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旅游
 
(未显示9个用户的23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
{{三级导航|0级=[[中华人民共和国]]|1级=[[四川省]]|2级=[[南充市]]|3级='''阆中市'''}}
  
  '''阆中'''(汉语拼音:Langzhong),坐落在四川东北部、嘉陵江中游,东枕巴山、西倚剑门、雄峙川北。县城坐落在嘉陵江西岸,山围四面,水绕三方,形成天然屏障,2000多年来,一直为蜀道南路的“咽喉之地” 早在1300多年前,阆中就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有“阆苑仙境”、“阆州天下胜”之誉。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嘉陵江中上游,幅员面积1878平方公里。辖46个乡镇、4个街道,人口88万,其中城区人口25万。1986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1年撤县建市,先后荣获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世界千年古县、中国春节文化之乡、国家5A级风景旅游区等多项殊荣,是川陕革命根据地和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国定重灾县之一。
+
[[文件:84893.jpg|right|thumb|280px|四川南充:阆中古城]]
 +
[[文件:84892.jpg|right|thumb|280px|四川南充:阆中古城——中天楼]]
 +
[[文件:85332.jpg|right|thumb|280px|四川南充:阆中夜景]]
 +
[[文件:85328.jpg|right|thumb|280px|四川南充:阆中古巷]]
  
  阆中历史悠久,战国时为巴国国都。公元前314年,置阆中县,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历代王朝都在这里设置郡、州、府、道、治所。汉唐时期,阆中是我国古代天文研究中心,著名天文学字落下闳创制了《太初历》和世界第一台浑天仪;蜀汉史将张飞镇守阆中七年之久;明、清时期,阆中一度成为四川临时省会达10余年。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阆中一直是川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1986年国务院公布阆中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1年撤县建市,为四川省直辖市。
+
'''阆中'''([[汉语拼音]]:Làng Zhōng;[[英语]]:Langzhong City),[[中国]][[四川省]]辖县级市,[[南充市]]代管,[[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坐落在四川东北部、[[嘉陵江]]中游。县城坐落在嘉陵江西岸,山围四面,水绕三方,形成天然屏障,2000多年来,一直为蜀道南路的“咽喉之地”,有“阆苑仙境”、“阆州天下胜”之誉。
 +
面积1878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10月,阆中辖5个街道、19个镇、3个乡、1个民族乡。2022年末,阆中市户籍人口808492人。
  
  源远流长的历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留下了众多而珍贵的文化遗迹,构成了阆中旅游资源的独特优势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灿烂生辉的永安寺、大佛寺、滕王阁、华光楼,气势宏浑的张飞庙、杜工祠、张宪祠,琅环福地的观音寺、巴巴寺,古朴壮观的天宫院、河楼庙、五龙庙、清代考棚等数十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灿若星群。人杰地灵的古阆州,曾诞生龙活虎世界级的天文学家落下闳,蜀汉名将马忠、程畿,宁代抗金骁将张宪和我国现代数学仄斗张鼎铭。
+
阆中地处大巴山脉与川中丘陵区接合部。年均降水量996毫米,年均气温17℃。水资源丰富,嘉陵江、东河、西河、构溪河、白溪河流经境内。矿藏有石油、天然气、砂金、石英砂等。212国道和阆(中)巴(中)、阆(中)仪(陇)、阆(中)剑(阁)公路纵横交错,嘉陵江、东河水运上达广元、嘉川,下至重庆,阆中民用机场坐落境内石龙镇。
  
  历代墨客骚人杜甫、陆游、司马光、苏轼父子、文同、张善子、丰子凯、萧军等古今名流都先后莅阆观光或旅游,留下大量墨宝和诗篇,为阆苑天下胜景增添了灿烂的光彩。阆中还有堪称全国一流的古民居保护区,更有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红四方面烟根据地和当年红四方面军战斗的处处遗迹供后人景仰。 阆中的自然景观奇秀多姿,独具特色,“石黛碧玉相因依”的嘉陵江环绕阆中古城,四周青山拥抱,一幅“三面江光抱城郭,四围山势锁烟霞”的水墨丹青,浑然天成;“嘉陵第一江山”的锦屏山风景区、神秘幽深的佛教圣地大佛寺风景区,融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宗教文化和神州传说于一体。
+
阆中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适度,动植物及各种自然资源丰富。粮食作物盛产水稻、小麦、玉米、苕类、豆类;经济作物主产棉花、油菜、花生、 药材;还盛产油桐、柑橘、梨、桃、李、杏等;畜牧养殖以蚕茧、猪、牛、羊、鸡、鸭、鱼为大宗产品;林木树种有柏、杉、榆、杨柳、桃金娘等60个科,120 个属,共400余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0.1%。阆中先后被国家和四川省确定为商品粮、瘦肉型商品猪、蚕桑、棉花、油桐和速生林生产基地。境内有唐山穹窿、石龙穹窿、仪陇背斜、土门场背斜、双合场背斜等油、气构造带,石油储量约2000万吨,天然气储量约20亿立方米,其中石龙穹窿构造带油、气已部分开采利用。其他矿产资源主要有砂金、铀、石英砂等。
  
 +
阆中历史悠久,[[战国时期|战国]]时为巴国国都。公元前314年,置阆中县,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历代王朝都在这里设置郡、州、府、道、治所。汉唐时期,阆中是天文研究中心,著名天文学字[[落下闳]]创制了《[[太初历]]》和世界第一台[[浑天仪]];蜀汉史将[[张飞]]镇守阆中七年之久。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阆中一直是川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名胜古迹有桓候祠(张飞庙)、华光楼、川北贡院、巴人石邑、唐代佛寺灵城岩、西魏道教石室观神仙窟、宋代三教洞府青岩洞、摩岩造像、古石浮图、锦屏山公园、东山园林、滕王阁公园、清真寺、巴巴寺等。
  
 +
*邮编:637400 代码:511381 区号:0817
 +
 +
== 行政区划 ==
 +
 +
截至2022年10月,阆中市辖5个街道、19个镇、3个乡、1个民族乡。阆中市人民政府驻七里街道巴都大道85号。
  
 
== 历史 ==
 
== 历史 ==
  
  阆中历史源远流长。新石器时代,阆中已有先民生息。《路史》传:华胥孕伏羲于此。阆中 夏代为梁州之域,商为巴方,周属巴子国。战国时,巴国因楚国所逼,于公元前330年左右迁都阆中。秦灭巴后,于公元前314年置巴郡及阆中县,郡治阆中(后移治江州)。 当时,阆中县境域包括今阆中、苍溪、南部、仪陇、蓬安、西充、顺庆、高坪、嘉陵等县、市、区和巴中、剑阁、岳池部分地区。西汉初,汉高祖追念纪信诳楚安汉之功,析阆中县南境置安汉县,辖今顺庆、高坪、嘉陵、蓬安和岳池西部、北部,西充南部等地。其后,阆中辖区逐步缩小。
+
  [[新石器时代]],阆中已有先民生息。《路史》传:华胥孕[[伏羲]]于此。阆中夏代为梁州之域,商为巴方,周属巴子国。战国时,巴国因楚国所逼,于公元前330年左右迁都阆中。秦灭巴后,于公元前314年置巴郡及阆中县,郡治阆中(后移治江州)。 当时,阆中县境域包括今阆中、苍溪、南部、仪陇、蓬安、西充、顺庆、高坪、嘉陵等县、市、区和巴中、剑阁、岳池部分地区。
 +
 
 +
  [[西汉]]初,[[汉高祖]]追念纪信诳楚安汉之功,析阆中县南境置安汉县,辖今顺庆、高坪、嘉陵、蓬安和岳池西部、北部,西充南部等地。其后,阆中辖区逐步缩小。
 +
 
 +
  [[东汉]][[兴平]]元年(194),征东中郎将安汉赵题欲得巴名,建议三分巴郡,益州牧[[刘璋]]遂分巴郡为巴、永宁、固陵三郡,阆中隶属巴郡,郡治安汉。[[建安]]六年(201),鱼复人蹇胤争巴名,刘璋又改原永宁郡为巴郡,改原固宁郡为巴东郡,改原巴郡为巴西郡,巴西郡移治阆中。此后,阆中历代先后为郡、州、府、道治所,成为川北政治、经济中心和军事重镇。东汉建安六年(201)至[[成汉]][[嘉宁]]二年(347),阆中为巴西郡治。
 +
 
 +
  [[三国]]时,郡辖阆中、南充国、西充国、安汉4县,[[蜀汉]]司隶校尉[[张飞]]出任巴西太守,镇守阆中七年之久。
 +
 
 +
  [[西晋]]时,郡辖阆中、苍溪、歧惬、汉昌、宣汉、宕渠、平州、安汉、南充国、西充国10县。[[成汉]]时,郡辖县减少宣汉、宕渠两县。
  
  东汉兴平元年(194),征东中郎将安汉赵题欲得巴名,建议三分巴郡,益州牧刘璋遂分巴郡为巴、永宁、固陵三郡,阆中隶属巴郡,郡治安汉。建安六年 (201),鱼复人蹇胤争巴名,刘璋又改原永宁郡为巴郡,改原固宁郡为巴东郡,改原巴郡为巴西郡,巴西郡移治阆中。此后,阆中历代先后为郡、州、府、道治所,成为川北政治、经济中心和军事重镇。
+
  [[东晋]][[永和]]三年(347),巴西郡移治涪城(今绵阳)。东晋[[宁康]]元年(373),前秦占领东晋梁、益二州后,又曾于阆中置巴西郡。东晋[[太元]]八年(384),其地又入东晋。东晋[[义熙]]元年(405),谯纵据蜀。义熙九年(413),阆中再入东晋,后置北巴西郡。[[南朝梁]][[天监]]八年(509)至西魏恭帝元年(554),阆中为南梁北巴州和北巴西郡治,州辖北巴西、 南部、木兰、金迁、掌天、白马义阳6郡,北巴西郡辖阆中、汉昌、胡原3县。
  
  东汉建安六年(201)至成汉嘉宁二年(347),阆中为巴西郡治,东汉时,郡辖阆中、安汉、垫江、宕渠、宣汉、汉昌、南充国、西充国8县。三国时,郡辖 阆中、南充国、西充国、安汉4县,蜀汉司隶校尉张飞出任巴西太守,镇守阆中七年之久。西晋时,郡辖阆中、苍溪、歧惬、汉昌、宣汉、宕渠、平州、安汉、南充 国、西充国10县。成汉时,郡辖县减少宣汉、宕渠两县。东晋永和三年(347),巴西郡移治涪城(今绵阳)。东晋宁康元年(373),前秦占领东晋梁、益二州后,又曾于阆中置巴西郡。东晋太元八年(384),其地又入东晋。东晋义熙元年(405),谯纵据蜀。义熙九年(413),阆中再入东晋,后置北巴西郡。南朝梁天监八年(509)至西魏恭帝元年(554),阆中为南梁北巴州和北巴西郡治,州辖北巴西、 南部、木兰、金迁、掌天、白马义阳6郡,北巴西郡辖阆中、汉昌、胡原3县。
+
  [[西魏]]恭帝元年(554)至[[隋朝|隋]][[开皇]]三年(583),阆中为隆州和盘龙郡治。西魏,州辖盘龙、新安、南宕渠、金迁、白马、隆城6郡,盘龙郡辖阆中、汉昌、胡原3县。北周,州辖盘龙、南宕渠、金迁、白马4郡,盘龙郡辖县未变。隋开皇三年至[[大业]]三年(607),阆内(阆中)为隆州治,辖阆内、南部、苍溪、奉国、仪陇、大寅、西水、晋城、南充、相如10县。大业三年,改隆州为巴西郡。
  
  西魏恭帝元年(554)至隋开皇三年(583),阆中为隆州和盘龙郡治。西魏,州辖盘龙、新安、南宕渠、金迁、白马、隆城6郡,盘龙郡辖阆中、汉昌、胡原 3县。北周,州辖盘龙、南宕渠、金迁、白马4郡,盘龙郡辖县未变。隋开皇三年至大业三年(607),阆内(阆中)为隆州治,辖阆内、南部、苍溪、奉国、仪 陇、大寅、西水、晋城、南充、相如10县。大业三年,改隆州为巴西郡。唐武德元年(618),巴西郡复改为隆州,阆内亦改为阆中。隆州辖阆中、南部、苍 溪、奉国、仪陇、大寅、南充、相如、西水、晋城、新井、思恭12县。武德四年,南充、相如属果州,仪陇、大寅属蓬州,又置新政县。武德七年省思恭入阆中, 隆州共辖8县。唐高宗时,鲁王灵夔、滕王元婴先后出任隆州刺史。元婴以为衙宇卑陋,遂大肆营建,华丽拟于宫苑,称为隆苑。唐开元元年(713),为避玄宗 讳,改隆州为阆州,隆苑亦改为阆苑。唐天宝元年(742),改阆州为阆中郡。唐乾元元年(758),复改阆中郡为阆州。其后到元至元十三年(1276),阆中一直为阆州治所。五代唐天成四年(929)于阆州置保宁军,北宋时曾置安德军。唐开元元年至北宋熙宁四年(1071),州(郡)辖阆中、南部、苍溪、西水、新井、晋安、新政、奉国、歧平9县,熙宁四年省晋安入西水,省歧平入奉国,阆州共辖7县。
+
  唐[[武德]]元年(618),巴西郡复改为隆州,阆内亦改为阆中。隆州辖阆中、南部、苍 溪、奉国、仪陇、大寅、南充、相如、西水、晋城、新井、思恭12县。武德四年,南充、相如属果州,仪陇、大寅属蓬州,又置新政县。武德七年省思恭入阆中,隆州共辖8县。唐高宗时,鲁王灵夔、滕王元婴先后出任隆州刺史。元婴以为衙宇卑陋,遂大肆营建,华丽拟于宫苑,称为隆苑。唐[[开元]]元年(713),为避玄宗讳,改隆州为阆州,隆苑亦改为阆苑。唐[[天宝]]元年(742),改阆州为阆中郡。唐[[乾元]]元年(758),复改阆中郡为阆州。其后到元[[至元]]十三年(1276),阆中一直为阆州治所。五代唐天成四年(929)于阆州置保宁军,[[北宋]]时曾置安德军。唐开元元年至北宋熙宁四年(1071),州(郡)辖阆中、南部、苍溪、西水、新井、晋安、新政、奉国、歧平9县,熙宁四年省晋安入西水,省歧平入奉国,阆州共辖7县。
  
  元至元十三年至民国初,阆中一直为保宁府治。明洪武四年(1371)至崇祯十七年(1644)和清顺治八年(1651)至民国5年(1916),川北道(民国3年改为嘉陵道)亦治阆中。明代,于阆中设川北分巡道。清代设川北兵备道和川北镇总兵署。清顺治年间,四川省会设阆中二十年,四川总督、巡抚、监察御史均驻节阆中,并在此举行了乡试五科。元代,保宁府辖阆中、苍溪、南部、广元、昭化、剑州、通江、梓潼、巴州、南江两州8县。清代,川北道辖保 宁府、顺庆府、潼川州共25州县,保宁府除减少梓潼县外,原辖州县未变。民国初,川北道(嘉陵道)辖阆中、苍溪、南部、广元、昭化、剑阁、通江、南江、巴 中、营山、蓬安、仪陇、邻水、岳池、广安、南充、西充、三台、射洪、中江、盐亭、遂宁、蓬溪、安岳县、乐至、潼南26县。
+
  元至元十三年至民国初,阆中一直为保宁府治。明[[洪武]]四年(1371)至[[崇祯]]十七年(1644)和清[[顺治]]八年(1651)至民国5年(1916),川北道(民国3年改为嘉陵道)亦治阆中。明代,于阆中设川北分巡道。清代设川北兵备道和川北镇总兵署。清顺治年间,四川省会设阆中二十年,四川总督、巡抚、监察御史均驻节阆中,并在此举行了乡试五科。元代,保宁府辖阆中、苍溪、南部、广元、昭化、剑州、通江、梓潼、巴州、南江两州8县。清代,川北道辖保 宁府、顺庆府、潼川州共25州县,保宁府除减少梓潼县外,原辖州县未变。民国初,川北道(嘉陵道)辖阆中、苍溪、南部、广元、昭化、剑阁、通江、南江、巴 中、营山、蓬安、仪陇、邻水、岳池、广安、南充、西充、三台、射洪、中江、盐亭、遂宁、蓬溪、安岳县、乐至、潼南26县。
  
  1933年至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阆中转战三年,曾在县城设方面军总政治部和33军军部,先后于阆中境内建立阆南县、阆中县和宗发市苏维 埃政府。抗日战争时期,川陕鄂边区绥靖公署和巴山警备司令部均设于阆中。1984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阆中为历史古城。1986年12月,国务院批 准阆中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91年1月,国务院批准阆中撤县建市。1993年8月,阆中被列为省直辖市,由南充市代管。
+
  1933年至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阆中转战三年,曾在县城设方面军总政治部和33军军部,先后于阆中境内建立阆南县、阆中县和宗发市苏维 埃政府。[[抗日战争]]时期,川陕鄂边区绥靖公署和巴山警备司令部均设于阆中。1984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阆中为历史古城。1986年12月,国务院批准阆中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91年1月,国务院批准阆中撤县建市。1993年8月,阆中被列为省直辖市,由南充市代管。
  
 +
  1996年,阆中市面积1887.8平方千米,人口85.5万人。辖23镇36乡:保宁镇、江南镇、河溪镇、老观镇、柏垭镇、飞凤镇、双龙镇、妙高镇、金垭镇、千佛镇、水观镇、思依镇、洪山镇、石龙镇、文成镇、二龙镇、石滩镇、龙泉镇、望垭镇、七里镇、彭城镇、宝马镇、玉台镇、金子乡、方山乡、西山乡、峰占乡、朱镇乡、福星乡、宝台乡、大垭乡、五马乡、天宫乡、天林乡、垭口乡、裕华乡、博树回族乡、井溪乡、清泉乡、石子乡、东兴乡、鹤峰乡、枣碧乡、治平乡、凉水乡、双庙乡、河楼乡、桥楼乡、木兰乡、北门乡、金城乡、红土乡、护垭乡、裕农乡、金鱼乡、土垭乡、三庙乡、高观乡、共和乡。市政府驻保宁镇,距南充市88千米。
 +
 +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阆中市(辖23个镇、47个乡、1个民族乡)总人口787809人,其中:保宁镇96542人,江南镇21644人,七里镇29841人,彭城镇15748人,双龙镇12557人,柏垭镇19920人,飞凤镇11327人,思依镇12303人,文成镇8328人,二龙镇14565人,石滩镇13405人,老观镇10582人,龙泉镇7931人,千佛镇13921人,望垭镇9613人,河溪镇14431人,妙高镇6877人,洪山镇12988人,石龙镇14758人,宝马镇12846人,水观镇16394人,金垭镇11215人,玉台镇7836人,石子乡8012人,垭口乡9208人,治平乡8307人,裕华乡8409人,田公乡6690人,高观乡5893人,裕农乡6474人,金鱼乡6823人,天宫乡9440人,天林乡11209人,枣碧乡7813人,北门乡6723人,桥楼乡7281人,河楼乡7019人,小垭乡4971人,木兰乡6872人,东兴乡7533人,清泉乡7312人,井溪乡7507人,博树回族乡7917人,云台乡5520人,凉水乡8996人,护山乡8460人,红土乡6610人,解元乡8750人,西山乡10249人,方山乡9798人,构溪乡6847人,土垭乡6744人,龙坪乡8195人,护垭乡6635人,狮子乡8208人,金子乡13348人,三庙乡6145人,峰占乡10850人,鹤丰乡8737人,扶农乡9829人,大庆乡5994人,共和乡4817人,金城乡7364人,双庙乡7772人,五马乡10912人,元山乡8133人,朱镇乡11699人,大垭乡9112人,宝台乡11017盘马乡9092人,福星乡10991人。
 +
 +
  2003年8月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函[2003]186号)批复同意阆中市人民政府机关办公驻地由阆中市区内东街7号迁至市区长公大道66号。
 +
 +
  2004年,阆中市辖3个街道(保宁、东苑、沙溪)、22个镇(江南、河溪、老观、柏垭、飞凤、双龙、妙高、金垭、千佛、水观、思依、洪山、石龙、文成、二龙、石滩、龙泉、望垭、七里、彭城、宝马、玉台)、47个乡(石子、垭口、裕华、高观、北门、河楼、五马、朱镇、福星、宝台、大垭、共和、治平、东兴、清泉、红土、金城、土垭、西山、护垭、金鱼、天林、双庙、裕农、井溪、天宫、凉水、金子、峰占、方山、三庙、鹤丰、木兰、桥楼、枣碧、小垭、田公、扶农、元山、盘马、云台、解元、护山、龙坪、狮子、大庆、构溪)、1个民族乡(博树回族)。
 +
 +
  2005年,将全市的73个乡镇、街道办事处调整精简为49个,撤销24个乡镇和11个区工委,精简幅度为33%。区划调整实施后,阆中市辖3个街道(保宁、沙溪、七里)、21个镇(江南、河溪、老观、柏垭、飞凤、双龙、妙高、金垭、千佛、水观、思依、洪山、石龙、文成、二龙、石滩、龙泉、望垭、彭城、宝马、玉台)、24个乡(垭口、北门、河楼、五马、朱镇、福星、宝台、治平、东兴、清泉、金城、西山、天林、天宫、凉水、金子、峰占、方山、三庙、鹤丰、木兰、桥楼、枣碧、解元)、1个民族乡(博树回族)。全市乡镇平均管辖面积由原来的25.73平方千米增加到38.33平方千米,管辖人口由1.03万人增加到1.75万人。
  
 
== 地理 ==
 
== 地理 ==
第44行: 第72行:
  
 
  荒山资源。该市有非耕地189万亩,其中有60%的是荒山、荒滩,宜于进行治理改造,发展具有市场前景的各类种养业。
 
  荒山资源。该市有非耕地189万亩,其中有60%的是荒山、荒滩,宜于进行治理改造,发展具有市场前景的各类种养业。
 
 
  
 
== 文化 ==
 
== 文化 ==
第51行: 第77行:
 
  战国中期曾为巴国国都。秦灭巴后,于公元前314年设置阆中县,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建县史。阆中历来为巴蜀要冲,军事重镇,历代王朝先后在这里设置郡、州、府、道。蜀汉名将张飞镇守阆中达7年之久;唐高祖之子滕王元婴、鲁王灵夔都曾出镇阆中;清初四川省会设阆中20年之久。境内拥有8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1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及127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阆中曾孕育出众多英杰人物,如辅佐刘邦平定三秦的賨人领袖范目,唐代兄弟状元尹枢、尹极,北宋"兄弟状元、父子同朝"的陈氏父子,南宋抗金骁将张宪,元末蜀中"花木兰"韩娥及民主革命时期的10位将军;来阆名流亦众多,杜甫、苏轼、陆游、司马光、李商隐、张之洞等都曾来阆并留下许多珍贵诗篇墨宝。阆中还孕育和聚集了以落下闳、袁天罡等为代表的天文学家。国际天文联合会将1996年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落下闳星",落下闳成为继巴金之后第二位被永久性记入太空的四川人。以汉桓侯祠(张飞庙)为代表的三国文化,以云台观、大佛寺、永安寺、巴巴寺、福音堂、天主教堂为代表的宗教文化,以贡院为代表的科举文化,以巴渝舞、皮影、川北灯戏、亮花鞋、剪纸等艺术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交相辉映,被专家誉为"多元文化和谐发展的典范",近年来在全国和世界的吸引力、影响力与日俱增战国中期曾为巴国国都。秦灭巴后,于公元前314年设置阆中县,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建县史。阆中历来为巴蜀要冲,军事重镇,历代王朝先后在这里设置郡、州、府、道。蜀汉名将张飞镇守阆中达7年之久;唐高祖之子滕王元婴、鲁王灵夔都曾出镇阆中;清初四川省会设阆中20年之久。境内拥有8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1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及127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阆中曾孕育出众多英杰人物,如辅佐刘邦平定三秦的賨人领袖范目,唐代兄弟状元尹枢、尹极,北宋"兄弟状元、父子同朝"的陈氏父子,南宋抗金骁将张宪,元末蜀中"花木兰"韩娥及民主革命时期的10位将军;来阆名流亦众多,杜甫、苏轼、陆游、司马光、李商隐、张之洞等都曾来阆并留下许多珍贵诗篇墨宝。阆中还孕育和聚集了以落下闳、袁天罡等为代表的天文学家。国际天文联合会将1996年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落下闳星",落下闳成为继巴金之后第二位被永久性记入太空的四川人。以汉桓侯祠(张飞庙)为代表的三国文化,以云台观、大佛寺、永安寺、巴巴寺、福音堂、天主教堂为代表的宗教文化,以贡院为代表的科举文化,以巴渝舞、皮影、川北灯戏、亮花鞋、剪纸等艺术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交相辉映,被专家誉为"多元文化和谐发展的典范"。
 
  战国中期曾为巴国国都。秦灭巴后,于公元前314年设置阆中县,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建县史。阆中历来为巴蜀要冲,军事重镇,历代王朝先后在这里设置郡、州、府、道。蜀汉名将张飞镇守阆中达7年之久;唐高祖之子滕王元婴、鲁王灵夔都曾出镇阆中;清初四川省会设阆中20年之久。境内拥有8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1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及127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阆中曾孕育出众多英杰人物,如辅佐刘邦平定三秦的賨人领袖范目,唐代兄弟状元尹枢、尹极,北宋"兄弟状元、父子同朝"的陈氏父子,南宋抗金骁将张宪,元末蜀中"花木兰"韩娥及民主革命时期的10位将军;来阆名流亦众多,杜甫、苏轼、陆游、司马光、李商隐、张之洞等都曾来阆并留下许多珍贵诗篇墨宝。阆中还孕育和聚集了以落下闳、袁天罡等为代表的天文学家。国际天文联合会将1996年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落下闳星",落下闳成为继巴金之后第二位被永久性记入太空的四川人。以汉桓侯祠(张飞庙)为代表的三国文化,以云台观、大佛寺、永安寺、巴巴寺、福音堂、天主教堂为代表的宗教文化,以贡院为代表的科举文化,以巴渝舞、皮影、川北灯戏、亮花鞋、剪纸等艺术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交相辉映,被专家誉为"多元文化和谐发展的典范",近年来在全国和世界的吸引力、影响力与日俱增战国中期曾为巴国国都。秦灭巴后,于公元前314年设置阆中县,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建县史。阆中历来为巴蜀要冲,军事重镇,历代王朝先后在这里设置郡、州、府、道。蜀汉名将张飞镇守阆中达7年之久;唐高祖之子滕王元婴、鲁王灵夔都曾出镇阆中;清初四川省会设阆中20年之久。境内拥有8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1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及127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阆中曾孕育出众多英杰人物,如辅佐刘邦平定三秦的賨人领袖范目,唐代兄弟状元尹枢、尹极,北宋"兄弟状元、父子同朝"的陈氏父子,南宋抗金骁将张宪,元末蜀中"花木兰"韩娥及民主革命时期的10位将军;来阆名流亦众多,杜甫、苏轼、陆游、司马光、李商隐、张之洞等都曾来阆并留下许多珍贵诗篇墨宝。阆中还孕育和聚集了以落下闳、袁天罡等为代表的天文学家。国际天文联合会将1996年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落下闳星",落下闳成为继巴金之后第二位被永久性记入太空的四川人。以汉桓侯祠(张飞庙)为代表的三国文化,以云台观、大佛寺、永安寺、巴巴寺、福音堂、天主教堂为代表的宗教文化,以贡院为代表的科举文化,以巴渝舞、皮影、川北灯戏、亮花鞋、剪纸等艺术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交相辉映,被专家誉为"多元文化和谐发展的典范"。
  
阆中城池的变迁
+
'''地名由来'''
 +
 
 +
#因山而名。许慎《说文解字》“阆,门高也”;乐史《太平寰宇记》“其山四合于郡,故曰阆中”。
 +
#因水而名。谯周《巴记》“阆水迂曲,迳其三面”;《旧唐书·地理志》云:“阆水迂曲,经郡三面,故曰阆中”;
 +
#因山水总概和地理形势而名。《阆中县志》(1993年版):“阆中周围山形似高门,因名阆山;嘉陵江流经阆中段,古称阆水;因城在阆山阆水之中,故名阆中。”
 +
 
 +
  2006年11月,阆中被联合国地名研究机构确定为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
 +
 
 +
'''阆中城池的变迁'''
  
 
  一、巴都、秦城。《华阳国志•巴志》载:周赧王元年(公元前314年),秦惠文王置巴郡,同时置阆中县,治城即巴子国别都(注:阆中曾为巴子国别都,自当有城,但史书无确切记载)故地。《元和郡县志》载:"阆州,在秦为阆中县也";《太平寰宇记》云:"今郡城即古之阆中城";《华阳国志》云:"阆中县本巴国别都,秦置县"。巴都、秦城在同一地方,此时,治城在今盘龙山麓至玉台山临嘉陵江台地上。  
 
  一、巴都、秦城。《华阳国志•巴志》载:周赧王元年(公元前314年),秦惠文王置巴郡,同时置阆中县,治城即巴子国别都(注:阆中曾为巴子国别都,自当有城,但史书无确切记载)故地。《元和郡县志》载:"阆州,在秦为阆中县也";《太平寰宇记》云:"今郡城即古之阆中城";《华阳国志》云:"阆中县本巴国别都,秦置县"。巴都、秦城在同一地方,此时,治城在今盘龙山麓至玉台山临嘉陵江台地上。  
第59行: 第93行:
 
  三、唐宋城。唐代,因江水啮城,城址逐渐南移,并稳定于今古城城址。其间,城中衙署三次迁徙: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徙城东;高宗咸亨二年(672)徙盘龙山侧;武后载初元年(689)徙"张仪城"。三次迁徙均是水退即还,未另建新城,故不能视为城市迁徙。《舆地记胜》载,滕王元婴任隆州刺史时所造隆苑(后称阆苑)在"阆中县西",与州刺史署相连。说明唐城与今古城城址相同。唐杜甫《阆山歌》"阆州城东灵山白,阆州城北玉台碧";《阆水歌》"阆州城南天下稀";唐元稹《题开元寺壁》"写向阆州东寺壁"。这些诗句也佐证唐城位置与今古城城址大体相符。宋代李献卿《南楼》,陆游《谒杜少陵祠堂》、《南池》所咏,宋城位置与今古城方位一致。元初,阆中城被元军攻破,城寰损坏。其后,元军将阆中作为进攻南宋的据点,修筑城堡,构筑关隘,开始形成据险保城的周边七关。元末,明玉珍在城西补筑土城(城墙)。
 
  三、唐宋城。唐代,因江水啮城,城址逐渐南移,并稳定于今古城城址。其间,城中衙署三次迁徙: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徙城东;高宗咸亨二年(672)徙盘龙山侧;武后载初元年(689)徙"张仪城"。三次迁徙均是水退即还,未另建新城,故不能视为城市迁徙。《舆地记胜》载,滕王元婴任隆州刺史时所造隆苑(后称阆苑)在"阆中县西",与州刺史署相连。说明唐城与今古城城址相同。唐杜甫《阆山歌》"阆州城东灵山白,阆州城北玉台碧";《阆水歌》"阆州城南天下稀";唐元稹《题开元寺壁》"写向阆州东寺壁"。这些诗句也佐证唐城位置与今古城城址大体相符。宋代李献卿《南楼》,陆游《谒杜少陵祠堂》、《南池》所咏,宋城位置与今古城方位一致。元初,阆中城被元军攻破,城寰损坏。其后,元军将阆中作为进攻南宋的据点,修筑城堡,构筑关隘,开始形成据险保城的周边七关。元末,明玉珍在城西补筑土城(城墙)。
  
      四、明清城。明洪武四年(1371),千户滕贵筑石城,范围较历代土城更大,周长九里三分,东南西北四道城门分别为富春门、锦屏门、澄清门、威德门,四门皆有月城。成化年间(1465~1487),指挥田仪又建四门城楼,弘治间知府张翼重修。城墙高一丈五尺,女墙千二十六堞,堞崇三尺。敌角楼十有七,串房千间。城楼皆石甃为址、为甕门址,高一丈二尺,楼高二丈四尺。角楼比门楼小。北、东、南三面挖城壕,深一丈五尺,宽二丈五尺,北段在月儿湾入江,南端在南门外入江。乾隆三十四年(1767),知府宋思仁再建城垣,改四城门为迎和门、延禧门、宝成门、敦吉门。乾隆六十年知县胡延璠补修。嘉庆二十五年(1820),川北道黎学锦在西门外修筑石堤与石鱼翅(注:鱼翅:今称为龙干)以御水啮。
+
  四、明清城。明洪武四年(1371),千户滕贵筑石城,范围较历代土城更大,周长九里三分,东南西北四道城门分别为富春门、锦屏门、澄清门、威德门,四门皆有月城。成化年间(1465~1487),指挥田仪又建四门城楼,弘治间知府张翼重修。城墙高一丈五尺,女墙千二十六堞,堞崇三尺。敌角楼十有七,串房千间。城楼皆石甃为址、为甕门址,高一丈二尺,楼高二丈四尺。角楼比门楼小。北、东、南三面挖城壕,深一丈五尺,宽二丈五尺,北段在月儿湾入江,南端在南门外入江。乾隆三十四年(1767),知府宋思仁再建城垣,改四城门为迎和门、延禧门、宝成门、敦吉门。乾隆六十年知县胡延璠补修。嘉庆二十五年(1820),川北道黎学锦在西门外修筑石堤与石鱼翅(注:鱼翅:今称为龙干)以御水啮。
  
      明清阆中城城墙石砌,城楼高耸,月城外护,城壕宽深,易守难攻,又有南津关、锯山关、滴水关、梁山关、河溪关、五吉关、土地关七关合护,成金汤之固。城市环境优良,风貌协调,风光秀美,山水城融为一体,达到"天人合一"至善境界。城中街道或东西向,或南北向,纵横交错,布若弈局。街巷皆与远山相对,视野开阔,层次丰富,抬头收山色,举目迎江光。古宅深院栉次鳞比,亭台楼阁错落参差,古树新竹,簇锦团花,处处有景,美不胜收。清道光《保宁府志》列保宁八景,其中五景在阆中。明川北分巡道杨瞻列阆中十景,骚人墨客代有题咏。此后,阆中城池没有明显变化,今之古城基本为明清城原形。
+
  明清阆中城城墙石砌,城楼高耸,月城外护,城壕宽深,易守难攻,又有南津关、锯山关、滴水关、梁山关、河溪关、五吉关、土地关七关合护,成金汤之固。城市环境优良,风貌协调,风光秀美,山水城融为一体,达到"天人合一"至善境界。城中街道或东西向,或南北向,纵横交错,布若弈局。街巷皆与远山相对,视野开阔,层次丰富,抬头收山色,举目迎江光。古宅深院栉次鳞比,亭台楼阁错落参差,古树新竹,簇锦团花,处处有景,美不胜收。清道光《保宁府志》列保宁八景,其中五景在阆中。明川北分巡道杨瞻列阆中十景,骚人墨客代有题咏。此后,阆中城池没有明显变化,今之古城基本为明清城原形。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阆中保留了成片的历史街区,在国内古城中堪比北方平遥及南方丽江,现阆中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城内有唐宋元明清各代的古建筑二百多处,以及数千件可移动文物。其中张桓侯祠是三国名将张飞的两个墓冢之一。当时张飞随刘备入川后,驻守于此达七年。他死后,其躯干埋葬在阆中,头颅则埋葬在重庆云阳。
  
 +
:*张桓侯祠
 +
:*阆中永安寺
 +
:*五龙庙文昌阁
 +
:*玉台山石塔
  
== 旅游 ==
+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阆中山川秀美,名胜众多。境内拥有200多处自然人文景观,尤其是现存近2平方公里"唐宋格局、明清风貌"的阆中古城,契合传统风水"龙砂水穴"选址理论,山环四面、水绕三方,素有"阆苑仙境、风水宝地"之美誉,是至今保存较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源远流长的嘉陵江绕城而过,形成山、水、城相融的独特景观,造就了锦屏春晓、嘉陵秋水、梁山戴雪等绮丽风光,吴道子曾以此描绘三百里《嘉陵江山图》。还有集楼、台、亭、阁于一山,融古、雅、奇、秀于一体的锦屏山景区,唐代大佛、明代白塔、状元洞组成的东山园林景区,布局错落有致、景色跌宕起伏的滕王阁景区,松苍竹翠、境幽宁静的伊斯兰教圣地巴巴寺,街道古老秀美、民俗文化丰富的老观古镇等等,令中外游客流连忘返。阆中古城于2013年成功创建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和四川省首批旅游度假区,天宫院于2010年成功创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同时构溪河国家湿地公园和盘龙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成功创建,"阆中古城、天宫院—淳风祠、构溪湿地"三大核心景区已形成,阆中旅游已成为川东北旅游和嘉陵江旅游区的龙头。近六年来,阆中游客数量和旅游综合收入均保持了30%以上的高增长,"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国际休闲旅游城市"目标正逐步实现。
+
  华光楼、清真寺、巴巴寺、福音堂、观音寺、朱家山坪上遗址、大佛寺、状元洞景区、白塔、圆觉寺、天宫院、中共阆南县委旧址、杜家大院、秦家大院。
  
 +
===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
  
 +
:*[[老观镇]],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第二批,2005年9月16日公布)
  
 +
:*天宫乡[[天宫院村]],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第五批,2010年7月22日公布)
  
== 人物 ==
+
===民俗===
  
范目,秦末阆中人,賨民首领。生卒年不详。公元前206年, 范目率勇猛善战的土著賨民为汉军前锋,"暗渡陈仓,还定三秦",帮助汉王刘邦攻取关中军事要地。汉王封范目为长安建章乡侯,拟继续征战。因巴人思乡,不愿远征,范目请刘邦让他们回归故里,汉王不好拒绝,对范目道:"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耳。"便改封范目为慈凫乡侯(因范目居住在阆中慈凫乡)。范目固辞不受,汉王再改封为渡沔侯(取其率賨民北渡沔水,从刘邦征伐之意),并免除参战七姓賨民的税赋。范目三次封侯,故有"范三侯"之称。
+
  阆中民俗文化多姿多彩。动人心魄的打钱棍,朴实酣畅的花灯戏、太平牛灯,风情万种的剪纸、川北皮影,被誉为戏剧活化石的阆中傩戏,深情优美的山歌调(阆中山歌的传承与发扬,主要是由彭昌明老先生在上世纪50~60年代采编,以《晾衣裳》为主的山歌调,是彭老的代表作,曾入选音乐学院课本。)、打夯歌,耐人寻味的川剧座唱,抑扬顿挫的茶馆评书等等,构成了民俗文化的瑰丽长廊。阆中市老观镇被誉为川北灯戏的窝子,川北王皮影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范目率賨民随刘邦征战,惯用先人"前歌后舞"阵式。《华阳国志》载:"阆中有渝水,賨民多居水左右。天性劲勇,初为汉前锋,陷阵,锐气喜舞。帝善之,曰:‘此武王伐纣之歌也'。乃令乐人习学之,今所谓‘巴渝舞'也。"其后, "巴渝舞"在皇室宫廷发展演变,每有边远民族前来朝贺,皇家都以表演此舞显示武威。
+
  商周时期,阆中境内为巴人居住区,人们狩猎耕作,镖勇尚武,喜习歌舞,其风俗与中原多异。《华阳国志·巴志》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倒戈,故世称之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也’”。又载:“其民质直好义,土风敦厚,有先民之流”。公元前314年,秦灭巴后置巴郡,推行秦制,并迁“秦民万家”入巴蜀。随着农业的发展和手工业、商业的繁荣,加之关中文化的影响,境内民俗亦发生变化。秦亡后,楚汉相争,境内土著继承先人传统,天性劲勇,贯于征战,曾助刘邦“诳楚安汉”、“还定三秦”。西汉以后,好学之风日盛,境内文臣武将、文学、天文学等方面人才辈出,并逐渐脱出“蛮夷”之俗。唐宋以来,中央集权制不断加强,兴科举,重人文,境内多出状元、宰相、士大夫,民风淳朴勤劳。杜甫叹其巴蜀民俗:“喜见淳朴俗,坦然心神舒。”
  
        范目回乡后,在他宅旁彭道将池山半建汉王庙,以为纪念,唐宋时香火犹盛,今仅存遗迹。
+
  明末清初,[[张献忠]]率军征战四川、清兵南下入川、[[吴三桂]]反清起兵,战乱频繁,“川民遭劫,百里之内,杳无人居”,人口大减。清[[康熙]]起,湖北、湖南、陕西、江西、广东、福建等地徙民填川,先后入境定居,带来各地不同习俗,形成“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俗”的特殊现象。清中叶以后,各省移民后裔相互交流和影响,并与本地土著人习俗渗透融合,民俗渐趋一致,形成具有阆中乡土特色的民风民俗。[[鸦片战争]]后,西方宗教传入,教堂遍及各地,部分教徒婚姻等礼俗趋从西方。民国时期,废科举、兴学堂、剪长辫、放裹脚,改行公历,增加新节,倡导“新生活运动”,民风民俗有不少改变。但因长期受封建宗法伦理观念的影响,民俗仍以古朴、勤俭、忠厚、守旧、愚昧为主要特点。
  
        明嘉靖年间,分巡川北道杨瞻,在彭城坝建慈凫侯庙,遗址尚存。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破除封建迷信,提倡新事新办,旧有的陈规陋习得以清除,娼、匪、丐、毒等社会现象荡然无存。“文化大革命”中,在破“四旧”的口号下,旧有民俗受到强烈冲击,许多民俗现象一度中断,连民间最热闹喜庆的过年,也被所谓“革命化春节”所取代。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风民俗发生明显变化。传统的优良习俗得以恢复。现代西方文明也逐渐浸染本地民俗,西服、西餐、酒吧、咖啡厅等开始风行,甚至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也在城市部分人特别是青年人中时兴。
  
+
== 旅游 ==
  
        落下闳
+
[[文件:85331.jpg|right|thumb|280px|四川南充:阆中落下闳故居(星座苑)]]
 +
[[文件:85330.jpg|right|thumb|200px|四川南充:阆中奎星楼]]
 +
[[文件:85329.jpg|right|thumb|160px|四川南充:阆中落下闳塑像]]
  
        落下闳(公元前156-公元前87年),字长公,西汉巴郡阆中人,民间天文历算学家。当时,历法沿用旧的颛顼历,误差很大,以致出现"朔晦月见、弦望满亏"的混乱状况,给生产生活带来困难。朝廷议制新历,征召天下学士。经同乡谯隆推荐,落下闳于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被汉武帝征召到长安,授官太史待诏,参加改制历法。经过6年测算研究,落下闳与邓平、唐都等人所制太初历,优于他人提出的其它17种历法,被汉武帝采纳,于元封七年(公元前104年)颁行,并改元封七年为太初元年,新历制成后,汉武帝授落下闳侍中之职,落下闳不愿做官,辞谢回乡,继续研究天文。
+
  阆中山川秀美,名胜众多。境内拥有200多处自然人文景观,尤其是现存近2平方公里"唐宋格局、明清风貌"的阆中古城,契合传统风水"龙砂水穴"选址理论,山环四面、水绕三方,素有"阆苑仙境、风水宝地"之美誉,是至今保存较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源远流长的嘉陵江绕城而过,形成山、水、城相融的独特景观,造就了锦屏春晓、嘉陵秋水、梁山戴雪等绮丽风光,吴道子曾以此描绘三百里《嘉陵江山图》。还有集楼、台、亭、阁于一山,融古、雅、奇、秀于一体的锦屏山景区,唐代大佛、明代白塔、状元洞组成的东山园林景区,布局错落有致、景色跌宕起伏的滕王阁景区,松苍竹翠、境幽宁静的伊斯兰教圣地巴巴寺,街道古老秀美、民俗文化丰富的老观古镇等等,令中外游客流连忘返。阆中古城于2013年成功创建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和四川省首批旅游度假区,天宫院于2010年成功创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同时构溪河国家湿地公园和盘龙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成功创建,"阆中古城、天宫院—淳风祠、构溪湿地"三大核心景区已形成,阆中旅游已成为川东北旅游和嘉陵江旅游区的龙头。近六年来,阆中游客数量和旅游综合收入均保持了30%以上的高增长,"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国际休闲旅游城市"目标正逐步实现。
  
        《太初历》是中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部完整历法。落下闳第一次测算出135个月为一个日食周期,即11年中,至少应发生23次日食;他测算出一月等于29又81分之43日。他对太阳系诸行星的运行周期测算也很精确,同现代测定的数据相比,火星误差为0.59日,水星仅差0.01日,在没有高科技手段的两千多年前,对行星能得出这样精确的测值,实属奇迹。
+
  '''阆中古城'''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春节]]发源地,与[[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中国四大古城'''。阆中古城位于[[四川盆地]]东北缘、[[嘉陵江]]中游,已有2300多年的建城历史,向为古代巴国蜀国军事重镇。历代多为州、郡、府治所。古城阆中的建筑风格体现了我国古代的居住风水观,棋盘式的古城格局,融南北风格于一体的建筑群,形成“半珠式”、“品”字型、“多”字型等风格迥异的建筑群体,是中国古代建城选址“天人合一”完备的典型范例。
  
      《太初历》确定以正月朔日(初一)为岁首(这以前是以十月为岁首),首次将24节气订入历法,并以无中气之月置闰。所谓"中气",是指24节气中的冬至、大寒、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这11个节气。从冬至开始,落下闳按奇数依次安排,每15日左右为一个中气或一个节气,月大30日,月小29日,轮到无中气之月,此月即为闰月。这样,年平均为12个月,闰年为13个月,这不仅更接近回归年的数值,而且使历法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这样就把四季的顺序同人们的习惯要求统一起来,这在历法上是一个重大改革。此后两千多年来一直沿用此法。
+
  '''清代四川贡院''' 俗称考棚,位于阆中市学道街北侧,是科举时代士子应试的考场。明清时,用作县考、府考为试院,用作乡试(省考)、会试(礼部考)的则称贡院。为三进四合庭式建筑,穿斗式木结构,房舍整齐,高出四周民房。第一进正厅为至公堂,即为考官唱名、发卷、监考的场所;第一进与第二进两厢为考室,每间考室有进出小门一道,正中墙头有小窗一扇,房顶置亮瓦和气孔。第一进庭院中有十字形走廊,走廊两边栏杆连带靠背木椅,供考生休息候点。第二、三进为考生食宿之所,亦为四合庭式一楼一底建筑,中间有纵向走廊通连,楼名明远楼。此外,还有供房师(阅卷官)、考官生活及办公用房。
  
      《太初历》在数学上取得辉煌成就。据研究,落下闳是用合于连分数的原理进行计算的,故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得出那样精确的数据。连分数理论,在西欧直到公元1579年才由朋柏里提出来。落下闳对这一原理运用,比西方早1680多年。
+
  '''天宫院风水文化景区''' 地处阆中市西南的天宫乡,距市区29公里,占地10余平方公里。景区由天宫院古建筑群,唐代天文历算学家,道学风水宗师袁天罡和李淳风墓地,天宫古镇,西河古街,西河观光区,九曲太极水等景点构成。其中,核心景点天宫院于200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所在的天宫院村于2009年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
  
      落下闳是浑天说的创始人之一,浑天说是中国古代比较先进的宇宙结构学说。他创制的赤道式浑仪,在中国用了两千年。经他测定的二十八宿赤道距度(赤经差),一直用到唐开元十三年(725),才由唐代天文学家一行重新测过。
+
  '''落下闳故居(星座苑)''' 位于阆中市古城核心保护区内,是为纪念世界杰出的古天文历算学家、中国春节老人落下闳而复建的一座串珠式二进民居院落。座北朝南,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房屋16间,为木质穿斗结构,雕花门窗,青瓦屋面。
  
+
  '''汉桓侯祠''' 俗称'''张飞庙''',明代又叫雄威庙,位于古城西街北侧,包括张飞的陵墓和祭祠,原祠虽遭兵火毁坏,但累毁累建,“土宇几更,墓田如故”。明代典膳黎重,在墓冢四周筑围墙47丈。此后还有多次续修。现在的桓侯祠为明清时重建的多重四合院式古建筑群,占地10余亩,由大门、敌万楼、牌坊、大殿、后殿、厢房、墓亭、墓冢组成,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汉桓侯祠是川东北三国文化旅游线上的一颗明珠。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张 飞
+
  '''永安寺''' 位于阆中市水观镇东五里的黄泥岗上(今水观镇永安寺村),距阆中市30公里。据明清《阆中县志》和寺存古碑记载:其寺始建于唐,宋治平,元至正,明嘉靖年间,递有重修,敕赐本觉院。神宗万历年间(约1580年)又装饰佛像,大换金容。有《重装佛像碑记》中云:“自唐敕建永安寺以来,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奉敕褒修;至元明宗至顺三年(1332年),而规模始大。越明朝,有李僧永用者,于洪武初(1468年)增其旧制,大换金容。又嘉靖己丑岁(嘉靖八年,1529年),僧宝峰者,继起而补葺之,籍非佛光普照焉。我朝膺图受禄,相传二百余年,佛像颓败。因而积佛会、邀善人,募化十方,更为之装金饰彩,岂求福哉,抑亦恢复前人之志。”
  
        张飞(?-221),字益德,世习称翼德,三国蜀汉大将,东汉末涿郡(河北涿州)人。年少时与关羽、刘备结拜为异姓兄弟,后刘备拜为中郎将。刘备弃曹依袁绍、刘表后,曹操进兵攻占荆州,刘备退往江夏。曹操追至当阳长坂,刘备闻曹兵将至,弃妻儿而走,命张飞以20余 骑拒后。张飞拒水断桥,见曹兵至,怒目横矛曰:"我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曹军久闻张飞威名,不敢再进,刘备得以南去。赤壁破曹后,刘备任张飞为宜都太 守、征虏将军,封新亭侯,后转守南郡。刘备入益州,进攻刘璋,张飞与诸葛亮等溯江而上,分兵攻占郡县。张飞兵伐江州,生擒巴郡太守严颜。益州平定后,刘备 任张飞为巴西太守(郡治阆中),镇守阆中。其后,曹军大将张郃率兵侵巴西,攻下宕渠的蒙头一带。张飞率兵万人,大败张郃。刘备称汉中王时,拜张飞为右将 军、假节钺。章武元年(221)刘备称帝,迁张飞为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
+
  '''滕王阁''' 为唐滕王元婴镇守阆中时所建,同时建有玉台观。建国后仅存部分台基及数间破屋,但岩有颐神、慈氏二洞及摩崖题刻保存完好。洞内有南宋人题记,洞外有明邵元书杜甫滕王亭子诗及杨瞻撰书颐神古洞诗四首。特别是台基下有唐代佛塔一座,该塔为四方形塔基,刻四瓣梅花形须弥座。塔身为覆钵形,正中开一船形龛,内刻一佛结跏趺坐于莲台。上装塔刹,刹基两层,下层有石雕八力士举托刹身。上层为六方柱,各方开一昆门,门内刻一座佛。刹为火焰纹状。石塔高8.25米,保存基本完整。今人研究,此塔即为七级浮屠,原为三座,现存一座。
  
        张飞"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常酒后暴怒,鞭挞下属。刘备伐吴前夕,张飞被部将张达、范强所杀。谥桓侯,葬阆中。阆中士民念其忠勇,在墓前建桓侯祠以祭祀。
+
  '''东山园林景区''' 占地面积200余亩,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众多,文化底蕴深厚。景区内现有省级文物单位两处(唐代大佛、北宋状元洞)、市级文物单位一处(明代白塔)。四川十大座佛之一的阆中大佛,佛高10米,造型雄伟,气势浑厚,尤其是佛身衣纹为凸纹,面容端庄而慈详,头部后面有火焰纹背光,线条流畅,并且其后背两侧有4700余尊排列整齐的小佛,均坐莲台排列整齐,镌工甚精,为全国所罕见。
  
+
  '''锦屏山''' 国家AA级风景名胜区。锦屏山,古名阆中山,有“嘉陵第一江山”之称。吴道子三百里《嘉陵江山图》,即以锦屏山为轴心。杜甫诗云,“阆中城南天下稀”,指的也是锦屏景物。在《阆山歌》中,杜甫对锦屏山赞叹道:“松浮欲尽不尽云,江动将崩未崩石;那知根无鬼神会,已觉气与嵩华敌。”他说鬼斧神工的锦屏山,胜比嵩山、华山等名山。
  
        马 忠
+
===美食===
  
        马忠(?-249),字德信,阆中人,三国蜀汉重臣。他出身贫寒,少时收养于外家,姓狐,名笃,后恢复马姓,改名忠。建安末举孝廉,授汉昌(今巴中)长。
+
'''张飞牛肉''',源于保宁干牛肉,系阆中回民生产的一种清真风味的传统食品。为明末清初阆中回民王氏兄弟所研制,清代乾隆年间便闻名遐迩。因在三国时期,蜀国名将张飞镇守阆中七年,他爱民如子,被阆中称之为“虎臣良牧”。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阆中县牛肉加工厂改制,由民营组合牛肉加工厂。为了纪念张飞这位父母官,工厂定为“阆中张飞牛肉加工厂”,现为“四川张飞牛肉有限公司”。
  
        章武元年(221)七月,刘备伐吴,兵败猇亭,巴郡太守阎芝征集兵丁5000人,  派忠送往前线。这时刘备已退驻白帝城,他在召见马忠后对尚书令刘巴说:"虽亡黄权,复得狐笃,此为世不乏贤也"。章武三年四月,刘备去世,诸葛亮调马忠到丞相府作门下督,助理政事。建兴三年(225)三月,诸葛亮南征,亲率主力从成都出发,南渡沪水,攻建宁(今曲靖,后移昆明),令马忠由牂牁(今遵义境)进攻,形成钳形包围,七月平定南中。当年秋,南方四郡平定后,马忠任牂牁郡太守。他抚恤死伤,安定秩序,恩威并用,很快恢复稳定。
+
张飞牛肉遴选上等牛腿筋肉,切成小块,用食盐、花椒等香料腌压,水分挤尽,使用后疏松入味;再装入土缸内密封其口。牛肉营养丰富、强筋壮骨,味道鲜美,老幼皆宜。
  
        建兴八年(230), 马忠被召为丞相参军,又领州治中从事。次年,诸葛亮出祁山,又召他参赞军机。还军后,受命督率将军张嶷等讨伐汶山郡反叛的羌人。建兴十一年,南夷刘胄叛 乱,侵扰邻近诸郡,朝廷任命马忠代替绥南中郎将张翼的职务,前往征讨。叛乱平定后,马忠被任为监军奋威将军,封博阳亭侯。他又陆续恢复建宁等诸郡疆域,加 拜为安南将军,进封彭乡亭侯。延熙五年(242),加拜为镇南大将军。延熙七年,大将军费祎去北方抵御魏敌,留马忠在成都,平尚书事。费祎回朝后,他又回南方镇守,延熙十二年卒于任所。
+
1912年在四川省劝业会上被评为“上等食品”。2010年被公布为第三批阆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先后获得“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中国驰名商标”“四名牌产业”“四川老字号产品”等。
  
        马忠治军理政,宽严并济,深得民心,听到他去世的消息,远近夷汉人民,无不悲哭流涕,并集资立庙祭祀。
+
'''保宁蒸馍''',阆中古称保宁,保宁蒸馍历史久远。清乾隆初年(公元1768年),移民内地的哈公奎深研阆中蒸馍技艺,融入西北祖传胡饼耐存秘诀,创制了保宁蒸馍,色味俱佳,代代相承。保宁蒸馍采用传统工艺制作,它不用纯碱和任何添加剂,以历代老面延续作酵母。保宁蒸馍色白、柔和、绵软,其味香甜纯正,热食耐嚼不粘,冷食酥散爽口。并先后获得“四川省劝业会金质奖章”“中华老字号”“四川老字号”“四川特色旅游产品”“南充市十大名小吃”“南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省著名商标”等诸多殊荣。
  
+
'''保宁醋''',传统酿造工艺源于阆中,因盛产于保宁府(阆中古称)而得名。阆中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游,山围四面,水绕三方。以嘉陵江为依托,保宁醋主要分布在阆中主城区沿江一带,开设许多醋房街。
 
+
        谯 玄
+
 
+
        谯玄(?-206),字君黄,又叫谯元,巴郡阆中人,谯隆之子。少时好学,善说《易》、《春秋》。汉成帝永始二年(公元前15年)日食,朝廷认为天道不祥,诏选天下敦朴逊让之士各一人。益州推举谯玄,谯玄入朝对策,被授为议郎之职。成帝沉于酒色,赵飞燕姊妹恃宠妒忌,后宫所生皇子多被害死。谯玄上书亟谏,成帝不省纳,故久居郎官;后迁升太常丞,因弟丧辞职。
+
 
+
      西汉元始元年(公元元年),又见日食,谯玄又被诏举入朝,复授议郎之职,后升中散大夫。元始四年,朝廷选派能臣八人,巡视天下,专行诛赏,谯玄为绣衣使者。巡视未终,王莽篡汉,谯玄隐姓埋名,潜回故里。
+
 
+
        后公孙述踞蜀称帝,数聘谯玄,玄不应命。公孙述怒,再遣使往聘,若玄仍不出仕,即赐毒药令其自杀。太守亲至其家,玄仰天叹曰:"遂志全节,死亦何恨!"即受毒药。玄子瑛泣血叩求于太守,愿捐钱千万以赎父死。太守代为相请,述许免死。
+
 
+
        当时连年战乱,莫能修尚学业,谯玄仍教导诸子勤习经史。光武建安十一年,谯玄卒,遗文有《上成帝书》。《后汉书》、《华阳国志》均有传。
+
 
+
+
 
+
        任文公
+
 
+
        任文公,生卒年不详,西汉巴郡阆中人。自幼学习天文,能测风雨水患,所言皆应。西汉永始二年(公元前15年) 和元始元年(公元元年),我国发生两次日食,就是他在阆中观测记录的。哀帝时,任文公任益州从事。有一年大旱,他对刺史说:"五月一日当有大雨,时间已很 紧迫,当通告吏民,速作准备"。刺史以为妄言,置之不理。任文公自备大船,知道情况的百姓,也有自作准备的。到了这天,酷热异常,文公急命登船,并使人告 知刺史,刺史一笑置之。当日正午,天北黑云骤起,暴雨倾盆而下,江水猛涨数丈,庐舍冲毁,水淹人畜无数。《华阳国志》、《阆中县志》均有记载。
+
 
+
+
 
+
        周群
+
 
+
        周群,生卒年不详,字仲真,三国时阆中人。其父周舒、子周巨,皆天文学家。周群在住宅庭院中建楼观测天象,令家人日夜轮值楼上,若有异常现象,立即告知周群,他便亲自上楼观测记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群积累了大量观测资料,所言多验,蜀汉刘备任他为儒林校尉。
+
 
+
        据王嘉《拾遗记》载,周群除长于望云测天之外,还继承了落下闳的天文历算之术,精于"推步",被蜀人称为"后贤"("前贤"为落下闳)。
+
 
+
        周群观天的宅楼在今城东管星街东侧,"管星街"即因周群在这里建楼观天而得名。
+
 
+
+
 
+
        尹枢 尹极
+
 
+
        尹枢、尹极,生卒年不详,唐代阆中人,兄弟并擅文名。尹枢,唐贞元七年(791)状元;弟尹极,元和八年(813) 状元,时称"梧桐双凤"。《全唐书》有尹枢科场所作《珠还合浦赋》、《华山仙掌赋》二篇。尹极只有《登科纪考》载其科场试题为《履春冰诗》。兄弟虽中状元 而未作官,故新旧唐书均无传。今学道街天主堂为当年尹氏状元府,西城派出所处有状元坊,其街名状元街,即为纪念尹氏兄弟状元。
+
 
+
+
 
+
        陈省华
+
 
+
        陈省华(938-1006),字善则,北宋阆州阆中人。先为蜀西水县尉,后为宋陇城主簿,再迁栎阳令。该县的郑伯渠,为邻县强族霸占,陈省华尽去障碍,使水利两邑均沾。太宗端拱二年(公元989年), 长子陈尧叟中状元,入朝谢恩,辞气明辨。太宗得知为陈省华之子,即召陈省华为太子中允,后判三司,再改盐铁判官,迁殿中丞。郓州河水决堤,令省华领州事, 修复河堤,再迁东京转运使。知苏州时遇水灾,他安置灾民数千户,受到朝廷表彰。后历任户部、吏部员外郎,掌左藏库,判吏部南曹,升鸿卢寺卿。
+
 
+
        景德初年,陈省华任开封知府,转光禄卿。旧制卿监坐朵殿,宋真宗以陈省华权莅京府,别设其位。他以府事繁剧,请求禁亲友往来,皇帝允如所请。其后,陈省华因病求解任,朝廷拜为左谏议大夫。他再请求还乡,皇帝不准,并亲阅方药赐之。景德三年(1006)去世,年68岁,太子少师,后又赠秦国公。《宋诗纪事》录其诗一首,《蜀中广记》有传。
+
 
+
+
 
+
        陈尧叟
+
 
+
        陈尧叟(961-1017),字唐夫,北宋阆中人,陈省华长子。端拱二年(989)已丑科状元,授光禄寺丞、直史馆,历任河南东道判官、工部员外郎、广南西路转运使、刑部员外郎、度支判官、广南东西两路安抚使、兵部主客郎中、河北、河东安抚副使、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给事中、枢密院签署院事。
+
 
+
        岭 南地方旧俗,有病求神不服药,陈尧叟根据当地发病特点,收集验方,刻石传播。当地气候蒸暑,他又号召植树凿井,每三数里修建一座亭舍,放置茶饮具,士民称 善。真宗咸平初年,朝廷诏各地农民种桑养蚕,岁输丝绸。岭南多种苎麻,百姓不得不贱卖苎麻,贵买丝绸以上赋税,负担大为加重。陈尧叟奏请岭南因地制宜,岁输苎麻。
+
 
+
        宋时三司官吏,办事拖拉成习,历年文书帐号积压如山,有拖至七八年不办的,财政混乱不堪。他同知枢密院时,奏准由陈尧叟、冯拯、孙冕会同三司干员集中处理积案,很快就处理积压文书帐号21万5千余件,裁减河北冗官75员,并规定今后如再有积压,对推拖官员要深究严办。景德中,陈尧叟迁刑部、兵部侍郎,知枢密院事,兼群牧制置使,预修国史。大中祥符五年(1012),以检校太傅、同平章事充枢密使,加检校太尉、开府仪同三司。大中祥符九年(1016),陈尧叟以久疾请免其职,乃优拜右仆射出叛河阳府。天禧元年(1017)尧叟病重,召其子执笔,口授奏章,求还辇下,诏许之。肩舆至京师,卒年57岁。
+
 
+
        陈尧叟姿貌英伟,才智过人,奏对明辨,虽元典机密军马之事,也尽能详记。他勋劳卓著,皇帝十分器重,赠诗答歌。病逝后,帝特辍朝二日,赠侍中,又赠英国公,益曰文忠。
+
 
+
        陈尧叟著有《请盟录》3集20卷、《景德财政记》(与王若合撰)、《汾阳奉祠记》3卷、《陈文忠公文集》30卷等。《宋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录其诗7首,《宋代蜀文辑存》录其文6篇。《宋史》、《东都事略》有传。
+
 
+
+
 
+
        陈尧佐
+
 
+
        陈尧佐(963-1044), 字希元,北宋阆中人,陈省华次子。端拱元年进士及第,任魏县、中牟县尉,知朝邑、真源诸县。他任潮州通判时,鳄鱼食人,陈尧佐命捕而杀之。继知寿州、庐 州,历任两浙转运副使、河东、河北转运使,知滑州、京西转运使、三司户部副使、度支副使、知制诰兼史馆修撰,知通进银台司、龙图阁直学士知河南府、知并 州、知开封府,右谏议大夫、翰林学士兼龙图阁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景祐四年(1037)任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罢相后以淮康军节度使、检校太傅、同平章事判郑州。康定元年(1040)以太子太师致仕。庆历四年(1044)逝世,年82岁。赠司空兼侍中,又赠郑国公,谥文惠。
+
 
+
        陈尧佐又是水利专家,治水功劳卓著。他任两浙转运副使时,钱塘堤被海水冲毁,他提出"下薪实土"法,堤岸得以坚固持久。天禧年间,黄河决堤,他调知滑州,创 "木龙杀水"法,堵决口成功。又筑第二道防护长堤,人称"陈公堤"。知山西并州时,汾水暴涨,灾患甚剧,他勘察地质地势,沿河筑堤,又种植树万株,形成 "柳溪",消除水灾。
+
 
+
        陈尧佐为人正直,任枢密副使时,祥符知县陈沽治吏严急,奸吏便发动罢官事端。太后欲治诂罪,命枢密院察办,众不敢违,独陈尧佐上奏:"罪诂则奸吏得计,谁还敢整治贪官?"陈诂由是得免。
+
 
+
        陈尧佐善书法,工诗,有文集30卷,著有《潮阳编》、《野庐编》、《遣兴集》、《愚邱集》等。《宋诗纪事》、《宋文鉴》、《舆地纪胜》录其诗40余首,《全宋词》录其词一首,《宋代蜀文辑存》录其文10篇。《宋史》、《东都事略》有传。
+
 
+
+
 
+
        陈尧咨
+
 
+
        陈尧咨(970-1034),字嘉谟,北宋阆中人,陈省华第三子。咸平三年(1000) 庚子科状元,历任将作监丞、通判、著作郎、直史馆、右正言、知制诰、知光州、知荆南、同判吏部流内铨,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工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 知,永兴军、知河南府、知郑州、陕西缘边安抚使、知秦州、工部侍郎权知开封府、翰林学士,换武阶,任宿州观察使知天雄军、安国军节度视察留后知郓州,后 以武信军节度使知河阳、知澶州、知天雄军。陈尧咨工隶书,善射,常以钱为的,一发贯其中。但他性情刚戾,用刑惨急。他也重视兴修水利,任永兴军节度使时, 因长安土质盐碱太重,井水苦涩,便动员人力重开龙首渠引河水入城,居民深受实惠。知郓州内涝严重,他奏准自鱼山至下杷开新河,导积水入黄河,解除涝灾。他 在担任军职期间,为防御契丹、西夏入侵,加固边城,修整器械,充实军需,增强了军事力量。景祐元年(1034)卒,年65岁,赠太尉,又赠崇国公,谥康肃。
+
 
+
+
 
+
        张 宪
+
 
+
        张宪(?-1142),南宋初阆中阆南桥人,岳飞爱将、女婿,骁勇善战,岳飞倚为左右臂。每有攻战,常与岳云率部先行。曾大破曹成、郝晸,平定湖北荆、襄一带战乱,收复河南随县、邓州,以功授副统制、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
+
 
+
        高宗绍兴十年(1140), 金人背盟入侵。金兀术屯兵临颖,岳飞部将杨再兴率军抗金,阵亡。张宪增援赶至,大败金兵,兀术连夜逃走。岳飞大军遂乘胜追击,中原军民振奋。正当此时,秦 桧与金人议和,朝廷命岳飞班师,张宪亦还守镇江。后秦桧、张俊欲谋杀岳飞,便秘密收买岳飞部将中曾受岳飞严惩的王俊等人,诬谄岳飞、张宪谋反,岳飞父子及 张宪相继被捕入狱。张宪备受酷刑,始终不屈。后将张宪囚于杭州大理寺,与岳飞、岳云父子一同被害。秦桧死后,冤案得到昭雪,追授阆州观察使,谥烈文侯。乡人立岳王庙与张烈文侯祠祭祀。
+
 
+
+
 
+
        韩 娥
+
 
+
        韩娥(1345-?),阆中木兰乡人,3岁丧父,7岁丧母,从小寄养在成都度缘桥叔父韩立家。12岁时,正值元末农民起义,在战乱年月里,叔父将她女扮男装,改名韩关保。是年起义军攻下成都,她参加了明玉珍部王起岩率领的红巾军,并拜王部将罗甲为义父。至正二十三年(1363), 她随义父远征去云南,后又到遂南驻防。她在军中举止谨慎,态度严肃,晚睡早起,衣不解带,说是以军务为重。她对罗甲十分恭顺,办事得力,很受罗甲喜爱,待 如亲子,常常当众夸奖她精明能干,并亲自为她主办婚娶。她不敢不从,婚后异榻而眠,不敢暴露自己的秘密,"妻子"和"岳父母"皆指责不义。
+
 
+
        此后,韩娥随同王起岩到成都办事,到东城度缘桥得与叔父母相见,俩老已不认识她。韩娥指着头上的刀疤为证,叔父母才认出她来。于是叔父母向义军首领讲出侄女 女扮男装真情。此事在军中传开,大家十分惊讶,称她为蜀中"花木兰"。不久,她再着女装恢复真名,并与在军中结识的新都人马复宗结婚。
+
 
+
        明洪武年间,王起岩任礼部郎中,解任返川到成都时,特地将韩娥之事告知蜀藩王,藩王曾召见韩娥。永乐七年(1409),刘维德撰《韩娥传》,家乡阆中建木兰庙(在今木兰乡),其子在新都南关外赤岸山建木兰寺,以纪念这位蜀中"花木兰"。
+
 
+
+
 
+
        肖 秧
+
 
+
        肖秧(1929-1998),又名陈铮,阆中玉台镇人,出生于一个抗日烈士家庭。1944年在重庆参加学生运动。1947年 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革命工作。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肖秧历任中共华北局城市工作部干部,北京军管会干事,北京电信局军事接管委员会军事联络 员,北京玻璃厂军代表、副厂长、厂党委书记,北京玻璃总厂厂长、党委书记,北京市革委会工交办公室副主任,工业调整办公室主任、经委副主任、电子领导小组 副组长、进出口委副主任兼北京经济建设总公司总经理、外经贸委常务副主任,四川省重庆市委副书记、副市长、市长、市委书记,四川省副省长、中共四川省委副 书记、四川省省长等职。肖秧还先后当选为第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和中共第十四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共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
+
 
+
        肖秧青年时期即投身革命,在重庆兼善中学、四川教育学院、北京清华大学等学校学习时,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努力为党工作,出色地完成了党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积极投入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北京工作30多年,无论是在国有企业还是党政领导机关工作,他吃苦耐劳,科学决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文化大革命"中,他受到残酷迫害,历经磨难。恢复工作后,他开拓进取,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作出了新贡献。
+
 
+
        1984年后,肖秧先后任四川省重庆市委副书记、副市长、市长、市委书记,四川省副省长、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四川省省长。他认真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坚持改革开放,因地制宜,锐意进取,在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商业流通、教育文化等方面总结出一系列先进经验。他尊重科学,尊重人才,十分注重决策的科学性。他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避酷暑严 寒,深入农村,深入大中型企业,进行多方面的调查研究,从而采取一系列措施,为四川、重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
 
+
    1993年1月,肖秧兼任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积极为三峡工程建设的一系列方针和重大决策深入调查研究。即在身患重病期间,他仍坚持参加三峡工程的重大活动,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
 
+
+
 
+
        张鼎铭
+
 
+
        张鼎铭(1900-1985),字世勋,阆中河溪镇人。1919年毕业于保宁府属联合中学,在河溪教小学一年。1921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数理系,1925年升入该校数学研究所深造。1927年毕业,即受聘为沈阳东北大学代理教授,又先后在北京、成都、陕西、兰州等地大学任教。1946年初,他赴英国剑桥大学数理研究院进修,取得优异成绩,于1948年10月获博士学位。当年应爱因斯坦主持的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聘请赴美,任该院研究员。不久,上海、南京相继解放,他谢绝美方挽留,放弃高薪和优裕的物质生活,于1949年夏回国,任四川大学教授。此后一直在四川大学任教,并任四川数学学会副理事长。
+
 
+
        张鼎铭学识渊博,在世界数学界享有盛誉,对积分方程和泛函数的研究有独到之处,他最先求得积分方程特征值和奇值的关系,解决了国际数学界长期未解决的难题。 他证明推广了杜勒斯哥、希尔、塔玛干等著名数学家的定理,从而建立了组合乘积核的理论,受到国内外数学界的高度评价。他在国内外著名杂志上发表20多篇学术论文,联邦德国《数学文摘》、前苏联《文摘杂志》、美国《数学评论》等权威性杂志,都曾专文介绍。1949年,他在美国《数学会汇刊》上发表的《论线性积分方程奇值与特证值的分布》一文,国内外专家认为它奠定了研究迹类算子奇值与特征值关系的基础,至今仍是一篇经典文献。他在正规核积分方程的研究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
+
 
+
        张鼎铭是中国民主同盟成员,多次被选为四川省政协常委。他曾上书周恩来总理,就中印、中苏边界问题,提出八点证据,证明"麦克马洪线"以南9万平方千米土地及新疆阿克赛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受到外交部的表扬。除教学工作外,他一生从事数学研究,晚年仍对数学中著名难题"费马大定理",夜以继日进行研究和计算,终于积劳成疾,于1985年病逝。
+
 
+
+
 
+
        赵蕴玉
+
 
+
        赵蕴玉(1916~2003.1.13) 男, 原名文蔚,后改赵石、字蕴玉,阆中人。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协会会员。曾为成都画院顾问、四川省诗书画院顾问、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四川分会副会长。
+
 
+
        幼年读私塾,在县中读书时,因酷爱绘画而辍学,专修绘画。抗战时期曾在阆中、南部几所中学教书。1945年到成都入大风堂,师从张大千先生学画,同时在成都岷云艺专任教。建国后在川北区从事戏剧工作,后在省博物馆研究古代字画并参加复制古画,摹写的作品几可乱真。他的绘画,继承了中国绘画艺术优秀传统,作品创意精深,功力深厚。工笔、写意、重彩、白描均技法精湛,随手拈来,无不自然成章。长于人物、花鸟、山水、走兽等,尤工仕女。主要作品有《秋菊双猫》、《峨眉山全景》、《蜀宫乐伎》、《薜涛制笺》等。其作品被海内外众多收藏家及博物馆收藏,多次在国外展出和发表。出版有《赵蕴玉画集》、《赵蕴玉书画百扇集》等画集。他对于艺术追求执着,一幅《蜀宫乐伎图》就耗时10年。上世纪80年代,该画被带到日本参展,在日本引起轰动。一名日本商人出价18万美金意图收购,他不为所动。后大英博物馆也想收藏此画,他亦不同意。他多次拒绝金钱诱惑,长期在成都画院工作。逝世后,院长田旭中为他题挽联:"淡泊名誉,德启后人;精研书画,艺重当代",横批:"高风永存"。
+
  
 +
保宁醋起源于公元936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保宁醋的集大成者是明末清初的索义廷,萃集阆中醋业古今工艺,采用数十位名贵中药优化配方制曲,取嘉陵江水酿制,酿出的醋醇香四溢,从此声誉鹊起,在中华醋苑独树一帜。保宁醋采用传统的酿造工艺方法和独特的配方(麸皮和多种中药材),经过数百年来不断探索和创新,形成名扬中华醋苑的百年老字号。
  
 +
保宁醋传统酿造的核心是中药制曲、麦麸酿醋。保宁醋通过42道工序酿制而成,核心工序为制曲、发酵、淋醋、调配、熬制、过滤、陈酿七大部分。汇集酿造技师之匠心、生物工程专家之精要,独具“色泽红棕,酸味柔和,醇香回甜,浓厚绵长”的特点,系调味上乘佳品。
  
 +
== 人物 ==
  
 +
*'''[[范目]]''',秦末阆中人,賨民首领。帮助汉王刘邦攻取关中军事要地。
 +
*'''[[落下闳]]'''(公元前156-公元前87年),字长公,西汉巴郡阆中人,民间天文历算学家。
 +
*'''[[张飞]]'''(?-221),字益德,世习称翼德,三国蜀汉大将,东汉末涿郡(河北涿州)人。谥桓侯,葬阆中。阆中士民念其忠勇,在墓前建桓侯祠以祭祀。
 +
*'''[[马忠]]'''(?-249),字德信,阆中人,三国蜀汉重臣。
 +
*'''[[谯玄]]'''(?-206),字君黄,又叫谯元,巴郡阆中人,谯隆之子。
 +
*'''[[任文公]]''',生卒年不详,西汉巴郡阆中人。自幼学习天文,能测风雨水患,所言皆应。
 +
*'''[[周群]]''',生卒年不详,字仲真,三国时阆中人。其父周舒、子周巨,皆天文学家。
 +
*'''尹枢'''、'''尹极''',生卒年不详,唐代阆中人,兄弟并擅文名。尹枢,唐贞元七年(791)状元;弟尹极,元和八年(813) 状元,时称“梧桐双凤”。
 +
*'''[[陈省华]]'''(938-1006),字善则,北宋阆州阆中人。
 +
*'''[[陈尧叟]]'''(961-1017),字唐夫,北宋阆中人,陈省华长子。端拱二年(989)已丑科状元。
 +
*'''[[陈尧佐]]'''(963-1044),字希元,北宋阆中人,陈省华次子。端拱元年进士及第。
 +
*'''[[陈尧咨]]'''(970-1034),字嘉谟,北宋阆中人,陈省华第三子。咸平三年(1000) 庚子科状元。
 +
*'''[[张宪]]'''(?-1142),南宋初阆中阆南桥人,岳飞爱将、女婿,骁勇善战,岳飞倚为左右臂。
 +
*'''[[韩娥]]'''(1345-?),阆中木兰乡人。女扮男装参加明玉珍部王起岩率领的红巾军。
 +
*'''肖秧'''(1929-1998),又名陈铮,阆中玉台镇人,出生于一个抗日烈士家庭。曾任四川省重庆市委书记,四川省省长等职。
 +
*'''张鼎铭'''(1900-1985),字世勋,阆中河溪镇人。曾上书周恩来总理,就中印、中苏边界问题,提出八点证据,证明“麦克马洪线”以南9万平方千米土地及新疆阿克赛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受到外交部的表扬。
 +
*'''赵蕴玉'''(1916~2003.1.13) 男, 原名文蔚,后改赵石、字蕴玉,阆中人。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协会会员。
  
 
== 参考条目 ==
 
== 参考条目 ==
  
:*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
*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
*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
*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第269行: 第212行:
 
[[Category:中国历史]]
 
[[Category:中国历史]]
  
[[Category:四川省]]
+
[[Category:四川]]
[[Category:四川百科]]
+
[[Category:阆中市]]
 
[[Category:南充市]]
 
[[Category:南充市]]
 +
 +
[[Category:中文词典]]
 +
[[Category:L音词语]]
 +
[[Category:阆]]

2024年3月29日 (五) 13:44的最后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四川省 > 南充市 > 阆中市
四川南充:阆中古城
四川南充:阆中古城——中天楼
四川南充:阆中夜景
四川南充:阆中古巷

阆中汉语拼音:Làng Zhōng;英语:Langzhong City),中国四川省辖县级市,南充市代管,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坐落在四川东北部、嘉陵江中游。县城坐落在嘉陵江西岸,山围四面,水绕三方,形成天然屏障,2000多年来,一直为蜀道南路的“咽喉之地”,有“阆苑仙境”、“阆州天下胜”之誉。 面积1878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10月,阆中辖5个街道、19个镇、3个乡、1个民族乡。2022年末,阆中市户籍人口808492人。

阆中地处大巴山脉与川中丘陵区接合部。年均降水量996毫米,年均气温17℃。水资源丰富,嘉陵江、东河、西河、构溪河、白溪河流经境内。矿藏有石油、天然气、砂金、石英砂等。212国道和阆(中)巴(中)、阆(中)仪(陇)、阆(中)剑(阁)公路纵横交错,嘉陵江、东河水运上达广元、嘉川,下至重庆,阆中民用机场坐落境内石龙镇。

阆中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适度,动植物及各种自然资源丰富。粮食作物盛产水稻、小麦、玉米、苕类、豆类;经济作物主产棉花、油菜、花生、 药材;还盛产油桐、柑橘、梨、桃、李、杏等;畜牧养殖以蚕茧、猪、牛、羊、鸡、鸭、鱼为大宗产品;林木树种有柏、杉、榆、杨柳、桃金娘等60个科,120 个属,共400余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0.1%。阆中先后被国家和四川省确定为商品粮、瘦肉型商品猪、蚕桑、棉花、油桐和速生林生产基地。境内有唐山穹窿、石龙穹窿、仪陇背斜、土门场背斜、双合场背斜等油、气构造带,石油储量约2000万吨,天然气储量约20亿立方米,其中石龙穹窿构造带油、气已部分开采利用。其他矿产资源主要有砂金、铀、石英砂等。

阆中历史悠久,战国时为巴国国都。公元前314年,置阆中县,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历代王朝都在这里设置郡、州、府、道、治所。汉唐时期,阆中是天文研究中心,著名天文学字落下闳创制了《太初历》和世界第一台浑天仪;蜀汉史将张飞镇守阆中七年之久。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阆中一直是川北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名胜古迹有桓候祠(张飞庙)、华光楼、川北贡院、巴人石邑、唐代佛寺灵城岩、西魏道教石室观神仙窟、宋代三教洞府青岩洞、摩岩造像、古石浮图、锦屏山公园、东山园林、滕王阁公园、清真寺、巴巴寺等。

  • 邮编:637400 代码:511381 区号:0817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10月,阆中市辖5个街道、19个镇、3个乡、1个民族乡。阆中市人民政府驻七里街道巴都大道85号。

历史

  新石器时代,阆中已有先民生息。《路史》传:华胥孕伏羲于此。阆中夏代为梁州之域,商为巴方,周属巴子国。战国时,巴国因楚国所逼,于公元前330年左右迁都阆中。秦灭巴后,于公元前314年置巴郡及阆中县,郡治阆中(后移治江州)。 当时,阆中县境域包括今阆中、苍溪、南部、仪陇、蓬安、西充、顺庆、高坪、嘉陵等县、市、区和巴中、剑阁、岳池部分地区。

  西汉初,汉高祖追念纪信诳楚安汉之功,析阆中县南境置安汉县,辖今顺庆、高坪、嘉陵、蓬安和岳池西部、北部,西充南部等地。其后,阆中辖区逐步缩小。

  东汉兴平元年(194),征东中郎将安汉赵题欲得巴名,建议三分巴郡,益州牧刘璋遂分巴郡为巴、永宁、固陵三郡,阆中隶属巴郡,郡治安汉。建安六年(201),鱼复人蹇胤争巴名,刘璋又改原永宁郡为巴郡,改原固宁郡为巴东郡,改原巴郡为巴西郡,巴西郡移治阆中。此后,阆中历代先后为郡、州、府、道治所,成为川北政治、经济中心和军事重镇。东汉建安六年(201)至成汉嘉宁二年(347),阆中为巴西郡治。

  三国时,郡辖阆中、南充国、西充国、安汉4县,蜀汉司隶校尉张飞出任巴西太守,镇守阆中七年之久。

  西晋时,郡辖阆中、苍溪、歧惬、汉昌、宣汉、宕渠、平州、安汉、南充国、西充国10县。成汉时,郡辖县减少宣汉、宕渠两县。

  东晋永和三年(347),巴西郡移治涪城(今绵阳)。东晋宁康元年(373),前秦占领东晋梁、益二州后,又曾于阆中置巴西郡。东晋太元八年(384),其地又入东晋。东晋义熙元年(405),谯纵据蜀。义熙九年(413),阆中再入东晋,后置北巴西郡。南朝梁天监八年(509)至西魏恭帝元年(554),阆中为南梁北巴州和北巴西郡治,州辖北巴西、 南部、木兰、金迁、掌天、白马义阳6郡,北巴西郡辖阆中、汉昌、胡原3县。

  西魏恭帝元年(554)至开皇三年(583),阆中为隆州和盘龙郡治。西魏,州辖盘龙、新安、南宕渠、金迁、白马、隆城6郡,盘龙郡辖阆中、汉昌、胡原3县。北周,州辖盘龙、南宕渠、金迁、白马4郡,盘龙郡辖县未变。隋开皇三年至大业三年(607),阆内(阆中)为隆州治,辖阆内、南部、苍溪、奉国、仪陇、大寅、西水、晋城、南充、相如10县。大业三年,改隆州为巴西郡。

  唐武德元年(618),巴西郡复改为隆州,阆内亦改为阆中。隆州辖阆中、南部、苍 溪、奉国、仪陇、大寅、南充、相如、西水、晋城、新井、思恭12县。武德四年,南充、相如属果州,仪陇、大寅属蓬州,又置新政县。武德七年省思恭入阆中,隆州共辖8县。唐高宗时,鲁王灵夔、滕王元婴先后出任隆州刺史。元婴以为衙宇卑陋,遂大肆营建,华丽拟于宫苑,称为隆苑。唐开元元年(713),为避玄宗讳,改隆州为阆州,隆苑亦改为阆苑。唐天宝元年(742),改阆州为阆中郡。唐乾元元年(758),复改阆中郡为阆州。其后到元至元十三年(1276),阆中一直为阆州治所。五代唐天成四年(929)于阆州置保宁军,北宋时曾置安德军。唐开元元年至北宋熙宁四年(1071),州(郡)辖阆中、南部、苍溪、西水、新井、晋安、新政、奉国、歧平9县,熙宁四年省晋安入西水,省歧平入奉国,阆州共辖7县。

  元至元十三年至民国初,阆中一直为保宁府治。明洪武四年(1371)至崇祯十七年(1644)和清顺治八年(1651)至民国5年(1916),川北道(民国3年改为嘉陵道)亦治阆中。明代,于阆中设川北分巡道。清代设川北兵备道和川北镇总兵署。清顺治年间,四川省会设阆中二十年,四川总督、巡抚、监察御史均驻节阆中,并在此举行了乡试五科。元代,保宁府辖阆中、苍溪、南部、广元、昭化、剑州、通江、梓潼、巴州、南江两州8县。清代,川北道辖保 宁府、顺庆府、潼川州共25州县,保宁府除减少梓潼县外,原辖州县未变。民国初,川北道(嘉陵道)辖阆中、苍溪、南部、广元、昭化、剑阁、通江、南江、巴 中、营山、蓬安、仪陇、邻水、岳池、广安、南充、西充、三台、射洪、中江、盐亭、遂宁、蓬溪、安岳县、乐至、潼南26县。

  1933年至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阆中转战三年,曾在县城设方面军总政治部和33军军部,先后于阆中境内建立阆南县、阆中县和宗发市苏维 埃政府。抗日战争时期,川陕鄂边区绥靖公署和巴山警备司令部均设于阆中。1984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阆中为历史古城。1986年12月,国务院批准阆中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91年1月,国务院批准阆中撤县建市。1993年8月,阆中被列为省直辖市,由南充市代管。

  1996年,阆中市面积1887.8平方千米,人口85.5万人。辖23镇36乡:保宁镇、江南镇、河溪镇、老观镇、柏垭镇、飞凤镇、双龙镇、妙高镇、金垭镇、千佛镇、水观镇、思依镇、洪山镇、石龙镇、文成镇、二龙镇、石滩镇、龙泉镇、望垭镇、七里镇、彭城镇、宝马镇、玉台镇、金子乡、方山乡、西山乡、峰占乡、朱镇乡、福星乡、宝台乡、大垭乡、五马乡、天宫乡、天林乡、垭口乡、裕华乡、博树回族乡、井溪乡、清泉乡、石子乡、东兴乡、鹤峰乡、枣碧乡、治平乡、凉水乡、双庙乡、河楼乡、桥楼乡、木兰乡、北门乡、金城乡、红土乡、护垭乡、裕农乡、金鱼乡、土垭乡、三庙乡、高观乡、共和乡。市政府驻保宁镇,距南充市88千米。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阆中市(辖23个镇、47个乡、1个民族乡)总人口787809人,其中:保宁镇96542人,江南镇21644人,七里镇29841人,彭城镇15748人,双龙镇12557人,柏垭镇19920人,飞凤镇11327人,思依镇12303人,文成镇8328人,二龙镇14565人,石滩镇13405人,老观镇10582人,龙泉镇7931人,千佛镇13921人,望垭镇9613人,河溪镇14431人,妙高镇6877人,洪山镇12988人,石龙镇14758人,宝马镇12846人,水观镇16394人,金垭镇11215人,玉台镇7836人,石子乡8012人,垭口乡9208人,治平乡8307人,裕华乡8409人,田公乡6690人,高观乡5893人,裕农乡6474人,金鱼乡6823人,天宫乡9440人,天林乡11209人,枣碧乡7813人,北门乡6723人,桥楼乡7281人,河楼乡7019人,小垭乡4971人,木兰乡6872人,东兴乡7533人,清泉乡7312人,井溪乡7507人,博树回族乡7917人,云台乡5520人,凉水乡8996人,护山乡8460人,红土乡6610人,解元乡8750人,西山乡10249人,方山乡9798人,构溪乡6847人,土垭乡6744人,龙坪乡8195人,护垭乡6635人,狮子乡8208人,金子乡13348人,三庙乡6145人,峰占乡10850人,鹤丰乡8737人,扶农乡9829人,大庆乡5994人,共和乡4817人,金城乡7364人,双庙乡7772人,五马乡10912人,元山乡8133人,朱镇乡11699人,大垭乡9112人,宝台乡11017盘马乡9092人,福星乡10991人。

  2003年8月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函[2003]186号)批复同意阆中市人民政府机关办公驻地由阆中市区内东街7号迁至市区长公大道66号。

  2004年,阆中市辖3个街道(保宁、东苑、沙溪)、22个镇(江南、河溪、老观、柏垭、飞凤、双龙、妙高、金垭、千佛、水观、思依、洪山、石龙、文成、二龙、石滩、龙泉、望垭、七里、彭城、宝马、玉台)、47个乡(石子、垭口、裕华、高观、北门、河楼、五马、朱镇、福星、宝台、大垭、共和、治平、东兴、清泉、红土、金城、土垭、西山、护垭、金鱼、天林、双庙、裕农、井溪、天宫、凉水、金子、峰占、方山、三庙、鹤丰、木兰、桥楼、枣碧、小垭、田公、扶农、元山、盘马、云台、解元、护山、龙坪、狮子、大庆、构溪)、1个民族乡(博树回族)。

  2005年,将全市的73个乡镇、街道办事处调整精简为49个,撤销24个乡镇和11个区工委,精简幅度为33%。区划调整实施后,阆中市辖3个街道(保宁、沙溪、七里)、21个镇(江南、河溪、老观、柏垭、飞凤、双龙、妙高、金垭、千佛、水观、思依、洪山、石龙、文成、二龙、石滩、龙泉、望垭、彭城、宝马、玉台)、24个乡(垭口、北门、河楼、五马、朱镇、福星、宝台、治平、东兴、清泉、金城、西山、天林、天宫、凉水、金子、峰占、方山、三庙、鹤丰、木兰、桥楼、枣碧、解元)、1个民族乡(博树回族)。全市乡镇平均管辖面积由原来的25.73平方千米增加到38.33平方千米,管辖人口由1.03万人增加到1.75万人。

地理

  阆中是四川省省辖市,由南充市代管。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游。介于东经105°41′~106°24′,北纬31°22′~31°51′之间。东靠巴中市、仪陇县,南连南部县,西邻剑阁县,北接苍溪县。

  阆中处于川中丘陵区向川北低山区过渡地带。全境东西北部高,中南部低,呈堰尾槽状地势和多层次梯级地形,海拔328~888.8米。低山、高丘、中丘占幅员面积92%,低丘、平坝占6.31%,水域占1.69%。

  阆中山脉分列嘉陵江东西,嘉陵江以东为大巴山脉,嘉陵江以西为剑门山脉。属大巴山脉的山体有蟠龙山、方山、龙山、大仪山等;属剑门山脉的山体有大罗山、仙桂山及其次级山体支脉。

气候

  阆中市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6.8℃,年平均降水量为998.5毫米。

自然资源

  阆中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适度,动植物及各种自然资源丰富。粮食作物盛产水稻、小麦、玉米、苕类、豆类;经济作物主产棉花、油菜、花生、药材;还盛产油桐、柑桔、梨、桃、李、杏等;畜牧养殖以蚕茧、猪、牛、羊、鸡、鸭、鱼为大宗产品;林木树种有柏、杉、榆、杨柳、桃金娘等60个科,120个属,共400余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0.1%。阆中先后被国家和四川省确定为商品粮、瘦肉型商品猪、蚕桑、棉花、油桐和速生林生产基地。境内有唐山穹窿、石龙穹窿、仪陇背斜、土门场背斜、双合场背斜等油、气构造带,石油储量约2000万吨,天然气储量约20亿立方米,其中石龙穹窿构造带油、气已部分开采利用。其它矿产资源主要有砂金、铀、石英砂等。

  阆中溪沟遍布,水资源丰富。境内有嘉陵江、东河、构溪河、西河、白溪壕,还有169条溪沟,由东、西两侧汇入中部的嘉陵江,且有6,400多处大小水利工程。年径流量6亿多m3,"一江四河"年过境水量达249亿m3,地下水藏量5,833万m3/年,水能理论蕴藏量23万千瓦。嘉陵江支流已建成中小型水电站10处,年发电量5,377万千瓦时。

  荒山资源。该市有非耕地189万亩,其中有60%的是荒山、荒滩,宜于进行治理改造,发展具有市场前景的各类种养业。

文化

  战国中期曾为巴国国都。秦灭巴后,于公元前314年设置阆中县,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建县史。阆中历来为巴蜀要冲,军事重镇,历代王朝先后在这里设置郡、州、府、道。蜀汉名将张飞镇守阆中达7年之久;唐高祖之子滕王元婴、鲁王灵夔都曾出镇阆中;清初四川省会设阆中20年之久。境内拥有8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1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及127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阆中曾孕育出众多英杰人物,如辅佐刘邦平定三秦的賨人领袖范目,唐代兄弟状元尹枢、尹极,北宋"兄弟状元、父子同朝"的陈氏父子,南宋抗金骁将张宪,元末蜀中"花木兰"韩娥及民主革命时期的10位将军;来阆名流亦众多,杜甫、苏轼、陆游、司马光、李商隐、张之洞等都曾来阆并留下许多珍贵诗篇墨宝。阆中还孕育和聚集了以落下闳、袁天罡等为代表的天文学家。国际天文联合会将1996年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落下闳星",落下闳成为继巴金之后第二位被永久性记入太空的四川人。以汉桓侯祠(张飞庙)为代表的三国文化,以云台观、大佛寺、永安寺、巴巴寺、福音堂、天主教堂为代表的宗教文化,以贡院为代表的科举文化,以巴渝舞、皮影、川北灯戏、亮花鞋、剪纸等艺术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交相辉映,被专家誉为"多元文化和谐发展的典范",近年来在全国和世界的吸引力、影响力与日俱增战国中期曾为巴国国都。秦灭巴后,于公元前314年设置阆中县,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建县史。阆中历来为巴蜀要冲,军事重镇,历代王朝先后在这里设置郡、州、府、道。蜀汉名将张飞镇守阆中达7年之久;唐高祖之子滕王元婴、鲁王灵夔都曾出镇阆中;清初四川省会设阆中20年之久。境内拥有8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1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及127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阆中曾孕育出众多英杰人物,如辅佐刘邦平定三秦的賨人领袖范目,唐代兄弟状元尹枢、尹极,北宋"兄弟状元、父子同朝"的陈氏父子,南宋抗金骁将张宪,元末蜀中"花木兰"韩娥及民主革命时期的10位将军;来阆名流亦众多,杜甫、苏轼、陆游、司马光、李商隐、张之洞等都曾来阆并留下许多珍贵诗篇墨宝。阆中还孕育和聚集了以落下闳、袁天罡等为代表的天文学家。国际天文联合会将1996年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落下闳星",落下闳成为继巴金之后第二位被永久性记入太空的四川人。以汉桓侯祠(张飞庙)为代表的三国文化,以云台观、大佛寺、永安寺、巴巴寺、福音堂、天主教堂为代表的宗教文化,以贡院为代表的科举文化,以巴渝舞、皮影、川北灯戏、亮花鞋、剪纸等艺术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源远流长、交相辉映,被专家誉为"多元文化和谐发展的典范"。

地名由来

  1. 因山而名。许慎《说文解字》“阆,门高也”;乐史《太平寰宇记》“其山四合于郡,故曰阆中”。
  2. 因水而名。谯周《巴记》“阆水迂曲,迳其三面”;《旧唐书·地理志》云:“阆水迂曲,经郡三面,故曰阆中”;
  3. 因山水总概和地理形势而名。《阆中县志》(1993年版):“阆中周围山形似高门,因名阆山;嘉陵江流经阆中段,古称阆水;因城在阆山阆水之中,故名阆中。”

  2006年11月,阆中被联合国地名研究机构确定为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

阆中城池的变迁

  一、巴都、秦城。《华阳国志•巴志》载:周赧王元年(公元前314年),秦惠文王置巴郡,同时置阆中县,治城即巴子国别都(注:阆中曾为巴子国别都,自当有城,但史书无确切记载)故地。《元和郡县志》载:"阆州,在秦为阆中县也";《太平寰宇记》云:"今郡城即古之阆中城";《华阳国志》云:"阆中县本巴国别都,秦置县"。巴都、秦城在同一地方,此时,治城在今盘龙山麓至玉台山临嘉陵江台地上。

  二、汉城。汉代,阆中城移至秦城西南,即今兰家坝、部队营房一带。东汉建安中(196~220),益州牧刘璋曾修缮阆中城;三国时,巴西太守张飞又曾增修。蓝家坝至王家嘴一带有石砌码头及河堤残余,还出土大量汉砖、汉陶、五铢钱等文物。据勘测,汉城故址临江南北长约1200米、东西宽约900米,略呈矩形,城垣布局规则对称,东西南北各有城门。

  三、唐宋城。唐代,因江水啮城,城址逐渐南移,并稳定于今古城城址。其间,城中衙署三次迁徙: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徙城东;高宗咸亨二年(672)徙盘龙山侧;武后载初元年(689)徙"张仪城"。三次迁徙均是水退即还,未另建新城,故不能视为城市迁徙。《舆地记胜》载,滕王元婴任隆州刺史时所造隆苑(后称阆苑)在"阆中县西",与州刺史署相连。说明唐城与今古城城址相同。唐杜甫《阆山歌》"阆州城东灵山白,阆州城北玉台碧";《阆水歌》"阆州城南天下稀";唐元稹《题开元寺壁》"写向阆州东寺壁"。这些诗句也佐证唐城位置与今古城城址大体相符。宋代李献卿《南楼》,陆游《谒杜少陵祠堂》、《南池》所咏,宋城位置与今古城方位一致。元初,阆中城被元军攻破,城寰损坏。其后,元军将阆中作为进攻南宋的据点,修筑城堡,构筑关隘,开始形成据险保城的周边七关。元末,明玉珍在城西补筑土城(城墙)。

  四、明清城。明洪武四年(1371),千户滕贵筑石城,范围较历代土城更大,周长九里三分,东南西北四道城门分别为富春门、锦屏门、澄清门、威德门,四门皆有月城。成化年间(1465~1487),指挥田仪又建四门城楼,弘治间知府张翼重修。城墙高一丈五尺,女墙千二十六堞,堞崇三尺。敌角楼十有七,串房千间。城楼皆石甃为址、为甕门址,高一丈二尺,楼高二丈四尺。角楼比门楼小。北、东、南三面挖城壕,深一丈五尺,宽二丈五尺,北段在月儿湾入江,南端在南门外入江。乾隆三十四年(1767),知府宋思仁再建城垣,改四城门为迎和门、延禧门、宝成门、敦吉门。乾隆六十年知县胡延璠补修。嘉庆二十五年(1820),川北道黎学锦在西门外修筑石堤与石鱼翅(注:鱼翅:今称为龙干)以御水啮。

  明清阆中城城墙石砌,城楼高耸,月城外护,城壕宽深,易守难攻,又有南津关、锯山关、滴水关、梁山关、河溪关、五吉关、土地关七关合护,成金汤之固。城市环境优良,风貌协调,风光秀美,山水城融为一体,达到"天人合一"至善境界。城中街道或东西向,或南北向,纵横交错,布若弈局。街巷皆与远山相对,视野开阔,层次丰富,抬头收山色,举目迎江光。古宅深院栉次鳞比,亭台楼阁错落参差,古树新竹,簇锦团花,处处有景,美不胜收。清道光《保宁府志》列保宁八景,其中五景在阆中。明川北分巡道杨瞻列阆中十景,骚人墨客代有题咏。此后,阆中城池没有明显变化,今之古城基本为明清城原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阆中保留了成片的历史街区,在国内古城中堪比北方平遥及南方丽江,现阆中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城内有唐宋元明清各代的古建筑二百多处,以及数千件可移动文物。其中张桓侯祠是三国名将张飞的两个墓冢之一。当时张飞随刘备入川后,驻守于此达七年。他死后,其躯干埋葬在阆中,头颅则埋葬在重庆云阳。

  • 张桓侯祠
  • 阆中永安寺
  • 五龙庙文昌阁
  • 玉台山石塔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光楼、清真寺、巴巴寺、福音堂、观音寺、朱家山坪上遗址、大佛寺、状元洞景区、白塔、圆觉寺、天宫院、中共阆南县委旧址、杜家大院、秦家大院。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民俗

  阆中民俗文化多姿多彩。动人心魄的打钱棍,朴实酣畅的花灯戏、太平牛灯,风情万种的剪纸、川北皮影,被誉为戏剧活化石的阆中傩戏,深情优美的山歌调(阆中山歌的传承与发扬,主要是由彭昌明老先生在上世纪50~60年代采编,以《晾衣裳》为主的山歌调,是彭老的代表作,曾入选音乐学院课本。)、打夯歌,耐人寻味的川剧座唱,抑扬顿挫的茶馆评书等等,构成了民俗文化的瑰丽长廊。阆中市老观镇被誉为川北灯戏的窝子,川北王皮影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商周时期,阆中境内为巴人居住区,人们狩猎耕作,镖勇尚武,喜习歌舞,其风俗与中原多异。《华阳国志·巴志》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倒戈,故世称之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也’”。又载:“其民质直好义,土风敦厚,有先民之流”。公元前314年,秦灭巴后置巴郡,推行秦制,并迁“秦民万家”入巴蜀。随着农业的发展和手工业、商业的繁荣,加之关中文化的影响,境内民俗亦发生变化。秦亡后,楚汉相争,境内土著继承先人传统,天性劲勇,贯于征战,曾助刘邦“诳楚安汉”、“还定三秦”。西汉以后,好学之风日盛,境内文臣武将、文学、天文学等方面人才辈出,并逐渐脱出“蛮夷”之俗。唐宋以来,中央集权制不断加强,兴科举,重人文,境内多出状元、宰相、士大夫,民风淳朴勤劳。杜甫叹其巴蜀民俗:“喜见淳朴俗,坦然心神舒。”

  明末清初,张献忠率军征战四川、清兵南下入川、吴三桂反清起兵,战乱频繁,“川民遭劫,百里之内,杳无人居”,人口大减。清康熙起,湖北、湖南、陕西、江西、广东、福建等地徙民填川,先后入境定居,带来各地不同习俗,形成“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俗”的特殊现象。清中叶以后,各省移民后裔相互交流和影响,并与本地土著人习俗渗透融合,民俗渐趋一致,形成具有阆中乡土特色的民风民俗。鸦片战争后,西方宗教传入,教堂遍及各地,部分教徒婚姻等礼俗趋从西方。民国时期,废科举、兴学堂、剪长辫、放裹脚,改行公历,增加新节,倡导“新生活运动”,民风民俗有不少改变。但因长期受封建宗法伦理观念的影响,民俗仍以古朴、勤俭、忠厚、守旧、愚昧为主要特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破除封建迷信,提倡新事新办,旧有的陈规陋习得以清除,娼、匪、丐、毒等社会现象荡然无存。“文化大革命”中,在破“四旧”的口号下,旧有民俗受到强烈冲击,许多民俗现象一度中断,连民间最热闹喜庆的过年,也被所谓“革命化春节”所取代。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风民俗发生明显变化。传统的优良习俗得以恢复。现代西方文明也逐渐浸染本地民俗,西服、西餐、酒吧、咖啡厅等开始风行,甚至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也在城市部分人特别是青年人中时兴。

旅游

四川南充:阆中落下闳故居(星座苑)
四川南充:阆中奎星楼
四川南充:阆中落下闳塑像

  阆中山川秀美,名胜众多。境内拥有200多处自然人文景观,尤其是现存近2平方公里"唐宋格局、明清风貌"的阆中古城,契合传统风水"龙砂水穴"选址理论,山环四面、水绕三方,素有"阆苑仙境、风水宝地"之美誉,是至今保存较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源远流长的嘉陵江绕城而过,形成山、水、城相融的独特景观,造就了锦屏春晓、嘉陵秋水、梁山戴雪等绮丽风光,吴道子曾以此描绘三百里《嘉陵江山图》。还有集楼、台、亭、阁于一山,融古、雅、奇、秀于一体的锦屏山景区,唐代大佛、明代白塔、状元洞组成的东山园林景区,布局错落有致、景色跌宕起伏的滕王阁景区,松苍竹翠、境幽宁静的伊斯兰教圣地巴巴寺,街道古老秀美、民俗文化丰富的老观古镇等等,令中外游客流连忘返。阆中古城于2013年成功创建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和四川省首批旅游度假区,天宫院于2010年成功创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同时构溪河国家湿地公园和盘龙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成功创建,"阆中古城、天宫院—淳风祠、构溪湿地"三大核心景区已形成,阆中旅游已成为川东北旅游和嘉陵江旅游区的龙头。近六年来,阆中游客数量和旅游综合收入均保持了30%以上的高增长,"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国际休闲旅游城市"目标正逐步实现。

  阆中古城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春节发源地,与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中国四大古城。阆中古城位于四川盆地东北缘、嘉陵江中游,已有2300多年的建城历史,向为古代巴国蜀国军事重镇。历代多为州、郡、府治所。古城阆中的建筑风格体现了我国古代的居住风水观,棋盘式的古城格局,融南北风格于一体的建筑群,形成“半珠式”、“品”字型、“多”字型等风格迥异的建筑群体,是中国古代建城选址“天人合一”完备的典型范例。

  清代四川贡院 俗称考棚,位于阆中市学道街北侧,是科举时代士子应试的考场。明清时,用作县考、府考为试院,用作乡试(省考)、会试(礼部考)的则称贡院。为三进四合庭式建筑,穿斗式木结构,房舍整齐,高出四周民房。第一进正厅为至公堂,即为考官唱名、发卷、监考的场所;第一进与第二进两厢为考室,每间考室有进出小门一道,正中墙头有小窗一扇,房顶置亮瓦和气孔。第一进庭院中有十字形走廊,走廊两边栏杆连带靠背木椅,供考生休息候点。第二、三进为考生食宿之所,亦为四合庭式一楼一底建筑,中间有纵向走廊通连,楼名明远楼。此外,还有供房师(阅卷官)、考官生活及办公用房。

  天宫院风水文化景区 地处阆中市西南的天宫乡,距市区29公里,占地10余平方公里。景区由天宫院古建筑群,唐代天文历算学家,道学风水宗师袁天罡和李淳风墓地,天宫古镇,西河古街,西河观光区,九曲太极水等景点构成。其中,核心景点天宫院于200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所在的天宫院村于2009年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

  落下闳故居(星座苑) 位于阆中市古城核心保护区内,是为纪念世界杰出的古天文历算学家、中国春节老人落下闳而复建的一座串珠式二进民居院落。座北朝南,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房屋16间,为木质穿斗结构,雕花门窗,青瓦屋面。

  汉桓侯祠 俗称张飞庙,明代又叫雄威庙,位于古城西街北侧,包括张飞的陵墓和祭祠,原祠虽遭兵火毁坏,但累毁累建,“土宇几更,墓田如故”。明代典膳黎重,在墓冢四周筑围墙47丈。此后还有多次续修。现在的桓侯祠为明清时重建的多重四合院式古建筑群,占地10余亩,由大门、敌万楼、牌坊、大殿、后殿、厢房、墓亭、墓冢组成,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汉桓侯祠是川东北三国文化旅游线上的一颗明珠。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永安寺 位于阆中市水观镇东五里的黄泥岗上(今水观镇永安寺村),距阆中市30公里。据明清《阆中县志》和寺存古碑记载:其寺始建于唐,宋治平,元至正,明嘉靖年间,递有重修,敕赐本觉院。神宗万历年间(约1580年)又装饰佛像,大换金容。有《重装佛像碑记》中云:“自唐敕建永安寺以来,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奉敕褒修;至元明宗至顺三年(1332年),而规模始大。越明朝,有李僧永用者,于洪武初(1468年)增其旧制,大换金容。又嘉靖己丑岁(嘉靖八年,1529年),僧宝峰者,继起而补葺之,籍非佛光普照焉。我朝膺图受禄,相传二百余年,佛像颓败。因而积佛会、邀善人,募化十方,更为之装金饰彩,岂求福哉,抑亦恢复前人之志。”

  滕王阁 为唐滕王元婴镇守阆中时所建,同时建有玉台观。建国后仅存部分台基及数间破屋,但岩有颐神、慈氏二洞及摩崖题刻保存完好。洞内有南宋人题记,洞外有明邵元书杜甫滕王亭子诗及杨瞻撰书颐神古洞诗四首。特别是台基下有唐代佛塔一座,该塔为四方形塔基,刻四瓣梅花形须弥座。塔身为覆钵形,正中开一船形龛,内刻一佛结跏趺坐于莲台。上装塔刹,刹基两层,下层有石雕八力士举托刹身。上层为六方柱,各方开一昆门,门内刻一座佛。刹为火焰纹状。石塔高8.25米,保存基本完整。今人研究,此塔即为七级浮屠,原为三座,现存一座。

  东山园林景区 占地面积200余亩,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众多,文化底蕴深厚。景区内现有省级文物单位两处(唐代大佛、北宋状元洞)、市级文物单位一处(明代白塔)。四川十大座佛之一的阆中大佛,佛高10米,造型雄伟,气势浑厚,尤其是佛身衣纹为凸纹,面容端庄而慈详,头部后面有火焰纹背光,线条流畅,并且其后背两侧有4700余尊排列整齐的小佛,均坐莲台排列整齐,镌工甚精,为全国所罕见。

  锦屏山 国家AA级风景名胜区。锦屏山,古名阆中山,有“嘉陵第一江山”之称。吴道子三百里《嘉陵江山图》,即以锦屏山为轴心。杜甫诗云,“阆中城南天下稀”,指的也是锦屏景物。在《阆山歌》中,杜甫对锦屏山赞叹道:“松浮欲尽不尽云,江动将崩未崩石;那知根无鬼神会,已觉气与嵩华敌。”他说鬼斧神工的锦屏山,胜比嵩山、华山等名山。

美食

张飞牛肉,源于保宁干牛肉,系阆中回民生产的一种清真风味的传统食品。为明末清初阆中回民王氏兄弟所研制,清代乾隆年间便闻名遐迩。因在三国时期,蜀国名将张飞镇守阆中七年,他爱民如子,被阆中称之为“虎臣良牧”。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阆中县牛肉加工厂改制,由民营组合牛肉加工厂。为了纪念张飞这位父母官,工厂定为“阆中张飞牛肉加工厂”,现为“四川张飞牛肉有限公司”。

张飞牛肉遴选上等牛腿筋肉,切成小块,用食盐、花椒等香料腌压,水分挤尽,使用后疏松入味;再装入土缸内密封其口。牛肉营养丰富、强筋壮骨,味道鲜美,老幼皆宜。

1912年在四川省劝业会上被评为“上等食品”。2010年被公布为第三批阆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先后获得“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中国驰名商标”“四名牌产业”“四川老字号产品”等。

保宁蒸馍,阆中古称保宁,保宁蒸馍历史久远。清乾隆初年(公元1768年),移民内地的哈公奎深研阆中蒸馍技艺,融入西北祖传胡饼耐存秘诀,创制了保宁蒸馍,色味俱佳,代代相承。保宁蒸馍采用传统工艺制作,它不用纯碱和任何添加剂,以历代老面延续作酵母。保宁蒸馍色白、柔和、绵软,其味香甜纯正,热食耐嚼不粘,冷食酥散爽口。并先后获得“四川省劝业会金质奖章”“中华老字号”“四川老字号”“四川特色旅游产品”“南充市十大名小吃”“南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省著名商标”等诸多殊荣。

保宁醋,传统酿造工艺源于阆中,因盛产于保宁府(阆中古称)而得名。阆中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游,山围四面,水绕三方。以嘉陵江为依托,保宁醋主要分布在阆中主城区沿江一带,开设许多醋房街。

保宁醋起源于公元936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保宁醋的集大成者是明末清初的索义廷,萃集阆中醋业古今工艺,采用数十位名贵中药优化配方制曲,取嘉陵江水酿制,酿出的醋醇香四溢,从此声誉鹊起,在中华醋苑独树一帜。保宁醋采用传统的酿造工艺方法和独特的配方(麸皮和多种中药材),经过数百年来不断探索和创新,形成名扬中华醋苑的百年老字号。

保宁醋传统酿造的核心是中药制曲、麦麸酿醋。保宁醋通过42道工序酿制而成,核心工序为制曲、发酵、淋醋、调配、熬制、过滤、陈酿七大部分。汇集酿造技师之匠心、生物工程专家之精要,独具“色泽红棕,酸味柔和,醇香回甜,浓厚绵长”的特点,系调味上乘佳品。

人物

  • 范目,秦末阆中人,賨民首领。帮助汉王刘邦攻取关中军事要地。
  • 落下闳(公元前156-公元前87年),字长公,西汉巴郡阆中人,民间天文历算学家。
  • 张飞(?-221),字益德,世习称翼德,三国蜀汉大将,东汉末涿郡(河北涿州)人。谥桓侯,葬阆中。阆中士民念其忠勇,在墓前建桓侯祠以祭祀。
  • 马忠(?-249),字德信,阆中人,三国蜀汉重臣。
  • 谯玄(?-206),字君黄,又叫谯元,巴郡阆中人,谯隆之子。
  • 任文公,生卒年不详,西汉巴郡阆中人。自幼学习天文,能测风雨水患,所言皆应。
  • 周群,生卒年不详,字仲真,三国时阆中人。其父周舒、子周巨,皆天文学家。
  • 尹枢尹极,生卒年不详,唐代阆中人,兄弟并擅文名。尹枢,唐贞元七年(791)状元;弟尹极,元和八年(813) 状元,时称“梧桐双凤”。
  • 陈省华(938-1006),字善则,北宋阆州阆中人。
  • 陈尧叟(961-1017),字唐夫,北宋阆中人,陈省华长子。端拱二年(989)已丑科状元。
  • 陈尧佐(963-1044),字希元,北宋阆中人,陈省华次子。端拱元年进士及第。
  • 陈尧咨(970-1034),字嘉谟,北宋阆中人,陈省华第三子。咸平三年(1000) 庚子科状元。
  • 张宪(?-1142),南宋初阆中阆南桥人,岳飞爱将、女婿,骁勇善战,岳飞倚为左右臂。
  • 韩娥(1345-?),阆中木兰乡人。女扮男装参加明玉珍部王起岩率领的红巾军。
  • 肖秧(1929-1998),又名陈铮,阆中玉台镇人,出生于一个抗日烈士家庭。曾任四川省重庆市委书记,四川省省长等职。
  • 张鼎铭(1900-1985),字世勋,阆中河溪镇人。曾上书周恩来总理,就中印、中苏边界问题,提出八点证据,证明“麦克马洪线”以南9万平方千米土地及新疆阿克赛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受到外交部的表扬。
  • 赵蕴玉(1916~2003.1.13) 男, 原名文蔚,后改赵石、字蕴玉,阆中人。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协会会员。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