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王本纪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蜀王本纪》,旧题汉·扬雄撰。原书已佚。明代万历年间,郑朴搜求散见于《史记》、《文选》注及诸类书中的《蜀王本纪》文字,辑集成书。该辑本后收入《壁经堂丛书》。

蜀之先,称王者有蚕丛柏濩鱼凫杜宇开明。是时人萌椎髻,左衽,不晓文字,未有礼乐。从开明已上至蚕丛,积三万四千岁。

本书为历代蜀王传记,始于古蜀国先王蚕丛,迄于秦代常璩华阳国志》中《蜀志》所记载的蜀王事迹,与此略同。

原文

《蜀王本纪》

汉侍郎扬雄撰 明郑朴

蜀王之先名蚕丛,后代名曰柏濩,后者名鱼凫。此三代各数百岁,皆神化不死,其民亦颇随王去。鱼凫田于湔山,得仙。今庙祀之于湔。时蜀民稀少。

译文:蜀王的祖先名叫蚕丛,蚕丛的后代名叫柏濩,柏濩的后代叫鱼凫。这三代君王每人都活了几百岁,都成了神仙不死,他们的人民有很多都追随蜀王而去。鱼凫在湔山种田,得以成仙。所以现在人们在湔山祭祀鱼凫,当时的蜀国民众稀少。


后有一男子,名曰杜宇,从天堕,止朱提。有一女子,名利,从江源井中出,为杜宇妻。乃自立为蜀王,号曰望帝。治汶山下邑,曰郫化,民往往复出。

译文: 后来有一个男子,名叫杜宇,从天而降,降落在朱提。有一个女子,名叫利,从江源井中出现,成为杜宇的妻子。杜宇于是自立为蜀王,号称“望帝”。以汶山下的城池为治所,定名郫,接受他教化过的民众也常常走出国境。


望帝积百余岁,荆有一人,名鳖灵,其尸亡去,荆人求之不得。鳖灵尸随江水上至郫,遂活,与望帝相见。望帝以鳖灵为相。时玉山出水,若尧之洪水。望帝不能治,使鳖灵决玉山,民得安处。鳖灵治水去后,望帝与其妻通。惭愧,自以德薄不如鳖灵,乃委国授之而去,如尧之禅舜。鳖灵即位,号曰开明帝。帝生卢保,亦号开明。

译文: 望帝杜宇活了一百多岁。荆州有一个人名叫鳖灵,死后尸体不见了,荆州的人怎么着也找不到。鳖灵的尸体随着长江而上溯到郫(这个地方)便活了过来,与杜宇见面。杜宇任命他担任蜀国宰相。当时玉山发水就像尧时发的大洪水一样,杜宇无法治理,于是派鳖灵开凿玉山,民众这才得以安身。鳖灵去治水时,杜宇和他的妻子私通,自觉十分惭愧,觉得自己德行浅薄,不如鳖灵,于是将国家托付给鳖灵后自己离开国家而去,就像尧舜禅让一样。鳖灵即位,号称“开明帝”。鳖灵生下儿子卢保,也叫开明帝。


望帝去时子规鸣,故蜀人悲子规,鸣而思望帝。望帝,杜宇也,从天堕。

译文: 杜宇离去时,子规(杜鹃鸟)叫个不停,因此蜀人听到子规的悲鸣而怀念望帝。望帝,就是杜宇,从天而降的那位。


开明帝下至五代,有开明尚。始去帝号,复称王也。天为蜀王生五丁力士,能徙蜀山。王无五丁,辄立大石,长三丈,重千钧,号曰石牛。千人不能动,万人不能移。

译文: 开明帝以下五代,有一位君主名叫开明尚,开始去除帝号,重新改称蜀王。上天为蜀王降生了五位大力士,能够搬动蜀地的山。开明尚命令五位大力士立起一块大石头(按:原文是“王无五丁,辄立大石”,不通,根据上下文意,疑为“无”为“舞”的通假字,《列子·天瑞》:“事之破毁而后有舞仁义者,弗能复也。”即“用”之意),长三丈,重三万斤(三十斤为一钧,千钧即三万斤),号称“石牛”,即使一千人也不能推动,一万人也无法移动。


蜀王据有巴蜀之地,本治广都樊乡,徙居成都。秦惠王遣张仪、司马错定蜀,因筑成都而县之。成都在赤里街,张若徙置少城内。始造府县寺舍,令与长安同制。

译文: 蜀王开明尚占据巴蜀之地,本来以广都樊乡为首都,后来迁居成都。秦惠王(秦国国君)派遣张仪、司马错平定蜀国,在成都筑城并设为县。成都的治所本在赤里街,张若(身份不详,但从下文来看应该为汉朝官吏)把它迁徙在少城里面,并开始建造府、县办公地点、行政办事处(寺)、客店(舍),命令与长安同一规格。


秦惠王时,蜀王不降秦,秦亦无道出于蜀。蜀王从万余人,东猎褒谷,卒见秦惠王。秦王以金一笥遗蜀王,蜀王报以礼物,礼物尽化为土。秦王大怒,臣下皆再拜,贺曰:“土者,地也,秦当得蜀矣。”

译文: 秦惠王主政时,蜀王开明尚拒绝投降秦朝,秦国也没有道路能够进入蜀国。开明尚率领一万多人,在国家东部领土褒谷打猎,最终见到了秦惠王。秦惠王送给开明尚一筐(笥:盛饭或盛衣物的方形竹器)金子,开明尚回赠秦惠王礼物,但是礼物都化成了土。秦惠王大怒,而他的臣子们接连叩拜,恭喜他说:“土,就是地,秦国应该得到蜀国了。”


《秦惠王本纪》曰:秦惠王欲伐蜀,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大便金。牛下有养卒,以为此天牛也,能便金。蜀王以为然,即发卒千人,使五丁力士拖牛成道,致三枚于成都。秦道得通,石牛之力也。后遣丞相张仪等随石牛道伐蜀焉。

译文: 《秦惠王本纪》说:秦惠王打算伐蜀,于是刻了五头石牛,在石牛后面放上金子。蜀国人见了,以为牛能拉出金子来。牛底下有仆人,认为这是天牛,能拉金子,开明尚也认为是这样,便发兵千人,派那五位大力士将牛拖回蜀国,拖牛时留下了进入成都的道路,其中的三头放置在成都。秦国伐蜀的道路得以开通,都是石牛的功劳。后来秦惠王派遣丞相张仪等沿着拖石牛开辟的道路伐蜀。


武都人有善知,蜀王者将其妻女适蜀。居蜀之后,不习水土,欲归。蜀王心爱其女,留之,乃作《伊鸣之声》六曲以舞之。

译文: 武都有一个人十分聪明,蜀王开明尚派人将他的妻子和女儿接到蜀国。那家人居住在蜀地之后,因为水土不服想要回家。开明尚特别喜欢这个人的女儿,想把她留下来,于是写了《伊鸣之声》等六首曲子并配以舞蹈。


武都丈夫化为女子,颜色美好,盖山之精也。蜀王娶以为妻。不习水土,疾病欲归,蜀王留之。无几物故,蜀王发卒之武都担土,于成都郭中葬之。盖地三亩,高七丈,号曰武担,以石作镜一枚表其墓,径一丈,高五尺。

译文: 于是这个武都人变化成一位女子,十分美丽,原来此人是山精。蜀王开明尚娶她为妻。因为水土不服,得病想要回家,开明尚还是把她留了下来。没过多久美女去世,开明尚命令士兵从武都挑土,在成都外城将她埋葬。坟墓占地三亩,高为七丈,名为“武担”,并将石头磨成镜子放在她的墓前,宽一丈,高五尺。


于是,秦王知蜀王好色,乃献美女五人于蜀王。蜀王爱之,遣五丁迎女。还至梓潼,见一大蛇入山穴中。一丁引其尾,不出。五丁共引蛇,山乃崩,压五丁。五丁踏地大呼,秦王五女及迎送者皆上山,化为石,蜀王登台,望之不来,因名五妇侯台。蜀王亲埋作冢,皆致万石,以志其墓。

译文: 从这件事情上,秦王知道了蜀王开明尚好色,于是献给蜀王五位美女。蜀王十分喜爱,于是派那五位大力士迎接美女。回来的时候经过梓潼,见到一条大蛇进入山的洞穴中。一个大力士抓住蛇尾,但是没把蛇拽出来。五位大力士一起拽,于是山崩,压在五位大力士身上。五位大力士踩着地高声呼救,秦王派来的五位美女和迎送的人都在山上化为石头。蜀王登台观看,美女迟迟不来,这个台便得名“五妇侯台”。蜀王亲自埋葬了五位大力士并为他们修建坟墓,都有万石之多,以对他们的墓葬进行表彰。


秦惠王遣张仪、司马错伐蜀。王开明拒战,不利,退走武阳,获之。

译文: 秦惠王派遣张仪、司马错伐蜀。蜀王开明尚抗战,受挫后,逃跑到武阳,被擒获。


张仪伐蜀。蜀王开明战不胜,为仪所灭。

译文: 张仪伐蜀,蜀王开明尚作战失败,为张仪所灭。


秦王诛蜀侯恽,后迎葬咸阳。天雨,三月不通,因葬成都。

译文: 秦王诛杀蜀侯恽(姓不详)之后,要将他的尸体迎接到咸阳埋葬。天降大雨,一连三月,道路不通,所以把他葬在了成都。


蜀人求雨,祠蜀侯必雨。

译文: 蜀人求雨的时候,祭祀蜀侯之后必然下雨。


蜀王有鹦武舟。秦为太白船万艘,欲以攻楚。

译文: 蜀王有一艘鹦武舟。秦国制造了一万艘太白船,准备用来进攻楚国。


秦为舶舡万艘,欲攻楚。

译文: 秦国制造了一万艘船舶,准备用来进攻楚国。


秦襄王时,宕渠郡献长人,长二十五丈六尺。

译文: 秦襄王执政时,宕渠郡献长有个人,身高二十五丈六尺。


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生于石纽,其地名痢儿畔。禹母吞珠孕禹,坼副而生于县。涂山娶妻生子,名启。于今涂山有禹庙,亦为其母立庙。

译文: 禹本是汶山郡广柔县人,生于石纽,那个地方名叫痢儿畔。禹的母亲吞下一颗珠子而怀了禹,剖腹产之后将他生在广柔县。禹在涂山娶妻生子,儿子名叫启。现在涂山还有祭祀禹的庙,民间也为禹的母亲立了庙。


老子为关令尹喜著《道德经》。临别,曰:“子行道千日后,于成都青羊肆寻吾。”今为青羊观是也。

译文: 老子受到函谷关禁卫将军(关令尹)喜之邀写下了《道德经》。临别的时候,对喜说:“你修道千日以后,到成都青羊时常去找我。”青羊市场就是今天的青牛观。


江水为害,蜀守李冰作石犀五枚。二枚在府中,一枚在市桥下,二枚在水中,以厌水精,因曰石犀里也。

译文: 长江经常发水灾,蜀守李冰制作了五头石犀牛。两头埋在成都府,一头埋在市桥下,两头埋在在水中,用来镇压水怪,“石犀里”因此而得名。


李冰以秦时为蜀守,谓汶山为天彭阙,号曰天彭门。云亡者悉过其中,鬼神精灵数见。

译文: 李冰在秦代担任蜀守,把汶山叫做“天彭阙”,称它为“天彭门”,说死者都在此处经过,经常能在这里看到鬼怪神灵。


县前有两石,对如阙,号曰彭门。

译文: 县衙前有两块石头相对,像一扇门一样,被称作“彭门”。


宣帝地节中,始穿盐井数十所。

译文: 地节(公元前69—前66年)年间,才开始穿凿了数十处盐井。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