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省庄文化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客省庄文化汉语拼音:Keshengzhuang Wenhua;英语:Keshengzhuang Culture),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因发现于陕西客省庄遗址而得名。曾被称为“客省庄二期文化”或“陕西龙山文化”。主要分布在渭水流域和陕南地区。年代约为公元前2600~前2000年。

经济生活

  农业是主要经济部门。作物以耐旱的粟类为主,也有小麦,在遗址中发现成堆的炭化粮食。农具有翻土用的石铲、骨铲,收割用的石刀、陶刀、石镰、蚌镰等。石刀数量多,反映出农作物已有较大收获量。家畜以猪为主,还有牛、羊、狗等,发现带栅栏的畜圈遗迹。石镞、骨镞、骨鱼钩的存在,表明渔猎经济占有一定地位。制陶业发达,发现陶窑和制陶工具陶拍。制玉产品有璜、璧、斧、锛、圭等,均为软玉。纺织工具有捻线纺纱的陶纺轮。陶器中炊器和食器种类多样,说明在经济发展的条件下,人们的饮食生活比较丰富。

房屋和聚落

  房屋有半地穴建筑、地面建筑和窑洞院落三种,居住面多涂抹防潮的白灰。半地穴建筑中有“吕”字形双室居室,为客省庄文化有代表性的建筑形式,它有内外两个房间,中间由过道相连。一般认为,这种双间居室的出现,适应了父系氏族社会个体家庭生活的需要。窑洞院落是客省庄文化时期出现的一种新建筑形式。武功赵家来遗址的一处窑洞院落为并列的两个小院,由夯土围墙、4座窑洞居室和1个畜圈组成。这种史前窑洞院落已同现代黄土高原的窑洞院落基本接近;夯土墙的出现则显示出建筑技术的重大进步。在临潼康家遗址发现房址170余座,它们南北成排,东西成行,是当时聚落的遗存。

埋葬和习俗

  墓葬多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大多无随葬品。也有少量富有者的墓:凤翔大辛村一座墓当初墓上有建筑物,随葬10件猪下颌骨和3件陶罐;宝鸡石嘴头一座墓随葬14件陶、石、玉器,墓主脚旁有被肢解后殉葬的牺牲者。另外还发现一些乱葬坑,死者属于非正常死亡、社会地位低下的人。墓葬的这种差别,反映出社会已发生明显的贫富和等级分化。在华阴横阵遗址发现一座男女合葬墓,应属父系氏族社会一夫一妻制家庭在葬俗中的反映。

精神文化和社会发展状况

  在长安花园村遗址出土的12件兽骨、兽牙、鹿角和骨器上,发现刻画的符号。许多遗址有卜骨,可知存在占卜习俗。还发现陶祖和石祖,表明存在男性生殖崇拜。客省庄文化已处于文明时代的前夕。这一时期,父系个体家庭成为主要的社会组织形式。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加,私有制发展,家庭间的贫富分化扩大,原始公社制度逐步走向解体。

文化源流及与并存文化的关系

  有人认为客省庄文化来源于陕西地区的庙底沟二期文化,有人认为渊源于常山下层文化。关于其后续文化,一种意见是齐家文化,另一种认为是先周文化。在并存文化中,客省庄文化与东面的河南龙山文化王湾三期类型和陶寺文化关系密切,有许多共同的文化因素。与西面的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也存在相互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