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西县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重定向自越西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越西县
四川凉山州越西县:文昌帝君雕塑
四川凉山州越西县:土碉楼
四川凉山州越西县:中所镇
四川凉山州越西县:小相岭

  越西县汉语拼音:Yuè Xī Xiàn;英文:Yuexi County),中国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辖县。位于省境西南部,州境北部。地理坐标东经102°20′~102°54′,北纬28°18′~28°53′。东邻美姑县,南接昭觉县喜德县,西界冕宁县,北连甘洛县石棉县。全县总面积2256.56平方千米。总人口35.2万人,其中彝族人口约占77﹪,是一个以彝族为主体,彝、汉、藏、回、苗、布依等十多个民族杂居的山区农业县。全县辖6个镇、34个乡、1个民族乡。

  越西县处于青藏高原东缘,横断山脉东北麓,境内地势南高北低,有河谷平坝分布。普雄河自南入,纵贯中部,纳越西河北流出境后称尼日河注入大渡河。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森林多松、杉、栎,有连香、涧楠、香樟、川桂等珍稀树种,林区有大熊猫、毛冠鹿、扭角羚、白腹锦鸡等野生动物。产天麻、党参、虫草、杜仲、当归等中药材。矿产资源有煤、硫铁矿、白云石、石灰岩、水晶石、铁、铅等。成(都)昆(明)铁路、208省道公路纵贯县境。景点有古城、小山、白果乡千年银杏风景区等。

  越西远在4000年前的大禹治水时代即是九州之地梁洲的地域,先秦时期,属“西南夷地”。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越嶲水设郡县,故名越嶲。1959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普雄县并入越嶲,更名为越西县。越西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相如出使、蜀汉南征、红军长征等,流传着诸葛孔明的传说,文昌帝君张亚子的诞生于此,文昌文化发源于此,享有“文昌故里”之美誉;素有“天府里的小天府,大山中的鱼米乡”之称,是优质油菜花之乡、优质甜樱桃之乡、大红袍贡椒之乡、优质早熟苹果之乡。

  • 邮编:616650 代码:513434 区号:0834

行政区划

  全县辖6个镇、34个乡、1个民族乡:越城镇、中所镇、新民镇、乃托镇、普雄镇、大瑞镇、新乡乡、马拖乡、南箐乡、丁山乡、大花乡、河东乡、西山乡、板桥乡、瓦岩乡、大屯乡、保安藏族乡、白果乡、梅花乡、拉普乡、铁西乡、尔觉乡、四甘普乡、贡莫乡、拉白乡、乐青地乡、德吉乡、依洛地坝乡、尔赛乡、古二乡、竹阿觉乡、保石乡、五里箐乡、书古乡、瓦普莫乡、申果乡、瓦曲觉乡、申普乡、瓦里觉乡、拉吉乡。289个村及5个社区。全县总人口35万,是一个以彝族为主体,彝、汉、藏、回、苗、布依等十多个民族杂居县。

历史

  因县境越西河而得名。先秦时属“西南夷地”,汉置阑县。北周天和三年(568)置邛部县至隋唐。宋为邛部川,元为邛部州,明为越嶲卫,清为越嶲厅。1913年改越嶲县,1959年改越西县。

  1956年,析越西、昭觉二县部分地区设普雄县,驻越西贡莫。1960年1月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普雄县,将原普雄县的行政区域划归越西县。1960年1月30日,四川省人民委员会批复将越西县的海棠区划归甘洛县(川办字第0037号)。

  1996年,越西县面积2256平方千米,人口22.3万人,以彝族为多,汉族占31.4%,藏、回等民族占1.8%。辖5镇41乡:越城镇、乃托镇、新民镇、中所镇、普雄镇、城郊乡、河东乡、西山乡、大瑞乡、丁山乡、大花乡、南箐乡、马拖乡、新乡乡、大屯乡、板桥乡、瓦岩乡、尔觉乡、四甘普乡、铁西乡、拉普乡、白果乡、梅花乡、保安藏族乡、贡莫乡、乐青池乡、曲可地乡、拉白乡、德吉乡、依洛地坝乡、尔赛乡、竹阿觉乡、古二乡、依吉拉尼乡、保石乡、斯基乡、书古乡、五里箐乡、瓦普莫乡、申果乡、瓦曲觉乡、合觉乡、申普乡、瓦里觉乡、瓦曲乃乌乡、拉吉乡。县政府驻越城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越西县总人口237800人,其中(5个镇、36个乡):越城镇26571人,中所镇8887人,新民镇9247人,乃托镇7312人,普雄镇15911人,新乡乡2383人,马拖乡8926人,大瑞乡11475人,南箐乡7752人,丁山乡5873人,大花乡5479人,河东乡7310人,西山乡4421人,板桥乡7148人,瓦岩乡6114人,大屯乡7809人,保安藏族乡3923人,白果乡5066人,梅花乡3261人,拉普乡5607人,铁西乡4149人,尔觉乡4687人,四甘普乡4284人,贡莫乡5403人,拉白乡2135人,乐青地乡5213人,德吉乡2120人,依洛地坝乡6574人,尔赛乡4646人,古二乡3244人,竹阿觉乡2759人,保石乡3196人,五里箐乡5161人,书古乡5389人,瓦菩莫乡2592人,申果乡2594人,瓦曲觉乡2734人,申普乡4067人,瓦曲乃乌乡405人,瓦里觉乡2991人,拉吉乡2982人。

  2004年,越西县辖5个镇(越城、普雄、乃托、新民、中所)、35个乡(河东、西山、大花、南箐、大瑞、马拖、新乡、板桥、瓦岩、梅花、白果、铁西、拉普、尔觉、德吉、尔赛、保石、拉吉、贡莫、书古、大屯、丁山、古二、拉白、四甘普、乐青地、五里箐、瓦普莫、瓦里觉、瓦曲觉、瓦曲乃乌、依洛地坝)、1个民族乡(保安藏族)。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越西县常住总人口269896人,其中:越城镇34986人,中所镇8932人,新民镇10203人,乃托镇7278人,普雄镇19485人,新乡乡2586人,马拖乡11011人,大瑞乡10294人,南箐乡9264人,丁山乡5725人,大花乡6633人,河东乡7944人,西山乡6065人,板桥乡7175人,瓦岩乡7394人,大屯乡8733人,保安藏族乡3355人,白果乡4829人,梅花乡3400人,拉普乡6279人,铁西乡4596人,尔觉乡5520人,四甘普乡4630人,贡莫乡6077人,拉白乡2605人,乐青地乡6238人,德吉乡2088人,依洛地坝乡7877人,尔赛乡4928人,古二乡3609人,竹阿觉乡3345人,保石乡3135人,五里箐乡6371人,书古乡6836人,瓦普莫乡3514人,申果乡3116人,瓦曲觉乡2855人,申普乡4169人,瓦曲乃乌乡393人,瓦里觉乡3478人,拉吉乡2945人。

地理

  越西县地处中国西南,处于青藏高原东缘,横断山脉的东北麓,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州北部,东邻美姑县,南接昭觉县、喜德县,西界冕宁,北连甘洛县、石棉县,介于东经102°20′~102°54′,北纬28°18′~28°53′之间,面积2256.56平方公里。

地形

  越西县境内多山,主要以横断山脉为主,山川南北纵列,地势南高北低,岭谷相对高度1000―2000米,最低海拔达1170米,最高海拔4791米。

水文

  越西县河流纵横,河流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9条河流。其中,有两条流域面积达500平方公里以上。

气候

  越西县气候属西昌巴塘亚热气候区,天气凉爽,雨量充沛,四季不太分明。气候受地形影响,夏秋湿润凉爽,冬春干燥寒冷,年平均气温13.3℃,年均降雨1113毫米,越西县内多山海拔1600-2100米地区,年均气温为11.3-13.3℃,≥10℃的年有效积温3915.7-3200℃,年日照时数1612.9-1860小时,无霜期225-248天。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至2010年底,越西县土地总面积2256.56平方公里,县区可使用土地面积22.0196万公顷,规划中工业用地0.169万公顷,农业用地2.38094万公顷,其它用地城镇279.8公顷,农村居民3915.9公顷,全县区划林业用地面积124418.4公顷。

水利资源

  越西县河流纵横,水资源丰富,主要河流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22.624亿立方米,另有溶水3.286亿立方,径流总量25.91亿立方米,全县水能蕴藏量64.16万千瓦,可开发量17.93万千瓦。普雄河、越西河、漫滩河是县内水能资源主要河流,其中普雄河水能蕴藏量为9.07万千瓦,可开发量3.624万千瓦,占全县总可开发量的20.2%;越西河水能理论蕴藏量为23.314万千瓦,可开发量5.026万千瓦,占全县总开发量的28.9%;漫滩河水能理论蕴藏量为23.123万千瓦,可开发量8.291万千瓦,占全县总可开发量的46.25%,至2010年底,已开发2.46万千瓦。

生物资源

  越西县植物资源丰富,分布树种65科230种,主要优势树种有冷杉、云南松、桦山松、华木\桤木、栎类等。全县投产经济林木156万株,以花椒、苹果为主。县内可供药用植物162科903种,野生药材有天麻、贝母、虫草、杜仲等162科903种。珍贵树种有连香树、润南、香樟、楠木等。常用中药和稀有名贵药材150多种,可供开发利用的有蕨类、虫草、鸡棕等。全县野生动物有21科48种,其中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大熊猫、云豹、金钱豹、灰腹角雉等;二类保护动物有小熊猫、苏门羚、短尾猴、金猫、斑羚、岩羊、水獭、穿山甲、猕猴、绿尾红雉、白腹锦鸡等。

矿产资源

  越西矿产资源丰富,发现矿种有铁、铜、铅锌、煤炭、泥炭、硫铁矿、白云石、水晶等十多种矿产。其中赤铁矿累计探明储量1.2亿吨,硫铁矿5000万吨,煤炭5844万吨(多为无烟煤),泥炭1亿吨,白云石7000万吨。至2010年已探明储量煤炭为5844万吨,赤铁矿1.2亿吨,磷矿1500万吨,石灰石3亿吨,大理石1000万立方米,花岗石300万立方米,泥炭1亿吨。此外,褐铁矿、铅锌矿、水晶石、硅石、玄武石、高岭土、石英等储量也很丰富。

特产

四川凉山州越西县特产:越西苹果
四川凉山州越西县特产:越西甜樱桃
  • 越西花椒,被称为“贡椒”至少已有上千年历史,以果实油重粒大、芳香浓郁、色泽红润、香麻可口、麻味纯正的独特风味享誉川内外,久负盛名,是川味正宗调料佳品。主要有正路椒、岩椒、高脚黄椒等几个品种。正路椒俗称红椒,因其色鲜、味正、浓香、味麻、芳油含量高而久负盛名。顺河、新民、城关、中所、普雄等地是越西花椒的主要产区。越西贡椒属温带阳性喜光树种,具有喜钙、耐旱、水土保持效果好等特点。越西县小区气候明显,光热资源独特,是种植贡椒的最佳适宜区。越西花椒远销重庆和乐山、夹江、眉山、洪雅等大中城市,赢得了很好的口碑。每一斤越西花椒的市场售价往往比竞争对手高出1元到5元,竞争优势明显。许多商家纷纷打出了“出售正宗越西花椒”的标牌,已经形成品牌效应,产品供不应求。
  • 越西苹果,果实中大、酸甜适度、香脆多汁、色泽鲜艳。1999年被评为“四川省名优果”,2002年获得“四川、中国西部博览会优质农产品奖”。2004年取得农业部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越西苹果成熟期较早(8月上旬),受生态气候的影响,越西苹果产地春季气温回升早、快,特别是气温稳定通过5℃的初日在于2月下旬,使得果实成熟早。同一品种在越西县于8月上旬成熟比省内主产区提早成熟15~20天,比北方苹果产区提早近1个月,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据《越嶲厅全志方物》记载,越西苹果栽培历史悠久,清光绪年间已有林檎(花红)栽种。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越西县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引进了红津轻、藤牧1号、红王将等品种,并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越西苹果产业开发工作。
  • 越西甜樱桃,是凉山的著名特产。品质好、成熟早,声名远播。在西博会上被中国西部博览会组委会、省农业厅分别评为“最受欢迎展品奖”和“特色农业展览最畅销产品奖”。甜樱桃原产欧洲,性喜冷凉干燥,日照充足,由于对生态条件要求严格,适应区域狭小,全国种植面积不大。越西甜樱桃种植区域,属北亚热带气候,年温差小、气候干燥冷凉、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是甜樱桃生长发育最适宜区域。果实的成熟期在4月下旬-5月下旬,同一甜樱桃品种果实的成熟期比省内甜樱桃主产区早10 -15天,比北方甜樱桃主产区早25-30天。因此越西县被称为“西南高海拔特早熟甜樱桃栽培区”。2007年越西被确定为“四川省特色甜樱桃生产区重点县”;2009年被确定为“四川省特色产业甜樱桃生产基地县”。
  • 越西豆腐乳,以越西乃拖、白果、普雄等地生产的本地黄豆为原料,以山泉水浸泡三个小时,用石磨研磨成浆,大灶熬煮,制成豆浆。再加入“胆水”,再将豆花倒入铺好细纱布的木板格子里,裹好纱布,用重物压得紧紧实实,这就制成了越西腐乳的原料——越西豆腐。再加入玉米酒、清油、花椒、海椒等原料,精心制作成地道的越西腐乳。越西腐乳营养非常丰富,富含植物蛋白,经过发酵以后,蛋白质分解成各种氨基酸,又产生了酵母等物质,可以增进食欲,促进消化。有越西腐乳佐餐,饭都要多吃两碗。本地腐乳颜色自然,形状整齐,质地细腻,气味纯正。吃到嘴里,余味悠长。在大凉山地区已经是响当当的名牌产品。在越西农村,每到春节前后,家家户户都要自己制作腐乳,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

文化

文昌帝君与科举

  • 文昌帝君——科举守护神,科举时代,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人生两件大事为“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科举夺魁是读书人入朝为官、功名利禄的先决条件;而文昌在唐宋时被封为英显王,元代加封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文昌帝君”,文昌帝君成为科举守护神,出现了民间对文昌帝君的奉祀,远较孔子为盛的现象。
  • 文昌与孔子,孔子是读书人的“至圣先师”,文昌是“科举守护神”,于是就出现了读书人同时奉祀孔子及文昌的现象,并有“北孔子、南文昌”之说。文昌还是书坊业、刻字业、镌碑业等文化行业的祖师神。也可以说,在科举时代,文昌是总管功名的最高神灵。
  • 文昌帝君崇拜,文昌崇拜在清末废除科举制度后已经逐步淡漠,但传统文化的影响无疑是深远而广泛的,现在文昌帝君依然占有重要的地位,每到考季,凡供奉有文昌帝君的庙宇,必定香火鼎盛,而神桌前更是摆满了各种准考证影印本,祈求帝君能在考试时,暗中点化一下。这已不是封建迷信,而成为一种文化现象。现代,文昌崇拜在台湾、香港、日本及东南亚仍然十分普遍。

旅游

四川凉山州越西县:文昌大庙
四川凉山州越西县:土碉楼
四川凉山州越西县:中所镇
  • 小相岭,位于四川省越西县古镇中所西南面,位于南箐乡,与喜德、冕宁邻界。属于小相岭山系,海拔从1988米延伸至4506.4米,山峰俊秀、层峦叠嶂、林木苍翠,是零关古道必经之地。小相岭的地形地貌千奇百怪,危岩峭石如斧削刀琢。森林茂密,草甸成片。有12个颜色大小各异的冰川湖,湖泊间飞流直泻,云蒸霞蔚。
  • 文昌故里景区,位于越西县中山宽谷地貌区,海拔 1600-1700 米,景区处在金马山南麓,面山向坝,植被繁茂的金马山和田园诗意般的越西河冲积平原,造就了景区十分优异的环境,是一块奇异的风水宝地。相传,文昌帝君(也称文曲星)在金马山修行,羽化成仙后乘金马而去,金马山便由此得名。金马山山腰有一岩洞名叫紫府飞霞洞,为越西十景之一。《越西厅志》记载:紫府飞霞洞是宋朝建德三年(公元 965 年)玉斧划河后,置越西于荒芜外,帝君之灵无所托,土人苟洙父子所辟,以为行化之所。景区背靠的金马山有突兀的大营盘山、小营盘山,景区西面是小相岭(因三国时的诸葛亮所开而得名),景区西北是老凉山海拔最高的奇峰阳糯雪山,主峰铧头尖海拔 4791 米。景区主要的河流是神奇的水观音河,其神奇之处一是这条河流的水源来自于地下暗河,二是暗河出水口位置特殊——在金马山南麓文昌帝君诞生之地。水观音河出水口形成一个水质清澈的湖面,面积 14740 平方米,是景区山水相映的独特景观。水观音河穿越景区汇入越西河,在景区段,河流宽 20-30 米,四季流水不断,水量较大。
  • 文昌大庙,供奉的是文昌帝君张亚子。传说张亚子是文曲星,乃主文运,司科举之神,凡读书人,都要经他点化方能修成正果。他的神像两旁立着两位侍者,一名天聋,一名地哑,一个听得见说不出来,一个能说听不见,如此一来,免得泄露科举考题和录取情况。中所当地历来有敬字惜纸的习俗。《文昌帝君劝敬字惜纸文》明白阐述了敬字惜纸,敬重书本与科举功名的关系。平生苦学寒窗,敬字惜纸,定能折桂夺榜。每年农历二月初三,逢文昌帝君诞辰,学子们都要身着盛装,来到金马山文昌宫,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其中就包括”敬字惜纸”仪式。善人们身背竹笼到处收集书写后的废旧字纸,到字库中焚化。有人出钱购竹笼放于街头巷尾,由那些读书人将写废了的字纸放于其中。竹筐上贴上“珍惜圣迹”字样,竹筐装满后,善士们将其埋葬于净土中。中所还流传一个故事,说的是中所上街王老五家将《论语》一书撕破,用来擦拭污物,后来其后人多目不识丁,王老五从此生了癞病,痛苦不堪。故后人教书育人,首先教人尊字惜纸,敬重圣贤。
  • 土碉楼,中所土碉的历史可追溯到越西建郡的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当时,本地居民就开始将泥土广泛应用于修筑民居城堡。据史料记载:三国时,诸葛亮曾在当地筑了一座土城,人称奴诸城。明洪武年间,越西卫指挥李毅又在此地筑了一座新的土城。雍正八年,守备金德昭在中所东面用土筑了一座官衙。中所土碉的墙体呈黄白色,这种土不仅颜色独特,而且粘性极佳,历久不裂。中所的碉楼一般都有十多米高。土碉墙体的厚度,当地话叫“狮子头”,有一尺八、二尺、二尺四等不同的规格,最大的狮子头有三尺二,十分结实。修筑好后如一堡垒,雄伟壮观。有些土碉要在基脚上砌石条,砌到一米至二米以上,再起土墙。土碉楼一户一个单位,也有的几代同碉居住。有的为了互相照应,兄弟或父子同筑一碉,当地人称双碉,按左青龙右白虎方位又称青龙白虎碉。碉楼的楼层用木条相隔,每层以楼梯上下。过去的土碉,为了防盗和守卫,窗户都很小。还有一种高级土碉,称为“金包银”。外围以土夯筑,内层用上好的木料相隔装饰,有厢房、书房、侧室、主室以及杂物间。讲究的,单内层靠墙面的木地板厚就有公分以上,遇强盗撬开土墙也进不了内室。土碉之内,冬天温暖如春,夏天凉爽宜人。在楼内存放腊肉,放一两年,取出来不长霉不变味,味道极好。当地人喜欢用碉楼内存放的腊肉来煮鸡肉和青菜,味道别提多好吃。中所现存历史最久的土碉,始建于清光绪、宣统年间,如大恶霸廖春波的青龙白虎碉。其他的土碉大都兴建于民国时期,也有部分建于解放后。
  • 水镇中所,文昌故里以中所镇为中心,水环山绕,杨柳依依,古街通幽,民风淳朴。水镇中所,是凉山州十大景点之一。中所位于越西县城以南7公里处, 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小镇。东与成昆铁路线上的普雄火车站相距30公里,南与喜德县相连,西与冕宁县交界,北与越西县城毗邻。乌金公路(省道乌斯河——金阳公路)与中冕公路(中所镇——喜德县冕山镇)在此交汇。中所坝子,平坦肥沃,历来有越西粮仓之称。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从这里经过,自民国时代起,中所一直是越西土特产及外来盐、布、小百货的集散地。中所古镇的民居,颇具明清遗风。一般有二进出的院子,三进出的院子(即一个天井,两个天井的四合院),天井内均铺以青石,雕龙画凤,房屋窗棂镶刻雕花,异常精致。大的院子还有楼台,以前可以看戏。街道有五街、二门、八巷之说。古老的驿道穿城而过,那深深的马蹄印,背夫的拐子窝,仿佛还在传递着马帮的铃声。中所过去又称南乡,有南乡十八地之称,即管辖18个村落,是布、盐、茶、粮、油、米的集散地。旧事这个小镇还有很多会馆,如湖南会馆、江西会馆、陕西会馆、河南会馆,商客云集。五街、二门、八巷还建有许多庙宇,有文昌宫、万寿宫、禹王宫、关帝宫、黑神庙、川主庙、城隍庙等,至今仍有部分留存。中所镇彝汉杂居,民风民俗保存完好。每年依然会举行“大蜡会”、“文昌祭祀会”、“赛歌会”、“说书会”、“放鬼节”、“春节大年十五偷青”、“送灶王爷上天”、“燃放孔明灯”、“放河灯”等活动,热闹非凡。每逢三、六、九,彝族同胞们就会身着盛装,和白帕青衣的汉族同胞们一起到镇上赶集。 中所镇上人流涌动,熙熙攘攘。凉粉麻辣爽口,黄糕馍馍色香味佳,还有农家乐烤鱼的绝世美味,更是让人难以忘怀。
  • 树衔碑,位于县城城北18公里处。属“县级自然奇观保护点”。景点为清代一汉族墓碑,被坟上一大树衔起,提断墓碑。树衔首大半截石碑生长达0.6米,形成一大奇观。此景点已录入《中国旅游名胜大辞典》。景点近100平方米。
  • 天皇寺,位于城北5公里处的山岗上。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佛教寺院。有许多有趣的传说、故事、诗、楹平。面积50亩。
  • 申果庄自然保护区,位于越西县东部,于2002年批准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海拔3000米的申果庄区是越西县最偏远的行政区,位于大凉山横断山脉东麓。除大熊猫外,这里常见的珍贵野生动物有小熊猫、黑熊、扭角羚、岩羊等10余种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该区与美姑大风顶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相连,生长着广阔的箭竹林,常吸引大风顶的大熊猫来此地徜徉。
  • 塔拉崖刻题记,位于越西县白果乡塔拉村东面约9平方米的崖壁上。题记为楷书,从右至左,竖写,每字见方10厘米,共30个字。题记刻于明代万历癸丑年。其内容为:“明左都督刘綎同男文昭奉旨征剿番倮,岁之,万历癸丑季冬,师抵此地全捷。”
  • 零关石刻题记,位于越西县丁山乡丁堰村,刻于清末,位于丁山桥头西北39米的山脚石壁上,写字的壁面长1.8米,宽1.05米。
  • 鬼谷——达布络魔,“达布络魔”汉语称作“碧鸡山”,位于越西县和甘洛县交界处,中心点在北纬28度44分825秒,东经102度42分168秒,最高峰海拔3992米,是凉山彝族传说中魔鬼居住之地,所有驱鬼除魔的仪式都会把鬼赶往那里,俗称彝族“鬼谷”。
  • 长海,海拔3020米,水面147亩,最深处16米多。阳糯雪山山岳中从南到北分布着十个大小不等的湖泊,总面积约1875亩,彝族语言称“俄落则俄”,山脉呈南北走向,绵延120公里,主峰铧头尖海拔4791米,属大凉山北部的最高峰。
  • 新民古城遗址,位于越西县新民镇新市村,在马敞河西岸的一级台地上。古城遗址呈长方形,南北城墙长各547米,东西城墙长各633米,面积346251平方米。古城现尚存若干段城墙,城墙的大体轮廓尚清晰,夯土层明显。古城内曾发现过汉墓,出土了汉砖、陶罐、兵器等文物。据文献记载,新民为汉代越巂郡阑县所在地,元代是邛部州州城,是凉山州境内唯一保存至今的元代文化遗存。2007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新民古城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划
直辖市 北京市 | 天津市 | 上海市 | 重庆市
河北省 | 山西省 | 辽宁省 | 吉林省 | 黑龙江省 | 江苏省 | 浙江省 | 安徽省 | 福建省 | 江西省 | 山东省 | 
河南省 | 湖北省 | 湖南省 | 广东省 | 海南省 | 四川省 | 贵州省 | 云南省 | 陕西省 | 甘肃省 | 青海省 | 台湾省
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西藏自治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 澳门特别行政区