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格县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普格县
四川凉山州普格县:螺髻山彝寨—正寨门
四川凉山州:螺髻山大槽河温泉瀑布
四川凉山州普格县:螺髻山彝寨—彝寨广场
四川凉山州普格县:螺髻山彝寨—浮雕毕阿史拉则

  普格县汉语拼音:Pǔ Gé Xiàn;英文:Puge County),中国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辖县。位于省境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东部,地理坐标北纬27°13′~27°30′、东经102°26′~102°46′,东面与布拖县接壤,南与宁南县相邻,西接德昌县,西北和北面分别与西昌昭觉县接壤。总面积1918平方千米。全县辖3个镇、31个乡。有彝、汉、苗、回、壮、布依等21个民族,总人口20.04万人,其中彝族人口16.78万人、占83.7%,农业人口18.15万人、占91.73%,是一个以彝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县、典型的农业县。

  境内山高谷深,地势北高南低。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1164.4毫米,年均温16.8℃,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有耕地18.3万亩、林地面积4.96万公顷、可开发利用的天然草场136万亩;有铅、铁、锌、铜、煤、石英石、白云石、高岭土等10余种矿产资源,水能蕴藏量41.7万千瓦。水源以西洛河、则木河为主。212省道公路过境。矿藏有铜、铁、铅、煤、石灰岩、玄武岩、粘土矿等。植物有松、桦、栎、冷杉等。名胜古迹有螺髻山国家重点风景风景区、大槽河天然温泉瀑布、热水塘温泉等。富有民族特色的火把佳节于每年农历6月24日左右举行,历时3天。

  • 邮编:615300 代码:513428 区号:0834

行政区划

  全县辖3个镇、31个乡:普基镇、荞窝镇、螺髻山镇、永安乡、向阳乡、文坪乡、黎安乡、花山乡、东山乡、大坪乡、辉隆乡、洛乌沟乡、雨水乡、甘天地乡、洛乌乡、孟甘乡、特兹乡、吉乐乡、特口乡、耶底乡、夹铁乡、瓦洛乡、哈力洛乡、菜子乡、祝联乡、刘家坪乡、月吾乡、特补乡、五道箐乡、特尔果乡、大槽乡、马洪乡、洛甘乡、红莫依达乡。县政府驻普基镇。

历史

  普格,彝语意为山垭口下的草甸子,彝族称普基,普格即由普基转音而得名。

  据《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自滇以北,君长以什数、邛都最大,此皆锥结、耕田、有邑聚”。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111年)置越西郡,普格为越西郡辖地。唐末入南诏,为阿都训、隶建昌府。元世祖中统三年(1262年)自立,至元十八年(1281年)设千户,后升军民总管府,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府罢为里州,属建昌卫。明初袭元制,为里州,属建昌卫军民指挥使司。清雍正六年(1728年),改建昌卫为宁远府,普格阿都正副长官司均属宁远府。光绪二十年(1897年)在普格设警佐一员,宣统元年(1909年)宁远府把府移驻普格。宣统二年,组建普格乡,属西昌县管辖。

  民国元年(1912年)普格设县佐一员。民国三年(1914年),把普格照阿都土司辖区划为西昌县的分县。1925年改建为普格设治局。

  1950年2月,普格解放,设治局属西昌署辖,1952年普格由西昌专区划归凉山彝族自治区,12月27日正式成立普格县人民政府。

  1960年初与布拖县合并,县政府驻布拖,1962年底分县,重建普格县,县政府驻普格场(今普基镇)。

  1996年,普格县面积1918平方千米,人口约13万人,以彝族为多,汉、苗、回等民族占27%。辖2个镇、32个乡:普基镇、荞窝镇、永安乡、文坪乡、黎安乡、向阳乡、花山乡、东山乡、大坪乡、辉隆乡、洛乌沟乡、雨水乡、甘天地乡、洛乌乡、孟甘乡、特兹乡、吉乐乡、特口乡、耶底乡、夹铁乡、瓦洛乡、哈力洛乡、菜子乡、祝联乡、采乃乡、月吾乡、德育乡、特补乡、五道箐乡、特尔果乡、大槽乡、马洪乡、洛甘乡、红菲依达乡。县政府驻普基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普格县常住总人口139156人,其中(3个镇、31个乡):普基镇18546人,荞窝镇11931人,螺髻山镇7992人,永安乡4926人,向阳乡4454人,文坪乡2767人,黎安乡3469人,花山乡7252人,东山乡4559人,大坪乡4867人,辉隆乡1991人,洛乌沟乡2490人,雨水乡6127人,甘天地乡1898人,洛乌乡3505人,孟甘乡4832人,特兹乡3799人,吉乐乡3127人,特口乡1279人,耶底乡1292人,夹铁乡5682人,瓦洛乡3930人,哈力洛乡1837人,莱子乡2866人,祝联乡2144人,采乃乡1684人,月吾乡1937人,特补乡4220人,五道箐乡2670人,特尔果乡2828人,大槽乡3117人,马洪乡1582人,洛甘乡1883人,红莫依达乡1673人。

  2003年7月24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3]23号)批复同意普格县雨水乡政府驻地由大坪村地俄各迁至西普中队。

  2004年9月24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4]46号)同意:采乃乡更名为刘家坪乡。刘家坪乡政府驻地由采乃村迁至原荞窝农场刘家坪中队。花山乡的刘家坪村、向阳乡的新建村、雨水乡的二胡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刘家坪乡管辖;调整后刘家坪乡辖长河、刘家坪、新建和二胡4个村。将原采乃乡的钢铁村、跃进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月吾乡管辖;将原采乃乡的采乃村、洛都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菜子乡管辖。

  2004年,普格县辖3个镇(普基、荞窝、螺髻山)、31个乡(永安、文坪、黎安、孟甘、洛乌、特兹、菜子、花山、东山、大坪、辉隆、马洪、洛甘、夹铁、瓦洛、祝联、月吾、特口、耶底、吉乐、特补、大槽、雨水、向阳、哈力洛、甘天地、洛乌沟、刘家坪、特尔果、五道箐、红莫依达)。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普格县常住总人口155740人,其中:普基镇22945人,荞窝镇10553人,螺髫山镇10466人,永安乡6086人,向阳乡4294人,文坪乡3165人,黎安乡3632人,花山乡6526人,东山乡5238人,大坪乡5987人,辉隆乡1660人,洛乌沟乡1650人,雨水乡6877人,甘天地乡1298人,洛乌乡4777人,孟甘乡5769人,特兹乡3739人,吉乐乡3605人,特口乡1099人,耶底乡1352人,夹铁乡6588人,瓦洛乡4542人,哈力洛乡2137人,菜子乡3115人,祝联乡2775人,刘家坪乡4768人,月吾乡2140人,特补乡5011人,五道箐乡3232人,特尔果乡3001人,大槽乡3338人,马洪乡1343人,洛甘乡1459人,红莫依达乡1573人。

地理

  普格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东部,北纬27°13′~27°30′、东经102°26′~102°46′之间,幅员面积1918平方千米,东面与布拖县接壤,南与宁南县相邻,西接德昌县,西北和北面分别与西昌、昭觉县接壤。

地形概貌

  普格县属云贵高原之横断山脉。螺髻山与乌科梁子东西对峙,中梁山纵亘其中。中梁子、波尾梁子和乌科梁子均属大凉山向南的分支。海拔3500米以下的山地面积较少,以中山(含亚高山)为主,占总面积的67.4%。丘陵平坝仅分布在河谷地带,呈高山、中山深切割地貌。

  山脉河流南北走向,枕山带河,平行交错,东西群峰并列,中为凹凸,三山二水形成狭长的北高南低的河谷地貌。

  县境内最高峰为螺髻山主峰――也俄额哈峰,海拔标高为4359米,最低处为白水河,海拔标高为1040米,河谷与山地高差达3319米。

气候

  普格县位于四川省低纬度地区,气候受西南季风和印度北部干燥大陆性气团交替控制,干雨季分明,年温差较小,日差较大,年平均气温变浮仅13℃。普格县年平均气温为16.8℃,1月为9.4℃,7月为22.7℃,极端 最高气温33.3℃,极端最低气温-1.9℃,年总日照时数2094.7小时,年总蒸发量为2107.2毫米,年总降水量为1169.8毫米,年平均绝对温度为13.2毫巴,无霜期为301天,干湿分明,5-10月为雨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90%,11月至次年4月为干季,构成了冬无严寒春高温,夏无酷署秋凉早的气候特点。以气象学上气温低于10℃为冬季,10-22℃为春、秋季,高于22℃为夏季来划分,普格的冬天仅为一个月,夏季只有两个月,春秋两季长达9个月。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至2008年底,普格县土地总面积191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8.4万亩,有水田3.5万亩,旱地14.9万亩。

  普格县有林地面积132万亩,其中,森林面积46.9万亩,灌木林地39.62万亩,疏林地1.2万亩,未成林造林地14.46万亩,宜林荒山26万亩。

矿产资源

  普格县地层出露较齐全,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种类较多,至2010年底已探明有铜、铅、锌、磷、高岭土、石英岩、重晶石等。

  铜矿主要分布在中梁子一带,平均厚度0.89—1.48米,平均品位Cu1.59%,Ag80g/t。铅、锌矿主要分布在乌科梁子一带,较富集的洛乌沟铅锌矿平均品位Pb3.38%,Zn11.70%。石英岩分布在螺髻山东坡,矿体呈厚脉状产出,储量达200万吨。

生物资源

  普格县的树种有67科,259种。主要的树木种类有云南松、高山栎、其他栎类、冷杉、桦木、枸树、杨树、桤木树、楠木、华山松、铁杉、槭树、云杉和柏树共14个树种为优势品种,占整个森林面积的95%。野生动物种类有豹、黑熊、滇猴、小熊猫、麝、野牛、岩羊、穿山甲、灵猫、红腹角雉、锦鸡、鹤、长脚秧鸡、鹦鹉等。中药材种类有黄柏、黄莲、薯芋类、党参、当归、半夏、通草、贝母、金钱草、川乌、草乌、鸡血藤、杜仲、黄芪等200多个品种。

水利资源

  普格县水利资源丰富。全县径流量15.08亿立方米,水能资源总量为19.57亿立方米,人均有水资源16756立方米;水能资源可利用量1.2亿立方米,已开发量0.591亿立方米,占总量的3.92%,占可利用的49.3%;水能理论蕴藏量为42.13万千瓦,可开发量20.12万千瓦,已开发1.87万千瓦,占理论量的4.44%,占可开发量的9.29%。

文化

  普格是彝族聚居县,民族风情以彝族风情为主。彝族火把节、彝族年、彝家婚俗、葬礼和安魂仪式等民风民俗与众不同。

  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最盛大的传统节日。相传普格是彝族火把节的发祥地,凉山第一个火把节场地在本县西洛耶底的日都迪散。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左右,普格各地彝族群众都要举行赛马、斗牛、斗羊、斗鸡、摔跤、爬竿、选美、对歌、火把游山等极富民族特色的活动。届时是歌的海洋,花的世界,青年男女在举火把游玩之后,还要举行篝火晚会,弹月琴,拨口弦,跳达体舞,尽情欢歌,通宵达旦。普格火把节地域特色浓厚,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彝族年,也是彝族的传统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普格彝族年一般在每年公历的十月至十一月择吉日举行,过年要过三天,第一天“点烟火”,第二天玩各种古老游戏,第三天“送祖”。过年后就开始拜年,礼物一般为酒、肉、禽、蛋类。

  普格彝族婚俗,至今保留着古老的传统和神秘的色彩。包括订婚和结婚两大程序。整个婚礼过程中,以泼水、抹黑脸、背新娘等方式使婚礼充满欢乐、风趣和幽默,“抢、背、瞧”被誉为彝族婚礼中的“三绝”。

  普格彝族葬礼,完整地保持了彝人祖先的原始习俗,方式为火葬,主要包括备丧、祭奠、指路、招魂、出葬、火化、聚食等仪式,长者去世后,还要举行安灵仪式和超度送灵仪式。

旅游

四川凉山州:螺髻山风光
四川凉山州普格县:螺髻山彝寨—雕塑阿莫里惹
  • 螺髻山,是邛海—螺髻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四川省凉山州中部,地跨普格、德昌、西昌两县一市,总面积2240平方公里,其中风景名胜区1086平方公里。主峰位于德昌县境内,海拔4359米。形似青螺,宛若玉髻而得名--螺髻山。螺髻山于2002年被国家建设部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 螺髻山海口高原牧场景区,位于螺髻山南段,距县城34公里,海拔3200米,四面环山,是一天然盆地。盆地西南有一高山湖泊,湖泊呈东西走向,东高西低,东西长1000米,南北350米,形如弦月,镶嵌在海口高原牧场上。景区面积10平方公里,水源丰富,牧草繁茂,成群的耕牛散布其中,可开设野外住宿、炊烟、垂钓、舟船、骑马、骑耕牛等多种游玩项目。
  • 螺髻山彝寨,位于螺髻山下,地处螺髻山集镇,占地170余亩,由82个不同类型的彝族特色民居、两座寨门、11个大小碉楼、客栈、兹姆广场、阿莫里惹雕塑、毕阿史拉则浮雕和民族特色穿枋等景观组成。
  • 螺髻山大槽河温泉瀑布,位于四川省普格县城西北部荞窝镇境内,螺髻山东坡中段,海拔1800米的大槽河北岸。被称为螺髻山第五绝。游人可在西昌乘车50公里直达海拔1600米的青杠坪,然后爬上海拨1700米的大槽河水渠堤坎、顺渠而上,攀沿“老虎嘴”,来到大槽河。
  • 普格温泉山庄,位于普格县城北郊2公里,是四川省盛祥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投资1300万于1999年10月按三星级标准建成的,2000年4月被评定为涉外宾馆。山庄内温泉流最大流量910升/秒,枯水季节流量37.84升/秒。水温42度 至44度。含有铁、锰、氟、钼、钛、铜、硒、锂和氢等矿物质,能治疗皮肤病、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而名扬省内外,被誉为“川西南第一泉”,1994年被评为四川名泉。 山庄建有近200套高档客房,其中普通标间151间,普通单间39间,另有豪华单间、标间、家庭套房及主题套房等多种房型,一次供50人沐浴的沐浴大间;能一次性容纳40人共享的高档次音乐茶座大厅、11套高档贵宾浴室、一个可容纳200人开会的会议室及5个小会议室;可容纳上百人的卡拉OK大厅;一次性容纳200人就餐以及3个梯级露天游泳池等;南来北往的司机、商旅、观光游客无不驻足小憩,一洗风尘,消除疲劳,换一身清爽的好心情,特别是冬季,温泉山庄阳光灿烂,温暖如春,游客可作冬季阳光温泉之旅,十分温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划
直辖市 北京市 | 天津市 | 上海市 | 重庆市
河北省 | 山西省 | 辽宁省 | 吉林省 | 黑龙江省 | 江苏省 | 浙江省 | 安徽省 | 福建省 | 江西省 | 山东省 | 
河南省 | 湖北省 | 湖南省 | 广东省 | 海南省 | 四川省 | 贵州省 | 云南省 | 陕西省 | 甘肃省 | 青海省 | 台湾省
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西藏自治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 澳门特别行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