黥面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国历史中关于“纹面”最早记载可追溯至唐代。

(一)独龙族纹面

《新唐书》所说的“纹面濮”和《南诏野史》中的“绣面部落”,指的应该就是独龙族先民。 至清末民初记载更多。《云南北界勘察记》记载:“上江女子头面、鼻梁、两颧、上上下唇刺花纹,取青草汁和锅烟揉擦入皮肉成黑色,洗之不去。”《滇西北段末定界境内之现状》记载:“女人仅颚部刺以黑花,并不满脸刺也。”

旧时的独龙族文面仅限于妇女,独龙语称为“巴克图”。

独龙族纹面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满脸花纹。这种面纹一般以鼻梁作中,左右各打刺数点花纹,每边点数为七个点相对应,鼻梁上的花纹以双线网状纹为主。上嘴唇、下唇和下巴也有网状花纹。 另一种是局部刺文,即在颔部刺文,如:下巴上刺有两三条竖的花纹,也有在手腕上刺上各种花纹的。


(二)黎族纹面

纹面、文身,黎语叫“打登”,亦叫“模欧”,是黎家人的一种传统习俗。旧时黎族女人十二岁左右起就要纹面,黎族人称为“开面”,被看作为黎族女孩的“成人礼”。

刺纹时,先由主纹波在祚祭席前报告受纹者的姓名,烧香点烛供奉祭品,乞求祖先保佑平安,然后用鸡毛醮纹水(呈浓黒色)在受纹的身体和脸部上绘画纹图,用竹刺作纹针,按所画纹图一针一针地拍刺,将纹水渗入肌肤中,使之刺纹终生保留下来。刺纹时,阵阵刺痛钻心。要经过数次,才能完成。黎族妇女为何黥身纹脸呢?其主要原因是黥身纹脸是氏族的标记,出于对祖先的信仰。她们说妇女生不纹脸,死后祖宗不认。从黎族妇女黥身纹脸的图形分析,黎族不同的支系,居住的地域不同,黥身纹脸的图形也有所区别,它作为部族的标记是甚为明显的。


(三)泰雅人纹面

高山族泰雅人的习俗中,纹面象征着成年及其成就的标记。没有纹面的人,将无法得到族人的尊敬与认同,也没有资格谈婚论嫁。

从社群的角度来看,纹面可视同成年礼,完成纹面的青少年,即可脱离不必负担社会责任的儿童期。几乎所有的泰雅纹面老人,被问到为什么要纹面时,他们总是回答“不纹面不能结婚”,这是泰雅族人对纹面最基本的认知。早期泰雅族分布,居住在海拔五百至二千五百公尺的中央山脉,以火耕及狩猎的方式维生,险恶的地理环境和不同部落间的相互猎头,是泰雅族生存的考验。为了保护部落的耕地及猎区,维持部落的战斗和生产的技术是绝对必要的。在这种情形下,男子成年时的猎头经验和女子织布经验,便成了部落养成力量的重要过程。“也只有男子在强健的体魄与猎头的经验,女子在织布技术的成熟,及已初经的情况下,才能被纹面”。透过纹面,部落的生命力得以延续,当然个人也引以取得婚嫁的资格。



(四)阿帕塔尼人纹面

阿帕塔尼人,是中国藏南地区珞巴族部落民族之一。

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这个部落的女人都是要纹面的,就跟独龙族差不多,但这纹面的方法却又跟其他民族不一样。首先会在脸上弄出花纹,然后用墨汁一样的东西糊在脸上,过段时间后,脸上就会出现花纹了。

而这个纹面的话,也是分两种的,一种是从额头到鼻尖的,一直竖下来的,就跟被人从正面到了一下一样,第二种就是在下巴上纹竖条状的东西了,有点像你吃完东西,没有擦嘴一样。这下巴的纹面是从下嘴唇的下面一直到下巴的,颜色为青墨色。

除此之外,当地人还会在鼻子上插木塞,这也是女性成人礼的标志。每个人都有两个鼻翼,是用来呼吸的,但当地女性却把鼻翼上都插上了黑色的木塞,把鼻翼撑着很大、有点像河马。久而久之,当地人就呼吸困难了,几乎是靠嘴来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