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区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三峡人家景区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百里荒

夷陵区汉语拼音:Yílíng Qū;英文:Yiling District),中国湖北省宜昌市辖区。“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故名“夷陵”。原名宜昌县,2001年撤县设区。位于湖北省西部,横跨长江西陵峡两岸。东邻远安县当阳市,东南接枝江市,南邻伍家岗区西陵区点军区,西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秭归县,北抵兴山县襄阳市保康县。 全区总面积3438.99 平方千米。 截至2021年10月,夷陵区下辖1个街道、9个镇、2个乡。 2021年,夷陵区户籍总人口52.47万人,常住人口55.90万人。

《前汉书·地理志注》载:“夷陵在西北”,以为因夷山故名夷陵。清《东湖县志》载: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故名其地为夷陵。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渐次递降,西北边陲天柱山海拔高达2005.5米,东南艾家村仅43.8米,形成山区、丘陵、河谷等多种地貌。气候属亚热带季风区,雨量丰沛。矿产资源有磷、金、石墨、花岗石、大理石、白云石等,为全国特大型磷矿床之一。区内有6条高速、3条国道、6条省道、国家南北向铁路焦柳铁路和鸦宜铁路。夷陵区内有三峡人家、三峡大坝等旅游景点。

2021年,夷陵区地区生产总值671.08亿元,增长19.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8.9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52.7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29.42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3.2:37.7:49.1。(斗山之播斗山之播

  • 邮编:443100 代码:420506 区号:0717

行政区划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分乡集镇

截至2021年10月,夷陵区下辖1个街道、9个镇、2个乡。

历史

宜昌古名夷陵。《史记·楚世家》载:“(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遂拔我郢,烧先王墓夷陵。”“夷陵”第一次出现在史料中。夷陵的命名当与其山川地理形势有关。应劭在《前汉书·地理志注》中记载:“夷陵在西北”,以为因夷山故名夷陵。夷山即今西陵山。又据清《东湖县志》载:长江自奉节下,两岸层峦叠嶂,江中水高浪急,一出南津关,险势顿减,“水至此而夷(平缓),山至此而陵(低矮)”,故名其地为夷陵。此说起于何代,出自何人,无可考。清顺治五年(1648)改“夷陵”为“彝陵”。宜昌之名始见于晋。晋永宁元年(301年),分夷道(今枝城市)、恨山(今长阳县)之地设宜昌县,与夷陵、夷道、恨山同属宜都郡。隋废宜昌县。鹂道元《水经注》上说“(宜昌)县治江之南岸,北枕大江,与夷陵对界。”清雍正十三年(1735),置宜昌府名。其寓意大约为“宜于昌盛”。

夷陵区(原宜昌县)古属荆州。据《通典》载,周代为楚国及夔国地。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郡县天下,改夷陵置巫县,西汉置夷陵县,属南郡。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曹魏分南郡枝江以西立临江郡;建安十五年,蜀改宜都郡;郡治均在夷陵。三国吴黄武元年(222年),改夷陵为西陵。晋太康元年(280年),改西陵为夷陵县,属宜都郡,郡治夷陵。南北朝时,梁改宜州,西魏改拓州,后周改陕州。隋大业三年(607年)复夷陵县,并改陕州为夷陵郡,郡治夷陵。唐武德二年(619年),改夷陵郡为陕州;天宝初,复改陕州为夷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再改夷陵郡为陕州,领夷陵等县。州、郡治均在夷陵。

五代,陕州与荆、归二州同为南平国。北宋,陕州属荆湖北路,领夷陵等县。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年),改陕州为峡州。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升峡州为峡州路,领夷陵等县,路治夷陵。至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攻取峡州路,改峡州路为峡州府,省夷陵县。旋降峡州府为峡州,直隶湖广行省。明洪武九年(1376年),改峡州为夷陵州。清顺治四年(1647年),夷陵州属荆州府。顺治五年,改“夷陵”为“彝陵”。雍正十三年(1735),升彝陵州为宜昌府,并立东湖县为附郭首邑。

民国元年(1912年),废宜昌府,改东湖县为宜昌县,先后隶属于荆宜道,湖北省第九、第六行政督察区。1949年7月16日,宜昌解放,县城及近郊划出设宜昌市(省辖市),宜昌县隶属于湖北省宜昌专区,县直机关仍设市内。1970年7月,县治北移小溪塔。1975年,宜昌专区改称宜昌地区。1992年4月,宜昌地、市合并为宜昌市,宜昌县属宜昌市。

1996年,宜昌县面积3808平方千米,人口约57.3万人。辖11个镇、9个乡:小溪塔镇、艾家镇、樟村坪镇、雾渡河镇、分乡镇、太平溪镇、三斗坪镇、桥边镇、鸦鹊岭镇、乐天溪镇、龙泉镇、殷家坪乡、下堡坪乡、栗子坪乡、上洋乡、邓村乡、小峰乡、黄花乡、金狮洞乡、土城乡。县政府驻小溪塔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宜昌县总人口625208人,其中:小溪塔镇137179人,樟村坪镇17717人,务渡河镇29803人,分乡镇39025人,太平溪镇28959人,三斗坪镇35609人,乐天溪镇39425人,龙泉镇50612人,艾家镇8212人,桥边镇26920人,鸦鹊岭镇57358人,殷家坪乡8391人,下堡坪乡13887人,栗子坪乡10085人,邓村乡28453人,晓峰乡18345人,上洋乡9205人,黄花乡15010人,金狮洞乡7462人,土城乡24571人,三峡坝区18980人。

2001年3月22日,国务院(国函[2001]28号)批准同意:(1)撤销宜昌县,设立宜昌市夷陵区(7月30日正式实施),以原宜昌县的行政区域(不包括土城乡、桥边镇、艾家镇)为夷陵区的行政区域。区政府驻小溪塔镇。(2)将原宜昌县的土城乡、桥边镇、艾家镇划归宜昌市点军区管辖(7月28日正式移交)。

2004年末,夷陵区总人口546521人。辖1个街道、8个镇、3个乡:小溪塔街道、樟村坪镇、雾渡河镇、太平溪镇、三斗坪镇、乐天溪镇、分乡镇、龙泉镇、鸦鹊岭镇、下堡坪乡、黄花乡、邓村乡。共有18个居委会、225个村委会。区政府驻小溪塔街道。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夷陵区常住总人口520186人,其中:小溪塔街道办133704人,樟村坪镇23342人,雾渡河镇33074人,分乡镇35761人,太平溪镇23979人,三斗坪镇29494人,乐天溪镇24979人,龙泉镇50265人,鸦鹊岭镇56089人,下堡坪乡20614人,邓村乡24520人,黄花乡33254人,三峡坝区1500人,夷陵经济开发区29611人。

地理

夷陵区地图政区版

夷陵区,地处东经110°51′8″-111°39′30″,北纬30°32′33″-31°28′30″,东连远安县、当阳,西邻秭归县、兴山,南抵枝江、长阳,北与保康接壤,南北长103公里,东西宽约77公里。

地貌

区境为新华夏系一级构造第三隆起带南段与淮阳山字型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地层以黄陵背斜为核心,由里向外,形成多层弧形带状。其中前震旦系分布于莲沱以西,太平溪、邓村、下堡坪、雾渡河一带;震旦系分布于莲沱东部,三斗坪西南,下堡坪东部、南部以及九山、牛坪、青江坪、交战垭一带;寒武系分布于南从三斗坪、莲沱,北至小峰、雾渡河、樟村坪;奥陶系分布于莲沱、雾渡河东部、分乡西部;志留系分布于分乡的界岭、王家湾、罗惹坪及黄花一带;泥盆系分布于县东部大王岩、大岩口、马羊山、高场、别家大山、背马山、风洞河一带;石炭系分布于县东部大石沟、消水冲、桥子沟、龚家冲局部;二叠系分布于县东部天马、消水冲、马羊山以东及大天坑、百里荒、柏家坪的吃水沟等地;三叠系分布于县东北部与当阳、远安交界处;侏罗系分布于三斗坪暮阳的茶庄、美座等地;白垩系分布于鸦鹊岭、龙泉、小溪塔等地;第三系分布于鸦鹊岭的三合、童畈、段家嘴一带;第四系覆盖于各地层之上,是现代土壤的母体和骨架,其全新统组成长江西陵峡及其支流两岸的Ⅰ级阶地和河漫滩地带,其晚更新统组成长江及其支流两岸的Ⅰ、Ⅱ级阶地。西陵峡东部由莲沱、石牌绵延约5公里长的寒武纪、震旦纪地层剖面,是20世纪20年代李四光发现并命名的全国寒武纪地层三大典型剖面之一,为世界地质学界所瞩目;黄花、两河口、分乡、王家湾、彭家院等地的奥陶纪与志留纪地层分界线的地质考察点,亦为李四光于20世纪20年代所发现,为世界3个标准点之一。

夷陵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东三面群山环抱,东南一面临向平原,呈西北向东南梯级倾斜下降。最高点樟村坪镇圈椅埫海拔1962米,最低点魏家畈村五组海拔49.4米,高差1912.6米。形成山地、丘陵、河谷等多种地貌。西北部山地的地形切割较剧,山巓密布,沟溪纵横,主要由樟村坪、雾渡河、下堡坪、邓村、三斗坪等山地组成。东南部丘陵区处于山地与平原的过渡地带,主要由鸦鹊岭、龙泉、小溪塔等丘陵岗地组成,海拔500米以下。

气候

夷陵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季气温变幅大,冷暖交替频繁,常有倒春寒天气出现;夏季气候日变化大,中午炎热,早晚较凉爽,大旱时昼夜不回凉,雨量适中,雨热同季,常有旱、涝、风、雹等灾害性天气;秋季受北方冷空气影响,冷暖再次交替,降温快,少雨多晴、天高气爽;冬季气温下降快,干燥少雨雪。三峡河谷地区年平均气温高于其他地区,南部低山丘陵地区次之,北部高山与半高山地区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平均下降0.6℃;1月最冷,7月最热,小溪塔极端最高气温41.4℃。日照夏季多,冬季少,春秋两季居中。年降雨量在977~1370毫米之间。西北山区、三峡河谷和江南地区是降雨最多地区,鸦鹊岭、龙泉一带为最少区;夏季降雨最多,冬季最少;7月为降雨高峰期。多南风,次为东北风,西风最少。年平均无霜期271.9天,初霜日小溪塔12月3日、三峡地区12月1日、樟村坪11月15日,终霜日小溪塔3月5日、三峡地区3月2日、樟村坪4月5日。平均降雪日8天、积雪日4.9天,小溪塔最早初雪日11月12日、最迟终雪日4月7日。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夷陵区土壤大致分为7个大类,19个亚类,69个土属,167个土种。①黄壤。分布于西陵峡谷两岸和西北山区海拔1000米以下的低中山和丘陵,为湿润亚热带生物气候条件下的地带性土壤。土壤母质为花岗片麻岩、混合岩、石灰岩、白云质灰岩、泥质页岩、紫色砂岩和第四纪黄色粘土的风化物。土体表层黄色,心土层蜡黄色,土层厚37.7厘米。主要植被为松、杉、栎、茶、橘和旱作物。②黄棕壤。分布于海拔800~1500米以上的山地,为北亚热带的地带性土壤。土壤母质为泥质页岩、石灰岩、白云岩、红黄沙页岩和第四纪粘土的风化物。土体呈黄棕色或红棕色,土层厚37.7厘米,质地较粘重,易形成粘重紧实的心土层和粘盘层。植被类型以常绿落叶混交林为主。③山地棕壤。分布于西部海拔1600~1800米的山中,为一种在多湿强烈风化淋溶条件下的土壤。土壤母质为花岗片麻岩、混合岩。土体表层灰白色,心土层鲜棕色或浅褐色,土层厚30~60厘米。主要植被以暗针阔叶混交林为主。④紫色土。分布于东南海拔600米以下的丘陵,土壤母质为紫色岩的风化物。土体呈紫红、紫红棕、紫棕或紫暗棕,土层厚42.3厘米。主要植被为松、柏、栗及农作物。⑤石灰岩土。零星分布于山丘地带,为一种在亚热带和北亚热带生物气候条件下,受风化和崩解碎片的矿质土壤。土壤母质为石灰岩、白云质灰岩、泥灰岩和砾岩等。土体呈暗灰棕或黄灰棕,土层厚42.6厘米。适宜种植禾谷、豆、薯类作物。⑥潮土。零星分布于长江和黄柏河等大小溪谷两侧的冲积台阶地,土壤母质为近代河流冲积物。土层厚1~2米,有的厚达10米以上,而且多夹层,保水保肥性能好。适宜种植麦、油、豆、薯类作物。⑦水稻土。零星分布于山丘、岗背和坡上,是人为的水耕熟化影响和培育的“人工土壤”。土壤母质为花岗片麻岩、石灰岩、白云质灰岩、泥灰岩、砂岩和粘土等。土体呈白色、粉红色、青色或蓝色,土层厚27.4厘米,耕作层厚10~15厘米。主要种植麦、油、稻类作物。

矿产资源

夷陵区发现矿产48种,占全省已发现138种矿产的34.78%,占全国总品种的28.07%。全区已探明40种矿产资源储量,占全国已探明矿产资源储量矿种的29%。具有工业开采价值且已开发利用的有22个矿种,磷矿、石墨矿、硫铁矿、石英砂岩、石灰石、白云石、花岗石、大理石、透辉石、镁橄榄石等以储量大,不仅在省内且在全国均占有重要地位。其中,磷矿以品位高(P2O5含量30%以上)、储量大著称,石墨矿以品位高(固定炭含量高达13%)、鳞片大居亚洲前列。

生物资源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柏木坪百合花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南垭万亩油菜花

夷陵区有野生动物(不含鱼纲)4纲29目82科297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纲17科41种,湖北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纲17目40科76种。野生动物中,兽纲9目26科63种,主要有果子狸、野猪、豹猫、小麂、毛冠鹿、黄鼬、华南兔、鼬獾、猪獾、狗獾、松鼠、鼯鼠等,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林麝、豹、猕猴、穿山甲、黑熊、水獭、黄喉貂、大灵猫、小灵猫、鬣羚、斑羚等;鸟纲有16目38科183种,主要有鸳鸯、灰雁、环颈雉、白冠长尾雉、红腹角稚、树鹨、黑枕黄鹂、褐河鸟、柳莺、兰翡翠、崔牲子、鹞、鹄、鹌鹑等,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金雕、鸳鸯、红腹锦鸡、红腹角雉、冠长尾雉、勺鸡、红翅绿鸠以及众多的鹰、鸮类等;两栖纲有2目8科22种,主要有大鲵、巫山北鲵、蟾蜍、中国林蛙、黑斑侧褶蛙、棘腹蛙、棘胸蛙、双团棘胸蛙、沼蛙、泽蛙、无斑雨蛙、斑腿泛树蛙、花姬蛙等,其中大鲵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爬行纲有2目10科29种,有龟、鳖、草绿龙蜥、盲蛇、玉斑锦蛇、王锦蛇、黑眉锦蛇、滑鼠蛇、乌梢蛇、银环蛇、尖吻蝮等。

全区有植物2500余种,其中种子植物120科450属1200种。按所含种数排列的前15个优势科分别为蔷薇科、菊科、百合科、豆科、禾本科、虎耳草科、忍冬科、壳斗科、毛茛科、蓼科、樟科、玄参科、石竹科、唇形科、景天科,加上较大的桦木科、金缕梅科、四照花科、卫矛科等,构成植被的主要成份;按所含种数排列的前15个优势属为蓼属、景天属、悬钩子属、堇菜属、栎属、李属、槭属、荚迷属、冬青属、构属、蔷薇属、山胡椒属、木姜子属、凤仙花属、卫矛属。境内还保存着一批古老的孑遗植物金钱槭、连香树、珙桐、水青树、领春木、香果树、化香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有红豆杉、珙桐2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连香树、樟树、楠木、水青树、香果树、鹅掌楸、红椿、榉树等8种。人工栽培的珍稀植物有银杏(Ⅰ级)、杜仲(Ⅱ级)、厚朴(Ⅱ级)、喜树(Ⅱ级)等。

全区药材有7类256科1104种,其中植物药材213种。主要有天麻、黄姜、柴胡、麦冬、橘梗、金银花、尾参、百合、杜仲、枣皮、银杏、何首乌、生地、白术、白芍、伏苓、黄莲、药菊、薄荷、鱼腥草、柴苏等。

全区水产品中鱼类有35科、138种。主要为中华鲟、胭脂鱼、长尾鮠、大口鲶、黄颡、黄鳝、泥鳅、银鱼等。其中中华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胭脂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7种)

文化、旅游

夷陵历史悠久,古来名家辈出。东汉建安十三年( 208 ),蜀汉三杰之一的张飞,曾在此任宜都太守(郡治夷陵)、征虏将军,封新亭侯。嗣后,东吴名将步骘、陆抗均曾镇守于此。北宋景祐三年(1036)五月,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因替范仲淹上章批评时政辩护,被贬为夷陵县令;虽至宝元元年(1038)三月即改任乾德县(今老河口市),但夷陵特殊的环境对其思想和事业都有着深远影响,乃至清人有诗云:“庐陵事业起夷陵,眼界原从阅历增。”至明代,书院建而学校兴,境内文风渐炽,本籍人物大盛。其中,有洪武十八年(1385)进士,历任大理寺丞、刑部尚书、户部尚书的赵勉;有嘉靖三十八年(1559)进士,历任刑部侍郎、南京都工部尚书,以廉洁著称的刘一儒;有嘉靖四十一年(1562)进士,历任两京督察院御史、吏部左侍郎,人称“铁御史”、“王天官”的王篆;有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累官至翰林院检讨、“公安派”重要成员之一雷思霈;有天启二年(1622)进士,曾任南京司业、祭酒,后为永历帝东阁大学士(宰相)的文安之。清及民国,夷陵读书之风依然甚浓,而且西学东渐,一批学子或考取官费、或自筹资金,相继留学海外,学成文武艺,回国大展才。其中,有堪称民国元老的黄恺元、高桐岗、陈裕时,有谋求实业救国的黎荫三、屈德泽、陈仲泉,有在教育、学术领域卓有建树的王步点、刘先登、陈勉公,有军中骁将望云亭、唐牺支,有将其毕生精力智慧献给本地教育和慈善事业的英籍女士穆秉谦,以及爱国志士江质堂、全敬存等。此外,“中国图书馆学教育之父”沈祖荣,武汉大学校园内塑有他的铜像;著名数学家曾昭安,是中国数学会的创建人之一;教育家沈刚伯,是连战访问大陆时所赞扬的几个在台湾作出贡献的重要人物之一;考古学家冯汉骥,用他的学术成果证明长江和黄河一样同为中华民族摇篮的科学论断……

文化遗产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黄陵庙,位于三斗坪镇黄陵庙村一组
    • 杨家湾老屋,位于三斗坪镇东岳庙村一组(三峡坝区红线内)
  •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圆通禅寺,分别为位于分乡镇界岭村七组
    • 杨岭头古兵寨群,位于黄花镇聂家河村一组
    • 新坪小悬棺,位于黄花镇新坪村一组
    • 南边古民居,位于黄花镇南边村七组
    • 盘古庙,位于太平溪镇古村坪村三组
    • 望家祠堂,位于太平溪镇伍相庙社区高峡大道89号
    • 上风垭山洞,位于小溪塔街道姜家湾村一组
    • 石牌抗战遗址,位于三斗坪镇石牌村
  •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落日坪遗址,位于分乡镇大中坝村一组
    • 后渡河遗址,位于分乡镇大中坝村四组
    • 童家台遗址,位于龙泉镇宋家嘴四组
    • 龙门石桥,位于黄花镇黄花村五组
    • 两河口古道,位于黄花镇黄花村六组
    • 乐天溪烈士纪念碑,位于乐天溪镇莲沱村三组
    • 大坟岭墓群,位于乐天溪镇下岸溪村六组
    • 西庄湾民居,位于黄花镇香龙山村七组
  • 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 吴家湾跨越遗址,位于龙泉镇香烟寺村三组
    • 杨继平烈士墓,位于乐天溪镇乐天溪六组
    • 郑家洞子,位于邓村乡常家垭村四组
    • 箭楼子,位于雾渡河镇小庙村三组

风景名胜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三峡人家景区

三峡人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位于三峡大坝和葛洲坝中间,是长江三峡国家地质公园核心景区,湖北鄂西生态旅游圈的核心示范区,由宜昌三峡环坝旅游发展集团历经10多年倾情打造。三峡人家是将自然山水、影视科技与地域文化完美结合,全国独树一帜的创新型景区。三峡人家风景区包含三峡所有景观自然元素与文化旧梦,是中国首创的原生态、场景式、体验型大型旅游区。三峡人家依托原汁原味的西陵峡百里画廊,融合地质文化、巴文化、楚文化、土家文化、峡江文化、抗战军事文化。

西陵峡口风景区,位于宜昌市西郊,距宜昌市中心4公里,离三峡国际机场20公里,与宜昌市火车站相隔5公里,是4A级风景区。

三峡景区,位于长江上游渝鄂川界处,跨重庆市的奉节、巫山和湖北省的巴东、秭归、宜昌五县和宜昌市。景区西起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南津关,全长192千米。两岸因燕山运动褶皱隆升的巫山、黄陵庙和八面山山地,由于长江强烈切穿,形成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大峡及大宁河宽谷、香溪宽谷,总称为长江三峡。

西陵峡,西起姊归县香溪口,东至宜昌市南津关,地处宜昌长江三峡东口,为”川鄂咽喉”。

三峡大坝,于宜昌市三斗坪,全长2309米,坝顶海拔高程185米,相当于60层左右的高楼,已经建成投入使用的左岸大坝长1600多米。

悬棺风景区,距今2300多年,位于夷陵区黄花镇新坪村一组,是古代众多少数民族中葬俗之一,为当今世人考察巴人的起源提供了强有力的历史佐证。悬棺悬于离地面175米、距山顶180米的绝壁洞穴之中。因宜巴高速公路的修建,晓峰悬棺已经停止开放。

灯影峡,又名”明月峡”,位于东距南津关约10公里的庙南与石牌之间。

崆峒峡,在西陵峡牛肝马肺峡东2.5公里,处于秭归县之庙河与黑岩子之间,全长2.5公里。

神女峰,叫望霞峰,位于巫山县城东约15公里处的大江北岸,是巫山十二峰之一。

西塞国森林公园,位于宜昌市夷陵区樟村坪镇境内,隶属国有樟村坪林场。宜昌西塞国森林公园有8000公顷原始森林。

南津关大峡谷探险旅游区,南津关位于三峡东口,是西陵峡的终点。。南津关大峡谷长18公里,宽3~50米,两岸峭壁高100至350米。

香溪景区,位于西陵峡口长江北岸,距重庆市区572千米。发源于湖北省神农架骡马店,流经兴山、秭归两县。香溪河口距三峡坝址三斗坪31公里。三峡大坝修建后,水库回水升高,香溪的回水将抬升到兴山城附近。

大老岭,于长江西陵峡北岸的丛山深处,地跨宜昌县、秭归县、兴山县三县交界部位,总面积64平方公里,其中有26平方公里为原始森林保护区。

黄陵庙,古称黄牛庙,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陵庙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用以祭祀黄牛助禹开江治水的千古功德。黄陵庙主体建筑禹王殿建于明万历46年,是国内规模宏大,保存最为完好的禹王纪念建筑物。殿内两根金丝楠木柱上,遗留有公元1870年长江特大洪水痕迹,为长江葛洲坝和三峡大坝兴建提供了重要的水文依据。禹王殿右侧武侯祠内长有一株铁树,据说是诸葛亮入蜀时亲手所栽,距今巳有1700多岁。

中华鲟鱼馆,中华鲟被列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名录,是地球上存活的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距今已有1.4亿年的历史,有”国宝活化石”之称。中华鲟是大型洄游性鱼类,生在长江里,长在海洋中,秋季,顺长江逆流而上,直至长江的金沙江产卵繁殖。

图集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太平溪镇茶农在茶园采茶,2022年3月11日。气温转暖,茶园吐绿,嫩芽争春,多地进入春茶采摘期。新华社发(张国荣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