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黄石市:城市夜景
湖北省黄石市西塞山区:城市风光
湖北省黄石市下陆区:团城山公园风景林
湖北省黄石市铁山区:北纬30度广场
湖北省阳新县风景名胜:王英仙岛湖生态旅游风景区
湖北省阳新县特产:阳新屯鸟
湖北省阳新县特产:阳新苎麻

黄石市汉语拼音:Huangshi Shi;英语:Huangshi),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辖地级市,于1950年8月建市,是继武汉市之后,湖北省建立的第一个地级城市,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东北临长江,与浠水县蕲春县武穴市隔江相望,北接鄂州市,西南与咸宁市通山县为邻,东南与江西省武宁县瑞昌县接壤。现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属于国家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华中地区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和国务院批准的沿江开放城市之一,综合竞争力位列全省第二。 总面积4583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黄石市常住人口244.4万人。 辖4个市辖区、1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黄石地处鄂东南低山丘陵北缘,西北部和中部由保安、三山、大冶等湖组成平原湖沼地,其余为低山丘陵,南部地势较高。境内最高峰为七峰山主峰南岩岭,海拔860米,最低处为富水南城潭河床,海拔8米。气候湿润,四季分明。

黄石矿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华夏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摇篮,有3000多年开发史、100多年开放史和60多年的建市史。商周时期,留下了闻名中外的铜绿山古矿冶遗址。自19世纪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汉冶萍公司开始,这里诞生了一大批钢铁、水泥、煤炭等企业。新中国成立后,黄石是国家开发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一大批重点工业项目相继落户,使黄石成为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

黄石素有“江南聚宝盆”的美誉,境内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已探明矿产4大类78种,具有品种齐全、矿产集中、易采易选、共生矿产可综合开发利用等特点。黄石建市60多年来,累计向国家贡献近2亿吨铁矿、80万吨铜精矿、6000万吨原煤、5.6亿吨非金属矿,直接上缴利税300亿元。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经过建市以来的建设和发展,黄石现已形成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建材、能源、机械制造、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化工医药等8个主导产业集群。

黄石是全国53个重点港口城市和133个客货主枢纽城市之一,处于京广、京九两条铁路大动脉与京珠、沪蓉、大广、杭瑞四条高速公路和长江黄金水道的交汇地带,是承东启西、贯南通北之地。黄石港是长江十大良港之一,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海关、商检、边检等服务设施完善,5000吨级货轮可长年往返。黄石城区襟江怀湖,依山傍水,城在山中,水在城中,山环水绕,环境优美,拥有“三山两湖”(东方山、西塞山、小雷山、磁湖、仙岛湖)众多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于一体的风景名胜。

黄石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国家级创建创业型城市”、“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国家节水型城市”、“2010中国十大经济转型示范城市”称号和“全国水环境治理人居环境项目范例奖”。拥有9个国字号战略机遇(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3G电子政务应用、公共租赁房、科技进步示范市、创业型城市、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工矿废弃地与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 市树市花:1985年11月23日,黄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决议,确定樟树为黄石市市树,石榴花为黄石市市花。
  • 邮编:435000 代码:420200 区号:0714

行政区划、人口

行政区划

黄石市辖4个市辖区、1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

人口

  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11月1日零时,黄石市常住人口为2429318人。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户口在外乡镇街道,离开户口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家庭户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共有家庭户683236户,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38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84人减少了0.46人。

  性别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为1259260人,占总人口的51.84%;女性为1170058人,占总人口的48.16%。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10.57下降为107.62。

  全市常住人口地区分布:

   黄石港区  193100人   西塞山区  233708人

   下陆区   110925人   铁山区   57327人

   阳新县   827631人   大冶市   837116人

   开发区   169511人

历史

历史沿革

  大冶县始建于宋乾德五年(967年)以前。李煜为南唐主时,以境内矿产丰富,冶炼业发达,升青山场院并划武昌三乡与之合并,新设一县,取自殷商以来一直“大兴炉冶”之意,便定名为大冶县。

  唐虞之世,市地属二苗。

  夏、商时,市地属荆州之域。

  西周时称鄂,为鄂侯领地。

  周夷王七年(公元前887年),楚王熊渠(子爵)攻杨粤至鄂(今鄂州、大冶),封其中子熊红为鄂王,市地为楚国鄂王辖地。春秋战国属楚、秦。

  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8年),分南郡竟陵以东及江南置江夏郡,从此鄂县南移属江夏,江夏郡统有鄂、下雉等14县,市地在鄂县境内。

  三国时期,蜀汉章武元年、魏黄初二年(221年),孙权自公安迁都于鄂(今鄂州),改鄂为武昌,并割鄂之南建阳新县,以武昌、下雉、阳新、柴桑、沙羡、浔阳六县为武昌郡,市地在武昌郡之武昌(今鄂州)、阳新两县之间的下雉县境内。

  魏黄初四年(223年),孙权将郡治迁至夏口(今汉口)。又改武昌郡为江夏郡,市地在江夏郡之武昌、阳新县境内。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改江夏郡为武昌郡,以武昌、柴桑、鄂县、阳新、沙羡、沙阳、高陵等七县属地。市地在武昌、鄂县、阳新三县境内。不久,武昌与鄂县合并,仍为武昌县,市地在武昌、阳新两县境内。

  东晋元帝建武元年(317年)江州由豫州移至武昌。至孝武帝太元九年(384年),始移浔阳。安帝义熙八年(412年),下雉县并入阳新县。市地在武昌、阳新两县境内。

  南朝宋孝建元年(589年),改阳新为富川,不久又改富川为永兴,市地在武昌、永兴两县境内。梁置西陵县于此,后废。

  唐代市地在鄂州武昌、永兴两县境内。唐末,南方九国兴起,市地在吴国境内。唐哀帝天?二年(905午),吴王杨行密将永兴县和武昌划出一块地盘置青山场院,进行大规模采矿、开炉冶炼。市地在吴国鄂州境内。

  五代十国时市地在鄂州武昌县、永兴县境内,梁唐时属吴、晋、汉、后周北宋初时局南唐。

  宋乾德五年(967年),南唐始建大冶县。从此,自宋至民国市地隶属兴国路、兴国州、武昌府、湖北省大冶县。

  民国16年(1927年),大冶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1930年成立大冶县苏维埃政府,先后隶属于湖北省鄂东革命委员会、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鄂东办事处,湘鄂赣省鄂东南苏维埃政府。民国21年(1932年)国民政府在省、县之间设立湖北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市地属湖北省第二专署大冶县;1938年改属第一专署。

  民国27年(1938年)大冶沦陷,日军在大冶建立伪政权,盗称“中华民国湖北省大冶县政府”,并在石灰窑和黄石港两镇建置“石黄示范区”,国民党大冶县政府则流亡至毛铺等地。民国31年(1942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五师14旅,在大冶、阳新、鄂城等地先后建立大鄂政务委员会、鄂大政务委员会、阳大政务委员会,统属于鄂南政务委员会领导。民国34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国民党大冶县政府接管,复置石灰窑和黄石港两镇,隶属大冶县辖。民国37年(1948年)将石灰窑和黄石港两镇合并为石黄镇,隶属于大冶县。

  1949年5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石黄镇。随后成立石灰窑工业特区办事处、湖北大冶工矿特区人民政府,黄石市在此基础上过渡建成。1950年8月21日,成立省辖黄石市。1959年1月26日,大冶县从黄冈地区划归黄石市。

黄石市名称的由来

  黄石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建立的湖北省直辖市,她的名称见诸于,至今不过五十年而已,但其名称的由来,却渊源久远。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江之右岸有黄石山,水迳其北,即黄石矶也,一名石茨圻,有西陵县也。”这段文字中的黄石山,黄石矶,石茨圻,西陵县,据《大冶县志》载:“黄石矶:即黄石港口亦名石茨圻。”又载:“318年(东晋元帝大兴元年)4月,武昌西陵(今黄石港)地震,涌水,山裂。”之所以称黄石山,黄石矶,《湖北通志》明确注释:因其“石色皆黄”故名。

  除了上述黄石山,黄石矶冠有黄石二字的地名外,黄石历史上还有黄石城这个名称。清《一统志》载:“黄石城在县(大冶县)东三十里,一名流圻垒。<江表传>孙策从兄贲、辅于彭泽破刘勋,走入楚江,闻策等已克皖,乃投西塞,至流圻,筑垒自守。”《武昌县志》(武昌县,今鄂州市)载:“然东有黄石港大冶华家湖水出焉,流澌湍激,冬夏不涸,碰一古有黄石城盖筑于此,万一有警,心此为池,东境而不可犯也。”《湖北省黄石市地名志》载:“胡三省在中称:“流圻垒,在寿昌军(即今鄂城县)东南三十里,近西塞。这座军事城垒“,历史上下曾谓之黄石城。“

  此外,黄石还有黄石港这个名称也冠有黄石二字国,并没用至今。清《一统志》谓:“黄石矶,在县(大冶县)东北三十里,一名黄石山,山下有黄石港”。清《大冶县志》说:“矶在港口北,华家湖(即今之花湖)以上诸水咸由此出,亦险隘处,旧置有黄石港堡。”

  上述黄石城、黄石港,其城之称与城垒相关,即古之谓流圻垒;其港之称与港埠相关,即古以出水之港而得名。何以称黄石城?何以称黄石港?地名学告诉我们:地名是人类识别某一地理实体而共同约定一种语言文字代号。既然有因 “石色皆黄”而得名的黄石山、黄石矶,那么在黄石山即黄石矶处所建的城,在黄石山即黄石矶处的港埠集市也都冠以黄石二字而名之,就是很自然的事了。也就是说,黄石城、黄石港是因黄石山、黄石矶派生而得名,黄石矶是黄石城、黄石港名称的由来之所据。

  除了黄石山、黄石矶、黄石城、黄石港地名外,黄石还有叫石灰窑的地名,它直接与黄石市名称的由来相关。据史料记载,石灰窑自古因有瑶山而得名,又因居民以烧石灰为生,故历来以石灰窑名之。清《一统志》说:“瑶山,在县东四十里,俗名石灰窑山”。清代,石灰窑和黄石港分别为大冶县的两个镇(市、堡)。民国时期,由于建在石灰窑的我国最早的也是最大的钢铁企业――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大冶钢铁厂的建设和发展,1946年,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华钢筹备处曾给行政院呈报《黄石市市政建筑纲要》,提出:拟将黄石港及石灰窑连成一气,合称黄石市。”首次提出将黄石港、石灰窑连成一气设市,并在市名中仍然冠以黄石二字 。

  1949年5月,石灰窑、黄石港(时合称石黄镇)解放。不久,中国临时人民政府决定将石黄镇和铁麓、长乐、申五、下章四个乡从大冶县划出,成立石灰窑工业特区。1950年7月8日,中南军政委员会湖北省人民政府的请示,决定改石灰窑工业特区为湖北省辖市,定名黄石市,并于12日行文通知湖北省并报中央备案。8月21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电中南军政委员会,核准建立湖北省轄黄石市。黄石市这名称从此载入世界史册。

  综上,黄石山即黄石矶,不仅是黄石城、黄石港名称由来所据,而且是黄石市名称由来之所本。

历史事件

  汉献帝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冬,孙策(吴侯)西征黄祖(江夏太守),在黄石流沂垒与刘勋展开了激战,大破刘勋。

  《三国志·吴书·孙策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曰:"策被诏敕,与司空曹公、卫将军董承办、益州牧刘璋等并力讨袁术、刘表(荆州刺史)。军严当进,会术死,术从弟胤,女婿黄猗等畏惧曹公,不敢守寿春,乃共舁(yu,抬)太棺柩,扶其妻子及部曲男女,就刘勋于皖城(安庆西北)。勋粮食少,无以夏天振奋,乃遣从弟偕 于豫章太守华歆,歆郡素少,遣吏将偕就海昏(江西永修)、上缭,使诸宗帅共出三万斛米以与偕。偕往历月,才得数千斛。偕乃报勋,具说形状,使勋来袭取之。勋得偕书,使潜军到海昏邑下。宗帅知之,空壁逃匿,勋了无所。时策西讨黄祖,行及石城(安徽池州),闻勋轻身诣海昏,便分遣从兄贲、辅(孙贲、孙辅)率八千人于彭泽(江西湖口)待(拦击)勋,自与周瑜率二万人步袭皖城,即克之,得术百工及鼓吹部曲三万余人,并术、勋妻子。袁用汝南李术为庐江太守,给兵三千人以守皖,皆 所得人东诣吴。贲、辅又于彭泽破勋。勋走入楚江(长江楚国地 ),从寻阳(黄梅县北)步上到置马亭,闻策等已克皖,乃投西塞。到沂,筑垒自守,告急于刘表,求救于黄祖。祖遣太子射船军五千人助勋。策复就攻,大破勋。勋与偕归曹公(曹操),射亦遁走。策复得勋兵二千余人,船千艘,遂前进夏口(汉口)攻黄祖。" (括号内文字系编者加注)

  铁锁横江 晋武帝司马炎欲谋伐,布置筹备起兵之需,晋龙骧将军王浚造大船连舫,以备攻吴。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正月,晋兵分六路,大举伐吴。王浚自成都率水师沿江东下,攻打吴都建业(今南京市)。吴人于西塞山以铁锁横江截之,又作铁锥,长丈余,暗置江中以逆拒船。浚乃作大筏数十,方百余步,缚草为人,令善水者以筏先行,筏遇铁锥,锥即着筏而去。又作火炬长十余丈,大数十围,灌以麻油,在船前遇铁锁燃之,须臾铁锁溶断,船无所碍。王浚顺流而下,直趋建业。戎卒八万,方舟百里,鼓噪入石头。吴主皓,而缚舆榇诣军门降。

  曹王皋破李希烈 唐德宗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李希烈(德宗时为淮宁节度使)谋反,驱除淮西节度使董秦,夺其兵权,霸距士袱镇(今道士袱)。德宗闻讯震怒,使曹王皋诘暴诛乱,节制江西之师。兴元元年(公元784年)2月,曹王皋攻克西塞。同年,李希烈又遣骁将杜少诚进犯保镇,曹王皋早有防备,杜部到时,曹中军击鼓为号,守军一齐杀出,三阵接战,到傍晚击败李希烈部,斩敌数千人,俘获马牛万蹄。

  徐寿辉战元军 徐寿辉,湖北罗田人,末农民起义领袖。元惠宗至正十一年(1351年),徐寿辉领导农民起义,起义军以红巾为号,称红巾军。红巾军很快攻克了省城武昌,占领了湖广腹地,遂即蕲水为都,称皇帝,国号天宪,建元治平。徐寿辉建都蕲水后,在西塞山设营驻兵。元朝廷派卜颜铁木儿率兵镇压,对起义军采取“分番与战”各个击破的办法,先后交战于铜陵、贵池、安庆、九江、蕲州,继而“进兵道士袱”。经过激烈交战,元军焚毁了起义军在西塞山、道士袱的“堡栅”,西塞山重新被元兵占领。

  太平军与清军半壁山之战 半壁山位于阳新县东南角,地处富水河网湖长江交汇的三角点。因其临江渚立,地势显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太平天国时期,洪秀全定都天京(今南京市)后,为了抵御清军侵袭,派石达开的西征军驻守半壁山,在山上结营垒五座,江面横贯铁索三道,蔑缆七道形成牢固的铁锁浮桥,以封锁清军水师。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9月,清军分三路攻击太平军,罗泽南、塔齐布为南路,攻大冶、兴国(今阳新);布克慎、王国才为北路,攻圻州、广济;中路彭玉蘑统水师沿长江东下。南路清军提督塔齐布领兵至铁山扎营,9月21日黎明至大冶县。太平军在五里牌(大冶城北)筑垒自守。塔齐布分三路进攻,中路伏鸟枪队于茶树下攻之,太平军出垒迎战,清军左、右两路乘机焚太平军营垒,并追杀至海螺河堤边,太平军溺死者无数。中路军彭玉蘑率水师开抵圻州及道士袱、韦源口,进击半壁山太平军。太平军在将领石镇仓的率领下,与清军展开了血战,相待半月之久。清军于是调整布署,由曾国藩指挥,分水陆两路夹攻半壁山。一方面派清将罗泽东从马鞍山(半壁山西北处)进攻半壁山,又派清副将塔齐布绕道夺取半壁山下游五里处的富池口;另一方面,调遣水师不惜一切代价,偷袭半壁山脚,用洪炉大斧熔凿铁索,并利用外国侵略者提供的新式铁炮,猛轰牛肝矶炮台至吴王庙营垒。半壁山太平军五千将士三面受敌,临于绝境。太平军壮士宁死不降,或跳崖殉难,或被清军杀死,尸横遍地。至此,太平天国的西征军部队驻守的半壁山要塞被清军占领。清军为了表彰此次战功,由部将彭侍郎玉蘑在半壁山东面临江石壁上摩崖直书"铁锁沉江"四个大字,左边附刻小字三行。

  大冶兵暴 “八·七”会议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在全国各地迅速展开。当时驻扎在大冶一带的国民党独立第十五旅唐云山部受共产党影响较深。1928年,程子华到该部担任了营部副官。1928年冬,蒋介石为排斥异己,将独立第十五旅所在军缩编为一个师,由亲信曹万顺任师长,并以黄埔系军官取代该军的老军官,程子华也由营部副官降为排长。蒋介石的这一做法引起了该部老军官及广大士兵的普遍不满。不久,张发奎在湖北宜昌、沙市一带反蒋,蒋介石调独立第十五旅前往应战。中共党组织决定利用这个机会,准备发动部队起义。后来由于起义计划暴露,起义失败。1929年10月初,独立十五旅奉命开往大冶、阳新进攻红军,屡遭失败。程子华与赵品山商议,决定在鄂东南组织兵暴。独立十五旅到达鄂东后,分驻阳新、大冶、石灰窑一线。程子华所在团驻大冶县城。柯庆施与大冶中心县委、红五纵队取得联系后,三方代表举行会议,决定发动士兵和红军,里应外合,攻取大冶县城。12月初,中央军委派人通知程子华同意这一暴动方案。由程子华率部队组织兵暴,红五纵队从外面攻城,行动时间定于12月14日晚12时。12时整,暴动士兵按计划迅速逮捕了连长、排长和连部人员,接着解决六连、七连和收拾营部的问题。七连和营部的士兵则和兵暴部队发生了战斗,程子华考虑到死打硬拼不宜保存革命力量,便率五、六两个连出城隐藏。黎明,红五纵队按计划攻城,接应兵暴部队。敌营长朱麻子慌忙率七连弃城逃跑,被活捉,其部队全部缴械。兵暴部队与红五纵队胜利会师,随后捣毁了大冶县政府,活捉县长吴屏阶。大冶兵暴,俘敌百余名,缴枪五百余支,取得胜利。大冶兵暴的消息传出后,对国民党军队影响很大,驻扎在阳新的一、二连部分士兵在共产党员的带领下,也奔向了革命根据地,12月24日,三营九连的共产党员王愚乘机拖出士兵八、九十人,在阳新三溪口参加了红军。大冶兵暴的部队后来编红军第五纵队第二支队,程子华为支队长,陈奇为党代表。从此红军在鄂东南的武装力量进一步壮大起来。

地理

  黄石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全市总面积4583平方公里,地跨东经114度31分至115度30分,北纬29度30分至30度15分之间。东北临长江,与黄冈市(浠水县、蕲春县、武穴市)隔江相望,北接鄂州市鄂城区,西靠武汉市江夏区、鄂州市梁子湖区,西南与咸宁市咸安区、通山县为邻,东南与江西省武宁县、瑞昌市接壤。

  黄石市地理区位优越,自然环境优美。黄石处于京广、京九两条铁路大动脉与京珠、沪蓉、大广、杭瑞四条高速公路和长江黄金水道的交汇地带,是承东启西、贯南通北之地。黄石港是长江十大良港之一,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5000吨级货轮可长年往返。

  黄石城区襟江怀湖,依山傍水,城在山中,水在城中,山环水绕,环境优美,拥有“三山两湖”(东方山、西塞山、小雷山、磁湖、仙岛湖)众多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市区大气环境、水环境质量优良,被国家授予“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和“国家园林城市”。

地质

  黄石的地质构造很复杂。地层:1、寒武系(距今6.15-5.00亿年),为一套浅海相碳酸盐岩为主的沉积。2、奥陶系(距今5.00-4.40亿年),由白云质灰岩、泥质页岩等组成。3、志留系(距今4.40-4.00亿年)由一大浅海相碎屑岩组成。4、泥盆系(距今4.00-3.50亿年),主要为灰白色至厚层石英岩状砾岩夹粘土岩,有时为含砾石英岩或底部有石英砾岩。5、石炭系(距今3.5-2.85亿年),为一大浅海相碳酸沉积。6、二迭系(距今2.85-2.30亿年),下称为海相碳酸盐,上统为含炭地层。7、三迭系(距今2.3-1.95仇年)下统为浅海相沉积的碳酸盐岩;其中石灰岩、白云岩为优质水泥及冶金溶剂原料,中上统为一大碎屑岩。8、侏罗系(距今1.95-1.35亿年)为湖北省重要的含煤地层之一。为一套湖相碎屑岩。9、白垩系(距今1.35-0.80亿年),主要由火山岩、碎屑岩、泥质粉砂岩组成。10、第三系(距今0.8-0.30亿年),为一套红色粉砂岩、砂岩、砂砾岩、砾岩组成。11、第四系(距今300万年)市境内分布较广,更新统主要为残坡积、冲积、洪积物,全新统主要为冲积物、湖积物等。

  黄石的大地构造分为淮阳山字型构造体系,东西(纬)向构造体系(褶皱构造、断裂构造),新华厦构造体系。

  黄石岩浆活动频繁,岩石类型以中酸性为主,侵住特征为四深成、浅成,超浅成列贲发; 成岩特征,可分侵入岩、火山岩。

  黄石地质条件较好,土耐力一般较高,除个别软土层低于10t/m2外,一般在15-20t/m2之间。地下水含量丰富,工程地质性质良好,有利于城市建设和发展。地震设防裂度为6度。

地势及山脉

  黄石地形总的趋势是西南高,东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破碎,局部地方形成不完整的山间盆地。岗地坡度一般较为平缓,沿江一带标高较低。延绵于湘江鄂赣三省边境的幕阜山脉,在阳新境内有大小山峰411座。进入大冶,分为大同山(又称南山)、天台山、龙角山、云台山、茗山、黄荆山等去脉。境内较大的山有东方山、黄荆山、云台山、父子山、七峰山等。最高峰为阳新境内的七峰山主峰南岩岭,海拨867.7米(吴淞高度,下同),次高峰为大冶太婆尖,海拨840米,最低处为阳新境内的富水南城潭河床,海拨8.7米。

水系

  长江自北向东流过市境,北起与黄石接址的鄂州市杨叶乡艾家湾,下迄阳新县上巢湖天马岭,全长76.87公里。市境内由富水水系、大冶湖水系、保安湖水系及若干干流、支流和258个大小湖泊组成本地区水系。最大的水系为阳新境内的富水水系。富水河发源于通山,由西向东,流入长江 ,全长196公里,流域面积5310平方公里,在市境内河段长81公里,流域面积2245平方公里。大冶湖水系流域面积1339平方公里,保安湖水系流域面积570平方公里。市境内河港纵横,湖泊、水库星罗棋布,大小河港有408条,其中5公里以上河港有146条,总河长1732公里。湖泊258处,主要湖泊有11处,即:磁湖、青山湖、大冶湖、保安湖、网湖、舒婆湖、宝塔湖、十里湖、北煞湖、牧羊湖、海口湖,总承雨面积2469.76平方公里。水库266座,总库容25.05亿立方米,全市水资源总量42.43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资源量为8.05亿立方米。市区形状成"入"字形,三面环山,一面临江,风光绮丽的磁湖镶嵌区中心,是一个盆地城市。城区中心地段海拨一般在20米左右。

气候

  黄石地处中纬度,太阳辐射季节性差别大,远离海洋,陆面多为矿山群,春夏季下垫面粗糙且增湿快,对流强,加之受东亚季风环流影响,其气候特征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能丰富,雨量充沛,为典型的亚热带东亚大陆性气候。

  黄石年平均气温17℃。最热月(7月)平均29.2℃,最冷月(1月)平均3.9℃。无霜期年平均264天,年平均降水量1382.6毫米,年平均降雨日132天左右,全年日照1666.4-2280.9小时,占全年月日可照射时数的31℅-63℅。境内多东南风,年平均风速为每秒2.17米。全境气候温和、湿润,冬寒期短,水热条件优越,有利农作物生长。但由于大气环流、地形、季节变换,气候各要素年际、年内变化较大,因而倒春寒、大暴雨、强风、伏秋连旱等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黄石市矿产资源丰富,素有“江南聚宝盆”之称。已发现的有金属、非金属、能源和水气矿产4大类计64种,黑色金属有铁、锰,有色金属有铜、钨、钼、锌、铅、钴,贵重金属有金、银,稀散元素矿产有锗、镓、铊、铟、硒、碲等;非金属矿有磷、硫、含钾岩石、石灰石重晶石、方解石、天青石、膨润土、石膏、硅灰石等39种;燃料矿有煤炭,其中硅灰石质量居世界第二。具有品种全、矿产配套程度高,主要矿产相对集中,交通方便,易采易选,共(伴)生矿产可综合开发利用等特点。已列入储量表的矿产有42种,其中铜、钴、钨、钼、金、银、锶、铼、硅灰石、透辉石、泥灰岩、熔结凝灰岩、饰面大理岩等14种矿产储量潜在经济价值达4000多亿元。

  主要矿产的储量公布十分集中,全市小型以上的铁、铜、金矿床共190多处。铜矿保有储量占全省的91.8%,共有大型矿床4处,中型矿床9处,为大冶有色金属公司重要的供矿基地。金矿保有储量占全省的88%。水泥用石灰岩矿床规模大、质量好、矿层厚度大,宜于露天开采,为发展水泥等建材行业奠定了雄厚的基础;铁矿石保有储量虽只占全省储量的23.7%,但产量居全省第一,共有大、中型铁矿床6处,是武汉钢铁公司铁矿石原料重要产地。

  矿产资源数量及其构成 目前,黄石市发现的矿产共4大类(能源、金属、非金属、水气)计76种,已探明储量的有37种,其中金、铜、钼、钴、锶、硅灰石等14种矿产储量居全省首位。探明各类矿床(点)429处,其中大型矿床11处,中型矿床64处,小型矿床300处,矿点49处。铁、铜、金、煤、石灰石等是我市的优势矿产。尤其是石灰岩、白云岩找矿前景好,且远景规模大,质量好,宜露天开采。天青石、熔结凝灰岩等矿产尚未开发利用,潜在经济价值大。全市矿产资源保有储量潜在经济价值(不含延伸加工)达4000余亿元。

  矿产资源分布的主要特点

  (1)主要矿产储量丰富,分布相对集中。铁、铜、金、煤、石灰石等本市的优势矿产,探明储量丰富,找矿远景较好,且主要矿产的储量分布十分集中,全市小型以上的铁、铜、金矿床共190多处,丰富铁矿、铜矿、金矿的储量均占全省首位,是我国重要的铁矿和有色矿产生产基地。我市矿产资源无论在储量上还是产量上均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资源优势和经济优势十分显著。

  (2)矿种配套程度高。我市有丰富的铁矿、铜矿、金矿、煤矿,还有熔剂石灰岩、白云岩和冶金用矿等丰富的冶金辅助原料矿产。此外,还有丰富的水泥石灰岩、水泥配料、玻璃用砂岩、富碱玻璃原料、天青石等,品种配套程度高,易立足于本地资源形成钢铁、有色和建材工业为主体的系列产品。

  (3)共(伴)生矿产多。综合回收利用潜力大。我市铁、铜矿床多共(伴)生有多种有益组分。如铜铁矿,除铜、铁外,还共(伴)生有金、银、钴、硫、钼等有益组分,可综合开发和回收,使一矿变多矿,资源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经济

  黄石市是近代早期开发的工业城市,有闻名中外的大冶铁矿资源,并有“青铜故里”、“钢铁摇篮”、“水泥故乡”和“服装新城”之称。全市已形成冶金、建材、纺织等14个主导产业,共有5家公司在沪、深两市挂牌上市,拥有东贝机电(东贝太阳能、压缩机)、中国劲酒、华新水泥、美尔雅西装、美岛服装、湖北新冶钢等一批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作为长江经济开发带的重要支点、武汉城市圈的副中心城市和鄂东区域经济龙头,黄石市正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690.12亿元,同比增长15.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53.78亿元,增长2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74.06亿元,增长38.19%;财政收入71.46亿元,增长19.5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4.1亿元,增长31%;实现外贸进出口15.08亿美元,同比增长26.91%,其中出口6亿美元,同比增长26.8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6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25元,分别增长11.8%和14.84%,为黄石“十二五”时期实现跨越式发展积蓄了后劲,打开了加速发展的上升通道。

交通

  黄石区位优势明显,交通物流便捷,距省会城市武汉仅70公里。城区有国家一级铁路干线武汉——九江铁路通过,黄石火车站为二级铁路客货运站,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规划已出台,预计2015年前开通。沪蓉高速、京珠高速和106国道以及规划建设的大广高速和杭瑞高速穿城而过。黄石长江大桥和鄂东长江大桥使黄石与我国中部东西轴线区域的各个城市都形成了顺畅的连接,沿高速公路至上海8小时、南京6小时、合肥4小时、九江1小时、武汉1小时。水运依托长江可上溯宜昌、重庆,下至南京、上海,直达出海口。外贸码头可适应国际标准集装箱和重大件装卸作业,规划建设的棋盘洲港区年吞吐量可达2200万吨。

公路

  黄石市区位优势明显,交通物流便捷,距九省通衢、湖北省省会武汉仅60公里。境内有国家高速公路沪渝高速、大广高速、杭瑞高速、福银高速以及省级高速公路蕲嘉高速,还有国道106号线、316号线。黄石长江大桥和鄂东长江大桥使黄石与我国中部东西轴线区域的各个城市都形成了顺畅的连接,武汉黄石间高速公路行程约40分钟,沿高速公路可便捷到达至上海、南京、合肥、九江、南昌、长沙等华东、华中重要城市。

  根据交通运输部国家高速公路网和湖北省高速公路网调整规划,本市高速公路网将调整为“三纵三横一环”布局:

  纵一:麻城至阳新高速公路及武穴长江公路大桥。境内长约20公里。

  纵二:黄石至阳新高速公路,全长约50公里。

  纵三:大广高速东方山至阳新龙港段。全长约77.6公里。

  横一:沪渝高速及鄂东长江公路大桥。

  横二:黄咸高速及棋盘洲长江公路大桥。境内全长约71公里。

  横三:杭瑞高速阳新龙港至界首段。全长约65公里。

  一环:即由黄咸高速大冶金湖至阳新棋盘洲段、棋盘洲长江公路大桥、沪渝高速管窑至散花段、鄂东长江公路大桥以及大广高速花湖至金湖段组成,形成涵盖面积近600平方公里的大城市高速公路外环,环线总长度约108公里。

航运

  黄石是沿江开放城市,依托长江可上溯宜昌、重庆,下至南京、上海,直达出海口,外贸码头可适应国际标准集装箱和重大件装卸作业。十二五规划建设棋盘洲港区(黄石新港),提升黄石长江主要港口功能。建成棋盘洲新港区一、二期工程并形成生产能力,港口吞吐能力达到2400万吨;适时启动棋盘洲港区三期工程,使棋盘洲港区的总吞吐能力达到4500—5000万吨,为目前全市港口总吞吐能力的2倍。到2015年,黄石港计划新增码头泊位19个,达到157个;新增港口年吞吐能力2400万吨,达到4850万吨,其中:外贸年通过能力达300 万吨,集装箱22万标箱,旅客年通过能力135万人次;新增Ⅳ级航道里程34公里,Ⅴ级航道里程81.3公里。

航空

  距中部枢纽机场武汉天河机场约1小时30分钟车程,可直飞国内各大城市,并且已开通直飞台北、香港、澳门航班。2010年12月,武汉天河机场在黄石设立了湖北省内第1个异地候机楼,2012年10月,又设立了第二家异地候机楼。 铁路

  境内有国家Ⅰ级铁路干线京九铁路,高铁武九客运专线贯穿市域(未通车),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武黄段预计2013年开通。

  黄石站:京九线二等客货运输站,可直达上海南、北京西、福州、厦门、杭州、温州、宁波、深圳西、西安、成都、重庆、包头、南昌等地。

  阳新站:京九三级客货运输站,可到达上海南、北京西、福州、温州、南昌、宁波、深圳西、汕头等地。   

  黄石东站(旧城区火车站):目前只开通黄石东经武汉至广水和赤壁的两趟火车。预计在2015年前拆除。   

  黄石北站 :武黄城际铁路在黄石市区内设立的站点,为高速城际铁路站。   

  大冶北站:武黄城际铁路在黄石大冶设立的站点,为高速城际铁路站。   

  黄石站:是武九铁路复线改造后新建车站,2003年11月动工,2006年1月9日完工。建成后原黄石站更名为黄石东站。黄石站位于武九线108公里+146米处,处在黄石与大冶两市的结合部,设计能力为一等客运站,现为二等客运站,主要担当黄石市、大冶市及周边地区的旅客运输任务。车站建筑形式为框架结构,建筑总面积为23795平米,外型呈轴线型艺术对称布局。候车厅面积4131平方米,分为一、二楼普通候车室、母婴候车室、软席候车室、贵宾候车室,可同时容纳旅客3442人。设有8个售票窗口(车站内6个,黄石代售点1个,大冶代售点1个)。站内有两座站台,均设有"V"字形风雨棚,一站台面积8250平方米,二站台面积6655平方米,一,二站台间设有全封闭天桥一座,地下通道一个,为上下车旅客提供安全、便捷的通行。车站还设有650平方米的行包托运仓库,办理全国各地行李包裹业务。站前广场面积近80000平方米,为出行旅客提供了休闲场地。目前,黄石车站每天发送旅客800余人,春运高峰期可达到8000人。阳新火车站地处阳新县城城西南处,旧火车站于1989年建成通车,连通武九线和汉丹线。现为武九复线改造后新建车站,于2005年8月20日通车。

公交出租

  城区约有30条公交线路,分为一票制和阶梯票制(7路、18路、19路、21路、22路为阶梯票制,6路、11路为2元一票制,其余为1元一票制,1路、3路、5路、9路、15路、20路夏季加收0.5元空调费);其中7路、18路有部分线路位于大冶市境内,由黄石市、大冶市共同管理;9路、16路线路延伸至鄂州市花湖地区;101路、102路为夜间专用路线。出租车起步价5元,超过1.5公里每公里1.4元,每500米调价一次,每次0.7元。

黄石特产

  金柯辣椒

  灵溪豆豉

  万字果

  黄石松花皮蛋

  大冶印子粑

  太子豆腐

  黄石港饼

  金牛千张皮

  阳新布贴

  孔雀石

  中国劲酒

  猛汉酒

教育

高等教育

  主要高校:

  湖北师范学院

  湖北理工学院

  湖北师范学院文理学院

  黄石职业技术学院

旅游

  黄石风景优美,襟江环湖,山川形胜,秀甲江南。城中有湖,湖畔有山,素有“半城山色半城湖”之美誉。黄石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军事古塞西塞山、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佛教圣地东方山、风情万种仙岛湖等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景区。

旅游景点

  铜绿山古铜矿遗址

  大冶地质博物馆

  富家山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

  仙岛湖风景区

  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

  网湖湿地

  龙港革命旧址群

  雷山风景区

  青龙山风景区

  黄坪山、七峰山生态旅游区

  南山头革命旧址

  红三军团纪念馆

  西塞山风景区

  东方山风景区

  黄荆山风景区

  黄石大千石园

  黄石市国家户外体育活动营地

黄石美食

  太子豆腐

  阳新屯鸟

  大冶糊面

  大冶印子粑

黄石人物

  敖天印(1824-1909年),原名大印,字辅丞,大冶县人。清武官,身经百战,战功显著,官封从一品振威将军。29岁投川楚军,跟随清大臣胜保等镇压农民起义 立功,由士兵、把总、千总升到期总兵、副将、参将、提督。同治十三年(1874年)授从一品振威将军。光绪六年(1880年)亲赴硫球群岛探听军情后,曾二度赴台湾,指挥并参与台湾防务建设。敖晚年解角归里,带领乡民废除重租盘剥等积弊。著有传记《敖公记述》遗世。

  伍修权,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湖北大冶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35年列席遵义会议,后任红三军团副参谋长。194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50年11月作为特派代表出席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后历任东北军区参谋长、外交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王平(1907-1998年),上将。湖北阳新县三溪口镇(今东源乡)大地湖村人。1930年5月参加红军,1934年参加长征。1936年12月在红军抗日大学学习后,被任命为红27军政委。1953年5月,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兵团政委、党委书记;1957年第二次入朝,任志愿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0月,任志愿军政委。1955年3月,被任命为总参谋部动员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余立金(1912-1978),中将。大冶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优秀指挥员和政治工作领导人,1928年参加工农红军,后任排长、连政治指导员、团政治委员、师政治部主任等,新中国成立后,任南京军区空军政治委员,1955年授予中将军衔。

  吴嘉民(1909-1995),少将(1961)。湖北省阳新县人。曾任福建省军区副政治委员。

  阮贤榜(1909-2011),少将(1955)。湖北阳新(今通山)人。曾任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安徽省军区副司令员。

  王义勋(1910-1996),少将(1955)。湖北省阳新县白沙镇人。曾任第三野战军二十九军八十七师政治委员,南京军区装甲兵副政治委员。

   马龙(1912-1977),少将(1955)。原名国平,别名隆兴。湖北大冶市殷祖镇人。曾任东海舰队副司令员,令员。1977年3月27日,因公外出,遭车祸于宁波逝世。

  乔信明(1909-1963),空军少将。大冶陈贵人。与方志敏是共同浴血奋战患难与共的亲密战友,在著名的黄桥战役中任“老虎团”团长。1955年被授予空军少将军衔,后任南京军区空军后勤部政委。

  吴致民(1900-1935年),又名铁汉,化名胡梓。黄梅县严家林村人。1917年,吴入武昌启黄中学。1921年9月,入南京东南大学。1925年5月,任中共南京下关工区书记。1926年6月,任中共南京地委书记。1927年8月,任中共黄广区特委书记,组织黄梅县秋收暴动。1929年1月7日,任中共中央巡视员,指导鄂东南革命运动。9月,任中共湖北省委委员。1930年5月,任中共鄂东特委书记。参与组建红十五军,当选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931年2月,改任中共鄂东南特委书记。又在龙港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第三师。后任中共湘鄂赣省委委员、宣传部长、组织部长等职。11月,出席全国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当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委员。1933年10月,兼任中共鄂东南道委书记。1935年2月,鄂东南道委机关驻地冷水坪遭敌偷袭,吴率军民突围,不幸牺牲。

  曹玉阶(1883-1933年),原名玉树,化名程易亨。阳新龙山区曹家湾人。出身豪门。1926年1月,任曹家湾党支部书记。8月,任中共阳新县委委员。北伐军攻克阳新县城后,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参与组建国国党阳新县党部,任执行委员,负责农运部工作。1928年5月,任中共阳新县委常委兼农民部长。1929年2月,策反小箕铺民团成功。又与程子华、刘振山一道,成功发动阳(新)大(冶)兵暴。1930年,任阳新县临时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共鄂东特委常委兼农委书记、鄂东工农革命委员会主席、中共湖北省委委员。1931年5月,任中共鄂东南道委常委。秋,任湘鄂赣省鄂东南办事处主任。1933年5月在龙燕区桐子坪病逝。

  曹壮父(1896-1929年),阳新县龙山区曹家湾人。1923年考入南京河海大学。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国共合作后,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任国民党江苏省党部秘书长。1925年初,任中共浦口地委(后改南京地委)委员。1926年8月,任中共徐州独立支部书记。是年底,曹调中共湖北区执行委员会工作。1927年初,任中共宜昌特别支部书记。7月,以国民党鄂西临时党务委员会主任公开身份,任中共宜昌中心县委书记。9月,任中共鄂西特委委员,领导鄂西农民暴动,兼暴动军总司令。1928年6月,赴莫斯科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12月,任中共中央特别巡视员。1929年1月,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兼秘书长。2月上旬,叛徒告密,在汉口楚善里机关办公处被捕。3月4日在武昌通湘门外就义。

  石瑛(1878-1943年),字蘅青。阳新县燕厦区人。1903年参加湖北乡试中举。1904年公费赴欧留学。1905年,与吴稚晖等接受孙中山指示,在英国组成同盟会欧洲支部。1922年回国,应蔡元培之邀任北京大学教授。1923年任武昌高等师范校长。1924年1月参加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当迁中央执行委员。1926年夏,辞去委员职,赴粤任广东石井兵工厂工程师。1927年秋,转任上海龙华兵工厂厂长。1928年,任湖北省建设厅厅长。1929年冬,任武汉大学工学院院长。1930年12月,任浙江省建设厅厅长。1932年3月,擢任南京市长。1933年4月,兼任管理中荷庚款水利经费董事长。1935年4月,日本《朝日新闻》访华代表团抵南京,汪精卫令市府官员齐到机场迎接,石以有辱国格,愤然辞去市长职。7月,任考试院铨叙部长。1937年4月,石再任湖北省建设厅厅长。1939年夏,当选湖北省临时参议会议长。1943年1月就医重庆,12月4日病逝。抗战胜利后,灵柩从重庆歌乐山麓迁葬武昌九峰山。其讲话、文稿汇编《石蘅青先生言论集》。

  曹亚伯(1876-1937年),原名茂瑞,字庆云,因信奉基督教,礼名亚伯。兴国州(民国改称阳新县)永城里柯海村人(今属大冶市)人。1902年,经书院舆地教授邹源帆介绍,去湖南新人办教育。冬去日本,与兴中会成员吴禄贞结成知交。1903年回国,任长沙中学教员。1906年,以官费留学英国,毕业于牛津大学。1914年,奉命主持旧金山美洲支部党务。1921年夏,赴粤受聘总统府高级顾问。孙中山督师北伐,曹随行相助。后受胡汉民排挤。1937年“八·一三”上海抗战开始,以本人名义向上海商界储蓄银行两次借款,替冯玉祥筹措抗日军饷。冒日机轰炸之险,主动抢救抗战伤病员,不其染疫。10月27日病逝。遗著有《第一交欧战中世界旅行记》、《游川日记》、《大冶之铁矿》等。

•省情概貌• •自然地理• •历史文化• •行政区划• •经济建设• •社会事业• •湖北旅游• •湖北人物• •湖北特产•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