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日联军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战斗在密林中的抗联部队一部

  东北抗日联军汉语拼音:Donɡbei Kɑnɡ-Ri Liɑnjun;英语:Northeast Anti-Japanese United Army,NAJUA),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在辽宁吉林黑龙江省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反对伪满洲国统治,独立坚持14年游击战争的人民武装。简称东北抗联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政策。中国共产党号召人民起来抗日。东北人民和东北军部分爱国将士组成义勇军、救国军、自卫军等抗日武装,统称东北抗日义勇军,共50余万人。从1932年开始,中国共产党满洲省委员会先后创建了巴彦、磬石、海龙、延吉、和龙、珲春、汪清、安图、汤原、饶河、珠河、密山、宁安等反日游击队。东北抗日联军就是在反日游击队和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部分朝鲜共产主义者和革命战士参加了东北抗日联军。

  1933年5月,中共满洲省委决定以反日游击队为基础,组建东北人民革命军。从1933年下半年至1936年1月,相继成立6个军:第1军,杨靖宇任军长兼政治委员;第2军,王德泰任军长,魏拯民任政治委员;第3军,赵尚志任军长;第4军(东北抗日同盟军),李延禄任军长;第5军(东北反日联合军),周保中任军长;第6军,夏云杰任军长。第1、第2军活动于南满和东满地区;第4、第5军活动于吉东地区;第3、第6军活动于北满地区。东北人民革命军经两年多的艰苦斗争,粉碎了日伪军的多次“讨伐”,发展到1万余人。

  1936年2月,东北人民革命军6个军依次改为东北抗日联军第1~6军,以后又陆续组建了第7~11军。第7军陈荣久任军长,活动于饶河、虎林、抚远地区;第8军谢文东任军长,活动于依兰、方正、勃利地区;第9军李华堂任军长,活动于勃利、依兰地区;第10军汪亚臣任军长,活动于五常、舒兰地区;第11军祁致中任军长,活动于桦川、富锦地区。此时,抗日联军发展到3万余人。

  中共南满、吉东、北满省委成立后,抗日联军先后改编成第1、第2、第3路军,分别归三省省委领导。第1路军于1936年7月组成,杨靖宇任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王德泰(后魏拯民)任副总司令,辖第1、第2军;第2路军于1937年10月组成,周保中任总指挥,赵尚志任副总指挥,辖第4、第5、第7、第8、第10军,以及王荫武领导的救世军、姚振山领导的义勇军;第3路军于1939年5月组成,张寿(李兆麟)任总指挥,冯仲云任政治委员,辖第3、第6、第9、第11军。

  七七事变后,抗日联军紧密依靠群众,掀起了抗日斗争的新高潮,活动于70余县的广大地区,打击与钳制了日伪军几十万人,积极配合了全国的抗战。

  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在江(今靖宇)县城南保安村附近的三道崴子壮烈牺牲。同年10月至1941年春,第1、第2路军大部和第3路军一部转移至苏联境内,成立南、北野营,进行整训;一部分在辽宁、吉林东部边境地区和黑嫩平原、大小兴安岭地区开展游击活动。随后,大部转移至苏中边境。1942年8月,南、北野营合编为抗日联军教导旅,周保中任旅长,张寿任政治委员。

  1945年8月起,抗日联军教导旅配合苏联红军向中国东北进军,参加对日军的作战,相继收复57个大中城市和重要县城,组建了东北人民自卫军。尔后,与挺进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合编为东北人民自治军

  东北抗日联军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长期独立奋战,历尽艰辛,钳制与消灭了大量日本关东军和伪满洲国军。从1931年到1945年苏联出兵前,日军在东北共死伤17万余人,伪军死伤5万余人。抗日联军伤亡3万余人,其中师以上干部约百人,涌现了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八女投江”、宝清县小孤山12烈士等英雄集体和个人。东北抗日联军的斗争对全国抗战起到了战略上的配合作用,为抗日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