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联邦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英联邦旗帜
英联邦标识

英联邦英语:Commonwealth of Nations),由54个主权国家所组成的国际组织,成员大多为前英国殖民地及其属土。英联邦不是一个政治统一的联邦,成员国不可以对其他成员国行使权力。在英联邦这个组织中,具有不同社会、政治和经济背景的国家地位是平等的,在1971年发表的《新加坡宣言(Singapore Declaration)》中描述的一个具有共同价值观和目标的框架内进行合作。共同价值观和目标包括促进民主人权、善政廉政(good governance)、法治公民自由法律之前人人平等自由贸易多边主义世界和平,上述目标通过各种多边项目实现,如每四年举行一次的英联邦运动会

概述

英联邦为松散的政治联盟,不设立任何权力机构。英国国王为联邦的象征和元首。成员国的内外政策各自独立,也可与联邦以外的国家组成联邦。各成员国政府首脑定期举行会议,但其结果对成员国没有约束力。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力量削弱,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等白人居优势的自治领的离心倾向加强。1931年12月,英国议会通过《威斯敏斯特法》,确认了自治领与英国的平等地位。此后,英国与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纽芬兰爱尔兰组成英联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殖民地纷纷独立,大多数加入英联邦。南非巴基斯坦原为英联邦成员国,已分别于1961年3月和1972年1月宣布退出。

主要组织机构有:联邦政府首脑会议、亚太地区英联邦政府首脑会议、联邦财政部长会议及其他部长级专业会议。1965年起设立英联邦秘书处,其职责是促进英联邦的合作,筹划英联邦各级会议。秘书处设在伦敦。

英联邦没有书面章程,也没有中央政府。各个主权国都是自愿加入英联邦的,也可随时退出英联邦。附属国在独立后可自行决定是以主权国身份(若得到其他成员国的承认)留在英联邦还是退出英联邦。各个独立的成员国都是由其民选政府管治,内政和外交完全独立。

英联邦的象征是英联邦元首。但是,这一职位并没有赋予其任何对任何英联邦成员国的政治或行政权力,纯粹是象征性的,英联邦秘书长才是英联邦的行政长官。

目前,54个英联邦成员国中有15个是英联邦王国,其国家元首英联邦元首;另外5个是拥有各自君主的君主制国家(文莱斯威士兰莱索托马来西亚汤加),其余的都是共和国。

2018年4月21日,伊丽莎白二世于英联邦高峰会中提到英联邦元首继任人选是时任王储的查尔斯三世,在54个会员国领袖讨论之下,这一提议得到一致通过。

成员国

现成员国

英联邦成员国:英联邦国家在五大洲的分布

前成员

  • 爱尔兰:1922年爱尔兰岛南部26郡脱离英国独立而成为大英帝国自治领,1937年改行议会共和制,1949年退出英联邦。
  • 马尔代夫:2016年10月13日,马尔代夫外交部发表声明表示,鉴于长期以来英联邦部长级行动小组及英联邦秘书处给予马尔代夫不公平、不公正待遇,马尔代夫决定退出英联邦。

希望加入的国家

下列国家已经表达了加入联邦的正式或非正式的意愿。

名称

最初该国际组织的英语名为“British Commonwealth”,中文译名为“英联邦”。1949年伦敦宣言将该国际组织的英语名改为“Commonwealth of Nations”,以“国家”(Nations)字样取代“英属”(British)字样,以适应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席卷全球的反殖民趋势,但中文译名仍维持不变。

历史

大英帝国的形成是300多年来贸易、移民与武力征服的结果,期间也有和平的商业和外交活动。帝国在全世界范围内协助传播了英国的宗教、信仰、法律,制度、人文、科学、技术、商业、语言、管理模式。帝国霸权帮助英国本土实现了惊人的经济增长,并使其在国际政治中拥有更大的发言权。随着英国本土的民主继续深化,海外领土的人民大多已经可以决定其政府的政策与未来,包括立法机关全面选举和直选行政首长。直到20世纪初,各殖民地总督仍旧由英国本土委派全权代表英国,直接控制其外交和国防的权力。

起源

伊丽莎白二世在1959年在自治领日向加拿大发言时指出,加拿大于1867年7月1日组成联邦意味着“大英帝国第一个独立国家”的诞生。她宣称:“这也代表着现在被称为英联邦的独立国家自由联合的开始。”然而,早在1884年,罗斯伯里爵士在访问澳大利亚时曾谈论过改变大英帝国,因为它的一些殖民地变得更加独立,如“英联邦”。英国和殖民地总理的初次会议于1887年召开,而这也导致1911年帝国会议的建立。

英联邦从帝国会议发展而来。扬·史末资在1917年提出了一个具体的建议,当时他创造了“英联邦”一词,并设想了1919年巴黎和会上的“未来宪政关系和精神调整”。“英联邦”一词在1921年“英爱条约”中首次获得英国于法律上的承认,当时,爱尔兰自由邦议员在宣誓成为国会议员时,就是用“英联邦”一词来替代“大英帝国”。

自治领

在1926年帝国首相会议的《贝尔福宣言(Balfour Declaration of 1926)》中,英国及其统治地位同意国协成员地位平等。国协成员在国内或外部事务的任何方面,并不属于一个人管理,尽管作为国协国家的成员,需要对官方忠诚。

1931年,《西敏法令》规定了这些关系的这些方面。该法案适用于加拿大而不需要批准,但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纽芬兰需要经过当地国会批准该法规生效。1934年2月16日,经议会同意,纽芬兰政府不愿接受西敏法令,治理又回到了英国的直接控制之下。纽芬兰于1949年加入加拿大为其第十个省。澳大利亚国会和新西兰国会分别在1942年和1947年批准了在本地适用“西敏法令”。

虽然南非联盟不在需要通过《西敏法令》的国家之列,但是依旧通过了1934年的“联盟地位法”和1934年“皇室执行职能和封锁法”这两项法律。这两项法律的批准确认南非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的地位。

非殖民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大英帝国逐渐瓦解,大部分组成部分已经成为独立国家。截止2017年英国仍有14个海外领土。1949年4月,在《伦敦宣言》之后,“英属”一词从国协的头衔中删除(但中文中仍保留),以反映其非殖民化的性质。

1944年国协成员国的政府首脑会议,五个创始成员国(英、加、澳、新西兰、南非)政府首脑合影

英联邦共和国

国协原本不接纳共和国加入,所有国协成员都必须以英国君主作为国家元首,爱尔兰自由邦就是通过修宪成为共和国而脱离国协。后因英国希望印度加入国协,而印度不愿成为英国的共主邦联,所以国协于1949年发表《伦敦宣言》,允许共和国加入国协。迄今为止国协的54个成员国内大部分为共和国,只有16个成员国以英国君主作为国家元首,此类国家合称国协王国成员国。

G计划与邀请欧洲

悬挂于伦敦议会广场的英联邦成员国国旗,2009年3月11日

2013年3月11日晚,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签署了国协首份阐述其核心价值观的文件——《英联邦宪章》,这是“国协发展与革新历程中一个重要里程碑”。《宪章》总结阐释了54个邦联成员在民主、人权、法治、国际和平与安全、可持续发展等16个方面的核心价值观和共同原则,它旨在维护邦联成员间的紧密联系、维持英国在邦联的影响力。2012年12月,该宪章由53个国协国家政府首脑签字通过。。2018年12月6日马尔代夫人民议会投票通过重返英联邦的提议;2020年2月1日,马尔代夫重新加入英联邦。

外交代表机构

国协成员国派驻其他国协成员国的最高外交代表机构不称大使馆,而是称为高级专员公署(Alto Comisionado)。例如:英国派驻加拿大渥太华的外交代表机构不称英国驻加拿大大使馆,而是称为英国驻加拿大高级专员公署。如果一国加入国协,那么其派驻英国以及各国协成员国的大使馆将自动成为高级专员公署,反过来如果一国退出英联邦,那英国和各领联邦成员国驻该国的高级专员公署便自动变成大使馆。高级专员公署的最高使节(使领馆馆长,Head of mission)不称大使,而称高级专员 (High commissioner)。例如:加拿大驻澳大利亚堪培拉的最高外交使节称作加拿大驻澳大利亚高级专员,而非加拿大驻澳大利亚大使。英国驻外高级专员公署使用的旗帜与英国驻外使馆使用的旗帜不同,例如:英国驻华大使馆使用的旗帜为英国皇家徽章位于中央的联合王国国旗,而英国驻澳大利亚高级专员公署(British High Commission, Canberra)所使用的旗帜为普通的英国国旗。在某些情况下国协成员国公民所在地没有其国籍国驻当地使领馆,其可向英国外交代表机构寻求领事协助(Consular assistance)。若需更新护照而护照持有国未在当地设馆,英国驻外机构会为其签发一本英国护照,国籍为国协公民。

架构

元首

历任元首皆由英国君主兼任,现任元首为查尔斯三世

政府首脑会议

秘书处

现任秘书长是派翠西亚·斯格特兰(Patricia Scotland)。

轮值主席

主席由其中一个成员国的政府首脑(总理)兼任,每两年更改在任的成员国。

1 塔博·姆贝基 南非 总统 1999年11月12日—2002年3月2日 2 约翰·霍华德 澳大利亚 联邦总理大臣 2002年3月2日—2003年12月5日 3 奥卢塞贡·奥巴桑乔 尼日利亚 总统 2003年12月5日—2005年11月25日 4 劳伦斯·冈奇 马耳他 总理 2005年11月25日—2007年11月23日 5 约韦里·穆塞韦尼 乌干达 总统 2007年11月23日—2009年11月27日 6 帕特里克·曼宁[12]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总理 2009年11月27日—2010年5月25日 7 卡姆拉·珀塞德-比塞萨尔 2010年5月26日—2011年10月28日 8 茱莉娅·吉拉德 澳大利亚 联邦总理大臣 2011年10月28日—2013年6月27日 9 陆克文 澳大利亚 联邦总理大臣 2013年6月27日—2013年9月18日 10 托尼·阿博特 澳大利亚 联邦总理大臣 2013年9月18日—2013年11月15日 11 马欣达·拉贾帕克萨 斯里兰卡 总统 2013年11月15日—2015年1月8日 12 迈特里帕拉·西里塞纳 斯里兰卡 总统 2015年1月9日—2015年11月27日 13 约瑟夫·穆斯卡特 马耳他 总理 2015年11月27日—2018年4月19日 14 特蕾莎·梅 英国 首相 2018年4月19日—2019年7月24日 15 鲍里斯·约翰逊 英国 首相 2019年7月24日—在任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