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左翼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重定向自极左派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极左派英语:Far-left politics),又称极左翼,是描述团体或个人政治立场在政治光谱中的位置极左。“极左”也常意味着极端主义(Extremism)。有些极左团体不希望在现有制度架构下执政,这可能是与其他左倾团体不同之处。

“极左”的名称一直存在着争议,因为这称呼是依照其政治立场来界定政治光谱上所在的位置。然而这是主观的判断,而且人们常常假设,比中间派还要激进的观点就是极端或错误的。关于构成极左的核心特征,目前还没有普遍的一致意见或共识。

历史与用法

左派”起源于法国大革命时期,当时左派人士都坐在议会左边。而最为激进的雅各宾党人则坐在议会的最左侧。在19世纪,“雅各宾”有很长的一段时间被用来称呼极左派人士。从那时开始,“极左派”用来形容抱持极端平等原则观点,且支持激进的社会和政治变革的人。

2000年代,在一些共产主义或社会主义不在政治主流的国家中(如美国),“极左派”指在立法部门中最左翼的人士。在许多英语系国家——特别是澳大利亚美国——“极左派”有时带有轻蔑意味,暗指极端主义或位于左派边缘的人。

法国,“极左派”(Extrême-gauche)是指托洛茨基主义社会无政府主义毛主义霍查主义新左派另类全球化运动)人士。法语中的另一个词“Ultragauche”也近似译为“极左”,但比上述几个共产意识形态还要更左,泛指与左翼共产主义接近的各种思潮,如委员会共产主义博尔迪加主义,共产化和法国居伊·德波参与的情境主义国际等,其中一部分强调自己比列宁主义更左。

法国共产党近年也不被归类为极左派。Serge Cosseron在《极左派词典(Dictionnaire de l'extrême gauche)》一书中,将“极左派”定义为“共产党左派的各种运动”。

在意大利,“左翼-彩虹”联盟形容自己为“激进左翼”。

德国政治科学家埃克哈德·杰西(Eckhard Jesse)将一部分社会无政府主义者、各类共产主义者(亲苏共产主义者、毛主义者、霍查主义者、托洛茨基主义者)和自治主义者(Autonome)视为(德国的)极左派。

爱丁堡大学社会与政治科学院的路克·马奇博士将欧洲的“极左派”定义为比社会民主主义更为左倾的人士。下可分为两个次类型:“激进左派”希望对资本主义进行彻地的改革,但接受民主制度;“极端左派”对自由民主更具有敌意且抨击所有与资本主义的妥协。马奇认为当代欧洲极左派可分为四类:共产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民粹社会主义左翼民粹主义。路克·马奇博士的这种分法是有较大争议的,他所列举的政党中,有一部分通常只被算为左翼而并非极左,而且有一些民主社会主义政党又被误算成了民粹社会主义

Hloušek与Kopeček将极左派加入第二特性,如反美反全球化、反北约和拒绝欧洲整合(反欧盟)。

类似名称

在19世纪时,进步自由主义者使用了“激进”这名词,以便与古典自由主义者做区隔。这也是为何现在一些中间偏左政党的名称上有“激进”一词,如丹麦社会自由党(Det Radikale Venstre,直译为激进左翼党)和法国左翼激进党

到了20世纪,“激进”意谓着共产主义苏联。同时,政治上的“激进”也意谓着某些马克思主义。从20世纪初开始,“激进左派”泛指一些明确且公开支持革命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左派人士。自从“激进”代表着革命热忱后,“激进左派”就不再包括民主社会主义者社会民主主义者自由主义者或其他选举政治活动。起源于1920年代的“偏激左派”(Ultra-left),有时等同于“坚定左派”(Hard Left),但偏激左派拥有特殊的马克思主义背景。“坚定左派”在英国工党内也有特殊涵义,特别是在1980年代。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