历史陈迹。

节日习俗

  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原来各自有别,由于历史上诸民族互相接触而逐步同化。到民国后。已经基本相同。

春节

  农历十二月三十日叫“除夕”,家家张贴春联,鞭炮送旧岁,吃丰盛晚餐。当晚灯亮达旦,叫作“点长明灯”。凌晨鸣炮迎新年,人人穿新衣,逢人讲“恭喜发财”之类吉利话,长辈给儿童赠小红包(利市)。整天游乐,或看舞狮表演。

  第二天,叫“开年”(有的初四日称开年)。妇女回娘家探年,男人到亲朋处拜年,均持粽子饼干或肉类为礼物,你来我往,一直延到元宵节,此习至今还存。

  解放前初三、初四开始,各大圩镇(特别是平南镇、大安镇)举办“游神”、“游饰”活动。由街道群众自行组织,每条街道主办一晚。先是鸣锣开道,接着彩旗、彩灯,抬关帝,再是由孩童扮妆各种古代人物的“版饰”跟随。其中有“貂婵拜月”、“水漫金山”、“仙女散花”、“哪吒闹海”之类,每版饰都有小锣鼓伴奏。最后才是舞龙、舞狮队伍及音乐锣鼓柜。 整个活动队伍庞大,往往动用数百人以上,一路浩浩荡荡,时停时行,蜿蜒近0.5公里。沿街群众边烧香边鸣炮,大商号多为狮子挂银牌。观众如潮涌,热闹非常。解放后已取消“游神”,只有“游饰”(或称“春游”)活动。每次举行此种活动,仍颇热闹。

  初七为“人日”,以米粽祀祖宗。

  十五日为散节(即元宵节),家家炮竹送年。有的街道和村庄,还举行“挂灯”活动。

春社

  农历二月初一(也有初二)为春社。汉区农村习惯做米果过社。壮族村庄,人们到祖墓去祭扫、挂白、烧纸钱祭拜,亲戚朋友同到坟场聚饮。

清明    农历的二十四个节令中,清明多在农历三月,习惯上祭扫祖坟。解放后,机关学校师生向革命烈士墓献花圈,缅怀先烈,启迪后人。

生佛节

  为农历四月八日(有人认为这天是“三界庙”神生辰)。持艾叶、糍粑到庙里供祀。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农村人家多用钟馗像贴大门,将符条、艾叶、菖蒲等贴插于门框上。做叶包凉粽吃,传说为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沿江村镇,还举行盛大的龙舟竞赛。

晒衣节

  六月初六为“晒衣节”。这一天,人们把箱里的书籍衣物曝晒于强光之下,相传经此一晒,虫蛀很少。

中元节

  七月十四为“中元节”,俗称“鬼儿节”,这天晚上,村村用香烛荤素到村边路头给幽魂施济,叫做“施幽”。南河大多数农村连施三晚,人们亦吃三天丰盛之餐。

中秋节

  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家家户户团聚加餐;晚上以果饼拜月,共叙天伦。

重阳节

  九月初九为重阳节,官宦士子登高游览,欣赏秋色,舒怀吟咏。

小阳春

  十月初一为小阳。瑶族十月有“盘王节”,瑶人为纪念始祖盘王而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

冬至节

  在农历十一月。人们习惯杀鸡拜祖外无别活动。

衣食住行

穿着

  解放前,人们多穿自纺土布,衣服颜色喜爱黑色或浅蓝色,男人穿对襟圆领唐装,直统三骨大裤, 裤脚阔0.3米左右。妇女则穿圆领大襟衫,富裕人家,男子穿长衫,喜庆日子加马褂,女子穿短褂长袍。城镇女子多喜爱穿花唐装,夏季穿短袖上衣,也有穿短裙式旗袍,戴耳环、戒指;男青年穿中山装或西装。农村女子外出习惯着花布鞋,带手钏。出嫁了的梳发髻,未出嫁的留长辫。

饮食

  解放前,人民群众饮食习惯,普遍是一日三餐,多是日间稀粥晚餐干饭或杂粮饭。节日饮食习俗:除夕晚餐惯“包生”即把饭和各种肉菜挟到生菜叶包起来吃,叫包生。正月初一蒸发糕,取发财意思。二月做艾粿,三月清明做红蓝饭。五月端午包灰水粽。七月十四中元节惯包蕉叶糍。八月十五中秋节惯做芋头花生粿。冬至节男女老少围在圆台一起整水圆粿。乡村民间、家家都有酸糟 或精制红糟,炒菜时放些红糟或酸糟特别可口美味。农村凡饮喜酒,席间,老辈多被尊正位。还有的每人惯用青菜叶包一块扣肉回家敬老。县内还有相当部分男人爱饮酒习惯,不论饮喜事酒还是平时三五人饮。饮时多数进行猜码喝令,这个习俗县内当今还很盛行。

  县内还有南部山区的平山、六陈、寺面、大坡等乡镇,过中元节,吃“鱼生”习俗,先将活生鱼洗净削去内脏除刺骨,把鱼切成一片片,加以油盐酱醋佐料淹制后成,盘托上台,招待客人还认为是特种上等菜谱。县内不分乡村城镇成年男人还有喜爱吃狗肉习惯, 有:“狗肉落镬滚三滚,神仙见到都难忍”的说法。解放后,农村城镇饮食方式大体相同,但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会全以后,农村城镇进行改革开放,人民生活逐步改善,人们饮食趋向于味美和富有营养价值食物,蛋类和肉制品渐多。

居住

  农村住户房屋惯以一幢三间或五间成凹字形,正中为厅屋,左右为房间,正厅处两边为廊屋。大户人家,则排列通连为四合院,墙壁粉白色,正厅或副屋挂书画摆椅桌作客厅;一般上厅还摆香案烛台,立神龛敬祖先,富有人家多住青砖瓦房,檐墙上画山水花鸟,屋顶上筑龙凤浮雕,显得富丽堂皇。住宅选向多是以向南居为多,向南居具有冬暖夏凉特点,故平南人素称“有钱难买向南居”的风俗。

行走

  解放前,人们行走均徒步光着脚板有的也穿草鞋,少数商贾和官绅乘轿或骑马。解放后,50年代,还以徒步为主,到了60~70年代,国产自行车增多,部分人才用自行车代步,进入80年代初,不论乡村城镇都以自行车代步,部分人还有摩托车、汽车,随着改革开放,农村经济逐渐繁荣,乡村公路逐步畅通,国营和集体客车增多,人们赶圩入市乘搭客运汽车更为普遍。

礼仪

  县内城乡各族人民待人接物,素有礼貌,熟人相逢,少者主动向长者打招呼,对方也礼貌地回答。陌生相遇若有所询,亦先招呼。视对方年纪大小而称呼男的为阿公、阿伯、阿叔、阿哥、阿弟;女的称阿婆、阿婶、阿姨、阿嫂、姐姐、阿妹等,走路过桥,少者先让路,坐车搭船,互相让座位。客人到来,主人热情招呼,请坐、倒茶、递烟,城镇人家更送上糖、果、瓜子、饼干等食物待客,乡村则招呼客人吃粥。对远道而来的宾客或亲戚,则煮肉款待。客人出门主人必亲自送行。每年第一次探亲戚要给对方送红封包(利市);如果带小孩第一次串亲的还得送鸡、饼、布料等礼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划
直辖市 北京市 | 天津市 | 上海市 | 重庆市
河北省 | 山西省 | 辽宁省 | 吉林省 | 黑龙江省 | 江苏省 | 浙江省 | 安徽省 | 福建省 | 江西省 | 山东省 | 
河南省 | 湖北省 | 湖南省 | 广东省 | 海南省 | 四川省 | 贵州省 | 云南省 | 陕西省 | 甘肃省 | 青海省 | 台湾省
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西藏自治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 澳门特别行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