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世界银行(World Bank)标志

世界银行英语:World Bank,缩写WB),为发展中国家资本项目提供贷款联合国系统国际金融机构,是世界银行集团的组成机构之一,同时也是联合国发展集团(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Group,UNDG)的成员。

世界银行的官方目标为消除贫困。根据其有关协定规定(修订并于1989年2月16日生效),其所有决定都必须旨在推动外商直接投资国际贸易,以及为资本投资提供便利。

世界银行由两个机构组成: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开发协会。世界银行与世界银行集团并不一样,后者由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开发协会(该两项通称“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多边投资担保机构以及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等5个机构组成。然而在某些非正式场合,世界银行集团也可被简称为“世银”。目前该组织历代的行长都是美国人,另外重大决议时需要85%的票数才得以通过提案,而美国的投票占比从未低于15%,因而美国的投票比例实际上可视为拥有“否决权”。(因为只要美国否决,则得票数不会超过85%,继而提案被否决)

领导者

世界银行的领导者是行长(President),其职责在于召集董事会会议,以及银行的全局管理。传统上,世行行长都是由最大股东美国提名的美国公民担任。受提名者由执行董事会确认后将任职五年,可连任。虽然大多数世行行长都有银行工作经验,也存在例外。现任世行行长为大卫·马尔帕斯(David Malpass),于2019年4月9日上任。

世行的副行长是其主要管理者。目前共有2名执行副行长、3名高级副行长以及24名副行长。

董事会由世界银行集团行长以及25名执行董事组成。行长是主导人员,通常没有投票权,只有在出现投票僵局时拥有决定权。执行董事以个人名义不享有任何权利,也不能代表世行,除非获得董事会授权。自2010年11月1日起,世行执行董事的数量从24人增至25人。

历任行长

姓名 在任时间 国籍 背景
尤金·I·迈耶 1946–1946 美国 《华盛顿邮报》出版人、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
约翰·J·麦克洛伊 1947–1949 美国 律师、美国战时副国务卿
尤金·R·布莱克 1949–1962 美国 美国大通银行银行高级主管、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世界银行执行董事
乔治·D·伍兹 1963–1968 美国 第一波士顿银行高级主管
罗伯特·S·麦克纳马拉 1968–1981 美国 美国国防部长、福特汽车业务高级主管
奥尔登·W·克劳森 1981–1986 美国 律师、美国银行高级主管
巴伯·B·科纳布尔 1986–1991 美国 纽约州参议员、美国国会议员
刘易斯·T·普雷斯顿 1991–1995 美国 摩根大通银行高级主管
詹姆斯·沃尔芬森 1995–2005 美国 澳洲裔归化美国公民。公司律师、银行家
保罗·沃尔福威茨 2005–2007 美国 美国国防部副部长
罗伯特·佐利克 2007–2012 美国 高盛银行高级主管、常务副国务卿、美国贸易代表
金墉 2012–2019.2.1 美国 韩裔美国公民医师、健康合作伙伴联合创始人、达特茅斯学院第17任校长。
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临时行长) 2019 保加利亚 世界银行首席执行官、现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
模板:En-link 2019– 美国 前美国财政部国际事务副部长

成员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共有189个成员国,而国际开发协会则有173个成员国。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成员国也同时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成员,同时也仅有上述国家获准加入世行旗下的其他组织。

投票权

2010年,世界银行修改了投票权的分配,以增加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声音。目前拥有最多投票权的国家为:美国(15.85%)、日本(6.84%)、中华人民共和国(4.42%)、德国(4.00%)、英国(3.75%)、法国(3.75%)、印度(2.91%)、俄罗斯(2.77%)、沙特阿拉伯(2.77%)以及意大利(2.64%)。在这次改革中,除了中国外,韩国土耳其墨西哥新加坡希腊巴西印度西班牙的投票权有了明显增加。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投票权有所缩减,同时减少的还有一些如尼日利亚的贫穷国家。美国、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的投票权无变化。

世界银行规定,任何重要决议时必须要有85%的同意票才能通过。美国的投票权为15.85%,也就是说,即使全数会员国都同意的决议,只要美国投下反对票,该决议就无法通过,也因此称做“否决权”。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