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书故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六书故》( Analyzing Chinese Characters by Six Categories),中国古代用六书理论分析汉字的著作。宋末元初戴侗作。戴侗字仲达,永嘉人。元延祐七年(1320)刊。全书共33卷,通释1卷。作者认为六书之学是读书的门径,于是就许慎《说文解字》订其得失,重新解释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书的意义。书中不沿袭《说文》540部,而别立479目,称其中189目为文,245目为字。又立45目不易解释的为疑文。文为“母”,字为“子”。字与文的形体有一定联系,故称之为“子”。

戴侗把479目分为9类:一数、二天、三地、四人、五动物、六植物、七工事、八杂、九疑,是第一部按义类编排所收汉字的字典。每目之下把偏旁相同的字叙列于后。如“月”字为目,“月”下列“夕”,为指事字,“夕”下又列会意字“多”,“多”下又列谐声字“夥”,后面又列从“夕”的谐声字“夜”、“梦”、“夙”。这种系联的方法与《说文》大不相同,戴侗称为“父以联子,子以联孙”。由于对字义的归类,不同人的认识有一定差异,因此据此查字也不很方便。

《六书故》在对《说文》加以订正时,广引当时所能见到的各种《说文》版本,其中有的解释胜过今存大徐本《说文》。此外,此书对“六书”的研究也值得重视,例如关于“假借”的看法,区别了词义引申和文字借用这两个不同的现象,为真正的假借列举了合适的字例。

《六书故》最大的价值在于能援引钟鼎文来说明字形,又能明辨字义的引申不同于文字的假借。对于音与义的关系阐发尤其多。他提出“因声以求义”,不仅为了解释形声字的声与义的关系,而且由此可知辨认古书中文字的假借。这是他重要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