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繁体.png 简体.png

中華人民共和國 > 黑龍江省
黑龍江省:哈爾濱中央大街夜景,中央大街步行街始建於1898年
黑龍江省:太陽島公園,位於哈爾濱市區松花江北岸
黑龍江省:名山鎮,屬蘿北縣,頻臨黑龍江,與俄羅斯猶太自治州隔江相望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紮龍自然保護區,為中國建立第一個水禽自然保護區。區內鳥類248種,主要保護的是鶴類
黑龍江省:東北虎
黑龍江省:興凱湖上的綠頭鴨

  → 這裡是關於黑龍江省的條目。關於河流黑龍江,見“黑龍江

  黑龍江省中文拼音:Heilongjiang Sheng;英語:Heilongjiang Province),簡稱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省份,是中國最北、緯度最高的省份,東西跨14個經度,南北跨10個緯度。北、東部與俄羅斯為界,西部與內蒙古自治區相鄰,南部與吉林省接壤。全省土地總面積47.3萬平方公里(含加格達奇和松嶺區),僅次於新疆西藏內蒙古青海四川,居全國第6位。省會哈爾濱

  黑龍江省從西北到東南是連綿的山地,包括大興安嶺小興安嶺完達山張廣才嶺等山脈,其中多火山。西南部松嫩平原是主要農業區和人口聚居區域。黑龍江烏蘇里江松花江交匯的地區是三江平原,其中大片沼澤濕地是著名的“北大荒”。

  中國疆域的最東點(黑瞎子島)和最北點(漠河)都在黑龍江省。

行政區劃、人口、民族

行政區劃

  全省轄12個地級市、1個地區(合計13個地級行政區劃單位),65個市轄區、20個縣級市、42個縣、1個自治縣(合計128個縣級行政區劃單位;大興安嶺地區4個地區轄區不計入)。

人口

  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2010年11月1日零時,黑龍江全省總人口為38,312,224人。

  家庭戶人口 全省13個市(地)共有家庭戶12959910戶,家庭戶人口為36892642人,占總人口的96.29%;平均家庭戶規模為2.85人,比2000年的3.23人減少了0.38人。

  性別構成 全省13個市(地)的人口中,男性為19459763人,占50.79%;女性為18852461人,占49.21%。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04.54降為103.22。

  人口地區分佈

  哈爾濱市 10,635,971人    齊齊哈爾市 5,367,003人  雞西市 1,862,161人

  鶴崗市 1,058,665人     雙鴨山市 1,462,626人   大慶市 2,904,532人

  伊春市 1,148,126人     佳木斯市 2,552,097人   七台河市 920,419人

  牡丹江市 2,798,723人    黑河市 1,673,898人    綏化市 5,416,439人

  大興安嶺行署 511,564人

歷史

  黑龍江省有著悠久的歷史。西元前4世紀至西元前3世紀,就有夫余政權建立,地跨今黑龍江省南部。唐代設渤海都督府、黑水都督府、室韋都督府。遼時歸東京道管轄。金時屬上京道管轄。元設開元路、水達達路。明設奴兒幹都司。清設黑龍江將軍和吉林將軍,管轄黑龍江地區。新中國成立後,設黑龍江省和松江省,1954年將兩省合併為黑龍江省。

上古時期

  據考古發現,雙鴨山地區7000年已經有文明跡象。

  肅慎,濊貊,東胡被稱為古東北三大民族。

  黑龍江省在商周時期的居民為“肅慎族”部落,以狩獵為生,據歷史記載曾向周成王進貢弓箭。

  濊貊,濊貊族是濊族與貊族的合稱,以農業城柵為特點,不同於遊牧族。濊族可能與肅慎一樣, 在夏商時本居於山東半島,屬東夷民族,周滅商時,濊族被周所迫,大部分向東北遷徙,並以松嫩平原為中心定居下來,其活動竹範圍比較廣闊,最南端在長城以北,與燕國為鄰;東北部在遼河以東,與肅慎族相接。濊族早在西周時代,就是周王朝的朝貢國。春秋時期,齊桓公曾經發動過對濊的戰爭。戰國時期,濊族從事農業和漁獵業,黍成為濊人的主要食糧。此時的濊族進入原始社會晚期,過著定居生活。貊族是蒙古草原阿勒泰語系的遊牧民族。

秦漢至三國時期

  肅慎,秦、漢時被稱為“挹婁”、“勿吉”。

  雙鴨山市發現的‘炮臺山遺址群’被鑒定是滿族先祖挹婁人所建。鳳林古城、炮臺山遺址被認定為黑龍江歷史上最早的挹婁人的都城。挹婁人已經以農業為生,但也狩獵,曾向三國時代的魏國進貢過獵物。這個時期是黑龍江建置設治之始。

  西漢時,扶余國建立,成為黑龍江歷史上又一個國家政權,為玄菟郡所管轄。

  黑龍江在漢代、魏晉時被稱為弱水。

兩晉南北朝時期

  南北朝時代黑龍江的主體民族被稱作“勿吉”。

  西元494年,夫余被勿吉人滅掉。夫餘逐步退出歷史舞臺,隨著穢貊族的衰落,通古斯族(當時主要為勿吉人)在黑龍江及整個東北地區開始崛起。

  高句麗也在這段時間內發展壯大,491年,北魏孝文帝冊封高句麗長壽王為車騎大將軍、太傅、遼東郡開國公、高句麗王,今天的中國東北大部成為高句麗人的少數民族地方政權,高句麗的勢力範圍也達到今黑龍江省的南部地區。

  南北朝時,黑龍江上游稱完水,松花江及兩江匯流後被稱為難水。

隋唐五代時期

  唐代的一些文獻提到“靺鞨”,部落眾多,居住在黑龍江流域的為“黑水靺鞨”。唐代已在黑龍江流域遍設府、州,委派官吏,實行管轄。武則天聖曆元年(698年)居住在今牡丹江上游地區的粟末靺鞨在統一了靺鞨各部以後,建立震國,臣屬於唐王朝。722年黑水靺鞨酋長倪屬利稽到長安朝見皇帝,唐玄宗封他為“勃利(伯力)州刺史”;嫩江流域居住著“室韋族”,這時的黑龍江省地域已經屬於唐朝燕州管轄的疆域。根據最近考古發現,黑龍江省當時曾有一些民族從北方遷入定居,後來又神秘的消失,不知是由於戰亂被消滅,還是由於遷徙移出。

  今天的中國東北加上朝鮮半島大同江以北被後來崛起的渤海國佔據。

  渤海國時期,為上京龍泉府,鐵利府, 懷遠府), 鄚頡府等。

  五代時契丹人滅亡渤海國,此地成為遼國的一部分。

  隋、唐時始稱黑龍江下游為黑水,完水改作望建水、難水改作那河。

  中國史籍唐代靺鞨有郡利部(尼夫赫人),朝廷設黑水府治其地。後渤海國興盛,降伏靺鞨。有人說尼夫赫人是唐代人說記載的今黑龍江境內的流鬼國。

宋遼金元時期

  唐朝以後,管轄黑龍江地區的是與北宋王朝並存的遼國。大約西元10世紀,女真人興起,松花江下游的完顏部落統一了當地各民族,1115年,生活在今黑龍江阿什河流域的女真完顏部建立大金國,設都於上京會寧府(今阿城市)。後南下建立金國,將黑龍江一帶設為上京路。黑龍江流域在金朝被完全納入領土範圍內,成為金國內河。

  蒙古滅金建立元朝以後,這裡分屬嶺北行中書省和遼陽行中書省,屬當時遼陽等處行中書省開元路所轄,元中葉以後,為開元路和水達達路所轄。

  《遼史》第一次以“黑龍江”來稱呼這條河流。

  遼代稱尼夫赫人部為阿裡眉屬五國部[2]。金代稱之為吉裡迷[3],元代作吉裡迷、乞烈賓[4]、吉烈滅[5]。

明清時期

  明初設奴兒幹都司。後來明代疆域沒有能達到這裡,這裡的女真各個部落原來作為明朝的屬國,建州女真後來興起統一各部為滿洲,後改國號為大清,建立了清朝並統治全中國。

  清初將這裡作為自己的起源禁地,禁止漢人入內。並作為流放犯人的地方。清順治四年在甯古塔地區設置牛錄章京,1653年設昂邦章京,1662年升駐甯古塔將軍。康熙二十二年設置黑龍江將軍。康熙時俄羅斯多次入侵,被清朝軍隊在雅克薩戰役中擊敗,並訂立了中俄尼布楚條約,劃定中俄邊界以外興安嶺為界。康熙皇帝以被俘而不願回國的俄軍士兵建立了一支俄羅斯兵侍衛隊,鴉片戰爭後俄國多次入侵,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清政府最終將黑龍江以北和烏蘇里江以東100多萬平方千米的中國領土劃歸俄國。光緒三十三年黑龍江將軍改為黑龍江行省,省治齊齊哈爾城。

  元代、明代多稱為混同江。至清代,黑龍江一名成為官方名稱,設立黑龍江將軍,也是清初犯人流放之地。馮景嘗言:“今烏喇得流人,繩系頸,獸畜之。死則裸而棄諸野,烏鳶飽其肉,風沙揚其骨……”[6]康熙時始廢流放烏拉[7],但雍正五年李煦又被流放至此。雍正十年(1732年)在烏拉建成“望祭殿”。滿語音“薩哈連烏拉”,其中“薩哈連”意為“黑”,“烏拉” 意為“水”。蒙古語則稱“哈拉穆連”。俄文稱為“阿莫爾”或“阿母”(Аму́р)。

  清代則定尼夫赫人名為費雅喀。阿伊努人叫他們尼古奔或史米倫格。

民國時期

  中華民國成立將這裡設為黑龍江省和松江省,清王朝被推翻,黑龍江開禁,後來又發現了金礦,人口大量湧入。民國期間黑龍江省與吉林省以松花江為界,江南歸吉林省,江北為黑龍江省所轄。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後日本扶持建立滿洲國,滿洲國之初,黑龍江省設立省公署,其後劃分為龍江、濱江、三江、黑河、東滿、北安6省。被日本侵略軍佔領的十幾年間,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被掠奪了大量木材、糧食、煤炭、礦產運往日本。

  1945年後黑龍江地區先後建立5個省級地方政權:黑龍江省、嫩江省、合江省、綏寧省和松江省。

現代

  1949年簡為黑龍江和松江兩省。1954年撤銷松江省,與黑龍江省合併,省政府駐哈爾濱市,沿制至今。

地理

  黑龍江省位於中國東北部,是中國位置最北、緯度最高的省份,東西跨14個經度,南北跨10個緯度。北、東部與俄羅斯為界,西部與內蒙古自治區相鄰,南部與吉林省接壤。全省土地總面積47.3萬平方公里(含加格達奇和松嶺區),僅次於新疆、西藏、內蒙古、青海、四川,居全國第6位。

地貌

  黑龍江省地勢大致是西北部、北部和東南部高,東北部、西南部低,主要由山地、臺地、平原和水面構成。西北部為東北—西南走向的大興安嶺山地,北部為西北—東南走向的小興安嶺山地,東南部為東北—西南走向的張廣才嶺、老爺嶺、完達山脈,土地約占全省總面積的24.7%;海拔高度在300米以上的丘陵地帶約占全省的35.8%;東北部的三江平原、西部的松嫩平原,是中國最大的東北平原的一部分,平原占全省總面積的37.0%,海拔高度為50—200米。

  黑龍江是中國位置最北、最東,緯度最高,經度最東的省份。黑龍江省西起 121°11′,東至135°05′,南起43°25′,北至53°33′,南北跨10個緯度,2個熱量帶;東西跨14個經度,3個濕潤區。全省年平均氣溫多在-4℃-5℃之間。冬季漫長寒冷,夏季短促,春秋乾燥涼爽,年降水量400~650毫米。北部和東部與俄羅斯相鄰,邊境線長3045千米,是亞洲與太平洋地區陸路通往俄羅斯和歐洲大陸的重要通道,是中國沿邊開放的重要視窗。

氣候

  黑龍江省屬中溫帶,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夏季雨熱同季,冬季漫長。全省年平均氣溫在-4℃-5℃之間,從東南向西北平均每高1個緯度,年平均氣溫約低1℃,嫩江至伊春一線為0℃等值線。全省≥10℃的積溫在2000℃~3000℃。全省無霜期在100-160天,大部分地區的初霜凍在9月下旬出現,終霜凍在4月下旬至五月上旬結束。

  全省年平均降水量多介於400-650毫米。中部山區最多,東部次之,西部和北部最少。5-9月生長季降水量可占全年總量的80%-90%。全省濕潤係數在0.7-1.3之間,西南部地區低於0.7,屬半乾旱地區。

  全省太陽輻射資源比較豐富。年太陽輻射總量在4400—5028兆焦耳/平方米。其中,5-9月的太陽輻射總量占全年的54%-60%。全省日照時數在2200-2900小時,其中生長季日照時數占總量的44%-48%。

  全省風能資源比較豐富。各地年平均風速為2-4米/秒。風速≥3米/秒的有效時數較多,松嫩平原、松花江幹流谷地和三江平原約為4000-5000小時,主要出現在冬、春和秋季。

自然資源

土地

  黑龍江省土地總面積47.3萬平方公里(含加格達奇和松嶺區),占全國土地總面積的4.9%。根據2008年土地利用變更調查結果,全省農用地面積3950.45萬公頃,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83.53%;建設用地149.85萬公頃,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3.17%;未利用地629.2萬公頃,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13.30%。

  農用地中:耕地ll87.07萬公頃,占農用地面積的30.05%;園地6萬公頃,占農用地面積的0.15%;林地2327萬公頃,占農用地面積的61.77%;牧草地222.64萬公頃,占農用地面積的5.63%;其他農用地94.44萬公頃,占農用地面積的2.39%。全省人均耕地面積0.31公頃(合4.6畝/人)。

  建設用地中:居民點及工礦用地116.58萬公頃,占建設用地面積的77.8%;交通運輸用地12.12萬公頃,占建設用地面積的8.08%;水利設施用地21.14萬公頃,占建設用地面積的14.1%。

  未利用地中:未利用土地456.84萬公頃,占未利用地面積的72.6%;其他土地l72.35萬公頃,占未利用地面積的27.4%。

水資源

  黑龍江省境內江河湖泊眾多,有黑龍江、烏蘇里江、松花江、嫩江和綏芬河五大水系,現有大小湖泊640個、在冊水庫630座,水面達80多萬公頃。黑龍江省是中國水資源較豐富的省份之一,年降雨量70%集中在農作物生長期,雨熱同季,生物生長環境良好。

礦產資源

  黑龍江省是礦產資源大省,礦產種類比較齊全。截至2011年年底,全省共發現各類礦產134種(含亞礦種),占2010年全國已發現礦產的56.54%。已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產有83種(含亞礦種),占2010年全國已查明儲量礦產的36.56%,其中能源礦產6種(石油、天然氣、煤、油葉岩、地熱、鈾)、黑色金屬礦產3種(鐵、鈦、釩)、有色金屬礦產11種(銅、鉛、鋅、鎂、鎳、鈷、鎢、錫、鉍、鉬、銻)、貴金屬礦產6種(金、銀、鉑、鈀、銥、鋨)、稀有及稀散元素礦產8種(鉭、鈹、鎵、銦、錸、硒、鎘、碲)、冶金輔助原料非金屬礦產7種(矽線石、普通螢石、熔劑用灰岩、冶金用白雲岩、鑄型用砂、耐火粘土、菱鎂礦)、化工原料非金屬礦產7種(硫鐵礦、伴生硫、化肥用蛇紋岩、泥炭、砷礦、硼礦、磷礦)、建材和其它非金屬礦產33種(石墨、沸石、黃粘土、熔煉水晶、水泥用大理岩等)、水氣礦產2種(地下水、礦泉水)。2010年資源儲量居全國前十位的礦產有50種,其中石油、石墨、顏料用黃粘土、矽線石、水泥用大理岩、鑄石用玄武岩、岩棉用玄武岩、火山灰等礦產在全國佔有資源優勢,對黑龍江省國民經濟發展影響重大。截至2011年年底,全省開發利用礦產74種(不含延伸產業及深加工),其中煤炭、磚瓦用粘土、鐵礦、金礦、水泥用大理岩、銅、石墨、礦泉水以及一些建築用非金屬礦產開發利用程度較高,石油、天然氣、鈾、煤、鐵、鉛、鋅、金、水泥用大理岩(灰岩)、玻璃矽質原料、硫、磷等礦種已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礦產。黑龍江省地域遼闊,礦產資源分佈廣泛又相對集中。如石油、天然氣主要集中在松遼盆地的大慶一帶;煤炭則分佈在東部的鶴崗、雙鴨山、七台河和雞西等地;有色、黑色金屬礦產主要分佈于嫩江、伊春和哈爾濱一帶;金礦分佈在大、小興安嶺及伊春、佳木斯、牡丹江等地;非金屬礦產主要分佈在東部和中部地區。

森林資源

  黑龍江省是中國重點林區之一。全省森林覆蓋率45.7%,有林地面積2080萬公頃,活立木總蓄積量17.6億立方米,森林面積、森林總蓄積和木材產量均居全國前列,是國家重要的木材戰略儲備基地。我省森林樹種豐富,多達100餘種,其中材質優良、利用價值較高的有30餘種。我省的生態地位十分重要,大小興安嶺林區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維繫著東北和華北平原的生態安全,為我國兩個重要商品糧基地穩產高產提供了重要保障。

動植物資源

  黑龍江省有高等植物2000餘種,其中包括:東北紅豆杉、野大豆等國家保護植物11種;陸生野生動物476種,其中獸類88種、鳥類361種、爬行類16種、兩栖類11種,在陸生野生動物當中,有東北虎、丹頂鶴等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17種,有黑熊、白枕鶴等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66種。

濕地資源

  全省濕地面積867萬公頃,其中天然濕地面積556萬公頃,是全國濕地資源分佈面積最大的省份之一,是丹頂鶴、東方白鸛等珍稀水禽的重要繁殖棲息地和遷徙停歇地。目前,我省已建成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78處,其中國家級19處,省級59處,保護區總面積423萬公頃;擁有紮龍、三江、洪河、興凱湖、珍寶島、七星河、南甕河 7處國際重要濕地;建立了白漁泡等24處國家濕地公園。

旅遊資源

  黑龍江省是中國緯度最高的省份,是真正意義上的“北國”,中國的“北極”和“東極”都在黑龍江省境內。特殊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人文歷史賦予黑龍江旅遊自然、自在、神奇、浪漫的特色。黑龍江省民族眾多,民族文化異彩紛呈,獨特的北大荒文化、紅色旅遊文化、世界知名的石油文化,都凸顯了黑龍江省旅遊的文化資源優勢。

  • 森林公園 黑龍江省森林覆蓋率達45.7%,林地面積居全國首位,建有104個森林公園。
  • 雪場 黑龍江省是中國最早開展滑雪旅遊的地區之一,建有各類滑雪場近百座,亞布力、吉華、帽兒山等各大滑雪場擁有優良的天然雪道。黑龍江省是中國冰雪藝術的搖籃,哈爾濱冰雪大世界是世界最大的冰雪主題遊樂園,哈爾濱冰雪迪士尼遊園會是世界唯一的冰雪版迪士尼,太陽島雪雕博覽會等冰雪主題公園的建築規模和藝術水準都居世界先進水準。
  • 界江 黑龍江、烏蘇里江兩條大界江,長達2300多公里。現已開發黑龍江探源、蘿北界江三峽、同江三江口等6段界江旅遊線。
  • 湖泊 黑龍江省湖泊星羅棋佈,境內共有大大小小的湖泊640個。比較著名的有亞洲最大的界湖——興凱湖、世界第二大高山堰塞湖——鏡泊湖、天然水禽狩獵場——連環湖等。
  • 濕地 全省濕地面積867萬公頃,占全省國土面積的近1/5,其中天然濕地556萬公頃,占全國天然濕地面積的1/7,特別是沼澤濕地全國面積最大,為427萬公頃,占全國沼澤濕地面積的近1/3;有國際重要濕地7處,占全國1/6,居全國之首。
  • 熔岩 黑龍江省境內有16個火山群,80多座火山,火山旅遊資源特色顯著,最著名的是五大連池和鏡泊湖火山區。五大連池世界地質公園內分佈著新老期火山14座,擁有世界上保存最完整、分佈最集中、品類最齊全、狀貌最典型的火山地質地貌,因此又被稱為“天然火山博物館”和“打開的火山教科書”。
  • 油田 大慶是中國最大的油田和重要的石化生產基地,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這裡有全國第一口油井、現代化的生產設施、油田歷史陳列館、鐵人紀念館等,具有開發石油工業旅遊的特殊資源。
  • 農場 黑龍江省是中國重要的糧食產區,擁有110多個農牧場。一望無際的大農田,現代化的生產作業、高科技的農業示範園區、綠色無污染食品都是難得的旅遊資源。加上清爽的氣候與之相配合,使黑龍江省成為中國生態避暑養生資源優勢最為突出的省份。
  • 口岸 黑龍江邊境線漫長、口岸眾多,邊境市、縣異國風情濃郁。黑龍江省與俄羅斯邊境線長2981公里,有25個國家一類口岸和10個邊民互市貿易區,黑河市、綏芬河市、東寧縣已開展邊境旅遊異地辦照,成為邊境旅遊的新亮點。

  黑龍江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設北國風光特色旅遊開發區發展戰略,主要以突出“黑龍江北國特色”為主線,以哈爾濱、五大連池、鏡泊湖、小興安嶺、神州北極、紮龍濕地、興凱湖、大慶溫泉、華夏東極和界江旅遊等十大旅遊板塊建設為核心,以塑造冰雪旅遊、生態旅遊、邊境旅遊三大旅遊產品為重點,定位了“北國風光、美在黑龍江”的整體旅遊形象和“國際滑雪旅遊勝地、世界冰雪旅遊名都、養生度假天堂”三大旅遊目的地形象。

  黑龍江省正在全力打造五大連池旅遊名鎮、鏡泊湖旅遊名鎮、亞布力旅遊名鎮、湯旺河旅遊名鎮、北極村旅遊名鎮、黑瞎子島旅遊名鎮、興凱湖旅遊名鎮、名山旅遊名鎮、海林農場旅遊名鎮、七星農場旅遊名鎮、金龍山旅遊名鎮、連環湖旅遊名鎮、虎頭旅遊名鎮、蓮花旅遊名鎮等14個重點旅遊名鎮。

  全省現有旅行社588家,星級飯店266家(其中五星級6家、四星級51家、三星級128家),國家A級景區221家(其中5A級3家、4A級39家、3A級108家), S級滑雪場30家,達標漂流場所12家,家庭旅館1337家、經濟快捷酒店1055家。

經濟

  2012年,黑龍江省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3691.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0.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113.7億元,增長6.5%;第二產業增加值6456.4億元,增長10.2%;第三產業增加值5121.4億元,增長10.7%。三次產業結構為15.4:47.2:37.4,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7.8%、51.9%和40.3%。人均GDP實現35711元,比上年增長9.9%。從行業分類看,批發和零售業增長11.0%,金融業增長20.7%,房地產業增長9.1%。全年城鎮新增就業77.3萬人,下崗職工失業再就業人員59.0萬人,困難群體再就業人員28.0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15%,比調控目標低0.45個百分點。

  農業 農業經濟平穩發展。我省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2113.7億元,總量比上年增加412.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5%。其中種植業增加值1478.2億元,增長5.8%;林業增加值62.3億元,增長6.7%;牧業增加值506.5億元,增長7.9%;漁業增加值29.2億元,增長7.8%;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37.5億元,增長8.9%。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結構由上年的68.5:3.5:24.8:1.3:1.9變化為69.9:2.9:24.0:1.4:1.8。

  糧食產量再創新高。全年糧食總產量5761.5萬噸,比上年增長3.4%,繼續鞏固“全國產糧第一大省”地位。四大糧食作物產量“兩增兩減”:水稻產量2171.2萬噸,增長5.3%;玉米2887.9萬噸,增長7.9%;小麥70.0萬噸,下降32.5%;大豆463.4萬噸,下降14.4%。

  主要經濟作物產量下降。全年蔬菜產量876.4萬噸,增長11.0%;瓜果類211.8萬噸,下降6.1%;甜菜273.1萬噸,下降0.7%;油料22.5萬噸,下降3.4%;烤煙8.8萬噸,增長12.8%;亞麻1.0萬噸,下降12.1%。

  畜牧業發展勢頭良好。全年豬牛羊肉產量180.2萬噸,比上年增長7.2%;禽肉產量33.7萬噸,增長9.0%;鮮牛奶產量559.9萬噸,增長3.1%;鮮蛋產量108.2萬噸,增長2.6%。全年豬、羊和家禽存欄數分別為1381.6萬頭、898.3萬隻和1.5億隻。

  綠色食品產業做大做強。2012年末全省綠色食品認證個數1640個,比上年增加390個;綠色食品種植面積6720萬畝,增長4.7%;綠色食品產業牽動農戶14.7萬戶。綠色食品加工企業產品產量1040萬噸,增長14.3%;實現產值650億元,增長49.4%;實現利稅63.1億元,增長47.1%。

  農村勞務輸出產業發展壯大。全年轉移農村勞動力535.8萬人,實現勞務收入475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0%和16.7%。全省農村貧困人口(按人均年收入2800元及以下標準劃定)336.5萬人。

  新農村建設態勢強勁。全年建成五星級村50個,四星級村200個。新建城鎮農民集中居住社區160個,7.1萬農民入鎮、15.9萬農民進城,新建和改造423個中心村。改造泥草房 26萬戶;新建通村公路 4000公里;解決 155萬農民飲水安全;新建大中型農村能源項目55處;農村社區建設啟動率達70%。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實現全覆蓋,農村低保標準達到1350元,做到應保盡保。農村五保集中和分散供養標準分別提高860元和570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9.35%,新農合人均籌資標準同比提高 60元。農墾系統到農村開展“三代”作業面積5076萬畝,向農村推廣新技術和高產栽培模式929項,覆蓋面達到5000萬畝。

  工業和建築業 工業生產企穩回升。全年全部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5659.3億元,比上年增長10.4%,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41.3%,貢獻率為47.1%。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年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及以上,下同)實現增加值4759.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0.5%。從經濟類型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3227.2億元,增長10.3%;集體企業增加值100.0億元,增長13.0%。從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加值961.5億元,增長14.2%;重工業增加值3798.4億元,增長9.9%。從企業規模看,大中型企業增加值3703.2億元,增長10.2%;小型企業增加值952.0億元,增長13.7%。

  工業經濟效益降幅收窄。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稅2497.0億元,比上年下降1.5%,其中利潤1201.0億元,下降3.4%;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372.9,下降8.6點。規模以上地方工業企業實現利稅676.0億元,增長8.8%,其中利潤362.0億元,增長6.6%;地方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243.3,提高16.4點。

  四大主導產業支撐作用明顯。全年裝備、石化、能源、食品四大主導產業實現產值10429.8億元,比上年增長12.7%。四大主導產業實現增加值4108.8億元,比上年增長9.1%,占規模以上工業的86.3%。其中食品工業增長22.2%;石化工業增長9.3%;裝備工業增長9.6%;能源工業增長6.6%。

  新興產業跨越式發展。在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戰略性新興產業單位721戶,累計實現工業增加值455.7億元,比上年增長15.1%,高於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4.6個百分點,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的9.6%。

  工業產品產量增多降少。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54種工業產品中,全年產量比上年增長的有140種,占55.1%,其中有67種產品產量增幅超過20%。在重點考核的27種工業產品中,增幅較大的產品有:工業鍋爐增長1.1倍,大米增長47.4%,成品糖增長30.6%,生鐵增長14.9%。一次能源生產總量為12673.0萬噸標準煤,增長1.7%。其中天然原油4001.5萬噸,與上年持平;原煤8683.4萬噸,增長1.7%。建築業穩步發展。全年建築業企業實現增加值797.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4%。資質等級三級及以上的建築業企業(指總承包及專業承包企業,不包括勞務分包企業)實現利潤56.3億元,比上年下降4.5%,完成房屋建築施工面積8755.9萬平方米,下降1.7%,其中實行投標承包的房屋建築施工面積占77.4%。

  固定資產投資 投資保持快速增長。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780.9億元,比上年增長30.0%。其中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9376.1億元,增長30.1%。民間投資快速增長,民間投資5561.2億元,增長50.5%;國有及國有控股投資3708.9億元,增長9.4%;外商及港澳臺投資106.0億元,下降12.1%。大專案建設成效顯著,其中新建哈爾濱至齊齊哈爾客運專線、大慶油田產能建設及哈爾濱市地鐵工程等專案拉動全省投資增長。裝備、石化、能源、食品等四大主導產業完成投資3009.4億元,增長38.2%,占城鎮工業投資的72.7%。億元以上建設項目2463個,比上年增加790個,完成投資4351.6億元,增長23.5%。全年城鎮建成投產項目8564個,項目建成投產率70.7%。各類房屋竣工面積7279.7萬平方米,竣工率30.1%。新增固定資產6388.9億元,增長36.5%,固定資產交付使用率68.1%。

  房地產開發增速放緩。全年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1535.8億元,比上年增長26.0%。商品房銷售面積3806.8萬平方米,增長10.9%,其中住宅銷售面積3226.2萬平方米,增長9.4%;商品房銷售額1548.3億元,增長13.7%,其中住宅銷售額1201.9億元,增長10.7%。

  國內貿易 消費品市場平穩運行。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453.4億元,比上年增長15.9%。按地域分,城鎮零售額4777.9億元,增長16.0%,其中城區3807.3億元,增長16.2%;農村(縣以下)零售額675.5億元,增長15.5%。從行業看,批發業零售額752.5億元,增長21.9%;零售業零售額4010.3億元,增長14.9%;住宿業零售額63.9億元,增長15.3%;餐飲業零售額619.5億元,增長15.9%。

  熱銷商品種類增加。食品類商品零售額比上年增長13.5%,衣著類商品零售額增長13.1%,用品類商品零售額增長19.6%,燃料類商品零售額增長19.5%。全省限額以上企業(單位)批發零售貿易業24類產品中,全部商品零售額呈現增長勢頭,其中傢俱類增長60.8%,通信器材類增長49.2%,文化辦公用品增長47.9%,中西藥品類增長32.1%,化妝品類增長25.8%,金銀珠寶類增長23.7%,石油及制品類增長13.8%,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11.7%,汽車增長10.0%。

  對外經濟 對外貿易略顯低迷。全年實現進出口總值378.2億美元,比上年下降1.8%。其中出口144.4億美元,下降18.3%;進口233.9億美元,增長12.2%。從貿易方式看,一般貿易進出口274.7億美元,下降7.2%;邊境小額貿易進出口78.2億美元,增長21.3%;加工貿易進出口7.7億美元,增長14.1%。從企業性質看,國有企業進出口170.0億美元,增長6.1%;私營企業進出口196.6億美元,下降7.3%;三資企業進出口10.5億美元,下降8.0%。從國(地區)別看,對俄羅斯進出口213.1億美元,增長12.2%;對美國進出口21.1億美元,下降38.3%;對印度進出口5.7億美元,下降46.4%;對德國進出口5.7億美元,下降38.3%;對韓國進出口7.7億美元,下降9.5%;對日本進出口5.6億美元,下降18.0%。從商品類別看,機電產品出口43.9億美元,下降16.4%;高新技術產品出口2.7億美元,下降0.8%。

  利用外資增長勢頭良好。全年新簽利用外資專案98個,協議利用外資額39.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0.8%,其中外商直接投資39.0億美元,增長10.8%。實際利用外資39.9億美元,增長15.5%,其中外商直接投資39.0億美元,增長20.1%。

  交通、郵電和旅遊 交通運輸能力增強。全年各種運輸方式共完成貨物周轉量2020.7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1.8%。其中鐵路1041.1億噸公里,下降4.7%;公路929.0億噸公里,增長10.1%;水運7.6億噸公里,增長1.9%;航空1.8億噸公里,增長13.3%;管道41.3億噸公里,增長3.3%。全年完成旅客周轉量733.9億人公里,比上年增長8.2%。其中,鐵路254.7億人公里,下降1.9%;公路296.8億人公里,增長8.4%;水運0.4億人公里,與上年持平;航空182.0億人公里,增長26.1%。2012年年末公路線路里程15.9萬公里,比上年增長2.2%,其中高速公路4083.5公里,增長10.1%。

  民用車輛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年末民用汽車擁有量269.3萬輛,比上年增長11.1%,其中私人汽車210.2萬輛,增長15.1%。民用轎車擁有量124.3萬輛,增長18.8%,其中私人轎車106.5萬輛,增長21.2%。

  郵電通信業健康發展。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325.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5%。其中電信業務總量296.8億元,增長7.2%;郵政業務總量28.2億元,增長10.6%。年末長途光纜線路總長度40496公里,增加1.1%。年末固定電話使用者776.1萬戶,下降2.2%,其中城市594.3萬戶,下降2.3%;農村181.7萬戶,下降2.0%;行動電話用戶2853.8萬戶,增長11.2%。全省電話普及率為94.7部/百人,比上年提高7.1部/百人。固定互聯網路使用者453.7萬戶,增長13.9%,其中寬頻接入用戶435.8萬戶,增長12.7%。移動短信和移動彩信業務量分別為164.4億條和2.7億條,手機電視使用者85.6萬戶。

  旅遊業蓬勃發展。全年共接待國內、外旅遊者25382.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4.2%;實現旅遊業總收入1300.3億元,增長19.1%。其中接待國內旅遊人數25173.9萬人次,增長24.4%,實現國內旅遊收入1247.5億元,增長20.9%;接待國際旅遊人數207.6萬人次,增長0.5%,實現國際旅遊外匯收入8.4億美元,下降9.0%。

  財政和金融 財政收入增速放緩,財政支出向民生領域傾斜。全年實現地方財政收入1630.0億元,比上年增長0.6%。其中公共財政收入1163.2億元,增長16.6%。主體稅種中,國內增值稅144.9億元,下降0.4%;營業稅244.0億元,增長11.5%;企業所得稅97.9億元,增長21.2%;個人所得稅28.4億元,下降16.6%。地方財政支出3696.2億元,增長8.8%。其中公共財政支出3171.5億元,增長13.5%。社會保障和就業、城鄉社區服務、醫療衛生、教育、科學技術等民生類重點支出分別增長16.9%、14.4%、1.5%、45.7%、13.3%。農林水事務增長20.9%,節能環保增長13.6%。

  金融市場平穩運行。年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6326.6億元(人民幣,下同),比年初增加1998.1億元,比年初增長14.0%。其中單位存款餘額6491.5億元,增加772.6億元,增長13.5%;儲蓄存款餘額9269.2億元,增加1121.8億元,增長13.8%。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9906.7億元,比年初增加1358.0億元,比年初增長15.9%。其中短期貸款餘額4057.1億元,增加618.1億元,增長18.0%;中長期貸款餘額5441.3億元,增加623.0億元,增長12.9%。

  證券市場保持穩定。年末,我省共有境內上市公司31家,全年新增境內上市公司1家(博實股份),首發募集資金5.25億元。

  保險事業加快發展。全年保費收入344.2億元,比上年增長8.3%,其中財產險收入101.2億元,增長17.6%;壽險收入219.6億元,增長3.4%;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收入23.4億元,增長21.1%。全年賠付額98.3億元,比上年增長13.3%,其中財產險賠付金額50.5億元,增長38.5%;壽險賠付金額40.7億元,下降7.9%;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賠付金額7.1億元,增長15.8%。

文化

  全省共有1處國家歷史文化名城、28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哈爾濱(2008年將阿城區、呼蘭區併入,哈爾濱市區八個區均在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範疇之內)
  • 省級歷史文化名城:齊齊哈爾(1996年)、甯安(1996年)、阿城(1996年)、依蘭(1996年)、呼蘭(1996年)

教育

普通高校

  參見 →  中國普通高校

  1. 黑龍江大學   黑龍江省主管  所在地:哈爾濱市  本科  
  2. 哈爾濱工業大學   工業和資訊化部主管  所在地:哈爾濱市  本科 (211工程大學)
  3. 哈爾濱理工大學   黑龍江省主管  所在地:哈爾濱市  本科  
  4. 哈爾濱工程大學   工業和資訊化部主管  所在地:哈爾濱市  本科 (211工程大學)
  5. 黑龍江科技大學   黑龍江省主管  所在地:哈爾濱市  本科  
  6. 東北石油大學   黑龍江省主管  所在地:大慶市  本科  
  7. 佳木斯大學   黑龍江省主管  所在地:佳木斯市  本科  
  8.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   黑龍江省主管  所在地:大慶市  本科  
  9. 東北農業大學   黑龍江省主管  所在地:哈爾濱市  本科 (211工程大學)  
  10. 東北林業大學   教育部主管  所在地:哈爾濱市  本科 (211工程大學)  
  11. 哈爾濱醫科大學   黑龍江省主管  所在地:哈爾濱市  本科  
  12.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   黑龍江省主管  所在地:哈爾濱市  本科  
  13. 牡丹江醫學院   黑龍江省主管  所在地:牡丹江市  本科  
  14. 哈爾濱師範大學   黑龍江省主管  所在地:哈爾濱市  本科  
  15. 齊齊哈爾大學   黑龍江省主管  所在地:齊齊哈爾市  本科  
  16. 牡丹江師範學院   黑龍江省主管  所在地:牡丹江市  本科  
  17. 哈爾濱學院   黑龍江省主管  所在地:哈爾濱市  本科  
  18. 大慶師範學院   黑龍江省主管  所在地:大慶市  本科  
  19. 綏化學院   黑龍江省主管  所在地:綏化市  本科  
  20. 哈爾濱商業大學   黑龍江省主管  所在地:哈爾濱市  本科  
  21. 哈爾濱體育學院   黑龍江省主管  所在地:哈爾濱市  本科  
  22. 哈爾濱金融學院   黑龍江省主管  所在地:哈爾濱市  本科  
  23. 齊齊哈爾醫學院   黑龍江省主管  所在地:齊齊哈爾市  本科  
  24. 黑龍江工業學院   黑龍江省主管  所在地:雞西市  本科  
  25. 黑龍江東方學院   黑龍江省教育廳主管  所在地:哈爾濱市  本科  民辦
  26. 哈爾濱資訊工程學院   黑龍江省教育廳主管  所在地:哈爾濱市  本科  民辦
  27. 黑龍江工程學院   黑龍江省主管  所在地:哈爾濱市  本科  
  28. 齊齊哈爾工程學院   黑龍江省教育廳主管  所在地:齊齊哈爾市  本科  民辦
  29. 黑龍江外國語學院   黑龍江省教育廳主管  所在地:哈爾濱市  本科  民辦
  30. 黑龍江財經學院   黑龍江省教育廳主管  所在地:哈爾濱市  本科  民辦
  31. 哈爾濱石油學院   黑龍江省教育廳主管  所在地:哈爾濱市  本科  民辦
  32. 黑龍江工商學院   黑龍江省教育廳主管  所在地:哈爾濱市  本科  民辦
  33. 哈爾濱遠東理工學院   黑龍江省教育廳主管  所在地:哈爾濱市  本科  民辦
  34. 哈爾濱劍橋學院   黑龍江省教育廳主管  所在地:哈爾濱市  本科  民辦
  35. 黑龍江工程學院昆侖旅遊學院   黑龍江省教育廳主管  所在地:哈爾濱市  本科  民辦
  36. 哈爾濱廣廈學院   黑龍江省教育廳主管  所在地:哈爾濱市  本科  民辦
  37. 哈爾濱華德學院   黑龍江省教育廳主管  所在地:哈爾濱市  本科  民辦
  38. 黑河學院   黑龍江省主管  所在地:黑河市  本科  
  39. 哈爾濱音樂學院   黑龍江省主管  所在地:哈爾濱市  本科  
  40. 齊齊哈爾高等師範專科學校   黑龍江省主管  所在地:齊齊哈爾市  專科  
  41. 伊春職業學院   黑龍江省主管  所在地:伊春市  專科  
  42. 牡丹江大學   黑龍江省主管  所在地:牡丹江市  專科  
  43. 黑龍江職業學院   黑龍江省主管  所在地:哈爾濱市  專科  
  44. 黑龍江建築職業技術學院   黑龍江省主管  所在地:哈爾濱市  專科  
  45. 黑龍江藝術職業學院   黑龍江省主管  所在地:哈爾濱市  專科  
  46. 大慶職業學院   黑龍江省主管  所在地:大慶市  專科  
  47. 黑龍江林業職業技術學院   黑龍江省主管  所在地:牡丹江市  專科  
  48. 黑龍江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黑龍江省主管  所在地:佳木斯市  專科  
  49. 黑龍江農業工程職業學院   黑龍江省主管  所在地:哈爾濱市  專科  
  50. 黑龍江農墾職業學院   黑龍江省主管  所在地:哈爾濱市  專科  
  51. 黑龍江司法警官職業學院   黑龍江省主管  所在地:哈爾濱市  專科  
  52. 鶴崗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黑龍江省主管  所在地:鶴崗市  專科  
  53. 哈爾濱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黑龍江省主管  所在地:哈爾濱市  專科  
  54. 哈爾濱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黑龍江省主管  所在地:哈爾濱市  專科  
  55. 大興安嶺職業學院   黑龍江省主管  所在地:大興安嶺地區  專科  
  56. 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   黑龍江省主管  所在地:牡丹江市  專科  
  57. 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   黑龍江省主管  所在地:哈爾濱市  專科  
  58. 哈爾濱傳媒職業學院   黑龍江省教育廳主管  所在地:哈爾濱市  專科  民辦
  59. 黑龍江生物科技職業學院   黑龍江省主管  所在地:哈爾濱市  專科  
  60. 黑龍江商業職業學院   黑龍江省主管  所在地:牡丹江市  專科  
  61. 黑龍江公安警官職業學院   黑龍江省主管  所在地:哈爾濱市  專科  
  62. 黑龍江資訊技術職業學院   黑龍江省主管  所在地:哈爾濱市  專科  
  63. 哈爾濱江南職業技術學院   黑龍江省教育廳主管  所在地:哈爾濱市  專科  民辦
  64. 黑龍江農墾科技職業學院   黑龍江省主管  所在地:哈爾濱市  專科  
  65. 黑龍江旅遊職業技術學院   黑龍江省主管  所在地:哈爾濱市  專科  
  66. 黑龍江三江美術職業學院   黑龍江省教育廳主管  所在地:佳木斯市  專科  民辦
  67. 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   黑龍江省主管  所在地:哈爾濱市  專科  
  68. 黑龍江煤炭職業技術學院   黑龍江省主管  所在地:雙鴨山市  專科  
  69. 七台河職業學院   黑龍江省主管  所在地:七台河市  專科  
  70. 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   黑龍江省主管  所在地:哈爾濱市  專科  
  71. 大慶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黑龍江省主管  所在地:大慶市  專科  
  72. 黑龍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黑龍江省主管  所在地:齊齊哈爾市  專科  
  73. 哈爾濱應用職業技術學院   黑龍江省教育廳主管  所在地:哈爾濱市  專科  民辦
  74. 黑龍江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黑龍江省主管  所在地:牡丹江市  專科  
  75. 哈爾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   黑龍江省主管  所在地:哈爾濱市  專科  
  76. 黑龍江糧食職業學院   黑龍江省主管  所在地:哈爾濱市  專科  
  77. 佳木斯職業學院   黑龍江省主管  所在地:佳木斯市  專科  
  78. 黑龍江護理高等專科學校   黑龍江省主管  所在地:哈爾濱市  專科  
  79. 哈爾濱工程技術職業學院   黑龍江省教育廳主管  所在地:哈爾濱市  專科  民辦
  80. 齊齊哈爾理工職業學院   黑龍江省教育廳主管  所在地:齊齊哈爾市  專科  民辦
  81. 哈爾濱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黑龍江省主管  所在地:哈爾濱市  專科  
  82. 黑龍江冰雪體育職業學院   黑龍江省主管  所在地:哈爾濱市  專科

旅遊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參見 →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注:  括弧內的數字為批次

5A級旅遊景區

  參見 →  國家5A級旅遊景區

  1. 哈爾濱市太陽島景區(2007)
  2. 黑龍江黑河五大連池景區(2011)
  3. 伊春市湯旺河林海奇石景區(2013)
  4. 漠河北極村旅遊區(2015)

  注:  括弧內的數字為評定的年份

4A級旅遊景區

  • 黑龍江省科學技術館(哈爾濱市)
  • 哈爾濱索菲亞教堂景區(哈爾濱市)
  • 哈爾濱黑龍江電視塔龍塔旅遊區(哈爾濱市)
  • 森工平山旅遊區(哈爾濱市)
  • 哈爾濱金源文化旅遊區(哈爾濱市)
  • 二龍山旅遊風景區(哈爾濱市)
  • 亞布力滑雪旅遊度假區(哈爾濱市)
  • 黑龍江紮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齊齊哈爾市)
  • 齊齊哈爾明月島風景區(齊齊哈爾市)
  • 齊齊哈爾市龍沙公園(齊齊哈爾市)
  • 甯安火山口國家森林公園(牡丹江市)
  • 大慶油田歷史陳列館(大慶市)
  • 大慶鐵人王進喜紀念館(大慶市)
  • 湯旺河林海奇石風景區(伊春市)
  • 伊春市嘉蔭恐龍國家地質公園(伊春市)
  • 伊春五營國家森林公園(伊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