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赛和约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凡尔赛和约》确定的欧洲领土变更情况

  《凡尔赛和约》汉语拼音:Fan'ersai Heyue;英语:Treaty of Versailles;法语:le Traité de Versailles),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和约之一。或称《凡尔赛条约》,全称《协约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以英国法国美国等26个战胜国为一方同战败国德国于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西南郊凡尔赛宫签订。1920年1月10日生效。美国参议院未批准和约。

  协约国同盟国于1918年11月11日宣布停火,经过巴黎和会长达6个月的谈判后,于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的凡尔赛宫签署条约,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得到国际联盟的承认后,于1920年1月20日正式生效。

  和约包括15章(其中第1章为《国际联盟盟约》)、440条约文和1项议定书。主要内容有:

  1. 关于德国的疆界。恢复1870年以前的德法边界,即将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区的行政管理由国际联盟负责,煤矿所有权归法国,15年后经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1935年重归德国);德国在莱茵河东岸50千米以内不准驻军和保留建筑工事,西岸领土15年内由协约国占领;奥伊彭、马尔梅迪划归比利时,承认比利时对莫雷内的主权;石勒苏益格举行公民投票决定归属(1920年划归丹麦);上西里西亚南部划归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获得上西里西亚、西普鲁士、东普鲁士各一部分和波兹南全部,以及在但泽(今格但斯克)的经济和外交特权。根据和约,德国领土共减少1/8。
  2. 关于德国的境外权利和利益。德国将海外殖民地的一切权利交与主要协约及参战各国,即德属东非大部(坦噶尼喀)让与英国,多哥喀麦隆由英、法瓜分,卢旺达和乌隆迪归比利时,西南非洲归英自治领南非联邦;德属太平洋岛屿马绍尔群岛加罗林群岛马里亚纳群岛日本新几内亚归英自治领澳大利亚西萨摩亚新西兰。和约还取消了德国在中国、埃及利比里亚、暹罗等国的特权,但将它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3. 关于德国的军事。解散德国总参谋部;其陆、海、空军员额分别不得超过10万人、1.5万人和1,000人;禁止其生产和输入坦克、装甲车等重型武器,并不得拥有飞机和潜艇;海军舰只最高限额为战列舰、轻型巡洋舰各6艘,驱逐舰、鱼雷舰各12艘。
  4. 关于德国的经济和赔偿。德国关税不得高于他国;战胜国对德国输入货物不受限制;赔偿委员会须在1921年5月1日前确定德国在30年内的赔偿总额;德国应在此日期之前先行支付价值200亿金马克的赔偿。
  5. 关于德国的战争责任和审判。

  《凡尔赛和约》是在英、法、美等主要协约国操纵下缔结的,是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掠夺性和约。通过和约而建立的凡尔赛体系暂时调整了战胜国之间的关系,但却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祸根。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了签订和约的巴黎和会,理应收回战前德国在中国攫取的一切特权和利益。但和约却规定将中国山东省的铁路、矿山、电讯设备以及胶州湾地区的租借地等权益转让给日本,遭到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引发了五四运动,迫使中国北洋政府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 学科目录: 政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