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沙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海南省 > 三沙市
三沙市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在永兴岛举行
海南省三沙市:三沙市全图
海南省三沙市:空中俯瞰三沙市人民政府驻地永兴岛
海南省三沙市:在码头防波堤上眺望三沙市永兴岛
海南省三沙市:石岛,南海诸岛中最高的岛屿,因其地势特殊,能观察到东西海面上来往的船只,因而是宣德环礁中的最好的瞭望点。(李安科摄影)

  三沙市汉语拼音:Sansha Shi),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省辖地级市,于2012年7月24日正式挂牌成立。位于南中国海,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政府驻地位于西沙永兴岛。是中国位置最南、面积最大(包括海域面积)、陆地面积最小及人口最少的地级市,是全国继舟山市之后第二个以群岛设市的地级行政区。北靠三亚市,东临菲律宾,南接印度尼西亚文莱等国,西邻越南,由280多个岛、沙洲、暗礁、暗沙和暗礁滩及其海域组成,陆地面积约1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2010年,全市人口为444人。截止到2015年12月,常住人口2500多人(不含驻市部队官兵)。

  三沙市所在的南海在地质上位于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澳洲-印度洋板块的交汇处,在地球内力和外力相互作用下,中部产生一条东北-西南走向断裂带,并不断向东、西两边扩展,经历了漫长的发育过程,逐渐形成南海断裂-扩张型深海盆地。中央海盆底部平坦,海底地壳为硅镁层,由基性与超基性玄武岩、安山岩、橄榄岩等组成,上面覆盖着粉沙质泥、抱球虫软泥、玄武岩玻璃、火山灰及介壳组成的红粘土等沉积物。与此同时,也进行着漫长的岛礁发育过程。西南中沙群岛为海洋型海岛,除了西沙群岛的高尖石为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熔岩露出海面为火山岛外,其余全部是珊瑚岛礁。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三沙所在的南海海域是个巨大的“聚宝盆”,蕴藏着多种多样的物产资源,对发展国民经济和对外交流,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行政区划

  三沙市管辖范围为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

  三沙市继承了原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办事处的三个行政区划单位,建市后行政区划如下:

  西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原行政区划代码469037,现行政区划代码460321,下辖永兴村、七连屿村、晋卿村、羚羊村、鸭公村。实际控制整个西沙群岛。区域内还有永兴边防派出所,以及全军唯一的西沙雨水班。

  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原行政区划代码469038,现行政区划代码460322,下辖美济村。实际控制8个礁盘。

  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原行政区划代码469039,现行政区划代码460323,虚设中沙岛礁虚拟镇。实际控制整个中沙群岛。

基层政权

永乐群岛工委、管委会

  三沙市设立的首个基层政权为中国共产党三沙市永乐群岛工作委员会、三沙市永乐群岛管理委员会。

  中共三沙市永乐群岛工委、管委会,驻地为晋卿岛,下设永乐群岛社区和晋卿村委会。永乐群岛岛工委、管委会管辖永乐群岛所有岛礁及其海域。

三沙市直辖

  三沙市直辖永兴社区、宣德社区、北岛社区等3个社区(居委会)和永兴、七连屿等2个行政村(村委会)。

  三沙市永兴社区,社区党支部、居民委员会驻地为西沙宣德群岛永兴岛。

  三沙市宣德社区,社区党支部、居民委员会驻地西沙宣德群岛永兴岛

  三沙市北岛社区,社区党支部、居民委员会驻地为西沙宣德群岛北岛。

  中共三沙市永兴村支部委员会、三沙市永兴村民委员会,驻地西沙宣德群岛永兴岛,下设永兴村民委员会群众工作室。

  中共三沙市七连屿村支部委员会、三沙市七连屿村民委员会,驻地西沙宣德群岛赵述岛。

永乐群岛管辖

  三沙市永乐群岛工委、管委会管辖永乐群岛社区、晋卿社区、鸭公社区、羚羊社区、银屿社区等5个社区(居委会),

  中共三沙市永乐群岛社区联合党支部,驻地为西沙永乐群岛晋卿岛。

  三沙市永乐群岛晋卿社区,社区党支部、居民委员会驻地为西沙永乐群岛晋卿岛。

  三沙市永乐群岛鸭公社区,社区党支部、居民委员会驻地西沙永乐群岛鸭公岛。

  三沙市永乐群岛羚羊社区,社区党支部、居民委员会驻地西沙永乐群岛羚羊礁。

  三沙市永乐群岛银屿社区,社区党支部、居民委员会驻地为西沙永乐群岛银屿。

南沙群岛的社区

  三沙市在南沙群岛设立的社区有永暑社区和美济村社区。

  三沙市永暑社区,社区党支部、居民委员会驻地南沙群岛永暑礁。

  三沙市美济社区,社区党支部、居民委员会驻地南沙群岛美济礁。

历史

  南海的历史同海南岛及中国大陆一样悠久,南海及其诸岛是中国先民最早发现、命名、开发和经营的,历经数千年特别是秦汉以来,历代政府对南海及其诸岛进行经略、开拓和治理。现有古代渔民曾经居住的遗址、挖掘过的水井、拜神的古庙以及墓碑。

远古至唐代

  早在距今7000年前的人类“新石器时代”和“渔猎时代”,中华民族已成为世界上最早制造舟船的民族,居住中国南方沿海的先民凭借船只向南海索取生存资料。3000年前的殷周时代,南海沿岸的土著越族就与中原地区开始往来。从那时起,我国渔民便常年不断地在南海航行和从事捕捞作业,并最先发现了南海诸岛,详细记载在一种叫《更路簿》(或《水路簿》)的特殊手抄本中,作为航海指南世代相传。先秦时代,海南岛与南海诸岛已内属中原王朝。

  秦: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统天下,把全国分为42郡,其中在岭南地区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这三郡所辖之地,大都濒临今南海的北部和西部海域,也就是东沙群岛和西沙群岛海域。

  汉:公元前111年,汉武帝派伏波将军路博德、楼船将军杨仆平定南粤之后,在其地设立了儋耳、朱崖、南海、苍梧、玉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九郡,其中,儋耳、朱崖两郡在海南省。东汉建武十八年(公元42年),伏波将军马援南征时曾至“千里长沙”,即今日西沙群岛。在1973年出土于长沙马王堆汉墓的文物资料,南海海域被第一次标注在汉代地形图上。

  三国:三国时期,东吴孙权派康泰、朱应出使扶南(今柬埔寨)等国,康、朱二使亲历南海诸岛部分岛屿,并仔细观察“珊瑚洲”,所著《扶南传》是世界上最早科学描述珊瑚岛成因的文献。

  晋代:西晋时,裴渊《广州记》记载了南海的全日潮和半日潮。东晋时,南海郡太守鲍靓定期巡视南海和南海诸岛。

  南朝:南朝宋国的谢灵运在《武帝诔》中记载,大约在公元410年和411年,宋武帝刘裕“虎骑骛隰,舟师涨海”,与卢循进行了一场战斗,其主战场即在其所辖的南海诸岛。

  隋代:《隋书》记载,公元607年至610年,隋炀帝派常骏、王君政出使赤土国(今马来半岛泰国东南一带),航程经西沙群岛的“焦石山”和南沙群岛西侧。

  唐代:《旧唐书·地理志》记载:振州(今海南省三亚市)的疆域“西南至大海三千里”,显然,已经包括了西沙群岛。《韩昌黎集》卷21记载了唐穆宗时岭南节度使所管辖的四至范围,其曰:“隶府之州远者至三千里,悬隔山海……多洲岛。”表明在唐代南海诸岛不仅已经成为振州行政区划的一部分,而且岭南节度使还对南海诸岛实施行政管理。

宋元明清

  宋代:宋代承袭隋唐行政建制。北宋曾公亮所著军事制度和国防大事的《武经总要》将九乳螺洲(西沙群岛)归属宋代海疆。南宋《宋史纪事本末》记载,南宋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十二月丙子日,南宋端宗皇帝曾驻驿西沙群岛(七洲洋)。

  元代:延续宋代之制,中国地方政府继续对南海诸岛进行管理。至元十六年(1279年),根据元世祖的命令,同知太史院士郭守敬到南海进行测量,即为“四海测验”。其行程“南逾朱崖”,最后“测得南海北极出地一十五度”,这是元代在南海行使管辖权的体现。元代至大四年至延佑七年(1311-1320),朱思本绘、罗洪先增补的《广舆图》绘有千里长沙(西沙群岛)、万里石塘(南沙群岛),说明元朝依旧将南海诸岛列入版图。

  明代:有关南海的行政区划已日趋稳定,中国政府不仅将其完全列入版图,而且进一步确认它属于琼州府管辖范围。明宣德五年(1430)编绘的《郑和航海图》将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标绘在大明版图内。明代唐胄《正德琼台志》“疆域”条中记载:琼州府有“千里长沙”、“万里石塘”。海南人王佐(1465~1505)所著的《琼台外纪》中记载,万州辖有“长沙、石塘”,说明南海诸岛的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是万州的管辖范围。可见15世纪时,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已是海南岛的一部分。

  清代:无论是官书,还是地方志,凡记载到南海诸岛,无一例外地将其以山川单位置于琼州府万州辖下。如金光祖《广东通志》、蒋廷锡《钦定古今图书集成》、胡端书《万州志》、明谊《琼州府志》等,这些有很高权威性的史书,为我们认识当时南海诸岛的行政区划,提供了充分、可靠和极具价值的资料。同时,1724年印行的《清直省分图》之《天下总舆图》,1755年印行的《皇清各直省分图》之《天下总舆图》、1767年印行的《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和《大清万年一统全图》、1817年印行的《大清一统天下全图》等,把南海诸岛标绘在中国版图的政区之内。清朝官方地图《清绘府州县厅总图》明确地将“七洲洋”划为我国的一个府,图上标绘了作为“府”一级行政单位的红色长方形图例,这是目前我们所见到的清代将“南澳气”、“千里长沙”、“万里石塘”和“七洲洋”,即南海诸岛的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列入我国版图并设府管辖的最早的一张地图。至晚清时,这一标绘可谓更加清晰。

近代至解放前

  晚清:王之春的《清朝预柔远记·寰海全图》(1879)被作者称为以中华为中心的世界地图,详绘南海和南海诸岛,标绘“气沙头”(中沙群岛)、“长沙”(西沙群岛)、“石塘”(南海群岛)、“七洲洋”。1904年印行的《大清天下中华各省州县厅地理全图》中,将南海诸岛用双线方格图例标绘,明确表示为广东辖区内的府级政区单位。

  1910年清政府颁布了《试办东沙岛章程》,拟定了对东沙岛实行行政管理的细节,包括“遴委专员”、“量予权限”、“宽定瓜期”、“设立局所”以及经费预算和使用等各个方面。

  民国时期:辛亥革命后,广东省政府宣布将西南中沙群岛划归海南崖县(今三亚市)管辖。抗战时期,日本侵占西沙和南沙太平岛。日本投降后,国民政府于1946年11月24日,派海军“永兴”、“中建”两舰接管了西沙群岛,建立收复西沙纪念碑;12月12日,派“太平”、“中业”两舰接管南沙群岛,并在太平岛上设立“南沙群岛管理处”,并派兵驻守,南海诸岛暂时隶属于海军司令部。1947年5月间,国防部召开了西南沙群岛建设实施会议,会上决定由海南岛特别行政区对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进行行政管理。

解放后至办事处成立前

  1950年5月海南岛解放。在行政区划上,南海诸岛仍然属于广东省,行政关系隶属于广东省海南行政区。广东省水产厅和海南行政区先后组织专业人员,前往西沙群岛等海域,就水产资源进行了调查。在以后的几年中,他们陆续在西沙群岛永兴岛上修建房屋,设立了小型门市部,供应日常生活用品。

  1955年11月,海南鸟肥公司在海口成立,1956年3月,250名新中国开发西沙的先驱者奔赴西沙开采鸟肥资源。1958年1月,海南行政区设立了西沙水产收购站;同年,在永兴岛成立了海南区西沙渔业生产指挥部。

工委、办事处成立后

  1959年3月24日,经中央和广东省批准,设置“广东省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办事处”,驻西沙永兴岛,是广东省人民政府的相当于县级的办事机构,由海南行政区公署领导;1969年3月4日,改称“广东省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革命委员会”(不是一级政权);1974年,撤销广东省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革命委员会,由中国共产党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工作委员会实际履行对该地区的行政管辖职权。1979年,恢复广东省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革命委员会(不是一级政权);1981年10月22日,恢复设立“广东省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办事处”(不是一级政权),是由广东省人民政府的派出的相当于县级的办事机构。1988年海南建省后,于9月19日更名为“海南省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办事处”。

  2008年12月30日,海南省机构编制委员会下达了《关于西南中沙办事处行政体制调整方案的通知》,西南中沙群岛工委、办事处按照省直管市县体制进行机构改革,设置了组织部、宣传部、群工部、社会发展局、财税局、海洋渔业局、国土环保与建设规划局、旅游局和公安局等18个行政职能部门,并设置了社会事务服务中心等5个一级事业单位和15个二级事业单位。

  2012年6月21日,国家民政部发布国务院批准三沙设市的公告,撤销海南省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办事处,设立地级三沙市,管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

  2012年7月17日上午,海南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了《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成立三沙市人民代表大会筹备组的决定》,三沙市的政权组建工作正式启动。

  2012年7月19日,中央军事委员会批复广州军区,同意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南省三沙警备区,主要负责三沙市辖区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工作,协调军地关系,担负城市警备任务,支援地方抢险救灾,指挥民兵和预备役部队遂行军事行动任务等。同日,三沙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筹备组成立,并将产生60名有民选产生的人大代表。

  2012年7月23日,三沙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开幕。来自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共计45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2012年7月24日上午,三沙市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在永兴岛举行,重达68吨的三沙市碑在永兴岛正式揭牌,中国共产党三沙市委员会、三沙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三沙市人民政府和解放军三沙警备区挂牌成立。同时启用新邮编、邮戳,并更换银行、医院等各机构牌子。自此,三沙市正式成立。

地理

海南省三沙市:中沙群岛
海南省三沙市:南沙群岛
海南省三沙市:西沙群岛

地理位置及面积

  三沙市北靠三亚市,东临菲律宾,南接印度尼西亚、文莱等国,西邻越南,由280多个岛、沙洲、暗礁、暗沙和暗礁滩及其海域组成,陆地面积约1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

西沙群岛

  西沙群岛位于南海中部、海南岛东南方,其海岛地理位置在北纬15°46′49"(中建岛)~16°58′56"(赵述岛),东经111°11′40"(中建岛)~112°44′22"(东岛)之间。共有岛屿32座,陆地面积约8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50多万平方公里。其中,永兴岛是西沙群岛最大的岛屿,地理坐标为北纬16°50′,东经112°20′,面积约2.13平方公里,是三沙市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距三亚榆林港约337公里,距文昌清澜港约344公里。

中沙群岛

  中沙群岛位于南海中部海域,西沙群岛东面偏南,距永兴岛200公里,是南海诸岛中位置居中的一群。地理位置在北纬13°57′~19°33′,东经113°02′~118°45′之间,南北跨纬度5°36′,东西跨经度5°43′,由20多个暗礁、暗沙、暗滩和黄岩岛组成。海域面积约为60多万平方公里。其中,黄岩岛是中沙群岛中唯一露出海面的岛礁,地理坐标为北纬15°08′~15°14′,东经117°44′~117°48′。

南沙群岛

  南沙群岛位于南海南部海域,北起雄南礁,南至曾母暗沙,西为万安滩,东为海马滩,是南海最南的一组群岛,也是岛屿滩礁最多、散布范围最广的一组群岛。地理坐标为北纬3°35′~11°55′,东经109°30′~117°50′;东西长约905公里,南北宽约887公里,共有230多个岛、沙洲、暗礁、暗沙和暗滩,陆地面积约2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为88.6万平方公里。其中,太平岛是南沙群岛最大的岛屿(现由台湾当局驻守),地理坐标为北纬10°20′,东经114°21′,面积约0.43平方公里。

气候

  三沙市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一年间受太阳2次直射,年太阳辐射总量总辐射值140千卡/平方厘米。全年为夏季天气,热量和气温均为全国之冠,但由于海洋的调节,少有酷暑。每年10月至次年3月为东北季风盛行期,5月至9月为西南季风盛行期,平均风速6米/秒左右。平均每年发生台风6~7次,最多达10余次,其中70%来源于西太平洋,30%来源于南海本身,台风旺季为每年7~10月。年平均雨量在1500~1900毫米之间,但在时间上分配不均,每年12月至次年5月为少雨期,6月至11月为多雨期,故一年只有两季,前者为干季,后者为湿季。

地形

  三沙市所在的南海在地质上位于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澳洲-印度洋板块的交汇处,在地球内力和外力相互作用下,中部产生一条东北-西南走向断裂带,并不断向东、西两边扩展,经历了漫长的发育过程,逐渐形成南海断裂-扩张型深海盆地。中央海盆底部平坦,海底地壳为硅镁层,由基性与超基性玄武岩、安山岩、橄榄岩等组成,上面覆盖着粉沙质泥、抱球虫软泥、玄武岩玻璃、火山灰及介壳组成的红粘土等沉积物。与此同时,也进行着漫长的岛礁发育过程。西南中沙群岛为海洋型海岛,除了西沙群岛的高尖石为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熔岩露出海面为火山岛外,其余全部是珊瑚岛礁。

地貌

  南海盆地在漫长的地质活动过程中,形成一系列东北-西南走向的隆起高地和深邃海槽相间排列的海底地貌,自外围至中心顺次为大陆架、大陆坡、中央海盆,呈近似同心圆式的3层环状结构。海底地貌的总特点是:北、西、南部是浅海大陆架,外缘是大陆坡,陆坡上有高原、海山、峡谷、海槽和海沟;东部是狭窄的岛架,外缘临海沟和海槽;中央是深水海盆,盆底为宽广的平原,点缀着孤立的海山。整个南海海底地貌可分为北部堆积型陆架区、北部断裂阶坡区、西部堆积-侵蚀型陆架区、西部断裂阶坡区、南部堆积型大陆架区、南部分割高原陆架区、东部侵蚀-堆积型岛架区、东部断裂沟脊岛坡区和中央深海平原区等9个地貌区划,地貌类型均属珊瑚礁地貌。

水文

  三沙海域受大陆气候和陆地迳流影响很小,深海盆地水体深厚、盐度较高、透明度大、水温季节变化较小。海流夏天流向东北,冬天流向西南,流速0.1~1.0海里/小时。海浪全年平均有效波高1~2米,最大有效波高7.5~9.5米,居我国四大陆缘海之首。海面平均水温24~30℃之间,南北海水温差和海水年温差约2~5℃,且温差变化自北向南减小;但海水表层与底层(水深500米以下)温差却很大,可相差20℃之多。海水含盐度在32‰~35‰之间。海水透明度在20~30米之间,高于我国另外3个海域的透明度。

海岛海洋资源

  三沙所在的南海海域是个巨大的“聚宝盆”,蕴藏着为人类生存、发展所必需的多种多样的物产资源,对发展国民经济和对外交流,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海岛植物资源

  三沙岛屿(主要指西沙群岛)植物资源丰实,岛上的植物共有80科211属,296种(含变种),其中资源植物有283种,占种总数的95.6%,以食用和药用的种类较多。其中,药用植物有槟榔、蔓京子、青箱子、香附、茅根、穿心莲、上牛膝、土丁桂、曼陀罗、飞杨草、土高丽参等。

海洋生物资源

  三沙海区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成分的低等植物藻类有上千种,为全国四大海区之冠,被誉为“海中森林”、“海底草原”。海洋动物品种繁多,主要有腔肠类、棘皮类、鱼类、虾类、贝类、爬行类、哺乳类等。其中腔肠动物珊瑚虫就有110种和5个亚种,占全国珊瑚虫种数的一半以上;鱼类有2000种左右,其中经济鱼类约800种,价值高的有200多种;珍贵水产品还有珠贝、海螺、鲍鱼、海参、海胆、龙虾、海龟、玳瑁、抹香鲸等。岛屿陆生动物主要是海鸟类,有鲣鸟、鹭、鸥、军舰鸟等60多种10多万只。

  三沙热带海洋中很多动植物都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如珊瑚、贝类和藻类等都具有众多特异代谢物,日月贝、海绵、鲨鱼软骨及海蛇毒等可提取抗癌药物,是我国重要的药用海洋资源。

  据专家评估,在南海渔业资源的潜在渔获量为650万吨~700万吨,其中,水深500米以浅南海陆架区(含北部湾)水域潜在渔获量约500万吨;西南中沙礁盘水域潜在渔获量约100万吨;南沙南部中国传统疆界线内潜在渔获量约30万吨。除上述海域外,在南海断续线内还有150万平方公里的深水区,潜在渔获量约60万吨。

海水与海底矿藏

  1.海水资源。三沙海域的海水盐度高,总含盐量在70万亿吨以上,发展海水制盐业前景广阔;海水中还含有80多种化学元素,利用海水提取钾、钠、钙、镁、镍、铀、金、碘、溴、碳、锶、硼、硅、氢、氧、氘、氟、重水、芒硝等元素和化学物质大有可为。

  2.海底矿产。群岛海底蕴藏着大量有价值的矿产,包括铁、锰、铜、镍、钴、铅、锌等数十种金属元素和沸石、珊瑚贝壳灰岩等非金属矿以及热液矿床,其中锰结核和钴结核储量丰富,是极富经济开发价值的海底矿产。

海域能源资源

  三沙海域能源资源蕴藏量惊人,种类很多。不仅有气象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和海洋能源(如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温差能、盐差能)等自然再生能源,而且有储量丰富的海水化学能源和海底石油天然气,进行商业性开发前景十分可观。其中:

  温差能蕴藏量每年可达18.99×1020焦耳,约合600亿千瓦。仅西沙海域海水中铀的总含量就达15亿吨,铀核能相当于一个25万千瓦电站150亿年的发电量;氘核能的蕴藏量有150×1015万千瓦时,相当于一个25万千瓦电站7500亿年的发电量。

  据国家有关部门调查,南海海底蕴藏巨大的“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其总量为643.5~772.2亿吨油当量,相当于我国陆上和近海天然气总资源的一半。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就有11个可燃冰体,预测储藏量约为194亿立方米。

  南海是世界上主要的沉积盆地之一,已发现有37个沉积盆地都具有聚油气的良好地质条件。有关专家估算,海底至少可以找到250个油气田,其中12个可能成为大型油气田,蕴藏的油气资源储潜量为700多亿吨。其中,石油储潜量为292亿吨,天然气储潜量为58万亿立方米。

  主要分布为:北部湾盆地石油储量约11亿吨;莺歌海盆地油气储量约57亿吨;南海中部油气盆地石油储量约5亿吨;曾母盆地油气资源储量为120~130亿吨;礼乐滩盆地石油储量约为14亿吨;南华礁盆地石油储量约为6亿吨;西巴拉望盆地石油储量约为7亿吨;中业岛盆地石油储量约为4亿吨;太平岛盆地石油储量约为3亿吨。

海洋空间与旅游资源

  西南中沙群岛的地理方位,具有极大的空间优势。20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的空间资源,广袤而又富饶。西中南沙群岛岛礁面积小,数量多,多以集群形式分布,由西沙、中沙、南沙3个群组自北向南依次排列,为南海及诸岛开发的梯级推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资源。

  西南中沙群岛位于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交会海”,扼海上航线要冲,自古以来就是美洲、亚洲、大洋洲、欧洲等四大洲沿岸国家海上通商、交往所必经之路和交通纽带。目前,世界上大约25%的海上运输途经这里,逾50%的世界超级货轮经过这片海域;西方国家约50%的进口石油、80%的战略物资,中国80%以上的国际贸易依赖南海航线,是位居海上的交通要冲和十字路口,具有重要的区位优势,素有“世界第三黄金水道”之誉。

  三沙的群岛散布于热带海洋之中,在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了得天独厚的热带海洋海岛自然景观,岛上陆地与附近海域非常洁净,热带海岛风光奇丽,完全具备“阳光、空气、沙滩、海水、绿色”五大旅游要素,是大陆和近海任何海岛无法替代和比拟的自然资源,发展热带海洋海岛旅游业潜力极大,是一块尚待开发的广阔的旅游处女地。


经济

  三沙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以及巨大的石油及天然气储量。但由于其特殊地理位置,长期以来实行军事化管理,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目前,三沙市的经济以渔业为主。

  西南中沙群岛海域的鱼类属于印度洋-太平洋热带动物区系,分为底栖鱼类、潮间带鱼类、礁盘游泳鱼类和大洋性鱼类几大类,而以珊瑚礁鱼类和热带大洋性鱼类占绝大多数,约占总种数的90%,是我国海洋鱼类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分布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世界性种类有364种,占鱼类总数的68%;分布于太平洋的鱼类有140种,占鱼类总种数的26.17%;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与大西洋共有鱼种类31种,占鱼类总种数的5.79%。

交通

航空

  西沙群岛永兴岛机场于1991年建成,是一座军用机场。机场拥有一条长度为2,400米的跑道,可以起降波音737型客机。

港口

  西沙群岛永兴岛拥有两个港口及一个渔政基地,可停靠5000吨级船只。

  西沙群岛琛航岛坐落在环礁上,环礁上开口形成内部潟湖与外海相连的航道,拥有很好航行条件的港口。琛航岛因清朝时名为“琛航号”的军舰到此而得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划
直辖市 北京市 | 天津市 | 上海市 | 重庆市
河北省 | 山西省 | 辽宁省 | 吉林省 | 黑龙江省 | 江苏省 | 浙江省 | 安徽省 | 福建省 | 江西省 | 山东省 | 
河南省 | 湖北省 | 湖南省 | 广东省 | 海南省 | 四川省 | 贵州省 | 云南省 | 陕西省 | 甘肃省 | 青海省 | 台湾省
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西藏自治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 澳门特别行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